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刑法腰砍

刑法腰砍

发布时间: 2022-06-11 17:26:32

⑴ 古代刑法腰斩是什么意思 腰斩是用重斧从腰部将犯人砍

腰斩是用重斧从腰部将犯人砍作两截。这种刑罚周代已经出现,直到雍正年间方被废除。
古代的刑罚
殷商时代的死刑,保留了不少原始部落享受人肉大餐的习俗,烧、烤、蒸、煮,无不围着口腹之欲打转。如“醢”是把人剁成肉酱,“脯”是把人做成肉干,“炮”是把人绑在大火炉的金属外壳上烤成熟肉,而“镬烹”则干脆把人扔到饭锅里煮成肉羹。
到了周代,“砍斫”逐渐取代“烹饪”,成为死刑的主流。周代的死刑有车裂、斩和杀三种。其中的“斩”就是腰斩,而“杀”才是后世所谓的斩首。腰斩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历史的进步”。
使用与废除
最初腰斩行刑时用斧或钺,因为青铜毕竟要软些,不够锋利,必须做成斧钺,砍下去才有力度。待铁器普及后,刀渐渐在斩刑中唱起了主角。
腰斩
不过刀虽然锋利,却容易磨损,用起来更要求技巧,得像庖丁解牛一样,谙熟腰椎骨空隙,否则,一刀下去不能砍断,场面自然尴尬,会遭围观的人群嘲笑其手艺不精,有损刽子手的“职业操守”。不过随着“技术的进步”,腰斩开始启用更顺手的铡刀,不仅刃利背厚,不易磨损,而且对杀人技术要求比较低。包龙图那著名的三口铡刀,其实并非电视上演的那种用途:把人头塞进去,刀起头落,仿佛中国式的断头台,而是腰斩时用的,把人截成两段,“手足异处”。
腰斩在行刑时,犯人必须脱光身上的衣服,使腰部裸露出来,伏在铡床或木、铁的砧板上,正是刀俎之间“我为鱼肉”的架势。
人的主要器官都在上半身,因此犯人被从腰部砍作两截后,还会神志清醒,过好长一段时间才断气。犯人的家属往往会打点一下刽子手,让他行刑时从上面一点的部位动刀,可以使犯人死快点;如果有人想要犯人多受点罪,就贿赂刽子手从下面一点的部位动刀,甚至将被腰斩之人上半截移到一块桐油板上,使血不得出,可使犯人多延续两三个时辰不死,真是残忍至极。
腰斩这一刑法有人认为是在雍正朝被废,当时雍正皇帝对俞鸿图实行腰斩的刑罚,俞鸿图被腰斩后在地上用自己的血连写七个“惨”字方自气绝身亡,雍正听说之后便觉残忍,命令废除这一刑罚。但是根据《清史稿·世宗本纪》及《清史编年》等史籍记载,俞鸿图因纳贿营私被诛杀,时判斩立决而并非腰斩。而且也没有关于雍正皇帝废除腰斩的记载。关于俞鸿图腰斩的说法,有现代人林涛的历史通俗读物《正说清朝三百年》。书中声称,俞鸿图是中国最后一位处以腰斩的政府官员,由于行刑时形状甚为凄惨,雍正帝亦恻然不忍,遂宣布废除腰斩刑。但此事并无正史佐证。

⑵ “黥、劓、刖、宫、大辟”、“醢、笞杀、断舌、腰斩都是些啥

1、黥

上古的五刑之一,在犯罪人的脸上刺字,然后涂上墨炭,表示犯罪的标志,以后再也擦洗不掉。如秦末农民起义英雄之一的英布,曾因触犯秦律被处以黥刑。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肉刑,直至清末光绪三十二年修订《大清律例》时才被彻底废除,沿用时间长达数千年。

2、劓

劓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刑罚,属五刑内肉刑的一种,被处劓刑的受刑人被割去鼻子。在隋以后,刑典中即不再有劓这种刑罚。鼻子是人呼吸和辨别香臭的器官,鼻子被割掉虽然并不会危及人的性命,但其对人形象的损害是很大的,同时对人的人格尊严也是很大的摧残。

