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上胁迫案例

民法上胁迫案例

发布时间: 2022-05-16 08:19:32

❶ 如何认定胁迫行为

摘要 胁迫行为的认定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❷ 被胁迫结婚的当事人该怎么办

现实问题

尤某(女)在饭店打工期间,与许某(男)相识并相恋。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了解后,尤某发现许某不仅性格暴躁,还有酗酒、赌博等恶习,便提出分手。许某坚决不同意,并多次扬言,如果尤某不与其结婚,要让尤某身败名裂,还要杀死尤某一家,并三番五次到尤某所在的饭店和家里吵闹。无奈之下,尤某与许某办理了结婚登记。婚后共同生活期间,许某依然如故、恶习难改,并常因生活琐事对尤某大打出手。绝望的尤某决定通过法律手段解除痛苦的婚姻关系,半年后,尤某走进了法院,申请法院撤销与许某之间的婚姻关系。那么在本案中,法院会如何处理呢?

律师解答

本案涉及有关可撤销婚姻的问题。所谓可撤销婚姻,是指当事人因意思表示不真实而成立的婚姻,或者当事人成立的婚姻在结婚的要件上有欠缺,法律赋予一定的当事人撤销婚姻的请求权,该当事人可以通过行使该请求权而使该婚姻无效的一种婚姻关系。通过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行使撤销权,可以使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婚姻关系失去法律效力。

在这则案例中,尤某与许某结婚前,确实受到了许某的威胁,符合《婚姻法》关于可撤销婚姻的相关规定,两人的婚姻属可撤销婚姻,法院应判决予以撤销。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第十一条 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该婚姻。受胁迫的一方撤销婚姻的请求,应当自结婚登记之日起一年内提出。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当事人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恢复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第十二条 无效或被撤销的婚姻,自始无效。当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由当事人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判决。对重婚导致的婚姻无效的财产处理,不得侵害合法婚姻当事人的财产权益。当事人所生的子女,适用本法有关父母子女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第十条 婚姻法第十一条所称的“胁迫”,是指行为人以给另一方当事人或者其近亲属的生命、身体健康、名誉、财产等方面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另一方当事人违背真实意愿结婚的情况。

第十一条 人民法院审理婚姻当事人因受胁迫而请求撤销婚姻的案件,应当适用简易程序或者普通程序。

❸ 以胁迫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怎样

以胁迫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一般会被认定无效。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但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撤销权消灭。构成胁迫需要胁迫者具有故意,实施非法的胁迫行为,且被胁迫者需要因胁迫违背真实意愿而行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条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❹ 民法典正式全文2021关于对方用逼迫手段签了证据法院应如何判定

❺ 民法典被胁迫签订的合同效力怎么认定

法律分析: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这说明合同有效的,但是要撤销合同需要向人民法院申请,否则依然有效。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则不能申请合同被撤销。

法律依据:《民法典》

第一百五十条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

(一)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二)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三)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放弃撤销权。

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❻ 民法中胁迫的构成要件

法律分析:1、胁迫人具有胁迫的故意。即胁迫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将会对受胁迫方从心理上造成恐惧而故意为之的心理状态,并且胁迫人希望通过胁迫行为使受胁迫者作出的意思表示与胁迫者的意愿一致。

2、胁迫者必须实施了胁迫行为。如胁迫者必须要有以将要有的损害行为或者接对对方施加损害相威胁的行为。如果没有胁迫行为,只具有主观上的故意,不构成胁迫行为。胁迫在合同中常常表现为强制对方订立合同而实施的,也可以是在合同订立后,以胁迫手段迫使对方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3、胁迫行为必须是非法的。胁迫人的胁迫行为是给对方施加一种强制和威胁,但这种威胁必须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如果一方有合法的理由对另一方施加压力,则就不构成合同中的威胁。如一方向另一方提出如对方若不按时履行合同,就要提起诉讼,则因为提起诉讼是合法手段,不构成胁迫。

4、必须要有受胁迫者因胁迫行为而违背自己的真实意思与胁迫者订立的合同。如果受胁迫者虽受到了对方的威胁但不为之所动,没有与对方订立合同或者订立合同不是由于对方的胁迫,则也不构成胁迫。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五十条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❼ 胁迫的法律行为有哪些

法律分析:胁迫一般包括以下两种情形:以将要发生的、会造成被胁迫人生命、财产、名誉、自由、信誉的损害进行胁迫;以直接对被胁迫人或其亲友实施不法行为,造成对当事人及其亲友的生命、财产、名誉、自由、信誉的损害进行胁迫。此种情形下,不仅合同无效,而且胁迫人直接侵犯了被胁迫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应承担侵权行为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九十三条 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❽ 民法典关于欺诈胁迫规定

