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司法决斗模式

司法决斗模式

发布时间: 2022-06-04 10:40:00

❶ 中国古代有没有司法决斗

没有,那是欧洲人所采用过的方式。

❷ 拳击比赛在美国如此受欢迎,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一方面是因为拳击在美国的推广比较迅速,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喜欢这种竞技方式。

❸ 谁知道关于欧洲古代决斗的事情

决斗的由来

决斗起源于古代奴隶制国家巴比伦、古希腊等国,而后盛行于中世纪的欧洲。最初,决斗是神明裁断的一种方式。所谓神明裁断,就是由神来判定诉讼双方哪一家有罪,其方法是对诉讼当事人进行各种考验。显然,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裁断方法。

中世纪时,随着欧洲骑士制度的产生,决斗在欧洲日益风行起来。随着决斗的流行,逐渐产生了一些规则:

当两人发生纠纷时,如果有一方向对方脸上摔帽子、扔手套、或做出其他侮辱的行为,即被视为发出决斗的邀请。一个人一经宣布说要决斗,就不能反悔。如果有一方愿意言和,必须双方达成口头或书面的和议,和议不成仍须决斗。

决斗双方各有自己的证人,由证人约定决斗的时间、地点。决斗使用的武器依决斗者身份等级的不同而有所差别。古时用剑,后改用枪。决斗时双方应离开一定距离,谁开第一枪由抽签决定。

有些没有能力提出或接受决斗的人,如妇女、残废人等,还可以找人代为决斗。

以后法律有了改变,决斗虽然不再是一种解决诉讼的裁断方法,但是作为一种习惯,一直保持到十九世纪末。一八六四年,当拉萨尔因恋爱事件与人决斗,腹部中弹死亡后,马克思写道:“这是他一生所犯的许多轻率行动之一。”直到本世纪初,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和法律的不断严谨完备,决斗才被取消,成为一种历史的痕迹。

