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总则的改动

民法总则的改动

发布时间: 2022-06-07 02:39:25

民法典修改和新增内容有哪些

法律分析:民法典修改了关于民法总则,包括合同法、物权法、婚姻法、继承法、担保法、侵权责任法、收养法等七大法律的部分法律条文,使其更符合当代中国的民情,是法官在判决时有法可依。

《民法典》全文共1260条,包括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和附则,是对1949年以来分散民事立法的系统整合、编订纂修。从生老病死到衣食住行、商品交易,民法典写尽个体权利密码,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网络全书、市场经济的基本法、社会学意义上的宪法。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条 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② 民法典较民法总则有了哪些新变化

民法典的总则部分与民法总则相比,没有任何变化。
民法典只是将民法总则最后的附内则容2条内容删除了,其他内容与民法总则完全一样。
《民法总则》第二百零五条民法所称的“以上”“以下”“以内”“届满”,包括本数;所称的“不满”“超过”“以外”,不包括本数。
第二百零六条本法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③ 新的民法总则修改了哪些民事诉讼时效

一年抄、二年的诉讼时效一律改袭为三年
民法总则
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民法通则
第一百三十五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一百三十六条 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
(一)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二)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三)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四)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第一百三十七条 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④ 民法典新增和修改的内容

一、修改内容

民法典修改了关于民法总则,包括合同法、物权法、婚姻法、继承法、担保法、侵权责任法、收养法等七大法律的部分法律条文,使其更符合当代中国的民情,是法官在判决时有法可依。”

民法典全文共1260条,包括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和附则,是对1949年以来分散民事立法的系统整合、编订纂修。从生老病死到衣食住行、商品交易,民法典写尽个体权利密码,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网络全书、市场经济的基本法、社会学意义上的宪法。

其中,人格权独立成编、在物权编中引入居住权、明确禁止性骚扰等,被认为是中国民法典的亮点。

二、民法典新增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新增三大抗疫规定

监护人“失联” 民政部门兜底负责;增加紧急情况下使用公用维修资金特别程序;完善国家订货合同制度。

2、设置离婚冷静期

近些年来,我国离婚率比较高。有些人结婚很盲动,上午要结婚,下午就去离婚,结婚过于冲动,离婚也过于冲动。那么,有一个冷静期的规定,让双方有冷静下来考虑的机会,重新审视一下离婚是否为真实意愿。

3、性骚扰要承担赔偿责任

性骚扰是规定在人格权编的。以性骚扰被告到法院的话,会涉及侵害人格尊严问题。性骚扰是个顽疾,在各个社会都有,有些还特别严重。民法典(草案)中对其规定强调两点,一是利用从属关系,二是违背被骚扰一方的意愿。

4、网店等虚拟财产可以继承

民法典(草案)的一大特点是,具有浓厚的信息时代气息。它规定了保护个人信息,保护网络虚拟财产和数据。在侵权责任编,对网络上的侵权责任也作出规定。

5、见义勇为免责

规定: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6、小区共有场所收入归业主

规定:建设单位、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等利用业主的共有部分产生的收入,在扣除合理成本之后,属于业主共有。

7、禁止高利放贷

规定: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8、保护个人信息

规定:处理自然人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并符合下列条件:

一是征得该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二是公开处理信息的规则;三是明示处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四是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

9、增加遗嘱形式

规定:打印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遗嘱每一页签名,注明年、月、日。

10、守护“头顶上的安全”

规定: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经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补偿后,有权向侵权人追偿。

(4)民法总则的改动扩展阅读

一、民法典变化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将人格权独立成编,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人格尊严权的尊重,体现了人文主义关怀;

2、确立了合同中心主义,保持合同法总则体系的完整性;

3、侵权责任独立成编

二、主要特色:

1、体系严谨,即以民事权利为中心构建了严谨、科学的体系,以民事权利为主线构建民法典体系。

2、从权利到救济的结构安排。

3、价值统一,维护了私法自治的基本价值,同时强化了人文关怀的价值。

⑤ 2020民法典有哪些改动

民法典的改动太大了。

如今,我国社会经济形态发生巨大变专化,人们属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使得法律制度必须与时俱进,实现经济发展与法律体系之间的契合。

民法典合同编是合同领域的基本法,合同是民事、商事活动领域中基本的法律行为形式。而民法典的合同编草案的编纂,充分考虑到了当前经济生活的新变化,民法典合同编将为这些新需求、新方式、新生活提供明确的法律规定。

民法典草案共1260条,其中合同编有525条,占比近一半。此次民法典编纂的合同编中,有很多内容都和老百姓密切相关,比如禁止高利贷、明确电子合同订立规则等等。下面分享一下民法典合同编中出现的新规定。

详情可见:

民法典合同编草案中出现的新规定,与你的生活息息相关哦!

