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台湾公司法

台湾公司法

发布时间: 2020-12-17 08:21:42

❶ 公司法自然人独资可以是台湾人吗

查询企业信抄息,在工商局的BAIC网站企业信用监管系统可以查到基本信息,通过互联网登录工商局网站首页可见“企业信用”图标,点击进入后,可通过输入企业名称(或关键字等),企业注册号方式查询;到所在地工商部门查询档案,要求查询人必须要和查询的企业有利害关系,否则不予查询。

❷ 台湾外资企业设立必须要资金到位才能注册吗

2014年之前台商投资企业参照外资企业办理,都是注册资本认缴制,企业办理完注册登记等手续后,可以分期也可以一次性缴清;不是注册资本实缴。2014年公司法修改后,出资期限更为宽松,不再限定出资期限,企业可根据情况,自主决定注册资本到位时间。

2014年3月份正式生效的《公司法》对于注册资本进行放宽处理,取消工商年检,增加了企业年报公示等等一系列新措施,对于苏州工商官网也给出了自己的解释,下面是新公司法部分解释:
根据全国人大新修订的《公司法》和国务院发布的《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于2014年3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此次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为:
1.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行政决定另有规定以外,将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公司实收资本不再作为工商登记事项,目前国务院明确27个行业暂不实行认缴制(见附表)。除募集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外,公司在进行设立或变更注册资本登记时无需提交验资报告。
2.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行政决定另有规定之外,取消原来规定的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3万元、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1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本500万元的限制。
3.取消首次出资比例和货币出资比例。公司设立时,全体股东(发起人)可自主约定出资方式和货币出资比例,不再要求公司设立时全体股东必须有首期出资,对于货币占注册资本的比例也不作要求。
4.取消了公司股东须在公司成立之日起两年内缴足注资本(投资公司五年)的规定,公司股东(发起人)可根据公司发展规划、股东持有资金等情况,自主约定缴足出资的期限。

❸ 平等出资制、单一出资制、基本出资制的含义是什么他们有什么区别

单一出资制也称为出资不平等主义。即股东的出资额并不要求必须分成均等的份额,股东只能认购一份出资,每一份出资额的数额可以不同,也不要求其为一定金额的整倍数。这种出资制度只适用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出资。我国台湾地区即采用这种立法体例。我国台湾地区所谓的“公司法”第102条规定,股东的每一份出资不问多寡,均有一个表决权,但允许公司章程规定按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采用的也是这种出资制度。这种制度的优点是,股东出资额的大小完全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及公司资本的实际需要而定,方便易行。其不足之处在于该种方式在股东表决权的行使及计算上多有不便。
复数出资制也称为出资平等主义。即股东的出资数额必须划分成若干均等的份额,股东可以认购一份,也可以认购若干份,但每一份出资的数额都是一样的。这种出资制度既可适用于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出资,也是股份有限公司的惟一出资制度。绝大多数国家采取了这种立法模式。如《日本有限责任公司法》第10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每份出资额必须相同,股东的出资份额与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相同……且每股出资金额一律不得低于5万日元。复数出资制有利于股东表决权的行使与计算,股东依其所持出资份数行使表决权。
基本出资制是单一出资制和复数出资制的有机结合,也可以称为折中出资制。即每一股东的出资虽不要求分成均等的份额,但股东只能认购一份出资,每一份出资的数额可以不同,但必须是基本出资数额的整倍数。这一立法模式为《德国有限责任公司法》所特有。《德国有·22·限责任公司法》第5条规定,公司设立时,每一股东只能认购一份出资,每份出资数额可以不同,但必须为100德国马克的整倍数。这种出资制度有利于股东表决权的行使与计算,同时又把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出资与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在形式上区分开来,属于较为合理的一种出资制度。

❹ 台湾人如何在大陆申请注册一家公司

个人申请在台设立公司应准备的文件

1、代理人授权书—每一专位登记的股属东提供一份;

2、代理人授权书签署人的身份证明文件(此表由本公司代填);

3、台湾公司营业场所;

