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法硕刑法变动

法硕刑法变动

发布时间: 2022-05-15 13:06:05

1. 2011年法硕大纲变动

近日,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法律硕士(非法学)考试大纲在千呼万唤中终于出来与大家见面了。由于本次大纲相比于其他专业晚了很久,这就使得大家对本次大纲有了更多的关注和联想。那么,本次大纲究竟有哪些变化,针对这些变化我们考生又需要做哪些准备呢?专业课法硕教研团队在诸多知名法学专家的指导下对本次大纲做了一个详细的分析,以期能为广大考生做一个系统的解读,减少复习中的困惑;同时,我们也为考生提出了一些复习的建议,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第一篇:综述

一、法硕联考的特点和考试大纲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模式比较成熟的考试,法律硕士联考已经有了自身的特点,比如涵盖面广、考查知识点细、时效性强、专业课部分重点恒重等,对于这些特点很多专家和老师都已经论述过很多,大家也都比较熟悉,在此我们不再赘述。

考试大纲的重要性,这个似乎不需赘言,说它是航行中的灯塔应该一点也不为过。通过对大纲的解读,我们可以把握考试的重点,从而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那么考试大纲就是这么一把利器,应用好它,才能在考研的这个独木桥上杀出重围,取得最后的胜利!

二、考试大纲考查目标分析

纵观大纲考查目标中的要求,我们可以看到大纲对考生的要求有:再认和再现、理解和掌握、运用、综合运用、使用等。

再认和再现,这是记忆中的两个层次,其中再认一般是指对于自己以往记忆的事物,在再次见到时能够辨认出来;再现则是指在没有见到而只是收到某种直接或间接的刺激时能够想起原来记忆的事物。

理解和掌握,这个我们就不用多说了。运用、综合运用和使用,其实区别并不太大,我们在下文中再分别予以分析。

对于专业课,考查目标共有5项,相比综合课多出来的是第1项,即再认和再现,其对象是刑法学和民法学的基本知识。在理解和掌握方面上,刑法学和民法学的对象是重要概念、特征、内容和其法律规定,综合课部分则是基本概念、特征和基本原理。从这两个方面可以看出,对于专业课,由于刑法和民法是理论的海洋,知识点较多,故而对其基本知识仅仅要求能够认知,对其重要概念才要求理解和掌握;而综合课部分,由于其理论并不复杂,或者我们可以说除了法理学较为难懂之外,宪法学和法制史部分一般都是记忆性的内容,故而大纲对其基本知识要求了理解和掌握。

在运用上,专业课部分第3项要求运用相关原理来解释和论证某些观点,明辨法理,这主要是针对辨析题而言的,要求是通过解释和论证达到明辨法理的目的,可知其要求并不是很高,考生大可不必感到手足无措以至于无从下手,这一点我们在后文中再予以论述。综合课部分的运用,是要求对给定材料进行分析处理并正确评价,可知只要考生能够准确提炼出材料中的信息,找出其关联的知识点和理论,同时对其进行了正确的定性和评价,就算是达到了要求。

综合运用方面,专业课部分要求是结合生活背景和特定法律现象,分析、评价有关案件和事件,并找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综合课则要求综合运用三科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对我国现实法律现象和法治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可见,两者的区别在于,专业课更倾向于具体案件的分析和处理,其案例大多是单科性的,即刑法案例不涉及民法知识,反之亦然;而综合课则倾向于较为宏观现象的分析,其要求是综合三科的知识对一个现象予以分析。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和应试中区别两者的特点,对症下药,才能事半功倍。

使用上,专业课和综合课的考查目标差别不大,无非是运用专业术语进行一些符合逻辑的论证,要求是四项即使用专业术语(综合课中还要求法律思维)、论述有据、条理清晰、符合逻辑,看起来很抽象,其实并不难。所谓使用专业术语,就是要使用一些相关学科的名词,论述有据也就是在论证的时候要找到合适的论据,符合逻辑和条理清晰就更简单,无论是总分总、分总还是总分结构,只要论述时分开层次,每个层次专注于一个小点即可。

上述只是根据专业课和综合课的不同特点,对两者的考查目标做了一个大致的分析,当然它们内部还是有别的不同,比如刑法学和民法学虽然都是专业课部分,但其肯定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对于这些我们将在各个科目的分析中予以论述,敬请关注。

三、考点变更分析

在本部分,我们将最新的考试大纲和去年的予以对照,找出其知识点的变化之处。

(一)刑法学部分

刑法学部分变化不大,甚至我们可以说基本上没有变化,考生遵循其“重点恒重”的原则掌握重点内容即可。同时应当关注立法层面的变化。

第三章第三节中对刑法因果关系一词的使用略有变化,但该知识点并无实质变化;

