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福师民法概要在线作业二

福师民法概要在线作业二

发布时间: 2022-06-14 23:03:15

① 求福师11春学期 《经济法律通论》在线作业二的多选题答案 多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V 1. 法律

答案不是抄很准确,请参考之
1、ABC 2、ABC 3~7全是ABCD 8、ACDE 9、ABCD 10、CE 11、ACD 12、ACD
13~14、ABCD 15 ABC 16 ACD 17 ABD 18 BC 19~20 ABCD

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手抄报写什么内容

民法典的立法目标是保障人民需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显示,2019年地方各级法院受理案件3156.7万件,审结一审的刑事案件129.7万件,这意味着受理案件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民事案件。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民法典将成为重要的法治保证和有效的法律利器。以保护民事权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民生关键问题给与多角度、全方位的回应,体现人民需求,保障人民权益,增进民生福祉,开启人民权利保护的新时代。

民法典的立法原则是以人民为中心。1260条,10万余字,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条文、字数最多的一部法律。民法典是对我国现行民事法律规范的系统性整合、修改和完善,在字里行间呼应着社会现实,用行文条款书写着人民权利。它囊括了全部民事主体的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在社会生活中所涉及的方方面面,规范各类民事主体的各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可以说,人的“生老病死”各个阶段的权利,都可以在这部“社会生活网络全书”中找到答案,且围绕着“人”做出了周全的利益保障。

民法典的运作形式是开门立法,广纳民意。历时5年,草案各编10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10次并收到102万条意见……这些数据正是《民法典》开门立法、广纳民意的充分证明。集民智、映民意、应关切,吸引更多的公民和机构参与立法过程,通过广开言路的形式,充分考量和吸纳民意,实现公共利益化,保障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而群众意见的接受和采纳,更是与民心民意达成共识的证明。

民法典有着太多的闪光点。它体现了时代的精神和特征,有典型的中国特色与风格,对中国问题作出了回应,与时俱进,有发展眼光。它是中国人民“保障私权”呼唤的最有利回应,这种回应既凸显观念的进步,更体现了“人民至上”的立法精神。它的诞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维护人民切身利益,将深刻影响我们每个人。这样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反映人民意愿的法典,正承载着亿万人民的期许阔步向我们走来。

③ 求民事起诉状一份,是作业

民事起诉状

原告:黄如娇,女,1974年4月11日出生,汉族,住址:广东省英德市桥头镇桥头居委会黄屋村21号,身份证号码:441822197401116920。

被告:樊国强(又名:樊国根),男,1960年4月4日出生,汉族,住址:广州市天河区龙洞西街福堑巷4号,身份证号码:440106196004040310。

诉讼请求:

1、判令被告立即向原告偿还所欠借款余款捌拾壹万贰仟叁佰零肆元整,合计人民币812304元;

2、判令被告立即向原告支付以上款项从 2008年7月21日至2010年6月30日(暂计至起诉时止)的利息,合计人民币53835元。

以上1、2项共计:866139元;

3、判令被告承担本案的诉讼费用。

事实及理由:

2008年5月18日,被告樊国强(又名:樊国根)因欠缺资金,以宅基地使用证作抵押向原告借款捌拾陆万元整(¥860000元)。双方签订了《协议书》,约定借款期限为壹年,还款期限为2008年7月21日至2009年7月20日,并由被告向原告出具了欠条一份。借款后,被告于2008年12月9日归还了伍万元整(¥50000元),余下捌拾壹万贰仟叁佰零肆元至今未还,经原告多次追收无果。

原告与被告签订的《协议书》合法有效,受我国有关法律的保护,现被告的行为已违反双方协议的约定,按《合同法》第207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23条的规定,被告应向原告支付逾期利息53835元(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金融机构现行利率水平计收逾期贷款利息)。

为维护原告的合法权益,鉴于上述事实和理由,特向贵院提起诉讼,恳请贵院依法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

此致

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

具状人:

年 月 日

④ 福师大民商法复试参考书是《民法学》吗,重点有哪些

这个专业不招收同等学力 617法学基础

《法理学》宋方青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版2007年9月第一版;
《民事权诉讼法学》齐树洁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年11月第六版;
《宪法》杜力夫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年3月第二版
《刑事诉讼法学》陈光中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第四版;
刑法总论》陈立、陈晓明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第7版

812法学专业基础
《民法总论》杨立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5月第一版;
《物权法》杨立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第一版;
《债权法》林旭霞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第二版;
《经济法学》漆多俊主编,高教出版社,2011年9月第二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行政法部分)张正钊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第四版;

⑤ 民法典对公务员政审都有什么变化

对政审似乎没有什么影响,但公务员考察内容涉及相关改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2020年5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今天表决通过了《民法典》,将从2021年1月1日起实施。



中国步入“法典化”时代

每个人的每项权力在每时每刻都受到民法典的保护,出台民法典,标志着我国依法保护民事权利将进入全新的“民法典时代”。

民法典草案共7编,依次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以及附则。

《民法典》实施后,我国现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将同时废止。

在民法典中,“平等”与“保护”是贯穿始终的立法精神。

如强化对胎儿利益的保护,降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年龄,宣示对弱势群体的特殊保护,规定成年监护制度,增设专章规定居住权,以满足特定人群的居住需求等。

此外,民法典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回应了当今社会的现实需求。

例如:民法典草案单独设立人格权编,突出保护公民的隐私权、肖像权、等重要权利,不仅是我国民事立法的一次重大创新,更蕴含着对人民权利的充分尊重和保护。针对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发展带来的侵害个人信息现象,民法典规定了个人信息的保护规则,还首次将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纳入保护范围。

近年来,高空抛物坠物事件造成的悲剧屡次发生,民法典规定“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并细化各方责任,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头顶上的安全”。


民法典的主要内容

华智公考老师悉心汇整梳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

(一)总则编

第一编“总则”规定民事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性规则,统领民法典各分编。第一编基本保持现行民法总则的结构和内容不变,根据法典编纂体系化要求对个别条款作了文字修改,并将“附则”部分移到民法典的最后。第一编共10章、204条,主要内容有:基本规定;民事主体;民事权利;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民事责任;诉讼时效和期间计算。

(二)物权编

物权是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重要财产权。物权法律制度调整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是最重要的民事基本制度之一。2007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物权法。民法典第二编“物权”在现行物权法的基础上,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结合现实需要,进一步完善了物权法律制度。第二编共5个分编、20章、258条,主要内容有:通则;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占有。

(三)合同编

合同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制度。1999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合同法。民法典第三编“合同”在现行合同法的基础上,贯彻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坚持维护契约、平等交换、公平竞争,促进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完善合同制度。第三编共3个分编、29章、526条,主要内容有:通则、典型合同、准合同(无因管理和不当得利)。

(四)人格权编

人格权是民事主体对其特定的人格利益享有的权利,关系到每个人的人格尊严,是民事主体最基本的权利。民法典第四编“人格权”在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的基础上,从民事法律规范的角度规定自然人和其他民事主体人格权的内容、边界和保护方式,不涉及公民政治、社会等方面权利。第四编共6章、51条,主要内容有:一般规定、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姓名权和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和荣誉权;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

(五)婚姻家庭编

婚姻家庭制度是规范夫妻关系和家庭关系的基本准则。1980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新的婚姻法,2001年进行了修改。1991年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了收养法,1998年作了修改。民法典第五编“婚姻家庭”以现行婚姻法、收养法为基础,在坚持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结合社会发展需要,修改完善了部分规定,并增加了新的规定。第五编共5章、79条,主要内容有:一般规定;结婚;家庭关系;离婚;收养。

