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罪认罚提高司法效率
㈠ 签认罪认罚后多久开庭
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后,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多就后开庭,但认罪认罚制度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提升刑事诉讼效率,推动繁简分流、简案快办、难案精办,起诉到法院后适用速裁程序和简易程序的可能性比较大。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情况的报告》:三是显著提升刑事诉讼效率。认罪认罚从宽,既在实体上体现从宽,也在程序上体现从简。修改后刑事诉讼法构建了诉讼程序与案件复杂程度、认罪与否、刑罚轻重相适应的多层次案件处理机制,推动繁简分流、简案快办、难案精办。检察机关适用该制度办理的案件,起诉到法院后适用速裁程序审理的占27.6%;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占49.4%;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占23%,比2018年下降20个百分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五条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案件或者第二审人民法院开庭审理的公诉案件,同级人民检察院都应当派员出席法庭。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在决定开庭审理后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查阅案卷。人民检察院应当在一个月以内查阅完毕。人民检察院查阅案卷的时间不计入审理期限。
㈡ 刑法176条第一款解释认罪认罚会缓刑或免于起诉吗
你所说的这种情况,对于社会影响较小,或者对他人危害极小的犯罪行为,可能有效。
比如说,临时发疯,偷人家的汽车,然后又主动还回去。。。这样是犯罪,但认罪认罚,就可以减免。
㈢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意义
如果罪犯能认清自己的错误和罪行,真心改过,这样我国司法机关本着教育为主,打击为辅的原则,会从轻处理
㈣ 签了认罪认罚可以做无罪辩护吗认罪认罚的意义是什么
签了认罪认罚可以做无罪辩护。刑事案件辩护律师的职责就是提出被告人无罪、罪轻、减轻处罚、免于处罚的辩护意见;在案件审判程序中,被告人认罪认罚的属于从轻处罚的情节,辩护律师可以依据从轻处罚的情节上进行辩护。做无罪辩护并不等于会判决无罪,同样无罪辩护是律师的辩护方向,当事人认罪认罚与无罪辩护不冲突。
认罪认罚从宽处理制度是全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重要举措。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对于指控犯罪事实没有异议,同意检察机关的量刑意见并签署具结书的案件,可以依法从宽处理。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针对认罪认罚的规定,我国认罪认罚可以做无罪辩护。因为认罪认罚是指行为人认罪认罚,是同意检察院对自己的定罪以及量刑建议。但是辩护律师可能对行为人的犯罪行为有不同见解,认为其应当无罪,则可以为当事人进行无罪辩护,也不影响当事人的认罪认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十五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承认指控的犯罪事实,愿意接受处罚的,可以依法从宽处理。
㈤ 认罪认罚量刑建议的法律规定是怎样的
认罪认罚量刑建议的法律规定是在原则的基础上,对认罪认罚的人员进行从宽处理,但是要坚持罪责刑相适应等原则。
根据《关于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指导意见》第一条 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应当根据犯罪的具体情况,区分案件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实行区别对待,做到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相济,罚当其罪。对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认罪认罚案件,要尽量依法从简从快从宽办理;
探索相适应的处理原则和办案方式;对因民间矛盾引发的犯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认罪、真诚悔罪并取得谅解、达成和解、尚未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要积极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特别是对其中社会危害不大的初犯、偶犯、过失犯、未成年犯;
一般应当体现从宽;对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犯罪,严重暴力犯罪,以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敏感案件,应当慎重把握从宽,避免案件处理明显违背人民群众的公平正义观念。
第二条 坚持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办理认罪认罚案件,既要考虑体现认罪认罚从宽,又要考虑其所犯罪行的轻重、应负刑事责任和人身危险性的大小,依照法律规定提出量刑建议,准确裁量刑罚,确保罚当其罪,避免罪刑失衡。特别是对于共同犯罪案件,主犯认罪认罚,从犯不认罪认罚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应当注意两者之间的量刑平衡,防止因量刑失当严重偏离一般的司法认知。
第三条 坚持证据裁判原则。办理认罪认罚案件,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按照证据裁判要求,全面收集、固定、审查和认定证据。坚持法定证明标准,侦查终结、提起公诉、作出有罪裁判应当做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防止因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罪而降低证据要求和证明标准。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罪认罚,但证据不足,不能认定其有罪的,依法作出撤销案件、不起诉决定或者宣告无罪。
第四条 坚持公检法三机关配合制约原则。办理认罪认罚案件,公、检、法三机关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认罪认罚,依法推进从宽落实。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强化对自身执法司法办案活动的监督,防止产生“权权交易”、“权钱交易”等司法腐败问题。
(5)认罪认罚提高司法效率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八条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当首先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为,让他陈述有罪的情节或者无罪的辩解,然后向他提出问题。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但是对与本案无关的问题,有拒绝回答的权利。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自己罪行可以从宽处理的法律规定。