第六章第二节中将“继续犯的意义”这一知识点改为了“继续犯的法律后果”,但是从考试分析一书中来看,这个知识点的内容其实并没有变化,仍然是讲的继续犯的意义;第三节中同样是将连续犯的意义改为了连续犯的法律后果。

(二)民法学部分

民法学部分基本上没有变化。

(三)法理学部分

第二章第一节中删除了对第二、第三两个知识点的简述,实质上并无变化;

第五章第一节中,在我国的立法体制中,大纲将“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是一元制多层次的立法体制”改为了“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其考点并无实质变化;

第九章第二节执法的原则增加了合理性原则与正当程序原则两个知识点。

(四)宪法学部分

第一章第一节新增“宪法与宪政”考点,包括两个方面,即宪政的含义,宪法与宪政的关系;

第二章第三节将“中国的违宪审查制度”改为“中国的宪法监督制度”,包括其内容和制度完善两个方面;

第三章第三节选举制度,考点三选举的民主程序中新增“辞职”;

第四章第一节,新增“国籍的概念”这一知识点;

第五章第二节,新增“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会议制度”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会议制度”两个知识点。

(五)中国法制史部分

第四章第一节,刑事立法部分新增考点“犯罪与量刑”,删除考点“蒙汉异法”,但对于元朝的蒙汉异法,考生仍要有所了解,因为这体现在其立法指导思想中;

第四章第一节,新增考点“行政立法”,包括中枢和地方行政机构,科举制度的变化,监察制度的发展三个子考点;

第五章第四节,民商事立法部分新增考点“商事立法”,司法制度部分新增考点“诉讼审判制度”。

四、考试预测及相关建议

综合看来,今年的考试大纲相比于去年,并无太大的变化,尤其是专业课部分,综合课部分虽有变化,但都是一些细微的知识点的增减,对于整个考试来讲影响不大。考生总体的复习计划无需做大的调整,在复习的时候对新增考点予以加倍注意即可,——正如大家所熟知的那样,对于考试大纲中新增的考点无论怎么强调其重要性都不为过,所以对新增的考点一定要彻底掌握!

同时在备考过程中,大家一定要分清各个科目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展开复习,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万万不可不分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切记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一)刑法学部分

首先必须明确一点,即刑法学的重点部分集中在总则中,我们甚至可以说,刑法总则处处是重点,处处是考点,一定要彻底吃透,理解掌握!每个考生手中都应该有一本刑法法条,并建议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法条总则部分,能背诵当然更好。

总则之外,大家应当对分则中的重点罪名予以掌握,比如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绑架、强奸、拐卖妇女儿童、抢劫、盗窃、抢夺、诈骗、贪污贿赂、交通肇事等等,对这些罪名不但要准确掌握其构成特征,还要能准确地区分此罪与彼罪。建议考生在复习的时候熟悉刑法条文中各重点罪名的表述。

总之,对于刑法“重点恒重”是确定的,考生应当将精力放在总则和重点罪名这两个方面上。

(二)民法学部分

民法和刑法一样,是理论的海洋,同时其复杂程度甚至超过刑法。考生在复习的时候应力求掌握通说,以指南和考试分析为准;如果想增强自己的理论水平,可以适当地看些相关的民法著作,但是就法硕联考来讲,指南和考试分析足矣,大可不必再费精力去看别的教材。

在知识点上,民法比较散乱,但大致可以分为几个板块,即总则、合同、物权、婚姻家庭、继承、知识产权,其中又以总则、合同和物权三部分最为重要。认为《民法总则》、《合同法》、《物权法》这三个法条是绝对不可或缺的,并要经常翻阅,熟悉其内容,对于比较重点的条文,建议背诵。

在整体复习的基础上,考生应当能够在脑海中建立其民法知识的大致框架,比如提到总则,应当把握住其主要脉络,即人法(该词用法不严谨,只是方便记忆用,指的是对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相关规制)、行为法(这又包括民事法律行为、由相关法律事实引起的民事法律关系、代理)、时效和期间、侵权责任(由于我国没有制定侵权法,所以这部分集中在民法总则中)等。

合同法部分,则要重点掌握总则部分,同时对分则中相关有名合同的特征以及特殊制度要予以掌握。物权法部分,其脉络比较分明,就是所有权、担保物权、用益物权、占有四个板块,在掌握住这些基本的内容之外,考生要掌握权利变动的具体规定,比如善意取得制度。婚姻家庭、继承和知识产权部分知识点以识记为主,较为简单,比较容易掌握,此处不予赘述。

(三)法理学部分

对于没有接触过法学的法硕(非法学)考生来讲,法理学部分比较难理解,但这一部分是比较基础的,掌握了法理学的基本知识后再去学习其他部门法,理解起来会省力很多。

对这部分,建议考生以理解为主,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紧紧抓住指南和考试分析上的知识点。

