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刑法中证环保

刑法中证环保

发布时间: 2022-05-11 01:29:28

㈠ 污染环境罪可以判缓刑吗

污染环境罪可以判缓刑吗?这是很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亲属经常提出的问题。近年,国家对污染环境犯罪打击力度很大,判缓刑的难度加大。但是,如果确实情节轻微,有从轻、减轻的情节,并不是都不能判缓刑。另外,各地对于污染环境罪有地方性规定,这些规定对于污染环境罪适用缓刑的判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一、适用缓刑的对象和条件
(一)适用缓刑的对象必须是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二)犯罪分子确有悔改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即法院认为不关押也不致于再危害社会。以上两条缺一不可。(三)刑法规定,对累犯,不论其刑期长短,一律不能适用缓刑。
因此,如果污染环境罪达到“后果特别严重”情形,且无其他减轻情节的,一般不能判处缓刑。如果,只是“严重污染环境”,法定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又没有累犯等不适用缓刑的情形,是可能适用缓刑的。
二、污染环境罪不得适用缓刑的情形
(一)全国性规定
两高三部《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有关问题座谈会纪要》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般不适用不起诉、缓刑或者免予刑事处罚:(1)不如实供述罪行的;(2)属于共同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的;(3)犯有数个环境污染犯罪依法实行并罚或者以一罪处理的;(4)曾因环境污染违法犯罪行为受过行政处罚或者刑事处罚的;(5)其他不宜适用不起诉、缓刑、免予刑事处罚的情形。
(二)地方性规定
1.浙江省关于污染环境罪不适用缓刑的规定
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对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处置有毒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个体经营户等,要将主要获利者作为重点打击对象;对于在生产经营中起到监督、管理作用的工作人员和直接排放、倾倒、处置污染物的工作人员,可以按照“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定罪处罚;对于其他操作人员或普通执行人员等,要分清责任,除情节恶劣外,一般不予定罪处罚。
对符合逮捕条件的重点打击人员,一般应允以批准逮捕,对已被批准逮捕的人员,一般不予改变强制措施、不判处缓刑。
(来源:浙江省高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会议纪要(一)》)
2. 江苏省关于污染环境罪缓刑适用的规定
(1)不得适用缓刑和免于刑事处罚的情形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适用缓刑或者免予刑事处罚:(一)不如实供述罪行的;(二)不退缴违法所得的;(三)阻挠环境监督检查或者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尚不构成妨害公务等犯罪的;(四)在医院、学校、居民区等人口集中地区及其附近,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的;(五)在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突发环境事件处置期间或者被责令限期整改期间,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的;(六)具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企业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的;(七)曾因污染环境、非法捕捞、非法狩猎、走私固体废物、非法采矿、滥砍滥伐林木等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受到行政处罚的;(八)违反国家规定,跨省、市区域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的;(九)违反国家规定,向省控重点河流、湖泊、灌溉水渠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的;(十)污染环境行为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
(2)可以适用缓刑的情形
不具有前述不适用缓刑规定的情形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依法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符合刑法规定的缓刑适用条件的污染环境犯罪分子,可以适用缓刑:(一)在污染环境犯罪行为被发现之前,主动采取应急措施防止损失扩大,并积极修复环境的;(二)案件经刑事侦查立案后,采取应急措施,挽回全部损失或基本消除污染影响的;因客观原因导致环境难以全部修复,已经赔偿全部损失和足额缴纳生态修复资金的。对判处缓刑的,一般应当同时宣告禁止令,禁止其在缓刑考验期内从事与排污有关的活动。
(来源:《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环境污染刑事案件的审理指南(一)》)
3. 重庆关于污染环境罪缓刑适用的规定
依法应当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符合刑法规定缓刑适用条件的,可以适用缓刑,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般不适用缓刑: 曾因污染环境被判处刑罚的; 不予退赃、缴纳罚金的; 未积极实施生态环境修复的; 其他不宜适用缓刑的情形。
(来源: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污染环境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实施细则》)

㈡ 急求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光看法律也没用,还得看你们所处的流域,当地的环境背景。
关键的还得看你们当地环保局,要主动与其接触,他们自然会提醒你们应该注意哪些,应该怎么做!毕竟最终的定价权在他们手中,同样的行为,可以罚1W,也可以罚你10W。

