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68
Ⅰ 民法典一套多少钱
《中华人共和国民法典适用一本通(总则编)》 定价:60元
《中华人共和国民法典适用一本通(物权编)》 定价:68元
《中华人共和国民法典适用一本通(合同编)》 定价:75元
《中华人共和国民法典适用一本通(人格权编和侵权责任编)》 定价:45元
《中华人共和国民法典适用一本通(婚姻家庭编和继承编)》 定价:42元
总定价:290元
Ⅱ 无过错责任的情形
法律分析: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致人损害的,监护人承担无过错责任(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条)。2、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致人损害的,用人单位承担无过错责任(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一条)。3、提供个人劳务一方因劳务致人损害的,接受劳务一方承担无过错责任(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二条)。4、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生产者和销售者承担的不真正连带责任,为无过错责任。销售者具有过错的,承担最终责任售者无过错的,生产者承担最终责任(民法典第41-43条)。5、机动车与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之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机动车一方承担无过错责任(民法典第一千二百零八条路交通安全法第一千二百四十三条)。6、因环境污染致人损害的,污染者承担无过错责任(民法典第65—68条)。7、高度危险责任中,从事高度危险作业者,高度危险物品的经营者、占有人承担无过错责任(民法典第69-77条)。8、饲养的动物致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承担无过错责任(但动物园承担过错推定责任)(民法典第78-80条82-84条)。9、建筑物倒塌致人损害的,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承担无过错责任(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二条)10、医疗机构违反告知义务,给患者造成损害的,医疗机构承担无过错责任(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九条)。11、因医疗产品致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与产品提供者承担不真正连带责任的,为无过错责任(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二十三条)。12、在道路上倾倒、堆放、遗撒妨碍通行物的,行为人承担无过错责任(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六条)。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条 行为人损害他人民事权益,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
Ⅲ 欺诈的构成要件
欺诈的构成要件有:
(1)一方需有欺诈的故意。所谓欺诈的故意,是指欺诈方明知自己的欺诈行为会使被欺诈人陷入错误的认识,希望或者放任此种结果的发生的主观态度。
(2)欺诈方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一般包括故意告知虚假情况和故意隐瞒真实情况两种。
(3)被欺诈方因受欺诈而陷于错误的判断。也就是指欺诈的行为与陷入错误判断的结果之间有相当之因果关系。
(4)被欺诈人基于错误判断而为意思表示。
(3)民法典68扩展阅读:
《民法总则》第一百四十八条:
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民法总则》第一百四十九条:
第一百四十九条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合同法》中将欺诈分为两种,即损害国害家利益的欺诈和不损害国家利益的欺诈,前者为无效行为,后者为可撤销行为。
《合同法》第五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梁慧星教授认为:“所谓欺诈,指故意欺骗他人,使其陷于错误判断,并基于此错误判断而为意思表示之行为。”
