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刑法总结

刑法总结

发布时间: 2020-12-22 21:44:28

1. 法硕刑法应该怎么总结

刑法分则不需要全文一字不漏地背下来,多读多背记住规定内容就行。刑法分则内体系容,是指分则对犯罪的分类及排列顺序。分则规定具体犯罪及其法定刑,而具体犯罪的种类繁多。这就需要以一定标准将具体犯罪分为若干类(类罪),再以一定标准对类罪进行合理排列,同时对各类罪中的具体犯罪进行排列,从而形成分则体系。可见,分则体系实际上是犯罪分类问题。犯罪分类有利于司法机关正确定罪量刑。不仅具体犯罪的分类具有这种意义,类罪划分也具有这种意义。因为社会生活中发生的犯罪比较复杂,司法机关总是先认定现实犯罪属于哪一类犯罪,然后再进一步认定属于该类犯罪中的哪一种具体犯罪。

2. 学习刑法的心得和体会

法规定的任务,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和法制建设的要求决定的。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惩罚犯罪。对触犯刑法所规定的任何犯罪行为,都要依照刑法的规定予以追究,对犯罪分子判处一定的刑罚,使其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通过惩罚犯罪分子,一方面可将犯罪分子改造过来,另一方面对社会也起到警示、教育作用,达到维护社会正义、减少犯罪、预防犯罪的目的。

(二)保卫国家安全、巩固国家政权。国家安全和政权稳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前提和保证。作为同犯罪行为作斗争的刑法,其首要任务应当针对那些危害国家主权和安全等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犯罪行为。这是刑法阶级性的集中表现。在我国刑法分则中,第一章就规定了“危害国家安全罪”。该章总结了建国以来同这类犯罪作斗争的经验,对各种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行为及其处罚,作了明确的规定。

(三)保护国家、集体、公民的财产。国家所有的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是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是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是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保证。公民个人的财产,是公民生活、从事生产等活动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刑法根据宪法的规定,将保护公共财产和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作为刑法的任务之一,这对于维护国家的经济基础,保护个人合法财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各项基本权利,包括公民的生命、健康、人身自由等方面的权利,公民依照法律参加国家管理和政治生活等各项民主权利,以及劳动、学习、创作等相关权利。为了同各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犯罪行为作斗争,刑法对这一类犯罪及其处罚作了比较具体的规定,对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作用。

(五)维护社会秩序。社会秩序的范围是很广的,包括社会的政治、经济、生产、工作、学习、科研等各方面的正常秩序。刑法规定的各种犯罪,尽管犯罪所针对的对象、行为表现形式各有不同,但归根结底都是对社会秩序的破坏。有些犯罪,直接目的就是扰乱一定的社会秩序。运用刑法打击犯罪、惩罚犯罪,最终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持社会的稳定,实现刑法的目的。

3. 刑法上的各种犯,比如危险犯结果犯举动犯什么的,帮我都总结出来,还要名词解释,复制粘贴的也可以,只要

以对法益的实际侵害作为处罚根据的犯罪,称为实害犯
以对法益发生侵害的危险作为处罚根据的犯罪,是危险犯。
危险犯是与实害犯相对应的概念

对于结果犯,我国刑法理论界主要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解:一种观点认为结果犯是指以法定的犯罪结果的发生作为犯罪既遂标志的犯罪;另一种观点认为结果犯是以法定的犯罪结果发生为犯罪成立要件的犯罪
依据危害行为而非危害结果来下定义的犯罪称为“行为犯”
行为犯和结果犯是一组对应的概念

结果加重犯,又叫加重结果犯。是指故意实施刑法规定的一个基本犯罪行为,由于发生了更为严重的结果,刑法加重其法定刑的情况。
情节加重犯 实施基本的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由于具有严重情节,法律规定对其加重法定刑的犯罪
情节减轻犯 实施基本的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由于情节轻微,法律规定对其减轻法定刑的犯罪
这是不同原因加重或者减轻刑罚的情况

