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法史pdf
㈠ 法律书籍有哪些
法律复书籍包括以下这制些:
《中国理论法学》、《历史法学》、《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法制文明的演进》 《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 《法律的文化解释》、《中国法律传统的基本精神》、《唐律疏议译注》、《中国民法史》 、《清朝文官制度》、《中华民国开国法制史——辛亥革命法律制度研究、《书生事业无限江山——关于近世中国五代法学家及其志业的一个学术史研究》、《人权概念起源》、《法哲学范畴研究》、《法哲学经纬》、《法的价值论》、《法的时代精神》、《法治论》√ 、《赢得神圣——权利及其救济通论》、《价值重建与规范选择》、《法治秩序的建构》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道路通向城市》、《也许正在发生》、《美国学者论中国法律传统》、《中国法学史》、《西方法学史》、《西方法哲学史纲》、《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现代西方法理学》、《比较法研究》、《乡土中国》、 《论美国的民主》 《心理罪》、《近距离看美国》、《正义论》、《法辩:中国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㈡ 郭建的学术简介
主要论文:1、《当代社会民间法律意识试析》,《复旦学报》1988年第3期2、《中国古代地方监察制度试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6期3、《40年来台湾土地法述评》,《台湾法研究学刊》1990年第5期4、《明律的轻重及其原因试析》,《史林》1991年第2期5、《中日两国民法近代化过程比较研究--背景与准备》,日本《山梨社会科学研究》1998年第1号6、《中国古代民事法律文化基本特征概述》,法律出版社1999年10月《法律史论集》第2辑7、《中国民事传统观念略论》,《华东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8、《“坑”考》,《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9、《抵当、倚当考》,《中国法制史考证·甲编·宋辽金元法制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10、《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台湾联经出版公司《中国史新论·法律史分册》2008年10月11、《“坐而不偿,偿而不坐”——汉唐时期法律处置侵损财产行为的一项原则》,《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四期主要著作:1、《中华文化通志·法律志》(第一作者),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2、《中国法文化漫笔》,东方出版中心1999年1月3、《帝国缩影——中国历史上的衙门》,学林出版社1999年12月4、《千秋兴亡》(三国两晋南北朝),长春出版社2000年1月5、《金戈铁马》,长春出版社2004年1月6、《五刑六典》,长春出版社2004年1月7、《师爷当家》,台湾实学社出版公司2004年2月,中国言实出版社2004年9月8、《中国财产法史稿》,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9、《非常说法——传统文学戏曲中的法文化》,中华书局2007年9月10、《执王法——中国古代帝王与法官》,当代中国出版社2008年6月11、《古人的天平——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的法文化》,当代中国出版社2008年10月12、《典权制度源流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8月13、《讼师小史》,学习出版社2011年5月14、《非常读法——趣谈西方文学名著中的法文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15、《戒石铭与皮场庙——中国古典名著的法眼解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16、《金龙难娶玉堂春——中国传统戏曲的法眼解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主编教材:1、《中国法制史》(JM教材,第一作者),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2、《中国法律思想史》(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3、《中国法制史高级教程》(JM教材,第一作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4、《中国法制史》(JM教材,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5、《中国法制史》(法学简明教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2月主要译作:1、《英美法》,台湾五南出版公司1997年3月,商务印书馆2005年9月2、《日本民法债权总论》,台湾五南出版公司1998年2月3、《法律英文文书制作》,台湾五南出版公司1999年2月4、《合同·担保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传统包公戏曲中的法律文化现象研究(自选课题)1、1987年至今 本科生课程–中国法制史2、1994年至今 本科生项目–台港澳法3、1988年至今 硕士生课程–中国法制史专题4、1988年至今 硕士生课程 – 中国经济立法史5、1993年至今 硕士生课程 – 中国民法史6、2010年至今 博士生课程 – 中国家庭法7、2010年至今 博士生课程 – 中国民法史