3、刖

中国古代刑法之一,又称剕刑,中国古代一种酷刑,指砍去受罚者左脚、右脚或双脚。刖刑在夏朝称膑,周朝称刖,秦朝称斩趾。亦有指刖刑是削去膝盖骨(膑骨)使犯人不能站立的说法。刖刑乃隋朝以前的五刑之一,属肉刑;亦有指它是满清十大酷刑之一。

4、宫

宫刑是残酷性仅次于大辟的一种肉刑,宫刑对男女都有,对男无须多言。宫刑对女性实施是确定的,至少至明代仍然对女性施行。

5、大辟

大辟是中国古代五刑之一。隋以前死刑的通称。隋唐以后五刑刑名不用大辟,称“死刑”。北齐、北周因袭不改。隋、唐定死刑为斩、绞两等。五代和宋大抵仿效隋律,此外,还有不载于律书的凌迟(即分割犯人的肢体)。

6、醢

醢刑也称菹醢,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酷刑之一,指将尸体剁成醢(即肉酱)。相传这种刑罚是由商纣王所创,用以对付九侯。但也有对于活人使用者。

7、笞杀

始于战国时期,是古代“五刑”之一,是以竹、木板责打犯人背部、臀部或腿部的轻刑。

8、断舌

汉代后,割舌的刑罚屡见记载。汉末董卓作乱,曾诱降北方反叛者数百人,让武士们在他面前把那些人有的截舌、有的斩手足、有的凿眼、有的用大镬煮死。一时没有死的人就在宴席旁边挣扎、 惨叫,满座宾客吓得拿不牢筷子和汤匙,但董卓却能照样吃喝,谈笑自若。

9、腰斩

用重斧从腰部将犯人砍作两截。这种刑罚周代已经出现,直到雍正年间才被废除。腰斩在行刑时,犯人必须脱光身上的衣服,使腰部裸露出来,伏在铡床或木、铁的砧板上,正是刀俎之间“我为鱼肉”的架势。

⑶ 古代腰斩极为残忍,它究竟有多痛

古代腰斩极为残忍,它究竟有多痛?

古代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和地位,命人发明了很多酷刑,从而震慑天下的臣民。某些刑罚,相当残忍,比如今天的主角——腰斩。这种刑法,是指用重斧从腰部将犯人砍作两截。腰斩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上千年,直到雍正年间,因为一位学者才废除。



雍正年间,科考防范非常严,操守亦称严谨。俞鸿图督学闽中,也就是科考的考官。没想到他的小妾与仆人串通,收取贿赂,故把考试材料贴在了他官服背后布褂上。俞宏图穿出去后,仆人悄悄揭去材料,交给了应试者。这一切,他丝毫没有发觉。

⑷ 古代的重刑犯在被执行腰斩后,他们会立即死亡吗

相信很多人都应该知道古代的刑法是非常多的吧,而且看起来也是非常残忍,比如说凌迟处死,斩首示众等等,这些刑法看上去都是十分恐怖的,如果这些刑法在如今依然使用的话,那么相信中国的犯罪率将会减少很多吧。

