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台湾民法app

台湾民法app

发布时间: 2022-05-17 15:56:43

① 台湾民法188条为什么规定连带责任

您好,这是关于法人承担其侵权责任方式的规定。
法人对其侵权行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自不待言。但具体实施侵权行为的法人代表人是否应当承担责任?如何承担责任?对此,各国立法之规定有所不同。
(一)法人对受害人承担单独责任。
此为德国所采。德国虽采“法人拟制说”,但对法人之董事或其他代理人致人损害的行为,明文规定由法人单独承担赔偿责任(《德国民法典》第31条)。
(二)法人对受害人承担单独责任,然后法人得追究有过错的行为人的个人责任。
此为瑞士民法所规定。《瑞士民法典》第55条第2项规定:“法人对其机关的法律行为及其他行为承担责任。”第3项规定:“行为人有过错时,行为人另负个人责任。”对前述规定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台湾学者的理解,认为依其规定,就损害后果,法人应与有过错的行为人对受害人共同承担连带责任;另一种理解是我国学者的理解,认为依其规定,法人对受害人单独承担责任,有过错的法定代表人应对法人承担责任,并将之称为“两罚制”(前述理解之差异源于海峡两岸所翻译之《瑞士民法典》中文版本对同一条文之不同表述:依台湾译本,前述条文第3项为“行为人就其过错,个人亦负责任”)。
(三)法人原则上应对受害人承担单独责任,但董事等人有过错的,应与法人一起对受害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此为日本所采。《日本民法典》第44条首先在其第1项规定法人对其理事或其他代理人因执行职务致人损害承担赔偿责任,然后在其第2项规定“因法人目的范围外的行为,有损害于他人时,与表决该事项时表示赞成的社员、理事及实施该行为的理事或其他代理人,负连带赔偿责任”。此外,于1974年修订《日本公司法》时补充的两个条文,也作了类似规定。其第266(3)条规定:“董事执行职务有恶意或重大过失时,该董事对第三人也负连带损害赔偿责任。”第266(1)条则就公司董事违法分配盈余、向其他董事贷款、违反竟业禁止义务、违反董事与公司进行交易之限制以及其他违反法令或章程的行为,规定了董事对公司承担连带偿还或连带赔偿责任。这些规定,显示出加重董事责任的立法走向。除日本外,其他一些国家如韩国,也大致采用此种模式。
(四)法人应与代表人对加害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此为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典所采。台湾民法典第28条明文规定了此种连带责任,甚至不考虑代表人有无过错(此处的过错当然不是指加害行为之过错,而是指决定实施加害行为的过错)。此外,台湾公司法第23条也规定:“公司负责任对于公司业务之执行,如有违反法令致他人受有损害时,对他人应与公司负连带赔偿之责。”对于何为公司负责人,该法第8条规定“在无限公司、两合公司为执行业务或代表公司之股东;在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为董事。公司之经理人或清理人,股份有限公司之发起人、监察人、检查人、重整人或重整监督人,在执行业务范围内,亦为公司负责人”。就立法理由而言,台湾学者认为,如按法理,法人机关之行为为法人行为,故构成法人机关成员的个人不应对受害人承担责任。但就保护交易安全立论,则又以规定法人与行为人连带负赔偿之责为妥,其有利于促进法人机关之注意,藉以保护交易安全。
至于法人对受害人单独承担责任或与代表人等行为人连带承担责任之后,法人与行为人之间的内部关系,一般认为得适用民法有关委托合同的规定:因代表人处理法人事务时,对于法人负有善良管理人之注意义务,如因其过失而致法人以损失,法人对之享有追偿权。同时,在实行连带责任的情形,如果代表人因其无过失之行为而使法人应负无过失责任,因而代表人也与法人共同承担连带责任时,代表人在对受害人承担责任后,反过来对法人享有追偿权。
我国《民法通则》第55条规定采用的是法人对受害人单独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但对于法人是否得对有过错的代表人享有追偿权,未作直接规定。比较上述立法模式,其不同点主要在是否规定法人代表人与法人共同承担连带责任。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有下列因素可值考虑:第一,从理论上讲,如果承认法定代表人的行为即法人自身的行为,在执行职务的活动中,法定代表人不存在其自身的个人人格,则难以认定法定代表人执行职务的行为“一方面为法人之行为,他方面为自己之行为”。故责令法定代表人对受害人负直接责任无法理上的说服力;第二,法人侵权行为通常发生在交易之外(否则应为合同责任),故规定连带责任并不能有利于交易安全的保护;第三,代表人之赔偿能力与法人之赔偿能力通常不可同日而语,规定连带责任,固然可为受害人增加选择机会,但实际意义不大;第四,即令发生因法人机关之恶意或重大过失从事目的外违法行为造成他人严重损害,而法人之全部财产不足以赔偿损失的情形,也可以适用“法人人格否认”制度,责令有过错的股东(尤其是担任代表人的股东)承担个人赔偿责任。基于上述考虑,笔者认为,我国民法应规定法人对其代表人执行职务的致害行为,对受害人单独承担全部责任。至于法人承担责任后对有过错的代表人的追偿或者处罚,得根据法人章程或者公司法有关规定进行。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② 哪里有台湾民法典全文下载 谢谢