㈢ 中国民法典的历史根基是什么
195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力量起草民法典。此后,由于反右斗争扩大化,立法活动被终止。
1962年,民法典起草工作再次被提上议程,并于1964年完成了草案(试拟稿)。后因“文化大革命”而停止。
1979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组织民法典起草工作,至1982年形成民法草案第四稿。虽然草案并未正式通过成为法律,但现行的民法通则都是以该草案为基础。
2002年12月,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民法草案。之后,由于物权法尚未制定,加之对民法草案认识分歧较大等原因,民法草案最终被搁置下来。
2014年11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编纂民法典。
2015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启动民法典编纂工作,着手第一步的民法总则制定工作,以1986年制定的民法通则为基础,系统梳理总结有关民事法律的实践经验,提炼民事法律制度中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引领性的规则,形成民法总则草案。
2017年3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3)中国民法史pdf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了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正确调整民事关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总结民事活动的实践经验,制定了民法典。
民法典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仅次于宪法。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市民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据。和其它单行民事法律及其它部门法中有关的民事法律规定一起调整着我国的民事法律关系,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㈣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的办学条件
2006年以来,学院共培养全日制本科生2443人,硕士研究生980人,博士研究生250人。历年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在90%以上。学院现有在校学生2950人(其中本科生1602人、硕士研究生1178人、博士研究生170人)。就师生人数而言,民商经济法学院是中国政法大学规模最大的学院。 知名教授学科姓名研究方向知识产权法学张楚知识产权法、网络法、电子商务法、科技法,以及网络安全与取证技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孙佑海自然资源法、环境法、司法与环境资源保护民商法学夏吟兰亲属法、继承法、妇女人权民商法学赵旭东民商法学经济法学徐晓松经济法理论、公司与企业法、国有资产法诉讼法学宋朝武民事诉讼法学、仲裁法学民商法学李永军民商法学民商法学管晓峰公司治理、以及与公司制度相关的金融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王灿发环境法、国际环境法民商法学王卫国民法总论、财产法(物权法、无形财产法)、债与合同法、侵权法、破产及重整法、企业法(公司、合伙、国有企业)、金融法、土地法、民法哲学、比较民商法、中外民法史民商法学费安玲民法学、罗马法学、知识产权法、保险法诉讼法学杨荣馨民事诉讼法学、仲裁法学、调解法学、公证法学、强制执行法学等经济法学施正文税法、国际税法、财政法、金融法、公司企业法民商法学巫昌祯亲属法、继承法、妇女法经济法学刘少军金融法(银行法、信托法、证券法、保险法、民间金融)财税法(财政法、税法)法哲学(法哲学、经济法哲学)知识产权法学来小鹏知识产权法学经济法学时建中竞争法、公司法、金融法经济法学符启林经济法学民商法学李显冬民商法、侵权行为法、矿业法、土地法、能源法、农业法、中国民法史民商法学高祥民商法学经济法学张穹长期从事检察工作,在刑事领域颇有建树。