法律分析: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是无效的。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从法条上我们不难看出,合同欺诈的构成有四个要件。1、一方故意,告知虚假事实或者隐瞒真实事实;2、对方因此陷入错误认识,也就是说欺诈与错误具有因果关系;3、对方因错误认识作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就是认识错误与不真实的意思表示间有因果关系;4、欺诈具有不正当性。从这四个方面我们不难看出,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互为因果,可见法律对欺诈认定的严谨性。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九条 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❾ 民法中的胁迫咋证明

上周看到几个以胁迫主张合同无效的案例,基本上都没被支持,打官司嘛都想赢,但输了也很正常,别管多大的胜算,都得做好一半一半的准备。

尤其是这个胁迫,人都被胁迫了,怎么可能还能固定当时的证据呢,于是案例里的人怎么说,因为在派出所里协商所以受胁迫。。。还好在派出所有出警记录和笔录,要不然真是平白无故被甩锅啊。

#民法#里你签了字基本就能看出认可,要是想证明胁迫,那起码得有个录音吧,如果没有录音,你就找找附近的监控。还有就是仙人跳里让你付钱,那个不是胁迫,那叫敲诈勒索,直接报警就行。

❿ 关于胁迫的案件有哪些

受胁迫婚姻撤消案例
1999年5月,女青年王某在一饭店打工期间,与比她大4岁的印刷厂职工初某相识并相恋。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了解后,王某认为两人性格不合,遂提出终止恋爱关系。初某对此坚决反对,并多次扬言:王某如不与他结婚,就杀死她一家。慑于初某的淫威,2001年12月,王某违心与初某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在共同生活期间,初某常因生活琐事对王某大打出手。随着矛盾的加剧,王某决定通过法律手段解除这一痛苦的婚姻关系,并于今年6月诉至法院,请求依法撤销与初某的婚姻关系。法院经调查认为,王某与初某结婚前,初某结婚前,初某确实存在威胁、恐吓等言行。根据婚姻法的关规定,法院判决王某与初某的婚姻属可撤销婚姻,予以撤销。评析: 可撤销婚姻,是指婚姻双方当事人一方采取暴力、威胁、恐吓等手段,以给对方或对方的亲友的人身自由、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违背自己的真实意愿作出虚假的意思表示而与之结婚的行为。当事人因意思表示不真实而成立的婚姻,在结婚的要件上有欠缺。通过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行使撤销权,使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婚姻关系失去法律效力。本案中,初某采用威胁的手段与王某结婚,王某在法定期限内提出撤销婚姻的申请,完全符合上述法律规定,法院依法撤销这一婚姻的判决是正确的。应当指出的是,当事人自登记结婚之日起一年内,或者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当事人自恢复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内未请求撤销婚姻的,就不能以胁迫为由请求撤销婚姻,而只能按离婚诉讼程序处理。法律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十一条规定: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该婚姻。受胁迫的一方撤销婚姻的请求,应当自结婚登记之日起一年内提出。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当事人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恢复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名少女引诱胁迫一批女学生 多次卖淫
永嘉县的陈某和金某两个女伢儿,年纪轻轻不学好,竟组织一批女学生从事卖淫。等待她们的,将是在狱中虚度青春年华。4月24日,二人被检察机关以组织卖淫罪向永嘉县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2006年10月份,19岁的陈某、17岁的金某等人预谋组织女学生卖淫赚钱。随后,陈某与黄某等人(另案处理)四处联系嫖客,了解客源。当陈某发现从中有利可图后,便物色吕某、吴某、郑某、潘某等一批女学生,她们中小的只有14岁,大的也只有16岁。
陈某把她们带到瓯北镇,对她们进行“人活在世上为了钱”的思想引诱,又用“你现在过去陪男的睡,如果你不去,我们几个人都不好过”等语言来恐吓她们从事卖淫。至当年12月份止,陈某、金某先后多次组织这批女学生在瓯北一些酒店里从事卖淫活动,然后从她们卖淫所得中抽利。
检察机关认为,陈某、金某以引诱、强迫的手段组织多人多次卖淫,情节严重,应以组织卖淫罪追究刑事责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举、控告行为是否构成胁迫
————从申某诉郭某等撤销权案谈起
案情
某电子公司成立于1989年1月26日,其原名为某联谊经营部,1989年11月,该联谊经营部经工商登记变更名称为华龙经营部,1994年该经营部又经工商登记变更名称为某电子公司。原告申某曾任某电子公司董事长,也是该公司股东。被告郭某是该电子公司董事副经理。2002年11月18日,县公安局以挪用资金罪将原告申某刑事拘留,同年11月21日,原告获准取保候审。2002年12月16日原告与被告郭某签订备忘录,备忘录上有原、被告双方及其律师签字。同年12月18日,原告与被告郭某、申某签定协议书,原告、二被告及其律师在协议书上签字。同日,原告又出具承诺书。备忘录、协议书、承诺书的主要内容为:(1)某电子公司(含下属企业某冷气工程安装有限公司)的全部资产及债权债务由二被告享有和承担。(2)二被告给予原告补偿金80万元。(3)因办理电子公司成立登记的原章程中申某、古某、陈某均未出资,凡登记资料与本协议不一致的,一律以本协议为准。(4)电子公司在某镇人民路某号的房产原办证在原告及二被告三人名下有误,原告配合二被告将房产变更为二被告或电子公司所有。
协议签定后,二被告按其内容于2003年7月15日前将80万元给付原告。2004年9月25日,某镇人民路某号房屋所有权人登记为二被告,同年10月21日,该房屋土地使用权登记在二被告名下。2004年5月,某电子公司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注销登记,同年6月17日,工商局批准对电子公司的注销登记,同日,二被告设立了某电器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为二被告。
原告认为由于其与被告郭某经营意见分歧,郭某到公安局告他,他才被刑事拘留的。2002年12月18日的协议书是在其取保候审期间被告胁迫他签订的,该协议书使其丧失了在电子公司的股权和房屋产权。该协议是自己对法律无知的情况下,被胁迫的违心签字,现电子公司已更名为某电器有限责任公司,故原告要求人民法院撤销2002年12月18日双方签订的协议书及相关协议,恢复其在某电器公司的股权及某镇人民路某号的房屋产权。