(四)宪法和法制史部分

这一部分知识点比较零散,而且大多都是识记性知识,以背诵为主。建议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予以重点记忆,尤其是最后一两个月中更是如此。

(五)总体复习建议

建议的复习步骤是:第一遍,以考试大纲和配套练习为重点,掌握基本的知识;第二遍,以考试分析为主,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重点掌握重要的知识点,攻克难点;第三遍,以模拟试题(人大版)为主,综合检验;第四遍,以最后四套题为主,查漏补缺。如果时间不足,也可以将前两个阶段合而为一。同时,考生应当切记,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一定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另外一个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是法硕分为了法学和非法学两个模式,认为这个问题在目前的情况下对大家的复习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建议大家关注自己所报考学校的招生简章,将主要精力放在复习备考上,不要为这些琐事过多分心。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考研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2. 我是一名法律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准备写刑法方向的,具体就是有关刑讯逼供的。

刑讯逼供行为严重地侵犯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使其在肉体

或精神上感到痛苦而被迫做出的某种供述,以致会造成被审讯对象重伤、死亡和冤假错案的发生。这严重损害了司法机关的形象,破坏了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后果。这种行为也是为我国法律所禁止的。我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七条专门规定了刑讯逼供的罪名,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三条也明确规定了严禁以刑讯逼供的非法手段收集证据。

然而,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刑讯逼供现象仍时有发生,屡禁不止,有些甚至到了骇人听闻的程度。那么,刑讯逼供如此难以禁绝的根源何在?它到底有哪些危害?为避免刑讯逼供行为的发生,我们又该采取哪些措施呢?本文试对此进行探讨。

一、刑讯逼供的危害

刑讯逼供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对国家的刑事诉讼制度,对犯罪嫌疑人,对社会公众都会造成各种各样的危害,具体表现为:

(一)刑讯逼供极易造成冤假错案。刑讯逼供造成的后果往往使一些人被屈打成招,从而形成冤案,放纵了真正的犯罪者,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损害司法机关的形象,损伤了法律的权威和严肃性。如佘祥林“杀妻”案,佘祥林,湖北省京山县雁门口镇何场村人。11年前,他涉嫌杀死妻子被判处死刑,后被法院以故意杀人罪改判有期徒刑15年。11年后,“亡妻”张在玉突然现身,使冤案得以揭开真相。2005年4月13日,京山县人民法院再审佘祥林故意杀人案,当庭判决无罪,立即释放,并告知他可在判决生效后依法申请国家赔偿。又如:杜培武“杀妻”案,杜培武,案发前系云南省昆明市公安局戒毒所民警。1998年,其妻与他人幽会时双双被杀,杜培武被列为首号犯罪嫌疑人,屈打成招,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所幸真凶落网,2000年7月,杜培武洗清冤情,重获自由。刑讯逼供者受到法律制裁。

“我遭到了残酷的毒打、体罚和刑讯逼供……”佘祥林的申诉材料长达数十页。他说,自己曾经被连续审讯长达10天11夜。

几乎所有的冤假错案背后,都有刑讯逼供的影子。这一点,古今中外有无数实例可以证明。正如培根所说:“冤枉一个好人,比放纵十个坏人的危害更大”。

(二)讯逼供严重侵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伤害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格尊严。罪行法定和罪行相适应是我国修改后的刑法确定的基本原则,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也作了规定,明确了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免遭不法侵害。然而,由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拷打,其基本人格尊严、意志自由和隐私权都被侵犯和剥夺,不但侵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同时也给当事人的家庭带来了难以弥补的伤害。

(三)刑讯逼供的后果严重降低了刑事诉讼的效率。刑讯逼供可能冤枉无辜,从而增加案件的诉讼成本,并使以前的诉讼程序全部无效,同时导致刑事诉讼效率和效益的降低;严重挫伤了被追诉者对程序公正性的信任,引起抵触情绪,必然导致上诉和申诉的大量增长,降低诉讼的效率;会使侦查人员过于依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口供,而殆于收集其他证据,当被刑讯者被证明是无辜的而不得不收集其他证据时,调查取证的有利时机可能已完全丧失;导致出现疑案和效益降低,使本来愿意如实供述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坚决不供述或做虚假供述,就会使刑事诉讼出现负效率和负效益。

(四)刑讯逼供还会造成人们对执行司法制度的对抗心理。这是因为刑讯逼供是以一种犯罪来对抗另一种犯罪,违反了程序理性原则,损害了人们对司法程序正义功能的预期,从而使无罪者处于比有罪者更坏的境地。因为,在刑讯下,老实交代肯定会被定罪处罚,而奸猾、狡诈者,特别是累犯、惯犯,受到打击处理的人拒不交代却有可能被宣告无罪。一些有经验的惯犯在面对经验不足的司法工作人员的审讯时,就会有意激怒办案人员而对他进行刑讯,达到逃避司法追究的目的。