❹ 英国神判法的决斗

诺曼人把另外一种神判法带到英格兰,即决斗法。决斗时诉讼双方都持一把特制的斧子和盾,一直斗到有一方喊 “胆小鬼”为止,战败的一方将被处死。决斗法最初用于解决所有的争议,后来只局限于比较严重的刑事案件。决斗法通常只适用于自由人,老人、妇女、儿童和病人可以付钱找人代他们决斗。
从现代理性的视角去看,神判法可谓荒谬至极,它不是依据事实证据和法理分析,而是简单地诉诸神灵、上帝的力量,就像掷骰子赌博一样,带有明显的迷信色彩和不可预测性,是一种违背理性的的野蛮人的陋习。这正如18世纪苏格兰历史学家威廉·罗伯逊所说:“由于人类理智的薄弱而得以存在的所有荒唐可笑的制度中,它……看来是最过分荒谬的”。但如果把神判法放在当时的特定语境中,仅仅将其视为“荒谬的野蛮人的陋习”未免有些过于简单。
首先,现代视角下的荒谬观念在当事人眼里并不尽然。在英国中世纪前期的文化语境中,人们的知识比较贫乏,对神力的推崇远远超过了人力,“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无力”。在当时人的观念中,确有一个全能的上帝支配着人间的一切,能辨别人世间的直伪,会通过显灵、创造奇迹来保护一个人的权利,为人类伸张正义。当时人们普遍相信,在热铁神判法中,火是不会伤害无辜者的;在冷水神判法中,上帝会接纳清白的人;在热水神判法中,开水只会烫伤那些有罪的人;在摸尸神判法中,被杀死的人能显示谁是凶手;在吞物法中,上帝只会让食物噎住那些有罪的人;在决斗法中,上帝将会给正义的一方助以神力,不会让不义的一方获胜。根据我们今天的科学研究成果,上帝或神灵绝对不会通过显灵或创造奇迹来保护一个人的权利,但当时人的这种“集体幻觉”为什么能持续几百多年呢?如果我们深入到当时的具体语境中,就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神判法主要用于刑事案件,特别是杀人、抢劫、通奸等一些无人目睹的重大刑事诉讼。这主要因为,在当时的条件下,不仅原告无法找到足够的证据来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就是其他人对犯罪嫌疑人也无可奈何,在这种人力不能实现司法公正的情况下,诉诸神灵就是当时人的一种合理选择。如果在神判法中实现了司法公正,人们就将其归功于神,如果在司法审判中造成了一定的“冤案”,人们也无怨无悔。更为重要的是,神判法不管有没有在事实上实现司法公正,它都对刑事犯罪行为起到了一种威慑作用,使不法者不敢肆意妄为。因此,当时人对神判法的笃信不能简单地视为是荒唐之举,它在更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他们对司法公正的一种呼唤,是对原始正义的一种诉求。
其次,神判法在程序上虽然没有现代这样完善,但在当时却是人们对司法公正的一种合理选择。在中世纪前期,英国的司法审判同现代一样,都首先要向法庭起诉,但当时并不象现代一样向法庭呈交一份书面诉讼,而是在口头上直接提出指控。当时法官的裁决依据不是事实、证据和案件的是非同曲直,而是双方在法庭上的表现。如果原告对被告宣誓提出起诉时表情紧张,则说明他“心中有鬼”,誓言不足信,法庭可据此判其败诉。如果被告在原告起诉后保持沉默,或在宣誓时流露出犹豫、紧张等情绪,法庭则判其不受法律保护。被告在通过反驳程序后,法官并不是先对原告与被告进行审讯,依据事实、证据作出判决,而是先假定被告是有罪的,然后由被告自己证明无罪。当时法官的作用不是证据的裁定人,而是决定采用哪种验证方法。如果是严重的刑事案件,法官通常直接诉诸神判法来验证;如果是土地纠纷等民事案件,法官一般先通过公证昭雪法来验证。公正昭雪法由一定数量的公证人宣誓,被告的誓言是真实可信的。如果多数公证人认为他的誓言是可信的,则判其胜诉,如果被告找不到所需数目的公证人,并在宣誓过程出现了一个错误,则判其有罪。这种口头的誓言虽然在今日看来不足为据,但在当时却具有很大的可信度。因为在当时人的观念中,宣誓是一项十分严肃而神圣的活动,是社会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也是法律上的明确要求。《阿尔弗雷德法典》规定:“人人都应自尊自重,恪守誓言”,而提供伪誓被视为是对上帝的欺骗,对灵魂的亵渎,是十恶不赦的弥天大罪,必遭天谴。有关上帝惩罚发伪誓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并为当时人所深信不疑。如果被告确实有罪的, 他将很难找到公证人。如果被告坚持自己是无辜的,但又不能找到足够数量的公证人宣誓证明他的清白,那他将被允许通过神判法,来证实他是否有罪。总之,在13世纪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陪审制启用之前,神判法一直是人们赖以寻求司法公正的选择之一。
再次,神判法虽然也造成一些冤假错案,但在当时却是司法领域实现实质正义的一种有效工具。神判法虽然在名义上是由神判,但实际上是由教士来判,带有很大的主观性。神判法代表的与其说是是神的意志,勿宁说是教士本人的看法。在各种神判法中,教士经常通过采取一些措施来影响验证结果,如在热铁神判法中,教士为了判被告有罪,就给他一块重三镑的铁块,或把铁犁头放得不规则,而当他不想判被告有罪时,他就给他一块一英镑的铁块,或让铁块凉一会儿。一些皮肤细嫩的妇女在手捧一块烧红的铁块向前走时都没有烧伤,这并非神力所为,而是教士事先作了更多的手脚,或在被告手掌上擦上了一些预防药,或把冷铁涂红,使它看上去象是炽热的铁块。另外,教士对神判法的验证结果享有解释权,当被告在热铁神判法中手掌被烧伤时,教士可以宣布伤口已经愈合了;如果被告在冷水神判法只是稍微下沉,教士也可以宣布他已被上帝接纳了。这些原始的验证方法只所以能“运行”几百年,关键在于教士能根据民心与舆论导向对神判作出富有弹性的解释,如宣布臭名昭著的被告有罪、声誉很好的人无罪,从而把神判法变成了一个柔性的“舆论”工具。1100年,一些撒克逊人被指控在皇家森林里狩鹿,令威廉二世非常生气,便将50名犯罪嫌疑人付诸神判法,但结果全被无罪赦免。这一结果不但在今天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就连当时的威廉二世也对此深表怀疑。但如果考虑到在当时的观念中,野生的动物是不能作为私有财产的,现代的产权观念对当时人来说是完全陌生的,那么,这一“不法判决”恰恰反映了当时的民心所向,且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司法上的实质正义。

