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一把抓
Ⅰ 第一次考事业单位,公共基础怎么复习比较有效
第一,在复习事业单位考试之前,希望大家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要相信通过努力,自己一定可以成功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换。同时,也要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在复习的过程当中持之以恒,切记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第二,要积极了解历年考情。对于历年真题的了解,有利于大家在复习的过程当中了解考试的难易度、考试的题型以及考试的重难点等。同时,通过对于历年考情的分析也可以大概推测今年考试当中有可能的趋势。第三,要有一个合理的时间安排。由于复习的周期较长,因此在复习之前,一定要做好合理的时间安排。如果从九月份考试复习的话,建议大家将复习时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以复习理论知识为主,即以看书为主。第二阶段以专项提升为主,即一边看专题一边做题,检验每一个知识板块存在的问题。第三阶段主要以综合提升为主,即主要以做题为主,通过做套题去发现自身在做题方面及时间把握方面的问题,并积极进行改正。第四阶段主要是多看看以前做好的笔记,并翻阅做过的错题,以便更好地做到查漏补缺。第四,要有一个好的复习方法。事业单位考试的一个特点是知识点杂而且多,因此在复习的过程当中不要去死记硬背,而是要学会去不断地整理,掌握知识的宏观框架。比如在复习到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将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三个代表的精神实质及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放在一起记忆。第五,要抓住重点进行复习。事业单位考试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复习起来难度不小。 所以大家在复习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抓住复习的重点。专业知识一定是复习当中的重要内容,其次是公文和法律,再者是马哲。
Ⅱ 司法考试一开始一般先看哪一门法啊
理论法学。
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内容包括理论法学、应用法学、现行法律规定、法律实务和法律职业道德。
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命题范围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制定并公布的《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大纲》为准。客观题考试采用闭卷的方式。主观题考试配备法律汇编,在民族自治地方组织国家司法考试,可以使用民族语言文字试卷进行考试。
(2)民法一把抓扩展阅读:
司法考试要求规定:
1、国家司法考试实行全国统一命题和评卷,成绩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室公布。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成绩一次有效。
2、国家司法考试的报名条件和报名事项在司法部公告及有关文件中公布。各地司法行政机关根据司法部公告和有关文件规定,确定并及时公告本辖区具体报名时间、地点、方式及有关事项。
3、户籍在报名学历条件放宽地区的人员,在户籍所在地以外工作、学习的,应当出具户籍证明,方可在工作、学习地报名。
Ⅲ 借别人一把铁锹有没有追诉时效
1、借东西属于民事纠纷,不存在刑事诉讼中的追诉时效问题。
2、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Ⅳ 浅谈对民法的认识
民法是可以学一辈子的东西。
一、法律思维
民法可以说是与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部门法。也正因如此,民法不可能对每一个生活细节都设置具体的规范,而不得不进行高度的抽象,把千变万化的生活事实浓缩到两三千个法条中去。初学法律的同学,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用朴素的正义观代替抽象的法律思维,动不动就把显失公平、诚实信用挂在嘴边,却忽略了法律自身的逻辑。在其他部门法中,由于规范相对具体,适用上比较明确,这种现象可能还不普遍,但在学习民法的过程中却往往出现。我想,学习民法,首先要做的,就是把人的思维,转化成法的思维和法的逻辑,学会从实在法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我并不是说实在法是万能的,但是如果不掌握实在法,不掌握法的方法,那么不论是去批评实在法还是适用实在法,都会失去基础。
二、体系体系体系
很多同学说民法“乱”,我想,对于民法学习者来说,体系的重要性是无论如何强调都不过分的。民法的众多规范、法条,并不是杂乱无章地堆积在一起,而是根据一定的内在结构和关联有机地组合起来的。一个良好的体系观念,可以使我们在面对错综复杂的法律事实时,不至于漫无目的地寻找所应当适用的法律依据,也不至于试图用物法的规范去解决债法的问题。当然,民法体系不是僵化封闭的,而是系于生活实践和社会发展的开放体系,但是无论怎样开放,也都有一个基本的骨干框架在里面。如果连这个框架都丢掉了,那肯定会造成思维的混乱。
三、网状结构
民法是一个网状结构,甚至可能是一个多维的网状结构。如果将案件事实看成是网上的结点的话,那么每一个结点都可能对应着多方面的制度和规范。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民法的时候,一方面要注意分解案件事实,分经剖纬,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另一方面则要注意全面考察,不要遗漏了可能适用的线索。有的同学一看某个请求权不成立,就开始叫嚷“法律的不公平”,但是却可能忘记了还有另外一个请求权在静静地等着你去发现呢。民法的发展是一个精细化的过程,有很多相似相近的概念、规范和制度,需要我们注意细节、认真辨别。在分析法律关系的时候,建议大家牢牢记住这个思路:谁,可以向谁,依据哪一条法律规范,享有什么样的权利。
Ⅳ 贷款的时候卡号填错了钱被冻结了然后需要往自己的卡里交钱
如果你贷款的时候,把自己的卡填错了哈,钱被冻结了,是不需要往自己的卡里打钱的,只需要打电话给贷款公司的客服说明情况,就会给你更改的。网上贷款平台凡是要先交费用或者要交解冻费用才能提现的,都是属于诈骗行为,不要相信,以免上当受骗。
拓展资料:
一、贷款
贷款(电子借条信用贷款)简单通俗的理解,就是需要利息的借钱。 贷款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按一定利率和必须归还等条件出借货币资金的一种信用活动形式。广义的贷款指贷款、贴现、透支等出贷资金的总称。银行通过贷款的方式将所集中的货币和货币资金投放出去,可以满足社会扩大再生产对补充资金的需要,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银行也可以由此取得贷款利息收入,增加银行自身的积累。
二、原则
“三性原则”是指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这是商业银行贷款经营的根本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4条规定:“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为经营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