(五)刑讯逼供直接违反了我国法律以事实为根据,依法律为准绳的司法原则。因为在刑讯之下,最终决定一个人是否有罪的不是事实和法律,而是被刑讯者筋骨的承受力和皮肉的敏感度。

如上所述,刑讯逼供有着严重的危害性,“漫施笞仗之讯,致多枉纵之狱”,如若任其发展,其后果将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探究刑讯逼供行为存在的根源更显得尤为必要。

二、刑讯逼供屡禁不绝的原因

刑讯逼供之所以成为一个顽症而屡禁不绝有着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从当前来看,产生刑讯逼供的主要原因是:

(一) 思想根源和认识上的错误

封建特权思想的作崇。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一直走在重人治而轻人权的路上,透视树千年中华文明史,积淀在历朝历代司法制度中的刑讯逼供的现象,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有其存在的合法性。封建社会实行“罪从供定”,“无供不录案”,把口供当作“证据之主”。在法律上明确规定了采取刑讯的办法逼取口供的制度。如我国《唐律》的“拷囚”制度等。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为了维护其腐朽反动的统治权力,对待革命者和同情、支持革命的无辜群众更是大肆采取刑讯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多少仁人志士更是抛头颅洒热血,残死在国民党黑暗、残暴的统治之下。新中国成立后,尽管在法律上刑讯逼供被加以严禁,但是其人治的思想依旧存在着并长期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生活。在文革期间,林彪、“四人帮”一伙大搞刑讯逼供,搞有罪推定和唯口供定论的法西斯审讯方式,流毒很深,贻害久远。受这些思想和理念的支配,我们的一些执法人员常以管人者自居,大耍特权,面对被审对象,动辄大打出手,认为坏人该打,不触及肉体就不能触及灵魂。

(二)司法实践中错误认识。一是“刑讯逼供必要论”,认为真正犯罪分子一旦交代罪行;二是“刑讯逼供利益论”,认为刑讯逼供虽会造成一定的消极后果,如侵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利、可能造成冤假错案等,但却有助于迫使犯罪分子交代罪行,有利于快速侦破疑案。只要没有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刑讯逼供还是利大于弊的;三是“口供论”,认为在目前我国现有侦查技术比较落后的情况下,没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口供,刑事侦查将很难进行。

(三)有罪推定思想的影响。封建社会实行纠问式诉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先入为主的推定为有罪,这是刑讯逼供得以产生的思想根源,也是刑讯逼供至今仍然难以禁绝的主要原因。在刑讯逼供中,具体办案的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和审判人员对有些案件情况的认识和推定存在违反科学、不合逻辑,甚至出现扑风捉影,产生先入为主的问题,由此造成错案。而当办案人员在收集不到其他证据可供查明案件真相的时候,往往凭着个人的认识和判断要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作出符合自己已判断的供述。当其不能如愿以偿的时候,就会认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老实”,并容易不由自主的进行程度不同的刑讯逼供。

(四) 刑事诉讼制度的缺陷

1、刑讯逼供的盛行与中国侦查破案的模式有直接的关系。长期以来,尽管刑事诉讼确立了一系列旨在防止夸大口供作用的证据规则,但是一旦进行审判仍然呈现出以口供为中心的格局。公安机关的侦查人员一旦遇到刑事案件,仍然采用原始的“摸底排队”的破案方法,用提前拟订的罪犯脸谱去寻找符合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并将主要的力量用在讯问嫌疑人、拿下口供上面。破案的希望寄托于嫌疑人的交待。而一旦拿下口供,获得了犯罪嫌疑人的有罪供述,其他诸如赃款、赃物等证据也都会相应的找到。根据目前的状况,这一传统的工作模式,还将在一定的时期内长期存在下去,这也是刑讯逼供常常发生在公安机关侦查阶段的主要原因。

2、侦查活动未能受到有效的监督。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侦查机关除了侦查取证的职责外,还有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的权利,这使得对犯罪嫌疑人的讯问在客观上处于一种严密控制的不公开情形之下。这时候,不仅犯罪嫌疑人的亲属、律师无法与其见上一面,就是负有法律职能的检察机关也无法当场对此进行现场监督。所以,犯罪嫌疑人是否曾遭到过刑讯,外人根本无法知晓。即使遭到过刑讯逼供而当场翻供,也很难提供出证据加以证明。这客观上为刑讯逼供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3、证据制度的不完善。相关制度不明是导致司法实践中刑讯逼供盛行的现实原因。这主要表现在:一是我国一直没有明确无罪推定的原则;二是我国一直不承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沉默权;三是我国法律没有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定。

其他许多相关制度的缺失也是导致刑讯逼供盛行的重要原因。如侦押分离制度、人身检查制度、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律师在场制度等等。