想象竞合犯也称观念的竞合、想象的数罪,是指基于数个罪过,实施一个犯罪行为,同时侵犯数个犯罪客体,触犯数个罪名的情况。
法条竞合,指一个犯罪行为同时触犯数个具有包容关系的具体犯罪条文,依法只适用其中一个法条定罪量刑的情况。
牵连犯:指出于一个犯罪目的,实施数个犯罪行为,数个行为之间存在手段与目的或者原因与结果的牵连关系,分别触犯数个罪名的犯罪状态。且对于牵连犯,除我国刑法已有规定的外,从一重罪论处。
吸收犯是指存在数个犯罪行为,其中一个犯罪行为吸收其它的犯罪行为,仅成立一个罪名的犯罪形态,一般选较重罪行量刑
是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情形

4. 刑法有关国家工作人员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规定 总结

国家工作人员,是指一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包括在国家各级权力机关、各级行政机关、各级司法机关、各级军事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其他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也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范畴。
国家工作人员分类
1、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有公司、是指公司财产属于国家所有的公司及国家控股的股份公司。国有企业,是指财产属于国家所有而从事生产性、经营性的企业。国有事业单位,是指国家投资兴办、管理从事科研、教育、文化、体育、卫生、新闻、广播电视、出版等单位。人民团体,是指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级青、工、妇等人民群众团体。
2、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委派”,是指委任和派出。受委派从事公务的人员,无论其先前是否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只要具有合法被委派的身份,即应视为是“以国家工作人员论”者。
3、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这类人员是指除上述两类人员外,其他一切依照法律规定在国家机关、国有单位职能管辖,管理范围内从事公务的人员,如:非国家工作人员因受国家机关、国有单位的合法委托而从事公务的人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原本不是国家工作人员的代表,如原本是工人、农民、演艺员、运动员、专职教师、专职科技人员、个体经商户等人大代表;人民法院的陪审员、人民检察院的特邀检察员、监察部门的特邀监督员等。
司法实践
司法实践中,在界定“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的范围时,应当紧紧地扣住这类人员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凡具备这三个条件,且不属于刑法第93条第1款和第2款列举的前两种情形的人员,即可以纳入“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范围。
特别指出
特别指出的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各级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也是国家工作人员。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指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包括在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军事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在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虽未列入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但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时,视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乡(镇)以上中国共产党机关、人民政协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视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综上所述,在我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主要指以下几类人员: 1、中国共产党各级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2、国家各级权力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即全国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3、行政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即国务院及其所属部、委、局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管理机构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4、审判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即在最高人民法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5、检察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即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6、军队各级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7、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机关中专职从事公务的人员。
此外,在行政机构改革中,一些原为国家行政部门的机关被撤销或改变体制而组成的“公司”,若靠国家行政拨款,主要担负行政管理工作的,亦应纳入国家行政机关的范围。在这些“公司”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亦应视为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另说明一下国家工作人员
包括在国家各级权力机关、各级行政机关、各级司法机关、军队、国营企业、国家事业机构中工作的人员,以及其他各种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国有企业中的管理工作人员,公司、企业中由政府主管部门任命或委派的管理人员,国有企业委派到参股、合营公司、企业中行使管理职能的人员和其他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
刑法上的国家工作人员
国家工作人员论者,即准国家工作人员。
根据刑法第93条第2款的规定,准国家工作人员包括以下三类:
1、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有公司、是指公司财产属于国家所有的公司及国家控股的股份公司。国有企业,是指财产属于国家所有而从事生产性、经营性的企业。国有事业单位,是指国家投资兴办、管理从事科研、教育、文化、体育、卫生、新闻、广播电视、出版等单位。人民团体,是指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级青、工、妇等人民群众团体。
2、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委派”,是指委任和派出。受委派从事公务的人员,无论其先前是否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只要具有合法被委派的身份,即应视为是“以国家工作人员论”者。
3、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这类人员是指除上述两类人员外,其他一切依照法律规定在国家机关、国有单位职能管辖,管理范围内从事公务的人员,如:非国家工作人员因受国家机关、国有单位的合法委托而从事公务的人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原本不是国家工作人员的代表,如原本是工人、农民、演艺员、运动员、专职教师、专职科技人员、个体经商户等人民代表;人民法院的陪审员、人民检察院的特邀检察员、监察部门的特邀监督员等。
司法实践中,在界定“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的范围时,应当紧紧地扣住这类人员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凡具备这三个条件,且不属于刑法第93条第1款和第2款列举的前两种情形的人员,即可以纳入“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范围。