第二百七十九条对于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公安机关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对被告人从宽处罚。
㈥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完善开题报告可能有那些提问
摘要 认罪认罚从宽是2018年10月26日修改后《刑事诉讼法》确立的一项制度,是全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重要举措,该制度对及时有效惩治犯罪、提高刑事诉讼效率、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相关法律、司法解释的规定,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相关问题,做下归纳整理。
㈦ 认罪不认罚能否从宽
法律分析:可以。要坚持繁简分流,开展好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试点,引导简单、小额民事案件通过简易程序快速办理,实现诉讼程序多样化、精细化。要探索改革庭审方式,提高庭审质量和效率。要积极开展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认罪、自愿接受处罚、积极退赃退赔的,可以探索通过简易程序结案,以提高司法效率,节约司法成本。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一十四条 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审判:(一)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二)被告人承认自己所犯罪行,对指控的犯罪事实没有异议的;(三)被告人对适用简易程序没有异议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建议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
㈧ 在制度建设中如何处理公正和效率的关系问题
在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等18个城市开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的试点工作。在此基础上,今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上述18个城市进一步开展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试点工作,为期两年。如果将两个试点工作结合起来,我们不难看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不仅包括实体上从宽处理,也包括程序上从简处理,即对于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的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案件,刑事被告人认罪认罚的,可以适用速裁程序,由审判员独任审判,不进行法庭调查与法庭辩论,当庭宣判。
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顺应了现实需要和世界发展潮流
目前,我国刑事司法领域出现轻微刑事案件数量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占据刑事案件总量的比重越来越大。由于劳教制度的废除,所以一些轻微违法行为相继入刑,进一步加剧了上述趋势。随着我国法官与检察官员额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司法机关办案力量在趋向精简干练,但“案多人少”的问题却更加突出。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避免轻微刑事案件消耗过多的司法资源,有必要通过提高该类案件的诉讼效率,将更多的资源用于处理重大或复杂案件。此外,提高轻微刑事案件的诉讼效率,也可以避免由于关押时间过长导致的刑期倒挂现象,切实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纵观其他国家,提高轻微刑事案件的诉讼效率也是世界发展潮流。在英美法系国家,辩诉交易制度由来已久。尽管这与我国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有较大不同,但两者的出发点都是提高诉讼效率。在大陆法系国家,为应对诉讼案件剧增,类似制度也层出不穷,例如针对轻微罪案件的刑事处罚令程序。
二、应当坚持“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据标准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定罪量刑所采取的证据标准是“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就证据标准而言,理论界存在两种价值观,即客观真实和法律真实。前者认为查明案件的客观真实是诉讼证明的任务;后者认为诉讼证明的任务是达到从法律角度看是真实的程度即可。刑事诉讼法采取的是客观真实。
尽管法律真实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我国现阶段仍然应当坚持客观真实的证据标准。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我国刑事侦查阶段的大量案件都是有口供的。若降低证据标准,那么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可能会使司法机关更加依赖口供,从而削弱其证据调查的主动性。与此同时,在司法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之前,若降低证据标准,那么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可能会导致疑罪从轻的结果。这显然与刑事诉讼法疑罪从无的基本精神相违背。
实际上,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提高诉讼效率的途径不应是降低证据标准,而是简化诉讼程序。换言之,即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罪认罚,对其定罪量刑的依据仍然要达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三、应当确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罪认罚是真实自愿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提高诉讼效率的途径是压缩诉讼程序,这就要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放弃包括质证、辩护在内的一系列重要诉讼权利。因此,为了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应当确保其认罪认罚的行为是出于真实自愿,避免定罪量刑上的错误。
㈨ 1、试述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优点、缺陷与完善措施