4、委托书。法人申请设立台湾公司、办事处应准备的文件

1.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及公证书

2.公司章程及公证书

3.股东会或董事会决议书及公证书

4.在台湾地区指定之诉讼及非诉讼代理人授权书及公证书

5.在台湾地区指定之诉讼及非诉讼代理人身分证明文件

6.台湾公司或办事处营业场所证明文件

7.委托书

❺ 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公司法

关于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公司

法律制度的异同比较

以成文法为特点,以罗马法传承为基础,发端于欧洲大陆并以德国、法国法律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和以习惯法、判例法为特点,发端于英国并以英美法律为代表的英美法系(又称海洋法系),在欧洲中世纪后的数百年间,伴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扩张,迅速穿越民族、文化、宗教和地理边境,冲击并直接导致了包括中华法系在内的古老法系的衰微,构成了现代世界法律文明的主干。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两大法系在相互冲突中保留各自的法律传统的同时,也显现出互动融合的趋势,尤其是在民商法特别是公司法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目前我国正着手修改公司法,把握两大法系的异同及发展趋势,有利廊清我公司法律制度的一系列争议问题。

一、两大法系公司法律制度在立法精神上的共同点。

两大法系在法律的外观上迥然不同,但追溯其立法精神,有着显著的相同点。

(一)重商主义。两大法系直根于相同的宗教文化——基督教文化,宗教改革、新教传播打破了封建精神加锁,这是重商主义得以宏扬的基础。重商主义最早产生于意大利,于14世纪传入英国,对公司法律制度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司法律制度中有限责任公司诞生即充分说明了这一点。12世纪中叶,在地中海和爱琴海沿岸的城市国家,由于贸易的兴盛带来巨大的利润,刺激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财富欲望,他们需要冒险,需要大规模的海上运输,需要开辟新的航线。但另一方面,他们又需要广泛地积累资金,并规避、转移风险,有限责任制度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有限责任制度实际上是全社会共同分担商人风险的制度,因为股东以出资为限承担责任,超出出资部分的债务自然豁免,财富的损失最终归于社会。这项制度一方面可以起到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聚金功能,可以满足资本主义大生产的需要,另一方面又有效的地转移了风险,极大地鼓励商人投资取利。美国著名学者巴特勒说:有限责任制度的发现,其对世界经济发展意义不亚于蒸汽机和电的发明。

(二)私权至上的个人本位主义。两大法系都把公司法定位为商法的组成部分,属民事特别法,当然也属于私法范畴。对于公司的设立和经营活动,强调以私法而非公法手段予以调整,具体讲就是排除行政于干预(在早期、甚至排除刑事手段的介入),依靠私法救济手段如仲裁、诉讼等方式协调公司股东之间、公司与债权人、公司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典型的事例是:无论英美法系还是大陆法系的代表国家,其公司登记机关均为法院。又如大陆法系公司法中普遍规定了设立无效的制度,即公司在设立时违反了强行性规范,如作虚假陈述,则公司至始无效,由此而产生的法律后果由股东负无限责任。再如对公司登记事项虚假,法律规定公司无权杭辩第三人(意思是引发诉讼,必然败诉)。美国的公司法律制度中有一项著名的判例——“刺破公司面纱”,内容是当股东在公司设立后,滥用公司的独立人格,混同股东与公司的财产,债权人可以起诉于法院,请求法院判决股东对公司的债务负无限责任,否认公司的法人人格。

(三)意思自治原则。两大法系均赋予公司以较大的自决空间。

二、两大法系公司法律制度的主要区别:

(一)成交法与判例法。这是两大法系最大的区别。在所有的法律部门中一以贯穿。大陆法系国家秉承罗马传统,以预先制订的法律,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立法与司法严格分离。法官只是执法的机器,法院的判例不具有对未来相同案件的约束力。而英美法系国家以判例法为主,成文法只是起到平衡作用,被称为衡平法。法官根据社会普遍的价值如公平、正义来判案,前案的判决结果对相同情形的后案具有约束力。判例法从实质上说就是法官立法。

(二)公司组织类型的区别。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公司法律制度均遵循公司类型法定主义,但分类不同。大陆法系国家的公司法规定的公司类型主要有无限公司、有限公司、两合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两合公司等。而英国的公司有公开招股公司(公众公司)与封闭型公司(私公司),有限公司与无限公司,海外公司之分。美国实行联邦制,各州单独立法,公司的种类各各不同,有商事公司、非盈利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无限责任公司等等。

(三)法定资本制度与授权资本制度——注册资本制度的区别:

