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法第6次任务0027
A. 商法第6次任务0040的答案
保险欺诈行为指当事人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致使对方做出错误判断的行为;
B. 商法系统包括哪些法律
商法商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商事关系或商事行为的法律,主要包括公司法、保险法、票据法等。第一节 商法的概念 1 商法的调整对象 商法是调整市场经济关系中商人及其商事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 商事关系 指一定社会中通过市场经营活动而形成的社会关系,主要包括商事组织关系和商事交易关系。 (组织法和行为法的结合,就是商法)。 3 商事关系的主要标志是商人和商行为。 商人,是以自己名义实施商行为并以此为常业的人,在我国,商人主要包括 (1)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独资企业; (2)合伙企业:与独资公司相对,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人通过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经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的企业组织形式。 (3)公司和其他形式的企业法人; (4)联营企业:联营企业(Associated Enterprises) 指两个及两个以上相同或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法人或事业单位法人,按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共同投资组成的经济组织。 (5)外商投资企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规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由中国投资者和外国投资者共同投资或者仅由外国投资者投资的企业。 商行为,就是适用商事法律规范的营利行为。从本质上讲,商行为就是市场中经常化、专门化和规范化的行为。 4 形式的商法和实质的商法 我国没有形式的商法,但存在实质的商法,主要表现为大量的商事单行法,公司法、证券法、票据法、保险法等。 5 商法与民法、经济法既有紧密联系,也有一定区别。 简单而言,民法是一般法,商法是特别法,民法对商法具有领导指导的意义,而商法对民法具有补充、变更、限制的作用。商法与经济法的区别主要在于商法以当事人意识自治为主导性原则,经济法则强调国家意志和政府职能的介入,并以国家政策为主导。 第二节 商法的历史沿革 商法虽源于古罗马时代的商事规约,但我们今天所理解的意义上的近代商法却是始于中世纪欧洲地中海沿岸自治城市的商人法,正式确立于1807年的法国商法典。中国古代“重农抑商”,商法极不发达,20世纪初以来的百年商事立法,主要是引进借鉴西方商法,主要是大陆法系的商法,但新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商事立法也有不少是借鉴了英美法等的商事立法。 第三节 商法的一般原则 商法的一般原则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在法律上的反映。现代商法主要有四大基本原则。 一 强化企业组织 1 提高企业素质。主要依靠两套法律机制,一是,企业融资和确保企业财产基础的法律机制, 如公司法上的有限责任、资本三原则。二是,实现企业优胜劣汰和实现资产优化组合的法律机制,如破产、重整、兼并制度。 2 完善企业结构。包括完善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主要是合理分配投资者和经营者的权利)和协调企业内部关系(主要保护职工利益,加强职工民主管理)。 二 提高经济效益 即 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营收益。商法的这一原则主要体现在保护产权、维护信用、促使交易便捷三个方面。 1 商法保护产权,主要体现在界定产权(明晰产权)和维护其权威上;包括在产权受侵害时,给予及时、充分的救济。 2 信用的核心是信任。信任就意味着可以低成本地进行交易,从而提高经济效率。破产法对维护信用有积极的作用。 3交易便捷可以节约时间成本。为此,商法提供了不少制度支持。如商事交易的技术化(定型化),大量运用默示行为、证明形式自由、时效短促、商事促裁等。 三 维护交易公平 就是要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主要体现为平等原则和诚信原则。 例如,信息披露制度、一股一权原则、禁止内幕交易等,体现了平等原则。 董事对公司的忠实义务、投保人的如实告知义务等,体现了诚信原则。 四 保障交易安全 商法为此提供的制度主要有: 1、强行主义; 2、公示原则; 3、外观法则(客观主义); 4、严格责任; 5、保护善意买受人(第三人)。 第四节 商法的种类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1993年12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根据l999年12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 (1994年6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56号发布 根据2005年12月18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的决定》修订) 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 (1997年2月23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2006年8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修订)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 (1999年8月30目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1999年8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0号公布自2000年1 月1日起施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根据1990年4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的决定》修正根据2001年3月15目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5、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 (1988年4月1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根据2000 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的决定》修正) 6、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 (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的决定》修正) 