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和民事法律规定

民法和民事法律规定

发布时间: 2022-06-08 09:32:33

民法总则规定民事活动原则是什么

法律分析:包括:平等原则,即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自愿原则,即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公平原则,即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诚信原则,即秉持诚实,恪守承诺。公序良俗原则,即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绿色原则,即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条规定: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第五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第六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第七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第八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第九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㈡ 民法典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

法律分析:民法典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1、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2、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3、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4、诚信原则。诚实守信是市场活动的基本准则,是保障交易秩序的重要法律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5、公序良俗原则。公序良俗是要求民事主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遵循社会主体成员所普遍认可的道德准则。6、绿色原则。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四条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五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第六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七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第八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第九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㈢ 我国民法所规定的民事权利,主要有

我国民法规定的民事权利主要有: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权;人身权等。
法条链接:《民法总则》 第五章 民事权利
1、第一百一十条 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
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等权利。
2、第一百一十四条 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物权。
物权是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3、第一百一十八条 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债权。
债权是因合同、侵权行为、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以及法律的其他规定,权利人请求特定义务人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4、第一百二十三条 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是权利人依法就下列客体享有的专有的权利:
(一)作品;
(二)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三)商标;
(四)地理标志;
(五)商业秘密;
(六)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七)植物新品种;
(八)法律规定的其他客体。
5、第一百二十四条 自然人依法享有继承权。自然人合法的私有财产,可以依法继承。
6、第一百二十五条 民事主体依法享有股权和其他投资性权利。
7、第一百二十六条 民事主体享有法律规定的其他民事权利和利益。
8、第一百二十七条 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㈣ 民事法律制度

法律分析:民法的概念和原则;民事主体制度;民事行为制度;民事权利制度;民事责任制度;民事诉讼时效制度;合同法律制度;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条 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㈤ 民事规范和民法规范

法律分析:民法,是规定并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间及其他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民事法律规范是指调整民事法律关系的各项法律的总称。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条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㈥ 民事法律法规有哪些

我国的民事法律有很多,大致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两类。实体法是指以《民法通则专》为母法的属一切法律法规,如合同法、婚姻家庭法、物权法、继承法等等法律;程序法有《民事诉讼法》等。 我国的民事法规就更多了多,主要有最高人民法院针对各民事法律的司法解释等等

㈦ 民法包括哪些具体法律

民法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民法泛指所有民事法律规范,包括合同法、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单行民事法律和散见于众多的民事法律范围、条例、规定以及其他法律中有关民事条款的规定。我国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网络全书”,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是民事权利保护的宣言书,是新中国民事立法的集大成者。它的颁布在我国法治建设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必将对我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带来更积极、更全面、更规范的影响,也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障人民群众美好幸福生活提供充分的法律保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条 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条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㈧ 民法典规定公民拥有哪些民事权利

民法典规定公民拥有民事权利:主要包括人身自由、人格尊严权;民事主体的人格权;财产权利;个人信息保护权;因婚姻、家庭关系等产生的人身权利等。
法律分析
公民民事权利能力的内容,是指法律赋予公民可以享有原各种民事权利和应当承担的各种民事义务的范围。公民所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是统一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无论民族、种族,性别、年龄、职业,政治态度、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职务高低、财产状况和居住年限等方面有何差异,但他们在民事权利能力方面都是平等和无区别的。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有资格平等地参加民事法律关系,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不受有无行为能力的限制。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当其合法民事权利受到侵害时,都有权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人民法院通过法律手段制裁违法行为人,给公民合法民事权益的实现提供法律保障。民事权利能力具有平等性。民事权利能力是由法律规定的公民能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一种资格上的可能性,这种权利与人身权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任何人不得转让或者是放弃,由此可以看来,企业等法人主体是不具有民事权利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十四条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第五十七条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第五十九条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消灭。
第一百二十六条 民事主体享有法律规定的其他民事权利和利益。

热点内容
员工辞退赔偿劳动法 发布:2025-01-22 14:46:58 浏览:51
道德公民图片 发布:2025-01-22 14:31:53 浏览:392
自然法学派概念 发布:2025-01-22 14:31:14 浏览:688
自考2017年4月劳动法答案 发布:2025-01-22 13:58:25 浏览:196
道德宣誓 发布:2025-01-22 13:41:20 浏览:692
2016年福州市干部法律知识统一考试 发布:2025-01-22 13:40:36 浏览:882
规章制定程序规定 发布:2025-01-22 13:26:02 浏览:733
什么样的发票具备法律效力 发布:2025-01-22 13:00:05 浏览:887
西乡有按劳动法的厂没 发布:2025-01-22 12:28:09 浏览:832
小学生简单的法律知识 发布:2025-01-22 12:16:55 浏览: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