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制度有

民法制度有

发布时间: 2022-05-28 08:46:24

A. 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有哪些

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包括合议制度、回避制度、公开审判制度和两审终审制度。

合议制为由若干名审判人员组成合议庭对民事案件进行审理的制度。实行合议制,是为了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个人能力上的不足,以保证案件的审判质量。

回避制度,为了保证案件的公正审判,而要求与案件有一定的利害关系的审判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不得参与本案的审理活动或诉讼活动的审判制度。

公开审判制度指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法律规定的情况外,审判过程及结果应当向群众、社会公开。

两审终审制度指一个民事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后即告终结的制度。



(1)民法制度有扩展阅读

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等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如果无故不履行,另一方当事人可向有管辅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申请强制执行应提交申请强制执行书,并附作为执行根据的法律丈书。申请强制执行,还须遵守申请执行期限。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两年。

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这里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l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1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B. 民法典规定的婚姻制度有哪几种

民法典规定我国的婚姻制度包括:我国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任何人有结婚的自由也有离婚的自由,一个人不能同时和多人结婚,男女双方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平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一条
婚姻家庭受国家保护。
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
保护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第一千零四十九条
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完成结婚登记,即确立婚姻关系。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

C. 民法总则草案规定了哪些重要制度

补充了自然人主体

  1. 增加了保护胎儿利益的规定

  2. 下调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版的未成年人的权年龄标准

  3. 完善了监护制度

D. 基本民事法律制度

基本民事法律制度第一单元民事法律行为制度民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民事行为)无效的民事行为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相对无效的民事行为)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民事行为)合同其他单方民事行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除2例外)无效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效力待定无效欺诈、胁迫(1)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可撤销(2)损害国家利益的:无效无效乘人之危可撤销无效恶意串通无效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无效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无效重大误解可撤销显失公平可撤销一、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民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指以意思表示为要素,设立、变更或终止权利义务的合法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实质要件: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意思表示的内容不得与法律的强制性或禁止性规范相抵触,也不得滥用法律的授权性规范或任意性规范。单方法律行为和多方法律行为单方法律行为:是指根据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无需他方同意)而成立的法律行为。单方法律行为包括:委托代理的撤销 委托代理中的授权行为债务的免除无权代理的追认订立遗嘱 出具担保函赠与→属于多方法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的特征1、自始无效从行为开始时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2、当然无效不论当事人是否主张,是否知道,也不论是否经过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确认,该民事行为当然无效。3、绝对无效绝对不发生法律效力,不能通过当事人的行为进行补征。无效民事行为的种类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因主体不合格而无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接受赠与、奖励、获得报酬等纯获益的行为属于有效的民事行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实施某些与其年龄相适应的细小的日常生活方面的法律行为,如购买文具、乘坐交通工具,该行为有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虽然不能独立实施民事行为,但是可以在法定代理人的帮助下完成法律行为,如在法定代理人帮助下,作为房屋买卖合同的出卖人或买受人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独立实施的合同属于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表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表人在1个月内予以追认;法定代表人未做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合同被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独立实施的合同以外的行为(单方行为)是无效的民事行为受欺诈而为的民事行为(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民事行为)欺诈的构成要件:①有具体的欺诈行为(欺诈人应具有意思表示能力,精神错乱中的行为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为的意思表示不属于欺诈);②欺诈人主观心理状态为故意;③受欺诈方作出了意思表示(如果受欺诈方作出了意思表示,则欺诈人是否通过欺诈获得利益,或使受欺诈方蒙受损失,对欺诈的构成不产生影响);④受欺诈方实施的民事行为与欺诈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因欺诈而订立的合同,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属于可变更、可撤销合同;因欺诈而订立的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属于合同;因欺诈而实施的单方民事行为,属于无效民事行为。受胁迫而为的民事行为(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民事行为)特征:①胁迫一方具体实施了胁迫行为;(受胁迫方可以是相对人,也可以是相对人的亲友。受胁迫的客体可以是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②胁迫一方的主观心理状态为故意;③受胁迫一方在胁迫之下进行了违背其真实意愿的民事行为。因胁迫而订立的合同,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属于可变更、可撤销合同;因胁迫而订立的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属于无效合同;因胁迫而实施的单方民事行为,属于无效民事行为。乘人之危所为的民事行为(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民事行为)特征:①须有一方当事人在客观上处于危难境地;②行为人有乘人之危的故意(区分“主动提出”和“被动接受”);③须严重损害了处于危难境地的当事人的利益。因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属于可变更、可撤销合同;因乘人之危实施的单方民事行为,属于无效民事行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的民事行为(意思表示真实)(1)恶意串通,不论其损害国家、集体还是第三人的利益,均属于无效行为。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为→无效违反法律的民事行为中的“法律”包括法律和行政法规,但不包括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即民事行为不因违反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而无效。此处的“法律”特指强制性规范中的效力规范,即并非违反法律的行为一律无效。民事行为违反公序良俗和社会公共利益,亦属无效。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民事行为→无效如通过合法的买卖、捐赠形式达到隐匿财产、逃避债务的目的。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相对无效的民事行为)(一)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与无效民事行为的区别:1、法律效力不同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在撤