大陆法系国家实行法定注册资本制度,遵循严格的注册资本三原则——资本确定、资本不变、资本维持原则。即是说,公司的注册资本由章程在设立时确定,并由股东一次缴足,公司资本非依法定程序不得增减,公司注册资本必须与公司的实有资产维持一定比例,否则不得分红与对外投资。法定注册资本制度的目的在于保护债权人利益,确保交易安全。但这一制度存在着明显的弊端,就是易于导致公司的资金闲置,不利于公司根据市场情况及时增减注册资本。

英美公司法实行授权资本制度,股东可在缴足注册资本中部分出资的情况下设立公司,公司章程直接授权董事会根据需要充实或不充实注册资本,股东以实缴的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这一制度赋产了公司股东极大的自由度,便于公司根据市场变化情况随机决定是否追加股东出资,而免去了召开股东会等烦锁的程序。但其缺陷是公司法律制度对股东履行出资义务的约束力不够,必须借助于其他法律制度辅助(如社会信用制度),且必须有一个可靠的司法体系来保障。

三、两大法系的融合趋势

随着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市场的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二十世纪以来的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两大法系公司立法在保持各自法律传统的同时,也必然出现相互借鉴、融合的趋势。

(一)英美法系国家的成文法运动。相较于判例法,成文法的优势在于简单、明确、便于遵循,社会成员对自身行为的后果可以有较为准确的预期。而判例法则需要由专业人士(律师)对卷轶浩繁的判例进行研究并抽象出一定的规则,社会成员的守法成本高。因此,英美法系国家一度掀起了成文法运动,在公司法领域表现较为急进。如英国于1948年颁布了《公司法》,美国全国统一州法委员 会于1928年制定了《统一商事公司法》,以供各州立法参考。1950年,全美律师协会制订的《示范公司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较短时间内得多了美国多数洲的采用。当然,成文法运动并不危及判例法的根本。

(二)大陆法系国家的折衷资本制度。严格的法定注册资本制度过于注重保护贸易安全,而授权资本制度则相反,需要其他法律及完美的司法系保障交易安全,因此,折衷资本制度在20世纪得到大陆法系国家的广泛采纳。所谓折衷资本制度就是规定股东在先期缴纳部分出资后,公司即可设立。注册资本中未充足的部分,可以由公司董事会根据章程的授权,和公司经营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蓦足,何时蓦足,股东以实际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目前,德国、法国、日本等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公司法在一定程度上均采用这项制度。我国台湾地区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仍需一次蓦足股款,但股份有限公司可以先期蓦足四分之一的股款,以后根据情况由董事会决定。

(三)大陆法系国家引进英美法系国家的董事会制度。大陆法系国家早期的公司法中注重股东会的地位,注重确保投资人利益,董事会作为执行机构,其权力有限,其结果往往导致公司成为股东的附庸,公司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的法人治理结构。相反,英美法系国家由于实行授权资本制度,董事会有足够的权力保障公司法人人格独立,有效确保公司承担社会义务。因此,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公司法通过长期的修改,大体接近英美国家公司制度中规定的董事会制度。

(四)两大法系的公法化倾向。

20世纪30年代,凯思斯主义成为主流经济学派,罗斯福新政的推行和福利国家原则确立,国家干预出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公司立法活动中,无论大陆法系国家,还是英美法系国家,都开始强调公司的社会责任,强调用公法手段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其具体表现是:第一,在公司登记中普遍采用严格准则主义。公司登记的原则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变,早期是特许主义,即由国王依据王权特许设立,著名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即属此类。后来演变为自由主义,公司可以不经登记,由章程直接决定公司的重大事项,对外公布即可。自由主义导致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易于实现商业欺诈,因此演变为准则主义,即由法律明确各类公司的设立条件,只要符合条件,公司即可登记成立。这三种原则共同点在于排斥行政的介入。严格准则主义就是在法律规定公司的设立准则的同时,对从事某些特殊行业公司,需要由政府单独审批。第二,在公司法或商法中附设若干刑法多文,惩戒刑违反公司法律制度的犯罪行为。第三,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实行公司法人资格与经营资格相分离的制度,公司在法院登记后,取得公司登记证,仅表明其具有民事主体资格。公司要从事经营活动,必须到中央或地方政府部门办理商事(商业)登记。