(一)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我国的基本刑事政策,它要求根据犯罪的具体情况,区分案件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实行区别对待,做到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相济,罚当其罪,确保办案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规范化、制度化的具体路径。办理认罪认罚案件,应当充分考虑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危险性,找准宽严相济的平衡点,结合认罪认罚的具体情况,确定是否从宽以及从宽幅度,避免一味从宽、片面从严两种倾向。要正确把握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个案公正与制度公正的平衡,对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认罪认罚案件,要尽量依法从简从快从宽办理,探索相适应的处理原则和办案方式。对民间矛盾引发的犯罪,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自愿认罪、真诚悔罪并取得谅解、达成和解、尚未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不妨碍树立和引领社会行为规范的,要积极适用认罪认罚从宽,特别是对其中社会危害不大的初犯、偶犯、过失犯、未成年犯,一般应当体现从宽。对严重危害国家安全、严重暴力犯罪,以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敏感案件,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必须慎重、严格把握,避免案件处理明显违背群众的公平正义观念。
(二)坚持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是刑法的基本原则,它要求根据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后果,依照法律规定提出量刑建议,准确裁量刑罚,确保刑罚的轻重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应当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认罪认罚属于罪后情节,同时也是反映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主观恶性大小的情节,影响刑罚的轻重。而犯罪的性质、实施犯罪的手段、造成的后果等,对决定刑罚轻重处于更为重要的位置。因此,办理认罪认罚案件,提出量刑建议或者量刑时,既要体现认罪认罚从宽,又要考虑其所犯罪行的轻重、应负刑事责任的大小和人身危险性的大小,依照法律规定提出量刑建议,准确裁量刑罚,确保刑罚的轻重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应当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避免罪行失衡。特别是对于共同犯罪案件,主犯认罪认罚,从犯不认罪的,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注意两者之间的量刑平衡,防止因量刑失当严重偏离一般的司法认知。
(三)坚持证据裁判原则
《指导意见》明确,办理认罪认罚案件,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按照证据裁判要求,全面收集、固定、审查和认定证据。证据裁判是现代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它要求不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认罪
㈩ 最高院关于被告人认罪认罚可以从轻处罚吗
对于很多的案件一般都是会经过司法程序的,如果说经过了司法程序的话那么就肯定是需要去法院进行解决问题的。对于去法院解决问题一般都会有两个角色,原告和被告。被告在法庭上面是可以认罪的,这样的话一般都会从轻处罚。那么最高院关于被告人认罪的相关规定有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六十七条第三款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最高院关于被告人认罪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
第二百七十四条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要坚持繁简分流,开展好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试点,引导简单、小额民事案件通过简易程序快速办理,实现诉讼程序多样化、精细化。要探索改革庭审方式,提高庭审质量和效率。要积极开展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认罪、自愿接受处罚、积极退赃退赔的,可以探索通过简易程序结案,以提高司法效率,节约司法成本。
为提高审理刑事案件的质量和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结合刑事诉讼工作实际,制定本意见。
第一条被告人对被指控的基本犯罪事实无异议,并自愿认罪的第一审公诉案件,一般适用本意见审理。
对于指控被告人犯数罪的案件,对被告人认罪的部分,可以适用本意见审理。
第二条下列案件不适用本意见审理:
1、被告人系盲、聋、哑人的;
2、可能判处死刑的;
3、外国人犯罪的;
4、有重大社会影响的;
5、被告人认罪但经审查认为可能不构成犯罪的;
6、共同犯罪案件中,有的被告人不认罪或者不同意适用本意见审理的;
7、其他不宜适用本意见审理的案件。
第三条人民检察院认为符合适用本意见审理的案件,可以在提起公诉时书面建议人民法院适用本意见审理。
对于人民检察院没有建议适用本意见审理的公诉案件,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可以适用本意见审理的,应当征求人民检察院、被告人及辩护人的意见。人民检察院、被告人及辩护人同意的,适用本意见审理。
第四条人民法院在决定适用本意见审理案件前,应当向被告人讲明有关法律规定、认罪和适用本意见审理可能导致的法律后果,确认被告人自愿同意适用本意见审理。
第五条人民法院对决定适用本意见审理的案件,应当书面通知人民检察院、被告人及辩护人。
第六条对于决定适用本意见审理的案件,人民法院在开庭前可以阅卷。
第七条对适用本意见开庭审理的案件,合议庭应当在公诉人宣读起诉书后,询问被告人对被指控的犯罪事实及罪名的意见,核实其是否自愿认罪和同意适用本意见进行审理,是否知悉认罪可能导致的法律后果。对于被告人自愿认罪并同意适用本意见进行审理的,可以对具体审理方式作如下简化:
(一)被告人可以不再就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进行供述。
(二)公诉人、辩护人、审判人员对被告人的讯问、发问可以简化或者省略。
(三)控辩双方对无异议的证据,可以仅就证据的名称及所证明的事项作出说明。合议庭经确认公诉人、被告人、辩护人无异议的,可以当庭予以认证。
对于合议庭认为有必要调查核实的证据,控辩双方有异议的证据,或者控方、辩方要求出示、宣读的证据,应当出示、宣读,并进行质证。
(四)控辩双方主要围绕确定罪名、量刑及其他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辩论。
第八条适用本意见审理案件,应当严格执行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和程序,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切实保障被告人的诉讼权利。
第九条人民法院对自愿认罪的被告人,酌情予以从轻处罚。
第十条对适用本意见审理的案件,人民法院一般当庭宣判。
第十一条适用本意见审理案件过程中,发现有不符合本意见规定情形的,人民法院应当决定不再适用本意见审理。
第十二条本意见自二○○三年三月十四日起试行。
对于最高院关于被告人认罪会不会从轻处罚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出是可以从轻处罚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认罪都是可以从轻处罚的。因为对于案件来说有的情况是很恶劣的,严重危害社会对社会有很大影响的案件这一般都不会有从轻处罚这一说。
延伸阅读:
法庭拒不认罪的话会怎么处置
盗窃拒不认罪的认定后果是什么?
在我国嫌疑人拒不认罪如何讯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