E. 具体体现诚实信用原则的民法制度有

法律分析:诚实信用原则,要求一切市场参加者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公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目的是在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和当事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中实现平衡,并维持市场道德秩序。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七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第八十六条 营利法人从事经营活动,应当遵守商业道德,维护交易安全,接受政府和社会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第五百条 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对方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一)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

(二)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

(三)有其他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

第五百七十八条 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对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届满前请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F. 民法典把首次创设了什么制度

民事主体制度、民事权利制度、完善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完善用益物权制度,增加规定居住权、完善担保物权制度、完善电子合同的订立履行规则、完善典型合同制度、完善婚姻家庭和继承制度、完善侵权责任制度
(一)民事主体制度。民事主体制度是民事法律制度的基石。在民事主体的分类上,民法典相比民法通则,有两个方面的重大创新:一是主体分类。在民事主体的分类上,民法通则采取的是公民、法人二元结构;民法典在此基础上,吸纳了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民事立法、民事司法和民法理论研究的成果,将民事主体分为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三元结构,将非法人组织,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专业服务机构等作为自然人、法人以外的第三类民事主体。二是法人分类。民法通则将法人分为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这四种类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法人的类型日益多样化,出现了民办学校、民办医院、基金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城镇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等新型组织,不能被民法通则所规定的四种类型所涵盖。针对这一问题,民法典对法人制度的分类予以进一步完善,按照法人设立目的和功能的不同,将一般法人分为营利法人和非营利法人,同时建立特别法人制度,以涵盖机关法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城镇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法人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法人类型,是法人制度的重大发展。
(二)民事权利制度。民事权利包括民事主体享有的各种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人身权利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财产权利包括物权、债权(合同之债、侵权之债、无因管理和不当得利之债)、知识产权、继承权,股权等投资性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民事权利和利益。民法典将各类民事权利进行系统梳理、整合集成,可以说是一部权利法典。民法典在现行有关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对民事权利制度作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一是突出对人格权的保护。人格权是民事主体对其特定的人格利益享有的权利,关系到每个人的人格尊严,关系到每个人的体面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会参与。为了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全会关于“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的精神,落实我国宪法尊重和保护公民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的要求,民法典单独设一编规定人格权制度,加强人格权保护,是一个制度创新,也是民法典的一大亮点。总的考虑是,着眼于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民法角度规定民事主体人格权的种类、内容、边界和保护方式,对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和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和荣誉权,以及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等具体人格权益的保护作出较为全面的规定。二是增加规定新的权利类型,如隐私权、个人信息受保护的权益,股权和其他投资性权利,数据、网络虚拟财产权益,以及居住权等。三是完善知识产权制度,明确知识产权的客体,规定权利人就作品,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地理标志,商业秘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和法律规定的其他客体享有专有权利。由于知识产权既具有民事权利属性,又同行政管理有密切关系,民法典在总则编关于民事权利的规定中作出基本规定,同时分别由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有关行政法规对相关知识产权作出具体规定。