(六)继承编

继承制度是关于自然人死亡后财富传承的基本制度。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继承法。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个人和家庭拥有的财产日益增多,因继承引发的纠纷也越来越多。根据我国社会家庭结构、继承观念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民法典第六编“继承”在现行继承法的基础上,修改完善了继承制度,以满足人民群众处理遗产的现实需要。第六编共4章、45条,主要内容有:一般规定;法定继承;遗嘱继承和遗赠;遗产的处理。

(七)侵权责任编

侵权责任是民事主体侵害他人权益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侵权责任法。侵权责任法实施以来,在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预防和制裁侵权行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民法典第七编“侵权责任”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侵权领域出现的新情况,吸收借鉴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对侵权责任制度作了必要的补充和完善。第七编共10章、95条,主要内容有:一般规定;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的特殊规定;各种具体侵权责任。

(八)附则

法典最后部分“附则”明确了民法典与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的关系。民法典施行后,上述民事单行法律将被替代。因此,法典规定在民法典施行之时,同步废止上述民事单行法律。


编纂民法典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国摆在突出位置,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征程中,编纂民法典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需要

(二)编纂民法典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三)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

(四)编纂民法典是增进人民福祉、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⑥ 休漠的无赖假定说明了什么有什么意义急啊!!在线等待!

摘要:作者认为,特定的社会伦理观念和伦理规则是各国民法制度赖以建立的基础,也是评价民法制度优劣的主要标准。各国民法无一不是将本国基本伦理制度上升为法律规定的结果。目前中国民事立法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不是对外国先进法律制度的移植不够,而是对传统文化的借鉴不足。中国未来的民法典必须同时兼顾其先进性和民族性,应当是在扬弃和继承的基础上构建出一套既适应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又可得到广泛社会接受的新型民法典体系。

关键词:伦理道德、民法典、民法文化、传统与习惯、移植与继承

为了构筑完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同时也为了充分发挥法律对社会生活的确认、界定和引导功能,目前的中国正在紧锣密鼓的在进行民法典的制定工作。但对民法典应依何为本,在理论学界并无一致看法。但基本的态势是对外国先进民法制度的借鉴和移植比较充分,而对作为中国本土资源的传统文化、传统伦理、传统习惯的研究则做的相当不够。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局面,主要的原因是我们在理论上过多地强调了民法与市场经济的关联性,而对作为民法本体的伦理性则表现出不应有的冷漠。民法虽然是主要调整财产(经济)关系,但民法就其产生和演变来说,对人(其中特别是公民)自身的价值、人的法律地位、人的权利的关注远胜于对财产的关注。这也是民法区别于商法的表现之一。因此,对民法来说,只有人本身才是目的,而财产仅仅是实现人的目的的手段。如果本末倒置,把规范财产关系作为民法的主要着眼点和核心内容,而不注重对人类理性的提升和确认,那么因此而制定出的民法典只能是对民法本质的歪曲和异化。作为民法上的人其最主要的特征则是其具有强烈的伦理性,是典型的伦理性动物。因此对民法的研究离不开对民法伦理性的研究。

伦理一词,按照《辞海》的解释,是处理人们相互关系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现在常作为“道德”的同义词使用。 中国的“伦理”一词来自于音乐现象,“凡音者,生于人心也;乐者,通伦理也。”[ ]指按照律吕规范进行乐曲演奏的状况。将其应用到人际关系领域,与人伦概念非常接近。按照先秦思想家的观点,有亲、有义、有别、有序、有信是人伦的应然形态。[ ]在西方,亚里士多德把伦理学视为管理人自身的政治,卢梭在《社会契约论》将伦理视域从人类个体拓展到整体的意义,它提出了与个体幸福相对存在的公共福祉,把普遍社会也视作具有自身固有品质的道德的生命。叔本华在《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中,指出“同情”是道德的起源和基础。认为 “伦理体系得以建立,乃是源于有组织的群体希望创造社会生活的起码条件的强烈愿望。制定社会道德规则,就是为了约束全体间的过分行为、减少掠夺性行为和违背良心的行为,培养对邻人的关心,从而增加和谐共处的可能性。”[ ]现代所理解的伦理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既可以是低层次的、外在的类似于法律属于‘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东西”,“也可以是高层次的、综合了主客观的、类似于家园、体现了人或民族的精神本质的、可以在其中居留的东西。它连接内外,沟通上下、甚至在凡俗和神圣之间建立其通道。”[ ]伦理道德的功能首先在于通过评价等方式来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活动,“道德的目的,从社会意义上看,就是要通过减少过分自私的影响范围、减少对他人的有害行为、消除两败俱伤的争斗以及社会生活中其他潜在的分裂力量而加强社会和谐。”[ ]同时道德还能够道德能通过评价和鼓励等方式,塑造理性人格,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观念。而法律除了具有工具性价值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具有伦理性价值。[ ]在真正的法治国家,法治所体现的价值与社会的主流伦理道德规范表现出高度的同质性,法治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道德规范的价值,或者是伦理道德规范的评价指标。这点在民法中表现得非常突出。

一、 伦理性是民法的基本特点之一

(一)民法文化是伦理性文化。从一般意义上说,法律实质上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与传统、习惯等文化因素密切相关法律文化依赖于一种久远的历史习惯和传统,是一个民族长期的生活方式、宗教伦理、思维方式等的沉淀和凝结的结果,具有极强的地域性、民族性和稳定性,并深深地融会于人们的观念和意识中。亨廷顿认为,我们所说的文化是指人类生产或创造的,而后传给其他人,特别是传给下一代人的每一件物品、习惯、观念、制度、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 ]而民法文化作为法律文化的一种,与其他类型的法律文化的最大区别在于,民法文化主要表现为一种伦理文化,所体现的价值以对人自身的关怀作为首要价值取向。“人性的首要法则,是维护自身的生存,人性的首要关怀,是对于其自身所应有的关怀。”[ ]

一百多年前,英国著名法学家亨利•;梅因曾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即判断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高低,只要观察一下民法和刑法在该国法律文化中的地位即可获知答案。大凡文明程度比较高的国家,其民法就享有相应地比较发达,并且会在整个国家的法律文化中居于核心和灵魂地位;与此相反,在文明程度比较低的国家,其刑法就特别发达,而民法相对萎缩。[ ]我们经常说中国法律文化不发达,其中主要指的是民法文化不发达,而民法文化的不发达又直接源于中国长期遵行的“重刑轻民”传统。在现代社会,由于民法作为“经济关系直接翻译为法律原则的法律,是以法律形式表现了社会经济生活条件的准则”[ ],从而使“民法典不管是在哪里,都往往被当作整个法律制度的核心。”[ ]因此,对民法观念的弘扬成为各国法治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社会对法律的作用和功能以及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的关系的看法不同,因此不同的法律文化在法律制度上表现出巨大的差异。在有些国家中,由某种法律制度所调整和控制的社会关系,在另一些国家中,却由非法律的其他社会规范调整和控制。譬如,古代罗马的私法所调整的很多民事关系,在中国古代则由民间的礼俗和习惯来调整。从形式上看,近代欧洲市民社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市民法律体系,而实质上则是孕育了一种蕴含于市民法之中的伟大的私法精神,并由此滋养了源远流长的近现代西方法律传统。[ ]不仅如此,就其本质而言民法具有非常强的正义性品质。它把维护人的尊严、自由和人格独立作为整个民法制度赖以建立的基础,把个人视为法律关注的焦点,正如孟德斯鸠所言:“在民法的慈母般的眼里,每一个个人就是整个的国家。”[ ]正是民法的这种正义性才赋予了市民社会不可或缺的自我支持的力量。

