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报民法典
① 如何保护新闻报道摄影的著作权
法律分析:依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时事新闻并不是著作权法保护的范围。但是新闻报道采用的摄影作品仍是具有著作权的,当著作权人发现自己的作品被他人非法使用的,可以到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八十五条 故意侵害他人知识产权,情节严重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
② 记者偷录视频未经当事人同意容貌未打马赛克报道新闻对当事人造成了精神上的刺激抑郁不安,这情况是怎么办
当事人家属和朋友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进行维权,可以投诉传视频的记者,到时候可以通过打官司或者私下解决的方法来处理。
③ 电视台报道失实如何维权
电视台报道失实的,被侵权人可以通过先与电视台协商的方式维权,要求电视台撤除失实报道、公开赔礼道歉,造成名誉损失的,可以要求电视台为自己恢复名誉,造成损伤的可以要求电视台给予证据赔偿。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条,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碍;
(三)消除危险;
(四)返还财产;
(五)恢复原状;
(六)修理、重作、更换;
(七)继续履行;
(八)赔偿损失;
(九)支付违约金;
(十)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十一)赔礼道歉。
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
本条规定的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④ 发抖音报道事实犯法吗
法律分析: 往抖音里发事实事件,那要看你有没有触犯法律了,如果是发布一些别人的隐私、著作等等可能涉嫌违法行为,还是要看具体内容。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一十八条 自然人享有肖像权,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
肖像是通过影像、雕塑、绘画等方式在一定载体上所反映的特定自然人可以被识别的外部形象。
第一千零一十九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未经肖像权人同意,肖像作品权利人不得以发表、复制、发行、出租、展览等方式使用或者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⑤ 上海投诉教育机构什么电话最管用
市教委总机 52385238,拨打进去可以直接反映问题。
1、上海教育局公众督电话:23116647
2、上海教育局 教育乱收费投诉电话:62555906、62555916 。
3、上海教育局学校周边环境整治举报电话:23116804
【拓展资料】
上海市教育局负责拟订教委工作的季度、年度工作计划和季度、年度工作总结;综合协调教委机关重要政务、事务;负责文件运转和管理;负责教委重要会务、接待的组织安排;负责信息管理、简报编辑、文秘、文书档案、信访、机要、人大代表书面意见与政协提案的办理;负责督查、催办工作;负责教育对口支援工作;负责教育系统社会团体审核工作;负责机关资产管理、安全保卫及有关日常行政事务管理工作。
经营者的违约行为侵害消费者人身、财产权益,消费者选择合同之诉,要求经营者承担违约赔偿责任,依照合同法(自2021年1月1日起废止)相应规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调整消费者合同法律关系的法条可以适用。根据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规则,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还应优先适用。
本案中超市以乘客未能提供购物发票为由主张其不能以消费者身份提出违约之诉。对此,法院认为,既然乘客得以乘坐超市的免费班车,超市即负有将乘客安全送至目的地的义务。现超市违反了该项义务,即构成违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出于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目的,明确了较为具体的人身损害救济制度,以使经营者赔偿受损害的消费者所蒙受的全部的不当利益。因此受损乘客选择消法要求超市承担违约责任的诉讼请求应当予以支持。
《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九十八条 宾馆、商场、银行、车站、机场、体育场馆、娱乐场所等经营场所、公共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经营者、管理者或者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经营者、管理者或者组织者承担补充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⑥ 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一般不承担民事责
法律分析: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1、捏造、歪曲事实。2、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3、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五条 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捏造、歪曲事实;
(二)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
(三)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
⑦ 今日说法民法总则系列报道有哪些
你看看今日说法20170508、20170509、20170510、20170511
⑧ 认定行为人实施新闻报道、 舆论监督行为的合理审查义务,应当考虑哪些因素
法律分析:认定行为人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行为的合理审查义务,应当考虑的因素:内容来源的可信度;对明显可能引发争议的内容是否进行了必要的调查;内容的时限性;内容与公序良俗的关联性。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雾二十五条 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捏造、歪曲事实;(二)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三)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
⑨ 我为群众办实事问题清单
法律分析:近期, 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我为群众办实事” 实践活动工作方案〉 的通知》 , 就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 实践活动作出安排部署。 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 实践活动, 真正把好事办实, 把实事办好, 就要解决好“问题清单” 。
存在问题一: 思想滑坡, 宗旨不牢。 有的干部干工作, 只管领导满意, 不求群众认可, 存在“唯上唯权” 的错误思想。 宗旨意识树得不牢, 没有真正倾听群众呼声, 了 解群众需求。
整改措施: 牢固树立宗旨意识, 真心实意排忧解难。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 要牢固树立以“以人民为中心” 的发展思想, 在“我为群众办实事” 实践活动中, 要把群众满不满意、 高不高兴、 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把群众的“表情包” 当作检验工作的“晴雨表” 。 聚焦群众反映最强烈、 期盼最热烈、 关心最集中的问题, 第一时间认真研究解决, 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幸福感和安全感。
存在问题二: 心浮气躁, 虚与委蛇。 有的干部将“为群众办实事” 作为形象工程、 政绩工程, 口 号喊得震天响, 落实起来轻飘飘。 在群众面前做做样子、 拍拍照片、 写写简报就交差了 事, 导致好事办得不实, 实事办成形式。
整改措施: 沉下心来深入一线, 求真务实解决问题。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 要扑下身子、 沉下心来, 下高楼、出深院, 走进工厂车间、 田间地头、 居民社区, 与群众深入交流,要看得到群众的衣食住行, 看得清基层的发展建设, 看得懂百姓的精神面貌, 做到串百家门、 知百家情、 解百家难, 始终以问题导向, 重点梳理“层出不穷” 的新问题和“原地打转” 的老问题, 以抓铁有痕、 踏石留印的精神, 对照问题一项一项定措施、 一件一件抓落实, 不达目 的不放松, 不见成效不收手。
存在问题三: 本领恐慌, 能力不足。 有的干部在面对问题时,新办法不会用、 老办法不管用、 硬办法不敢用、 软办法不顶用, 难以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整改措施: 强化学习补齐短板, 掌握本领担当作为。 荀子在《劝学》 开篇讲到: “学不可以已。 ” 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坚持干什么学什么、 缺什么补什么, 针对知识空白、 经验盲区、 能力弱项加强学习, 优化知识结构, 克服本领恐慌, 力争成为一名理论深、 业务精、 眼界宽的干部。 要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努力担当作为, 把学到的知识用于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之中, 做到在干中学, 在学中干, 学以致用, 以用促学, 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为民办实事、 联系服务群众的“累累硕果” 。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条 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