看到这里,你们是不是寒毛都立起来了呢?你们还知道哪些古代十分残忍的刑法?欢迎大家在下方的评论区说出自己的看法。

⑸ 古代有腰斩之刑,到底何为腰斩

腰斩是用重斧从腰部将犯人砍作两截。这种刑罚周代已经出现,直到雍正年间方被废除。
殷商时代的死刑,保留了不少原始部落享受人肉大餐的习俗,烧、烤、蒸、煮,无不围着口腹之欲打转。如"醢"是把人剁成肉酱,"脯"是把人做成肉干,"炮"是把人绑在大火炉的金属外壳上烤成熟肉,而"镬烹"则干脆把人扔到饭锅里煮成肉羹。
到了周代,"砍斫"逐渐取代"烹饪",成为死刑的主流。周代的死刑有车裂、斩和杀三种。其中的"斩"就是腰斩,而"杀"才是后世所谓的斩首。腰斩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历史的进步"。
最初腰斩行刑时用斧或钺,因为青铜毕竟要软些,不够锋利,必须做成斧钺,砍下去才有力度。待铁器普及后,刀渐渐在斩刑中唱起了主角。腰斩不过刀虽然锋利,却容易磨损,用起来更要求技巧,得像庖丁解牛一样,谙熟腰椎骨空隙,否则,一刀下去不能砍断,场面自然尴尬,会遭围观的人群嘲笑其手艺不精,有损刽子手的"职业操守"。不过随着"技术的进步",腰斩开始启用更顺手的铡刀,不仅刃利背厚,不易磨损,而且对杀人技术要求比较低。包龙图那著名的三口铡刀,其实并非电视上演的那种用途:把人头塞进去,刀起头落,仿佛中国式的断头台,而是腰斩时用的,把人截成两段,"手足异处"。
腰斩在行刑时,犯人必须脱光身上的衣服,使腰部裸露出来,伏在铡床或木、铁的砧板上,正是刀俎之间"我为鱼肉"的架势。
人的主要器官都在上半身,因此犯人被从腰部砍作两截后,还会神志清醒,过好长一段时间才断气。犯人的家属往往会打点一下刽子手,让他行刑时从上面一点的部位动刀,可以使犯人死快点;如果有人想要犯人多受点罪,就贿赂刽子手从下面一点的部位动刀,甚至将被腰斩之人上半截移到一块桐油板上,使血不得出,可使犯人多延续两三个时辰不死,真是残忍至极。
腰斩这一刑法有人认为是在雍正朝被废,当时雍正皇帝对俞鸿图实行腰斩的刑罚,俞鸿图被腰斩后在地上用自己的血连写七个"惨"字方自气绝身亡,雍正听说之后便觉残忍,命令废除这一刑罚。但是根据《清史稿·世宗本纪》及《清史编年》等史籍记载,俞鸿图因纳贿营私被诛杀,时判斩立决而并非腰斩。而且也没有关于雍正皇帝废除腰斩的记载。关于俞鸿图腰斩的说法,有现代人林涛的历史通俗读物《正说清朝三百年》。书中声称,俞鸿图是中国最后一位处以腰斩的政府官员,由于行刑时形状甚为凄惨,雍正帝亦恻然不忍,遂宣布废除腰斩刑。但此事并无正史佐证。

⑹ 腰斩这一残忍酷刑,为何直到清朝才被正式废除

我们是文明社会,人犯了错就要必须受到惩罚,如果错误巨大就会执行死刑,在我国古代的时候有很多种残忍的刑法,成语“五马分尸”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种罢了,腰斩,剥皮,可以说是残忍到了极致,腰斩这一残忍酷刑,为何只到清朝才被这次废除?因为犯人俞鸿图的死,让雍正皇帝废除了这一行法。

现在执行死刑主要有安乐死和枪决,一般来说安乐死安安静静躺十几分钟就自然的离去,而枪决一般都是一枪毙命,不会像打仗那样随便开枪,所以尽量的减轻犯人的痛苦。

⑺ 古代什么罪会被腰斩

腰斩,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yāo zhǎn,是指使事情半途而废;也指用重斧从腰部将犯人砍作两截。这种刑罚周代已经出现,直到雍正年间才被废除。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腰斩
拼音
yao zhan
解释一
古代刑法,从腰部把身体斩为两段
解释二
使事情半途而废
名词介绍
1.古时酷刑,将犯人从腰部斩为两截。《史记·商君列传》:

腰斩[古代酷刑]
腰斩[古代酷刑]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晋书·石季龙载记上》:“季龙志在穷兵,以其国内少马,乃禁蓄私马,匿者腰斩。”《秦并六国平话》卷下:“李斯、李由虽无罪犯,枉受其罪,只得枉招……遂具五刑,论腰斩咸阳市。” 吴晗 《朱元璋传》第七章三:“元璋知道《上梁文》又是高启的手笔,旧恨新罪一并算,把高启腰斩。”