彭万林教授主编的《民法学》对欺诈下的界定是:“欺诈是当事人一方故意捏造虚假情况,或歪曲、掩盖真实情况,使表意人陷于错误认识,并因此作出不合真意的意思表示。”王利明教授主编的《民法》一书也认为:“所谓欺诈,是指故意告之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基于错误判断作出意思表示。”
对欺诈行为的构成,大都采用四要素说,即必须具备欺诈方的欺诈故意、欺诈行为,受欺诈方的错误意思表示以及欺诈方的欺诈行为与受欺诈方的错误意思表示有因果关系这四个要件,才能构成欺诈行为。
佟柔教授主编的《民法原理》一书中曾指出:“诈欺是以有意使人产生错误认识为目的的行为,因受诈欺而为的民事行为,是指当事人一方故意制造假象、掩盖真象,致使对方陷于错误而为的民事行为。
Ⅳ 民法典出来后建设部110号令废除了吗
民法典出来后建设部110号令废除了
经2010年12月31日第68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常务会议审议,决定废止、修改下列规章,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废止下列规章:1、《城市房屋拆迁单位管理规定》(1991年7月8日建设部令第12号发布)。
2、《城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管理规定》(1993年12月4日建设部令第30号发布)。
3、《开发区规划管理办法》(1995年6月1日建设部令第43号发布)。
4、《城市异产毗连房屋管理规定》(1989年11月21日建设部令第5号发布,根据2001年8月15日建设部令第94号修正)。
5、《城市房地产中介服务管理规定》(1996年1月8日建设部令第50号发布,根据2001年8月15日建设部令第97号修正)。
Ⅳ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的理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3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500的为500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具体理解从规定中的欺诈和赔偿金额来做说明:
一、对于“欺诈”的理解和认定,按照民法通则的意见第68条之规定,需要具备以下要件:
1、一方故意告知虚假事实或者隐瞒真实事实;
2、对方因此陷入错误认识;
3、对方因错误认识作出不真实的意见表示。
因此,只有销售者有上述行为才构成诈欺。除此之外,销售者即使销售了生产者生产的假冒伪劣产品,也不构成诈欺。
二、 惩罚性赔偿制度的争议
1、催生以牟利为目的的知假买假,冲击诚实信用原则;
2、程序设计与保障不完善,与公平正义要求有差距;
3、惩罚性赔偿在适用过程中,赔偿数额的确定并不经过法定程序,义务人直接根据法律规定的赔偿标准向权利人承担赔偿责任,赔偿数额也未经评估,与公平正义要求有差距。
三、惩罚性赔偿的适用条件包含
1、经营者存在欺诈行为;
2、是消费者受到诱导。
Ⅵ 生产者自身算不算经营者生产者有欺诈行为,消费者能要求双倍赔偿吗
生产者生产的产品如果直接销售那就同时为生产者和经营者,否则就不能成为经营者。消费者欺诈行为的赔偿只能是一方赔偿,不可能生产者赔了经营者还赔。
那也不存在双方赔偿。如果生产者欺诈了经营者,那经营者当然有权向生产者提出索赔,但是不可能再向自己(经营者)提出索赔吧!这是一种简单的供应链关系,不可能出现双反赔偿的就像咱们买衣服,如果有问题可以找卖家,卖家再找厂家,不可能我们既找卖家索赔了又找厂家索赔吧!当然卖家不索赔时我们也可直接找厂家,但此种情况就不涉及卖家了,所以也是一方索赔,不可能出现双方索赔。不知道我的解释是否清楚???
Ⅶ 违约怎么办
一、合同发生违约该怎么处理
单方违约
依《合同法》第108条的规定,所谓预期违约,以称先期违约,是指一方当事人在合同履行期限到来之前,以明示或默示的方式表示其将不履行合同的行为。预期违约的实质是种毁约行为,分为明示毁约和默示毁约两种。所谓明示毁约,是指一方当事人在合同履行到来之前,明确、肯定地向另一方表示其将不履行合同义务。违约广播这种毁约心思表示既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所谓默示毁约,是指当事人在合同履行期到来之前,根据对方当事人的行为表现而预示其将不履行合同义务。其构成条件为:1、债务人的行为符合《合同法》第68条所规定的情形;2、守约方具有确凿证据证明对方具有上述情形;3、违约方不愿提供适当的履行担保。对于预期违约,守约当事人依法选择下列救济方式来追究对方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自救手段
依《合同法》第94条的规定,对于预期违约,守约方依此享有合同解除权,可单方解际合同,并可请求对方赔偿损失。此规定比较适合明示毁约。但对于默示毁约而言,因恐难以掌握对方违约的确切证据,故守约方不宜而采取解除合同措施,可参照合同法第68条规定,中止合同履行或中止合同履行或履行准备,以避免扩大自己的经济损失;立即通知对方当事人在预期间内提供适当的履行担保。若对方当事人在处理期间内不能提供适当担保,应视为对方明示毁约,此时可依法解除合同,并请求赔偿损失。此种自助措施与行使不安履行抗辩相似。