(五) 种种现实因素的制约

1、部分工作人员素质底下,法制观念淡薄,缺少应有的职业修养。相对日益严峻的刑事犯罪形势和日趋完备的执法环境,基层的办案人员业务素质、专业技能和执法水平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和法制的要求。我们的执法办案人员由于没有一身过硬的本领,不善于斗智斗勇,运用娴熟的侦查、审讯技巧去驾驭局面,加上不会也不善于做群众工作,缺乏调查取证的细致耐心、工作作风浮漂。因此,面对顽固、狡诈的犯罪分子和复杂无序的侦查工作而无所适从,只能以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去搞刑讯逼供,施以“老拳”求得“捷径”。

2、公安工作的体制不顺,受到外界非理性因素的干扰。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从革命战争年代到新中国成立至今数十年的历史进程,建立起来的公安工作体制已不能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由于我们实行的是“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公安工作体制,公安工作的方方面面难以避免地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把强调能否“保一方平安”作为衡量干部的重要标准之一的前提下,发生的一些性质严重、影响巨大的刑事案件,由于久侦不破、久攻不下,鉴于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压力以及提出不切合实际的要求,甚至限期破案。公安机关一旦面临破案压力,往往急于求成,过分追求破案速度,去迎合有关部门和领导的要求,从而导致刑讯逼供行为的发生,以致酿成严重的后果。

3、司法投入的普遍不足,侦查技术水平的相对低下。目前,我国国民经济实力从总体上来看还比较落后,国家能够给予公安司法机关支配的资源相对有限。逼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口供与勘验、搜查、扣押、侦查实验等措施相比,成本和耗费相对较小,在国家司法投入普遍不足的情况下,侦查机关千方百计地逼取犯罪嫌疑人口供就不足为奇了。同时,随着犯罪组织性、技术性及隐蔽性的提高,刑事侦查的难度也越来越大,然而我国的刑事侦查无论是从人员素质、技术装备还是组织管理来看,技术水平都非常低,此时侦查人员常常被迫采用刑讯逼供以突破疑难案件。

4、刑讯逼供处罚不力。虽然我国刑法已将刑讯逼供作为犯罪加以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对刑讯逼供的查处却很少,即使不得不进行查处,也往往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是由于这种行为的隐蔽性所决定的,而且,一旦发生了问题,许多单位的领导往往会认为刑讯逼供是因为工作上的需要,而不是为了谋取个人的私利,处罚太严会挫伤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等等。由于上述种种原因的存在,刑讯逼供这一屡禁不绝的问题及其造成的损害就日益彰显出来。那么,如何从根本上预防和制止刑讯逼供行为的发生,就成为当前摆在我国司法机关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刑讯逼供行为的预防对策和根治措施

多年来,各级司法机关在治理刑讯逼供违法违纪行为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由于刑讯逼供现象是行为人思想认识、心理素质、法律制度、业务能力等各种因素的综合反映。其形成原因的复杂性决定着要彻底根治这一顽症,必须多策并举,实行综合治理。

(一)摈弃司法工作人员的特权思想,消除实践中对刑讯逼供作用错误认识。这就要求司法工作着端正执法态度、更新执法理念,革除错误的执法思想。要使司法工作人员认识到,从查清案件实体真实情况来看,刑讯逼供并不是促使犯罪分子如实交代罪行的最佳手段,反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会引起被追诉者的对抗心理,从而拒绝如实交代。实践中结果表明,在造成被追诉者未能如实陈述的诸多因素中,如审讯人员搞刑讯逼供,提问方法欠妥,用词不当,有损被追诉者人格和自尊心;被追诉者信奉“坦白从宽,牢底坐穿,抗拒从严,回家过年”,被追诉者有一定的反侦查和谎供经验。审讯人员态度生硬、粗暴;被追诉人心存侥幸,蒙混过关等诸多因素中,审讯人员搞刑讯逼供被认为是导致被追诉者不如实供述的最重要的因素。

(二)加强对司法工作人员的法制教育、纪律教育,提高侦查机关办案人员的综合素质。办案人员特别是侦查机关的负责人应切实转变刑事诉讼的价值观念,正确理解公正与效率的关系,充分认识到办案的高效率应以公正为首要前提,“如果公正无从保障,那么效率和无罪一文不值”。同时,要牢固树立程序法治观念和无罪推定思想,充分认识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也是刑事诉讼的主体,在侦查中特别是讯问中应注意保护他们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防止刑讯逼供现象的出现。

“磨刀不误砍柴工”,各级司法机关,特别是公安机关的侦查人员要注意搞好法制,公安业务以及具体工作方式,工作技巧的培训、学习,让执法办案人员掌握依法办案,克敌制胜的过硬本领,才能抢占先机,立于不败之地。