2.比喻把同一或相联的事物从中割断。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十三:“这种专制主义,在政治上,在文化上,腰斩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腰斩了他的新三民主义,造成了中华民族的深重的灾难。”胡适《海外读书杂记》五:“大诗人王维,字摩诘,虽然有腰斩维摩诘的罪过,却也可见这部书(《维摩经》)的魔力。” 许杰 《死了却还活着》:“曾经有一个报纸,登载过一篇关于鲁迅的作品研究的文章,但只登了一天,下半段便被腰斩了。”

古代刑罚
殷商时代的死刑,保留了不少原始部落享受人肉大餐的习俗,烧、烤、蒸、煮,无不围着口腹之欲打转。如“醢”是把人剁成肉酱,“脯”是把人做成肉干,“炮”是把人绑在大火炉的金属外壳上烤成熟肉,而“镬烹”则干脆把人扔到饭锅里煮成肉羹。

到了周代,“砍斫”逐渐取代“烹饪”,成为死刑的主流。

周代的死刑有车裂、斩和杀三种。其中的“斩”就是腰斩,而“杀”才是后世所谓的斩首。

使用废除
腰斩
腰斩
最初腰斩行刑时用斧或钺,因为青铜毕竟要软些,不够锋利,必须做成斧钺,砍下去才有力度。待铁器普及后,刀渐渐在斩刑中唱起了主角。 不过刀虽然锋利,却容易磨损,用起来更要求技巧,得像庖丁解牛一样,谙熟腰椎骨空隙,否则,一刀下去不能砍断,场面自然尴尬,会遭围观的人群嘲笑其手艺不精,有损刽子手的“职业操守”。

不过随着“技术的进步”,腰斩开始启用更顺手的铡刀,不仅刃利背厚,不易磨损,而且对杀人技术要求比较低。包龙图那著名的三口铡刀,其实并非电视上演的那种用途:把人头塞进去,刀起头落,仿佛中国式的断头台,而是腰斩时用的,把人截成两段,“手足异处”。

腰斩在行刑时,犯人必须脱光身上的衣服,使腰部裸露出来,伏在铡床或木、铁的砧板上,正是刀俎之间“我为鱼肉”的架势。

人的主要器官都在上半身,因此犯人被从腰部砍作两截后,还会神志清醒,过好长一段时间才断气。犯人的家属往往会打点一下刽子手,让他行刑时从上面一点的部位动刀,可以使犯人死快点;如果有人想要犯人多受点罪,就贿赂刽子手从下面一点的部位动刀,甚至将被腰斩之人上半截移到一块桐油板上,使血不得出,可使犯人多延续两三个时辰不死,真是残忍至极。

腰斩这一刑法有人认为是在雍正朝被废,当时雍正皇帝对俞鸿图实行腰斩的刑罚,俞鸿图被腰斩后在地上用自己的血连写七个“惨”字方自气绝身亡,雍正听说之后便觉残忍,命令废除这一刑罚。但是根据《清史稿·世宗本纪》及《清史编年》等史籍记载,俞鸿图因纳贿营私被诛杀,时判斩立决而并非腰斩。而且也没有关于雍正皇帝废除腰斩的记载。

关于俞鸿图腰斩的说法,有现代人林涛的历史通俗读物《正说清朝三百年》。书中声称,俞鸿图是中国最后一位处以腰斩的政府官员,由于行刑时形状甚为凄惨,雍正帝亦恻然不忍,遂宣布废除腰斩刑。但此事并无正史佐证。

历史人物
李斯

秦相李斯
秦相李斯
二世二年七月(公元前208年7月),大秦帝国左丞相李斯被腰斩于首都咸阳。

李斯相秦,厥功甚巨。灭诸侯,成霸业,一统天下,始皇帝的千古功绩,有一半得算到李斯的头上。但位极人臣又怎样?功烁古今又怎样?他堂堂大秦丞相率领百官向赵高小心赔笑,仍在进谏后逃不开被指鹿为马的小人诬陷,身被五刑(黥、劓、斩左右趾、断舌、腰斩),腰斩于市,夷灭三族!

