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舆论压力刑法

舆论压力刑法

发布时间: 2022-05-12 17:37:59

『壹』 舆论大众的会不会慢慢左右我们的法律判决

中国媒介日益发达,近年来被广泛关注的多起案件,由于舆论的广泛参与而对司法判案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为母筹医药费挟持路人
媒体报道后孝子获“轻判”
广东近日就上演了媒体救人的案例。今年4月,从重庆到广州打工的两兄弟,为了替母亲筹集治病的医药费1万8000元(人民币,下同,约3750新元),不惜在距离派出所仅50米的街面持刀抢劫,在挟持一名女人质并与警方对峙了近90分钟后,两兄弟被民警生擒。
事件发生后,广州多家媒体争相报道,并有记者专程前往重庆了解当事人的实际情况。在证实这对兄弟的家庭情况属实之后,不少热心读者为他们捐款,而他们的母亲在民众的帮助下,筹集了所需的医药费,最终得以痊愈出院。
不过,尽管出发点是孝心,两兄弟的行为已构成绑架罪,仍然必须接受相应的法律制裁。上个月27日,广州开庭审理这一案件,法院宣布判处哥哥有期徒刑5年半,并处罚金2000元,弟弟则被判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并处罚金1000元。同时,法院还将两兄弟和他们的母亲带进心理咨询室,安排心理咨询师对兄弟两人进行心理辅导。
事实上,在中国《刑法》的400多个罪名中,“绑架罪”是起刑点最高的一个罪名,一般处以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则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为替母治病筹钱而绑架路人的两兄弟,在审判结果上明显属于“轻判”。
不过,法官在解释判决理由时,两兄弟绑架路人的救母初衷并没有被列入其中,而是指出“鉴于在绑架过程中没有伤害人质,且归案后认罪态度好,可从轻处罚”。
广州人大代表、易春秋律师所王旭阳律师指出,在这一案件上法院最终从轻判处,是人民意志的体现,也符合中国法制原则的精神,即司法判案不能脱离人民的意志。
他也指出,中国近期被广泛关注的一些案件,都体现了因为媒体与社会舆论的广泛参与,对法官的判案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王旭阳举例说,今年5月在湖北巴东的“邓玉娇刺死官员案”,如果没有舆论的参与,判决结果可能出现完全不同的情况。
今年5月,湖北巴东一个宾馆的服务员邓玉娇,在拒绝当地官员“异性洗浴”的要求时与之发生冲突,后将该名官员刺死。此案被媒体大事报道,一时舆论沸沸扬扬,最后,湖北巴东法院的判决是,邓玉娇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且其属于限制刑事责任能力,又有自首情节,所以对其免除处罚。
舆论是否干预司法引热议
事实上,舆论是否在干预中国司法这一话题,近年来一直在热烈讨论之中,乃至有学者呼吁制定《舆论监督法》,以理顺传媒与司法的关系。《法制日报》也曾发表文章,表示“舆论监督要特别注意防止形成情绪化的‘舆论审判’”,并指出“实践中,的确有个别案件的判决是法院迫于承受过大的舆论压力而作出的片面迎合舆论呼声的判决。这种判决可以博得一时的大快人心,但它的公正性是值得怀疑的”。
不过,也有不少人指出舆论推动了司法的进步。王旭阳律师就认为,绝大多数情况下,舆论代表了人民的意志,而从近年来的多宗案件中,可以看出人民的意志越来越广泛地在司法中体现,这其实体现出司法的进步。
王旭阳表示:“中国没有陪审团制度,而基于中国的国情,法官应该主动听取群众的意见,参考有用的舆论意见,然后再做出独立的判断。”

『贰』 法律会不会被舆论所绑架

一、法律是庄严的神圣的,不该也不会被舆论绑架。

尤其是在一些重大刑事案件中,我们经常会在舆论中看到一句话“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就比如多年前的药家鑫杀人案件,可谓是丧心病狂,作案手法残忍,社会影响恶劣。不过按照刑法来说,其实也在可杀可不杀之间。对此网络舆论战不可谓不热烈,大量的水军妄图扭转舆论,不过最终水军还是败北。药家鑫最终被判死刑。这就是舆论监督的作用。