三、我国公司法源流简考

在漫长的封建时代,重农抑商历为固本之策,古老的中华法系鲜明的特点是诸法合体、民刑不分,没有公司,也没有公司制度。戊戌变法打破了僵局,法务大臣沈家本、伍庭芳等受命拟订新法。沈伍二人根据日本商法典中的公司法编为蓝本起草了《大清商律》和《公司法》草案。其中《公司法》于1903年施行。1908年10月,清王朝又聘请日本法学家志田钾太郎协助起草《大清商律草案》,内容大多抄袭日、德等国商法。但资政院未及议决,清王朝就被推翻了。民国初期,百费待兴,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于1912年3月11日下令,宣告暂行援用前朝法律。1914年,北洋政府对《大清商律草案》中《公司律》略作修改,定名为《公司条例》,由大总统袁世凯发布施行。1929年12月30日,中华民国《公司法》颁布,次年7月1日施行。该法主要借鉴法国、德国和日本的公司法律制度,此后历经多次修改,国民党退台今后仍然沿用至今。

我国现行公司法颁布于1993年,公司法的内容较多地参照了我国台湾地区《公司法》,总体上讲,属于大陆法系。但在公司类型上,由于《民法通则》规定的法人为有限责任的组织。因此,公司作为企业法人,其类型只能有两种形式――有限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四、关于《公司法》修改的预测

比较了两大法系的异同,考察了两大法系互动融合趋势后,我们不难把握现代国际公司法的发展走向,进而对我国公司法的修改作出一些预测。

(一)弱化行政色彩。尽管两大法系《公司法》都有公法化的趋向,但其私法本色并未根本改变。我国现行《公司法》过于强调行政干预,已经事实上损害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特别是行政审批过多,公司登记成本高昂,不利于通过商业的发展来增进国民福利。弱化行政色彩,则可以尽快靠扰公司法律制度国际发展潮流。预计公司法修改,将在对公司登记的前置许可、股东的出资作价、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审批等方面发生变化。

(二)在促进发展与保护交易安全之间寻求平衡。两大法系公司法强调意思自治原则,为投资者、公司留下较大的自决空间。而我国《公司法》则从维护交易安全的角度,设置了较高的门槛。典型的表现就是注册资本制度。一方面注册资本最低限额过高,远高于日本、德国、法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另一方面刻板地坚守法定注册资本制度,要求股东一次缴足股款,限制股东的出资方式,限制公司对外投资的比例(即不高于净资产的50%),造成公司资金闲置,影响公司根据市场变化及时决定对外投资。预计修改后的公司法将降低注册资本最低限额,放宽股东的出资方式,采取折衷资本制度,并解除公司对外投资限制。

(三)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借鉴大陆法系公司法引进英美法系董事会制度的经验,公司法修改中将会进一步强化董事会的权力和董事义务,以塑造公司独立人格为目标重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

(四)完善对公司、股东(发起人)的刑事制裁。目前,刑法的相应规定过于简略,需要进一步完善。

❻ 台湾人能否在大陆企业做法人

企业法人
企业法人是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等,经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的企业法人。指具有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的资金数额、企业名称、组织章程、组织机构、住所等法定条件,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经主管机关核准登记取得法人资格的社会经济组织 。
“具备法人条件的下列企业,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办理企业法人登记:
(一)全民所有制企业;
(二)集体所有制企业;
(三)联营企业;
(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
(五)私营企业;
(六)依法需要办理企业法人登记的其他企业。”
注:即以上企业只有具备了法人条件的,才可以进行法人登记。而并不等于说上述类型的企业都属于我国企业法人的构成。
企业法人的分类
按企业资产的所有制性质来分类,企业法人包括:
全民所有制企业法人、集体所有制企业法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人、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人以及外商独资企业法人,以及它们之间成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联营企业和其他各种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或者公司。
企业法人的特征
企业法人具有以下特征:
(一)具备企业法人的法定条件,经核准登记成立;
(二)是从事营利性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
(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全民所有制企业法人以国家授予其经营管理的财产承担民事责任。集体所有制企业法人以及公司以企业所有的财产承担民事责任。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人、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人和外资企业法人以企业所有的财产承担民事责任。
企业法人应具备的条件
公司制企业是依法取得法人资格的企业,称法人企业。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是法人企业。
企业要取得法人资格,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依法成立。
依法成立是指依照现行法律规定成立,包括在成立程序上的合法性和在成立后组织的合法性。我国公司制企业必须依《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成立,方能取得法人资格。
(2)有独立的财产。
法人企业拥有独立的财产,是它作为民事主体参与经济活动,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的物质基础。法人企业应具有与其经营范围、经营规模相一致的财产总额。
(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法人的名字是法人的字号,是它区别于其他法人的标志。企业法人是一个经济组织,组织必须有一个有序的组织机构,组织的功能才能发挥。企业法人的场所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地方,也是企业作为民事主体的住所。企业法人必须有场所,一是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二是有利于国家对企业的监督和管理。
(4)必须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这一条件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必须承担民事责任;二是只能由它自己承担;三是有能力承担。企业能否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是以其是否拥有独立财产为基础的。公司制企业由多个投资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其它法人)出资,依法定程序设立,所有投资主体的出资形成公司独立的法人财产,并与投资主体的其它未投入的财产相分离,公司以它拥有的全部财产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具有与自然人一样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❼ 公司法中如何规定股东派生诉讼