7、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 (2006年8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2006年8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4号公布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 8、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 (1995年5月10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根据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的决定》修正) 9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 (1995年6月30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的决定》修正)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 (1992年11月7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1992年11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4号公布自1993年7月1日起施行)
C. 商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商法基本原则如下:
(1)强化商事组织原则。强化商事组织原则要求提高企业素质和完善企业结构。我国军工企业在改革中存在着很多障碍。于是针对我国的国情,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应遵循强化商事组织原则。
(2)维护交易公平原则。从两个方面体现,一个是商事交易主体的地位平等,一个是诚实信用。
(3)促进交易迅捷原则。主要体现交易简便,短期时效,定型化交易规则三个方面。
(4)维护交易安全原则。维护交易安全原则在商法基本原则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3)商法第6次任务0027扩展阅读:
商法的一般原则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在法律上的反映。
一、强化企业组织。
1、提高企业素质。主要依靠两套法律机制,一是企业融资和确保企业财产基础的法律机制,二是实现企业优胜劣汰和实现资产优化组合的法律机制,如破产、重整、兼并制度。
2、完善企业结构。包括完善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和协调企业内部关系。
二、提高经济效益。
1、商法保护产权,主要体现在界定产权和维护其权威上,包括在产权受侵害时,给予及时,充分的救济。
2、信用的核心是信任。信任就意味着可以低成本地进行交易,从而提高经济效率。破产法对维护信用有积极的作用。
三、维护交易公平。
就是要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主要体现为平等原则和诚信原则。例如,信息披露制度、一股一权原则、禁止内幕交易等,体现了平等原则。董事对公司的忠实义务、投保人的如实告知义务等,体现了诚信原则。
四、保障交易安全。
D. 商法的法律介绍
1 商法的调整对象
商法是指调整商事交易主体在其商行为中所形成的法律关系,即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商法的调整对象是商事关系。
2.商事关系
指一定社会中通过市场经营活动而形成的社会关系,主要包括商事组织关系和商事交易关系。
(组织法和行为法的结合,就是商法)。
3.商事关系的主要标志是商人和商行为。
商人,是以自己名义实施商行为并以此为常业的人,在我国,商人主要包括
(1)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独资企业;
(2)合伙企业:与独资公司相对,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人通过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经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的企业组织形式。
(3)公司和其他形式的企业法人;
(4)联营企业:联营企业(Associated Enterprises) 指两个及两个以上相同或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法人或事业单位法人,按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共同投资组成的经济组织。
(5)外商投资企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规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由中国投资者和外国投资者共同投资或者仅由外国投资者投资的企业。
商行为,大陆法系学者一般认为是指以营利性营业为目的而从事的各种表意行为。其规制原则主要有三种:
(1)主观主义原则。主观主义原则的立法理念是以商人概念为出发点,在此基础上推导出商行为的具体形态,并以列举的方式揭示出商行为的范围。大陆法系国家采用主观主义立法原则的主要有意大利,德国,瑞士等国。
(2)客观主义原则。客观主义原则的立法理念是以行为的客观性作为出发点来确定商事行为。《法国商法典》创造了这一原则,而《西班牙商法典》则继承和发展了这一原则。
(3)折中主义原则。折中主义原则的立法理念是在主观主义原则和客观主义原则基础上,依据行为的客观性和商人的经营方法两个标准来确定是否属于商行为。日本现行商法典和法国修改后的商典法采取该立法原则。
4.形式的商法和实质的商法
我国没有形式的商法,但存在实质的商法,主要表现为大量的商事单行法,公司法、证券法、票据法、保险法等。
5.商法与民法、经济法既有紧密联系,也有一定区别。
简单而言,民法是一般法,商法是特别法,民法对商法具有领导指导的意义,而商法对民法具有补充、变更、限制的作用。商法与经济法的区别主要在于商法以当事人意识自治为主导性原则,经济法则强调国家意志和政府职能的介入,并以国家政策为主导。 商法的一般原则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在法律上的反映。现代商法主要有四大基本原则。
一 强化企业组织
1.提高企业素质。主要依靠两套法律机制,一是,企业融资和确保企业财产基础的法律机制,
如公司法上的有限责任、资本三原则。二是,实现企业优胜劣汰和实现资产优化组合的法律机制,如破产、重整、兼并制度。
2.完善企业结构。包括完善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主要是合理分配投资者和经营者的权利)和协调企业内部关系(主要保护职工利益,加强职工民主管理)。
二 提高经济效益 即 :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营收益。商法的这一原则主要体现在保护产权、维护信用、促使交易便捷三个方面。
1.商法保护产权,主要体现在界定产权(明晰产权)和维护其权威上;包括在产权受侵害时,给予及时、充分的救济。
2.信用的核心是信任。信任就意味着可以低成本地进行交易,从而提高经济效率。破产法对维护信用有积极的作用。
3交易便捷可以节约时间成本。为此,商法提供了不少制度支持。如商事交易的技术化(定型化),大量运用默示行为、证明形式自由、时效短促、商事促裁等。