『叁』 最近李昌奎和赛锐的案件备受关注,巧合的是,两者都是情杀,刑法里面有情杀的相关规定吗

只有故意杀人罪,没有情杀的单独规定,情杀只是杀人的犯罪动机。

『肆』 为什么没刑法疫苗造假

这是长春长生公司疫苗事件发生后,网络上沸腾的语言。

但是也许,这次又会令人失望了。

职人君有幸找到朋友圈中曾经从事法律工作的朋友Adam,请他从法律角度来分析为什么“恶人”不能得到我们想像中的惩罚。

长春长生生产的是劣药而不是假药

长春长生生产的疫苗是假药还是劣药?一旦界定清楚,量刑和处罚也不同。

首先,我们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以下简称《药品管理法》)对两者的法律界定。

基金成立之后,从1988年到2017年,收到17281件诉讼案,其中6085件认为应该提供赔偿,三分之一赔付,三分之二撤销。6085件总共赔付39亿美元,平均每件约50万美元。

这个办法既保护了疫苗厂商的积极性,也保护了正常情况下接种疫苗的人,在正常注射疫苗之后有不良反应也能够获得赔偿。这对于中国是比较有启发的一个制度安排。

疫苗事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后续我们也在观察进展,但希望通过这样的分析,让我们理性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如果是目前法律还不能覆盖到的地方,也希望由此出发,建立一个合理的机制,让恶人受惩罚,保护真正想做好疫苗的厂商的积极性,同时也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我们希望每一次错误都是进步的开始。

望采纳,谢谢

『伍』 刑法对破坏集会、游行、示威罪的量刑规定是什么

刑法对破坏集会、游行、示威罪的量刑规定:扰乱、冲击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坏依法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造成公共秩序混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九十八条,扰乱、冲击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坏依法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造成公共秩序混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陆』 中国的刑法是轻还是重

中国的刑罚算重来了自

但是犯罪率只高不低我觉得有几点原因

1。量刑幅度过大,由于法官的权利过大一个案件比如说故意伤害致人死亡从10年一直到死刑都可以,具体判多少年我觉得是看法官心情,什么情节严重,认罪态度好......还不是法官认为是就是。

2。就是不健全,你没看之前由于提款机故障,被人提了钱,很不好定性,被告盗窃银行判了死缓,还是舆论压力改判几年,(同一个罪相差多大)。还有好几条个个法官的考虑角度不同,所判的也不同。