我国新修订的《公司法》第152条规定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赋予股东提起派生诉讼的权利。股东派生诉讼的规定,将对提高我国公司治理水平、保护中小股东利益起到重要作用。本文旨在通过从实体与程序方面解析新《公司法》第152条,以加强股东派生诉讼在司法实务中的可操作性。 新《公司法》第152 条规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有本法第一百五十条规定的情形的,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连续一百八十日以上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百分之一以上股份的股东,可以书面请求监事会或者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监事有本法第一百五十条规定的情形的,前述股东可以书面请求董事会或者不设董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执行董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监事会、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或者董事会、执行董事收到前款规定的股东书面请求后拒绝提起诉讼,或者自收到请求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提起诉讼,或者情况紧急、不立即提起诉讼将会使公司利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前款规定的股东有权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他人侵犯公司合法权益,给公司造成损失的,本条第一款规定的股东可以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从我国新《公司法》第152条来看,股东派生诉讼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股东派生诉讼的原告
无论是英美法系还是大陆法系,股东派生诉讼的原告必须是股东,即原告在提起和维护派生诉讼时必须始终具有股东身份。各国《公司法》均对原告股东的资格规定了一些限制。我国新《公司法》的第152条也作了这一方面的规定:(1)持股时间合格: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连续180日以上持有公司股份的股东。为防止恶意竞争者出于干扰公司正常运营之目的,而在侵害公司行为发生后受让公司股份、专营诉讼,我国导入英美立法中的“当时股份拥有原则”,将原告限定为其所诉过错行为发生时即持有公司股份的股东。(2)持股比例合格:我国1993年实施的《公司法》规定,持有公司股份10%以上的股东有临时股东大会的召集请求权,这通常被认为是对中小股东权益的一项保护性规定。新《公司法》的第152条将持股比例规定为单独或合计持有公司1%以上股份的股东。这一规定确保提起此种诉讼的原告具有一定程度的代表性,较好地保护了中小股东权益。
2. 股东派生诉讼的被告范围
派生诉讼中被告的范围,主要有两种立法方式。一种为自由式,如美国,法律不限制被告的范围,由原告决定。另一种为限制式,如日本将被告限制为:公司董事、监事、发起人和清算人,以及就行使决议权而接受公司所提供利益的股东,和用明显极为不公正的发行价格认购股份者。台湾地区关于派生诉讼种被告的范围更窄,其《公司法》第214条仅规定为公司董事。而我国新《公司法》第152条规定“有本法第150条规定情形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侵犯公司合法权益,给公司造成损失的他人”为股东派生诉讼中的被告。这一规定既考虑了我国现实的国情,又体现了对国外立法的合理吸纳。
3. 股东派生诉讼的前置程序
对于股东提起派生诉讼的前置程序,各国立法都作了相应的规定。纵观两大法系国家的《公司法》,这些前置程序主要有:对公司提出正式请求或通知和诉讼费用担保等。股东派生诉讼是一种代位诉讼,是作为原有公司内部监督制度失灵的补充救济设计而存在,因此其适用的前提是公司内部救济手段的用尽。我国新《公司法》对该种诉讼的前置条件亦规定了对公司提出正式请求或通知的原则:监事会、不设监事会的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或者董事会、执行董事收到请求之日起30日内未提起诉讼,或者情况紧急、不立即提起诉讼将会使公司利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适格股东有权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只有符合以上规定,股东才能提起派生诉讼。这样可以尽量维护公司正常的运营,给公司相关机关一个履行职责的机会,并通过程序缓冲,给股东更多的思考空间,使诉讼更趋理性化,过滤不成熟的诉讼,避免公司相关机关随时处于诉讼威胁的境地。但是,对于什么是“情况紧急”?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中,普遍认为在以下情况下原告股东可以不必经过前置程序直接提起派生诉讼:(1)因等待法定期限将给公司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2)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全部或过半数均为加害人;(3)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等在所诉过错行为人的控制之下;(4)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等否认所诉过错行为的发生;(5)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等已批准过错行为并已实施;(6)其它情况紧急,不需经过前置程序的情形

