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民法
『壹』 要把民法典纳入什么体系加强对青少年民法典教育
要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对青少年民法典教育。
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
民法典的生命在于实施,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应高度重视,积极行动,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好民法典提出的五个“加强”,重点从宣传教育、民事立法、民法典执法、司法普法以及民事法律制度理论研究等方面入手,确保民法典得到有效贯彻实施。
(1)加强民法扩展阅读:
实施好民法典,是保障人民权益实现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民法典是规范公民人身权和财产权的基本法律,规定了人们“从出生到死亡”的各项制度,保护着人民的合法权利。
加强民事立法相关工作要及时修改民事法律、保证民法典的统一性。我国采取的是先制定单行法、后制定民法典的思路,民法典的出台,使原来制定的物权法、合同法、婚姻法等单行法同时废止。
要发挥法律解释的作用,及时明确法律规定含义和适用法律依据,利用法律解释来完善民法典体系。值得注意的是,民法典的制定并不是一劳永逸的,时代在变化,社会关系也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民事立法与时俱进,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
『贰』 如何构建我国的民法体系
构建我国的民法体系,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认清民法典制定的目标。
民事立法的混乱会导致民事司法实践的标准不统一,使民法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民法典的制定,可以消弭立法上的混乱,填补立法空白。这正是民法典的优越性所在。当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统一的立法体系。
在接下来的立法工作中,我国民法的体系化要围绕民法典制定而进行。制定民法典应适合我国国情、体现时代要求,更好地促进我国的民事立法以及民事司法的完善,保障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加强民法理念研究。
民法的体系化是对民法典的体系、编纂技术、所采用的指导思想、法律原则甚至法律适用的总结。民法典不能涵盖所有的民事生活,而不断发展的民事法律关系也需要不断进行规范调整。
因此,民法典的制定不单纯是为立法而立法,而是为了调整民事生活。为了使民法更好地体系化,制定出合乎需要的民法典,应加强对民法典编章结构、立法技术、法律概念以及司法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三、正确区分法典编纂与法典汇编的关系。
制定民法典,有汇编式与编纂式两种法典方案。就我国而言,编纂式法典具有一些汇编式法典不具备的优点。编纂式法典具有紧密的体系,能够克服体系的漏洞,有利于制度之间的协调,更能彰显民法典的形式理性,体现民法典的价值。
而法典编纂存在的缺陷,可以通过法律解释的方案来弥补。当前比较可行的方式是,在我国《合同法》、《侵权责任法》制定之后,应紧接着进行人格权法以及债法总则的制定。在此基础上,对这些法律进行全面体系化,从而编纂出我们时代的民法典。
(2)加强民法扩展阅读:
探究民法的体系化,根本目的在于形成一个法典化的完备体系,从而在该体系的支撑下建立起一部具有高度逻辑性与系统性的民法典。我国民法的体系化,对我国民法典的制定及实施具有重大意义。
民法体系化是制定民法典的内在要求。民法典就是以体系性以及由之决定的逻辑性为重要特征的,体系是民法典的生命。民法的体系化可以将涉及民众生活的私法关系在既定原则的指导下进行通盘规划,从而确立起民法典的支柱与骨架,发挥其预先规划、提纲挈领的作用。
民法体系化是制定民法典的保障。在民法典的制定过程中确立民法体系,有助于消除现行民事法律法规中的冲突,将各项法律制度整合为有机的整体,从而实现我国民事法律的统一,建立起内在和谐一致的民事规范体系。
民法体系化有助于民法规范的遵守与适用。民法的体系化,就是将市民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规则抽象出来,在民法典中加以规定,从而为法官和其他法律工作者适用民法提供便利。体系化有助于通过保证民事法律规范的稳定性,最终实现社会生活关系的稳定和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可预期性。
『叁』 个人如何加强学习贯彻民法典
民法典是我国第一部法典,也是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部法律。网上已经出版了正版的民法典,可以买一本来进行学习。
『肆』 结合民法典说说社会法治增强有哪些方面
民法典第一章说加强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强执法力度是增强法治建设的两个关键
『伍』 怎样加强对青少年民法典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青少年民法典教育的重要性,就是要加强宣传,尤其在青少年之中开展广泛宣传,在大中小学中设置相应的课程
『陆』 关于当前形势下加强民事审判切实保障民生若干问题的通知 全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
今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我们党将迎来举世瞩目的十八大。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态势良好,但也面临着复杂的局面。在新形势下,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工作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责任更加重大,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职能作用更加凸显,全面提升基层民事审判工作质效的要求更加紧迫。为积极应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创造良好的环境,现就当前形势下如何做好民事审判工作的若干问题,通知如下:
一、妥善审理房地产纠纷,促进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贯彻落实。要站在维护法律严肃性、落实国家调控政策,以及维护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高度,结合案件具体情况,准确界定合同效力,依法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要严格适用情事变更原则,正确认定变更的情事与正常的市场风险、交易风险之间的界限,提高市场行为的可预见性和合同利益的确定性与可信赖性,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要注意通过民事审判引导当事人树立正确的市场风险意识,维护诚信的市场交易秩序。要在平衡当事人利益、着力化解矛盾上下功夫,确保案件处理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二、妥善审理民间借贷案件,维护合法有序的民间借贷关系。要从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保障经济健康发展的高度,统一审判理念和裁判思路,全面、准确、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家经济、金融政策精神;要依法准确认定民间借贷行为效力,正确划分合法的民间借贷与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犯罪行为的界限;要正确分析当事人诉讼请求的实质,判断当事人有关约定的效力,保护合法的民间借贷行为以及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要加强对借据真实性的审查,进一步明确举证责任的分配,加大对各种形式高利贷的排除力度和对虚假债务的审查力度。
三、妥善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维护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要始终坚持保障企业生存发展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并重的理念,把保护劳动者的眼前利益同保障劳动者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结合起来,在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同时,努力促进企业生产的健康发展。对暂时存在资金困难但有发展潜力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要尽量通过和解、调解等方式,鼓励企业与劳动者共渡难关。对于生存完全无望且以恶意欠薪等形式损害劳动者权益的企业,要加快审理进度和财产保全的力度,依法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四、妥善审理涉农民事案件,维护农村社会稳定。要站在稳定农村社会和保障农民生存权的高度,依法坚决制裁侵害农民特别是农民工群体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的违法行为。要注意统筹协调维护土地承包经营权与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之间的关系,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和规范流转。要继续强化返乡创业、就地就业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司法保护工作,结合各地实际积极探索、稳步推进返乡创业、就地就业农民工合法权益司法保护制度措施,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就地就业创造有利司法环境。
五、妥善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依法惩恶扬善,确保公平公正。要统一裁判思路,从方便诉讼和有利审理的角度出发,对侵权纠纷和相关的交强险合同纠纷案件要合并审理;在醉酒驾驶、无证驾驶等违法情形的责任承担上,应当在确定保险公司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的同时,赋予保险公司追偿权;在未投保情形下的责任承担上,应当由机动车一方先承担交强险限额内的赔偿责任,其余部分按照侵权责任认定和划分。要依法鼓励和保护见义勇为等好人好事,坚决制止利用媒体恶意炒作、谎称见义勇为逃避民事责任的行为。
六、妥善审理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促进平等、和谐、互信的医患关系的形成。要积极探索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审理的新思路,针对当前存在着的医疗鉴定难、鉴定乱的问题,要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努力寻找妥善的解决方案,尤其要避免因重复鉴定久拖不决,激化医患矛盾。要注重委托鉴定的统一化,严格执行只有经人民法院统一委托后作出的鉴定结论才能作为定案依据的规则。对于人民法院委托作出的鉴定,当事人申请重新鉴定的,要根据《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等严格把关。要注意通过案件审理,充分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转、医学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
七、妥善审理婚姻家庭案件,依法保护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家庭关系的和睦与稳定。要充分认识到审理好婚姻家庭案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切实执行好婚姻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在审理婚姻家庭案件中,应当在整体上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婚姻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的精神,不能机械理解,孤立适用。在涉及财产权属的认定、共同财产的分割等问题上,要按照婚姻法及有关司法解释规定,依法保护当事人特别是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