http://www.dffy.com/sifashijian/jj/200512/20051204211220.htm

这就来是台湾民源法典的相关链接,你打开后把它复制保存就可以了。

③ 请民法高手推荐一些台湾的民法教材和专业 越详细越好 谢谢

王泽鉴老师的 可先从蓝色的那本民法概要开始,还不错,法条可上法规网,法源去看
谢在全老师应该是物权、
另外,施启阳,郑玉波老师等,

④ 学习民法有什么好的手机软件

有的有一款叫做民法学试题和答案,这个是一个手机软件app,你可以去下载。

⑤ 台湾民法和大陆民法相差很多吗

全球的民法都差不多,但是细节差很多

⑥ 台湾民法的法律渊源

民法起草委员会於民国17年(1928年)成立;成员均为法学者,包括傅秉常、焦易堂专、史尚宽、林彬、郑属毓秀(後由王用宾继任)、何荣(担任秘书)、胡长青(担任编集执行长)等人。

  1. 民法总则编於民国18年(1929年)5月23日公布,自同年10月10日施行。债编於民国18年11月22日公布,民国19年(1930年)5月5日施行。物权编於民国18年11月30日公布,自民国19年5月5日施行。亲属编及继承编於民国19年12月26日公布,自民国20年(1931年)5月5日施行。

  2. 本法为实体法,直接规范人民私权利之各种法律要件及法律效果,而非程序法。

  3. 在民商关系上,这部民法基本上采取的是民商合一原则,亦即在体例上不再特别区分民法与商事法

  4. 本法采取欧陆法系的立法方式,共分为总则编、债编、物权编、亲属编及继承编五编;其中总则、债编及物权编由於规范了人民最基本的财产关系而被合称为财产法,亲属编和继承编则被称为家族法或身分法。

⑦ 台湾民法典第188条为什么规定了连带责任

法人承担其侵权责任的方式

法人对其侵权行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自不待言。但具体实施侵权行为的法人代表人是否应当承担责任?如何承担责任?对此,各国立法之规定有所不同。

(一)法人对受害人承担单独责任。

此为德国所采。德国虽采“法人拟制说”,但对法人之董事或其他代理人致人损害的行为,明文规定由法人单独承担赔偿责任(《德国民法典》第31条)。

(二)法人对受害人承担单独责任,然后法人得追究有过错的行为人的个人责任。

此为瑞士民法所规定。《瑞士民法典》第55条第2项规定:“法人对其机关的法律行为及其他行为承担责任。”第3项规定:“行为人有过错时,行为人另负个人责任。”对前述规定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台湾学者的理解,认为依其规定,就损害后果,法人应与有过错的行为人对受害人共同承担连带责任[13];另一种理解是我国学者的理解,认为依其规定,法人对受害人单独承担责任,有过错的法定代表人应对法人承担责任,并将之称为“两罚制”[14](前述理解之差异源于海峡两岸所翻译之《瑞士民法典》中文版本对同一条文之不同表述:依台湾译本,前述条文第3项为“行为人就其过错,个人亦负责任”[15])。

