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刑法课前问题

刑法课前问题

发布时间: 2022-05-10 14:38:30

Ⅰ 研究生刑法课该怎么上,对刑法课的看法和建议

看哪一类研究生,如果是学术型的,要按专题讲,每节课的讲义都应该是一内篇论文,包容括前沿问题的介绍、评析,专题核心问题的解析、论证,当然在讲授过程中穿插经典、流行的案例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手段。
如果是非学术型的,如法律硕士,就案例教学,类似普法教育,法律硕士的法学素养远远不如一个法学本科学生。

Ⅱ 刑法问题,请教!

是!一开始的既是犯罪,又是犯罪预备。所以是有牵连的

[基本概念]
犯罪预备,是指做实施犯罪前的准备工作。如预备犯罪工具、创造犯罪条件等。

[两种类型]
犯罪预备是故意犯罪全部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犯罪预备有两种类型:
一、为犯罪准备工具。
准备犯罪工具,包括制造、改造、找寻、购买等多种方式,其目的是为犯罪准备最合手、适用的工具。如为杀人而购买刀子,或自制利刃、火器等,为盗窃准备撬压工具、攀登工具等,为投毒购买毒药等均属为犯罪准备工具。
二、为犯罪创造条件。
为犯罪创造条件是指除为犯罪准备工具以外的其他全部准备活动,如踩点、跟踪、了解、掌握犯罪对象的活动规律,确定最佳地点和最佳时间,筹集资金、学习攀登、搏斗、诱骗等技巧,均属为犯罪创造条件。
预备犯罪只是犯罪的准备工作,犯罪行为事实上并未实际发生,侵害行为和后果还没有产生。对此,刑法认为犯罪预备也是犯罪行为,应负刑事责任,可以比照犯罪既遂减轻或者免于刑事处罚。

为了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是犯罪预备。如为了盗窃而准备钥匙,排除实施犯罪行为的障碍等.应当根据预备的程度和对社会造成危害的程度等追究其刑事责任,但是可以比照犯罪既遂予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中止的自动性是犯罪中止的本质特征,也是它与预备犯、犯罪未遂区别的标志。预备犯、未遂犯也属于犯罪的未完成形态,但是它们是由于意志以外的原由而未得逞的。即不是出于犯罪分子本人意愿,而是由难以克服的外部障碍造成的。所以,犯罪未遂也可称为障碍的未遂。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主要有:(1)被害人的反抗;(2)第三者的阻止;(3)自然力的阻碍;(4)物质的阻碍;(5)犯罪人能力不足;(6)认识发生错误等等。例如,张三意图强奸而使用暴力将被害妇女按倒,未能性交即被赶来的警察抓获,就属于因第三者的阻止而犯罪(强奸)未得逞;再如李四进入银行却打不开保险柜以致一无所获,就属于物质障碍及自身能力不足的原因而未得逞。特别需要注意的是:
1.在进行了犯罪准备,而后放弃了着手实行的,应当认定为中止犯。例如,甲某准备了毒药杀害其夫,因为害怕而没有敢下毒,后来放弃杀人念头,把毒药扔掉。因为尚未着手就自动放弃犯罪,属于在预备过程的中止。
2.犯罪撤退不是犯罪中止。在进行了犯罪准备,没有着手实行的情况下,因为情况有变,主动撤退,但未放弃犯罪意图的,不是中止。例如甲乙二人预谋盗窃某银行,在白天“踩点”之后,晚上前来行动。发现银行有很多人在加班,不便下手,便撤走打算改日再来行窃。这属于犯罪撤退,不是犯罪中止。因为犯罪人遭遇到意志以外的原因,并未放弃犯罪意图。应当认定为犯罪预备。再例如,律考试题:甲某携匕首赴乙家杀乙途中,因肚子疼痛难忍而回家,属于犯罪撤退,成立预备犯。
3.即使客观上不能完成犯罪,但自认为能够完成犯罪的情况下,自动停止的,也是自动中止。例如甲某使用过期失效的农药(本人不知过期失效)投放到乙某杯中,意图杀乙。后改主意,在乙某喝水之前将杯中水倒掉。虽然因为农药已经失效,客观上不可能完成犯罪(杀害乙某),但甲某并不知道,在自认为能完成犯罪的情况下放弃犯罪的,可成立犯罪中止。
4.在客观上能够完成犯罪,但行为人自认为出现意志以外的原因,不能够完成犯罪的情况下,而撤离的,属于犯罪撤退,不成立犯罪中止。

