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上的非票据关系不包括

民法上的非票据关系不包括

发布时间: 2022-05-21 02:55:32

Ⅰ 浅析票据行为与民法上法律行为的关系

《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五十九条列举了无效民事行为或可撤销民事行为的九种情况,那么,这九种情况在票据行为中是否存在或对票据行为是否有影响,现就这个问题进行以下简单的讨论:

民事行为泛指民事主体以意思表示为基础而实施的旨在设立、变更、消灭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关系的活动。不必具有合法性特征,属“中性”上位概念,因而兼收并蓄了“有效民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为其一种)”、“无效的民事行为”、“可变更或者可撤销的民事行为”下位概念。而《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五十九条所列九种情况分别属于无效民事行为和可撤销民事行为。票据行为指以发生权利义务为目的而依照票据法所实施的法律行为,首先票据行为是一种法律行为,具备了法律行为的一般性质。因而民事行为和票据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第一款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行为无效;第二款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无效。相应的《票据法》第六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民事行为能力人在票据上签章的,其签章无效,但不影响其他签章的效力。这就是说,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票据行为是无效的,但票据行为彼此之间是各自独立的,如果在一张票据上有众多的票据行为,某一行为的无效不影响其他行为的效力。经鉴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其完成的出票行为是无效的。但出票行为的无效不等于票据无效。如果票据的必须记载事项是齐全的,出票行为无效票据依然有效,当然,如果票据上欠缺要项,出票行为无效,票据也无效。如果当事人和关系人均未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发的票据记载事项提出异议,应当推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出票无效,但所签票据有效。

《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第三款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民事行为无效;第四款规定,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民事行为无效。是可以导致票据行为在直接当事人之间无效的无效民事行为。这一情形也是无效民事行为与无效票据行为的竞合,但这种实质无效的民事行为,如具备的票据形式外观有效时,其无效仅能对抗票据关系中的直接第三人和知情第三人,不能对抗善意持票人。而《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第五款规定,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为无效;第六款规定,经济合同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的民事行为无效(计划经济是过去的经济形式,现在以市场经济为主体,表现初了法律的滞后性);第七款规定,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民事行为无效。以上三种民事行为属于不影响票据效力的无效民事行为,主要发生在民事基础关系中。

《民法通则》第五十九条规定了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予以变更或者撤销:一,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二,显失公平的。被撤销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无效。 民事法律行为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诚实信用原则。商品经济是一种以利润为诱导的、为他人而生产的经济,利润最大化是每个市场经营主体追求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商业投机行为、商业欺诈行为蔓延,严重的破坏了市场秩序。因此,市场呼唤诚实信用,票据市场也不例外。诚实信用原则至少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善意、诚实和信用。其中“善意”指的是行为人主观上不能有恶意;“诚实”要求人们在进行市场活动时实事求是,不欺诈;“信用”指的是人们在进行民事活动时要讲究信誉,恪守诺言。这一原则,是指导民事活动的基石。《票据法》第10条第1款将“诚实信用原则”作为一基本原则,充分考虑了票据活动的民事性。它的立法目的,在于反对一切非道德、不正当的票据行为,纯洁票据市常所以,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我国《票据法》第10条之所以这样规定,虽然是有一定的原因;毕竟说来,我国的市场机制不是很完善,信用机制自然就不发达,所以票据市场规制起来比较的困难。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一点,就忽视了票据的无因性和票据活动的无因性,而作出诸多保护性措施。这样以来,在一定程度上还制约了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这种状况,随着我国信用机制的发展,一定会有所改善。

总之,归根结底,票据行为是民事行为的一种,因为它同样是发生在平等的主体之间,涉及到双方或者是多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所以,票据行为应当符合民法上对民事法律行为规定的基本要件;票据行为又是一种特殊的民事法律行为,因此,还必须符合票据法的特别规定。

Ⅱ 民法上的非票据的资金关系包括哪些

非票据关系是指那些虽然与票据关系和票据行为密切相关,但不是基于票据行为而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的统称。

民法上的非票据关系,是指由民法规定所规范的,与票据有关的票据法律关系。由于这些票据关系构成了票据行为产生的基础,所以又被称为票据基础关系,或票据实质关系。一般来说,民法上的票据关系包括以下三种:

(1)票据原因关系。

票据当事人之间签发、转让票据,必然存在一定的原因,作为票据转让原因而发生的法律关系,就是票据原因关系。例如出票人因作为买卖合同下的买方需支付货款,而向货物卖方开立票据,出票人因此与收款人之间发生票据关系,其中买卖关系即是这种票据关系的原因关系。根据票据法的一般原理,票据关系和原因关系是相分离的,票据一经作成并交付,即与其原因关系相脱离,即使其原因关系存在缺陷或无效,也不影响已作成并流通的票据的效力。持票人在行使票据权利进,以持有票据为要件,无须证明取得票据的原因,票据债务人也不得以票据原因关系存在缺陷或无效为由来对抗善意第三人。

(2)票据资金关系。

票据资金关系,是指汇票、支票的付款人与出票人之间的资金法律关系,如资金存付关系、资金信用合同关系、付款人与出票人的债务关系等。汇票和支票均属委付证券,须委托他人付款。付款人不是票据关系的当事人,本没有替出票人向持票人付款的义务。付款人之所以付款,是因为出票人与自己之间存在着资金关系。本票是自付证券,无需委托他人付款,所以不存在资金关系。票据资金关系作为票据基础关系的一种,原则上与票据关系也是分离的,资金关系的有无或是否有效不影响票据关系的成立和有效。如果出票人在没有资金关系的情况下签发票据,可能因此要承担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但出票人所签发的票据仍然为有效票据,出票人仍应为此承担票据责任。但我国《票据法》强调出票人与付款人之间的资金关系(见《票据法》第10条和第21条),与票据法的基本原理相违背。