(二)民法规范主要表现为伦理性规范。所谓民法规范是指以实现公平为目的,按照一定程序制定出来的为市民社会主体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英国近代思想家霍尔斯认为:“法律,作为得到批准的法规,其用处不在于约束人民不做任何自愿行为,而只是指导和维护他们,使之在这种行为中不要由于自己的鲁莽愿望,草率从事或行为不慎而害了自己。正如同栽篱笆不是为了阻碍行人,而只是为了便他们往路上走一样。”[ ]从社会学角度观察,法律条款无非包括伦理性条款和技术性条款两大类。一般而言,民法规范为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提供了一般的行为规则,这些一般行为规则是对整个市民社会及其经济基础的抽象和概括,是人们理性思维的结果,一般较为合理也较为稳定。正是基于这种调整对象的性质和特征以及调整手段的特点所决定,因此民法条款绝大多数属于伦理性条款,即凭社会主体的简单常识和伦理判断就可确定其行为性质,而并不需要当事人必须有丰富的法律专业知识和专业判断能力。对此我们可以通过对民法概念和原则的阐释来加以说明。

首先民法制度是道德化的法律制度。法律作为一套行为规则体系,是通过规定一定的行为模式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并对人的行为、活动产生直接的法律效力。而伦理道德主要用于调整人的观念,并通过调整人的观念来影响人的行为,因而伦理道德对于人的行为的效力是间接的。但不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作用于人的行为,伦理道德与法律都具有调整功能,这就决定了伦理道德与法律之间有着共性。它们各自通过自己的方式作用于人的行为,对人的行为发生影响,因此它们都属于社会规范体系,具有规范属性。伦理道德的普遍适用意味着伦理道德通过观念调整人的行为,会随着社会生活的积累而固定下来,形成一定的行为规则来调整人的行为。伦理道德与法律的调整对象在内容上有交叉重合之处,即有些对象既受伦理道德的调整,也受到法律的调整。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需要把具有普遍化特征到的伦理道德规范上升为法律规定,即实现伦理道德的法律化。典型的如作为民法“帝王条款”的诚实信用原则,该原则在应用到在法律体系之后,其主要作用是为了克服既有法律规则在适用时可能产生的不正义和漏洞补充中可能产生的偏差。但另一方面,该原则又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这主要源于它原本是一项伦理道德规则。从世界范围言之,“越文明发达、法制完善健全的国家,其法律中体现的道德规范便越多。可以说,一个国家的法制是否完善和健全,主要取决于道德规则被纳入法律规则的数量。从某种意义上讲,在一个法制完善和健全的国家中,法律几乎已成了一部伦理道德规则的汇编。”[ ]当然立法者也会顾及整个社会对这种伦理道德行为的认识程度与接受程度。并不能将所有的违反伦理道德的行为都能上升为法律或确立为法律。如果将全部伦理道德问题变为法律问题,那就等于由伦理道德取代了法律,这既不符合人类创设法律的目的,也使国家财力无法能支撑伦理道德全部法律化之后所需要的执法成本。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伦理观念的进化,国家有必要把尽可能多的基本伦理规范和和重要的伦理道德规范上升为法律规范,特别是民法规范。[ ]

其次,民法概念是具有伦理性的概念。由于法律的首要目的之一是将人类行为置于某些规范标准的支配之下,而且不对某一特定标准所旨在适用于的行为种类加以划分就无法确立规范标准,因而法律与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自罗马法特别是德国民法典之后,民法非常注重对概念的使用和概念的界定,民法也因此而成为典型的概念法学。概念不但是法律规范赖以表现的形式,也是立法和司法过程中必不可少工具。“没有概念,我们便无法将我们对法律的思考转变为语言,也无法以一种易懂明了的方式将这些思考传达给他人。”[ ]与刑法基于罪行法定原则所要求的概念的明确肯定性和不可产生歧义性的要求不同,民法概念则具有相当的弹性和不确定性,典型的如作为民法基本要求的公平和诚实信用、判断行为效力的善意和恶意、确定行为人是否承担责任的过错等概念,都具有相当的灵活性。民法概念的这种不确定性主要是由於社会生活过於复杂,法律概念无法覆盖现实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其次则在于民法概念具有高度抽象性。而“法律规规范的用语越概括,就越不明确,在法律规范的实施中,给予法官的自由也就越大。”[ ]因此,即使是在一个比较静态的社会中,也不可能创造出能预料到一切可能的争议并预先加以解决的永恒不变的规则。诚如有的法学家所言:当人类关系每天都在改变时,也就决不可能有持久不变的法律关系,只有流动的、弹性的,或有限度确定性的法律制度,才能适应这种人类关系,否则社会就会受束缚。[ ]最后一个原因则在于民事活动本身就社会伦理生活的一部分,具有强烈的社会趋同性,而伦理规则是很难用精确的法律语言加以描述的。正是基于民法概念的这种不确定性,民法规范的这种高度概括性和极强的伦理性,决定了法律的适用必须以伦理性的基本原则和民事习惯为指导,并依据各种事实关系与法律规定的内容进行对照,然后作出相应的价值判断。对此,《瑞士民法典》第l条规定:如果法官于制定法中不能发现相应的明确规定,则必须根据习惯法作出判决,而在没有相应习惯时,“则根据如果他作为一个立法者应采取的规定”。 中国台湾民法典第1条也规定:“民事法律所未规定者,依习惯,无习惯者,依法理。”不仅如此,《法国民法典》第4条还禁止法官以法无明文、含糊不清、不尽完善为借口拒绝受理案件。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他可以通过研究民法的精神对法律进行明智的和合理的适用。[ ]

(三)民法的法治精神体现为符合理性的伦理性法治精神。法治是现代社会对人类社会的重大贡献之一。贯穿西方法治的一根主线是对人类理性的呼唤。关于法治的含义,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一书中认为:“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 ]并率先提出了“人是理性的动物”的命题。现代西方法根基是罗马法,在古罗马那里,法这个词就是正义Lustus.法被杰尔书定义为“善良和公正的技艺”,乌尔比安提出法的定义是:“诚实生活,不犯他人,各得其所”。[ ]梅因在《古代法》中讲到:“罗马人认为他们的法律制度是由两个要素组成的。经查斯丁尼安皇帝钦定出版的‘法学阶梯’Institutional TreaA tises)中说:‘受法律和习惯统治的一切国家,部分是受其固有的特定法律支配,部分是受全人类共有的法律支配。一个民族所制定的法律,称为该民族的’民事法律‘,但是,由自然理性指定给全人类的法律,则称为’国际法‘,因为所有的国家都采用它。’所谓‘由自然理性指定给全人类的’这一部分法律,就是被假定为由‘裁判官告令’带入罗马法律学中的原素。在有些地方,它被简单地称为‘自然法’(Jus NatuA rale);它的规定据说是受命于自然衡平(naturalis Equitas)和自然理性。”[ ]西方近代市民社会的兴起就伴有罗马法的复兴、宗教改革及新教伦理形成等深邃的社会文化背景。理性作为斯多葛学派的一个重要概念,被认为是一种遍及宇宙的万能的力量,是法律和正义的基础。西塞罗认为自然法的本质是正确的理性,理性是人区别于自然界其他动物的标志。自然法思想是现代西方法治的基石,而自然法的一大内容就是理性。孟德斯鸠、卢梭等是近代西方法治的主要设计师,他们又都是启蒙思想家和理性主义的倡导者。而理性和伦理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作为理性结晶的民法并不对个人的伦理道德省思的能力及其所达到的境界问题予以太多关注。而注重底线上的、足以约束共同体所有成员对于共同体公共价值准则、公共利益分配方式的伦理建构。[ ]可以说理性要求就没有现代民法制度。

