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司法疑案

司法疑案

发布时间: 2022-06-07 07:23:34

❶ 疑案告破!男子为财杀人埋尸,潜逃24年后他是如何被抓的

这事情告诉我们千万不要挑战司法,天涯海角中国警察都能抓住你。26日,警方在广西桂林市某小区内抓获犯罪嫌疑人易某华,成功告破一件24年前的杀人悬案。

然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24年过去了警方依旧坚持不懈追查着潘某水。如今的潘某水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如今他锒铛入狱家中孩子该作何感想。自己一直仰望的父亲,居然是杀人犯,这让孩子以后如何成长。当初惨死的两夫妻家中也有两个孩子,父母去世,突传噩耗,相比潘某水的两个孩子他们的悲痛有过之而无不及。一报还一报,当初两夫妻的孩子受过的苦,潘某水的孩子也要承受一遍,甚至更为惨痛。拥有一个杀人犯父亲,俩孩子是否还能健康成长都是问题。不知道已为人父的潘某水,是否真的有一丝后悔。疑案告破,时隔24年,俩夫妻终于得以安息,俩孩子终于为自己的父母等到了一个公道。

❷ 目前我国刑事司法判决遵循疑罪从无原则吗

是的。

既不能证明被告人有罪又不能证明被告人无罪的情况下,推定被告人无罪。"疑罪从无"的司法原则不仅仅是解决刑事疑案的技术性手段和原则,它的确立在更为广泛的范围内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它折射出我国在法治建设进程中对法律价值的重新协调和平衡。在关注保护社会之外,对公民人权的保障和尊重、它是现代刑事司法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❸ 如果罪犯死不承认,又没有证据,就是疑案从无吗

没有直接证据是不可能定罪的,但不能嫌疑。

如果你没有证据就不认罪呢?公安机关能做什么?

根据法律规定,对于准备犯罪、正在犯罪或者犯罪后立即发现的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应当先行拘留。被拘留人应当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内讯问。发现不符合立案条件又不采取强制措施的,应当按照程序立即释放。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二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在逃犯罪分子或者重大嫌疑人,公安机关可以予以拘留:

(1) 准备犯罪、犯罪或者犯罪后立即被发现的;

(2) 被害人或者亲眼看见的人认定其犯罪;

(3) 在附近或者住所发现犯罪证据的;

(4) 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5) 可能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通供述的;

(6) 不提供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7) 有从一地到另一地、多次或者串通作案的严重犯罪嫌疑人。

如果你没有证据就不认罪呢?公安机关能做什么?

第一百二十四条被拘留人应当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内讯问。发现不应当拘留的,应当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并发出释放通知。看守所根据释放通知,发给释放证明,立即释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五条公安机关受理案件后,认为有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事实,由公安机关管辖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明显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或者有其他不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不予立案。

对控告人作出不立案决定的,公安机关应当制作不立案通知书,并在三日内送达原告人。

拒不认罪又无证据的,检查机关不能作出定罪决定,不能进入审判程序。收集材料、调查案件是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的工作。当事人不认罪,没有足够证据证明当事人确实有罪的,不能随意定罪。