(三)加强相关法律制度建设,是杜绝刑讯逼供行为的中心环节

1、彻底确立无罪推定的原则,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2条也已表述了无罪推定的基本含义,但这一理念在广大司法工作人员心目中一直未得到牢固确立,从而也为刑讯逼供久禁不止留下了隐患。为此,我们必须在立法上明确肯定无罪推定的原则,并要在实践中真正贯彻无罪推定原则的各项要求,以此来教育广大司法工作人,特别是侦查人员。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消除刑讯逼供赖以存在的思想基础。

2、提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主体地位,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沉默权。这一制度的确立,将对刑讯逼供行为的预防和根治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沉默权说白了就是一个人面对警察的讯问是否陈述,陈述什么取决于自愿,任何人都不能施加压力。沉默权的确立必将大大的提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地位,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在讯问当事人的时候不能强迫他说话,因此就没有理由再采取逼供的方式,在法律审理中,当事人保持沉默的多了,就不会出现以侦查时期靠刑讯逼供得出来的口供为准了。

3、确立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规则。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规则的确立,将使刑讯逼供者被迫放弃刑讯手段。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实施刑事诉讼法的司法解释都规定,凡经查证属实确属采用刑讯逼供或者威胁、利诱、欺骗等方法非法取得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一方面要在将来进一步修正刑事诉讼法典时确立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规则,以提高其权威性。另一方面,必须确立实施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规则所必须配套的制度,如非法证据的认定标准、认定程序等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实施中落实,从而为遏止刑讯逼供增加一道屏障。

(四)扩大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作用,加强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的保护。建议我国在未来修改刑事诉讼法典时确立这一制度,那就是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时律师在场制度,可以起到很好作用;监督并及时制止侦查人员的非法取证,特别是刑讯逼供行为和侦查人员侵犯犯罪嫌疑人人格尊严和人身侮辱的行为;作为证人向法庭提供口供是否系采用非法手段获得的证据等等。

(五)建立并落实侦押分离制度。借鉴外国的经验,可考虑由独立于公安机关的中立机构专司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关押,并由法律明确规定其以下职权,如对收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人身检查的权力,对严重的违法取证行为,如刑讯逼供等行为向有关机关提出处理建议的权力等等。

(六)积极探索对司法体制的改革,不断加大刑事诉讼的司法投入。建立符合“依法治国”方略的司法体制,改革当前我国司法体系中不合理的部分,在执法办案中,注入更多理性的、法制的成分,尽量减少盲目、蛮干的因素,力求公正司法。同时,要进一步为司法人员提供查明犯罪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和先进技术设备。包括提供充足的办案经费,快捷安全的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中等偏高的生活条件。进一步提高公安司法工作的技术含量,从而大幅度提高公安司法工作人员的取证能力,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过分依赖口供的情况。

(七)建立并完善监督机制

建立规范、完善的监督的制约机制,是预防刑讯逼供案件发生的重要措施。因此,建立健全的侦查监督体系,如人大监督、党纪监督、检察监督等是预防和消除刑讯逼供的有效手段。

一是要强化公安机关内部对侦查活动的监督,如警务督察对侦查办案部门审讯活动场所的现场督查以及对工作情况进行备案等,可在公安机关内设专门的审讯场所,设置先进的电子监控设备来对讯问进行全程监控。

二是建议将来在修改刑事诉讼法时增加检察机关对侦查活动的监督手段,如对重特大案件有权派员参与侦查,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有权派人在场等。

三是对讯问人提出刑讯逼供指控的案件,一律实行由检察机关通知侦查机关负责人另行指派办案人员承办等。

(八)建立健全对司法人员刑讯逼供行为的法律追究制度。对于被控涉嫌刑讯逼供的案件,应依法审判,从而形成一种刑罚威慑;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指控被刑讯逼供的,可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制度;落实对刑讯逼供人的行政责任追究;严格执行刑讯逼供的赔偿制度,并由国家负责对行为责任人的追偿制度,并由国家负责对行为责任人的追究。通过对有关责任人的处罚,以收到良好的威慑作用。综上所述,严禁刑讯逼供,任重道远。我们坚信,在“依法治国”方略的指引下,通过各级司法机关以及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刑讯逼供这一固疾必将根除,司法机关的执法工作也必将纳入法制的轨道,从而保障在新世纪、新阶段,公安司法机关更好地担负起维护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他治久安,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的历史重任。必将更好地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政法队伍。