三 维护交易公平
就是要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主要体现为平等原则和诚信原则。例如,信息披露制度、一股一权原则、禁止内幕交易等,体现了平等原则。董事对公司的忠实义务、投保人的如实告知义务等,体现了诚信原则。
四 保障交易安全 商法为此提供的制度主要有:
1.强行主义;
2.公示原则;
3.外观法则(客观主义);
4.严格责任;
5.保护善意买受人(第三人)。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1993年12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根据1999年12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
(1994年6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56号发布 根据2005年12月18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的决定》修订)
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
(1997年2月23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2006年8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修订)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
(1999年8月30目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1999年8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0号公布自2000年1 月1日起施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根据1990年4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的决定》修正根据2001年3月15目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5.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
(1988年4月1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根据2000 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的决定》修正)
6.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
(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的决定》修正)
7.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
(2006年8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2006年8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4号公布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
8.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
(1995年5月10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根据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的决定》修正)
9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
(1995年6月30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的决定》修正)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
(1992年11月7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1992年11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4号公布自1993年7月1日起施行)
E. 国际商法简答题目5:
英美法中的对价
随着我国司法改革的推进,原来许多相对陌生的法律概念,在我们的司法实践甚至日常生活中逐渐频繁的出现。这些从西方现代法学中引进的名词,弥补了我们国家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这一领域概念的空白。但是,由于这种时空的转换和语境的不同,也造成了我们社会对这些概念的陌生和误解。作为现代民法基本概念的“对价”就是这样一个典型。
我国票据法第十条第二款这样规定:票据的取得,必须给付对价,即应当给付票据双方当事人认可的相对应的代价。在这里我们可以把对价的概念作如下解释:既对价就是双方当事人认可的相对应的代价。但什么是相对应的代价?相对应包括了那些概念,是基于价值上的对等,还是基于双方当事人的认可。在这里显然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这个解释是模糊的,在审判实践中,有些当事人要求法院在解决票据权利纠纷时考虑对价的充分性并以之为抗辩理由。我们在翻阅许多的司法解释后,虽然有一些处理指导意见,但对于对价的确实含义,依然是闪烁其中。
迅速发展的审判实践要求我们,对于“对价”这些概念我们必须重新发现和认识他们。
一、 对价的渊源
什么是对价?我们首先要明白,最初这是一个英美法上的概念。
在英美法中,对价也是一个非常晦涩难懂的概念。按1875年英国高等法院下的定义,对价是指“合同一方得到的某种权利、利益、利润或好处,或是他方当事人克制自己不行使某项权利、遭受某项损失或承担某项义务。”这句话对于不熟悉英美法历史的普通法律人士来说也是如在云里雾里,不得其三味。所以我们就有必要回到英美法的历史环境中去认识它的真面目。
英美合同法是由英国早期的诺言之诉发展而来的。在15和16世纪,英国普通法院在审判实践中确立了一项原则:一项单纯由承诺人对受诺人承担义务的恩惠性或赠予性的诺言不能由受诺人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要使一项承诺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受诺人也必须对诺言人提供某种回报,从而使双方之间存在某种交易。这种由受诺人对承诺人提供的回报就是对价。已经存在对价的情况下,承诺人如果不履行诺言,受诺人有权向法院起诉,并获得适当的救济。
通过以上阐述我们可以对“对价”有个整体的认识。我们发现上述对价的作用在于使诺言对承诺人产生拘束力,使双方之间存在某种交易,一旦交易成立,承诺人就不能轻易收回已经作出的承诺。实际上,一旦对价存在,承诺人就必须履行承诺,否则就要承担责任。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总结出,对价就是相对人作出的某种能使承诺人的承诺对其自身产生拘束力的回报。
但这个定义也是空泛的,我们必须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使之具体和更能让人明白其含义。由此我们需要从这种回报何时能构成对价开始。
二、 对价的构成要件
上面我们讲到对价是一种回报,但怎样的回报才能对承诺人产生拘束力,从而成为对价呢?