1、 贷款安全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首要问题;
2、流动性是指能够按预定期限回收贷款,或在无损失状态下迅速变现的能力,满足客户随时提取存款的需要;
3、效益性则是银行持续经营的基础。 例如发放长期贷款,利率高于短期贷款,效益性就好,但贷款期限长了就会风险加大,安全性降低,流动性也变弱。因此,“三性”之间要和谐,贷款才能不出问题。
三、利息
利息是指借款人为取得资金使用权而向贷款人支付的报酬,它是资本(即贷出的本金)在一定期间内的使用价格。贷款利息可以通过贷款利息计算器详细的计算出来。 在民法中,利息是本金的法定孳息。
Ⅵ 事业单位考试综合能力测验具体考什么其中公共基础是不是类似行测
穆松公考教育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结合事业单位的工作特点,主要考察应试者所掌握的法律基础知识、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科技基础知识、公民道德建设和时事政治方面的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题型为单向选择题、多向选择题、是非判断题等客观性试题。试题中法律、应用文写作、科技基础、公民道德建设、时事政治各部分所占比例约为30%、25%、25%、10%、10%。
第一部分 法律基础知识
1、法学概论:①.法的一般原理;②.法的创制;③.法的实施。
2、宪法:①.宪法的含义和产生与发展;②.国家性质;③.政权组织形式;④.国家结构形式;⑤.经济制度和两个文明建设.⑥.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⑦.国家机构。
3、民法:①.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理;②.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③.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④.物权与所有权;⑤.债权;⑥.侵权行为;⑦.知识产权;⑧.诉讼时效。
第二部分 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
1、应用文基础知识:①. 应用文概述; ②.应用文特点; ③.应用文的作用; ④.应用文分类、撰写; ⑤.公文的一般文体与结构;
2、常用公文的写作要点:①.规范性公文的撰写;②.常用的几种公文撰写:如决定、报告、请示、通知、通报、函等;③.常见几种行政事务应用文的撰写:如:计划、总结、简报、述职报告等。
第三部分 科技基础知识
这一部分测试应试者对国内和当今世界的科技动态和科技信息的常识性了解情况。测试内容包括信息科学技术、生物技术、能源科学技术、空间技术、农业高科技
技术的基本特点、作用及发展趋势。应试者应当了解上述新科学技术的核心研究内容与特点、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领域内的重大科技成果、发展趋势。
第四部分 公民道德建设
1、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
2、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
3、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道德规范;
4、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
5、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四部分 时事政治
公共基础知识考什么呢?主要考查应试者对时事政治的了解,考试内容涉及近一年来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时事。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属于综合性考试,考试大纲要求的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科技、历史、语文基础与公文写作等诸多方面,范围广泛,内容庞
杂,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所有的内容都详细看一遍是很不现实的,“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也是很不科学的。从近几年的公共基础科目考试命题的特点来看,公
基考题越来越灵活,考查方式也日趋多样化。如何“以不变应万变”、快速掌握指定考点、有效提高应试成绩是每个考生颇为关注的问题,这里涉及到复习备考的方
法和技巧问题。关于公共基础知识复习备考,重点要从以下四方面把握。
试
卷由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组成,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其中,客观题部分采用2B铅笔填涂答案,主观题部分采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作答。本科目考试不得使
用涂改液、胶带纸。公共基础知识考试我觉得最好是看书+做真题结合,书一定要看熟,记得住内容,特别是应用文那部分,考的几率较大而且容易混淆。买真题,
保证把真题做完,找到题感,能背的题和答案更好。最后就是时事的分,建议你考前一个月内每天看新闻联播,对领导人会见以及国内重要事件记清楚。
Ⅶ 如果我不小心丢了一把刀,别人捡了拿去犯法我有没有责任
如果是刀,有证据证明是无意丢失的,就没有责任,当事人不小心丢了一把刀,别人捡了,犯罪了,当事人没有责任,相关法律规定,个人犯罪,个人负责。
法律分析
没有责任的,日常生活中,人们有时候会捡到他人遗失的贵重物品,从道德和法律方面讲,拾到遗失物应当及时联系失主,或者上交到有关部门,不可私自占用。不当得利是指没有法律上的根据,有损于他人而自己获得利益的法律事实。不当得利人应将其所得的不当利益返还给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受损失的人。不当得利的性质属于法律事实中的事件,不当受益人的义务根据法律规定的事由而发生,它不在于制裁受益人的得利行为,而在于纠正受益人不当得利的不合理现象。所以,我国民法原则规定:只要有不当得利的事实存在,就必须予以纠正,不需要追问当事人的主观意志如何。将他人财物据为己有,没有任何法律上的依据,应属不当得利。权利人悬赏寻找遗失物的,领取遗失物时应当按照承诺履行义务。拾得人侵占遗失物的,无权请求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费用,也无权请求权利人按照承诺履行义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百一十四条 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
第三百一十五条 有关部门收到遗失物,知道权利人的,应当及时通知其领取;不知道的,应当及时发布招领公告。
第三百一十六条 拾得人在遗失物送交有关部门前,有关部门在遗失物被领取前,应当妥善保管遗失物。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遗失物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第九百八十五条 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为履行道德义务进行的给付;(二)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三)明知无给付义务而进行的债务清偿。