而且有的地方环保部门也有地方处罚办法,下面罗列了一些,仅供参考

水污染处罚标准
违法行为
法律法规规定
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利用渗井、渗坑、裂隙和溶洞排放、倾倒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和其他废弃物
《水污染防治法》第41条
《水污染防治法》第46条第1款第3项;《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第39条第6项: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向水体排放含病原体的污水的
《水污染防治法》第36条
《水污染防治法》第46条第1款第3项;
《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第39条第7项:处2万元以下的罚款
向地表水体排放油类、酸液、碱液、剧毒废液的
《水污染防治法》第29条
《水污染防治法》第46条第1款第3项;
《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第39条第3项: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向海域排放油类、酸液、碱液、剧毒废液的
《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第15条第1款
《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第27条第3项:处以1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含汞、镉、铬、氰化物等可溶性剧毒渣向水体排放或直接埋入地下的
《水污染防治法》第31条第1款
《水污染防治法》第46条第1款第3项;
《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第39条第1项: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
向水体排放、倾倒工业废渣、城市垃圾和其他废弃物的
《水污染防治法》第32条
《水污染防治法》第46条第1款第3项;
《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第39条第4项: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向水体排放或倾倒放射性废水或废物的
《水污染防治法》第34条
《水污染防治法》第46条第1款第3项;
《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第39条第2项: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向水体排放含热废水的
《水污染防治法》第35条;《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第17条
《水污染防治法》第46条第1款第3项;
《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第27条第5项:处以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船舶排放含油污水、生活污水的
《水污染防治法》第40条第1款
《水污染防治法》第46条第1款第3项;
《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第39条第5项:处2000元以下的罚款
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标准的
《水污染防治法》第27条《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第23条第2款
《水污染防治法》第46条第1款第3项;
《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第46条第2款: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或责令停业、关闭
在岸滩采用不正当的稀释、渗透方式排放有毒、有害废水的
《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第13条
《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第27条第1项:处以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向海域排放超标废水或将处理后的残渣弃置入海的
《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第14条第2款、第15条第2款、第16条
《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第27条第5项:处以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拆船时任意排放或丢弃污染物,造成污染的
《防止拆船污染环境管理条例》第13条第1款、第14条
《防止拆船污染环境管理条例》第17条第1款第4项: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擅自在岸滩堆放、弃置或处理废弃物的
《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第11条第1款
《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第27条第6项:处以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在岸滩批准使用场所内擅自堆放、处理未经批准的废弃物的
《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第12条第2款
《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第27条第6项:处以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在岸滩露天堆放剧毒、放射性、易溶解和易挥发性物质的废弃物的
《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第12条第2款
《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第27条第6项:处以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在地表水体岸坡堆放垃圾、倾倒其他可能污染水体的废弃物的
《防止船舶垃圾和沿岸固体废物污染长江水域管理规定》第13条
《防止船舶垃圾和沿岸固体废物污染长江水域管理规定》第27条第5项:给予书面警告或处以1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的罚款
在地面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岸坡堆放、存贮固体废物和其他污染物
《水污染防治法》第33条
《水污染防治法》第46条第1款第3项;
《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第39条第4项: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未按规定时间及时关闭沿岸垃圾或工业固体废物堆放场点的
《防止船舶垃圾和沿岸固体废物污染长江水域管理规定》第12条
《防止船舶垃圾和沿岸固体废物污染长江水域管理规定》第27条第4项:处以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存放可溶性剧毒废渣的场所,没有采取防水、防渗漏、防流失的措施
《水污染防治法》第31条第2款
《水污染防治法》第46条第1款第3项;
《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第39条第7项:处2万元以下的罚款
运输、存贮农药和处置过期失效农药,造成水污染的
《水污染防治法》第30条第2款
《水污染防治法》第46条第1款第3项;
《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第39条:处2万元以下的罚款
使用无防止渗漏措施的沟渠、坑塘等输送或者存贮污水和其他废弃物的
《水污染防治法》第42条
《水污染防治法》第46条第1款第3项;
《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第39条第7项:处2万元以下的罚款
向岸滩弃置失效或禁用的药物和药具的
《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第19条
《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第27条第4项:处以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大气污染处罚标准

违法行为
法律法规规定
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在人口集中地焚烧沥青、油毡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41条第1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57条第1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2万元以下罚款
露天焚烧秸秆、杂草、树叶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41条第2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57条第2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处二百元以下罚款
建筑施工产生扬尘污染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43条第2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58条:限期改正,处二万元以下罚款
在人口集中地区存放煤炭、煤矸石等,造成污染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31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46条第4项: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或处以五万元以下罚款
开采含放射性和砷等有毒有害物质超过规定标准的煤炭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24条第3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50条:责令关闭
在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期限届满后继续燃用高污染燃料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25条第2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51条:责令拆除或者没收燃用高污染燃料的设施
在城市集中供热管网覆盖地区新建燃煤供热锅炉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28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52条: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或者限期改正,可以处以五万元以下罚款
机动车船向大气排放污染物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的;制造、销售或者进口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排放标准的机动车船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32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53条: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下的罚款;没收销毁
未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期限停止生产、进口或者销售含铅汽油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34条第2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54条: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所生产、进口、销售的含铅汽油和违法所得
未进行机动车船排气污染检测的,或者在检测中弄虚作假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35条第1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55条: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罚款;取消承担机动车船年检的资格
未采取有效污染防治措施,向大气排放粉尘、恶臭气体或者其他含有有毒物质气体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36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56条第1项: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未经批准,向大气排放转炉气、电石气、电炉法黄磷尾气、有机烃类尾气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37条第2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56条第2项: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未采取密闭措施或者其他防护措施,运输、装卸或者贮存能够散发有毒有害气体或者粉尘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42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56条第3项: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城市饮食服务业的经营者未采取有效污染防治措施,致使排放的油烟对附近居民的居住环境造成污染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44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56条第4项: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新建的所采煤炭属于高硫份、高灰份的煤矿,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设配套的煤炭洗选设施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24条第1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60条第1项:责令限期建设配套设施,可以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设配套脱硫装置或者未采取其他脱硫措施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38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60条第2项:责令限期建设配套设施,可以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噪声污染处罚标准