(三)完善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在民法典编纂过程中,有的意见反映,目前居民小区管理存在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成立难,业主作决议表决难,公共维修资金使用难,以及小区内违法行为管理难等问题。针对这“四难”问题,民法典予以积极回应,明确政府有关部门、居民委员会对设立业主大会、选举业主委员会的指导和协助职责,降低业主决定共同事项的表决比例要求,规定紧急情况下使用公共维修资金的特别程序,明确有关部门对小区内发生的私搭乱建等违法行为依法查处等。在实施中,对小区的治理要体现业主共治与政府管理相结合的理念。小区里的事,除了居民依法共同决定涉及业主权益的事项外,有关部门和居民委员会也要依法积极介入小区管理,维护广大业主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
(四)完善用益物权制度,增加规定居住权。物权法规定了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四种用益特权,民法典在此基础上,增加规定了居住权这一新的用益物权。居住权是指居住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或者遗嘱,对他人的住宅享有占有、使用的权利,以满足生活居住的需要。规定居住权这一新的用益物权,旨在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要求,认可和保护民事主体对住房保障的灵活安排,满足特定人群的居住需要,为老年人以房养老提供法律依据。
(五)完善担保物权制度,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法治保障。为了便利企业融资,优化营商环境,民法典在担保物权制度方面进行了制度创新,扩大担保合同范围,明确所有权保留、融资租赁、保理等非典型担保合同的担保功能;删除有关动产抵押和权利质押具体登记机构的内容,为建立统一的动产抵押和权利质押登记制度留下制度空间;明确实现担保物权的统一受偿规则等。
(六)适应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完善电子合同的订立履行规则。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网上购物已经成为很多消费者喜欢的购物方式。为此,民法典对电子合同的订立和履行规则作了规定,明确当事人一方通过信息网络发布的商品或者服务信息符合要求条件的,对方选择该商品或者服务并提交订单成功时合同成立;采用快递物流方式交付的,收货人的签收时间为交付时间;电子合同的标的为提供服务的,生成的电子凭证或者实物凭证中载明的时间为提供服务的时间。
(七)规范格式条款合同,加大对弱势一方的保护。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格式条款合同。在这类合同中,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通常为商品或者服务的提供者,属于强势一方,而另一方通常是消费者,属于弱势一方。为了保护消费者等弱势一方的权利,避免因格式条款合同中的“陷阱”而权益受到损害,民法典规定,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示对方注意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等与对方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未履行上述义务,致使对方没有注意或者理解与其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的,对方可以主张该条款不成为合同的内容。
(八)增加规定四类典型合同,完善典型合同制度。典型合同是市场经济活动和群众社会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各种合同。在现行合同法规定的买卖合同、租赁合同、借款合同、运输合同等15种典型合同的基础上,为适应现实生活需要,民法典增加规定了保证合同、保理合同、物业服务合同、合伙合同等4种典型合同,使典型合同的数量增加至19种。
(九)完善婚姻家庭和继承制度,维护婚姻家庭的和谐稳定。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基础。民法典在现行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的基础上,以保障人民群众婚姻家庭权利和财产继承权利,维护婚姻家庭和谐稳定为目标,对婚姻家庭和继承制度进行了发展和完善:一是修改禁止结婚的条件,删去现行婚姻法关于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者禁止结婚的规定,规定一方患有严重疾病的应当在结婚登记前如实告知对方,不如实告知的,对方可以请求撤销该婚姻,以尊重当事人的婚姻自主权。二是增加离婚冷静期的规定,规定了30天的离婚冷静期,在此期间,任何一方可以向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申请。三是吸收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增加夫妻共同债务认定的规则。四是完善收养制度,取消被收养人14岁以下的限制,规定被收养人利益最大化原则,增加规定收养评估制度和收养人无不利于被收养人健康成长的违法犯罪记录这一条件。五是增加规定遗产管理人制度,并修改遗嘱效力规则,删除公证遗嘱效力优先的规定,以尊重被继承人的真实意愿。
(十)完善侵权责任制度,加强对民事主体的权利救济。侵权责任是民事主体侵害他人权益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在侵权责任法的基础上,民法典进一步完善了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一是确立“自甘风险”规则,明确自愿参加具有一定风险的文体活动,因其他参加者的行为受到损害的,受害人不得请求其他参加者承担侵权责任,但是其他参加者对损害的发生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除外。二是规定“自助行为”制度,明确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情况紧迫且不能及时获得国家机关保护,不立即采取措施将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必要范围内采取扣留侵权人的财物等合理措施,但是应当立即请求有关国家机关处理。三是完善高空抛物坠物治理规则,保护人民群众的“头顶安全”。明确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发生此类事件的,公安等机关应当依法及时调查,查清责任人;经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补偿后,有权向侵权人追偿。物业服务企业等建筑物管理人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否则应当依法承担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