按照英美法的解释,一项有效的对价须具备以下要件:
1 对价必须是合法的。
凡是以法律所禁止的东西作为对价的,都属无效。这个很容易理解,例如,贩卖妇女、儿童的合同是无效的,因为在这里当事人把妇女、儿童当作对价来达成合意。而对妇女、儿童买卖是违法的,所以这个对价无效。
2 对价须是等待履行的对价或是已经履行的对价。
英美法把对价分为三种:待履行的对价(Executory Consideration)、已履行的对价(Executed Consideration)和过去的对价(Past Consideration)。当事人已履行了他那部分义务时,其所提供的对价是已履行的对价;若是当事人承诺提供并准备提供的对价,则为待履行的对价;所谓过去的对价是指一方在对方作出允诺之前已经全部履行完毕的对价,其不能作为对方后来作出的这项允诺的对价。英美法有一项原则,“过去的对价就是没有对价“(Past Consideration is no Consideration.)。
在这里我们必须分清已履行对价和过去的对价之间的区别。已履行的对价,这种已经作出的行为或是诺言是基于对方的承诺而作出的,具有针对性。比如,王某承诺将卖给李某一台彩电,李某在王某交付彩电之前支付给了一笔王某提出的价款,这时,李某的行为就构成了一项已履行的对价,王某有义务将彩电交于李某。
而过去的对价只是一个单方行为,没有对象。比如几年前王某送给了李某一件紧俏商品,多年过去后,李某为了感谢王某,允诺将送给王某一台最新式的冰箱。但这项允诺是缺乏对价支持的,王某几年前送给李某商品并不是针对几年后要求李某回报的行为,这是一个已经过去了的对价,所以没有拘束力,王某不能就李某没有履行其承诺而诉求法律的保护。也许“过去的对价就是没有对价”这种说法引起了一些词义上的坳口,但相信通过合理的解释我们能够超越这种语境的困境。英美法认为,这种允诺属于无偿的允诺(gratuitous),但有一项例外,若“无偿的允诺”是采用签字蜡封式作成则有拘束力,这也是其独特的历史造成的,我们可以把它作为在别国特殊环境下的产物,而并不需要在本国的系统中加以阐述。
3 对价必须具有某种价值,但不要求充分或对等。
这里所说的价值不一定是指金钱上的价值,也可以是其他东西,例如提供的某种服务或某种不作为行为。但对价不是等价,不要求与对方的承诺相等(equivalent to the promise)。
我们可以从英国蒙特夫特诉斯考特案(1971)来理解“对价不是等价”这个概念。
被告答应以一英镑的价格把房子卖给原告,但后来又反悔了,声称一英镑是个不充分的对价。法院认为,对价并不要求对等或充分,合同能否执行取决于有没有对价,而不是对价充分与否的问题,对价是否充分应由双方当事人在定约时自行考虑决定。被告败诉。
这里其实触及合同法的意思自治原则,对价是一种合意,而不考虑其实质上的对等。
只有当合意有瑕疵的时候,法官才可以考虑对价的充分性,从而产生对欺诈、不正当影响的判决。
4 已经存在的义务不能作为对价。
这里我们可以用英国合同法常援引这样一个判例来解释:船方雇佣一批海员出海航行,途中两员开了小差,于是船长许诺,若其他船员努力把船开回目的港,就将那两名船员的工资分给他们。后来船长反悔,船员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船员在开船时已承担了义务,应尽力把船安全开回目的港,这是已经存在的义务。因此,船长的允诺缺乏对价的支持,是无效的。
5、法律上的义务不能成为对价
法律所规定当事人应尽的义务亦属于无效的对价。这是因为,这种法律上的义务,不以任何另一人的承诺而更改,无法形成交易,没有交易也就无所谓对价的存在。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概括出:对价是与承诺互为交易对象的诺言、行为或不作为,并通过这一形式对承诺人形成拘束。他以当事人的合意为原则,以达成交易形成契约为前提。他可以分为已履行的对价和待履行的对价;必须具有合法性;他具有某种价值,但不要求充分和对等。
对价作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而来的概念,充分体现了卢梭《社会契约论》关于社会关系由契约形成的主题。而在中国当今市场经济社会中,也必然延续其追求合意的特性。
由此我们回到文章开头的我国票据法关于对价的论述,这里双方当事人认可的相对应的代价。应该重在认可,是一种双方的合意形成的对应,而不要求实质的对等。
劳动合同中违约金设定和支付,应该说是劳动争议中最常见、最敏感,也是最复杂的问题之一。劳动律师网去年共计代理劳动争议仲裁诉讼案件80多起,劳动仲裁的最终结果都必然导致劳动关系的解除。而劳动合同解除后的违约金支付问题就成了争议的焦点。劳动合同违约金支付的条件、违约金与经济补偿金如何适用、违约金与赔偿金如何适用、违约金的数额是否合理等等,成了用人单位及劳动者的最大困惑。
一、 劳动合同违约金支付的条件
由于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所涉及的范围很广,比如员工迟到一次,企业偶尔延迟发薪,如果每一种违约行为的法律后果都是支付违约金的话,显然是行不通的。所以,实践中,违约金的支付条件一般限定在“提前解除劳动合同”和“违反保守商业秘密或者竞业限制约定”的范围内。
由于后一种情形地区差别不是很大,这里我们主要讨论前一种情形,即劳动合同期限未到,或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工作任务尚未完成,也未经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也无其他法定的情形出现,一方当事人却要解除劳动合同,是否应该支付违约金,以及如何支付。
