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执法与司法衔接

执法与司法衔接

发布时间: 2022-06-13 13:03:10

『壹』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的决定

一、聚焦重点领域推进衔接工作
各地各部门应当把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强化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受理、立案、侦查、审判和监督力度,聚焦社会热点和群众重大关切,依法惩治在金融安全、精准扶贫、环境资源、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知识产权、劳动者权益保障等领域发生的违法犯罪,深入推进法治四川建设,为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二、规范案件移送和受理
行政执法机关履行法定职责时,发现涉嫌犯罪线索,或者涉嫌犯罪人员可能逃匿,销毁证据,转移或者隐藏涉案财物的,应当立即通报公安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在查处违法行为过程中,发现违法事实涉嫌犯罪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及相关证据材料,并将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及有关材料目录抄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司法行政机关。
公安机关应当严格按照刑事案件管辖规定,把主动作为和受理移送相结合,畅通受理渠道,充分行使侦查权,确保执法必严、有罪必究。对行政执法机关通报的涉嫌犯罪线索,应当立即受理并及时调查,依法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对行政执法机关通报涉嫌犯罪人员可能逃匿,销毁证据,转移或者隐藏涉案财物的,应当依法采取紧急措施。对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的涉嫌犯罪案件及相关证据材料,应当及时以书面形式受理,在规定时限内审查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移送案件的行政执法机关,同时抄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发现行政执法机关不移送或者不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公安机关应当主动开展调查工作,依法进行立案审查,并要求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相关证据材料。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办案中发现违法犯罪行为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应当及时将相关材料移送同级行政执法机关,并可以依法分别提出意见、检察意见或者司法建议。行政执法机关应当依法作出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及时书面反馈移送机关。三、加强协作配合
行政执法机关、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加强沟通协调,依照法律规定梳理、细化、明确本领域涉嫌犯罪案件的移送标准、程序和证据要求,提高移送工作效率和移送案件质量。
行政执法机关对于重大、疑难、复杂的案件,可以就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证据的固定和保全等问题咨询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可以就案件办理中的专业性问题咨询行政执法机关。接受咨询的机关应当认真研究、及时答复。公安机关立案后依法提请行政执法机关作出检验、鉴定、认定等协助的,行政执法机关应当予以协助。
各地各部门应当充分发挥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及时通报案件移送及处理情况,研究解决衔接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信息共享平台应用,完善信息录入、对接、利用机制,提高工作的科学化、信息化水平。四、加强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
人民检察院发现行政执法机关不移送或者不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应当向行政执法机关提出意见,建议其向公安机关移送。人民检察院建议移送的,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及时移送,并将有关材料抄送人民检察院。行政执法机关仍不移送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将有关情况通知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应当及时调查,必要时依法立案侦查,并将结果回复人民检察院。
人民检察院对行政执法机关向公安机关移送的案件,应当跟踪了解情况。对于公安机关应当受理而不受理的,或者在法定期限内应当作出是否立案决定而未作出的,依法进行立案监督。
行政执法机关认为公安机关对涉嫌犯罪案件应当受理而不受理的,或者在法定期限内应当作出是否立案决定而未作出的,或者对公安机关作出不予立案或者撤销案件决定有异议的,应当向人民检察院通报。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受理、审查,并将处理结果告知行政执法机关。
人民检察院查询可能涉嫌犯罪案件情况或者要求提供有关案件材料的,行政执法机关和公安机关应当予以配合。五、加强人民政府内部层级监督
各地应当加强统筹协调,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目标责任制,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强化督促检查。
行政执法机关不移送涉嫌犯罪案件或者不及时移送的,其本级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或者实行垂直管理的上级行政执法机关,应当责令限期移送。
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在办理行政复议案件和行政执法监督投诉、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审查重大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备案案件时,发现行政执法机关查处的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应当及时督促行政执法机关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

『贰』 珠海经济特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条例

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为了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促进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结合珠海经济特区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

本条例所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是指行政执法机关将行政执法过程中发现的涉嫌犯罪案件依法移送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对刑事司法过程中发现的需要给予行政处罚的案件建议行政执法机关处理的办案工作机制。第三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行政执法机关、监察机关、政府法制部门应当依法履行职责,互相配合,保证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第四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行政执法机关、监察机关、政府法制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信息共享、案情通报和案件移送机制,及时研究衔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第二章案件移送第五条行政执法机关发现本机关查处的违法行为涉嫌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公安机关应当受理。