违法行为
法律法规规定
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生产、销售、进口禁止生产、销售、进口的设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18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30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53条:责令停业、关闭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35条:给予警告或处以罚款(5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规定,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30条第1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56条:责令改正,可以并处罚款(5万元以下罚款)
文化娱乐场所边界噪声超标排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43条第2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59条:责令改正,可以并处罚款(5万元以下罚款)
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空调器、冷却塔等产生环境噪声设备,其边界噪声超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44条第2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59条:责令改正,可以并处罚款(5万元以下罚款)
未经当地公安机关批准,进行产生偶发性强烈噪声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19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环境防治法》第54条:给予警告或处以罚款
机动车辆、机动船舶、铁路机车不按规定使用声响装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34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环境防治法》第57条:给予警告或处以罚款
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使用高音广播喇叭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45条第1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环境防治法》第58条: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
在城市市区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娱乐、集会等活动,使用音响器材,产生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过大音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45条第2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环境防治法》第58条: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
在家庭室内娱乐活动中或在室内装修活动中,未采取有效措施,从家庭室内发出严重干扰周围居民生活的环境噪声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46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环境防治法》第58条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
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高音喇叭或采用其他发出高噪声方法招揽顾客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44条第1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60条:责令改正,可以并处罚款

固体废物污染处罚标准

违法行为
法律法规规定
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不按规定贮存、运输、处置城市生活垃圾的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36条
《防止船舶垃圾和沿岸固体废物污染长江水域管理规定》第18条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63条
《防止船舶垃圾和沿岸固体废物污染长江水域管理规定》第27条第1、2项:给予书面警告或处以1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并责令其限期改正;对违法的个人给予警告或处以100元以上300元以下罚款
擅自进口废物作原料的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25条第3款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66条第1款:责令退运固体废物,可以并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走私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以原料为名进口不能作为原料的固体废物的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25条第1款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66条:责令退运固体废物,可以并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走私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将境外废物进境倾倒、堆放、处置的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24条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66条第1款:责令退运固体废物,可以并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走私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固体废物非法入境的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24条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68条:依照本法第六十六条规定作出处罚决定
《废物进口环境保护管理暂行规定》第28条
擅自转移固体废弃物出省贮存、处置的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23条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59条第1款第7项: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不设危险废物标志的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44条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64条第1项:处以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将危险废物提供或委托给无许可证单位收集、贮存、处置的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49条第3款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64条第2项:处以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转移危险废物不向移出地和接受地环保部门报告的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51条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64条第3项:处以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转移危险废物不向移出地和接受地环保部门报告的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51条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64条第3项:处以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将危险废物混入非危险废物中贮存的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50条第2款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64条第4项:处以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不经安全性处置混合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具有不相容性质的危险废物的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50条第1款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64条第5项:处以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将危险废物和旅客混运的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52条第2款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64条第6项:处以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危险废物产生者不处置或不承担处置费用的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46条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64条第7项处以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危险废物场所等未经消除污染转作他用的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53条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64条第8项:处以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无证从事收集、贮存、处置危险废物的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49条第2款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65条第1项: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下的罚款,吊销经营许可证
经我国过境转移危险废物的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58条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67条:责令退运该危险废物,可以并处以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㈢ 简述刑罚方式在环境资源保护中的作用

一、环境刑法的学科定位
环境问题日益引起全社会关注,这是环境刑事立法发展完善的现实社会条件和背景。不容忽视的是,完备的环境刑事立法还需要坚实的环境刑法理论支撑。自然,环境刑法的学科定位和基础理论问题引起了与会者的热议。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副教授付立忠是国内较早研究环境刑法的学者之一。通过对学科划分问题的研究,结合环境问题的整体性,他认为环境刑法学学科虽然具有交叉性,但也有独立性,甚至可以独立于一般意义的刑法学。为推进环境刑法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建议不断完善环境刑法学科理论及体系,重视研究方法特别是实证研究方法,建立学科研究效果评价体系,加强学术交流。当前,环境刑法学应特别关注社会各层面对环境的利益诉求,在整体上为环境刑事立法趋势作出判断,并提出立法意见和建议。
研究环境刑法首先要解决的是基本立场问题:人类中心主义还是非人类中心主义。华东政法大学司法研究中心主任游伟教授以环境伦理价值为基础,认为当前环境立法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反映出人类中心主义的伦理观不足以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应予纠正。他建议在立法伦理选择方面应吸取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合理内涵,着眼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长远利益,通过立法引导公众树立生态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建议充实罪名,把所有导致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都规定为犯罪,增加危险犯,并扩大财产刑的适用。另外还应设置资格刑和采取非刑罚措施。
对于环境刑法学学科的独立性和环境刑法的伦理基础,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陈兴良发表了看法。他认为,尽管环境刑法和环境刑法学很重要,但要成为独立于刑法学的新的法学学科,环境刑法学还做不到。从学科分类逻辑讲,环境刑法学应当是刑法学的一个方面或分支,其基本概念及研究方法等并不能离开刑法学。关于环境刑法的伦理立场选择,陈兴良教授不认为环境刑法的伦理价值一定要强调非人类中心主义,如果没有了人的存在,环境和生态就无从谈起。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于志刚说,环境刑法学研究的当务之急是厘定环境犯罪的概念和范围,建立符合学理和实践需要的罪名体系并推动科学立法。那种把“非法进行节育手术罪”也列入环境犯罪范畴的分类方法反映出环境刑法研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二、环境刑法的立法与刑事政策
与会者关于环境资源犯罪的争论和建议,反映出当前我国刑法有关环境资源犯罪的立法尚不成熟,有待完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高铭暄认为,这种状况与我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政府理念及公民意识的形成过程有直接的关系,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环境刑法是刑法大家族中“最晚分娩的产儿”。不过,我们也不必为此感到沮丧,因为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欧美等发达诸国有关环境犯罪的立法成果也不多。
这个判断在美国田纳西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尼尔·沙佛提交研讨会的论文中也有印证。尼尔·沙佛教授介绍,美国多数州将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和环境犯罪的主要任务委托于行政管理机构,然而,行政管理机构对打击环境犯罪并不十分热心,处罚也不严厉,提起刑事指控的案件也不多。他认为,在经济日益全球化、跨国公司不断增多的当今世界,针对环境不法行为予以行政规制和司法控制的难度越来越大,并将面临更多挑战。在韩国,环境刑事立法未采用统一规制环境犯罪的立法模式,刑法典也没有专门规定环境犯罪的章节,多数环境刑事立法散见于不同的法律文本中的刑事章节部分。韩国青州大学法学院教授赵炳宣介绍了韩国环境立法模式和内容。韩国环境立法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与环境相关的法律、法令和其他法律规范,包括民事、行政以及刑事法律;第二部分是附属性刑法条款。特别需要说明的是,韩国法院确定了过失构成共同正犯的可能性。
对于如何进一步推进我国环境资源刑事立法,高铭暄教授指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以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为宗旨,坚持立法内容的严密化和形式的集约化,建立严格责任机制,延长环境犯罪追诉时效,以自由刑为基础,辅之以资格刑,并引入非刑罚处罚方法如民事赔偿、行政处罚等。做到了以上这些,我国环境刑事立法就会取得新的发展和进步。
除刑事立法面临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挑战外,当前我国环境行政执法及刑事司法也并不令人满意,实践中,以罚代刑、有罪不罚或重罪轻罚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打击环境犯罪的实际效果。产生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一是有些地方政府以维护经济发展为由干预查处环境犯罪;二是有些环境违法犯罪案件背后往往有失职渎职,办案中容易受到相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阻挠;三是出于部门利益考虑,有些行政执法机关不向司法机关移交涉嫌犯罪的案件。对此,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教授王良顺认为,所有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目前我国缺乏公开、明晰的环境犯罪刑事政策。没有统一完备的刑事政策指引,就很难形成全社会重视环境保护、打击环境违法犯罪的共识,以至于立法缺失、执法不力、司法难为。环境犯罪深远的严重性、与经济密切关联性和高度的专业技术性决定了建立、健全以强化保护、严厉打击、从重处罚为主要内容的刑事政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研究室副主任孙春雨认为,从法律实施角度讲,环境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不畅是重要原因,建议在严密法网的同时,更加重视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机衔接的制度和机制构建,以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早日实现。
同样重视刑事政策的重要作用,国家检察官学院副院长单民教授更加注重惩治环境犯罪与发展经济之间关系的平衡。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指导下,应尽可能协调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间的矛盾,具体到刑事司法,刑种宜多选用。