Ⅷ 八年级政治上册的复习提纲《资料》(教育科学出版社)。
初二思想政治(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前言:
1、目前,青少年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并已成为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青少年缺乏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淡薄等。为了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青少年必须依法律已。要做到依法律已,就需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养成自觉守法的良好习惯,做到法律允许做的才能去做,法律不允许做的坚决不做,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
2、面对受到的不法侵害,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就要求青少年必须认真学习法律知识,通过学习,逐步树立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观念,不断提高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才能在法治社会里生存与发展。
3、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也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最有效最靠得住的办法。
第一课: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规定权利义务为内容,具有国家强制性和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它是掌握国家政权的人们治理国家的工具。
国家制定或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形式;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是法律的又一显著特征,其主要表现是:任何人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律;任何人触犯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2、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其原则是集体主义。
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有着密切联系,二者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相互支持:一、我国法律体现并维护社会主义道德;二社会主义道德补充着我这法律的不足,支持、促进法律的贯彻实施;三、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有助于人们自觉做到守法、护法。所以,我们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第二课:依法维护社会公共生活
1、社会生活离不开共同的准则,这些准则包括道德、纪律、规章和法律等,其中法律是唯一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准则,它具有普遍适用性、人人都必须遵守;它具有权威性,任何人都不得违犯。
我国有关治安行政管理的最重要的一项法规是《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
2、《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在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维护公共秩序、维护社会管理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三个方面。
维护公共秩序的作用表现在维护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秩序、公共场所的秩序、交通工具上的秩序和制裁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上。因为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破坏社会稳定,导致正常的社会活动无法进行,损害集体和他人的利益,给国家和人民的财产造成损失,同时败坏了社会风气,到头来自食害人害己的苦果。
公共安全是指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公共财产的安全,在我国它体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它就是维护人民的利益。我国法律严禁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对于那些危害公共安全、构成危害安全罪的要依据刑法予以惩处;对于那些尚未触犯刑法的行为则要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由公安机关予以制裁。
社会管理秩序是指国家机关对于社会的管理活动及秩序。我国法律维护社会管理秩序就要同时规范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行为,使双方都按法律的规定行事。对于那些严重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犯罪行为要依据刑法来处罚,对于那些尚未触犯刑律的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则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酌情给予处罚。
第三课:依法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
1、在我国现阶段,经济建设是一切工作的中心,如果没有法律的规范和保障,经济建设就难以有序、持久、顺利地进行。
2、我国宪法规定了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公有制经济既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也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我国法律保护社会主义公共财产,也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