❹ "疑案从无"是指什么案件

“疑罪从无”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当刑事案件主要事实情节处于认定上的真伪不明状态,证据不够充分确凿、不足以形成对指控犯罪的确证,不能确定被告人有罪与否,从而推定被告人无罪,对被告人作出无罪的宣告和裁判。“疑罪从无”是从无罪推定原则派生出来的一项规则,其内涵在于:审判机关审理公诉机关或自诉人指控的刑事犯罪案件,无法就指控提供的证据形成罪的确证,对所指控的犯罪事实存在疑问,不能认定犯罪成立与否,应当负有宣告并判定被告人无罪的义务和职责;从另一个角度看,则是当被告人面对公诉机关或自诉人的犯罪指控,在审判机关无法就所指控提供的证据形成有罪确信时,应当享有被宣告并判定为无罪的权利。“疑罪从无”关系到刑事诉讼中刑事证明责任的分配、刑事证明标准的确定、以及指导我们对待被指控人态度的刑事司法理念,其价值定位主要不在于发现犯罪事实,而是降低被告人因被戴上手铐、穿着囚服而在刑事审判中承担被定罪的巨大风险,保护其免受无尽的刑事追究,捍卫人权,是民主法治文明的必然产物。“无罪推定”被视为保障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人权的逻辑起点,而“疑罪从无”则体现了在渐进式民主法治进程中向“无罪推定”之人权保障目标的靠近。我国1996年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吸收了“无罪推定”的精神,使得“疑罪从无”在我国也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其中,刑诉法第12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不得确定为有罪。”它的题中应有之义为:定罪权专属于人民法院;法院确定任何人有罪,必须依法;摒弃了“有罪推定”、“疑罪从有”、“疑罪从轻”,确立了“疑罪从无”。同时,刑诉法第162条第3项又在通常的有罪判决和无罪判决之外,增设了一种“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类型,即人民法院对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刑事案件经过审理终结对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这被视为我国“疑罪从无”的典型表述,也标志着我国刑事诉讼朝着“无罪推定”迈出了可贵的一步。

“疑罪从无”原则是现代刑法“有利被告”思想的体现,是无罪推定原则的具体内容之一。“疑罪”从有、从无之争,集中表现了刑法人权保障机能与保护社会机能之价值冲突。“疑罪”从理论上讲有两种可能性,要么有罪,要么无罪,“疑罪从无”有背“有罪必罚”,有放纵犯罪之虑,而“疑罪从有”却有“刑及无辜”,滥用刑罚之忧。“刑罚是两刃之剑。使用不当会两败惧伤”。尊重人权、保障人权是当代法制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应有之义。“疑罪”择其有,无疑是轻视人权,滥用刑罚权及社会本位的表现,与刑法的保障机能和现代刑事法制的根本精神相悖,“疑罪从无”则是其必然的结论。刑法对社会的保护机能,即最大限度地控制犯罪,保护社会的利益,是通过对犯罪予以刑罚打击为手段的,即通过对犯罪分子适用刑罚以达到一般预防与特殊预防之效果。当嫌疑人是否犯罪存疑的情况下,采取“疑罪从有”原则,如果嫌疑人确属有罪,通过刑罚手段予以处罚,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可达到特殊预防与一般预防之目的,但由于其罪存疑,难免有“滥施刑罚”之阴影,对犯罪者适用刑罚之功效将大打折扣;反之,如果嫌疑人无罪,“疑罪从有”,结果则是刑及无辜、刑罚权滥用、人权受到摧残,而同时使真正的罪犯逍遥法外,刑罚的适用则完全与刑法宗旨相背,刑罚之正义丧失贻尽,刑罚适用之功效等于负值,人民会因个人权利得不到应有保障而丧失对法律的归属之感,产生对司法人员的信任危机,进而影响依法治国的进程。可见“疑罪从有”不仅无法实现刑法的保障机能,也不能使刑法对社会的保护机能得以圆满的实现,而且还构成了刑罚和犯罪对社会利益和公民人权的双重威胁。而“疑罪从无”在满足刑法保障机能要求的同时并不意味着对社会保护机能的放弃。事实上,对有罪者因暂时不能确证而从无,只要将来能够予以完全确证,刑罚对于他仍是不可避免的,同时由于犯罪嫌疑人已被纳入刑事诉讼的程序之中,国家刑罚的威慑力,事实上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作用于他,刑法对社会的保护机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予以满足,刑罚特殊预防与一般预防的功效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予以发挥。因此,“疑罪从无”可使刑法的各种价值尽可能的得以满足,其法律思想和司法原则被现代文明国家的刑事立法与司法普遍认可。

❺ 今日说法2003发生的校园疑案

湘潭大学“情杀案”女主角,永远无法复盘的人生
2015-07-22 杨璐 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记者 杨璐 发自深圳