《北京市劳动合同规定》,如果劳动合同中约定了违约金,且不违反法律的规定,没有显失公平的情况,违约方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支付违约金。还有《山东省劳动合同条例》、《辽宁省劳动合同管理暂行办法》等,都对违约金作了类似的规定。
但是,2002年5月1日起实行的《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率先对劳动合同约定违约金作了特别规定。立法者认为,劳动合同和经济合同有本质的区别,劳动合同对于广大劳动者而言是为了确立劳动关系,其根本目的是获取生活必需品。要求劳动者承担违约责任会造成劳动者经济负担的加重,甚至造成白白付出劳动的结果。在现实生活中,确有不少用人单位滥设违约金,导致劳动者的劳动所得还不足以支付违约金,严重侵犯了劳动者的权益。
为此,《条例》规定在劳动合同中设定违约金的,只限于违反服务期约定和违反保守商业秘密约定两种情况。而约定服务期,又只限于对由用人单位出资招用、培训或者提供其他特殊待遇如出资购房的劳动者。就是说,如果用人单位规定一般员工提前离职也必须支付违约金,这种约定是无效的。《浙江省劳动合同办法》、《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作了类似的规定。
二、 违约金与经济补偿金如何适用
经济补偿金的补偿情形一般情形有:合意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过失性辞退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用工单位经济性裁员时的经济补偿金、单位存在拖欠工资及少付工资情况时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劳动合同终止用人单位不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也有例外情形。
而经济补偿金与违约金同时可能涉及的主要是过失性辞退导致的解除劳动合同情形,我认为:经济补偿金与违约金可以相互并存的,这是因为违约金是对劳动单位或个人进行的惩罚,而经济补偿金是单方面的用人单位的补偿,与违约金的本质区别;违约金是当事人在合同约定的一方违约应向另一方支付的金额。违约金的支付一般从双方约定。但由于约定的违约金具有预定的赔偿性质,当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或者低于违约金造成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或者增加,经济补偿金则是法定的,不能随意更改。明确约定违约金的案件。劳动合同是双方真实、自主意识表示,如果双方在劳动合同中已作出明确、合理的约定,则企业违法或者违约时应当按照劳动合同规定执行,支付劳动者违约金。
但在实际处理中,一些法院可能会认为,经济补偿金性质属于法定的违约金,既然支持了法定违约金,就没有必要在判用人单位支付合同违约金了。我认为这样对劳动者的保护是不利的。
三、违约金与赔偿金如何适用
劳动合同违约金和赔偿金都是违反劳动合同所应当承担的责任 区别:
1、是否写进合同。违约金是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给另一方当事人造成损失时,只要合同中写进了违约金条款,那么一方当事人违约后就要按照合同中该条款的约定给付违约金。而赔偿金的给付是按照实际造成的程度来进行的,无论合同中有无相应的条款。
2、是否造成实际损失。由于支付违约金的条件是违约方有违约的事实,而不论对方是否存在损失,因而使违约金在功能上具有了惩罚的性质。而支付赔偿金的前提条件不仅是劳动者有违约的事实,更重要的判断依据是要有实际损失,赔偿金通常具有补偿的性质。
3、数额与实际损失的关系不同。由于违约金是事先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因而实际发生的损失可能与约定的数额可能不一致,而赔偿金是完全根据实际损失的大小来确定的。
4、是否适用等分原则。违约金不与实际损失相联系,只要约定符合一般的社会标准和劳动者的承受能力。而赔偿金是与实际损失相一致的,尤其是在给予劳动者特殊福利待遇并约定服务期的情况下,用人单位的实际损失随劳动者的服务年限而下降,因此应当逐年递减。
基于上面的分析,违约金和赔偿金不是同一概念,一方违约在按照合同的约定支付违约金的同时,如果给对方造成损失的,还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然而,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实施〈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若干问题的通知》规定:“双方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数额高于因劳动者违约给用人单位造成实际损失的,劳动者应当按双方约定承担违约金;约定的违约金数额低于实际损失,用人单位请求赔偿的,劳动者应按实际损失赔偿。”实际上规定了由用人单位在违约金和赔偿金中“两者取一”的原则。
四、合同违约金数额如何确定?