G. 民法三大基本制度是什么

所有权绝对原则,契约自由原则,过错责任原则,被称为近代民法的三大原则。

H. 民法典确立的制度或原则

总则”规定民事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性规则,统领民法典各分编,基本保持现行民法总则的结构和内容不变,根据法典编纂体系化要求对个别条款作了文字修改,并将“附则”部分移到民法典草案的最后,共10章、204条。

(一)基本规定

1.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重要的立法目的。

2.规定了民事权利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确立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等民法基本原则。

3.将绿色原则确立为民法的基本原则,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二)民事主体

1.自然人

规定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制度、监护制度、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制度,并规定个体工商户和农村承包经营户。

结合此次疫情防控工作,对监护制度作了进一步完善,规定因发生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监护人暂时无法履行监护职责,被监护人的生活处于无人照料状态的,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应当为被监护人安排必要的临时生活照料措施。

2.法人

规定法人的定义、成立原则和条件、住所等,并对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特别法人三类法人分别作了具体规定。

3.非法人组织

规定非法人组织的设立、责任承担、解散、清算等。

(三)民事权利

1.对知识产权作概括性规定,以统领各个单行的知识产权法律。

2.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作了原则性规定。

3.规定民事权利的取得和行使规则等内容。

(四)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

1.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的定义、成立、形式和生效时间等。

2.规定意思表示的生效、方式、撤回和解释等。

3.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制度。

4.规定代理的适用范围、效力、类型等代理制度内容。

(五)民事责任、诉讼时效和期间计算

1.规定了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并规定不可抗力、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自愿实施紧急救助等特殊的民事责任承担问题。

2.规定诉讼时效的期间及其起算、法律效果,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等内容。

3.规定期间的计算单位、起算、结束和顺延等。

二、物权编

在现行物权法的基础上,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结合现实需要,进一步完善了物权法律制度,共5个分编、20章、258条。

(一)通则

规定物权制度基础性规范,包括平等保护等物权基本原则、物权变动的具体规则、以及物权保护制度。

将有关基本经济制度的规定修改为:“国家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二)所有权

规定所有权人的权利,征收和征用规则,国家、集体和私人的所有权,相邻关系、共有等所有权基本制度。

热点内容
经济法第一章教材总论 发布:2025-01-28 02:40:58 浏览:229
合同法197条 发布:2025-01-28 02:34:56 浏览:419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法律硕士 发布:2025-01-28 02:34:54 浏览:199
国家版权条例 发布:2025-01-28 02:17:39 浏览:245
合同法违约金定金上限 发布:2025-01-28 01:42:00 浏览:182
劳动法司机工资多少 发布:2025-01-28 01:37:49 浏览:360
注会经济法偏 发布:2025-01-28 01:17:30 浏览:508
工作的条例 发布:2025-01-28 00:42:40 浏览:45
行政法中利害关系人 发布:2025-01-28 00:42:38 浏览:767
中级经济法一周能过吗 发布:2025-01-28 00:29:23 浏览: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