八、妥善审理消费者权益纠纷案件,促进诚信、有序、健康、繁荣的消费市场环境的形成。要严格执行侵权责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以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对涉及产品质量、流通服务、旅游消费、食品药品安全等纠纷案件,要及时受理、及时裁判。对容易形成热点的网络电信服务、网购团购、婴幼儿用品消费、文化产品消费与服务等领域的损害消费者权益纠纷案件,要加大审判力度,着重依法制裁以利诱、误导等方式欺诈消费者,设置消费陷阱或者霸王条款损害消费者权益等不法行为。要注意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组织的沟通与交流,提高消费者权益保护审判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及辐射效应。
九、切实发挥司法裁判的引导作用,依法促进社会诚信建设,弘扬良好道德风尚。在审理合同、物权等民事纠纷过程中,要注重通过适用缔约过失责任、违约责任等制度,加大对违背诚信行为制裁力度,保护诚实守信者合法权益,促进社会诚信文化建设。要严格遵守民事诉讼法的相关程序规定,认真分析双方当事人的诉讼意愿,依法制裁虚假诉讼、商业欺诈等不诚信行为。在审理婚姻家庭、侵权以及相邻关系等民事纠纷时,要注重倡导相互忠诚、尊老爱幼、互帮互助、互谅互让等善良风俗。要把裁判说理作为裁判的重要组成部分,把裁判理念思路、法律适用过程清晰、充分地反映出来,既要体现出高超的法律、法理智慧,更要体现出符合社会主义良好风尚和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内涵和道德光辉。
十、建立健全敏感重大案件舆论引导工作体制机制。要注意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的舆情应对工作,注重审判工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要注意捕捉容易引发舆论炒作的案件信息,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度,在各级政法委领导下,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络,建立健全舆情监测、舆论炒作风险评估、舆论引导预案、舆论引导预案口径报告、舆论引导沟通协调、舆论引导提醒、舆情引导专办等制度。
十一、综合采用多种方法妥善处理民事纠纷。在进一步贯彻“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原则的基础上,要注重加强与各方面的沟通协调,以《关于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若干意见》为指导,推动多元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建设的创新与完善,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仲裁和诉讼调解的综合效用,形成社会矛盾化解合力,最大限度将纠纷消除在萌芽,把矛盾解决在当地,化解在基层。要大力加强诉讼调解工作,积极推广诉调对接中心建设,完善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机制,进一步推动完善大调解工作机制建设。要注重及时与党委、政府有关部门沟通,统筹协调相关案件的处理和风险的防范,及时发现可能发生的矛盾激化或社会不稳定因素的苗头,尽可能减少涉诉上访现象,切实防止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十二、大力加强基层民事审判工作。要继续强化对基层民事审判工作的监督指导,完善问题的发现、反馈、分析和解决机制,不断增强监督指导的针对性、时效性、规范性和权威性,进一步提高一审民事案件的审判质量。要认真落实好《关于大力推广巡回审判方便人民群众诉讼的意见》,依法及时有效地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特此通知。
二〇一二 年 二 月 十二 日
『柒』 学习民法典的现实意义
民法典的颁布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民法典的立法宗旨和目的就是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保障私权,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只有充分保护私权,才能全面保障和维护公民的切身利益,并有利于规范公权。民法典不仅仅是法律条文的汇编,更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新时代精神的立法表达,反映出一个民族对生存发展民生关键问题的基本立场。编纂民法典,就是通过对我国现行的民事法律制度规范进行系统整合、编订纂修,形成一部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内容完整并协调一致的法典。这是一项系统的、重大的立法工程。
民法典的颁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特色凝聚。凝聚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法体系建设的内在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中共中央印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强调,力争经过5到10年时间,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民法典的颁布是新时代中国立法进程的重大工程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在历时五年的编纂过程中,民法典草案编纂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原则,从宏观的国家发展到微观的个人权益维护保障,从总则到各分编的修订完善,共完成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以及附则共1260条,创下新中国立法史的新纪录
『捌』 如何加强人民法院与公安机关关于民事纠纷案件的协调工作
财产纠纷包括民间借贷、买卖合同等涉及财产内容的纠纷,人身纠纷包括离婚纠纷、变更抚养关系纠纷等涉及到身份关系的纠纷。
按照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公安派出所的案件受理范围是对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理。可见,法院和公安派出所的案件受理范围界限很明确,问题是我们在司法实践中常常遇到的因民事纠纷引发的治安刑事案件,或因治安刑事案件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有时难以分清应由法院主管还是由公安派出所主管。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在这里暂且将这类案件定名为刑民交叉、刑民混合的案件。