3、在我国各种经济活动规则都依据和体现我国民法通则、合同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规定的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等原则。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都是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必须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严格做到法定的要求:生产者是经济活动最主要的参与者,必须按照产品质量法等法律中有关产品质量的各项规定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信守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生产出符合国家和行业质量标准的产品;销售者是经济活动的重要参与者,是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纽带和桥梁。必须遵循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中有关产品销售的各项规定,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销售质量合格、货真价实、能够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消费者也是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应该依法做到公平交易、遵守市场和商店的秩序。只有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做到法定要求,才能保证经济活动和经济建设顺利进行。否则,就会破坏经济秩序,就要受到法律的追究。
4、最主要的两种经济犯罪是侵犯公私财产的犯罪和破坏经济秩序的犯罪,对这类犯罪的打击充分体现了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这一最主要的特征。
我国法律打击聚众哄抢公私财物,将公共财物非法占有,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等侵犯公私财产的犯罪行为,其目的是保护国家、集体的财产和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顺利进行。
我国法律坚决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破坏国家经济秩序的犯罪行为,其目的是保护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第四课:依法保障、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精神文明,它表现为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发达和人们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及道德水平的提高。其任务是完成培育“四有”新人,不断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的任务。其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方面。
思想道德建设既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核心部分;在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大力普及道德教育,在全社会积极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不仅极其重要而且十分紧迫。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仅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四有”新人的目标,而且可以唤起人们内心的良知、正义感、荣誉感和羞耻心,从而使人们能自觉主动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做一个高尚的人。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主要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全体人民中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还必须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法德并举,综合运用教育、法律等手段,多管齐下,形成合力,才能促使人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有效地约束和制止不文明的行为,实现民族素质的显著提高。
2、我国不仅具有规范、引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功能,而且具有禁止、制裁损害精神文明建设行为的功能。
事实表明充分发挥禁止和制裁损害精神文明建设行为的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反对迷信、崇尚科学,有利于规范文化市场,净化社会风气,遏制文化垃圾滋长蔓延,能够为精神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
第五课: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
1、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
所谓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向自然环境任意排放废弃物,污染环境;二是不适当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环境。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给我们带来严重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威胁生态平衡;二、危害人类健康;三、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即“在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的条件下,在不危及后代人需要的前提下,寻求满足我们当代人需要的发展途径”。发展与人口和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2、依法保护环境、治理环境
我国已形成以宪法为基础、以环境保护法为主体的环境法律体系,环境保护已经建立在逐步健全的法制基础上。
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是: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依靠群众保护环境。(详见P64~65)
3、依法追究违反环境法者的法律责任
对于那些违反环境法规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要给予行政处罚;对于违反国家环保法防止污染的规定,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对于那些违反环境法律法规和刑事法律,严重污染和破坏环境,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要追究其刑事责任。