行政执法机关应当指定专门机构,统一负责移送涉嫌犯罪的案件;公安机关应当指定专门机构,统一负责受理。第六条政府法制部门在办理行政复议案件、开展执法监督时发现行政执法机关查处的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应当督促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第七条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应当提交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并附有下列材料:

(一)涉嫌犯罪案件情况的调查报告;

(二)涉案物品清单;

(三)有关检验报告或者鉴定意见;

(四)其他有关涉嫌犯罪的材料。

缺少前款相关材料,公安机关通知补充移送的,行政执法机关应当自收到通知书之日起五日内补充完毕,但因检验或者鉴定需要较长时间的除外。

行政执法机关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应当同时将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及有关材料目录抄送人民检察院。第八条行政执法机关在履行法定职责时,发现违法行为明显涉嫌犯罪的,或者犯罪嫌疑人有可能逃匿、销毁证据、转移或者隐匿涉案财物的,应当立即口头通报公安机关,并可以依法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公安机关应当立即派人进行调查,并依法作出立案或者不立案的决定。

行政执法机关口头通报案件线索的,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补送通报函及相关材料。公安机关对行政执法机关通报的案件线索应当以书面形式予以受理。第九条对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的案件,公安机关应当自收到案件移送书之日起三日内进行审查,依法作出立案或者不立案的决定,并自作出决定之日起三日内书面通知移送案件的行政执法机关,同时抄送人民检察院。因缺少必要的检验或者鉴定导致审查困难的,公安机关的审查期限自收到相关材料之日起计算。

不予立案的,应当说明理由,将不予立案通知书送达移送案件的行政执法机关,并退回案件材料。第十条对公安机关决定立案的案件,行政执法机关应当自接到立案通知书之日起三日内,将涉案物品以及与案件有关的其他材料移送公安机关,但因检验或者鉴定需要较长时间的除外。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公安机关对移送的涉案物品以及与案件有关的其他材料应当接收,在侦查中发现行政执法机关没有将涉案物品或者有关证据移送的,可以要求其移送。第十一条行政执法机关在查办案件过程中,应当妥善保存已经获得的相关证据。对鲜活物品或者其他不易保存的涉案物品,应当采取录像、拍照等必要措施留取证据。

行政执法机关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涉案物品,应当依法委托法定机构检验、鉴定;在检验报告或者鉴定意见出具后,依法对上述物品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移送公安机关。

危险性、放射性和船舶等大宗物品可以由行政执法机关和公安机关协商保管。第十二条公安机关立案后委托有资质的机构进行检验、鉴定的,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在职权范围内予以协助。第十三条公安机关对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的案件不立案或者立案后又撤销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三日内将案件退回相关行政执法机关处理,并书面说明理由,同时抄送人民检察院。第十四条行政执法机关对公安机关不立案或者立案后又撤销案件的决定有异议的,可以在收到不立案或者撤销案件通知书之日起三日内,提请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复议,公安机关应当在收到复议申请书之日起三日内作出决定,并书面通知行政执法机关。

行政执法机关对公安机关的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建议人民检察院依法进行立案监督。

行政执法机关也可以不提请公安机关复议,直接建议人民检察院进行立案监督。

『叁』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要求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支持以罚代刑,错在

深化行政复执法体制改革要制求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支持以罚代刑,这句话是错误的,正确的是实现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无缝对接。

根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要求,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完善案件移送标准和程序,建立行政执法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制度,坚决克服有案不移、有案难移、以罚代刑现象,实现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无缝对接。

(3)执法与司法衔接扩展阅读:

《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还要求,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法惩处各类违法行为,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完善执法程序,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明确具体操作流程,重点规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收费、行政检查等执法行为。严格执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细化、量化行政裁量标准,规范裁量范围、种类、幅度。加强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共享,提高执法效率和规范化水平。

『肆』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印发《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的规定》的通知

第一条为了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有关规定,结合《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制定本规定。第二条人民检察院开展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应当严格依法、准确及时,加强与监察机关、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的协调配合,确保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第三条人民检察院开展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由负责捕诉的部门按照管辖案件类别办理。负责捕诉的部门可以在办理时听取其他办案部门的意见。