近几年,由于从事政府法制工作,致力于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政府法制建设等诸多专业领域研究民商法学张俊浩民法学原理、知识产权法、公司法知识产权法学冯晓青专长于知识产权法学理论,特别是知识产权法基础理论。提出并构建了知识产权法利益平衡理论,在知识产权法哲学方面了提炼了知识产权劳动理论、人格理论、激励理论和平衡理论。实务研究领域专长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经济法学李曙光经济法,破产法,金融法,法经济学诉讼法学肖建华民事诉讼法学、仲裁法学、证据法学民商法学江平民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学徐家力法学民商法学王胜明民商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曹明德环境资源法学
㈤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首任院长是谁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成立于1983年,首任院长系著名法律史学家张晋藩先生,现任院长为李曙光教授。
张晋藩教授:1930年生人,现任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及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咨询委员成员等等。张晋藩教授对于古代监察制度、监察法有着深入的研究,并且出版过《中国法制通史》、《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等多部专著和教材。
张晋藩先生人物经历
1983年被评为中国法制史学博士生导师。
1988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法制史学带头人。
1991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中国法制史研究所所。
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特约法学评议组成员。
1983年第二届法学评议组正式成员,中国法律史学会常务副会长、名誉会长,中国老教授协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理事等。
1986年应邀为中央书记处讲授法律课。
1996年、1998年两次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讲授法学课。
1982年以来,多次赴美国、加拿大、德国、以色列、日本、韩国进行讲学活动。
主要贡献
出版:
《中国法制史》第一卷
《中国法律史论》
《法史鉴略》
《中国古代法律制度》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中华法制文明的演进》
《中国近代社会与法制文明》
《清代民法综论》
《中国宪法史》
《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主编:
《中国法制通史》十卷本
《清朝法制史》
《中国官制通史》
《中国司法制度史》
《中国民法史》
《中国刑法史新论》
《中国行政法史》
《中国民事诉讼制度史》
学术著作:
中国古代监察法制史/张晋藩主编,2007-12-1版中华法系的回顾与前瞻/张晋藩主编,2007-8-1版
中国法制史(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张晋藩主编,2007-8-1版
中国法制史习题集(高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配套自测)/张晋藩主编,2007-6-1版
20世纪中国法制的回顾与前瞻/张晋藩,2002-9-1版
中国宪法史/张晋藩,2004-12-1版
中国法制史(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张晋藩,2003-12-1版
中国司法制度史/张晋藩,2004-6-1版
中国近代社会与法制文明/张晋藩,2003-12-1版
中国法制史习题集(高等法学专业课程考试同步训练)/张晋藩,2002-10-22版
中国法律史(高等学校法学教材)/张晋藩,2002-8-15版
中国百年法制大事纵览(1900-1999)/张晋藩,2001-1-1版
中国法制史/张晋藩,1999-11-1版
中华法制文明的演进(平)/张晋藩,1999-11-1版
中国法律史(高等学校法学教材)/张晋藩,1998-4-1版
中国法制史(主编)/张晋藩,1999-1-1版
中国法制通史(十卷本)/张晋藩主编,1999-1-1版
二十世纪中国法治回眸/张晋藩编,1998-9-1版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院校概况-研院简介
㈥ 《民法总论》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民法总论》(朱庆育)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书名:民法总论
作者:朱庆育
豆瓣评分:9.6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3-8
页数:570
内容简介:
