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追溯力
『壹』 民法溯及力原则
法律分析:民法典对溯及力原则的规定是:一是新增条文不得溯及既往,二是修改的条文应当从保护当事人利益的角度来适用新法规还是旧法规,三是出台的有关司法解释应当根据实际的案件情况来适用。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时间效力的若干规定》第一条 民法典施行后的法律事实引起的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民法典的规定。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实引起的民事纠纷案件,适用当时的法律、司法解释的规定,但是法律、司法解释另有规定的除外。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实持续至民法典施行后,该法律事实引起的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民法典的规定,但是法律、司法解释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条 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实引起的民事纠纷案件,当时的法律、司法解释有规定,适用当时的法律、司法解释的规定,但是适用民法典的规定更有利于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权益,更有利于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更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除外。
第三条 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实引起的民事纠纷案件,当时的法律、司法解释没有规定而民法典有规定的,可以适用民法典的规定,但是明显减损当事人合法权益、增加当事人法定义务或者背离当事人合理预期的除外。
『贰』 什么情况下民法典具有溯及力
此种情况下民法会存在溯及力,第一种就是法律、司法解释中另有规定,第二种就是在民法实施前发生的法律事实持续到实施后,此种法律实施引发了民事纠纷案件。第三种就是适用于民法典规定中,更能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权利,更能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以及推进社会主义价值观。第四种就是当时的司法解释、法律未固定,但是民法典中有明确规定的。民法溯及力的概念是,在新的民事法律规范实施前发生的行为或者活动,此种法律规范是否使用,是否具有溯及力。在原则上,其实民法没有溯及力,因为不存在的法律不能规定人们的行为,只有法律实施了,才能规范人们行为和活动,才能保证其法律后果的安全性。
第四种溯及力分析在民法典实施前发生的法律事实引发的民事纠纷案,应该由当时实施的法律、司法解释规定,但是如果损害当事人权益,或者是脱离当事人预期属于另外。其包括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是自甘风险,第二种是自助行为,第三种是好意同乘,第四种是高空抛物,第五种是违约方终止合同,第五种是保理合同,第六种是打印遗嘱效力,第七种是第二顺序继承人的代位继承。如今,民法溯及力非常重要,但是其无法成为重要原则,要最大程度保护民事主体的意思自治。
『叁』 民法典具有溯及力,这是什么意思呢
就法律的追溯效力而言,我国基本坚持不具有追溯效力的法律原则和具有追溯效力的例外原则。 例外主要是有用的回顾和空白回顾或填补空缺的例外。 新法实施时,新法的适用比旧法能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权益,而新法的适用有利于追溯,主要是为了方便新法的实施。 但是,当旧法未作规定,则适用新法时,有一些法律上的空白,当旧法适用时,新法与旧法之间,旧法与新法之间有某种程度上的不协调,这就是例外补缺。
如果行政法规对此没有明确的规定,行政相对人可以根据民法通则第八十条的规定,主张行政法规的规定对该情形不予采纳;或者法律不对此做出规定,但是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法规不能因此而以此为例外。
『肆』 民法典的溯及力问题
【法律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适用于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对之前的行为没有溯及力。也就是说,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实引起的民事纠纷案件,适用当时的法律、司法解释的规定。根据法理上的解释,所谓法律的溯及力,又称为新法溯及既往事件和行为的效力。如果新法对既往事实适用,就称为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则称为无溯及力。法不溯及既往是一项基本的法治原则,通俗地讲,就是不能用今天的规定去约束昨天的行为。
【法律依据】
请在此处填写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时间效力的若干规定》 第一条 民法典施行后的法律事实引起的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民法典的规定。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实引起的民事纠纷案件,适用当时的法律、司法解释的规定,但是法律、司法解释另有规定的除外。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实持续至民法典施行后,该法律事实引起的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民法典的规定,但是法律、司法解释另有规定的除外。
『伍』 民法有溯及力吗
法律分析:《民法典》没有溯及力。对此,《时间效力规定》开宗明义,明确了民法典不溯及既往的基本原则。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时间效力的若干规定》 第一条 民法典施行后的法律事实引起的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民法典的规定。
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实引起的民事纠纷案件,适用当时的法律、司法解释的规定,但是法律、司法解释另有规定的除外。
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实持续至民法典施行后,该法律事实引起的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民法典的规定,但是法律、司法解释另有规定的除外。
『陆』 民法总则诉讼时效溯及力如何确定
法律分析:从保护债权人的角度出发,诉讼时效为三年。即使民事权利被侵害发生在10月1日《民法总则》施行之前,仍应适用《民法总则》关于3年诉讼时效期间的规定;或者虽然不适用延长后的诉讼时效期间,但对于发生在《民法总则》施行前民事权利被侵害的,作出特殊的安排。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第一百八十九条 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第一百九十二条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义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抗辩;义务人已经自愿履行的,不得请求返还。
第一百九十三条 人民法院不得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柒』 民事法律溯及力的原则
法律分析:法不溯及既往,这个是民法典的一个原则。
也就是说,现在制定的法律,不能用于追究以前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这样对于当事人来说是不公平的,并且这个原则,适用于民法,刑法等各个法学领域中,这样也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二条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修改和废止,适用本法。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的制定、修改和废止,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捌』 民法典诉讼时效溯及力
法律分析: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时效的溯及力是什么意思 : (一)新的民事法律颁布实施以后,对其生效之前发生而未依司法程序裁判的民事关系同样适用的效力有强弱之分,在新法律规范施行之前产生的民事关系和事实,自新法施行之日起方可适用新法的,为弱度溯及力;而溯及至该民事关系和事实所产生当时即适用新法有关规定的,为强度溯及力。 (二)法律只有公诸于世,才能要求社会成员共同遵守并产生约束力。经旧法确立的法律关系如果要用新法加以改变,难免影响社会秩序的安定,故此民事法律一般只适用于其生效后发生的事实和关系,“法律不溯及既往”是早在罗马法中就得到确立并为后世所公认的原则。”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玖』 什么叫做民法典的时间效力及溯及力具体是多长时间
一,民法典的时间效力效力和溯及力的定义:
1.民法典的时间效力,是指法律何时生效、何时终止效力以及法律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有无溯及力。
2.民法典的溯及力,也称法律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法律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如果适用就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该法就不具有溯及力。
法不溯及既往是一项重要的法治原则,一般情况下,新的法律只对施行后对法律事实产生拘束力,对施行前的法律事实无溯及力。
二,具体的时间:
2020年12月29日最高院发布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时间效力的若干规定》,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规定了法院在审理民事纠纷案件中适用民法典及溯及力的问题。
一、以民法典施行前后为时间界点,确定民法典的适用。
法律事实,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依法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客观情况。法律事实分为法律行为与法律事件。法律事实举栗子比如出生、死亡、交易、侵权等。
一般情况下,以法律事实发生在民法典施行前后为时间界点,民法典施行后的法律事实引起的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民法典的规定;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实引起的民事纠纷案件,适用当时的法律、司法解释的规定。
二、法律事实持续至民法典施行以后适用民法典。
法律事实在民法典施行前已经发生,一直持续至民法典施行后,因该法律事实引起的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民法典的规定,除非法律、司法解释另有规定的除外。
三、有利溯及,更有利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权益原则。
法谚曰:“法律仅仅适用于将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九十三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不溯及既往,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规定了我国法律法规原则上不溯及既往,及“有利溯及”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