本院其他办案部门在履行检察职能过程中,发现涉及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线索的,应当及时移送本院负责捕诉的部门。第四条人民检察院依法履行职责时,应当注意审查是否存在行政执法机关对涉嫌犯罪案件应当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而不移送,或者公安机关对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的涉嫌犯罪案件应当立案侦查而不立案侦查的情形。第五条公安机关收到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后应当立案侦查而不立案侦查,行政执法机关建议人民检察院依法监督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受理并进行审查。第六条对于行政执法机关应当依法移送涉嫌犯罪案件而不移送,或者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而不立案侦查的举报,属于本院管辖且符合受理条件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受理并进行审查。第七条人民检察院对本规定第四条至第六条的线索审查后,认为行政执法机关应当依法移送涉嫌犯罪案件而不移送的,经检察长批准,应当向同级行政执法机关提出检察意见,要求行政执法机关及时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并将有关材料抄送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应当将检察意见抄送同级司法行政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实行垂直管理的,应当将检察意见抄送其上级机关。

行政执法机关收到检察意见后无正当理由仍不移送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将有关情况书面通知公安机关。

对于公安机关可能存在应当立案而不立案情形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开展立案监督。第八条人民检察院决定不起诉的案件,应当同时审查是否需要对被不起诉人给予行政处罚。对被不起诉人需要给予行政处罚的,经检察长批准,人民检察院应当向同级有关主管机关提出检察意见,自不起诉决定作出之日起三日以内连同不起诉决定书一并送达。人民检察院应当将检察意见抄送同级司法行政机关,主管机关实行垂直管理的,应当将检察意见抄送其上级机关。

检察意见书应当写明采取和解除刑事强制措施,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财物以及对被不起诉人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情况。对于需要没收违法所得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将查封、扣押、冻结的涉案财物一并移送。对于在办案过程中收集的相关证据材料,人民检察院可以一并移送。第九条人民检察院提出对被不起诉人给予行政处罚的检察意见,应当要求有关主管机关自收到检察意见书之日起两个月以内将处理结果或者办理情况书面回复人民检察院。因情况紧急需要立即处理的,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回复期限。第十条需要向上级有关单位提出检察意见的,应当层报其同级人民检察院决定并提出,或者由办理案件的人民检察院制作检察意见书后,报上级有关单位的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核并转送。

需要向下级有关单位提出检察意见的,应当指令对应的下级人民检察院提出。

需要异地提出检察意见的,应当征求有关单位所在地同级人民检察院意见。意见不一致的,层报共同的上级人民检察院决定。第十一条有关单位在要求的期限内不回复或者无正当理由不作处理的,经检察长决定,人民检察院可以将有关情况书面通报同级司法行政机关,或者提请上级人民检察院通报其上级机关。必要时可以报告同级党委和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条人民检察院发现行政执法人员涉嫌职务违法、犯罪的,应当将案件线索移送监察机关处理。第十三条行政执法机关就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证据收集固定保全等问题咨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就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的涉嫌犯罪案件主动听取人民检察院意见建议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及时答复。书面咨询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在七日以内书面回复。

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可以就行政执法专业问题向相关行政执法机关咨询。

『伍』 两法衔接的定义是什么

“两法衔接”(指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是检察机关、监察机关、公安机关、政府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执法机关探索实行的旨在防止以罚代刑、有罪不究、渎职违纪等社会管理问题而形成行政执法与司法合力的工作机制。

这一机制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行政执法机关要依法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二是行政执法机关在执法中、公安机关在侦查中、监察机关在行政监察中、政府法制机构在行政执法监督中,对于发现的涉嫌职务犯罪案件线索要依法向检察机关移送。

三是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接受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案件的处理情况进行立案监督;四是检察机关、行政监察机关、行政执法监督机构对行政执法机关和公安机关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和行政执法监督,并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5)执法与司法衔接扩展阅读:

两法衔接的来源:

2000年10月份,国务院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场严厉打击制售伪劣商品违法犯罪活动专项行动,在专项行动中,对行政执法机关查处的涉嫌犯罪的案件如何向司法机关移送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为解决这个问题。

2001年4月份,国务院制定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决定秩序的决定》,明确要求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建立信息共享、沟通便捷、防范有力、查处及时的打击经济犯罪的协作机制,对破坏市场经济秩序构成犯罪的行为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这是第一次提出“两法衔接”机制的概念。

2001年7月份,国务院颁布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这是首次通过法规形式确立“两法衔接”机制。

2011年2月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以“两办”文件形式转发了国务院法制办、中央纪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了“两法衔接”机制。

