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预防保护
A. 如何证明刑罚的目的是预防犯罪
刑罚目的是一个很简单的命题——一般预防与特殊预防,即适用刑罚于犯罪人,防止其重新犯罪,同时威慑社会上的潜在犯罪人,防止这些人走上犯罪道路。但我们从反面分析许霆案,即使对他判处远比无期徒刑轻得多的刑罚,能否起到一般预防与特殊预防的效果?英美法曾有两个颇为著名的判例。其一:海难失事,只有一艘救生艇。父亲为了保护儿子,把别人推下海。后被判无罪。其二:一艘救生艇上有十几个人,漂流日久,大家都支持不住了。于是合力把最小一个人给杀死了,靠吃这个人的肉活了下来。获救后,被法院判罪,处以监禁6个月。如何理解该案的判决?如果坚守紧急避险的利益衡量标准,用“保全船上人的整体利益而牺牲其中一个人的生命”来解释该判决,只能体现出僵化的逻辑思维与苍白的法律规则。事实上,这两个判例都体现了更深层次的法律精神。为什么杀人者仅被判6个月监禁乃至无罪?这看似与罪刑相适应的刑法基本原则不符,也有违紧急避险的利益标准;但这是特殊情形的特殊处理,是法律向人性的屈服,对人的求生本能的退让。刑法是作用于一般民众的法律,处理的是普通人的正常关系。但该案件的情境只是一个意外,行为人只是在陷入极端状态下才实施了犯罪。既是意外,一次性发生,则日后不会重复。从特殊预防的角度看,也不必施以刑罚,因为回归正常社会后,行为人不会再做同样的事;从一般预防角度看,民众听闻也是可以接受并原谅的,这只是基于人性的弱点,而并不存在引起他人犯罪的可能性。其实,许霆案具有同样的法律精神。ATM机发生故障后吐巨款,这只是小概率事件,难以复制和模仿,引发类似案件的几率微乎其微;处以一定的惩罚,无论对许霆还是对知晓情况的普通民众,均可以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同时,法律标准应适用于普通状态下的正常人,因此基于人性弱点的考量,许霆的行为尚具有一定程度的可宽恕性。对许霆科处无期徒刑,是一种刑罚浪费,不符合刑罚经济性原则,没有达到刑罚公正与功利的共融。
社会生活的多变性与法律不得朝令夕改,注定了法律总归落后于社会现实。成文法要求恪守罪刑法定,法官只能解释法律却不能造法。但是,如何解释则是更高层面的问题。其实,看似冰冷、无人情味的法条背后,贯穿着法律的精神与信仰支撑。解释法律的法官,并不应机械、教条地适用法律文字。其实,我国刑法对此是预设了一定空间的,即《刑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犯罪分子虽然不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但是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作为法律的解释者,法官出于刑法精神与人性考量,完全可以根据一定程序,在无期徒刑以下寻一适格的刑罚点,以期最大限度地实现刑罚目的。
B. 简述刑罚方式在环境保护法中的作用
刑罚方式在环境保护法中有预防犯罪、惩罚犯罪,并具有指引、教育、评价等作用;提升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环保意识和能力,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地区区域性经济发展中,已经注意到了本位主义和牺牲环境为代价所带来的最终恶果,开展清洁生产,以促进企业的认知和意识。
环境保护法中的刑事责任,是指个人或者单位因违反环境保护法,严重污染或者破坏环境资源,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触犯刑法构成犯罪所应负的刑事方面的法律责任。
(2)刑法预防保护扩展阅读:
环境保护运用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深入认识污染和破坏环境的根源及危害,有计划地保护环境,预防环境质量恶化,控制环境污染,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保护人类健康,造福子孙后代。
能够借鉴国际最佳实践和企业成功经验,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国民经济建设时要把保护环境放在首要位置。
C. 如何正确认识刑罚预防犯罪的作用
按照我国刑法学界的通说,刑罚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即一般预防与特殊预防。前者是指通过对犯罪人适用一定的刑罚而对社会上的其他人,主要是那些不稳定分子产生阻止其犯罪的作用。后者是指通过对犯罪人使用一定的刑罚使之永久或在一定时间内丧失再犯能力。
D. 如何看待刑罚预防在犯罪预防体系中的地位
所谓特殊预防,是指防止犯罪人重新犯罪。
刑罚的目的具体表现为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因为刑罚是作为犯罪的对立物而存在的,因此,创制、适用和执行刑罚的目的,只能是为了预防犯罪。由于预防的对象不同,故把刑罚的目的区分为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
E. 刑罚的目的是什么
一、刑罚目的是国家制定、诉求、裁量、执行和监督刑罚所预期想要达到的理想效果。它决定着刑罚体系和种类,以及刑罚的适用与执行,可以说刑罚目的是整个刑罚制度赖以建立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目的概念:刑法理论界对刑罚目的之界定有广义和狭义说之区分。狭义的刑罚目的是指国家适用刑罚的目的,广义的刑罚目的是国家制定、裁量、执行刑罚所追求的效果。广义说为通说,这一点可以从近几年出版的刑法著作中得到证实。作为一个国家的刑罚制度,并不是几个刑种的简单罗列,而是一个宏观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所以要想真正的探寻并解读刑罚目的,必须系统的、全面的考察整个刑罚体系,并研究其各个构成要素的运行机制,而作为一个国家刑罚体系的各个构成要素运行机制的基础是刑罚权。换句话说,国家之所以能够制定、适用、裁量刑罚,是因为它享有刑罚权。