“被传说得这么神奇的一个女孩子,你都见到了,应该荣幸了。”

7月21日, 湘潭中院对12年前湘潭大学“情杀案”作出第四次一审判决:被告人曾爱云无罪,陈华章无期徒刑。远在深圳的“情杀案”的女主角李霞,应约与澎湃新闻记者见面。

12年前,湘潭检方认为,陈华章和曾爱云合谋杀害了该校研究生周玉衡。当晚周玉衡遇害之前,喝了陈华章放了安眠药的水,坐在湘潭大学工科南楼308室椅子上昏昏欲睡时,被曾爱云从背后用绳子勒住颈部致死。曾和陈一同将周的尸体拖入电梯至一楼,抛尸于楼外草地上。

检方认定,曾爱云的杀人动机是:曾与周的女友李霞关系密切,周将曾以前品行不端的情况告知李霞,并规劝李霞,引来曾的不满。

然而,曾爱云被警方初次讯问时,他坚称案发当晚始终和李霞在一起。几经讯问后,他改变口供,承认杀害了周玉衡。但在2004年7月14日,湘潭中院第一次开庭审理此案,他当庭翻供,称遭受刑讯逼供,做了有罪供述。此后历次庭审,他都否认杀人。

既是本案发生的“导火索”,也是案件的关键证人,李霞证言的重要程度毋庸置疑。但遗憾的是,她自始至终未出过庭。

案发两天内,李霞在湘潭大学办公室、湘潭大学保卫处、湘潭市公安局重案大队做了5次供述,均称案发当晚曾爱云始终和她在一起。

然而,2003年10月29日,李霞因涉嫌包庇罪被关押进看守所,直至11月11日被释放。在这13天里,李霞忽然一改之前的供述,5次供称事发当晚曾爱云曾离开她约20分钟。曾爱云的辩护律师钟致远称,这20分钟恰是警方认定周玉衡被杀的时间。

李霞获释后,又在其亲属的陪同下,主动到湘潭公安局重案大队更改口供,称案发当晚曾爱云始终和她在一起。

据钟致远介绍,一份李霞所写的“关于我的供词的说明”中称,一位赵姓办案人员曾威胁她:“你自己也看了,曾爱云都认了,你还不承认,你就等着坐牢去吧。”

2004年5月,李霞再次被关押进看守所。之后,其证言频繁反复。

有时称“记不清”当晚曾爱云是否离开过自己,有时又称曾“离开过20分钟”,有时她又称之前做笔录时撒了谎,“圆了办案人员的心愿”。
12年后,几乎就在曾爱云无罪获释的同时,已在深圳结婚怀孕的李霞,接受了澎湃新闻的独家专访。

作为“情杀案”的女主角,李霞的人生被彻底改变:她被迫辍学,离开湖南,像千千万万个农村女孩一样,她在一座完全陌生的城市里,艰难组建自己的家庭,开始了新的生活。

她说,她在很努力地过日子,试图摆脱过往。她想要安宁,但却总有人问起当年的事情。为了她的家人、朋友,她只能守护自己,沉默以对。
“我想过,到了事情了结的时候,偷偷去看看那聪明帅气的玉哥哥到底下葬在哪儿?去问问还不太熟悉的优秀的曾爱云到底发生了什么?只能偷偷的……”

2015年7月21日下午,湖南省邵东县野鸡坪镇建新村,曾爱云从法院回到老家,见到了自己的母亲。 澎湃新闻记者 贾亚男 图

1.考虑过翻案吗?