本节共四编十五章五十一节,以中国实证私法为阐述对象,意在构建作者所倡导的规范性解释科学的体系框架.全书系统论述了民法基础理沦与民法总论各项制度的脉络和细节,以概念的准确运用为支点,既讲求实证规则理解私法的逻辑缜密性,亦迫问技术规则背后的理念正当性。
阅读本书,尚可关注两个 维度,一是空间维度。本书既批驳德国知识传统,亦对大陆法系其他家族成员如日、苏(俄) 、瑞、法、奥、台湾地区等投以必要关注.为理解我国相应规范 制度及理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视角.二是时间维度。本书着意接续汉语法学传统. 上迄民国时期.下至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中国各阶段的民法思考.无不纳入本书观察范围.以历史的视角细致梳理了我国的民法知识传统及其流变。
“表达是一种艺术,有关方法或艺术规则的争论价值甚微,惟有作品才具有说力。”作者在自序中引用的这句话相信也是本书的写作准则.本书是教科书,但绝不仪仪是教科书。或者换个说法、教科书的表达形式并不妨碍十年磨一剑的本书成为民法领域难得的大美之作。
作者简介:
朱庆育,男。1990年考入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系,先后从中国政法大学获得法学学士,法学硕士,法学博士学位。2002年留校任教,现为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民法研究所副教授。2008年3月至2009年4月任德国汉堡马克思-普朗克外国私法与国际私法研究所访问学者。现任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理事,中欧法学院法哲学与交叉法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曾获中国政法大学优秀教师特别奖(2010年)、优秀教师奖(2013年),第四届(2011年)和第五届(2013年)中国政法大学“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位教师”之一。深受学生喜爱,其课堂通常会被带凳子旁听的同学挤满。
研究领域:民法学,法学方法论,德国近现代民法史,法律哲学
专著:《意思表示解释理论——精神科学视域中的私法推理理论》,
论文:《法律行为概念疏证》、《法典理性与民法总则》、《权利的非伦理化——客观权利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命运》等。
㈦ 中国民法典发展历史。
我国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后4次启动民法制定工作。
新中国成立以后到改革开放之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曾两度进行民法典的起草。
一次开始于1954年,到1956年12月完成草案,计525条,包括总则、所有权、债、继承四编,主要参考1922年的苏俄民法典。
另一次开始于1962年,到1964年完成草案试拟稿,计262条,包括总则、所有权和财产流转三编。不过这两次民法典的起草,由于各种原因而未能取得实际成果。
改革开放以后,新中国历史上第三次民法典起草工作拉开帷幕。1979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民法起草小组,到1982年5月,完成了《民法(草案)》第四稿,包括8编,43章,465条。现行的继承法、民法通则、担保法、合同法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制定的。
2001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并于2002年进行了一次审议,经讨论,仍确定继续采取分别制定单行法的办法。2003年以来,又先后制定了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
2015年3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编纂工作正式启动。此次民法典的编纂分两步进行:第一步,起草《民法总则》;第二步,编纂民法典各分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已于2017年3月15日审议通过,同年10月1日开始施行,民法典的编纂迈出关键的第一步。2018年8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对民法典各分编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民法典编纂迈出了第二步。2019年12月,“完整版”民法典草案全文公布,依次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7编以及附则,共84章,1260个条文。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对酝酿多年的民法典草案进行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可谓呼之欲出。
㈧ 诸法合体,民刑不分