(3)票据预约关系。

票据预约关系,是指当事人在授受票据之前,就票据的种类、金额、到期日等达成合意而产生的法律关系。票据预约关系构成了民法上的合同关系,是票据行为产生的基础,但票据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并非由预约行为产生,而是基于票据行为产生的。所以票据预约关系与票据关系也是分离的,当事人不履行票据预约行为属民法中的不履行合同的违约行为,与票据的效力无关,而且票据预约关系是否成立与有效,对票据关系也不产生影响。

Ⅲ 票据作业

11.B
12.C
13.D
14.D
15.B
16.C
17.A
18.C
19.A
20.C

Ⅳ 票据法律关系有哪些

法律分析:票据法律关系包括票据关系和票据法上的非票据关系,是指票据当事人在票据的签发和流通转让等过程中,根据相应的票据法律规范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票据关系,是指当事人之间基于票据行为而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票据法上的非票据关系,不是基于票据行为直接发生的法律关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票据活动,适用本法。本法所称票据,是指汇票、本票和支票。

第十条 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票据的取得,必须给付对价,即应当给付票据双方当事人认可的相对应的代价。

Ⅳ 非票据关系

非票据关系是指哪些虽然与票据关系和票据行为密切相关,但不是基于票据行为而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的统称。
票据关系与非票据关系存在着既相分离又相联系的双重关系。
1、票据关系与非票据关系相分离
票据关系虽以非票据关系为基础而成立,但一经成立,便与非票据关系相脱离,不受非票据关系的影响,这是作为无因证券的票据的流通所必需的。
2、票据关系与非票据关系的联系
票据关系与非票据关系之间的联系在票据原因关系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关系:
(1)如果原因关系与票据关系存在于同一当事人之间时,债务人可用原因关系对抗票据关系。例如,甲因向乙购货而交付本票于乙,以后甲乙间的买卖合同解除,乙持票向甲请求付款时,甲可以主张原因关系不存在而拒绝付款。这种以原因关系对抗票据关系的情况只能发生在直接当事人之间,对第三人不生效力。如在上例中,乙已将本票背书于丙,则甲不能以原因关系不存在而对抗丙的票据权利。
(2)持票人取得票据如无对价或无相当对价,不能有优于其前手的权利。例如,甲发出票据给乙,丙窃得后将票据赠送给善意的丁,或以低于票据面额的价格(不相当对价)转让给丁。这样,丙为丁的前手,丙不能取得票据权利,丁也就不能取得票据权利。

Ⅵ 持票人责任

法律分析:票据关系是指当事人之间基于票据行为而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由票据关系而产生的权利是票据权利,包括付款请求权和追索权;票据法上的非票据关系是指并非基于票据行为而是根据票据法的规定直接发生的法律关系,由此产生的权利是票据法上的权利,包括利益偿还请求权,票据返还请求权和复本交付请求权。就票据的基础关系而言,存在原因关系,资金关系,预约关系的直接当事人之间,可依我国民法之规定享有相应普通民事权利。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

第九十六条 票据债务人的民事行为能力,适用其本国法律。票据债务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依照其本国法律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而依照行为地法律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适用行为地法律。

第一百条 票据的提示期限、有关拒绝证明的方式、出具拒绝证明的期限,适用付款地法。

Ⅶ 《票据法学》作业

1.X
2.X
3.V
4.V
5.V
6.V
7.X
8.V
9.X
10.V
11.V
12.V
13.V
14.V
15.V
16.V
17.V
18.X
19.X
20.X

Ⅷ 票据的基础关系主要有哪三类

票据基础关系又称为“票据实质关系”,是指作为产生票据关系的事实和前提,存在于票据关系之外而由民法规定的非基于票据行为产生的法律关系。票据关系一经形成就与基础关系相分离,基础关系是否存在、有效、对票据关系都不起影响作用,除非持票人是不履行约定义务的与自己有直接债权债务关系的人。
票据关系由出票人发出票据、收款人取得票据而形成。这种关系仅仅由票据授受这种形式而发生,至于当事人之所以授受票据,即当事人授受票据的原因或实质,不属于票据关系。这种授受票据的原因或实质在票据授受之前就已经存在,而票据关系则只能发生在票据授受之后。

热点内容
法院分判决和 发布:2024-12-27 13:53:08 浏览:637
旌阳法院招聘 发布:2024-12-27 13:35:46 浏览:605
二建经济法口诀 发布:2024-12-27 13:35:05 浏览:491
法官陈朝晖 发布:2024-12-27 13:23:40 浏览:860
政府案例最高人民法院 发布:2024-12-27 13:22:18 浏览:283
车撞人法律责任划分 发布:2024-12-27 13:00:54 浏览:545
高校法律援助站工作 发布:2024-12-27 13:00:49 浏览:965
税务相关行政法律法规 发布:2024-12-27 12:57:58 浏览:652
海商法实质 发布:2024-12-27 12:57:22 浏览:76
私刻公安局公章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4-12-27 12:26:40 浏览: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