㈣ 我国有哪些环境刑事责任的规定

一、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涵义及其犯罪构成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是指个人或单位故意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污染或破坏环境资源,造成或可能造成公私
财产重大损失或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触犯刑法,构成犯罪,并应受刑事惩罚的行为。它作为新《刑法》中规
定的一个新的犯罪种类,涵盖了所有危害环境资源的犯罪。根据侵犯对象和行为方式的不同,可以将该类犯罪
分成两种类型。第一类,污染环境方面的犯罪,包括污染土地、水体、大气罪,非法进口固体废物罪。第二类
,破坏环境资源方面的犯罪,包括非法捕捞水产品罪,非法捕杀、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
制品罪,非法狩猎罪,非法占用耕地罪,破坏矿产资源罪,非法采伐、毁坏珍贵树木罪,盗伐、滥伐林木罪,
非法收购盗伐、滥伐林木罪。此外,第407 条规定的林业主管部门工作人员超限额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滥发
林木采伐许可证罪,第408 条规定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人员失职导致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第410条规定的国家
机关工作人员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罪,也应属于环境犯罪的规定,只因其犯罪
主体是国家有关环境保护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是特殊主体,故放入第九章渎职罪中。在危害公共安全罪、走
私罪中,也有个别条文属于与惩治环境犯罪有关的立法。例如第114条规定的破坏河流、水源、森林罪,第136
条规定的非法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爆炸性、易燃性、 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罪,第151条规定的走
私珍贵动物及其制品罪、走私珍稀植物及其制品罪,第155 条规定的逃避海关监管将境外固体废物运输进境罪
,这些都属于保护环境的法律规定。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犯罪构成,是由刑法所规定的构成环境犯罪所必须具备的客体、客观方面、主体和
主观方面四个要件的有机统一体。
1.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客体
根据新《刑法》的有关规定,该罪的一般客体是“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主义社会利益
”,〔1〕同类客体是社会管理秩序,直接客体则是国家、单位、公民的环境权益。所谓环境权是指国家、单位
、公民享有良好生存环境的权利。1972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明确规定每个人都享有“促
进健康的环境权”,并将环境规定为人类共同享有的福利,将环境权规定为基本人权。我国宪法目前还没有明
确提出“环境权”这一词汇,但通过宪法第9、10、 26条关于环境方面的规定可以清楚地看出,其实质内容与
环境权是一致的。环境共有理论是环境权的理论基础,即环境为各种法律主体共有,不经共有者同意而独自利
用环境并破坏、污染环境的行为是违法行为,环境共有者在受到损害时,有权要求停止这种破坏环境保护行为