(四)民法的权利本位思想主要体现的是伦理思想。著名法学家梁慧星先生认为,所谓民法之本位,也就是民法的基本目的,基本作用或基本任务。概言之,即民法之所以存在,其追求的效果是什么,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则民法就实现其存在的价值。其中自由、平等、正义是法律所追求的永恒的价值,同时也是民法所拥有的最基本价值。[ ]对民法以何为本位在学术界有不同理解,但以权利为本位无疑是一种主流观点。其主要表现是,民法在整个内容设计上就体现为是权利法,她以一系列权利的设定来给人自由选择的空间,承认、弘扬人的理性。民法的权利本位思想首先来源于社会经济伦理思想,这种经济伦理包含的内容主要有市场交换中的道德秩序、分配法则和占主导的价值体系,如对财富的追求、使用和管理。市场经济的道德秩序,主要是由经济伦理的第一层次-职业道德和经济信用构成,这两者构成了人们的行为准则,是市场经济运作的基石和市场有序化的保证。现代市民社会奠基于市场经济体制之上,有其道德基础,即对他人生命、财产、自由权利的尊重,其包括民法在内的全部法律制度都以此为出发点。道不仅如此,权利本身就意味着正义。拉丁文“ius”在理解上既指权利也指正义,英文“right”也同时有权利和正义的含义西方文化中将个人的权利强调为是一种社会普遍适用的争议,反过来说,正义也不言而喻地象征着一种当然而为的权利。[ ]对此,黑格尔总结到:“在希腊人中,道德同时也是法定的权利,就是因为这个缘故,宪法完全以来于道德和认清,其中还没有一定的原则,来均衡人们内在生活的易变性和个人的主观性。”[ ]在法律和伦理的关系上,郝铁川教授曾写过一篇文章,叫做《良善优于法律》,认为在解决良善与权利的冲突中,应当良善优于法律。认为权利本身有其固有缺陷,权利的本质是通过对他人的不信任和防范,来捍卫自己的利益,实现权利的办法是把每一个人从整体中尽量剥离出来,以昭示个人权利的排他性。因此提出,我们既要吸纳西方尊重权利的经验,又要防止权利代替良善的弊端,最大限度地减轻权利本位的负面作用。 [ ]这一观点对当前我国的民事立法无疑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二、 民法的伦理基础

(一) 民法起源于人的伦理要求。人性本是一个纯伦理学的范畴,但对人性的预设构成了所有时代、所有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出发点,也构成了立法的基础。任何制度都是针对人设定的,都是建立在一定的人性假定基础上的。对人性的不同假定可能导致不同的政治路径。法律是一种文化,性善与性恶是其永恒的主题。有人认为在,一切法律问题说到底都是法律文化问题,而一切法律文化问题说到底又都是从对人性善恶的假设与判断开始的。中国古代之所以没有形成像古希腊、罗马那样崇尚法治的传统,除了经济、政治原因之外,与性善论这一价值观念具有密切关系。性善论把人心视为一切美好价值观念的源头,从而把治理国家看做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修养过程,不是努力通过建立、完善外在的规范和制度去约束人的行为,相反却是尽力向内心挖掘,试图通过提高人的觉悟来建立一个君子国。[ ]因此,就人的本性而言,是不需要法律的,“以孝治天下”、“以德治天下”是最好的治国方式,从而产生所谓的“泛道德主义立法”。

而西方则更多的强调的是性恶论,人性恶构成法存在的不可或缺的哲学主体性预设。柏拉图早年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但到了晚年,柏拉图发现人的本性并非他所说的那样善良,因此,他提出了人性总是贪婪自私的观点,主张在人性尚不能向善的情况下,只好暂时采用法治。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哲人中率先提出法治主张与学说的,他完全抛弃了性善论信条,径言人的本性是贪婪自私的,需用法治加以约束,而掌握权力的人的本性更容易暴露罪恶,所以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西方的法治思想就是这样从假定人性恶的基础上启动起来的。基督教产生后,其“原罪”说更使西方人坚信人性本恶,中世纪经院哲学家认为人有原罪,人在胚胎中就有了罪恶,因此需要用外在的力量加以抑制。中世纪教权与王权的并立、冲突,也更使西方人坚信权力制约的必要性。西方近代法律文化思想不仅没有中断人性恶与法的因果逻辑链条,而且使之日益突出和系统化。霍布斯认为,作为自然的产物,人类的情感和欲望构成了人性;利益是欲望和情感的动因;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个人利益,都是为了满足个人的欲望、情感,因此人天生是自私的和是恶的。普芬道夫、斯宾诺莎、孟德斯鸠都是公开主张人性恶并将其作为法的基础的思想家。康德虽强调理性是人的本性,也承认自然欲望是人性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他也同样强调“人性的软弱和缺点,”这种缺点不仅指道德上善良的欠缺,而且指在它里面存在着倾向于罪恶行为的强有力的因素和动机。人的本性陷在恶里很深,这导致了人们在社会中的对抗,正是这种对抗唤醒了人的全部力量,实现了人类历史由野蛮到文明的发展。所以,恶表现为人类历史的动力。黑格尔坚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恶,认为恶作为善相对立的范畴也是意志的表现,恶同善一样都是导源于意志的,而意志在它的概念中既是善的又是恶的,善与恶是事物的肯定与否定的统一。[ ]人性恶在所有权制度的产生上具有非凡的作用。正是为了适度抑制人性恶,产生于社会而又超脱社会、作为社会异己力量的国家才出现,国家才以法律确认私人占有的合法性质,私人所有权才得以产生。正如有的学者所言,所有权的产生是人们无可奈何的选择,源于人性恶,也是为了遏制人性恶,因为在任何社会和任何情况下,生存都是人的第一本能。为了公众生存,必须有超强制的公共权力把人的行为控制在规则许可范围内。[ ]大体而言,在人类法律史上,凡是法治论者多是理性主义者。而理性就其本质来说是对人的本性不信任的人们所特有的一种思维方式。认为法律不是针对善,而是针对恶制定的。

(二)弘扬和抑制人性是民法的主要作用。人性恶的假定在不同的法律领域有不同反映和要求。就公法领域来说,由于“宪政主义认为人性是不完善的,有自私和滥用权力的倾向”,[ ]而“宪政就是被设计用来弥补人的缺陷的”[ ],因此每一种政治制度都是针对某些恶而设计的。宪政的存在这一事实即表明了人性的不完善。康德认为,法律必须也适用于一群魔鬼,如果它们只有头脑的话。休谟认为,“政治家们已经确定了这样一条准则,即在设计任何政府制度和确定几种宪法的制约和控制时,应把每个人视为无赖-在他的全部行动中,除了谋求一己的私利外,别无其他目的”[ ].休谟的这种“无赖”假定,不是究诘人性的真相,而是从规范的意义上为宪政给定一个出发点。它体现了人类的睿智与策略:先设定一种最坏的情形即每个人都是无赖,然后在这个前提下求其防堵,求其疏导,求其化弥。府若不是对人性的最大耻辱,又是什么呢?“所以必须对人的内在本性进行控制。在民法领域,性恶所防范的对象则主要是国家和国家公权。民法认为国家公权力的私欲最容易泛滥,最容易侵害公民的私利权,所以民法必须实行私法自治和私法优先,凡公民私力可以妥善了结的事情,就无需国家公权介入。有学者说,民法是最贴近人的本性的法律。人的本性一半是天使,一半是禽兽。禽兽的一面来源于人的欲望的膨胀,天使的一面来源于社会规范的矫正与内化。立法者必须考虑的是:作为其法律规范接受者的,正是这些聪明和自私但又没有些许道德而聚集一处的人。由于对人性的不信任,为了防止社会个体间的权利滥用,人们制定了界定每一个体权利义务的私法,划定了每一个体的权利义务范围,既不允许国家权力擅入个体权利领域,也不允许社会个体间相互践踏权利。[ ]民法对人的这种不完善性的预设,实际上是从强烈的道德感出发的,是对人性中与生俱来的缺陷的正视和反省,因此在制度设计上,民法不但要弘扬人的天使的一面,对公民赋予众多的权利,同时又要抑制人的禽兽的一面,以一系列义务的设定来防止人的欲望的膨胀。