司法救济
依《合同法》第108条规定,一方当事人违约,对方可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此种措施,对于明示毁约易于操作;但对于默示毁约,守约方须掌握对方预期违约的确切的证据后方可诉诸法律,否则,将因证据不力反而于己不利。
等待履行
当一方预期违约,对方可坚持合同的效力,要求或等待对方到期履行合同,以静观对方的态度是否有所变化,然后决定是否采取相应措施。对于明示毁约,守约方应明确要求对方撤回毁约的思表示,而不能一味地坐等对方履行,以免扩大损失。对于默示毁约,守约方一时无确切证据证实对方毁约,可等待对方到期是否履行;若对方到期不履行,可依实际违约中的不履行情形追究其违约责任,或者依法解除合同,请求赔偿损失。
Ⅷ 10万字民法典里,和房产有关的全在这里
2020年最后一天,郭敬明和于正相继在微博上为自己的抄袭道歉;
同样2020年最后一天,有些地方民政局的离婚人数可能是平时的三倍;
出生胎儿有权利继承遗产,侄子外甥可以继承叔伯的遗产,不必收回国家,不仅如此,出嫁的女儿,也拥有遗产继承权,不尽孝者,不分或者少分遗产。
适应当下国情和社会变化,可谓是《民法典》最大的亮点。
以上为正文,来自真叫卢俊团队
Ⅸ 家里人对孩子不让看怎么办
对方不让看望孩子的,另一方可向法院请求协助,法院通常会派执行人员陪同该方行使探望权,并对另一方进行说服教育。如果仍然受阻,情节严重的,可能会取消另一方的抚养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
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Ⅹ 借款合同中货款人有权对借款人借款的使用情况进行
《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合同法》生效日期为2020年12月31日止,届时此条例被《民法典》所替换,相关的司法解释也会失效,《民法典》生效前的规定:
根据《合同法》第202条规定,贷款人可以按照借款合同中的约定对借款的使用情况行使检查、监督权。
这样规定主要是为了保护贷款人安全收回贷款。贷款人按照约定检查、监督借款的使用情况。借款人应当按照贷款人的要求定期提供有关财务会计报表等资料。这既是贷款人的主要权利之一,同时也是借款人的主要义务之一。
这便于贷款人及时掌握借款人的偿还贷款的能力,以便及时作出反应。
特别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贷款人时,要求借款人定期提供有关财务会计报表等资料,通过检查、监督借款的使用情况,及时了解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及业务活动和财务状况的真实情况。
这样就会增大银行到期收回贷款的安全系数,使贷款的风险大大降低,提高资金运营质量和效率;同时也会促使借款人严格按照借款合同规定使用借款、偿还借款。
贷款人也应注意不得滥用对借款人实施监督检查的权利。即贷款人不得将借款人的营业秘密泄露于第三人,否则贷款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相关知识:贷款合同中借款人的义务
1、借款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和数额返还借款的义务
任何合法的借款合同借款人都有义务按照合同中约定的时间和数额返还借款。金融借款合同中,借款人的还款义务更具有强制性,这是因为金融机构出借借款,是通过收取借款的利息达到营利目的的,而贷款人的资金有一定的安排计划,如果借款人不按时定额返还借款,就会影响贷款人资金正常运转,损害贷款人的利益,以至于影响正常的金融秩序。
2、接受贷款人的用款监督的义务
在订立借款合同时,贷款人特别是作为金融机构的贷款人,一般会要求借款人就有关的情况作说明,并提供相关的资料后才能发放贷款。
但在借款后,借款人的经营状态和财务状况仍处于不断变动中,特别是对于借款的使用情况会直接影响到贷款人是否能收回借款,所以法律规定贷款人应在合同中规定贷款方对借款的使用情况有权进行监督的内容。
3、按合同约定的贷款用途使用贷款的义务
贷款人是根据贷款用途来确定借款人的偿还能力而同意贷款的,如果借款人擅自改变借款用途,可能会导致贷款人到期不能收回借款。因此,借款人应按借款合同约定的借款用途使用借款。
4、按合同约定的还款期限和还款方式及时偿还借款的义务
依照《合同法》规定,借款合同明确规定还款期限的,借款人应在约定的期限内按约定的还款方式偿还借款,借款合同未明确约定还款期限的,当事人可以先就还款期限进行协商,如不能达成协议,处理上应按合同的内容或性质或交易习惯来确定还款期限。
看完本文之后大家都清楚了吧,在实际的借贷关系中,借款人要有所了解,才能应对贷款人实施的这些权利。那么,在贷款人行使权力的时候也需要符合法律的规定,才能得到相应的保护。如果您有其他问题,欢迎咨询华律网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