2.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客观方面
犯罪的客观方面是犯罪活动的客观的、外在的表现,包括行为、行为方式、行为对象、危害结果及犯罪活
动的时间、地点等要件。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污染、破坏环境资源,情节严重或者后果严重
的行为。环境犯罪是一种类罪,它包括十种有具体罪名的犯罪,因而其客观方面的选择要件就有许多不同。在
污染环境犯罪方面,危害后果是构成犯罪必须具备的条件(只有第339 条第三款以原料利用为名,进口不能用
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的犯罪是例外,该罪以走私罪论处,而非按非法进口固体废物罪处刑),是指单位或个人非
法向环境排放污染物,造成严重后果或有造成严重后果危险的行为。在破坏环境资源犯罪方面,危害后果(例
如非法占用耕地罪、破坏生产资源罪)、情节(例如非法捕捞水产品罪,非法捕杀、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
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罪、非法狩猎罪、非法采伐、毁坏珍贵树木罪、非法收购盗伐、滥伐林木罪)、数量(盗
伐、滥伐林木罪)分别是各该罪构成必须具备的要件,即是指单位或个人非法利用、掠夺环境资源、造成自然
资源破坏的严重后果或虽尚未造成自然资源破坏但情节严重的行为。
3.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主体
环境犯罪的主体是个人或单位。个人是指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已满14周岁未
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犯罪行为的,按刑法总则的规定,不负刑事责任,可责令其家长或
者监护人加以管教,或必要时由政府收容教养。单位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单位作为犯罪
主体有其特殊性,是双重主体,其一是没有生命实体的单位,其二是构成单位整体的自然人,即直接负责的主
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他们参与实施单位犯罪,对单位犯罪的发生、发展负有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环境犯罪中,国家不能成为犯罪主体。
4.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主观方面
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其行为可能引起的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心理状态,通常指犯罪的故意或者过
失。新《刑法》对环境犯罪的主观方面只规定为故意,过失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的行为不认为是犯罪。在环境犯
罪的两种类型中,故意又有不同的表现。从污染环境犯罪的主体看,主观上多出于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
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却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所有的法律关系主体都生活在环境之中,环境是
其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环境是一个整体,行为者在造成环境污染的同时,其自身也无法逃避污染所带来的
危害,所以行为主体不可能希望污染环境危害后果的发生。从破坏环境资源犯罪的主体看,主观上既可以是直
接故意,也可以是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
理状态。
二、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特点
原《刑法》没有专门设章节规定环境犯罪,只在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
里有几个有关环境犯罪的条文,与之相比,新《刑法》在环境犯罪方面的规定则具有下列突出的特点。
1.规定了环境犯罪的罪名、罪种和刑罚,明确和扩大了刑法在保护环境中的范围和作用。
原《刑法》虽有涉及环境犯罪的条文,但其立法目的并不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没有体现环境保护的
要求和特点,新《刑法》专门设一节规定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突出了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新《刑法》将
原来散见于原《刑法》、刑事特别法和附属刑法中的环境犯罪刑事条款抽出集中、补充纳入一节予以规定,使
其规定更系统、更全面,既包括污染环境的犯罪,也包括破坏环境的犯罪,其调整范围囊括了污染破坏大气、
水、土地、矿藏、林木、珍稀野生动植物和水生动物等环境要素的行为。又增加了若干新罪名,如污染土地、
水体、大气罪,非法进口固体废物罪,非法占用耕地罪,破坏矿产资源罪,非法收购、运输珍贵、濒危野生动
物及其制品罪,非法采伐、毁坏珍贵树木罪等。原《刑法》已规定的罪,则规定得更详细,如非法捕捞水产品
罪,非法狩猎罪,盗伐、滥伐林木罪是在原刑法规定基础上修改而成的。非法捕杀、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
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罪是在原有单行刑法规定基础上修改而成的。
2.增设了刑罚的种类,增加了量刑的档次,提高了法定最高刑,一般都加重了刑罚力度,较好地克服
了原刑法存在的一些罪刑不相当、量刑档次过于单一的弱点,便于惩治环境犯罪。〔2〕
新《刑法》中规定的环境犯罪刑罚种类有5种,即有期徒刑、 拘役、管制、没收财产、罚金。非法捕捞水
产品罪、非法狩猎罪,由原刑种的有期徒刑、拘役、罚金增加了管制刑种,原刑期最高法定刑2 年提高为3年。
原盗伐、滥伐林木罪是以情节严重作为罪与非罪的标准, 而新《刑法》以数量较大作为这两种罪的犯罪条件明
确规定下来,增强了司法实践中刑法条文的可操作性。
环境犯罪的每种犯罪大都规定“并处罚金”,而不是“可以并处罚金”,提高了处罚的力度,在刑法分则
的各章节中,这类罪是罚金刑适用最为频繁,最为广泛的。
3.规定了单位可以作为环境犯罪的主体和“双罚制”。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单位犯罪大量出现,尤其是在环境犯罪方面,单位犯罪给社会造成的危害远远超
过了个人犯罪,单位对环境的污染破坏已成为当今社会必须重视的问题。原《刑法》基于当时社会条件及对于
犯罪的认识,并没有单位犯罪的规定。 针对新的社会形势, 从1987年开始我国才有了单位犯罪的有关规定,
但仅是针对极少的个别条款,环境犯罪方面,原刑法在保护野生动物中规定了单位犯罪,在《固体废物污染环
境防治法》第72条中也有单位犯罪的规定。新《刑法》首次将单位较普遍地规定为环境犯罪主体,并且分别对
单位犯罪中的单位和自然人作出了不同的刑罚规定,“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
接责任人员,依照本节各该条的规定处罚,”此即“双罚制”。然而现在的《刑法》是以个人责任为基础构成
的,它本来就具有在追究刑事责任时重视构成犯罪的具体危害发生的直接当事人的倾向。日本《公害罪法》规
定“法人代表人或法人或自然人的代理人,使用人及其他从业人员,如果犯有与该法人或自然人的业务有关的
上述两条罪行时,除应惩罚行为者外、还应对该法人或自然人科以本法各条所规定的罚金刑”。〔3〕可见,
日本法的双罚制与我国的双罚制规定的惩罚次序正好相反,而笔者认为日本法的双罚制更能体现刑法追究个人
责任的特点,体现了其先进性。
4.取消了类推,真正贯彻罪刑法定原则。
原《刑法》规定了类推制度,即对于我国刑法中没有明文规定的犯罪,可以比照《刑法》分则中最相类似
的条文定罪判刑的法律制度。严格地讲,罪刑法定原则的当然结果就是否定类推。允许类推意味着在行为人不