澎湃新闻:湘潭中院刚刚宣判,曾爱云无罪,你怎么看这个判决?
李霞:总算结束了,11年了,结束了就好。……哎。

澎湃新闻:无罪判决是好事,为什么要叹气?
李霞:虽然他现在无罪释放了,但是我也担心他出来以后不适应,毕竟在里面关了那么多年,司法程序太慢了。

澎湃新闻:曾爱云被判无罪,你当年也被判伪证罪,考虑过翻案吗?
李霞:前几天,法院的人还问我要不要申诉,让我去湘潭。我没答应,那个时候又不知道曾爱云的案子到底怎么回事,他都没结果,我折腾啥。

我怀着孕,没有时间和精力,走也不能走远,真的没有力气。而且这个事情都已经过了那么久了,申诉也不急这一两天了。

等到有精力了,我可能会去弄。这个事情还是很麻烦的,我最不愿意跟公检法的人打交道了,看到他们都有后遗症。而且他们给的清白就算清白了吗?我本身就是清白的。我现在估计大半年都动不了,到时候再看吧。

2.最想和曾爱云说什么?

澎湃新闻:你还愿意再见一见曾爱云吗?
李霞:以前是打算等事情结束去湖南都看看。当年事发以后我谁都没见过,也没有参加过同学聚会。以前想着事情了结了,偷偷去看看那聪明帅气的玉哥哥到底下葬在哪儿?去问问还不太熟悉的优秀的曾爱云到底发生什么?只能偷偷的……周玉衡他爸他们挺伤心的。

澎湃新闻:那现在回不去的话,会电话联系曾爱云吗?想跟他说点什么吗?
李霞:他们的联系方式我都删了,我怎么联系,以什么立场联系呢?其实我跟曾爱云也不熟。他的心情跟我的心情不一样吧,他现在最想做什么?我也不知道。

站在每个家庭不同的立场去看,就都能理解。不管是不是合理的情形,但肯定是合情的。

现在我比较敏感吧,应该算是一个他们看到会比较敏感的人吧。我也不知道他怎么想的,人的心思怎么搞得清楚呢?毕竟十多年没见过了。

❻ 法律是不是有个“疑案当无原则”

准确地说是"疑罪从无原则",它是刑事诉讼中的一个原则.

❼ 韩国三大悬案之一:男子连杀14名女性,29年后在监狱被捕,后来怎样

人们常说,司法迟到但从不缺席,但在许多情况下,迟到的司法很少或没有效果,例如在许多国家。法律有法定的诉讼时效,如果罪犯的犯罪记录被抹去,刑事责任在这段时间(通常是15年)之后被解除。

真的有一件案子这么长时间都没破吗?在法医的历史,这种情况下也比比皆是,如号称韩国三大未解的花城系列是如此,凶手李Chunzai连续杀害了14个女性,但最终被他最后犯罪在过去的29年,所以很难定罪,也让我们知道,这个李Chunzai,什么将成为三大谜团之一。

但到了2019年,这一切都是由于DNA检查,再次揭示真相,警方一直没有放弃寻找凶手,用一次凶手在现场留下指纹和体液,等等,在DNA技术成熟,警方在公民的信息,找到一个叫李Chunzai囚犯的华城连环杀手、指纹相似度,最后几十个审讯后,李Chunzai终于承认他是在30年前,造成14人死亡的事实。

为什么李Chunzai在监狱,1994年,原是李Chunzai因为与妻子吵架了,正好与他的妻子的妹妹在他的家乡,所以他性冲动,迷晕嫂子,第一次强奸后杀害,被抓后,他被判终身监禁,所以李Chunzai没有继续犯罪,仅仅因为他没有机会在监狱里。

不幸的是,即使现在得到真相,但仍然不能给李Chunzai判重,因为初华城串行追溯期过去了,最后一次他在1991年犯罪,并追溯了限制只有15年,但是他已经在过去的29年里,他杀了他的嫂子和距离是26年来,不能继续定罪,但幸运的是,他还在监狱里其余的我的生活。

❽ 司法机关怎样逮捕一名“疑犯”

采取逮捕的强制措施,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并经检察机关的批准,否则,公安机关不得采取逮捕的措施。

法条链接:《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

(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三)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

(四)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

(五)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

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或者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曾经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应当予以逮捕。