李斯,这位《大秦律》的制订者和执行者,掌管刑狱多年。如今,轮到他领教自己厘定的酷刑,在自己培养出来的刽子手的刀下,俯首就刑。

在腰斩前,李斯对着一起奔赴黄泉的儿子,追忆起当年领着孩子们,牵着咻咻嘶叫的猎狗,出上蔡东门,在秋日衰草丛中,追逐成群狡兔的无忧岁月。“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这一句痛悔交加的呼喊,是这位河南汉子对其追逐权力的一生的彻底否定和决绝。

晁错

公元前157年,景帝即位,当时因为错综复杂的历史原因,诸侯王多骄横放肆。为了巩固大汉王朝的统治地位,时任御史大夫的晁错向景帝提出了酝酿已久的削藩政策,虽然晁错的见解非常正确。但"一刀切"似的强制削藩政策在当时的情况并不适合。且此事大大触动了各诸侯王的切身利益,使王庭与各诸侯王的斗争愈加白热化,晁错本人也因此让叛乱军队师出有名。

主张削藩的晁错
主张削藩的晁错
景帝三年(前154年)正月,吴王刘濞首先在都城广陵(今江苏扬州市)起兵叛 乱,并向各诸侯王国发出了宣言书,以“清君侧”为名,攻击晁错“侵夺诸侯封地,专以劾治污辱诸侯为事,不以诸侯人君之礼对待刘氏骨肉,所以要举兵诛之”等等。同月,胶西王刘印带头杀了朝廷派到王国的官吏;接着胶东王刘雄渠、苗川王刘贤、济南王刘辟光、楚王刘戊、赵王刘遂,也都先后起兵,共同向西进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吴楚七国之乱”。

吴楚等七国联兵反叛,以诛晁错为名,使晁错的处境十分危险。当此之时,晁错本人又有两件事处置失当,更增加了这种危险。一件是他向景帝提出建议,让景帝御驾亲征,而自己留守京城长安,使景帝产生了对他的怀疑,也给其他大臣提供了攻击他的借口。一件是追究袁盎知吴王刘濞阴谋反叛之罪。

袁盎与窦婴本对晁错多有不满,在外诸侯王叛乱以诛晁错为名,在内景帝又被袁盎、窦婴等施加压力,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景帝不得不做出诛杀晁错的决定。

公元前154年,景帝派中尉到晁错家,骗晁错说让他上朝议事。车马经过长安东市,中尉停车,忽然拿出诏书,向晁错宣读,这个忠心耿耿为汉家天下操劳的晁错,就这样被腰斩了。

栾大

汉武帝时期的方士,卫长公主第二任丈夫,汉武帝为求长生不老,派人到处寻访方士。栾大被封为五利将军、天道将军、地士将军、乐通侯,“赐列侯甲第,僮千人、乘舆斥车马帷帐器物以充其家”,汉武帝还将最喜欢的女儿卫长公主嫁给了他,更卫长食邑所在地名称为当利,是以卫长又称当利公主,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武帝发现栾大是个骗子,怒火中烧,腰斩栾大,以泻心头之恨。

栾大墓在莱州市大沙河与沙河镇南王家村之间(即古当利县)。墓成覆斗状,解放初长宽各61米,高13米。如今仍有直径约8米、高约6米的砖砌土茔。

辩机

骊山春暖,鲜花一般的高阳公主带着一帮随从外出游猎。她因失意而郁闷,尽管是唐太宗最宠爱的女儿,她也不得不接受这样的命运——被作为至高的恩赐,赏给大功臣房玄龄的儿子。房家老二房遗爱不学无术,空有一身蛮力,气愤之余,高阳公主从结婚那天起就不接纳丈夫。

在骊山的一间草庵里,她遇到了正在潜心研读佛经的年轻和尚辩机。辩机是玄奘的高足,长安城最负盛名的僧人之一。

英俊饱学的辩机,成就了浪漫热烈的高阳公主的爱情梦想,他们的纠缠延续了七八年之久,有了两个儿子。后来,一直在自我情感中四处逃避挣扎的辩机,被选去译经,没有再见到高阳公主。但他藏匿的公主赠送的玉枕,被小偷偷了出来,在销赃时被官府逮获,公主与辩机的不伦之恋也就此大白于天下。唐太宗大怒,下诏将辩机处以腰斩极刑。据说当辩机横卧在铡刀之下时,发现刀刃上一只蚂蚁在爬动。辩机无比爱怜地拈起蚂蚁,轻轻放到一边,然后从容地躺下,在市井小儿幸灾乐祸的围观中,以最污浊和最惨烈的方式终结了生命。