(三)法人原则上应对受害人承担单独责任,但董事等人有过错的,应与法人一起对受害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此为日本所采。《日本民法典》第44条首先在其第1项规定法人对其理事或其他代理人因执行职务致人损害承担赔偿责任,然后在其第2项规定“因法人目的范围外的行为,有损害于他人时,与表决该事项时表示赞成的社员、理事及实施该行为的理事或其他代理人,负连带赔偿责任”。此外,于1974年修订《日本公司法》时补充的两个条文,也作了类似规定。其第266(3)条规定:“董事执行职务有恶意或重大过失时,该董事对第三人也负连带损害赔偿责任。”第266(1)条则就公司董事违法分配盈余、向其他董事贷款、违反竟业禁止义务、违反董事与公司进行交易之限制以及其他违反法令或章程的行为,规定了董事对公司承担连带偿还或连带赔偿责任。这些规定,显示出加重董事责任的立法走向[16]。除日本外,其他一些国家如韩国,也大致采用此种模式[17]。

(四)法人应与代表人对加害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此为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典所采。台湾民法典第28条明文规定了此种连带责任,甚至不考虑代表人有无过错(此处的过错当然不是指加害行为之过错,而是指决定实施加害行为的过错)。此外,台湾公司法第23条也规定:“公司负责任对于公司业务之执行,如有违反法令致他人受有损害时,对他人应与公司负连带赔偿之责。”对于何为公司负责人,该法第8条规定“在无限公司、两合公司为执行业务或代表公司之股东;在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为董事。公司之经理人或清理人,股份有限公司之发起人、监察人、检查人、重整人或重整监督人,在执行业务范围内,亦为公司负责人”。就立法理由而言,台湾学者认为,如按法理,法人机关之行为为法人行为,故构成法人机关成员的个人不应对受害人承担责任。但就保护交易安全立论,则又以规定法人与行为人连带负赔偿之责为妥,其有利于促进法人机关之注意,藉以保护交易安全[18]。

至于法人对受害人单独承担责任或与代表人等行为人连带承担责任之后,法人与行为人之间的内部关系,一般认为得适用民法有关委托合同的规定:因代表人处理法人事务时,对于法人负有善良管理人之注意义务,如因其过失而致法人以损失,法人对之享有追偿权。同时,在实行连带责任的情形,如果代表人因其无过失之行为而使法人应负无过失责任,因而代表人也与法人共同承担连带责任时,代表人在对受害人承担责任后,反过来对法人享有追偿权[19]。

我国《民法通则》第55条规定采用的是法人对受害人单独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但对于法人是否得对有过错的代表人享有追偿权,未作直接规定。比较上述立法模式,其不同点主要在是否规定法人代表人与法人共同承担连带责任。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有下列因素可值考虑:第一,从理论上讲,如果承认法定代表人的行为即法人自身的行为,在执行职务的活动中,法定代表人不存在其自身的个人人格,则难以认定法定代表人执行职务的行为“一方面为法人之行为,他方面为自己之行为”[20]。故责令法定代表人对受害人负直接责任无法理上的说服力;第二,法人侵权行为通常发生在交易之外(否则应为合同责任),故规定连带责任并不能有利于交易安全的保护;第三,代表人之赔偿能力与法人之赔偿能力通常不可同日而语,规定连带责任,固然可为受害人增加选择机会,但实际意义不大;第四,即令发生因法人机关之恶意或重大过失从事目的外违法行为造成他人严重损害,而法人之全部财产不足以赔偿损失的情形,也可以适用“法人人格否认”制度,责令有过错的股东(尤其是担任代表人的股东)承担个人赔偿责任[21]。基于上述考虑,笔者认为,我国民法应规定法人对其代表人执行职务的致害行为,对受害人单独承担全部责任。至于法人承担责任后对有过错的代表人的追偿或者处罚,得根据法人章程或者公司法有关规定进行。

⑧ 台湾法律在哪儿能下载到

你可以去植根法律网或法源法律网,这两个都是台湾的权威法律网站,都有法规查询,很全面很新,你要的都有。这两个网站我用过,咱们大陆也可以登录。不过植根需要注册一下才能查。台湾法律的查询跟大陆有所不同,你要适应。
台湾的婚姻法是《民法亲属编》,你要找民法。知识产权法要在经济法规里找,台湾叫做智慧财产权。
希望能帮到你。