⑥ 《民法总则》与《民法通则》相比的几点重大变化

《民法总则》2017年3月15日通过,并于2017年10月1日正式生效,在此对《民法总则》相较《民法通则》的重要变化做个总结。

民法是与我们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适用频率最高的法律,值得每个人花时间去了解和学习。《民法总则》生效后,对于与老《民法通则》不一致的地方,应当适用新《民法总则》的规定。

下面就来逐条看看都有哪些具体的变化:

1.此次《民法总则》最大的变化,应是第九章“诉讼时效”的相关规定,尤其是将诉讼时效由之前的“二年”变为“三年”

《民法总则》第188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民法总则》第190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该法定代理终止之日起计算。《民法总则》第191条规定,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受害人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计算。以上两条体现了法律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以及未成年人的特别保护。

《民法总则》第193条规定,人民法院不得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此条意在说明关于诉讼时效的适用只能由诉讼的当事人先提出而不能由人民法院主动进行审查适用,体现了公权力不干涉双方当事人自愿实现超过诉讼时效的债权债务之宗旨。

《民法总则》第196条规定,某些物上请求权(侵害状态持续存在,如要求不动产及登记动产返还财产、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以及基于人身关系的请求权(要求支付赡养费、抚养费等)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民法总则》第197条规定,诉讼时效的期间、计算方法以及中止、中断的事由由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无效。当事人对诉讼时效利益的预先放弃无效。此条意在说明“诉讼时效”只能依照法律规定,不能由当事人约定进行变通。

《民法总则》第199条明确规定撤销权、解除权等权利的存续期间,不适用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和延长的规定。存续期间届满,撤销权、解除权等权利消灭。

2.将因重大误解的撤销权行使期间由一年缩减到三个月

与第一点变化相关的,《民法总则》第152条将因重大误解的撤销权行使期间由一年缩减到三个月,并且规定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3.与国际接轨,增加了“习惯”作为法律渊源的一种,去掉了原《民法通则》规定的“国家政策”,增加了“公序良俗”作为处理民事纠纷的依据之一

《民法总则》第10条规定,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民法总则》第143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民法总则》第153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4.增加了胎儿具有继承权及接受赠与权的规定

《民法总则》第16条规定,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5.与经济社会及人类发展相适应,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年龄由十周岁降为八周岁

6.明确规定法人可以向法定代表人追偿

《民法总则》第62条规定,法人承担民事责任后,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规定,可以向有过错的法定代表人追偿。

7.完善并整合了关于“民事权利”的相关规定,除基本的人身权和财产权之外,特别增加了关于自然人“个人信息权”的规定

《民法总则》第111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8.增加了“意思表示”一节规定

意思表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核心,没有意思表示则无所谓法律行为,只有有效的意思表示才可能形成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该节将意思表示分为以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和和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和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明示的意思表示和默示的意思表示。

9.增加了代理人代理民事法律行为的范围规以及转委托的责任承担问题

《民法总则》第168条规定,代理人不得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自己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但是被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的除外。代理人不得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自己同时代理的其他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但是被代理的双方同意或者追认的除外。

《民法总则》第169条规定,代理人需要转委托第三人代理的,应当取得被代理人的同意或者追认。转委托代理经被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的,被代理人可以就代理事务直接指示转委托的第三人,代理人仅就第三人的选任以及对第三人的指示承担责任。转委托代理未经被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的,代理人应当对转委托的第三人的行为承担责任,但是在紧急情况下代理人为了维护被代理人的利益需要转委托第三人代理的除外。

10.根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增加了无权代理中善意相对人的撤销权和赔偿请求权

《民法总则》第171条规定,无代理权行为人实施的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行为人实施的行为未被追认的,善意相对人有权请求行为人履行债务或者就其受到的损害请求行为人赔偿,但是赔偿的范围不得超过被代理人追认时相对人所能获得的利益。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行为人无权代理的,相对人和行为人按照各自的过错承担责任。

11.明确了连带责任的内涵

《民法总则》第178条规定,二人以上依法承担连带责任的,权利人有权请求部分或者全部连带责任人承担责任。连带责任人的责任份额根据各自责任大小确定;难以确定责任大小的,平均承担责任。实际承担责任超过自己责任份额的连带责任人,有权向其他连带责任人追偿。连带责任,由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