3. 刑法修正案八会对2011年的法硕考试有什么影响么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近日,2010年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全国联考考试大纲公布,这对准备参加明年法硕联考的考生来讲具有指南针的意义。为了帮助广大考生及时了解考试大纲的内容变化以及有针对地准备下一阶段的复习,笔者结合今年新大纲的变化谈谈如何有效地备考明年的法硕联考。 一、法律硕士专业联考考试大纲的新变化: 和去年相比,今年法硕考试大纲的内容总体变化不大,其新变化主要是把我国新颁布实施的司法解释的内容加入到了考试中,紧扣了司法解释的变化和对法律相关内容的修正,对一些知识点做了相应的修改和增减,体现了时效性的特点。例如,刑法学考试大纲部分新增加了《刑法修正案七》的内容,新增、修改了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及其他关系密切的人受贿罪、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及其近亲属及其他关系密切的人受贿罪、偷税罪、组织领导传销罪等。 其他学科在常规的重大的知识点上并没有大的变化,仅对一些小的知识点的概念做了一些修正和改变。法理学增加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宪法学增加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内容;在法制史方面,仅删除了民国时期的律师制度和判例解释以及对明代刑事立法制度做了一点修改。而民法学的考试内容基本没有什么变化。 今年法律硕士专业考试科目、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和往年相比,没有变化。今年法律硕士考试科目仍然分为政治理论(100分)、外国语(100分)、专业基础课(150分)、综合课(150分)。其中政治理论和外国语属于公共课,而专业基础课和综合课属于专业课,其中专业基础课包括刑法学和民法学两门,综合课包括法理学、中国宪法学和中国法制史三门。其中刑法学和民法学各占75分,法理学占60分,中国宪法学占50分,中国法制史占40分。2009年法律硕士考试仍然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四科均为180分钟。 专业基础课包括刑法学和民法学两部分内容,每部分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辨析题、法条分析题和案例分析题;试卷中各种题型所占分值如下:选择题60分,简答题24分,辨析题16分,法条分析题20分,案例分析题30分。综合课试卷包括法理学、中国宪法学、中国法制史三部分内容,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分析题、论述题五种题型;试卷中各种题型所占分值如下:单项选择题45分,多项选择题36分,简答题24分,分析题30分,论述题15分。 二、下阶段的复习建议: 前面讲了今年新大纲的基本情况,下面讲谈谈下一阶段的复习建议。虽然每个考生具体情况各不相同,但是,有些问题是带有共性的,因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要紧扣大纲和《指南》,全面掌握考试的要点。 大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考试的指挥棒,所以,考生应该认真对待,否则,就会事倍功半。同时,《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全国联考考试指南》是考生必备的考试用书,要想通过法硕专业课的考试,熟读《指南》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这是引导大多数考生从"非法本"跨入法学殿堂的阶梯。 2.突出重点,重点恒重。 法律硕士联考已经进行了十几年,已逐渐成熟,虽然试卷涵盖面越来越广,但是,每个学科的考试重点是相对稳定的,所以,考试如果要想拿到高分,在考试中胜出,就必须在全面掌握考试内容的基础上,注意把握考试的重点内容。例如,刑法学的重点内容包括犯罪构成、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共同犯罪、罪数、侵犯人身的犯罪、侵犯财产的犯罪、贪污贿赂罪等。 3.加强应用,学用结合。 法律硕士联考跟司法考试越来越接近,选择题以小案例的形式出现,而且这种题目有增加的趋势,这些小案例几乎都源自生活、源自法院的真实案例,所以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考生在复习时,要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实例,看真实的案例,毕竟法律硕士的考试就是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所以,要学会学以致用。

满意请采纳

4. 司考pk法硕,刑法知识究竟有何不同

司法考试和法律硕士相比法律硕士比较好考。原因为:
两者性质不同,法硕类似于升学考试,司法考试则是资格考试要,从事法律职业必须要过司法考试。
法硕就考5门课程:民法 刑法,法理学,法制史和中国宪法学,而司法考试需要考十几门课程。
国家司法考试是国家统一组织的从事特定法律职业的资格考试。初任法官、初任检察官和取得律师资格必须通过国家司法考试。法律硕士学位是具有特定法律职业背景的职业性学位,主要培养面向立法、司法、律师、公证、审判、检察、监察及经济管理、金融、行政执法与监督等部门、行业的高层次法律专业人才与管理人才。

5. 2013的考研 法硕内容是采用司考的犯罪构成三要件说么刑法新旧理论还有什么区别

法硕内容是采用司考的犯罪构成三要件。
犯罪构成三要件是包括构成要件该当性、违法性、有责性组成的递进式犯罪构成理论。四要件说是传统的主客观、主客体构成理论。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所有犯罪必须具有的构成要件。只是三要件说是一种递进式的逻辑方式,相当于一层层的过滤,最后剩下的就是犯罪行为。四要件说因为长期以来为我国理论和实务中所采用,其思维方式已经根深蒂固,改变还需要时间。