知其行为是违法(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令其负刑事责任,这是不公平的。新《刑法》颁布前我国环
境犯罪方面的类推主要有两种,一是立法类推,即对于刑法分则条款没有明确规定的环境犯罪,由立法机关在
有关环境保护法中予以肯定,并规定对该犯罪“比照”刑法分则中比较近似的某一条款定罪量刑,不需要经过
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如《水污染防治法》第57条规定,对造成重大水污染事故的犯罪比照《刑法》第115条或1
87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一是司法类推,指适用原《刑法》中规定的类推制度,对没有明文规定的犯罪,审
判机关可以比照刑法分则中最相类似的条文定罪量刑,最后要报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类推的适用在一定时期确
实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和环境犯罪的日益增多,适用类推就有诸多不当。首先不利于
法律的统一、明确、严肃,“比照”、“最相类似”毕竟不是明确、具体的规定,毕竟有不同,容易出现罪刑
不当。其次,有些危害社会行为法律中没有类似规定的根本就无法类推,容易疏漏犯罪,达不到保护环境的目
的。
5.充分重视法律主体主观过错形式。
新《刑法》明确规定环境犯罪中只有故意才构成犯罪,过失行为不构成犯罪,反映了环境犯罪本身的特点
,尤其是环境污染,往往是伴随着正常活动出现的有害副作用,尽管造成严重后果,但若主观过错形式不同,
应予以不同惩罚,这点与交通肇事罪相似,也充分体现了刑罚只施行于最严厉的行为。
三、进一步完善环境犯罪立法的建议
新《刑法》设专节规定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这是自建国40多年来,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第一次被庄严地
载入《刑法》,它标志着我国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的日臻完善,也是环境保护刑事立法史上新的里程碑。但是,
从我国目前环境状况和环保司法实践来看,新《刑法》对环境犯罪的规定还存在一些尚待完善之处:
1.《刑法》应设环境犯罪专章,名称应是破坏环境保护罪。
我国《环境保护法》第2 条明确规定“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
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
、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从中可以看出环境是包括自然资源的,自然资源是环境的一部分,把自然资
源单独抽出来与环境并列是不妥的,在理论上有画蛇添足之嫌,在逻辑上也讲不通。这也不符合国际惯例,国
际上已召开了三次联合国环境会议,在会议的名称上并没把自然资源单列出来,外国一些重要国家的立法,也
都是称“环境”,而非“环境资源”,如美国《环境政策法》、日本《环境基本法》,其中都含有保护自然资
源的规范。故笔者认为,《刑法》将环境犯罪称为“破坏环境保护罪”会更明确一些,已包含了所有污染和破
坏环境因素的犯罪行为。
我国《刑法》分则是根据犯罪客体、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和具体犯罪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各种犯罪进行分类分
章的。根据刑事立法的原则,当某一类行为对社会产生明显的、广泛而深刻的危害时,应当将这一类行为列为
犯罪,在刑法显著位置给予专章专节规定。
环境犯罪纳入危害公共安全罪是不当的,危害公共安全罪不能包括破坏环境资源犯罪,与污染环境犯罪也
有区别。危害公共安全罪违反的是国家关于保护公共安全的法律、法规,污染环境犯罪违反的是国家关于环境
保护的法律、法规,污染环境犯罪往往是伴随着开发利用环境,进行生产活动而产生的,与危害公共安全罪中
主观直接故意是有不同的,而且危害公共安全罪中,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犯罪行为的直接后果,而污染环境
罪中,犯罪行为首先危害的是环境,通过环境这一媒介,才有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环境犯罪与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也是不同的。将破坏环境资源犯罪放入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中似
乎说得过去,但其立法目的是保护经济秩序、经济价值,而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不仅要考虑经济价值,更
重要的是考虑生态价值。原《刑法》将污染环境犯罪、破坏环境犯罪分别设在两章中,也不利于环境犯罪的统
一、明确规定,不利于突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新《刑法》将环境犯罪列入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是有不妥之处的,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是指妨害
国家机关对社会的管理活动,破坏社会正常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侵犯的客体是社会管理秩序。就破坏环境
资源保护罪而言,将破坏环境资源犯罪纳入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也说得过去,可以说是破坏了国家的环境管理
秩序,而污染环境犯罪放入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则显得不合理。因为,就其侵犯的客体而言,放入危害公共
安全罪一章中似更合适,但其社会危害性远大于危害公共安全罪。环境犯罪是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的重大矛盾
,它与现行刑法中的某类犯罪有相似和交叉之处,但区别是明显的,环境犯罪作为足以对人类和社会产生现实
的或潜在的甚至是长期的重大影响的犯罪,其社会危害性绝不亚于危害公共安全罪和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从
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出发,从国外惩治环境犯罪的立法经验及我国惩治环境犯罪的现实需要出发,
环境犯罪应作为一大类罪,单列一章。
2.增设新罪种
新《刑法》以9个条文规定了10种环境犯罪, 无论是条文数量还是罪名种类较过去都大有增进,但笔者认
为还有一些环境保护违法行为应纳入刑法。
关于污染海洋行为。我国海洋环境目前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损害,有的区域海洋污染已相当严重,海洋
污染有污染源多而复杂,污染源扩散范围大,污染危害的持续性强等特点,〔4〕海洋污染已对我国造成了极大
的经济损失和生态危险,不应在环境保护刑事立法上存在这一立法盲区。
关于破坏草原的行为。草原生态环境可以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它也是发展畜
牧业的主要基地。我国目前草原植被被任意破坏,草原上的珍贵野生动植物遭到掠夺性的乱捕乱挖,造成草原
面积减少,草场退化、碱化、沙化,水土流失急剧扩展,草原生态平衡严重失调。目前我国草原沙化、退化、
碱化面积占了可利用草原面积的三分之一,草原环境已到了非用刑法保护不可的时候了,只靠行政、经济执法
其功 是有限的,刑法必须介入草原保护。
新《刑法》规定了非法进口固体废物罪,这是非常必要、及时的。固体废物污染转嫁问题是世界各国环境
保护中的焦点问题之一,尤其是国外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我国这方面管理的薄弱,“洋垃圾”屡屡进关,给我国
造成许多难以挽回的损失,但污染转嫁,不仅包括固体废物的转嫁,还包括可能产生严重污染到工艺、技术和
设备的转嫁,不仅包括越境转嫁,而且还包括境内转嫁,而新《刑法》对同样具有严重后果危险的落后工艺、
技术、设备的污染转嫁、对国内跨省区的污染转嫁未做任何规定,这是刑法应在以后适当时机加以补充完善的