12.增加了因自愿救助不承担民事责任的规定

《民法总则》第184条规定,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13.增加了优先承担民事责任的规定

《民法总则》第187条规定,民事主体因同一行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承担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不影响承担民事责任;民事主体的财产不足以支付的,优先用于承担民事责任。

14.根据之前的相关司法解释、司法实践及法学理论:

完善了关于“监护”的规定,完善了关于“财产代管”的规定;

完善了关于“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的规定;

完善了第三章“法人”的相关规定,并将法人分为“营利性法人”、“非营利性法人”、“特别法人”,逻辑上更为严密与周全;

增加了第四章“非法人组织”的相关规定,至此“民事主体”的内涵得以完整,即民事主体包括了自然人、法人及非法人组织。

⑦ 民法总则对民事主体的规定有哪些新的变化

一是《民法总则》对旧法作出了一定的修改。如认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内行为能力人申请主体,从容“利害关系人”修改为“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认定恢复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申请主体,从“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修改为“本人、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并单独增加一款列举了“有关组织”的范围;撤销监护人资格申请主体,从“其他有监护资格的人或者单位”修改为“有关个人或者组织”。

二是《民法总则》增加了一些新规定。如新增了胎儿利益保护条款、捐助法人决定可撤销条款以及英雄烈士人格权益保护条款。

三是旧法有规定或明确的,但《民法总则》没有规定或明确。如旧法明确了宣告失踪、宣告死亡申请主体中“利害关系人”的具体范围,而新法却没有明确;旧法规定了宣告死亡申请主体的顺序,新法却没有规定。如何应对这种新变化,对相应民事案件的起诉、申请主体进行准确界定,对做好《民法总则》施行后的民事立案和审判工作至关重要。

⑧ 民法总则相对民法通则修改哪些核心内容

1、彩礼退不退,终于有说法
《民法总则》第8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2、诉讼时效改为3年
《民法总则》第188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3、胎儿也有继承权
《民法总则》第16条: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4、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调整为8周岁
《民法总则》第19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5、虐待孩子的父母要被“替换”

⑨ 新的民法总则修改了哪些民事诉讼时效

2017年10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网页链接修改的民事诉讼时效条专款有:

1、第一百八十八条属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民法总则》有三点变化:一是诉讼时效期间改为三年。二是取消了一年诉讼时效。三是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增加了知道义务人)

2、第一百九十四条关于诉讼时效中止的规定

第一百九十四条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下列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一)不可抗力;

(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

(三)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四)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

(五)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障碍。

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

⑩ 新的民法总则有哪些变化

变化包括:

一、新增条款:

1、 第一百九十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该法定代理终止之日起计算。

2、 第一百九十一条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受害人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

3、第一百九十六条下列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一)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

(二)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

(三)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

(四)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的其他请求权。

本条规定了部分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

《时效规定》第一条仅规定了部分债权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

《时效规定》第一条 当事人可以对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但对下列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一)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请求权;

(二)兑付国债、金融债券以及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企业债券本息请求权;(三)基于投资关系产生的缴付出资请求权;

(四)其他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规定的债权请求权。

4、第一百九十七条诉讼时效的期间、计算方法以及中止、中断的事由由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无效。

当事人对诉讼时效利益的预先放弃无效。

5、第一百九十八条法律对仲裁时效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6、第一百九十九条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撤销权、解除权等权利的存续期间,除法律另有规定外,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产生之日起计算,不适用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和延长的规定。存续期间届满,撤销权、解除权等权利消灭。

热点内容
北京通州区国家法官学院 发布:2025-01-22 23:24:10 浏览:810
按照劳动法临聘人员伤亡补助 发布:2025-01-22 22:47:54 浏览:796
法治宣传月讲话 发布:2025-01-22 22:47:52 浏览:336
民法王泽鉴 发布:2025-01-22 22:44:13 浏览:678
违反国家劳动法 发布:2025-01-22 22:37:35 浏览:871
二准则四条例活动过程 发布:2025-01-22 22:24:23 浏览:75
人民法院对查封规定 发布:2025-01-22 22:18:34 浏览:228
有关打麻将的法律法规 发布:2025-01-22 21:17:45 浏览:827
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电话 发布:2025-01-22 21:11:19 浏览:371
军训条令条例 发布:2025-01-22 21:03:40 浏览: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