认为“诸法合体,民刑不分”是律典特征的观点,至今被不少著述视为“定论”广泛沿用,未曾受到质疑。对于律典“诸法合体,民刑不分”说得以成立的理由,通常的解释是:“中国封建时代颁行的法典,基本上都是刑法典,但它包含了有关民法、诉讼法以及行政法等各个方面的法律内容,形成了民刑不分,诸法合体的结构”;“中国古代在诸法合体的结构形式中,始终以刑法为主,并以统一的刑法手段调整各种法律关系”。
我赞同中华法系是“民刑有分”、“历代主要律典是刑法典”的论断,但以为律典的特征是“民刑不分,诸法合体”的观点值得商榷。
其一,律典是刑法典,大量的行政、民事诸方面的法律并未包括在其内律典“诸法合体,民刑不分”说承认中华法系是由诸部门法构成的、民刑有分的,承认律典是刑法典,但同时又说律典是“诸法合体,民刑不分”,这种说法在逻辑上是自相矛盾的。刑法典属于刑事法律的范畴,是否以刑调整法律关系是刑法同民法、行政法等诸部门法的根本区别。倘若律典是“诸法合体”、包括民法、行政法等部门法的内容在内的话,怎么能把它仅归于刑事法律的范畴呢?倘若历朝代表性的律典都是“民刑不分”的话,又怎么能把中华法系的特征概括为“民刑有分”呢?显然,这一观点混淆了律典的性质和无限地扩大了律典所包括的法律内容的范围。
在我国古代的多种法律形式中,律典作为刑事法律只是其中的一种。历朝的民事、行政、经济、军事等法律,大多包含在令、敕、条例、条格等形式的法律中。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单行法,内容极其丰富。从前文表一、表二可知,汉代、明代的行政、经济、军事诸方面的法律数量巨大,且未包括在律典之内。其它朝代的情况也大体如此。律典之外的其它形式的法律,设置了国家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行为规范,以“简当、稳定”为编纂要求的律典不可能也无法把其它形式的法律都包括进去。
其二,律典调整的是刑事而不是全部法律关系
律典“诸法合体,民刑不分”说认为我国古代始终是以统一的刑法手段调整各种法律关系,这种论点是不符合史实。从先秦到明清,刑事与民事、行政、经济、军事等法律调整的法律关系范围是不同的。西周时期,周公制礼,吕侯制刑,礼与刑成为当时两大部门法。礼是调整行政、经济、军事、民事、诉讼各方面的综合大法,刑是定罪量刑的法律。“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刑、礼)相为表里者也”。自商鞅“改法为律”, “律”从此成了中国古代刑法的专用名称,其中律典成为秦以后各朝的主要刑事法典。礼的名称虽数千年以一贯之,但其性质却颇有变异。作为行为规范的礼,其内容含盖了包括民法在内的诸部门法。自秦汉以后,还出现新的法律形式“令”。“令,教也,命也”。 是采取“应为”、“不应为”的方式,从正面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和社会生活规范。魏晋以后,大量制令,“令”愈显独立,统治者新制定的包括民事、行政等规范在内的法律法规,多归于“令”。礼、令与规定如何处刑的律典不同,一般不直接规定具体的刑罚。正如《晋书》卷三0《刑法志》云:“军事、田农、酤酒,……不入律,悉以为令,违令有罪则入律”。历朝的法律形式虽然名称有所变化,但律始终调整的是当时社会中的各类刑事关系。
在我国古代法律中,虽然没有象现代一样出现专门的民事诉讼法典,但在诉讼中也注意把民事、刑事加以划分,《周礼·秋官·大司寇》云:“以两造禁民讼,入束矢于朝,然后听之;以两剂禁民狱,入钧金三日乃致于朝,然后听之”。郑注“讼谓以财货相告者”,即为民事诉讼;“狱谓相告以罪名者”,即为刑事诉讼也。民事、刑事诉讼自古有别,历朝也都注意把二者予以区分。叶孝信主编《中国民法史》 以及其它此类著作,对中国古代民事法律规范、民事诉讼制度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论证。张晋藩主编的《中国法制通史》 在阐述历代法制时,也是均把刑事、行政、经济、军事、民事、诉讼等法律制度 列为专章进行研究的,该书中对包括民事诉讼在内的民事法规作了比较全面的叙述。因此,不能仅以刑事法典为据,就断定我国古代是以统一的刑法手段调整各类法律关系。
民、刑有分,刑、政有别,这些立法原则古今是一样的。固然,在古代律典中也有一些按照现代法学理念看来,应以民事、行政法等调整的社会关系却用刑法处理的问题。出现这种现象有其深刻的社会和思想根源,是与在封闭的自然经济条件下,儒家礼教、家族观念对立法的影响有关,也与古人对违法犯罪行为的认识有关。历朝律典中那些涉及民事内容的刑罚规定,在当时的立法者看来,都是属于"出礼而入刑"的范围,与所谓的"民刑不分"无关。正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规定了侵犯财产罪,就不能说其是"诸法合体,民刑不分"一样,也不能因为古代律典中涉及到民事等方面的问题,就断定它是"诸法合体,民刑不分"。
其三,从历朝法典的编纂情况看,综合性的编纂形式是我国成文法典普遍所采用的,并非为律典所独有。
我国古代的成文法典,除律典外,令典等非刑事类法典的编纂也很发达。春秋以前,有法而无典。春秋以降,始有法典的编纂。据史载,晋国赵盾“始为国政,制事典、正法罪、辟刑狱、董逋逃、由质要、治旧洿、本秩礼、续常职、出滞淹。既成,以授太傅阳子与太师贾佗,使行诸晋国,以为常法。”这是有文字可证的我国古代编纂成文法典的最早记载,然这部法典当时尚未公布。战国时李悝所撰《法经》,是我国最早公布的成文法典。制律典以正刑名,始于秦汉;制令典以存事制,始盛行于魏晋;以会典形式记载典章和法律制度,始于唐而继于明清。魏晋以后的大多数朝代都曾制定令典,“设范立制”,与律典并行。令典是以行政类法律为主、包括有经济、民事、军事、司法行政等法律规范在内的综合性法典,在国家的法律制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据《唐六典》和历代《刑法志》记载,魏修律18篇时,曾制定《州郡令》45篇,《尚书官令》、《军中令》180余篇。