『陆』 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具体衔接哪些方面

1、行政处罚法针对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行政处罚法第22条规定:“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行政机关必须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是行政处罚法以法律的形式将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也就是要求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中发现了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必须将案件已送至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这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的:首先,构成犯罪的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刑事责任只有刑法予以规定,行政处罚法只是规定了如何去追究刑事责任,所以行政机关依据行政处罚法无法去追究犯罪者的刑事责任;其次,追究刑事责任,需要走刑事诉讼法上规定的程序,刑事诉讼法对于侦查机关的范围有明确的规定,行政机关(公安机关属于特殊例外)不是刑事诉讼法上规定的侦查机关,即使让行政机关继续承办案件,因为其不具有侦查权,很难保证案件的顺利进行;再次,刑事司法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中,具备行政机关没有的权力,即可以采取强制措施的权力,这样对于案件侦破和办理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上述理由,行政机关在办理行政违法案件的时候,发现构成犯罪的,必须要移交给司法机关。
但是在行政处罚法中只是针对移送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具体如何去移送,却没有进行详细的规定。但是,不管怎样,也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2、刑事诉讼法针对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也进行了明确规定
刑事诉讼法第108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该条规定明确规定了司法机关对任何单位和个人的报案、举报、控告都应当接受。然后再根据刑事诉讼法管辖的规定来确定如何处理。所以,根据本条规定,司法机关在面对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的刑事犯罪线索,应当无条件的接受。这也就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在法律上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但是,该条也没有专门针对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做出明确的规定,也就是说司法机关在接受行政机关移送案件的时候,那些资料需要接受,那些资料是不应该作为立案的证据,本条也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
3、行政规章和办案机关在办理案件中出台的一些意见,进一步了明确了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操作思路和办法
2001年国务院颁布《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第4条第1款规定:“行政执法机关在查处违法行为过程中,必须妥善保存收集的与违法行为有关的证据”;第6条规定:“(一)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二)涉嫌犯罪案件情况调查报告;(三)涉案物品清单;(四)有关检验报告或者鉴定结论;(五)其他有关涉嫌犯罪的材料。”此后,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先后出台了多项文件对其进行规范:如2001年《人民检察院办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2004年《关于加强行政机关与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工作联系的意见》;2006年《关于在行政执法中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意见》;2011年《关于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的意见》等。
上述规定,针对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刑事证据的搜集主体为公检法三机关、当事人及诉讼代理人和辩护人,行政执法机关在执法中搜集到的证据移送给司法机关之后,是否可以作为刑事证据来用,在新刑事诉讼法规定以前曾经存在着争论,但是由于上述规定的存在,司法实践中一直按照上述的规定进行了操作,但是由于追究单位或者自然人刑事责任是最为严厉的一种责任,所以在没有法律明确具体的规定下,在实践中也不免遭到了犯罪嫌疑人或者辩护人的质疑,这也往往成为了刑事辩护律师在辩护时一个重要的辩点,虽然司法实践中也一直在采信行政机关执法中搜集的证据,但是在没有法律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不能说不是一个遗憾。