5. 刑法案例辩论赛一辩陈词、三辩总结格式范本

张某和李某是构成抢劫罪。【【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一条规定:未成年人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容害,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及时审理,并适当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和健康成长的需要,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因为吴某只有10岁)
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张某和李某还犯了第二百六十三条和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
由以上材料来看,张某和李某是构成抢劫罪的,应被司法部门处理,并坐牢的,还要对吴某进行赔偿。
(回答的不好,请多包涵)

6. 关于刑事心理学新编总结

刑事心理学笔记
教师:陈和华
第章 :刑事心理学概论
第一节:形式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作用
【一】刑事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研究犯罪人的犯罪心理与行为以及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预防、惩治犯罪的心理对策。
[2]关于刑事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几点说明:
《1》关于“犯罪”与“犯罪人”
关于“犯罪”概念的使用问题:
刑事心理学除了把犯罪人作为研究对象之外,还应 把其他与犯罪有关的人们的心理与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具体来说,还应包括以下几种人的心理与行为:
①一般违法者
②虞犯:即最有可能犯罪的人。通常,根据某个人的品性和所处的环境,预测其将来是否有触犯刑法之虞。一般指: (1)经常与杨浦犯罪习性的人交往者
(2)经常出入不良场所者
(3)经常逃学或离家出走者
(4)参加不良组织者
(5)无正当理由经常携带凶器者
(6)人格有严重缺陷者
③刑事解教人员(刑满释放与劳动教养结束的人)
④揭露、惩治犯罪的有关人员(包括刑事司法人员、被害人、证人等)
《2》关于“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
①“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关系:
(1)犯罪行为总是在一定的犯罪心理的影响和支配下发生的。没有犯罪心理就没有犯罪行为。
(2)要剖析犯罪心理,必须先了解犯罪行为
(3)犯罪行为的性质往往由犯罪心理状况决定
②“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区别:
(1)犯罪心理具有相对独立性,而犯罪行为则具有依附性
(2)犯罪心理具有内隐性,而犯罪行为具有外显性
(3)犯罪心理形成在先,犯罪行为发生在后
③“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错综复杂性:
(1)一致性:有什么样的犯罪心理,就会发生什么样的犯罪行为。
具体表现在:
<1>在某种犯罪心理支配下会实施某种犯罪行为
<2>在某种犯罪心理支配下会实施多种犯罪行为
<3>在多种犯罪心理支配下会实施某种犯罪行为
<4>在多种犯罪心理支配下会试试多种犯罪行为
【二】刑事心理学的作用P2
[1]为采取预防犯罪的措施提供心理学依据
[2]为制定刑事案件的侦查、预审和审判的策略提供心理学依据
[3]为教育、挽救和改造犯罪人提供心理学依据
[4]为刑事政策、刑法的制定提供心理学依据