秦汉主要法律形式及代表性法律举要
表一
朝代
法律形式
法律名称举例
文献出处
秦
律
秦律除《盗》、《贼》、《囚》、《捕》、《杂》、《具》六律外,尚有下述单行律
置吏律 效律 传食律
行书律 内史杂律 属邦律
除吏律 除弟子律 游士律
田律 厩苑律 仓律
金布律 关市律 徭律
赍律 公车司马猎律
藏律 傅律 军爵律
中劳律 戍律 屯表律
尉杂律 工律 均工律
司空律等
睡虎地秦墓竹简
令
焚书令 谥法令
田令 垦草令
津关令
夷三族令
《史纪·秦始皇本纪》
睡虎地秦墓竹简
《汉书·惠帝纪》张晏注
《汉书·高后纪》
程
工人程
睡虎地秦墓竹简
式
封诊式
睡虎地秦墓竹简
课
牛羊课
睡虎地秦墓竹简
法律
答问
法律答问
睡虎地秦墓竹简
文告
语书
睡虎地秦墓竹简
汉
律
1. 正律
九章律 (9篇,综合编纂类)
傍章 (18篇)
朝律 (6篇)
越宫律 (27篇)
《汉书·刑法志》
《晋书·刑法志》
《晋书·刑法志》
《晋书·刑法志》
(吕后)二年律令
(律令名28种,综合编纂类)
江陵张家山汉简
2.杂律(单行律)
大乐律
《周礼·春官·大胥》注
尉律
《汉书·昭帝纪》注
上计律
《周礼·春官·典路》注
酎金律
《续汉书·礼仪志》注
钱律
《史记·将相名臣表》
田律
《周礼·秋官·士师》注
田租税律
《史记·将相名臣表》
左官律
《汉书·诸侯王表》
挟书律
《汉书·惠帝纪》
令
1.以甲乙丙为名(综合编纂类)
令甲
令乙
令丙
2.以地区为名(综合编纂类)
乐浪挈令
北边挈令
3.以官署为名(综合编纂类)
光禄挈令
大尉挈令
廷尉挈令
廷尉板令
大鸿胪挈令
御史挈令
《汉书·宣帝纪》
《晋书·刑法志》
《晋书·刑法志》
《说文·系部》
《居延汉简释文合校》10·28
《汉书·燕王刘旦传》
《敦煌汉简释文》982
《汉书·张汤传》
《晋书·刑法志》
《疏勒河流域出土汉简》496
《武威旱滩坡出土汉简》8
4.以内容为名(多为单行法)
秩禄令
宫卫令
品令
任子令
予告令
功令
受所监临令
(以上为职官管理类)
《汉书·文帝纪》注
《汉书·张释之传》注
《汉书·百官公卿表》注
《汉书·哀帝纪》
《汉书·冯野王传》
《史记·儒林列传》
《汉书·景帝纪》
田令
水令
马复令
金布令
《后汉书·黄香传》
《汉书·儿宽传》
《汉书·食货志》
《汉书·高帝纪》注
缗钱令 (以上为经济管理类)
《汉书·食货志》
祠令
《汉书·文帝纪》注
祀令
《汉书·郊祠志》注
斋令 (以上为礼仪类)
《汉书·祭祀志》注
戍卒令
《史记·将相名道表》
公令
卖爵令 (以上为军事类)
《汉书·何并传》
《史记·平准书》
狱令
《汉书·百官公卿表》注
箠令
《汉书·刑法志》
谳狱令 (以上为司法类)
《汉书·平帝纪》
胎养令
《后汉书·章帝纪》
养老令 (以上为养老、胎养类)
《汉书·文帝纪》
科
谳法科
《后汉书·郭躬传》
首匿科
《后汉书·梁统传》
宁告科
《后汉书·陈忠传》
钻钻科
亡逃科
异子科
投书弃市科
《后汉书·陈宠传》
《后汉书·陈忠传》
《晋书·刑法志》
《晋书·刑法志》
品
仪品
守御器品
《汉书·梅福传》
《散见简牍合辑》203简
复作品
《居延新简》EPT56·280-281
就品
赎品
《敦煌汉简》1262简
《居延新简》EPT56·35-37
烽火品约
《居延新简》EPF16·1-17
比
决事比
《周礼·秋官·大司寇》注
死罪决事比
《汉书·刑法志》
辞讼比
《东观·汉记·鲍昱传》
法比都目
《汉书·鲍昱传》
嫁娶辞讼决
《晋书·刑法志》
决事比例
《晋书·刑法志》
司徒都目
《晋书·刑法志》
廷尉决事
《新唐书·艺文志》
㈨ 比较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的异同
《法国民法典》是第一部资本主义国家的和以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为基础的民法典,其开创了近代民法历史,为资本主义社会开辟了道路。《德国民法典》是资本主义社会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资产阶级国家编纂的规模最大,对现代资产阶级民事立法影响最广泛的一部民法典。本文以两部民法典之异同为主题对二者进行对比,以期在此对比研究下加深我们对整个资产阶级民法的本质及其发展历史的了解,从而对我们研究社会主义的民法理论及民法典的制定有所启迪。
法国民法典与德国民法典是两部世界著名的资产阶级法典,在民法发展史上的地位十分显赫。法国民法典奠定了大陆法系的基础,而德国民法典则丰富和发展了大陆法系。我们在对比研究法、德民法典的过程中,有助于我们充分借鉴和吸收先进的法律思想和立法技术。
一、从立法的时代背景上分析
《法国民法典》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它的产生重要经历了以下历史阶段:在法国大革命前,民事法律规范在法国出现北方习惯法和南方成文法的划分。在这种混乱的法律环境下,法国逐渐承认罗马法的合法性,从而使法国的民事法律规范逐渐形成了习惯法体系。尽管当时的现行法律已朝着法典化迈出了一大步,但成文的习惯法汇编已不能满足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必须创造统一的、合乎理性的法典。1789年大革命爆发后,制定了一系列具有革命性的“中间法律”。这些“中间法律”以废除封建特权和人身依附关系为目的,但其作为一种过渡性法律,法律不统一现象依然没有得到解决。由于当时各方利益集团都希望新的民法典反映自己的利益,所以在民法典编纂问题上难以形成统一的意见。1799年拿破仑执政以后,组建法律起草委员会并亲自主持开始起草民法典。从1802年2月5日到1804年3月15日,民法典分为36章陆续通过。3月21日,拿破仑签署法令,将法典颁布实施。