(三)是否符合伦理是判断民法制度优劣的主要标准。判断一个法律制度优劣的主要标准有两个:一个是法律所体现的人类理性程度的高低,即法律必须是良法;另一个则是法律为社会所接受的程度的高低,二者缺一不可。与此相适应,法治社会形成的最基本条件也就是亚里士多德勾勒出的“良法+普遍守法”的框架。普遍守法即法律道德化后的守法精神;良法即善法、符合人类良知与正义道德的法律。能够被称之为良法的法,至少应包含人权性、利益性、救济性三种内在的品格。其中人权性是法律的道德基础,失去人权性的法律即使形式合理但实际价值不合理,最终会被人类所唾弃。[ ]在古希腊罗马的时期,法学家把法律提到伦理性的高度加以赞扬,认为“法律是善和衡平的艺术”;同时,他们十分重视从社会文化伦理角度解读法的精神本质,将其看成是深藏在实定法之后的最高价值主体,从而确立法律的至高天上的地位。查士丁尼曾说:“法学是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科学”。正义作为法的基本原则,它追求的是某种完善的目标、道德价值或理想的秩序。但正义不仅是一种法律理想,也是一种现实的可操作性的法律原则、标准和尺度。人们期望通过这样的法律原则,建立起个人和他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可见,维持人类生活秩序之最后手段,乃在于有理性之道德观念。[ ]法为良法的另一层含义就是本身必须具有合法性,“恶法”不应当被社会所遵守。西塞罗提出了著名的“恶法非法论”。马克斯•;韦伯认为,“所有经验都充分表明,在任何情况下,统治都不会自动地使自己局限于诉诸物质的或情感的动机,以此作为自身生存的基础。相反,任何一种统治都试图唤醒和培养人们对其合法性的信念。”[ ]而合法性本身就具有非常强的道德评价因素,“合法性含有若干道德意味,满足了合法性,似乎意味着满足了在道德上很重要的价值”。[ ]

(四)伦理性是民法得到有效遵守的信仰保障。作为法律特别是民法之所以能被有效遵守,其前提是该法律必须被社会公众素信仰。对此,著名法学家伯尔曼曾说过:“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形同虚设。”[ ]而作为法律被信仰的前提又是法律必须有神圣的渊源,“没有了神圣的渊源,也就没有了永恒的有效性。”[ ]“正如心理学研究已经证明的那样,确保遵从规则的因素象信仰、公正、可靠性和归属感,远较强制力更为重要。法律只在受到信任,并且因而并不要求强制力制裁的时候,才是有效的”[ ].西方的民法理念在很大程度上首先来源于宗教信仰。宗教信仰之所以能承载这种维系文化延绵的任务,首先是因为信仰能给出了使行为动机成为可能的

⑦ 寒假作业答案(语文出版社)三年级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网络搜藏人人网腾讯微博开心网腾讯朋友网络空间豆瓣网搜狐微博MSNQQ收藏淘宝网络贴吧搜狐白社会更多...网络分享

hxy7758258994 二级 | 我的知道 | 消息(2) | 网络首页
个人资料 退出
我的提问 我的回答 为我推荐的提问
新闻网页贴吧知道MP3图片视频网络文库 帮助 | 设置

网络知道 > 社会民生 > 军事
中国导弹之父、“两弹”之父、光纤之父、杂交水稻之父、杂交玉米之父、圆舞曲之父
2008-11-29 09:47 提问者:uuwu0806 | 浏览次数:3301次
中国导弹之父、“两弹”之父、光纤之父、杂交水稻之父、杂交玉米之父、圆舞曲之父各是谁?
2008-11-29 09:59 最佳答案 中国原子之父:钱三强
中国航天之父/导弹之父:钱学森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中国激光照排之父:王选
中国环保之父:曲格平
中国3G之父:李世鹤
中国博客之父:方兴东
中国石油之父:孙健初
中国海带之父:曾呈奎
闪盘之父:邓国顺
中国的氢弹之父/中子弹之父:于敏
中国钻探之父:刘广志
中国营销之父:刘永炬
中国民法之父:佟柔
中国汽车业之父:饶斌
中国并购之父:王巍
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
中国流行音乐之父:黎锦晖
中国交响乐之父:李德伦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中国Internet之父:钱天白
中国摇滚之父:崔健
中国儿科之父:诸福棠
中国人造石油之父:赵宗燠
中国红军之父:朱德
中国杨树之父:陈章水
中国酒店业之父:卢鸿炳
中国苹果之父:李善祥
中国炮兵之父:朱瑞赞同
212| 评论(4)
向TA求助 回答者: _zin_ | 二级

擅长领域: 服装/首饰 恋爱

参加的活动: 暂时没有参加的活动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

thank you
相关内容
2007-12-3 中国导弹之父、“两弹”之父、光纤之父、杂交水稻之父、杂交玉米之... 257
2007-12-19 中国导弹之父,中国"两弹"之父,光纤之父,杂交水稻之父,杂交玉米之父... 171
2007-12-26 中国“两弹”之父,光纤之父,杂交水稻之父,杂交玉米之父,圆舞曲... 414
2007-12-20 中国“两弹之父”是谁?光纤之父是谁?杂交水稻之父是谁?杂交玉米... 807
2006-4-10 中国导弹,两弹,光纤,杂交玉米之父分别是谁? 43
查看同主题问题: 中国 导弹 杂交玉米 圆舞曲 两弹
杂交玉米:之父杂交玉米:种子2011-12-18杂交玉米之父是谁?2011-8-29中国两弹之父是谁?中国导弹之父是谁?中国导弹之父是谁?中国杂交玉...102011-2-7中国杂交玉米之父92009-1-19中国杂交玉米之父是谁392008-11-29中国导弹之父、“两弹”之父、光纤之父、杂交水稻之父、杂交玉米之父...212更多关于杂交玉米:之父的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del0回答102012八年级寒假作业答案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的 请大家帮帮忙!!.del1回答六年级新时空寒假作业P.21的答案,求你了!.del1回答初二人教版寒假作业.del0回答201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寒假作业(修订版)九年级答案.del0回答九年级寒假作业答案.del1回答5寒假作业答案(语文出版社)三年级.del1回答3年级数学寒假作业36页提高篇的第2小题怎么做?.del2回答告诉我六年级寒假作业(接力出版社)数学答案好吗?.更多等待您来回答的问题>>没有感兴趣的问题?试试换一批分享到:
hxy7758258994二级
我的提问 我的回答 积分商城
(0)条消息等待处理
今天你做任务了没?全部任务学我所长 +30.新秀集训 +10.茁壮成长 +100.持之以恒..进入个人中心

来网络推广军事

©2012 Bai 使用网络前必读 | 知道协议 | 网络知道开放平台 任务提醒x
关闭 下载网络Hi,答案早知道! 与好友聊天 好友列表 Hi联系人 创建新会话
系统消息没有新系统消息。

设置 收到信息播放提示音
不接收陌生人消息
更改在线状态:
在线 隐身 离线
聊天窗口下载网络Hi 聊天软件,体验更丰富
加为Hi联系人 发送 默认分组 Hi气泡熊