第节 :刑事心理学的学科地位
【一】刑事心理学在犯罪学体系中的地位:
一般来说,刑事心理学是犯罪学的三大支柱之一,另两大支柱是犯罪社会学、犯罪生物学。
从最广义角度看,犯罪学除上述三大支柱之外,还应包括刑法学、公安学等。但从最狭义的角度看,犯罪学就是犯罪社会学,即与犯罪心理学等级。
【二】刑事心理学在心理学体系中的地位
刑事心理学既是普通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也是社会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第三节:刑事心理学的历史
【一】刑事心理学在西方的发展状况:
(一)早期的认识与学说
“早期”:犯罪学成为独立学科之前
(1) 欲望说 (2)体症说 (3)快乐说 (4)精神变态说
() 形势心理学的产生
(1)产生标志:1872年 埃宾 《犯罪心理学纲要》
背景:<1>工业革命后犯罪大量增加,迫切需要对此研究
<2>实证的心理科学已经产生,为刑事心理学的产生提供了基础与可能
(2) 发展:希利,1909,在芝加哥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少年心理变态研究所,采取心理测量表和个案研究的方法对青少年进行研究,标志着犯罪心理学走向科学化。
() 刑事心理学的发展即趋势:
(1)1903年前夕,心理学知识广泛运用于刑事司法活动
(2)20世纪30年代,刑事心理学成了犯罪学体系不可缺少的三大支柱之一。
(3) 近年来,刑事心理学在犯罪原因、犯罪动机、犯罪预测、少年犯罪心理学、犯罪精神病理学等方面均有很多研究。大致有以下几个研究方向:
<1>探讨犯罪心理的生理机制
<2>探讨犯罪心理的社会环境制约机制
[1]社会化障碍论
[2]不同机会论
[3]对抗论
[4]次文化论
<3>探讨犯罪心理的疏导机制
【二】刑事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一)早期刑事心理学思想:P7
<1>人性与犯罪
<2>犯罪原因
<3>犯罪对策
(二)刑事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1>我国刑事心理学的建立与发展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
<2>近二十年来,我国的刑事心理学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第四节:刑事心理学的研究课题与研究方法:
【一】刑事心理学的研究课题:
【二】刑事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刑事心理学研究的困难性与可行性:
《1》困难性:
[1]心理的隐蔽性
[2]研究的间接性
[3]犯罪人心理的抵触性 [4]难以实现性或不可实验性
《2》可能性:
[1]刑事司法人员的丰富经验
[2]某些犯罪人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提供可靠地陈述
[3]心理与行为关系的原理
[4]现代心理研究技术的进步
(二)刑事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P10
《1》决定论:
“犯罪是"失足成千古恨"?”
答:犯罪人的犯罪心理的发展绝对不是一刹那的事。它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行为失足之前,思想上早已失足了。好与坏之间不可能有一条截然的鸿沟。
《2》反映论
《3》系统论
(三)刑事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观察、调查、数量统计分析、心理测验、实验、案例分析、经验总结等。
关于研究的几点问题:
(1) 理论上的研究与经验上的研究:
①什么是理论上的研究:
开始于某一理论推演的研究
②什么是经验上的研究:
与某种理论没有直接关系的研究
③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的区别:
<1>找到确定结果的可能性不同;
<2>不确定结果的意义的重要性不同
(2)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①基础研究:着眼于一般情况的研究
②应用研究:着眼于特殊情况的研究
③区别:应用研究更多的探讨具体问题,而基础研究则更多的探讨 比较抽象的,指导性的问题。
(3) 实验研究与相关研究
实验研究:
①定义:在有控制的观察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加精密的研究方法
②优点:由于设计严密,有数量做依据,统计分析严格,加上其所得的结果又可以任人重复实验,所以更具科学性与说服力。
③局限性:
<1>自变量加入实验有困难
<2>因变量常常很难测定
<3>相对来说,不能有效地大量收集许多变量的资料
相关研究:
①定义:是确定两种或多种现象(或变量)在变动中是否存在着关联以及有多大关联的一种研究方法。
②优点:
<1>能收集某个领域的大量资料,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现事物间的大量联系
<2>相关研究有助于研究那些不适于使用实验性方法的问题
③局限性:
<1>有时使因果关系含糊不清
<2>两个变量之间的直接影响的可能性难以确定
第章 :犯罪心理描述
第一节:犯罪心理的概念
《一》人的心理、意识与个性
() 心理P14
【1】概念: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外部世界的反映,即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事实的反映。
【2】心理或心理现象包括:
①心理过程(知、情、意)
②心理状态
③个性心理(个人倾向性、自我意识、个性心理特征)
【3】心理过程是暂时的,个性心理是比较稳定的,而心理状态是处于两者之间的表现形式,既有暂时性,又有稳定性,是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相统一的表现形式。

() 意识
意识是以心理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是指人的心理体验的总和,是心理的高级水平和主要形式,分自我意识和对周围事物的意识。