《德国民法典》制定时,资本主义已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阶段过渡。当时社会强调社会公共利益、强调对个人做出必要的限制、强调国家的干预等。19世纪的德国也存在不同地区使用不同法律的胡乱现象,为了追求法律的同一性,1873年德国国会的宪法修正案将帝国的立法权限扩展到整个民法领域,使民法典的制定获得了权力基础。19世纪初中期关于民法典的编撰形成了法典编撰派和历史法学派,他们的争论为民法典的编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19世纪后期,德国法学家在重视罗马法的同时吸收了一部分日耳曼法的内容,使得民法的体系具有了合理性。1874年7月,德国联邦组建起草委员会开始起草民法草案。草案经过起草委员会两次审核和修改,最后形成了“帝国国会法律议案”。1896年7月1日,帝国国会通过了议案。经过帝国皇帝1896年8月18日的签署,帝国法律公报的公布,《德国民法典》于1900年1月1日生效。
二、法国民法典与德国民法典体系结构及内容之比较
《法国民法典》,又称《拿破仑法典》,主要以罗马法、习惯法和国王的赦令为法律渊源。由于此法典产生于自由资本时代,所以其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政教分离、人身自由、合法自由等为基本原则。在法典的总体结构上,是以国法大全之《法学阶梯》为基础,除总则外,分人法、物法和取得所有权的各种方法三编。由于拿破仑在主持法典制定时很少让纯粹的法律争论参与,力求让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现实生活而不是法律技术上,所以《法国民法典》即简洁明晰,又通俗易懂。《法国民法典》之所以能成为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主要在于它的内容体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需要。
《德国民法典》主要继承罗马法的传统,结合日耳曼法的一些习惯,并且根据19 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情况而制定。《德国民法典》虽然仍保留了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私法的基本原则,但又在一定程度使它们在适应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需要,其主要基本原则有所有权有限原则、限制契约自由原则和过错责任原则等。德国民法典以罗马法的《学说汇纂》为蓝本分为总则、债的关系法、物权法、亲属法、继承法五篇。与《法国民法典》不同的是《德国民法典》注重立法技术的应用,其语言比较抽象和概括,体现了逻辑推理和体系化的思想。《德国民法典》是资本主义国家第二部重要的民法典,是适应帝国主义时代要求的,所以从其之后,《法国民法典》对各国民事立法的影响大大减少。
三、两部法典对中国的影响
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体制下,民法的作用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制定一部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体系完整、内容充实、科学实用的民法典也显得越来越迫切。通过借鉴,我们在制定中国民法典时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处理好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法典的关系。中国在民法法典化的进程中,必须注重引进的西方先进法律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使民法精神深入人心,树立正确的民法观念。二是我国民法典的制定必须自足国情,体现社会化的要求。法国民法典是大革命的产物,而德国民法典是立足于自由市民的、罗马个人主义法律思想的土壤之上产生的,所以中国民法典的制定必须坚持基本国情,在促使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和保障人权,才能适应现代市民社会的发展。三是确立理性主义和实用主义相结合的立法原则。我国在制定民法典的过程中坚持理性主义就是注重立法的超前性。只有在坚持理性主义的情况下制定的民法典才具有指导意义。此外,我们在制定民法典的过程中必须注重言语的实用性,这样的法典才能被人们充分理解和应用。
四、总结
《法国民法典》与《德国民法典》两大民法典时隔百年,前者是代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民法典,后者是代表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民法典。法、德两国民法典分别代表了大陆法系的两面旗帜,是资产阶级民法发展的两个里程碑。对后世世界各国民法典的制定具有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