请输入对方帐号 开始会话
按Enter发送按Ctrl+Enter发送

我在网络个人中心 我的空间 我的知道 网络 游戏中心

⑧ 15春福师民法概要在线一、二作业答案~

您看看是下面这套题吗?
福师《民法概要》在线作业一的参考答案:

二、多选题
1、ABCD2、ABCD3、ABCD4、AD5、AB
1. 要约邀请包括()。
A. 价目表的寄送
B. 拍卖公告
C. 招股说明书
D. 商业广告、招标公告

2. 债在()情况下消灭。
A. 权利和义务已经履行完毕
B. 债务的解除
C. 标的物的提存
D. 债务的抵销

3. 一方当事人行使不安抗辩权,可能是因为对方有()的情形。
A. 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B. 转移财产以逃避债务
C. 丧失商业信誉
D. 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4. 依法人成立基础的不同,法人可分为()。
A. 社团法人
B. 公益法人
C. 营利法人
D. 财团法人

5. 保证的方式包括下列哪儿种?( )
A. 一般保证
B. 连带责任保证
C. 按份保证
D. 部分保证

6. 下列合同不得转让()。
A. 根据合同性质不得转让
B. 按照当事人的约定不得转让
C. 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
D. 由转让方决定

7. 民事责任具有()特征
A. 强制性
B. 处罚性
C. 财产性
D. 补偿性

8. 物权关系与债权关系的区别有()。
A. 主体、内容不同
B. 权利设定方式不同
C. 效力不同
D. 客体特征不同

9. 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取得方式包括()。
A. 出让
B. 转让
C. 行政划拨
D. 买卖

10. 下列属于物权基本原则的是
A. 物权法定原则
B. 一物一权原则
C. 公示原则
D. 公信原则

11. 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
A. 必须有损害事实的存在
B. 行为人的行为是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
C. 侵权人的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D. 侵权行为人存在主观故意,但特殊侵权行为除外

12. 共同共有的基本法律特征是( )
A. 各个共有人对共有财产没有份额的区分
B. 各个共有人按照各自对共有财产所作的贡献享有权利
C. 各个共有人对共有财产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平等的义务
D. 各个共有人之间,没有权利大小或义务多少的区分

13. 下列属于所有权的原始取得方法的有:( )
A. 某甲误将某乙的一颗钻石加工成钻石戒指,某甲补偿某乙料钱后取得戒指的所有权
B. 国家取得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所有权
C. 王某将左邻李某委托看管的一匹瘸腿马直接卖给右邻赵某,赵某因善意取得该马的所有权
D. 农民收割自家责任田中的庄稼,并因此取得收获物的所有权

14. 民法通则第37条规定,法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
A. 有主管机关或挂靠部门
B. 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C. 依法独立,并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
D. 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15. 下列关于名称权的说法中对的是()。
A. 名称权是以名称利益为客体的民事权利
B. 名称权是民事主体之所以成立的基本要件之一,也是其作为民事主体的基本权利之一
C. 名称权人对其名称享有独占的使用权,任何人不得干涉和非法使用
D. 名称权人对名称享有专有权,任何重名为法律所禁止

16. 违反合同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方式包括()。
A. 继续履行
B. 采取补救措施
C. 损害赔偿、支付违约金
D. 修理、重做、更换

17. 公民和法人都可享有的人身权是()。
A. 名称权
B. 肖像权
C. 荣誉权
D. 名誉权

18. 要约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A. 要约要引起他人兴趣
B. 要约的内容应该具体确定
C. 表明经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D. 要约必须是书面的

19. 要约的内容要符合下列条件()。
A. 必须发给特定的当事人
B. 内容明确具体
C. 不能附加条件
D. 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约束

20. 质量不符合合同约定的,违约方应承担()责任。
A. 修理
B. 更换、重作
C. 退货
D. 减少价款或者报酬

⑨ 急!!!!杭州市教育局直属的教师考试问题

(1)、综合知识(教育法规知识、信息技术知识、时政方针等基础性知识)100分。(2)、教育教学知识(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材教法等基础性知识)100分。按综合知识占40%、教育教学知识占60%,折合百分制。
教育法规试题(含答案)
1.依法治校是指学校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规定为依据,完善 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和纪律 ,使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 《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 财政拨款 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3.《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 适龄儿童、少年 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4.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 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 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5.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营业性歌舞厅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应当设置 未成年人禁止进入 的标志。
6.《刑法》是规范有关 犯罪 和 刑罚 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7.《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学生每天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中学不超过 8 小时,小学不超过 6 小时。
8.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是 县级以上 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
9.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 3 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10.学校对校舍、体育设施、消防设施、各种仪器设备安全状况,应当 每月 检查一次。
11.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 权利和义务
12.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立足于教育和保护,从小抓起,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 预防和矫治
13.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 受教育权 ,不得随意开除学生。
14.《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之间的 财产关系 和 人身关系 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5.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期间,行政处罚 不停止 执行。
16.《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学校每学年至少举行一次以 田径 项目为主的全校性运动会。
17.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 , 惩罚为辅 的原则。
18.《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于 2004 年 7 月 1 日正式施行。
19.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20.权利是以 法律形式规定 并加以保障的人们所应当或可以享有的一种利益。
二、选择题(分单项选择和多向选择,共30分 )
(一)单项选择(共10小题,每小题1分,计10分)
1.有关法律规定:"对使用特殊音响警报和红色回转警灯的警车,其它车辆应当避让。"这体现了行政职权的什么特征?( C )
A、优益性
B、单方性
C、强制性
D、执行性
2.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 B )
A、14周岁以下
B、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
C、16周岁以上不满17周岁
D、18周岁以下
3.对民办学校重大问题拥有决策权的是( D )
A、校长
B、教职工代表大会
C、学校工会
D、学校董事会
4.王某担任某县高二英语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王某服务期未满、学校英语教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职学习。王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当是( A )
A、当地县教育局
B、当地县人民政府
C、地市教育局
D、省教育厅
5.有的学校在学生手册中规定:"禁止男女生之间互访宿舍。"此规定从法学的角度看,也可以解释为:"男女生不得无故进入异性宿舍。"这一解释属于( A )
A、目的解释
B、文法解释
C、历史解释
6."学校应当于每年的教师节组织教师宣誓活动。"这是( D )的规定。
A、《教育法》
B、《山东省实施〈教师法〉办法》
C、《教师法》
D、《青岛市实施〈教师法〉若干规定》
7.依据我国相关法律,下列有可能成为行政诉讼被告的是( C )
A、某教育局局长
B、某市市长考试大论坛
C、某市公安局
D、某乡镇党委书记
8.《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 B )
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一般责任
D、行政责任
9.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务院有权制定和发布( B )
A、教育法律
B、教育行政法规
C、教育政府规章
D、教育单行条例
10.某寄宿小学派车接送学生,途中有学生提出要上厕所,司机在路边停车5分钟,5分钟过后,司机没有清点人数就将车开走。小学生王某从厕所出来发现车已经开走,急忙追赶。在追赶过程中摔倒在地,将门牙跌落三颗。王某的伤害由谁承担责任?( B )
A、司机负责
B、某寄宿学校负责
C、司机和某寄宿学校共同负责
D、司机和王某共同负责