() 个性
个性,又称人格,是心理过程在个体身上相对稳定的表现,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性以及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二》犯罪心理
指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和,包括认识、情感、意志、性格、兴趣、需要、动机、理想、信念、世界观以及心理状态,是犯罪行为的内在动因与支配力量。
《三》犯罪心理结构
() 结构;事物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的方式,是系统内各要素的组织形式与秩序。
() 犯罪心理结构:P17
【1】犯罪心理结构是指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行为前已经存在的、在犯罪行为实施时起支配作用的那些畸变心理因素的有机而相对稳定的组合。
【2】它是行为人个性心理结构中社会心理缺陷的总和,是其发动犯罪行为的内部心理原因和根据。
【3】犯罪心理特征是犯罪心理结构的外在表现,犯罪心理结构是犯罪心理特征的内在根据。
() 犯罪心理结构与个性心理结构的关系:
【1】个性倾向性构成犯罪心理的动力结构
【2】个性心理特征构成犯罪心理的特征结构
【3】自我意识以及道德意识、法律意识等构成犯罪心理的调节结构
() 犯罪心理结构与犯罪行为的关系:、
【1】结构的稳定程度影响犯罪行为的发生
【2】结构的组合状况决定犯罪行为的性质以及发展变化情况
() 关于犯罪心理结构的争论:
【1】关于同质论与异质论
【2】关于犯罪素质的测定
() 犯罪心理结构的测量
【1】个性测验量表
①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量表(MMPI)。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哈撒韦和医生麦金利于1943年发表。既能测定个性的各个特征,也可以鉴别各类精神病状,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个性心理测量表。
②卡特尔16项个性因素量表(16PF)。美国伊利诺州大学教授卡特尔于20世纪50年代编制
③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英国伦敦大学心理学教授艾森克于1975年编制。
④其他量表
【2】专门用于犯罪人的量表
(1) 此类量表的使用,始于1928年美国伯吉斯的假释成败预测研究
(2) 我国上海市监狱于1994年出版《犯罪心理素质测定量表》
第节 :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因素
() 内在因素:
《一》生理因素:
【1】年龄因素
青少年比中老年人更易犯罪,原因:
①生理上:法语迅速、处于成熟期内分泌量增多、激素多、富有冲动性,故容易犯罪
②心理上:不成熟,导致在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方面:判断是非能力薄弱、处理紧急复杂事务的能力差、生活不定型;幻想多、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机会和可能性多、心理落差大,故容易犯罪
③性格方面:情绪起伏大、外向、攻击性冲动多、猎奇探究心理强。这些因素在青年时期表现得最明显,故容易犯罪。
【2】性别因素:
男性比女性更容易犯罪,原因是:
男性在容易致罪的攻击性、支配性、自信性和活动性上均比女性强,而在同情心方面,女性则比男性强。
【3】神经类型因素
【4】异常的生物学因素带来自知力的缺失与自控力的减弱P21
《二》心理因素:P22
【1】个性倾向性因素
饱和效应:持续使用同一刺激材料导致刺激效果递减的心理现象。
【2】性格结构因素
【3】个性异常
《三》行为因素
【1】参与不良行为
参与不良行为对犯罪心理形成的影响:
①不良行为对行为人有诱惑作用
②不良行为易使行为人产生认同心理
自我辩解:“我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因此我所做的事是有道德的,至少不是很不道德的。”
【2】不良行为习惯
【3】社会学习
(二)外在因素:
《一》大社会环境因素P25
【1】政治环境因素
【2】经济环境因素
①如何预防由贫困差距带来的相对剥夺感增强乃至犯罪?
(1)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可学习那些均贫富的高福利国家【如欧洲与日本】
(2)提高社会成员容忍贫富差距的能力【如美国】
②美国人能容忍贫富差距的原因:
第一,美国人相信美国给个人提供了机会,而不是现成的果实,只是“美国精神”的核心。
第二,美国人之所以能保持他们对自己的这种信念,一大原因是他们能够参加“游戏规则”的制定。
第三,美国的富人在这种为社会普遍接受的游戏规则中获胜以后,自然赢得了社会的尊重,而他们也将部分财富回报社会。
【3】社会文化与社会风气因素
不良社会风气的一大影响:没有良好的分配机制与预期机制
【4】刑法效应因素P26
①犯罪人是“法盲”吗?
任何人,只要其神智正常,必知道犯罪的法律后果,必知道别人的生命是不可以随意剥夺的,别人的财产是不可以随意“拿取”的。
②关于“次道德”问题:【现在忽略了对其的宣传力度】
(1)次道德:违法者在实施不正当行为过程中,尽量给社会和他人减少损失的“行为准则”。
(2)从维护人民利益出发,对“次道德”不应采取否定态度。应当以适当的途径和方式在特定人群中倡导
(3)提倡“次道德”。会使伤害无辜的恶性案件大大减少,有利于社会稳定
(4)提倡次道德与现行法律完全一致
(5)提倡次道德,并不是对违法犯罪行为的认可,丝毫不影响法律对犯罪行为的打击,但是却能让整个社会大受其益
《二》小环境因素
【1】家庭因素:
①教育思想错误
(1)不能吃亏,不用诚实
(2)要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3)努力就会成功
②教育方式不当
(1)溺爱纵容
(2)专横虐待
(3)要求不一致
③家庭残缺,缺少温暖
易导致孩子犯罪的三点:、
①创伤(苦难):如“家庭结构不全”家庭功能不正常缺少温暖恐惧不安、自卑过度补偿精神失常、社会抵抗
②失败:期望不当压力大挫败感愤怒、怨恨攻击
③人际关系
【2】学校因素:
①教育内容上:重智轻德、甚至有意无意地教学生撒谎
②教育制度和方法上:使学生缺乏尊严,令学生的学校生活痛苦不堪,对学校、对社会的不满心态就此形成
A:制度设计上的偏向
B:教师爱心不足
C:教师缺乏使学生快乐、使学生纠正错误、缺点的手段和方法
【3】工作环境因素
【4】居住环境因素
【5】人际交往因素
【6】职业因素
《三》自然环境因素P27
《四》情境因素
1、侵害对象
(1) 从理论上说,每个人都有受犯罪侵害的可能,但在全体人口中的分布又不同。这与犯罪人选择作案的对象有关:犯罪诱惑性和犯罪安全感。
(2) 有两类人相对更易受到犯罪侵害:
①有特定服务和职责以及特定身心特点者
②有违法行为或不道德行为以及轻率不谨慎表现者
2、现场其他人
3、现场条件和气氛
4、犯罪机遇