⑨ 民法通则和台湾民法典区别

不说具抄体条款,那么袭比较太难。
简单说,两部法律适用范围不同,民法通则在空间上适用于中国大陆地区,台湾民法典适用于中国台湾省地区。
其实大体上二者是基本一致的,因为大陆的民法通则也借鉴了很多台湾的民法,而且二者都有的国民法典的影子。只是在某些观点上有出入。

⑩ 台湾民法中的辅助宣告与监护宣告的区别

监护宣告

早期旧法称之为禁治产宣告。但此一用语并不符合新修正之「成年监护制度」,重在保护受监护宣告之人,维护其人格尊严,并确保其权益,因此於97年5月23日修法时创设成年监护宣告制度。依新修正之民法第十四条规定:「对於因精神障碍或其他心志缺陷,致不能为意思表示或受意思表示,或不能辨识其意思表示之效果者,法院得因本人、配偶、四亲等内之亲属、最近一年有同居事实之其他亲属、检察官、主管机关或社会福利机构之声请,为监护之宣告。」监护宣告制度旨在保护受监护宣告之人。故民法第十五条规定:「受监护宣告之人,无行为能力。」

辅助宣告
旧民法有关禁治产宣告之规定,采宣告禁治产一级制,缺乏弹性,不符社会需求,民法修正特於监护宣告之外,增加「辅助宣告」,以充分保护精神障碍或其他心智缺陷者之权益。依新修正民法第十五条之一规定:
1、对於因精神障碍或其他心智缺陷,致其为意思表示或受意思表示,或辨识其意思表示效果之能力,显有不足者,法院得因本人、配偶、四亲等内之亲属、最近一年有同居事实之其他亲属,检察官、主管机关或社会福利机构之声请,为辅助之宣告。
2、受辅助之原因消灭时,法院应依前项声请权人之声请,撤销其宣告。
3、受辅助宣告之人有受监护之必要者,法院得依第十四条第一项规定,变更为监护之宣告。
法院对於监护之声请,认为未达受监护之程度者,得为辅助之宣告。受监护之原因消灭,而仍有辅助之必要者,法院得变更为辅助之宣告。「辅助宣告」制度除在保护受辅助宣告之人,并顾及交易安全。故有关辅助宣告之法律效果民法第十五条之二规定:
1、受辅助宣告之人为下列行为时,应经辅助人同意。但纯获法律上利益,或依其年龄及身分、日常生活所必需者,不在此限:
一、为独资、合夥营业或为法人之负责人。
二、为消费借贷、消费寄托、保证、赠与或信托。
三、为诉讼行为。
四、为和解、调解、调处或签订仲裁契约。
五、为不动产、船舶、航空器、汽车或其他重要财产之处分、设定负担、买卖、租赁或借贷。
六、为遗产分割、遗赠、抛弃继承权或其他相关权利。
七、法院依前条声请权人或辅助人之声请,所指定之其他行为。
2、民法第七十八至第八十三条规定,於未依前项规定得辅助人同意之情形,准用之。
3、第八十五条规定於辅助人同意受辅助宣告之人为第一项第一款行为时,准用之。
4、第一项所列应经同意之行为,无损害受辅助宣告之人利益之虞,而辅助人仍不为同意时,受辅助宣告之人得迳行声请法院许可後为之。

热点内容
刑事诉讼法审委会 发布:2025-01-06 05:30:53 浏览:385
清华大学行政法考研经验贴 发布:2025-01-06 04:46:05 浏览:570
法官任职步骤 发布:2025-01-06 04:15:55 浏览:143
2013年执业药师药事管理与法规答案 发布:2025-01-06 04:15:00 浏览:665
合同法对国有公司的重要性 发布:2025-01-06 04:07:52 浏览:929
河冲法规 发布:2025-01-06 03:46:59 浏览:919
西北大法学 发布:2025-01-06 03:26:40 浏览:249
7人女律师 发布:2025-01-06 02:56:23 浏览:309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变迁 发布:2025-01-06 02:56:21 浏览:236
厦门大学法律硕士招生人数 发布:2025-01-06 02:51:47 浏览: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