违约金的数额的设定都要求应当遵循公平原则,根据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等因素合理确定。
根据《北京市劳动合同规定》:“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支付的违约金最多不得超过本人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的工资总额。”
但是,《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只作了原则性的规定:“约定的违约金数额畸高的,当事人可以要求适当减少。双方当事人因违约金发生争议的,可以按劳动争议处理程序解决。”至于怎样的数额才不算“畸高”,究竟如何根据劳动报酬“合理确定”,对不起,就没有下文了。浙江、江苏等地的规定也大致相同。看来只得依靠“自由心证”了。
我认为违约金约定的规范性、合理性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找到一定的平衡性非常重要,江劳、上海等地的规定极大地限制了用人单位约定违约金的条件,导致劳动者随意解除劳动关系,却没有有效的措施去约束;而北京、天津等地却没有为违约金的约定限制条件,用表面的平等掩盖了实质上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不平等性,都是不合理的。法律应当就约定违约金确立一个前提条件,即应充分考虑当地的平均工资水平、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岗位性质等合理确定。
F. 国际商法作业 2006年4月1日,某建筑公司为买进一批水泥,分别向甲水泥厂和乙水泥厂发出了信函,内容如下
(1)在本案例中,甲水泥厂向建筑公司发出的信函、建筑公司发给甲内水泥厂的第二封容信、乙水泥厂发给建筑公司的信为要约,因为根据合同法,要约是以订立合同为目的而由相对人受领的意思表示。以上信件符合要约的要件,建筑公司发给甲水泥厂和乙水泥厂的信函在合同法上称为“要约邀请”。
(2)不能否认合同成立。因为甲水泥厂给予建筑公司的答复是对要约的承诺,买卖合同已经有效成立。建筑公司发给甲水泥厂表示不购买该厂的水泥的信函为撤销要约的意思表
示,撤销要约的意思表示应该在承诺发出之前到达受要约人,而于4月16日到达甲水泥厂时承诺已经发出,因此该表示并不能阻却合同成立的效力。
G. 奥鹏春季福师范商法概论
您看看是下面这套题吗?