经过审理调查,一审法院认为原告没有提供任何证据证明二被告对其实施了胁迫行为。原、被告在签订协议书、备忘录时,原、被告双方均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且意思表示真实,协议内容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故原告所述受胁迫事实理由不能成立。原告亲自签订协议,且有律师提供法律帮助,原告在2002年12月18日就应当知道撤销事实,而原告于2004年12月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已经超过一年的诉讼时效,原告的撤销权已经消灭。据此,一审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四条、第五十五条的规定判决驳回了原告申某的诉讼请求。该案一审判决后,原、被告均服判息诉。

评析
撤销权源于古罗马法中的“废罢诉权”,是指债权人对于债务人诈害债权的行为,得以通过诉讼程序予以撤销的一种民事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第五十九条规定:“下列民事行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予以变更或者撤销:(一)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二)显失公平的。被撤销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无效。”《合同法》第五十四条规定:“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 另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中规定: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作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可以认定为胁迫行为。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撤销权的构成须有两个要件:(1)一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2)所签订的合同对意思表示不真实一方明显不利,合同的履行会给其造成损失。
本案中,申某陈述郭某向公安局进行检举、控告,公安局将其刑事拘留后取保候审,取保候审期间,政治地位极不平等,对法律无知,加之郭某等人扬言若不签协议,还要将他弄去坐牢,所以他才违心的签字,其行为是受到了郭某、申某的胁迫才做出的,应当予以撤销。
必须明确,公民的检举、控告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对于公民的检举、控告由国家相关机关负责处理,公民行使检举、控告权不能形成构成胁迫的事实,且取保候审没有对犯罪嫌疑人的民事权利进行限制。申某在签订协议时,委托了律师到场并在协议书上签字,所以申某陈述其受胁迫的事实不能成立。
申某在2002年12月18日就应当知道撤销事实,其于2004年12月才向人民法院起诉,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一)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二)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放弃撤销权。”申某提起诉讼时距其应当知道撤销事由时已经超过一年,故其撤销权已经消灭。
因此,一审法院作出的驳回原告申某的判决是正确合法的。
综上所述,胁迫行为是属于非正当的行为,其采取的是非法的手段对他人进行要挟,显然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而检举、控告行为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合法行为。从二者的合法性相比较就可以看出,检举、控告行为不属于胁迫行为。如果对方当事人因为怕受到检举、控告,担心失去自己的非法利益,因而作出一定的意思表示,这样的意思表示也是其真实意思表示,不属于法律规定的撤销范围。

热点内容
2018新劳动法病假要求 发布:2025-01-09 13:51:42 浏览:317
企业法律顾问考试录音 发布:2025-01-09 13:36:28 浏览:852
合同法解释一19条原文 发布:2025-01-09 12:58:02 浏览:313
沈阳市法院执行局 发布:2025-01-09 12:14:15 浏览:198
国防法规本质 发布:2025-01-09 12:02:52 浏览:817
法学理论就业 发布:2025-01-09 12:02:05 浏览:647
民事诉讼法中新证据的理解 发布:2025-01-09 11:39:57 浏览:823
北京买卖合同律师 发布:2025-01-09 11:17:39 浏览:895
承担环境民事法律责任的方式有哪些 发布:2025-01-09 11:05:30 浏览:231
社会责任中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09 10:46:50 浏览: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