7. 求刑法分则所有罪名的构成要件总结~

犯罪构成是复指依照中国刑制法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有机统一,是使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根据。任何一种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即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和犯罪客观方面。

8. 身份犯罪名总结!! 最新的刑法中所有有关身份犯的罪名

贪污罪、私分国抄有资产罪、单位行贿罪、单位受贿罪、受贿罪、挪用公款罪、挪用资金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辩护人妨害作证罪、玩忽职守罪、滥用职权罪、脱逃罪、判国罪、军人违反职责罪。身份犯是只有具有一定身份的人才能构成该罪的犯罪,罪名太多了,建议参考:http://ke..com/view/561991.htm

热点内容
法官老婆 发布:2024-11-20 13:11:51 浏览:125
保全的司法解释 发布:2024-11-20 13:10:29 浏览:676
道德的性指 发布:2024-11-20 12:53:44 浏览:866
法律和行政法规适用 发布:2024-11-20 12:01:39 浏览:902
荣成法院王 发布:2024-11-20 11:38:27 浏览:759
法律援助经济困难 发布:2024-11-20 10:58:15 浏览:889
基层法律服务所变更流程图 发布:2024-11-20 10:33:50 浏览:444
婚姻法2018年2月新规定 发布:2024-11-20 10:15:30 浏览:580
交通协议书有没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4-11-20 10:04:34 浏览:575
联邦法院的管辖权 发布:2024-11-20 09:19:04 浏览: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