福师《商法概论》在线作业一的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2、C3、A4、C5、C
1. 甲持有一张经过了背书转让和票据保证人签署保证的本票,在出票人拒绝付款的情况下,主债务人为( )。
A. 付款人
B. 出票人
C. 背书人
D. 保证人
2. 商主体登记中所有登记事项都要向社会公开,每个人都有权阅览、复制登记簿上的内容,使之做到众所周知的情形是商事登记立法的()。
A. 强制登记原则
B. 全面审查原则
C. 公开登记原则
D. 准则主义原则
3. 下列有关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对于债务人企业正在进行的民事诉讼的效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已经开始而尚未终结的有关债务人的民事诉讼应当终止
B. 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已经开始而尚未终结的有关债务人的民事诉讼应当中止,在管理人接管债务人的财产后,该诉讼继续进行
C. 有关债务人财产的保全措施应当解除
D. 针对债务人财产的其他民事执行程序应当中止
4. 不属于商法与经济法的主要区别的是:( )
A. 调整对象上,商法着重于平等主体之间的交易活动,经济法着重于国家权力干预经济活动
B. 调整方法上,商法着重于意思自治,经济法着重于国家统治原则
C. 法律属性上,商法以强行性规范为主,经济法以任意规范为主
D. 体系构成上,商法主要以公司票据、证券、海商、保险为主,经济法以金融、税收、竞争法、贸易管制等为主
5. 负责执行重整计划的是( )。
A. 人民法院
B. 管理人
C. 债务人
D. 债权人会议
6. 经纪类证券公司只能从事()。
A. 证券自营业务
B. 证券代销业务
C. 证券包销业务
D. 证券经纪业务
7. 背书人在背书时记载“不得背书”文句,该记载属()。
A. 必要记载事项
B. 任意记载事项
C. 不得记载事项
D. 不具票据效力的记载事项
8. 人身保险合同效力中止后,经保险人与投保人达成协议,()补交保费的,即可复效。
A. 无须
B. 应当
C. 附条件
D. 附期限
9. 根据我国《企业破产法》的规定,企业破产的标准是()。
A. 不能清偿到期债务
B. 严重亏损
C. 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必能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偿债能力
D. 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严重亏损
10. 有关商行为这一概念的内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商行为是法律行为的一种
B. 商行为是商主体所为的行为
C. 非商人也可以从事商行为
D. 商行为是商主体在商事经营中所从事的行为
11. 上市公司在一年内购买、出售重大资产或者担保金额超过公司资产总额百分之()的,应当由股东大会作出决议,并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以上通过。
A. 三十、1/3
B. 四十、2/3
C. 三十、2/3#3二十、1/3
12. 对出票人来说,出票人必须承担对本票持票人的()。
A. 承兑责任
B. 背书责任
C. 付款责任
D. 代理付款责任
13.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万元。股东应当()次足额缴纳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额。
A. 1;10
B. 10;1
C. 10;2
D. 5;1
14. 汇票持票人委托的收款银行的责任,限于按照汇票上记载事项将汇票金额转入( )。
A. 持票人账户
B. 出票人账户
C. 付款人账户
D. 收款银行账户
15. 监事()列席董事会会议
A. 可以
B. 应该
C. 不可以
D. 必须
16. 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债务人的债务人或者财产持有人清偿债务或者交付财产的对象是( )。
A. 人民法院
B. 债权人委员会
C. 管理人
D. 债务人
17. 甲上市公司欲发行可转换债券1亿元,中国证监会要求该公司将现有公司资产及经营状况在媒体上公告,中国证监会的这一要求体现了下列哪一原则?
A. 促进交易迅捷原则
B. 强化商事组织原则
C. 维持交易安全原则
D. 严格责任原则
18. “商”的广义含义是指一切营利性行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营利性,是指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的活动
B. 营利性,是指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的而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
C. 营利性行业单纯指商品买卖行业
D. 营利性行业单纯指与商品买卖直接相关的行业
19. 本票的付款期限自( )起最长不得超过2个月。
A. 见票日
B. 出票日
C. 背书日
D. 承兑日
20. 破产清算的原则是( )。
A. 以实物分配为原则,金钱分配为例外
B. 以金钱分配为原则,实物分配为例外
C. 以有形财产分配为原则,无形财产分配为例外
D. 以无形财产分配为原则,有形财产分配为例外
21. 王某持有一张汇票,上载明:金额为30万元人民币,收款人为张某,付款地为海淀区,出票日为2003年7月12日。依据我国票据法规定,王某可以更改的事项是()。
A. 30万元人民币
B. 张某
C. 海淀区
D. 2003年7月12日
22. 外国法上,采取以商人和商行为共同折衷主义原则作为立法基础的国家是:()
A. 英国、美国
B. 德国、法国
C. 日本
D. 瑞士
23. 以支票的付款方式为标准,可以将支票分为()。
A. 现金支票和变式支票
B. 一般支票和转账支票
C. 一般支票和变式支票
D. 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
24. 商号权的法律性质是()。
A. 财产权
B. 人身权
C. 兼有人身权和财产权
D. 知识产权
25. 人合公司、资合公司及人合兼资合公司是()
A. 大陆法系国家对公司最基本的法定分类
B. 英美法系国家对公司最基本的法定分类
C. 按公司的信用基础不同对公司所做的法定分类
D. 大陆法系国家学者对公司所做的学理分类
H. 国际商法案例分析,求助!!!
1) 适合.因为双方涉及国际贸易
2)3月20日成立.以对方收到通知为准.