刑法
新增法规
1.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醉酒驾驶机动车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2013年12月18日) 法发〔2013〕15号
2.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13年4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76次会议、2013年4月2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5次会议通过 2013年5月2日公布 自2013年5月4日起施行) 法释〔2013〕12号
3.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
(2013年10月23日发布 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法发〔2013〕12号
4.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13年9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89次会议、2013年9月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9次会议通过 2013年9月6日公布 自2013年9月10日起施行) 法释〔2013〕21号
5.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13年9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92次会议、2013年10月2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12次会议通过 2013年11月11日公布 自2013年11月18日起施行) 法释〔2013〕25号
6.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13年4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75次会议、2013年4月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2次会议通过 2013年4月23日公布 自2013年4月27日起施行) 法释〔2013〕10号
7.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寻衅滋事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13年5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79次会议、2013年4月2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5次会议通过 2013年7月15日公布 自2013年7月22日起施行) 法释〔2013〕18号
8.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13年6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81次会议、2013年6月8日最高人民检
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7次会议通过 2013年6月17日公布 自2013年6月19日起施行) 法释〔2013〕15号

6. 今年法硕考刑法修正案九吗

您好!今年的法律专业硕士研究生考试肯定有与刑法修正案(九)相关的试题。谢谢阅读!

7. 今年法硕考试根据刑法修正案九还是十呢

肯定是十。因为新法肯定高于旧法。人事公考早就更新了。

8. 法硕(非法学)复习刑法分则感觉好乱,有时想象竞合,并罚,有势吸收牵连的转化的怎么

我觉得分清的话,只要认准一个事实。如果一个行为,产生两个结果,就是想象竞合犯,如果几个动作行为都是为了一个犯罪结果,都是必须步骤,就吸收了,如果犯一个罪行的时候,采用了特殊的方式,就会转化,我说的比较口语,因为我复习的没有形成法律思维。

9. 法硕联考指南每年的变化大么

不大。

1、《法硕联考指南》虽然每年都会编写一版,但不代表内容有大的变化。专
2、《指南》的属编写依据归根到底是现行法条,只要现行法条没有改变,相应内容也不会改变。
3、对于法条较上一年有更新的,《指南》会跟着进行更改,只需关注法律法规有没有补充或者更新即可。
4、《指南》对于法律硕士考试,参考性不如《大纲解析》,建议对考点的解读以《大纲解析》为准。

10. 18考研:法硕(非法学)考纲有哪些变与不变

一、大纲整体变化总结
第一是题型变化,这是最大的变化。什么意思呢?今年取消了一种特别难的题型,叫辨析题,简答题今年没有增加题目,只是增加了分数,加分不加量,从4分变成了6分,对大家来说是福音,题目减少了,分值增加了,这样得分就更高了,辨析题丢分就变少了,这是今年的重大变化。
综合课题目变化在于选择题变少,简答题加了分,由8分变成10分。今年加了道宪法论述题,以前只考法理论述题,第二道论述题只能考宪法,不能考法制史,一道论述题考法制史的话,分值就没法分了,所以今年的论述题一定是宪法论述题。具体考什么,我们会在后面主观题当中对于宪法的论述题进行单独讲述。宪法的考查特点决定了宪法的论述题主要集中在宪法基本理论部分,比如说宪法的基本原则,比如说宪法的违宪审查制度等,还有一些基本制度。剩下民法的题目,今年有了《民法总则》,今年新民法题都是以《民法总则》为考点。
第二个变化在于刑法。刑法加入了热门案例和罪名,我经常举例徐玉玉,徐玉玉在大学开学以后,有不法分子通过某种手段拿取她的信息对她进行诈骗,最后他自己自杀了,造成了严重后果,这里面最重要的是泄露她个人信息。今年教育部在9月1日开学时一定强调,学校一定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否则就构成犯罪,今年就考这个内容。
接下来是宪法结构发生了变化,很多人说今年宪法变得一塌糊涂,其实只是在结构上发生了变化,内容没有发生变化。等一会看下宪法目录就知道了,内容是一样的。
最后一个是法制史,多年来法制史从来没有变化。法理学去年改了27处,今年只有1处,但是这1处不是那么重要,基本不变。牢固记住两句话,今年的形式变化大于实质性变化,表面上变化不多,大家还是以安心复习为主。
但是也要注意正因为实质变化少,新增了内容往往就是考试的内容,特别是宪法论述题将成为今年大家重点准备的对象,所以今年宪法课程一定要认真学习。
考研就用 毙考题~

热点内容
合同法302条司法解释 发布:2025-01-10 10:38:06 浏览:983
违反诉讼保全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0 10:17:14 浏览:637
劳动法中室内工作最低温度 发布:2025-01-10 09:58:34 浏览:392
新公司法虚假出资 发布:2025-01-10 09:42:55 浏览:178
民法典中的公序良俗 发布:2025-01-10 09:33:16 浏览:913
无人生还法官怎么知道罪行的 发布:2025-01-10 08:51:58 浏览:444
没有合同有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1-10 08:47:08 浏览:541
要的司法解释 发布:2025-01-10 08:42:28 浏览:425
海南废止法规 发布:2025-01-10 08:17:07 浏览:146
司法考试真题解析班 发布:2025-01-10 08:07:55 浏览: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