❽ 什么叫“公司持有的本公司股份”

公司持有的本公司股份意思公司可以依法取得自己的股份。

公司为独立法人,公司不能成为自己的股东,公司虽可以依法取得自己的股份,但不能依其所持股份享有表决权。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除非法定情况下(例如减资、股权激励、与持有本公司股份的其他公司合并等等),一般禁止公司(尤其是有限责任公司)持有自己的股份。

公司为独立法人,公司不能成为自己的股东,否则会导致公司与股东之间人格难以区分,易使公司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其他股东或者债权人利益。

因此,在某些法定情形下公司虽可以依法取得自己的股份,但不能依其所持股份享有表决权。

《公司法》第四十一条第二款:“股东会应当对所议事项的决定作成会议记录,出席会议的股东应当在会议记录上签名。”及第一百零三条第一款:“股东出席股东大会会议,所持每一股份有一表决权。但是,公司持有的本公司股份没有表决权。”

(8)台湾公司法扩展阅读:

根据《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二条规定,6种情形下股份公司可以回购本公司股份。不同情形下,回购后股份公司分别有10日内、6个月内、3年内持有本公司股份的期间。

第一百四十二条公司不得收购本公司股份。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减少公司注册资本;

(二)与持有本公司股份的其他公司合并;

(三)将股份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者股权激励;

(四)股东因对股东大会作出的公司合并、分立决议持异议,要求公司收购其股份;

(五)将股份用于转换上市公司发行的可转换为股票的公司债券;

(六)上市公司为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所必需。

公司因前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收购本公司股份的,应当经股东大会决议;公司因前款第(三)项、第(五)项、第(六)项规定的情形收购本公司股份的,可以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或者股东大会的授权,经三分之二以上董事出席的董事会会议决议。

公司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收购本公司股份后,属于第(一)项情形的,应当自收购之日起十日内注销;属于第(二)项、第(四)项情形的,应当在六个月内转让或者注销;属于第(三)项、第(五)项、第(六)项情形的,公司合计持有的本公司股份数不得超过本公司已发行股份总额的百分之十,并应当在三年内转让或者注销。

上市公司收购本公司股份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上市公司因本条第一款第(三)项、第(五)项、第(六)项规定的情形收购本公司股份的,应当通过公开的集中交易方式进行。

公司不得接受本公司的股票作为质押权的标的。

❾ 台湾公司法

http://www.6law.idv.tw/6law/law/%E5%85%AC%E5%8F%B8%E6%B3%95.htm
请参考

❿ 台湾有限责任公司现在有注册之本要求吗

那你要看台湾当地的规定了,好像他们也有”公司法“。

热点内容
寺庙更換法人法规 发布:2024-09-20 18:51:31 浏览:841
四所法学院 发布:2024-09-20 18:37:34 浏览:927
民政局的离婚协议书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4-09-20 18:32:40 浏览:322
家司法解释 发布:2024-09-20 17:37:18 浏览:281
支付宝转账法院 发布:2024-09-20 16:23:57 浏览:578
社会工作中级法规试题 发布:2024-09-20 08:01:39 浏览:13
每个月休息八天符合劳动法吗 发布:2024-09-20 08:01:05 浏览:69
百万网民学法律知识竞赛活动 发布:2024-09-20 07:35:27 浏览:727
私人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4-09-20 07:29:00 浏览:61
贵州省计划生育条例2017 发布:2024-09-20 07:07:36 浏览: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