此外,对于破坏水土保持的行为,对于破坏自然保护区的行为等,刑法也应考虑予以必要的介入。笔者认
为,有单行法颁布的诸环境因素,应是刑法介入的对象和范围,即设置相应地刑事处罚条款。
3.加大刑罚力度,充分体现生态效益的重要性。
新《刑法》对环境犯罪的刑罚,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没有无期徒刑和死刑的规定,而且个别
罪种的刑罚还减轻了。例如,盗伐林木罪,根据原《刑法》的有关规定,可按盗窃罪追究刑事责任,实际上由
法定最高刑3年提高至可判处死刑, 新《刑法》则修改为最高限为15年有期徒刑。有人认为“盗伐林木罪与盗
窃罪社会危害程度是有相当差距的”,因而原《刑法》”量刑过重”。〔5〕笔者对此观点不敢苟同,首先,不
能因侵犯对象不同,就有不同的处罚,“盗伐林木”与“盗窃”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秘密窃取行为,不能
因为侵犯对象一个是林木,一个是公私财物而就有不同的刑罚。其次,盗伐林木罪的社会危害程度远比盗窃罪
的社会危害程度大。林木资源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财富,正在生长的林木所起的防风、固沙、调节温度、保持水
土、净化环境等功能绝非林木本身的价值可比,而林木最大的价值恰恰是其生态价值。据国外资料统计,从价
值来估算,森林提供林木等产品的价值只占其全部价值的20%,而保护生态方面的价值则占80%。〔6〕由此,
笔者认为新《刑法》在这一点上是将重罪淡化成轻罪,这也体现了我国现行刑事立法中对生态效益考虑的欠缺
。环境犯罪侵害的直接对象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仅是环境危害的间接后果,各种生态
危害才是环境犯罪的直接而且比具体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更严重的后果,惩治环境犯罪的立法应从考虑生态
效益的角度出发,而不要仅仅考虑经济利益,经济价值,须知生态环境直接关系着人类的生存、延续和发展。
收稿日期:1997—10—15
【参考文献】
〔1〕何秉松主编《刑法教科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3版, 第115页。
〔3〕(日本)《公害罪法》第四条双罚规定。
〔4〕韩德培主编《环境保护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1 年第二版,第165页。
〔2〕〔5〕何秋莲等《论新刑法中破坏环境保护罪的规定》,中国环境报,1997年4月19日,第3版。
〔6〕《刑事犯罪案例丛书》(破坏自然资源罪分册), 中国检察出版社,1992年5月版,第33页。
参考资料:http://www.okfw.com/lwzx/fxlw/xsfx/2005/10/28/21773.html