(二)多项选择(共10小题,每小题2分,计20分)
1.法律责任的类型有( ABCD )
A、民事法律责任
B、行政法律责任
C、刑事法律责任
D、违宪责任
2.张某作为一名受教育者,依法享有的权利有( ABCD )
A、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
B、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C、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D、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3.教师可以采用的行政救济途径主要有( AD )
A、行政复议
B、民事诉讼
C、仲裁
D、教师申诉
4.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学校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其职责是( ABC )
A、听取校长工作报告,审议学校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B、听取和反馈教职工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团结教职工支持校长正确行使职权
C、决定有关教职工福利的重要事项,监督校长和学校其他负责人的工作
D、罢免校长
5.学校可以解聘教师的情形有( BCD )
A、不能团结同事,其他教师不愿与之共事的
B、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C、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D、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6.下列属于体罚学生的情形是( BC )
A、让1-2年级的小学生一个生字抄写10遍
B、王某上课讲话,老师令其抄课文5遍
C、李某等八人上自习课讲话,老师令李某等八人到学校运动场跑10圈
D、体育课教师在课堂上为纠正某学生的不规范动作,令其反复练习4次
7.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有( ABCD )
A、权力和自由的广泛性
B、权利和自由的现实性
C、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

D、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8.对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的设定包括( AB )
A、法定监护
B、指定监护
C、委托监护
D、代理监护
9.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是( ABCD )
A、学前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10.学校对高中生可以进行以下何种处分?( ABD )
A、警告
B、记过
C、送劳动教养
D、开除学籍
三、简答题(共6小题,1-4小题各3分,5-6小题各4分,计20分)
1.法的要素有哪些?
答:(1)法律规则;(2)法律原则;(3)法律概念。
2.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我国所保护的知识产权有哪几种?
答: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发现权、发明权和其他科技成果权。
3.什么是行政复议?
答:行政复议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利益,按照法定程序和条件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机关提出申请,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依法定程序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复查并作出复议决定的行动。
4.教师与学生之间有哪些法律关系?
答:⑴教育和被教育的关系;⑵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⑶保护和被保护的关系;⑷互相尊重的平等关系。
5.简要回答学校的法定义务。
答:(1)遵守法律、法规。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3)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
(4)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情况提供便利。
(5)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
(6)依法接受监督。
6.简要回答教师的法定权利。
答:⑴ 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⑵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⑶ 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⑷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⑸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⑹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四、案例分析(共2小题,每小题10分,计20分)
1.李某有一女李霞14岁, 系农村某镇初中二年级学生。李某认为女孩上学无用,还不如早下来赚钱,遂于2003年暑假将李霞送到邻镇一个体户处打工。开学一周后,学校老师、领导、村干部多次上门家访,李某拒不说明其去向,有时还恶语相报:"孩子读不读书是咱们自家的事,你们不要狗咬耗子--多管闲事。"
请问:⑴该案例中有没有违法行为?⑵违反了什么法律规定?⑶违法主体是谁?⑷应该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答案要点:(1)有违法行为。
(2)违反了《义务教育法》第11条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第9条、第28条等规定。
(3)李某及个体户。
(4)《义务教育法》第15条规定,除因疾病或者特殊情况,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的以外,适龄儿童、少年不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人民政府对他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批评教育,并采取有效措施责令送子女或者被监护人入学。对招用适龄儿童、少年就业的组织或者个人,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批评教育,责令停止招用;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罚款、责令停止营业或者吊销营业执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第49条规定,企业事业组织、个体工商户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由劳动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执照。
2.某校初中班主任吴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高某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有XXX收的信件,吴老师顺便拆封阅读了此信。这是高某写给一位女同学的求爱信,吴老师看了十分生气,后在班会上宣读了此信,同时对高某提出了批评。次日高某在家留了一张字条后离家出走。高某家长找到吴老师理论并要求将高某找回。吴老师解释说:"我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我的职责,我批评高某是为了教育和爱护他。他是从家中出走的,与我的工作没有关系。"
请问:⑴吴老师的哪些做法不正确?试述你的判断所依据的法规及条款。⑵吴老师的解释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案要点:⑴吴老师私自拆阅学生高某信件的行为和在班会上宣读高某信件的行为是不正确。因为上述行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0条和第31条的规定。
⑵吴老师的解释不正确,因为吴老师有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职责,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平等相待的基础上。《教师法》规定,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是教师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不能借口教育和爱护学生而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本案例中吴老师不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学生高某的离家出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09秋学期《中学历史教材教法》考试复习题及答案二(历史学专业)
福师《中学历史教材教法》模拟题二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8题共32分)
1、调查法
2、测验法
3、历史研究法
4、个案研究法
5、实验法
6、中学历史教科书
7、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书
8、教学模式
二、简答题(每题8分5题共40分)
1、 简述中学历史教学过程的特点与功能。
2、新的历史课程标准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简述历史课复习的作用。
4、简述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对象与内容。
5、简述中学历史教学研究的任务与方法。
三、论述题(每题14分2题共28分)
1、传统的中学历史课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哪些内容?目前正在推行的历史课程改革在这方面有哪些变化?
2、2001年6月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哪些改革的内容?根据这个纲要,中学历史教学将出现什么变化?

福师《中学历史教材教法》模拟题二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8题共32分)
1、调查法
调查法是指研究者有计划的通过亲身接触和广泛的了解,比较充分的掌握有关历史教学的历史,现状中的某些或某个问题的情况,在大量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科学的结论,指导现实的历史教学工作。
2、 测验法
测验法是通过对学生进行书面和口头进行测验了解学生学业情况和心理状态的方法,了解心理状态较好的方法是在轻松的,亲切的,无拘束的气氛下进行的口头交谈。
3、历史研究法
历史研究法是通过对历史上丰富的历史教学实践和历史教学理论的分析研究,认识历史教学发展的规律性,用以指导今天的历史教学工作。
4、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指对单一的人或事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作为研究对象的人或事可能是典型的,也可能是非典型的。在研究的过程中,研究者可以通过对若干个个案进行研究,比较,然后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5、实验法 :实验法是根据一定的教育原理,组织有计划的教学实践。在完成计划中所规定的各项实验任务之后,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综合,而得出科学的结论来。
6、中学历史教科书: 中学历史教科书是指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有学校或有关教育部门制定给学生使用的教学用书,他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编制的。
7、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书:属于教师用书,是与历史教科书相配套的一种教材。其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教材分析包括以下内容:教学目的、教学要点、教学要求和建议。二是教学资料主要有资料、注释和附录。有的历史教学参考书还选编了教案或课堂教学实录。
8、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关于教学活动的,相对稳定的方式。
二、简答题(每题8分5题共40分)
1、简述中学历史教学过程的特点与功能。
答:教学过程的特点:
教学过程既是一种互动过程,因此,一般认为有以下三个特点:
1. 历史性
2. 周期性
3. 整体性
4. 个性
教学过程的功能
一般认为,教学过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1) 实现教学目标的功能
(2) 团体维持功能
(3) 发展智能的功能
(4) 发展个性的功能
2、新的历史课程标准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年颁布,体例上与旧的教学大纲有较大的不同,主要分为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四个部分。其中的前言用以说明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阐述;内容标准主要表述教学内容与要求,分为六大块44个主题;实施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较有新意的是在教学建议中附录了9个教学活动案例以及将内容标准的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并分别以不同的词语加以表述,在评价建议中提出了多种的历史学习评价方法。
3、简述历史课复习的作用。
答: 1.复习能起到巩固历史知识的作用
2.复习能起到把所学历史知识加以系统,提高的作用。
3.复习能起到教会学生“积极学习”,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作用。
4.复习巩固能起到深化思想教育成果,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的作用。
5.复习巩固能起到改进教学,促进教师发展的作用。
4、简述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对象与内容。
答: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五个部分:1.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2.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3.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4.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与方法;5.中学历史教学的设备与手段。
5、简述中学历史教学研究的任务与方法。
答: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任务是,通过对中学历史教学全过程的研究,揭示中学历史教学的规律,从而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实现党和政府所规定的教育目标。
研究方法:第一类是收集研究材料和选择研究内容的方法,包括观察法、文献研究法、测验法、调查法。
第二类是进行具体研究的方法,包括:历史研究法、比较法、分析和综合法、归纳和演绎法、以及个案研究法。
第三类是用以表现研究结果的方法,包括统计法和图表法两种。
第四类是用以检验研究结果的方法,主要是实验法。
三、论述题(每题14分2题共28分)
1、论述中学历史教科书的功能以及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使用历史教科书的方法。
答:中学历史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有:(1) 历史意识;(2) 国家意识;(3) 民族意识;(4) 国际意识;(5) 社会意识;(6) 公民意识。
2、2001年6月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哪些改革的内容?根据这个纲要,中学历史教学将出现什么变化?
课程改革要改什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作了明确的回答,这就是:第一,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第二,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第三,改变课程内容过于“繁、难、偏、旧”和注重于书本知识的现状。
第四,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第五,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方面的功能。
第六,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这六个方面,构成了课程改革的基本框架,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在这一轮的改革中,历史课程将会发生以下变化:
第一,在课程结构上,构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第二,在课程类型上,高中历史课由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类型构成。
第三,研制和颁发课程标准,形成中学历史教学新的纲领性文件。目前,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历史和社会课程标准以及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均已编制完成。
第四,在课程内容上,改变专业化、成人化的历史学科体系,构建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历史教学体系。
第五,在教材的开发上,实现教材的多样化,编写多种版本的教材提供选择。
第六,在教学方式上,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第七,在课程评价上,提倡评价的科学性、多样性、灵活性和实践性,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此外,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也发生明显的变化。