3)保险由出口人即A厂办理,保险费由A厂代B厂支付.这是由CIF这个贸易术语决定的.CIF是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 其价格包括成本,保险及国际运输费.
4)B厂不能要求A厂给予赔偿.因为CIF的风险划分点是在港口船舷,货物只要越过船舷,卖方已经完成其任务,货物损毁责任即移至买方,由买方承担.题中的货物已经离开港口到了公海,那么损毁就由买方即B厂承担.由保险公司赔偿.
I. 商法作业 大家帮我。。。。。
(1)董事林凯用电话委托董事李政代为出席会议并行使表决权的做法正确吗?答案是:不正确。因为没有书面委托,委托书中应载明授权范围,所以电话委托无效。依据是公司法112条。 第一百一十二条董事会会议,应由董事本人出席;董事因故不能出席,可以书面委托其他董事代为出席,委托书中应载明授权范围。董事会应当对会议所议事项的决定作成会议记录,出席会议的董事应当在会议记录上签名。董事应当对董事会的决议承担责任。董事会的决议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股东大会决议,致使公司遭受严重损失的,参与决议的董事对公司负赔偿责任。但经证明在表决时曾表明异议并记载于会议记录的,该董事可以免除责任。 (2)董事会能否作出决议,解聘公司总经理胡莱?答案是:可以。原因是根据中国公司法113条的规定,总经理的聘任或者解聘是董事会决定的。解聘的依据,是根据148条的规定。丰泽公司的总经理胡莱却基于个人私利,于2009年下半年擅自和杜林公司联系,并将丰泽公司的许多客户介绍给杜林公司并谋取不正当利益。第一百一十三条股份有限公司设经理,由董事会决定聘任或者解聘。本法第五十条关于有限责任公司经理职权的规定,适用于股份有限公司经理。第一百四十八条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挪用公司资金;将公司资金以其个人名义或者以其他个人名义开立账户存储;违反公司章程的规定,未经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同意,将公司资金借贷给他人或者以公司财产为他人提供担保;违反公司章程的规定或者未经股东会、股东大会同意,与本公司订立合同或者进行交易;未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同意,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属于公司的商业机会,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所任职公司同类的业务;接受他人与公司交易的佣金归为己有;擅自披露公司秘密;违反对公司忠实义务的其他行为。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前款规定所得的收入应当归公司所有。(3)在解聘胡莱时,董事会的投票过程是否存在问题?答案是:首先,此次董事会会议有效。七名董事,六名出席会议。其次,关于解聘胡莱的议案。议案未能通过半数,解聘决定不成立。原因如下:六人投票,出现了3票同意,3票反对的局面,董事林凯缺席。议案未能通过半数。董事林凯缺席会议,并且没有书面委托其他人,算弃权。第一百一十一条董事会会议应有过半数的董事出席方可举行。董事会作出决议,必须经全体董事的过半数通过。董事会决议的表决,实行一人一票。第一百一十二条董事会会议,应由董事本人出席;董事因故不能出席,可以书面委托其他董事代为出席,委托书中应载明授权范围。董事会应当对会议所议事项的决定作成会议记录,出席会议的董事应当在会议记录上签名。董事应当对董事会的决议承担责任。董事会的决议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股东大会决议,致使公司遭受严重损失的,参与决议的董事对公司负赔偿责任。但经证明在表决时曾表明异议并记载于会议记录的,该董事可以免除责任。第一百一十三条股份有限公司设经理,由董事会决定聘任或者解聘。本法第五十条关于有限责任公司经理职权的规定,适用于股份有限公司经理。(4)董事会修改公司章程的投票是否存在问题?答案是:有问题。首先,根据中国公司法46条,董事会无权修改公司章程。必须根据公司法113条修改公司章程的规定。股东大会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决议,以及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第四十六条董事会对股东会负责,行使下列职权:召集股东会会议,并向股东会报告工作;执行股东会的决议;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制订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制订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制订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以及发行公司债券的方案;制订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方案;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决定聘任或者解聘公司经理及其报酬事项,并根据经理的提名决定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经理、财务负责人及其报酬事项;制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第一百零三条股东出席股东大会会议,所持每一股份有一表决权。但是,公司持有的本公司股份没有表决权。股东大会作出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过半数通过。但是,股东大会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决议,以及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即(1)不正确(2)可以(3)有问题,议案未通过决定。(4)董事会不能修改公司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