3。最重要的我们国家的普法知识做得很差,别说没文化的犯了法不知道,就是大学生犯了法也一样不知道。

4。我们国家的执法机关不作为严重,中国哪个地方没有黄赌毒?哪个地方没有行贿受贿,都是违法有几个会被抓?那违法没人抓,导致违法行为会越来越多。

『柒』 100分的问题,答对追加到200

2者都有,她毕竟从犯

『捌』 这样的行为构成什么,拘留还是刑事案件

A在某银行做管理工作,因为其他银行工作人员工作失误导致出现了客户B虚假签合同并产生担保一事,A私刻该行公章出具无担保声明,前面是管理责任,问题不是很已经,最多就是行政处罚,后面私刻印章,涉嫌犯罪,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A需要找律师为自己辩护也改变不了问题的性质。
《刑法》第二百八十条规定: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
伪造、变造、买卖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玖』 刑法民法分政法三钟法律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所谓知法懂法,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关于法律的知识了解的并不多,只是当我们的生活遇到难题的时候我们才会去翻看有关的法律。更别提关于民法总则与刑法的关系了,今天律师365的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民法和刑法的关系以及区别,并且从救济性、灵活性和生活性三个方面分析了民法和刑法。
所谓知法懂法,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关于法律的知识了解的并不多,只是当我们的生活遇到难题的时候我们才会去翻看有关的法律。更别提关于民法总则与刑法的关系了,今天律图的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民法和刑法的关系以及区别,并且从救济性、灵活性和生活性三个方面分析了民法和刑法。
民法总则与刑法的关系:
刑法和民法并非是两部具体的法律,更多意义上是法学上的一种分类方式,是指两个特定的部门法。而部门法之间相互区分根本上的依据,则是它们彼此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不同。
依刑法和民法为例。刑法是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调整的主要是犯罪行为。刑法规制的对象主要是严重危害社会的各类行为。而民法则主要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两部门法调整社会关系的区别,是两者之间的根本差异。
1、救济性
民法不像刑法,是种惩罚性质的法律,它不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而是在你被损害时弥补你的损害。杀掉杀人犯难道能救回一个人的性命吗?但是救济一个受损害者却真正能帮到它。可以说,民法在相当大程度上充满了一种仁慈的人道主义关怀。在中东一个伊斯兰国家(似乎是伊朗),一个女子被男子泼浓硫酸弄瞎了右眼以及大片皮肤,法官按照伊斯兰以眼还眼的教导,判定女子用一瓶浓硫酸泼回去。当时国际社会一片声讨:为什么这个时代还有如此落后的法律?而那女子也不知在舆论压力或是良心督促下宽恕了男子。我不禁在想,假如以眼还眼是错误的,把自己的痛苦重复在别人身上是错误的,那么一命还命为什么就是正确的?虽然有人可能会说这是用恶的手段谋求最大的善,但是目的和手段不该一致吗?我故此对死刑的存在有了怀疑,也对于刑法这种扩大伤亡扩大痛苦的理念感到怀疑。——而与之相反的是,民法从事恢复而非毁灭,医治伤痛而非增加痛苦。虽然有的时候民法也从事惩罚性赔偿——比如麦当娜往粉丝的脸上吐口水被判罚500万美金——但是这样的赔偿不会夺取一个人一生的东西,他仍然可以“悔改”。民法固然有法律固有的来自惩罚的威慑力,但其惩罚不会剥夺生命。
2、灵活性
除了民法的救济性之外,民法还有极高的灵活性。比如在一个冒名顶替前往学校就读的案件中,既可以判侵犯受教育权,又可以判侵犯姓名权。当出现脱法行为时,律师还要大胆而谨慎地扩大法的范围,选择一个可以使用的法,遵循特别优于一般的原则。而在德国二战后货币贬值千倍下制定的情事变更原则,开辟了法官介入合同的先河,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民法的高度灵活性;而前合同义务和后合同义务的确立,更可谓才华横溢之举。与刑法罪由法定的封闭性相比,民法机动灵活,给予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可以兼顾普遍正义和个案正义。单单从学理上讲,民法的研究给人思维活跃以极大的空间,需要个人机智与才华。而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刑法体系里,司法者成为了输入案件事实和法律条文,输出法律判决的自动柜员机。民法需要的不仅是理解和对号入座,更是一系列选择与衡量。虽然民法中自由裁量权的滥用饱受诟病,但是仍然无法否认它对于法律公正性价值的巨大贡献。
3、生活性
同时,民法具有很强的生活性,它所调节的各类关系盘根错节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和刑法针对严重社会危害性的犯罪不同,民法顾及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日常大事小事。这就决定了它对于个人日常生活中行为的规范作用,而非只是与一小部分人有关的法律。随着社会治安和经济的发展,犯罪率会越来越低,人民生活水平会不断提高,刑法的用处也会渐渐缩减,但是市场经济中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却会使民法具有某种程度上的永恒性。甚至可以这么说,只要世界上还有人,就一定会有社会关系,而只要有社会关系,就一定需要民法。从长远来讲,刑法是为了消失而存在,是为了忘却的纪念。但是民法却将伴随人类直至终结。
看完正文的内容,大家一定对民法总则与刑法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知。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法律的时代,小编还是要提醒大家一句遇到事情首先就要考虑是否可以通过法律的途径解决而不是一味的逃避或者说忍让,我们不能让不法分子逍遥法外。知法懂法不犯法是我们作为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热点内容
民事诉讼法试题案例分析 发布:2025-01-11 01:50:10 浏览:717
国家的立法权属于哪里 发布:2025-01-11 01:50:03 浏览:112
防害司法 发布:2025-01-11 01:35:52 浏览:676
新婚姻法里的小三违法吗 发布:2025-01-11 01:22:59 浏览:89
蓄禽养殖管理条例 发布:2025-01-11 01:18:45 浏览:27
现代社会保障法的本位 发布:2025-01-11 01:04:16 浏览:168
司法拍卖的房屋 发布:2025-01-11 00:48:51 浏览:720
婚姻法附司法解释 发布:2025-01-11 00:47:28 浏览:673
代遗嘱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1-11 00:36:43 浏览:547
持续性履行的合同终止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1 00:13:24 浏览: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