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

❾ 《梃击案》司法让位政治需求,引起的风波到什么时期

“五月,己酉酉刻,有不知姓名男子,持枣木梃入慈庆宫门,击伤守门内侍李鉴。至前殿檐下,为内侍韩本用等所执,付东华门守卫指挥使朱雄等收系。”

件事记载于《明通鉴》,说的是万历四十三年五月在北京城发生的一件刑事案件 — 有个叫张差的男子,手持木棍,闯进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庆宫,并打伤了守门太监李鉴,后被闻讯赶到的太子内侍韩本用逮捕。

这本是一桩很普通的刑事案件,但是因为涉及当朝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明光宗朱常洛。事关帝国继承人的安危,那就是惊天大案了。万历皇帝当即命令法司提审问罪,御史刘廷元按律当场审讯,史称“梃击案”。


到了明朝后期,统治阶层内部产生了互相猜疑的巨大裂痕,君臣之间势若水火,群臣之间也各立门户。“梃击案”及后续的各种疑案也因此而生,其所起风波持续了半个世纪,直到明朝覆亡才平息。可见牺牲真相得来的政治稳定,从来就不可能是真正的稳定。

❿ 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如果认定证据不足是补充侦查还是疑罪从无

证据不足的案子的,疑罪从无。如果刑事案件,法院会认定证据不足,无罪释放;如果是民事案件,法院会驳回原告诉讼请求。法院在审理案件的时候,证据是直接影响到案情的发展,法官会根据证据来进行判刑。法院证据不足人民检察院应当撤诉,人民检察院不撤诉的,人民法院会疑罪从无。

在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证据的,依职权调查收集后证据充分的,应当开庭审理,仍然缺乏证据的,说服自诉人撤诉或者裁定驳回。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凡受刑事控告者,在未依法证实有罪之前,应有权被视为无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三条规定:法定不起诉的条件,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有本法第十五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人民检察院决定不起诉的案件,应当同时对侦查中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解除查封、扣押、冻结。对被不起诉人需要给予行政处罚、行政处分或者需要没收其违法所得的,人民检察院应当提出检察意见,移送有关主管机关处理。有关主管机关应当将处理结果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

(10)司法疑案扩展阅读:

2016年9月12日,我国国务院新闻发表《中国司法领域人权保障的新进展》白皮书。指出,中国贯彻疑罪从无原则,积极防范和纠正冤假错案。“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给予他公共保护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

法院在审理案件时,证据不足疑罪从无的相关案例:2003年邓某的丈夫曾某死在鱼塘,胃里含有安眠药“三唑仑”的成分。警方发现105万元的人身保险,投保人是邓某,被保险人是曾某,受益人是夫妻两人。审问后邓某供出伙同其妹夫杀死丈夫。

2003年11月26日,邓某被广州市中级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和保险诈骗罪两罪并罚判处死刑,其妹夫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两人不服,均向广东省高级法院提出上诉,2004年9月9日,省高院以该判决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发回广州市中院重新审理。

2004年12月16日,广州市中级法院对该案再次进行开庭审理。庭审中,被告人翻供,只承认自己全程目击了邓某杀人的过程。法院认为:检察机关指控邓某犯故意杀人罪、保险诈骗罪,其妹夫犯故意杀人罪的证据不足,指控的罪名不成立,分别宣告两人无罪。

热点内容
公司轮岗符合劳动法吗 发布:2024-11-07 13:50:14 浏览:302
经济法的答题技巧 发布:2024-11-07 13:50:04 浏览:903
公务员行政法考点 发布:2024-11-07 13:16:58 浏览:153
司法e通行 发布:2024-11-07 13:02:24 浏览:762
道德经眼里 发布:2024-11-07 12:57:04 浏览:872
私下签订协议是否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4-11-07 12:51:01 浏览:946
刑法修正案九的解读 发布:2024-11-07 12:40:13 浏览:52
经济法年假试用期 发布:2024-11-07 12:26:11 浏览:270
合同法分则案例ppt 发布:2024-11-07 12:23:35 浏览:429
法治四章 发布:2024-11-07 12:11:47 浏览: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