一、因民事纠纷引发的治安刑事案件的衔接处理
这种纠纷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双方因民事纠纷发生打架斗殴,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案件。 2.债权人对债务人实施威逼、恐吓或者限制人身自由等违法行为。 3.债权人强夺债务人的财产。此种情况下,当事人向公安机关或法院报案时,如果掌握不好法院和公安派出所的案件管辖范围,就会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失去案件处理的最佳时机。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条规定,“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毁损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经公安机关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根据上述规定,在处理刑民交叉案件时,我们只要分清楚当事人实施的是侵犯民事权利的行为还是触犯治安处罚法的行为,就能够明确自己的主管范围: 1.对属于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要及时受理并调查处理。 2.对民事纠纷部分,引导当事人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如果后果严重涉嫌犯罪的,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即移交刑侦部门处理。
还有一种基于民事关系发生的治安刑事案件,就是家庭暴力案件。按照我国婚姻法的规定,家庭暴力是法定离婚条件之一。但是,因家庭暴力到法院起诉离婚的当事人,一般情况下很难提供此方面的证据。一方面,在遭受家庭暴力后,受害一方觉得难以启齿,不到派出所报案;一方面,有的当事人到派出所报案了,但派出所认为是家庭矛盾,不予受理。因此,在此也提出建议,对家庭暴力案件的举报,派出所应当及时受理并作出相应处理,比如对加害人制作询问笔录,对被害人的伤害部位进行拍照并委托法医鉴定等。此方面的材料,可以为家庭暴力的被害人保留有效的证据,能够为其今后的离婚诉讼或损害赔偿诉讼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二、因治安刑事案件引发的民事纠纷案件的衔接处理
有些治安刑事案件,有可能引发当事人的刑事自诉或民事赔偿诉讼,因此,公安派出所的工作可以称为刑民衔接的前期工作。
1.由人身伤害案件引发民事赔偿纠纷案件的处理
对伤害案件,目前公安派出所处理的比较规范,与法院之间的衔接也是很畅通的。但是,有些环节上还存在一些瑕疵。前几天,我们接待了一名当事人,该当事人的父亲在和朋友饮酒时发生争吵,在争吵过程中对方弄伤了其父亲的眼睛,正在医院接受治疗。到派出所报案后,派出所民警指导其到法院提起民事赔偿诉讼。我们接待后,发现该案件尚不符合起诉条件。因为,对人身损害赔偿的诉讼,首先要确定赔偿数额,因此需要等待被害人治疗终结;其次要确定其伤害程度,以便确定是属于刑事案件(重伤害),还是刑事自诉案件(轻伤害),还是一般的民事赔偿案件(轻微伤)。因此,需要公安派出所对涉及到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立案受理,调查处理,并形成卷宗。等待被害人的治疗终结,伤害程度确定后,由派出所调解处理或者指导当事人到法院起诉。这样,能够为当事人保留最原始、直接的证据,为当事人充分保护自己的权利和人民法院正确认定案件事实奠定基础。
2.由人身伤害案件引发刑事自诉案件的衔接
(1)对刑事自诉案件,以前派出所一般只将卷宗移交给法院。因刑事自诉案件的嫌疑人均办理了取保候审手续,当法院接到案卷后,联系嫌疑人比较困难。为此,我们向派出所提出过建议,能否在移交卷宗的同时,将犯罪嫌疑人也带到法院。之后,有些派出所做的很好,对我们能够及时、快捷地立案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希望今后也继续互相配合。
(2)对重婚罪、侵占罪等刑事自诉案件,当事人直接到法院起诉的,我们在立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法院立案庭不具有对立案之前的当事人采取强制措施的权力。接到自诉人的自诉状后,用电话传讯或直接送达是可以,但是被告人拒绝传唤时,立案庭无法采取其他措施。去年有一派出所做的很好,对举报重婚的一起案件,派出所将自诉人和被告人同时带到法院立案庭移交,使我们能够及时、快捷的办理立案手续。因此,我觉得这些方面,需要我们两个部门之间不断沟通和协调,充分发挥我们各自的职能作用,为当事人提供方便、快捷的司法服务。
3.因交通事故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衔接
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的处理,与我们立案庭相联系的是诉前财产保全。交警队在处理交通事故时,先行扣押肇事车辆,结案时解除扣押,在解除扣押之前,交警队向当事人发出诉前财产保全通知书,指导当事人到法院办理诉前财产保全,继续对车辆进行扣押。这种指导也是一种便民措施,有利于案件的审理和执行。但是,我们在实践中发现,交警队出具的保全通知书有时与诉讼法的规定相矛盾,无法办理诉前财产保全。
(1)按照诉讼法的规定,诉前保全的范围是延吉市本地的财产,异地的财产不能进行诉前保全。法院采取诉前财产保全,不能直接扣押车辆,一般采取到交警队扣押车籍的方式。因此,外地车籍的车辆,无法采取诉前财产保全。我们只能指导当事人立案后申请诉讼保全。
(2)诉前保全的期限是15天,如果申请人在采取诉前保全后15天内不提起诉讼,法院就得解除保全。因此,需要进行长时间治疗的被害人,在治疗终结之前不能提起诉讼,采取诉前保全没有意义。
(3)构成交通肇事罪的,由检察院向法院提起公诉后,被害人才能向法院提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因此,构成交通肇事罪的案件的肇事车辆,法院无法采取诉前财产保全措施。
对存在上述三种情形的车辆,交警队开具诉前财产保全通知,到法院后却不能办理诉前保全,有的当事人不理解,不接受,经过我们反复说服和解释,有的当事人还是不能接受,会导致当事人的上访。我个人的建议呢,交警队能不能把通知书的名头改为“财产保全通知书”。因为法院采取的财产保全措施分两种,一种是立案前的财产保全,一种是立案后的财产保全,立案后的财产保全不受15天和被保全财产所在地的限制。因此,将通知书名头改为“财产保全通知书”,将两种保全措施都涵盖进去,立案庭就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分别予以处理。(本文作者系延吉市法院立案庭副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