悲恸几至发疯的高阳公主,从辩机被腰斩的那一刻起,就发誓要报复。半年后,最疼爱她的父亲去世了,她一滴眼泪也没有掉,一点都不难过。她开始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荒淫无耻的生活,甚至勾结他人谋反。

“辩机是我的骄傲,房遗爱才是我的耻辱。”高阳公主这么说过。辩机已死,她所有的骄傲也被腰斩了。

方孝孺

明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燕王朱棣打着“清君侧”的旗号,率师南下。军师道衍送至城外,在马前向他跪拜:“臣有秘事一件相托。”朱棣问他何事。道衍说:“文学博士方孝孺,素有学行,城破之日,必不肯降。殿下万万不可杀他。杀了方孝孺,天下的读书种子就绝了。”当时方孝孺已经是名闻天下的第一大儒,其学识品德为四海所称颂,朱棣也有意借用他的威信来收揽人心,所以答应下来。

当燕军攻破南京后,惠帝自焚宫中,文武百官多见风转舵,投降燕王,方孝孺果然拒不投降。朱棣派人强行押解方孝孺上殿,方孝孺披麻戴孝而入,悲恸至极,哭声响彻大殿。朱棣劝他辅助自己即位,就像周公辅助成王一样。方孝孺厉声质问朱棣,那为何不立惠帝的儿子或弟弟为君呢?朱棣无可奈何,只好命人把笔墨摆在方孝孺面前,强迫他撰写新皇即位的诏书。方孝孺接过笔,狂草四字:“燕贼篡位。”掷笔于地,边哭边骂道:“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朱棣见方孝孺宁死不屈,威胁他说:“你不怕被诛九族吗?”方孝孺义无反顾地回答:“即使诛我十族又怎样!”朱棣怒不可遏,命人把方孝孺从嘴角直割到耳朵,方孝孺满脸是血,仍忍痛怒骂不绝。

明成祖一怒之下,把方孝孺的门生和朋友算作第十族,连同其九族在方孝孺面前一一诛尽,被杀者共达873人,谪戍荒者更逾数千。方孝孺始终没有屈服,被腰斩于南京聚宝门外。传说腰斩后,方孝孺还以肘撑地爬行,以手蘸血连书十二个半“篡”字才断气。

俞鸿图

历史上最后一次腰斩判给了清代河南学政俞鸿图。雍正年间,俞鸿图督学闽中(今福州市),科考防范颇严,操守亦称严谨。未料他的小妾与仆人串通,收取贿赂,其妾把考试材料贴在俞鸿图官服背后补褂之上,俞鸿图穿出去,仆人轻轻地揭去授给应试者,而他一点也没觉察到。

事发后,雍正皇帝将俞鸿图处以腰斩极刑。俞鸿图仓促受刑,及赴刑场方才知道身受腰斩,要求死得痛快爽利一点也来不及了。原来刽子手对于腰斩犯人,一向索取规费,得了钱则刀斧锋利快下,可令其速死,以免长受痛苦;不得钱则故意缓缓而下使其迟死,血肉之躯寸寸受割,其痛楚可想而知了。俞鸿图被腰斩后在地上连写七个“惨”字方自断气。

腰斩之酷烈,连性格刚戾的雍正皇帝也动了恻隐之心,遂命封刀。如果记载不误的话,从周代到雍正年间止,施行了约两千多年的腰斩刑罚,算是寿终正寝了。

⑻ 古代的腰斩、五马分尸(等酷刑)分别是什么

腰斩:

腰斩是古代的一种酷刑,是用重斧从腰部将犯人砍作两截。这种刑罚周代已经出现,直到雍正年间才被废除。

五马分尸:

在古代时候五马分尸是一种非常残忍的酷刑,是用五匹马来分裂人的头和四肢。

(8)刑法腰砍扩展阅读:

最初腰斩行刑时用斧或钺,因为青铜毕竟要软些,不够锋利,必须做成斧钺,砍下去才有力度。待铁器普及后,刀渐渐在斩刑中唱起了主角。

不过刀虽然锋利,却容易磨损,用起来更要求技巧,得像庖丁解牛一样,谙熟腰椎骨空隙,否则,一刀下去不能砍断,场面自然尴尬,会遭围观的人群嘲笑其手艺不精,有损刽子手的职业操守。

不过随着技术的进步,腰斩开始启用更顺手的铡刀,不仅刃利背厚,不易磨损,而且对杀人技术要求比较低。

腰斩在行刑时,犯人必须脱光身上的衣服,使腰部裸露出来,伏在铡床或木、铁的砧板上,正是刀俎之间我为鱼肉的架势。

人的主要器官都在上半身,因此犯人被从腰部砍作两截后,还会神志清醒,过好长一段时间才断气。

犯人的家属往往会打点一下刽子手,让他行刑时从上面一点的部位动刀,可以使犯人死快点。如果有人想要犯人多受点罪,就贿赂刽子手从下面一点的部位动刀,甚至将被腰斩之人上半截移到一块桐油板上,使血不得出,可使犯人多延续两三个时辰不死。

⑼ 古代腰斩是一种多么残酷的刑罚,谁是第一个处罚的人

据说是李斯。腰斩是一种非常残酷,可以说是丧心病狂、泯灭人性的刑罚。它的残酷程度堪比五马分尸、凌迟等酷刑,所以说非常恐怖。腰斩腰斩,顾名思义,就是从腰部斩开。它不同于砍头这种刑罚,将人从腰部斩开,人并不会马上死去,而是会痛苦挣扎一段时间后,才会死亡。据说,古时候第一个被实行腰斩的人是李斯。


腰斩的可怕程度主要在于,往上一分,痛不欲生,往下一分,生不如死。也就是说,刽子手在行刑的时候,如果稍微往上一些,刚好在某些重要器官的部位斩断的话,人虽然极端痛苦,但是会极快死亡。但是要是往下一点,那么人不但要承受极端痛苦,还不能马上死亡,最终失血过多而亡,或者活生生疼死。一代权臣,害死韩非子的李斯,最终落得这样的下场,也是令人唏嘘。

⑽ 古代惨不忍睹的腰斩酷刑,一般会用在哪些人身上

平民百姓没有资格被腰斩,这种酷刑一般用在犯了极大错误的大臣或者王公贵族身上。平民百姓犯错一般都是下狱等秋后问斩,而那些享受过俸禄的人却不会死的这么简单。

腰斩出现于周朝,以前是用青铜斧来行刑的,后来铁器普及后,才开始使用刀来行刑。随着后来铡刀的出现,使这个刑法更加容易了,也更加残酷了。古代刑法如此之“丧心病狂”令现代的我不寒而栗,无法想象那些即将被行刑的人临终之间的恐惧与痛苦。还好现在是文明社会,法律健全,即使犯罪被判死刑也不会这么痛苦。

热点内容
杨祖国律师 发布:2025-01-21 12:31:00 浏览:984
疫情防控法治同行主题手抄报 发布:2025-01-21 12:00:46 浏览:373
食品检验的法规 发布:2025-01-21 11:49:43 浏览:643
民法总则考试答案 发布:2025-01-21 11:37:25 浏览:609
刑法教学法规 发布:2025-01-21 11:26:37 浏览:155
经济法出现于什么时期 发布:2025-01-21 11:25:40 浏览:724
辞职报告与劳动法之间的关系 发布:2025-01-21 11:17:32 浏览:779
办理法律援助案件补贴标准 发布:2025-01-21 11:13:03 浏览:802
泗洪县人民法院电话 发布:2025-01-21 10:03:11 浏览:920
涉外经济合同法等其他合同法 发布:2025-01-21 10:01:42 浏览: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