如果不从宏观上把握刑罚权,不能正确的界定刑罚目的,原因在于:没有刑罚权,刑法目的便失去了政治基础,变得华而不实,不全面的考察刑罚权,刑罚目的也必然会变的支离破碎。中国刑法学界普遍认为刑罚权是制刑权、求刑权、量刑权、行刑权的统一,其没有正确的揭示刑罚权。国家的立法机关把那些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规定为犯罪并配以刑罚(此为制刑权),当犯罪事实发生以后,由法定的机关将犯罪嫌疑人诉诸于审判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此为求刑权),审判机关在定罪的基础上,根据行为人刑事责任的大小,对其裁量刑罚(此为量刑权),之后交付法定的机关执行刑罚(此为行刑权),但是刑法理论界却忽视了刑罚监督权,即由法定的国家机关行使的,对求刑、量刑、行刑等刑事活动的监督权力。刑罚监督权是国家刑罚权必不可少的一个构成部分,它是其他刑罚正常运转的保障,所以刑罚权是制刑权、求刑权、量刑权、行刑权、督刑权的有机统一体。有关刑罚目的通说:刑罚目的是国家制定、裁量、执行刑罚所预期达到的效果。通说仅包括了国家制刑、量刑、行刑的目的,而忽视了国家求刑与督刑的目的,这未免有失全面。
鉴于此,其有以下几个特征:
1、刑罚目的是国家预先设立的,存在于制刑、求刑、量刑、行刑、督刑之前,它对国家制定、诉求、裁量、执行和监督刑罚都有指导与制约意义。
2、刑罚目的是贯穿于刑罚的制定、诉求、裁量、执行和监督的始终,而不是其中的一个或几个阶段。
3、刑罚目的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它是国家掌权阶级的一种主观愿望,这种愿望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有可能与这个国家的现实有一段差距,从而使其不能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
4、刑罚目的的后面隐藏着刑罚的阶级性。刑罚的制定、诉求、裁量、执行和监督是国家的掌权阶级意志的体现,是服务于掌权阶级的,可以说,刑罚目约是国家掌权阶级的目的,是国家的掌权阶级以国家的名义制刑、求刑、量刑、行刑、执刑、督刑所希望取得的效果,其具有鲜明阶级性。
三、刑罚目的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l、惩罚说。认为刑罚目的在于限制与剥夺犯罪分子的自由与权利,使他们感到压力和痛苦,从而防止犯罪的发生。
2、改造说。认为刑罚目的不在于报复或惩罚,而是通过对犯罪人的惩罚来改造罪犯,使其重新做人。
3、预防说。刑罚目的在于防卫社会,包括一般预防与特殊预防。
4、双重预防说。认为中国刑罚既有惩罚犯罪分子的目的,又有教育改造犯罪分子的目的。
5、三目的说。目的之一在于惩罚,预防犯罪;目的之二是一般预防;目的之三在于教育广大群众增强守法观念,积极同犯罪分子做斗争。
6、预防和消灭犯罪说。
7.根本目的和直接目的说。其根本目的是预防犯罪、保卫社会;直接目的是惩罚犯罪,伸张正义,威慑犯罪分子和社会上的不稳定分子,抑制其犯罪观念,改造犯罪分子,使其自觉遵守社会主义法律秩序。
8、二元说。刑罚目的是报应之刑与预防之刑的二元统一。
9、新根本目的和直接目的说。认为刑罚的根本目的是保护广大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秩序,保障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顺利进行;刑罚的直接目的是预防犯罪,包括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两方面。
中国刑法学界之所以对刑罚目的的认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关键是没有对以下几个问题形成统一的认识:1、刑罚目的之概念;2、刑罚本质属性与刑罚目的的区分;3、刑罚功能与刑罚目的的区别;4、犯罪产生的原因与刑罚的关系。
F. 我国刑罚的目的是预防犯罪对吗
法律分析:不对。我国刑法的目的是惩罚犯罪,保护人民。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各阶级经济上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且应当负何种刑事责任 ,并给予犯罪嫌疑人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条 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G. 刑法中特殊预防指什么
所谓特殊预防,是指防止犯罪人重新犯罪。
刑罚的目的具体表现为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因为刑罚是作为犯罪的对立物而存在的,因此,创制、适用和执行刑罚的目的,只能是为了预防犯罪。由于预防的对象不同,故把刑罚的目的区分为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
H. 刑罚预防犯罪的作用
预防犯罪表现为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两个方面。
刑罚一般预防是指通过对犯罪人适用刑罚,威慑其他潜在犯罪人,防止他们走上犯罪道路。一般预防不仅含有威慑的内容,还包括相应教育、感化等意蕴,因而社会上守法的民众也可以成为一般预防的对象。刑罚的确定性、及时性以及相当性是最大限度发挥刑罚一般预防效力所必备的要素。特殊预防,是指通过对犯罪人适用、执行刑罚,防止其重新犯罪。特殊预防的对象只能是犯罪人,也即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人。特殊预防以犯罪人为对象,认为刑罚的目的在于通过刑罚的剥夺或教育,使犯罪人不再次犯罪。这里所说的不再犯罪,包括了主动不再犯罪和被动不再犯罪两种情况。特殊预防论作为刑罚根据理论的一种,是以人身危险性为核心。对犯罪人适用刑罚,虽然在形式上看是为了惩罚犯罪人,但是惩罚并不是刑罚的最终目的,惩罚只是一种手段而已。通过刑罚惩罚这种手段,刑罚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是预防犯罪。预防犯罪表现为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