『柒』 如何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

一、工作目标
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以下简称“两法衔接”)工作相关单位(以下简称“各相关单位”)要坚持问题导向,把加强“两法衔接”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按照严格执法的要求,精心组织,认真督办,狠抓落实。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使行政执法人员和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相关工作人员熟悉“两法衔接”工作的有关知识和具体要求,进一步强化依法移送、依法办案的意识。针对薄弱环节,建立健全衔接工作机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推进“两法衔接”工作扎实深入开展。
二、主要任务
(一)完善“两法衔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实行“双召集人”工作机制。区委常委、法制工作分管副区长和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为会议召集人。区委政法委、区府办、区法院、区检察院、区政府法制办、区科委、公安金山分局、区司法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建管委、区环保局、区规划土地局、区文广影视局、区卫生计生委、区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区安全生产监管局、区农委、区水务局、区交通委、区城管执法局、区税务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各镇人民政府等相关单位为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区法制办,负责联席会议日常工作;区法制办主任兼任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
(二)发挥联席会议的沟通协调功能。联席会议分为工作会议和专题会议。工作会议由召集人牵头召开,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主要任务是整体性的工作部署和推进情况总结。专题会议由召集人或联席会议办公室牵头召开,主要任务是协商解决重大、疑难、复杂、新类型案件在工作衔接中存在的问题,沟通研究并协调解决衔接工作面上存在的问题。各相关单位要指定1名分管领导和1名联络员,负责日常沟通协调、重大案件通报等工作。
(三)拓宽案件线索信息发现渠道。加强线上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利用好“上海市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信息共享平台”,加强联络员管理,进一步明确执法信息录入标准等事项,充分发挥平台功能。认真贯彻《本市事中事后综合监管平台建设工作方案》的部署要求,在本市事中事后综合监管一体化的基础上,加强“事中事后综合监管平台”中的“两法衔接”子平台的建设,实现同“上海市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信息共享平台”的对接;行政执法机关要及时录入执法信息,区政府法制办要加强督促检查。同步开展线下执法台账定期检查工作,由检察机关组织专门力量,定期查看区内行政执法机关的执法台账,抽样检查执法档案,全面掌握行政处罚案件情况。
(四)健全案件介入咨询机制。行政执法机关在行政执法检查或者调查过程中,认为案件现场情况复杂,可能涉嫌犯罪并对行政执法人员或相关当事人人身、财产存在较大威胁或者违法证据容易灭失的,应当协商提请公安机关提前介入,共同组织调查取证;检察机关认为有必要时也应当主动派员提前介入,引导行政执法机关围绕案件的定性进行收集、固定和保全证据。行政执法机关可以就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证据的固定和保全等问题咨询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应当就案件办理过程中遇到的专业性问题咨询行政执法机关,受咨询的单位应当认真研究、及时答复。对于重大、紧急的案件,行政执法机关应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通报,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应立即介入,联合派员指导。
(五)完善监督制约机制。经行政执法机关对行政执法案件信息先行甄别,认为可能涉及刑事犯罪的,应按照公安机关的材料要求办理移送手续,并抄送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应当在法定期限内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行政执法机关对公安机关不予立案的决定有异议的,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公安机关提请复议,也可以建议检察机关进行立案监督。对公安机关不予立案的复议决定仍有异议的,可以建议检察机关进行立案监督。行政执法机关对公安机关立案后作出撤销案件的决定有异议的,可以建议人民检察院进行立案监督。人民检察院对行政执法机关提出的立案监督建议,应当依法受理并进行审查。各相关单位要明确主管领导、机构和具体责任人,建立健全相关移送制度和内部工作流程。
(六)加强“两法衔接”涉刑法条指导。组织、收集、整理行政执法机关涉及“追究刑事责任”的行政执法依据,与“入罪要件”和刑法条文做好对应,方便相关单位执法及监督工作的开展;同时,负责收集整理相关案例并汇编成册,用于法制宣传及法制培训工作。
(七)严格考核追责机制。要完善依法治理工作考核机制,健全和细化考核内容,把案件信息录入情况及是否依法移送、受理、立案、办案等情况作为重点内容,确保“两法衔接”工作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区内行政执法机关对应当向公安机关移送的案件不移送,或者擅自以罚代刑、放弃移送义务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公安机关对应当受理或者立案的涉嫌犯罪案件,不受理或者不立案的,由检察机关依法监督,由上级机关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三、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加强组织领导。各相关单位要充分认识加强开展“两法衔接”工作的迫切性和必要性,统一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意识,加强组织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要根据实施方案要求,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职责,细化工作措施,落实专人负责。
(二)紧密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各相关单位要坚持条块结合、部门联动、统筹协调,整合已有执法资源和执法手段,发挥刑事威慑效应,重拳出击,确保“两法衔接”工作出成果、出成效。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相关单位要做好执法人员及具体移送工作人员教育和培训工作,要加强“两法衔接”工作的宣传报道,通报交流“两法衔接”工作进展情况和有关经验。

『捌』 监察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的意见

法律分析:“两法衔接”这一机制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行政执法机关要依法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二是行政执法机关在执法中、公安机关在侦查中、监察机关在行政监察中、政府法制机构在行政执法监督中,对于发现的涉嫌职务犯罪案件线索要依法向检察机关移送。三是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接受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案件的处理情况进行立案监督;四是检察机关、行政监察机关、行政执法监督机构对行政执法机关和公安机关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和行政执法监督,并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热点内容
银行法务和法官选哪个 发布:2024-11-15 19:40:41 浏览:362
劳动法不定期劳务关系 发布:2024-11-15 19:39:25 浏览:819
道德与社会关系 发布:2024-11-15 19:15:26 浏览:101
合肥高新技术法院 发布:2024-11-15 19:10:25 浏览:542
滕州法律援助收费吗 发布:2024-11-15 18:25:41 浏览:893
检察院委托辩护人申请法律援助告知书 发布:2024-11-15 18:17:22 浏览:997
安徽城市市容管理条例 发布:2024-11-15 18:09:31 浏览:311
山东司法大学 发布:2024-11-15 18:09:30 浏览:754
行政法范畴论文题目 发布:2024-11-15 17:49:43 浏览:676
学习经济法的收获体会 发布:2024-11-15 17:14:28 浏览: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