㈤ 环境污染罪直接责任人,间接责任人分别判处多少年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回处三年以答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污染环境罪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以下简称《修正案八》)罪名做出补充规定,取消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罪名,改为"污染环境罪"。从2011年5月1日起施行。该罪具体的内容包括“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㈥ 刑法中环境污染罪名主要有哪些

法律分析:刑法中关于环境污染罪的罪名主要有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非法处置进口的固体废物罪,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和环境监管失职罪。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三十八条 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㈦ 污染环境罪刑事拘留一般多久

污染环境罪刑事拘留一般14天,最长不超过37天,还要追究刑事责任。

《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向土地、水体、大气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危险废物。、

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7)刑法中证环保扩展阅读:

环境污染认定条件:

必须有向环境中排放、倾倒或者处置危险废物的行为。具体指向土地、水体、大气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危险废物。土地、水体、大气,构成我们生活的环境。

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荒地、山岭、滩涂、河滩地及其他陆地。水体,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地表水体以及地下水体,还包括内海、领海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一切其他海域。大气,是指包围地球的空气层总体。

处理危险废物的方式主要有排放、倾倒、处置三种。排放,是指将危险废物排人水体、大气的行为,包括泵出、溢出、泄出、喷出和倒出等行为。倾倒,是指通过船舶、航空器、平台或者其他运载工具,向土地、水体倾洒、堆积、放置危险废物的行为。

处置,主要是指以焚烧、填埋等方式处理危险废物的活动。放射性废物、含传染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危险废物,都可以称为危险废物。废物包括废气、废渣、废水、污水、废弃物等多种形态的废弃物。

放射性的废物指放射性核素含量超过国家规定限值的固体、液体和气体废弃物。含传染病原体的废物是指含有传染病病菌的污水、粪便等废弃物。有毒物质主要指对人体有毒害,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固体、泥状及液体废物。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刑法

㈧ 有关环境资源有关的法律条文有哪些

主要有水法、土地管理法、森林法、草原法、矿产资源法等,以及行政处罚法、刑法中有关处罚破坏环境资源行为的条文。如刑法:
第六节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第三百三十八条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第三百三十九条违反国家规定,将境外的固体废物进境倾倒、堆放、处置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未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许可,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用作原料,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以原料利用为名,进口不能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的,依照本法第一百五十五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三百四十条违反保护水产资源法规,在禁渔区、禁渔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捕捞水产品,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第三百四十一条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违反狩猎法规,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进行狩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第三百四十二条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改作他用,数量较大,造成耕地大量毁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第三百四十三条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擅自进入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和他人矿区范围采矿,或者擅自开采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采取破坏性的开采方法开采矿产资源,造成矿产资源严重破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第三百四十四条违反森林法的规定,非法采伐、毁坏珍贵树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第三百四十五条盗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数量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量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量特别巨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违反森林法的规定,滥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数量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量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以牟利为目的,在林区非法收购明知是盗伐、滥伐的林木,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盗伐、滥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从重处罚。
第三百四十六条单位犯本节第三百三十八条至第三百四十五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节各该条的规定处罚。

㈨ 如何确定和认定环境污染犯罪司法解释中的“重点排污单位”

(一)行政法中的“重点排污单位”
行政法中的“重点排污单位”是设区市环保部门“依法”确定的一类单位,因设区市环保部门对外公布发生法律效力。它与“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或“某省重点监控企业”的内容可能发生重叠,但性质完全不同。因此,不能将“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或“某省重点监控企业”等同于“重点排污单位”。即使一个单位被列入“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录”或“某省重点监控企业名录”,如果设区市环保部门公布的名录中没有该单位,或者设区市环保部门没有公布“重点排污单位名录”,也不能认定该单位属于行政法中的“重点排污单位”。
(二)刑法中的“重点排污单位”
法释〔2016〕29号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重点排污单位”是指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法确定的应当安装、使用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的重点监控企业及其他单位。这种定义,使得“重点排污单位”不但包括行政法中的“重点排污单位”,还包括“应当安装、使用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的其他单位。对于“其他单位”的确定,法释〔2016〕29号提出了两点限制:一个是由设区的市级以上环保部门确定,一个是“依法”确定。而这里的“依法”,因为确定“重点排污单位名单”涉及对当事人定罪,所以应当理解为“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而不是依照行政部门规范性文件的规定。而且,“依法”还包括依照法定程序,不能与行政法的原则相违背。
(三)认定“重点排污单位”需要的证据
公安机关认定一个排污单位是否属于“两高”司法解释中的“重点排污单位”,首先应当取得环保部门出具的书面证明。鉴于“重点排污单位”在刑事定罪中起着与司法鉴定意见相同的作用,属于罪与非罪的关键证据,因此案件中除了要有环保部门提供的书面证明之外,还应有环保部门认定“重点排污单位”合法性的证据。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人民法院对案件进行庭审时,如果需要鉴定人或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环保部门应当派员出庭对所提供的材料作出说明。

㈩ 司法考试刑法中污染环境罪怎么理解

1、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的。

2、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三吨以上的。

3、排放、倾倒、处置含铅、汞、镉、铬、砷、铊、锑的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三倍以上的。

4、排放、倾倒、处置含镍、铜、锌、银、钒、锰、钴的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十倍以上的。

污染环境罪注意事项

污染环境罪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以下简称《修正案八》)罪名做出补充规定,取消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罪名,改为污染环境罪,从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该罪具体的内容包括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污染环境罪

热点内容
经济法个人结算账户 发布:2025-01-11 11:51:29 浏览:226
月工作天数劳动法 发布:2025-01-11 11:22:39 浏览:454
依法治国与维稳 发布:2025-01-11 11:22:37 浏览:240
一元麻将群规章制度 发布:2025-01-11 10:51:36 浏览:808
经济法专业可以兼学民商法专业吗 发布:2025-01-11 10:36:34 浏览:600
劳动法的发展 发布:2025-01-11 09:41:38 浏览:404
乌兰察布市中级人民法院 发布:2025-01-11 09:29:57 浏览:349
电影辩护人的法律知识 发布:2025-01-11 09:27:57 浏览:56
学校办公室卫生规章制度 发布:2025-01-11 09:27:04 浏览:425
法治防控疫情宣传 发布:2025-01-11 09:26:09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