青少年应该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主要应从以下三方面努力:一、提高环保意识,在头脑中牢牢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二、增强法制观念,要严格依法律已,决不做污染环境的事,敢于同违反环境法的行为做斗争,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环境权益;三、落实环保行动,为环境保护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第六课:依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1、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需要国家给予特殊的保护;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目前,无论在家庭、学校,还是社会中都存在一些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和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各种事件时有发生;由于青少年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容易受外界不良影响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而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为了防止青少年和合法权益受到侵害,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进行综合治理,一方面应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另一方面要制定保护青少年的专门法律,用法律维护青少年和正当权益,约束青少年和行为,明确社会各界的职责,强化社会对青少年和教育和保护。
为了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有效地制止侵犯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行为,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我国先后颁布了未成年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法律依据。
我国未成年保护法规定了未成年人工作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主要包括:一、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这是保护未成年人工作首先应当遵循的原则;二、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三、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四、教育和保护相结合。
2、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和自我保护
家庭保护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和教育的义务及其职责,其作用是使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免受来自家庭方面的侵害,为未成年人的成长提供适宜的家庭环境。其主要内容是: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要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不得允许或者迫使未成年人结婚,不得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禁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以及聚赌、吸毒、卖淫等。
学校保护: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培养各种人才。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保护学生的人身和健康。
社会保护: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创造条件,建立和改善适合未成年人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场所和设施,并对中小学生优惠开放。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和荣誉权,对有特殊天赋或者有突出成就的未成年人,应当为他们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司法保护:司法保护是对有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所采取的维护其合法权益、促使其早日改过自新的一种专门保护措施,是教育、感化、挽救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主要内容有: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实行有别于审理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特殊制度。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对人民法院免除刑事处罚,或者宣告缓刑以及被解除收容教养,或者服刑期满释放的未成年人,就做好安置工作,复学,升学、就业不受歧视。人民法院处理继承案件、离婚案件,要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受抚养权。
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学生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除了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注意积累社会经验以外,还应努力做到下列要求:一、要依法自律;二、要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三、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七课: 依法制裁违法犯罪
1、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包括违宪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毎一类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违法行为要受行政制裁,它包括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等形式;而刑事违法行为则要受到刑罚处罚。
2、犯罪,是指具有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基本特征;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法律后果。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