[align=center]福师《中学历史教材教法》模拟题三

[/align]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8题共32分)
1、直接教学模式
2、合作教学模式
3、课型
4、讲述法
5、直观教具演示法
6、电脑多媒体
7、非语言信息
8、随堂复习
二、简答题(每题8分5题共40分)
1、 简述历史教学评估的意义与作用。
2、中学历史教学评估的方法有哪些?
3、简述对中学历史教师的素质要求有哪些?
4、简述课时备课的主要工作。
5、历史教学难点的形成主要原因有哪些?
三、论述题(每题14分2题共28分)
1、中学历史课的直观教具有哪些种类?在历史教学中演示直观教具应注意哪些问题?
2、2001年6月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哪些改革的内容?根据这个纲要,中学历史教学将出现什么变化?

福师《中学历史教材教法》模拟题三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8题共32分)
1、直接教学模式
直接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和进行整个的教学过程。教师通过口头讲授,直接演示,文字阅读等手段传递现成的信息。学生通过观察感知,理解教材,练习巩固,领会应用,最后由教师命题检查。
2、 合作教学模式
合作教学模式试图通过以小组学习的形式,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和社会性方面的成长。
3、课型
课型是指以班级授课为基本形式的教学体制下,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的知识,把不同的教学阶段和教学工序分别赋予不同的课,由一系列不同的课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而形成的课的分类。
4、讲述法
讲述法:是由教师运用口头语言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他既适用于教师向学生传授新知识,也适用于复习巩固旧知识,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讲述法又包括叙述法、描述法和概述法。
5、直观教具演示法:是教师运用直观教具,加以说明和解释,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
6、电脑多媒体
“电脑多媒体”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中心的教学媒体帮助教师进行教学或以计算机为主体的媒体进行教学。
7、非语言信息
非语言信息又称体态语,它是以神情,形态、动态来表达思想感情,配合有声语言,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辅助工具,包括:眼语、脸语、手语、身姿语、形体语和空间距离语等。
8、随堂复习
随堂复习是指平日每节课的课堂上,在讲授新知识前后或讲授新课过程中进行的复习。其形式主要有:讲授新知识前的复习(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中的复习(讲授新知识联系旧知识);讲完新课后的复习(新课小结)。
二、简答题(每题8分5题共40分)
1、简述历史教学评估的意义与作用。
答:1.教学评估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进历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2.检查评估可以有效的督促学生的学习,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3.检查评估对学生知识的巩固,能力的培养能起到促进的作用。
4.检查评估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2、中学历史教学评估的方法有哪些?
答:历史教学评估应以学生为中心,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按照课程标准的建议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个人代表作品档案法
2.观察法
3.活动法
4.学生自我评价法
5.测验法
其中测验法即考试的方法,被批评最多,但无论任何人又都无法不用它。
3、简述对中学历史教师的素质要求有哪些?
答:1.思想政治素质──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与史德
2.知识素质──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历史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知识;教育科学知识。
3.能力素质──教学能力;育人能力;科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自学能力。
4.心理素质──广泛的兴趣;丰富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较强的认知能力,良好的性格。
4、简述课时备课的主要工作。
答:1.钻研教科书
2.制定课时教学目标
3.确定教学重难点
4.处理教材内容
5.选择教学方法
6.选择教学媒体和手段
7.编写教学方案
5、历史教学难点的形成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一是对于学习的内容,学生缺乏相应的感性知识,因而难以开展抽象思维活动,不能较快或较好的理解。
二是在学习新的概念、原理时,缺少相应的已知概念、原理作为基础使学生的认知陷入困境。
三是已知对新知识的负迁移作用压倒了正迁移作用,即已学过的知识对新学知识起了干扰作用。
四是教材中的一些综合性较强,时空跨度较大的,变化较为复杂的内容,使学生一时难以接受和理解。
三、论述题(每题14分2题共28分)
1、中学历史课的直观教具有哪些种类?在历史教学中演示直观教具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直观教具的种类包括:
1.形象性直观教具:指帮助学生通过感知具体形象来认识历史事物的外在特征,直接反映历史的真实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的直观教具。分为原始性直观教具和再造性直观教具。原始性直观教具主要为真实的历史文物;再造性直观教具主要指模型,文物复制品,历史图片,历史地图等。
2.逻辑性直观教具:指依靠符号,图表。文字。图片等教学资料以合乎逻辑的方式进行组合构成的直观教具。包括再造性历史地图、图解、图示、讽刺画、漫画,历史年表,统计数据表等。
演示直观教具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演示教具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因此,教具必须紧密配合教学目的的需要既教材的内容和重点、难点。
第二、演示直观教具时,教师应先对教具做一总的说明,提出让学生观察的目的和要求。
第三、教师演示教具时,应把教具放在显著的位置上,使全班学生都能看得清楚。
第四、要注意展示教具的时机。
2、2001年6月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哪些改革的内容?根据这个纲要,中学历史教学将出现什么变化?
课程改革要改什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作了明确的回答,这就是:第一,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第二,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第三,改变课程内容过于“繁、难、偏、旧”和注重于书本知识的现状。
第四,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第五,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方面的功能。
第六,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这六个方面,构成了课程改革的基本框架,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在这一轮的改革中.

热点内容
绵阳法官通奸的女的叫什么 发布:2025-01-20 22:24:17 浏览:846
隐名代理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20 22:14:41 浏览:884
浙江导司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01-20 21:35:58 浏览:697
法律责任的特点是 发布:2025-01-20 21:13:14 浏览:172
多措并举开展法律援助 发布:2025-01-20 20:13:22 浏览:955
法院冻结汽车 发布:2025-01-20 19:39:02 浏览:447
郑州名律师 发布:2025-01-20 18:42:13 浏览:519
中级经济法只看郭守杰 发布:2025-01-20 18:40:48 浏览:501
新疆司法拍卖网 发布:2025-01-20 18:27:06 浏览:509
噪音扰民法律法规 发布:2025-01-20 18:10:15 浏览: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