❺ 中世纪决斗需要负法律责任吗在决斗兴起的狂热时期。如法国的弗朗西斯二世、查理九世和亨利三世统治时期

算是一种民间习惯,而且有司法决斗的(也就是说有法定形式的决斗)。其性质被认为是一种双向神判(神明审判,即上帝的裁决)。

❻ 为什么说城市法和商法既有封建主义的性质,又有资本主义的因素

因为就法律而,城市法中的很多具体法规条例和规则,明显地是与封建等级制的特权法相对立的。例如,它基本上废除了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取消了封建领主的特权,使土地可以自由地出租、买卖、交换、抵押和让与;废弃了那些复杂而又具有浓厚形式主义色彩的诉讼程序;证人的证言取代了誓证和司法决斗;罚金取代了赎命金,等等。此外,城市法中有关财政、、商业等方面的法规也比较鲜明地体现了资本主义法律关系的性质。但是否由此可以断言,中世纪城市法应归于资本主义早期法律的范畴呢?全面分析西欧中世纪城市法,又难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因为城市法本身并没有也不可能在中世纪时代完全冲破封建的藩篱,它还包含着不少封建性质的因素,也还调整着不少封建性质的法律关系。
(一)中世纪城市法的形成与发展
城市法(CityLaw)是指西欧中世纪伴随城市的兴起与城市商业贸易的繁荣而形成发展起来的法律体系,适用于城市、自治城市、半自治城市和城市共和国。它既不是统一的国内法,也不是统一的国际法,而是由一些涉及城市组织结构和管理、城市居民的法律地位,以及商业、手、征税等适应城市发展需要的法规组合而成。
城市的兴起与城市商业手工业的发展是城市法应运而生的根本前提。引起城市法产生的直接原因则主要是:
其一,城市商业贸易中出现的争端需要相应的法规来调整,市民阶层与商人的利益需要得到相关法律的保护,而领主法庭或教会法庭却没有相应的规范来解决这类;
其二,城市的形成大都跨越一个或几个封建领地管辖范围,而各封建领地却各有自已的地方习惯法,这就使城市居民同时要受多个封建领地法律的约束,这种司法管辖权的极端混乱现象,束缚了城市手工业和商业贸易的发展;
其三,“司法程序中僵硬的和传统的形式主义,延误时日,裁判决斗以及免诉宣誓的流弊,全凭偶然性判决的神意裁判等等,对商人来说是无休止的折磨,他们需要一种比较简便、比较迅速和比较公平的法律”①。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城市居民迫切希望获得人身自由和城市的自治, 拥有能保障自己生命财产和调整城市正常经营活动的法律,以摆脱封建教俗贵族的横征暴敛和领主司法审判权的束缚。至11世纪,西欧大多数城市通过武装起义或金钱赎买,先后迫使各国国王和封建领主作了让步,使城市在立法、司法和行政管理上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自治。
主要有三种类型:
(1)城市共和国,它拥有独立的军队和管辖领域,不仅在城区拥有自治权,而且控制城郊农业区域;
(2)城市公社,只在拥有的城区中享有自治权;
(3)享有不完全自治权的城市,由国王或所属区域的封建领主派人和城市代表共同管理。由于城市自治地位的确立,城市立法、司法机构的形成,使城市法的制定和发展有了和组织的保证。

❼ 西方的决斗制度是什么时候废除的啊

为名誉而决斗,对于19世纪前的欧洲人来说,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在法国和俄罗斯这样决斗成风的国家,男人们可以因为任何一个微不足道的原因就拔剑相向。据记载,在1588年- 1608年这20年中,仅在巴黎就有8000多人在决斗中丧命。我们所熟悉的文学家大仲马、屠格涅夫、托尔斯泰等都曾参加过决斗;美国第7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法国第三共和国总理乔治斯·克列孟梭也是决斗的高手;号称“铁血宰相” 冯·俾斯麦更是把决斗当成家常便饭,在大学期间他就与人决斗过27次!连林肯总统都曾走上过决斗场……
一提到决斗,人们往往首先想起的便是俄罗斯诗人普希金的悲剧,或是大仲马小说里的法国贵族们为了哪怕是想象中的一点点冒犯就生死相搏的情节。但事实上,决斗并不是骑士和贵族的专利,也不仅仅是争夺爱情和捍卫名誉的危险游戏。在西方社会的发展史上,它还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法律制度,一种影响深远的文化风尚。这种一听起来就夹杂着骑士味道的、充满阳刚男人气的游戏,肇事的起因不外乎以下三种:

司法决斗:谁胜谁赢官司
所谓司法决斗,是指以决斗来解决法律争端的一种审判方式。
在印欧语系的民族中,这是一种古老的习俗。凯撒就曾说过:日耳曼人用单独斗剑来解决争端。而在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也有这样的情节:两个男人为证明自己是美女海伦的主人而在宙斯面前进行决斗,输掉的一方就是撒谎者。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司法决斗的精神依据:由神来判断是非。
到了中世纪的时候,司法决斗被西欧各国广泛采用。例如,一个人在法官面前控告另一个人犯了某种罪行,而对方坚决不承认,此时法官就会让两人决斗,谁在决斗中获胜就能赢得官司。而输的一方就算侥幸不死,也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有时候,如果当事人不服法官的判决,还可以向法官提出决斗,如果赢了就可以推翻判决。因为人们相信:在这种由上帝来裁断的决斗中,正义的一方是不会被打败的。
司法决斗的另一个依据是:在尚武的欧洲人看来,只有怯懦的人才会在决斗中被打败,而怯懦就意味着邪恶。
这种制度当然有其荒谬的一面,但在诬告成风、刑侦手段又极其不发达的中世纪,它的确也是对付诬告的惟一办法。至少比起“热铁取证”“沸水取证”(当事人把手放到热铁上或沸水中,如果没有被烫伤就证明其清白)之类的神判法来,司法决斗更能让人掌握自己的命运。

荣誉决斗:名声和爱情比命价更高
15世纪末,荣誉决斗的风俗开始从意大利流传到欧洲各国,其目的不是辨别是非,而是为了“洗刷”别人对自己的侮辱(有时只不过是出于自己的神经过敏)。
当时,欧洲各国的贵族男子都身佩长剑,随时准备与别人拼个你死我活——无论理由是多么微小或荒谬。因为在他们看来,决斗本身就是富有骑士精神和男子气概的象征。
最初,荣誉决斗时双方并不需要助手,但由于给对方下埋伏等卑鄙事件常有发生,不久后,决斗人必须有助手陪同就成了惯例。但是,助手制度很快就带来了更大的伤亡——为了表明自己没有辜负朋友的信任,双方的助手也开始在决斗中大斗特斗,其拼命程度决不亚于决斗的主角。
女人当然也是引起荣誉决斗的主要原因,不过,这倒并不是出于男人们用比武来赢得异性青睐的动物本能,而是因为骑士精神本身就包含这样的内容:男人应该以生命来捍卫心上人的名誉和尊严。因此,在描写中世纪骑士的小说里,我们经常能看到某位骑士发誓为心爱的贵夫人效劳的情节,这里的“效劳”便意味着:如果有人敢冒犯您,我将立刻和他决斗,不死不休!

政治决斗:政见不和刀剑相向
政治决斗古已有之。古罗马诗人塔西佗说:在日耳曼国家里,当一个国家要加入对另一个国家的战争时,总是试图让战俘和本国士兵决斗,并通过决斗来裁决战争的胜负。
这些古代的政治决斗都是非常严肃的事情,有着严格的规章和程序,观摩者也往往都是政界和宗教界的显赫人士。
从法国大革命时期开始,另一种政治决斗开始风行:持不同政见的人为了自己的政治理念而决斗——当口舌说服不了对方的时候,就让枪剑来解决问题吧!到了19世纪,政治决斗甚至成了决斗的主要原因。
在美国,许多州长、部长甚至总统都曾参加过这样的决斗。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一次决斗发生在1804年,因为总统大选纷争留下的后遗症,当时的副总统艾伦·伯尔向时任财政部长的汉弥尔顿提出决斗,并在决斗中将汉弥尔顿击毙。这个不幸的消息令美国震惊,一时悼念者如潮,其场面足可与5年前华盛顿逝世时相比。但汉弥尔顿并不是这场政治决斗的唯一牺牲者,副总统伯尔事后被美国人视为“凶手”,政治生命完结之余自暴自弃,三年后便因涉嫌叛国而被通缉,在美国政治史上也算是最倒霉的副总统之一了。