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根据刑法的规定,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主刑,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主刑的特点是,只能独立适用,不能相互附加并用。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附加刑既可以作为主刑的附加刑同时适用,也可以独立适用。
3、危害国家安全罪,是指故意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利益和安全的行为。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性质最严重,对国家和人民危害最大。同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行为做斗争,是我们国家的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只有坚决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行为,才能有力地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有效地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
抢劫、盗窃等侵犯财产的犯罪活动,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它不但使公私财物受到侵害,给财物所有者造成损失,而且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利,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工作,严重影响社会治安。因此,抢劫、盗窃等侵犯财产的犯罪一直是我国司法机关打击的重点。
赌博犯罪是对社会治安危害较大的一种犯罪行为。赌博是旧社会遗留的恶习。现在一些地方赌博之风有所抬头,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腐蚀毒害着人们的灵魂,使一些人滋长不劳而获的思想。有的人染上赌博恶习,嗜赌成性,以致倾家荡产,输光了就偷盗、抢劫、诈骗、贪污,甚至行凶杀人。为了社会的安定,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我们一定要和赌博犯罪做斗争。
青少年吸毒已成为当前一个突出而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吸毒无论对青少年自身,还是对家庭、社会都必然带来严重恶果。实践证明,青少年吸毒会严重摧残身心健康,传染和导致各种疾病,甚至死亡;对家庭而言,往往"一人吸毒,全家遭殃",倾家荡产难以避免;为筹集毒资,吸毒者很可能铤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的邪路,这又必然会败坏社会风气,危害社会治安。青少年朋友一定要珍惜生命,远离毒品。
第八课: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宪法作为国家的总章程,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从内容上看,它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普通法律只规定刑事、民事、经济、行政等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从法律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是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二是普通法律不能和宪法相抵触,否则要被撤消和宣布无效。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我们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根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我国现行宪法由序言和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首都四章构成。
2、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团体、组织和个人的最高行为准则。作为公民,我们应该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经常检视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宪法的规范,自觉遵守宪法,不断提高宪法意识,不但自己不违宪,而且能勇敢地同违宪行为做斗争。
3、宪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它确认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八年级思想政治(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Ⅸ 法考怎么背诵
法考的复习顺序实际上是需要去仔细思考、权衡轻重缓急、巧妙搭配的。因为不同的部门法有不同的复习特点和要求。有的部门法就像一块硬骨头,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利用较多时间去消化、理解,例如民法、刑法、行政法就需要用较多时间去建构一种思维模式。而经济法、法制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则能在短时间内迅速上手。所以,建议复习顺序是:法理—民法—刑法—刑诉—民诉—商法—三国法—经济法—法理—中国法律史—行政法。
同时我们也可以根据不同的阶段来复习不同的科目:
在最初复习阶段我认为需重点复习理解型的科目,例如民法、刑法。因为这些科目不是靠简单的背诵就能拿分的,需要一定的理解,而且有一定难度,必须是看过一遍再重新整理一下思路才做真题。这两门大法建议是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去复习。
然后再复习商法以及刑事、民事诉讼法,这几大法分值较大,商法里的小法较多、分值又不确定,诉讼法靠背诵。建议是用12天去听完课件做完一次真题!
其次再复习复习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做真题。这门科目比较抽象难懂,分值也不算太高,很多考友都说会放弃,但是看了总比没看好,就算看不懂,也可以记一记,花十几天时间快速听完背完是足够的了。
最后就是三国法、法制史、法理学、宪法、经济法等纯记忆的科目了,这时差不多离考试时间不多了,纯记忆的科目继续坚持背诵。这里就不多说了,就是靠背。
Ⅹ 从来没有备考过法考,5个月能成功通过吗
5个月的时间不算短,合理利用好每一分钟,最后是可以复习好的。
一,咱们是要过法考的,定一个具体一点的目标,到底客观题、主观题分别要考多少分十分重要的 。一个“够得着” 的目标会支撑大家按部就班的复习。
比如说,客观题大家可以先定一个220分,每次做题都以这样的正确率要求自己,也好衡量到了后期什么知识点是可以舍弃的,什么是不可以舍弃的。
二、材料要专一
有不少法考人在备考前,在挑选上会花费很大一部分时间做功课,结果,把各个机构的资料都买回来,之后看看这本材料,看看那本材料,到最后,不仅知识点记混了,各个科目也都没学完,还耽误了时间。
一科就用一套书,一套课。不要贪多,因为法考留给你的时间并不多。专心致志啃一套书就好。建议同学尽快:①熟悉法考8科的学科特点②根据各科特点,按照合理计划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