Ⅲ 选修课 刑法简论 犯罪的问题。

从犯罪构成的四要件来分析,如下:
1、犯罪客体,是受刑法保护而为犯罪所侵害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即乙。
2、犯罪客观方面,女子甲对乙的危害行为已经发生,已经客观存在。
3、犯罪主体,女子甲是属于已经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实施危害行为的自然人。(这点你题目要强调哦,比如甲的年龄)
4、犯罪主观方面,女子甲对于自己行为及其危害社会的结果是持故意的心理态度,属于犯罪故意。
可见,女子甲的行为符合犯罪构成的四个要件,构成犯罪,构成的罪名是故意伤害致人死亡。(不是故意杀人罪。)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是指故意犯罪在其发生、发展和完成的过程及阶段中,因主客观原因而停止下来的各种犯罪状态。
可分为:犯罪的预备形态、未遂形态和中止形态。
看来是上课没有好好听课,呵呵。本来有点懒不想回答的,不过我是学法学的,是我的专业课,就顺手答一下。如果是选修的话,我也很少听的。对了,有悬赏分的话我想会有更多人回答的。
但愿能帮助到你!
补充:给他吃吧,我想如果你不懂的话请不要装懂,挑这些无谓的字眼。硬要钉字眼的话,是故意伤害罪没错,但是我们通常会说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我想你连什么是法学都还搞不清楚,还出什么声啊,只会钉无谓的字眼,有实际意义吗?“不过我是学法学的,是我的专业课”我学法学的,刑法就是我的专业课,有表达错误吗?这句话你还能钉出问题来,真服了你,我倒要问下你,你的语文怎么学的?如果你时间多的话,倒不如用自己的知识多帮助别人,多回答些问题,这还有意义些。

Ⅳ 《刑法学》课程讲什么内容

《刑法学》是古今中外皆存在的一种社会统治手段。《刑法学》是以犯罪及其法律后果(主版要为刑罚)为研究权对象的一门学科,它是教育部确定的高等学校法学专业必修的14门主干课程之一。本课程以现行刑法为依据,其内容分为刑法总论和刑法分论两大部分。其中,刑法总论由刑法概述、犯罪论和刑罚论三部分构成。刑法概述是关于刑法的一般性叙述,介绍刑法的内涵与外延、刑法的任务、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的效力范围;犯罪论主要涉及犯罪认定方面的知识,主要内容有犯罪概念、犯罪构成、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犯罪停止形态、共同犯罪、罪数形态等问题;刑罚论主要涉及刑罚制度和量刑制度的问题,包括刑罚体系与刑罚制度,包括刑罚权、主刑和附加刑、量刑制度、行刑制度、刑罚消灭等问题。刑法分论主要围绕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危害公共安全罪、贪污贿赂罪等内容,研究各种具体犯罪的概念、特征,具体犯罪的司法认定以及具体的法定刑。熟悉刑法规定与相关司法解释,善于运用刑法规定与刑法原理分析现实相关案例,是学习刑法学的最佳方法。

Ⅳ 试述正当防卫(刑法课考试题)

根据《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同时还存在无过当防卫,也就是二十条第三款规定的,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仍然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正当防卫的特征是正当防卫的本质在于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合法权益。因此它具有基本特征:1、正当防卫是目的正当性和行为的防卫性的统一。目的正当性是指正当防卫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的防卫性是指正当防卫是在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的时候,同不法侵害作斗争的行为。他既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种权利,又是公民在道义上应尽的义务,是一种正义行为,应受到法律的保护。目的正当性与行为的防卫性具有密切的联系。首先,目的的正当性制约着行为的防卫性。其次,行为的防卫性体现着目的的正当性,是目的正当性的客观表现。

2、正当防卫是主观的防卫意图和客观上的防卫行为的统一。防卫意图,是指防卫人意识到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而决意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的心理状态。正当防卫在客观上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了一定的人身或者财产的损害,因此具有犯罪的外观。但是,正当防卫与犯罪具有本质的区别,我们只有看到正当防卫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国家和其他合法权益的本质,才能真正把握住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的依据。3、正当防卫是社会政治评价和法律评价的统一。正当防卫的目的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且客观上具有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合法权益的性质。因此,正当防卫没有法益侵害性,这是我国刑法对正当防卫的肯定的社会政治评价;正当防卫不具备犯罪构成,没有刑事违法性,因此,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这是我国刑法对正当防卫的肯定的法律评价。在这个意义上说,正当防卫是排除社会危害性和阻止刑事违法性的统一。