决斗的丧钟与尾声
随着时间推移,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决斗的负面影响,禁止决斗的命令开始一道道发出。
在废除司法决斗方面,教会走在了最前面。历代教皇都多次指出,决斗在本质上违反了非暴力的宗教精神,应该予以禁止。12世纪末,教会发布规定:神职人员即使请替身参加决斗也是犯罪,如果他的替身杀死对方或被杀死,该神职人员要按杀人罪处分。
13世纪后,西欧国家普遍开设宗教裁判所法庭,司法决斗从此衰落。不过,司法决斗的废止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法国的最后一次合法决斗发生在 1547年,而英国直到1819年才正式废除司法决斗。
比起司法决斗来,荣誉决斗就更难制止了。
1566年,法国国王查理九世发布了一道严厉的法规:任何参加决斗的人都要被处以死刑。但法律似乎无法遏止人们对决斗的热情,在随后的30年里,巴黎依然有上万人死于决斗。甚至连席卷一切的大革命也没能改变决斗的风尚,只是让人们把决斗的起因从荣誉、女人转移到了政治上面。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尊重生命的现代文明渐渐深入人心,决斗文化的根基——骑士精神——不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而现代司法制度的完善,更让司法决斗成为了荒谬的传说。20世纪之后,虽然酷爱决斗的法国人偶尔还会举行决斗,但往往只是走形式——事先的精心准备足以保障决斗者的生命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纳粹统治时的德国和意大利,荣誉决斗曾再度合法化,当时的德国大学生甚至以在脸上留下伤疤为荣。这是决斗文化最后一次死灰复燃,相对它不乏浪漫精神的过去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可耻的尾声。

❽ 欧洲中世纪真的存在比武审判吗

决斗式审判(Trial by battle),又称司法决斗(judicial el),是指以双方当事人之间的肉体搏斗的结果来判定胜负解决纠纷的审判方式。学者们普遍认为,司法决斗是在中世纪早期北欧所盛行的一种裁判方法,它在英国的生根发芽则应归功于1066年的诺曼征服,诺曼人在占领了英格兰后,也将欧洲大陆的决斗式审判带入了英格兰。 决斗式刑事审判的启动程序为:一位私人控诉人指控另一人实施了犯罪行为,陈述涉嫌犯罪的事实,并声称要“以其血肉之躯为证”(prove by his body)来证实他的指控;受指控人否认控诉事实,并同样声称要“以其血肉之躯为证”来表明自己的清白。
如果法官认为该案件适宜于采用司法决斗,他就会确定决斗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当所有事项准备就绪之后,决斗者就会步入决斗场并站立于场地的两侧。然后,双方将走向前场并对神宣誓他是为正义而战。宣誓完毕后,双方分开,决斗开始。普通民众则把观看当事人之间的司法决斗当成一种难得的娱乐方式,紧张刺激的格斗场面和悬而未决的格斗结果使司法决斗堪称一出无与伦比的“戏剧”。 在当时的欧洲大陆,贵族们通常手握长矛盾牌、身披坚实盔甲、脚踏宝马良驹而战;而在英格兰,典型的决斗场面是手握棍棒徒步而战。决斗从黎明时分开始,直到一方决斗者被杀死或高呼“我是懦夫”并承认失败而告终。如果决斗一直持续到星斗闪耀之时仍然不见分晓,法官将宣布被告人获胜。在刑事案件中,如果败者没有战死,可能被执行绞刑。 英国学者布拉克顿曾经指出,门牙在决斗中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常备性武器,掉了门牙的人通常被视为没有决斗能力者。纳尔逊在《司法决斗》一书中记载,在1456年温切斯特的一场决斗中,当时一方当事人“用牙齿咬对方的鼻子”,从而赢得了战斗。

热点内容
吴春燕民法 发布:2024-11-05 21:22:09 浏览:286
最新劳动法2013全文 发布:2024-11-05 19:11:30 浏览:105
比较中美涉外婚姻法的文化差异 发布:2024-11-05 18:47:44 浏览:561
劳动法离职后工作服的规定 发布:2024-11-05 18:42:47 浏览:855
劳动法直接辞职有工资吗 发布:2024-11-05 18:36:40 浏览:117
玉溪红塔区法院 发布:2024-11-05 18:35:12 浏览:204
2017劳动法流产假 发布:2024-11-05 14:20:40 浏览:255
顶级律师年薪 发布:2024-11-05 13:45:14 浏览:652
徐金桂行政法背诵2017 发布:2024-11-05 13:12:32 浏览:68
上诉法院流程 发布:2024-11-05 11:37:58 浏览: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