因此,

第一正当防卫首先要具有防卫意图,也就是防卫人堆正在发生的不法侵害有明确认识。不得是防卫挑拨,不得是互殴等相互的非法侵害行为,也不得是保护非法利益。

第二,正当防卫要有防卫起因,也就是不法侵害已经发生,并且正在进行。不得进行假想防卫。

第三,正当防卫必须有正确的方为对象,即针对不法侵害人。不得对侵害人以外的第三人实施正当防卫。

第四,正当防卫具有防卫时间,即存在于不法侵害已经开始并尚未结束。杜绝事前防卫和事后防卫。

第五,正当防卫是为保护合法利益,故必须注意不得超过必要限度。在防卫强度上以压制侵害人继续实施侵害为宜。当然,无过当防卫情形除外。

只有严格把握上述要点才可能构成正当防卫。

Ⅵ 刑法课怎么学

如果你是想专业研究刑法建议你看张明楷的刑法教材,如果是想通过司法考试,那你就买一本众合的刑法专题讲座看就可以了,然后自己慢慢悟就会有进步!!有什么问题大家一起交流!

Ⅶ 刑法课上老师出的题目,希望有位对刑法有研究的大神帮我解答。有俩个题目,我放到下边详细说。

1,根据刑法犯罪构成,犯罪人有杀人的故意,并且事实杀了人,构成故意杀人罪。追悔莫及只能证明有悔罪情节,不影响犯罪构成。
2,一审法院判决事实清楚,案件清晰,证据明确。赵某确实犯下滔天大罪。不过,赵某的犯罪行为并不是完全处于自己本意,主观恶性较轻。按照刑法相关规定,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有失偏颇,与社会主义法律治病救人的本意相违背。
请求二审法院念在赵某曾参军为国出力,而且犯罪系受人指使,重新判决。

事实中这种情况判死刑立即执行的概率不大。

Ⅷ 怎样教好刑法课

1、首先讲明基础概念。
2、其次教授重点法条,其中的关键词在哪里,理清法条关系(结合司法解释)
3、分则部分要区分具体罪名,结合案例讲解效果比较好,特别要关注司法考试相关内容。
4、上课最好准备课件,方便自己讲授和学生复习(要记得保护自己的著作权)

Ⅸ 刑法问题~

应该属于避险过当。
刑法第21条第2款规定:“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在刑法理论上,把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而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行为,称为避险过当。
从司机的第一意识中他的积极追求是避免人身事故的发生,而冲向小学,造成更大的人身事故,但此结果不是司机的第一意识,也不是积极追求的结果。从人的认知方面来讲,也是不可预见和事先无法预见教室内有学生的,毕竟是有一堵墙挡在人的意识前面。

Ⅹ 刑法是什么怎么学

结合案例学习是来根本的、唯一源正确的学好刑法的方法。
刑法总论部分要学好犯罪构成的四个构成要件,尤其是犯罪的主观方面的分析,难点是间接故意和轻信能避免的过失的区分;犯罪形态;罪数及归责原则等问题都是总论部分的难点及司法实践中极易出现的问题。分则部分的学习主要是要注意对犯罪行为(也就是客观要件)的准确把握。刑法分则的分类是按所保护的客体进行分类的,所以要注意具体刑法罪名在各章节中的归类(这是初学刑法者易忽视的,如抢劫罪侵犯的是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双重客体,但却归类在财产犯罪中,所以如何区分抢劫与抢夺、敲诈勒索甚至盗窃是重点),这有助于准确定性。
最后建议你多看看案例评析、研究方面的书,尤其是高法编的《刑事审判参考》。赵秉志教授编的案例研究的书挺多,挺实用,对你学好刑法会有帮助的。

热点内容
吴春燕民法 发布:2024-11-05 21:22:09 浏览:286
最新劳动法2013全文 发布:2024-11-05 19:11:30 浏览:105
比较中美涉外婚姻法的文化差异 发布:2024-11-05 18:47:44 浏览:561
劳动法离职后工作服的规定 发布:2024-11-05 18:42:47 浏览:855
劳动法直接辞职有工资吗 发布:2024-11-05 18:36:40 浏览:117
玉溪红塔区法院 发布:2024-11-05 18:35:12 浏览:204
2017劳动法流产假 发布:2024-11-05 14:20:40 浏览:255
顶级律师年薪 发布:2024-11-05 13:45:14 浏览:652
徐金桂行政法背诵2017 发布:2024-11-05 13:12:32 浏览:68
上诉法院流程 发布:2024-11-05 11:37:58 浏览: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