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司法课题论证

司法课题论证

发布时间: 2022-06-15 22:19:51

司法部怎么看新课题

司法部看新课题采取线下线上参会,来自国内外的知名司法鉴定专家进行主题发言。

Ⅱ 法律论证和司法论证的关系

法律论证,是当遇见某一问题的时候,就对其分析是以相关的法律条文进行必要的分析.而且是以法律的基本规定对事件进行法理性地分析.司法论证是对案件进行司法机关的具体程序对案件进行一般逻辑性地论证.从而证明某一案件是否属于正常的并符合基本逻辑关系.而法律论证时一个概念性的逻辑名词,而司法论证时以具体的程序进行而且是对法律论证的具体及具体程序的实施.所以法律论证是司法论证的理论基础,而是支持司法论证进行的基本因素,而司法论证时对法律论证能够实施的具体表现

Ⅲ 论证司法证明的基本环节

我们认为,证明由五个环节构成:

1、证明主体。证明主体与接受证明的主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证明主体是用证据进行说服活动的主体,是能动的主体,接受证明的主体是接受证据、形成确信从而做出事实判断的主体,是被动的主体。诉讼证明不同于日常证明的一个重要之点就是它必须存在于三方主体之间,首先是对立的双方当事人,其次是当事人和法官之间。对立的双方当事人是证明活动的进攻者和防御者,当事人和法官之间是证明活动的实施者和接受者。证明主体指的是对立的双方当事人,法官充当证明主体一般是不允许的,如果特殊情形有此必要,也需要有立法的明文规定,同时也只能是例外情形,起着补充作用。证明主体一般是指负有证明责任、有义务提供证据对案件事实进行证明的当事人,这是占主导地位的证明主体;但另一方当事人在必要时也需要提供证据进行反驳,在产生提供证据进行反驳的责任之时,他便成为证明主体,否则他只是潜在的证明主体,而不是现实的证明主体。证明主体是证据的收集者、提供者、交换者和质疑者,同时也是对法官实施说服行为的主体,因此,证明主体也是一个贯彻始终的概念,他在诉讼开始之初便要加以确定和明确,在诉讼过程中也会发生变化。存在着对立的证明主体是诉讼证明的显著特征。证明主体一旦消失,证明活动便告结束。

2、证明对象。证明对象也是证明的客体。证明主体提供证据必然要有针对性,它所针对的是双方当事人发生争议的案件事实,这个案件事实需要有证据使之明晰,当它需要有证据使之明晰之时,它便构成了证明对象。证明对象来源于实体法的抽象规定,在当事人起诉和答辩后便成为具体的事实主张。这个事实主张便是证明主体提供证据加以论证或反证的焦点所在。正是因为有了证明对象,证明主体才有提供证据进行证明的必要性。证明对象在诉讼之初便告确定,它也划定了证明对象的最大范围。在诉讼过程中,证明对象在证明任务完成后便告消失;诉讼越是推进,证明对象的范围越是缩小;到诉讼结束之际,若证明对象尚继续存在,则证明虽然有其必要性,但已因诉讼程序的时间性要求而无可能性;若某个事实主张仍为证明对象,则主张该事实的证明主体必受相应的不利后果。证明对象虽然在本质上不属于证据法调整的对象,而是由实体法和程序法所共同决定和规制的,但在证明理论及其构成环节中,证明对象却是不可或缺的。

3、证明责任。证明责任解决的问题是,从事证明活动、完成证明过程的证据,应当由何方诉讼主体提供。诉讼中存在着相对立的双方当事人,对于某一个特定的事实主张和争议中的案件事实,只能由一方当事人负担证明责任,负担证明责任的当事人为真正意义上的证明主体,其相对方当事人则为进行相反方向证明的主体,在严格意义上应为反证主体。证明责任为当事人从事证明活动施加了内在的诉讼压力,同时也为其举出证据证明案件事实提供了实质性的动因。因而,证明责任和证明主体是紧密联系的概念:证明责任是证明主体所负担的诉讼责任,证明主体是证明责任的实际负担者;缺乏证明主体的证明责任和缺乏证明责任的证明主体都是难以成立的。证明责任产生于诉讼之初,存在于诉讼的全过程,消灭于系争事实获得证明之时,在诉讼程序结束之际,若相关的案件事实依然未获证明,则证明责任转而成为法院做出实体裁判的依据,谁负担证明责任,谁就承担不利的诉讼后果。证明责任若告解除,则其在裁判文书中不直接体现出来;证明责任若未告解除,则其在裁判文书中便直接体现出来,成为法院裁判的最终依据,这就是所谓证明责任的客观含义或结果含义。可见,在证明的各个环节中,证明责任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为证明程序的运作提供了内在的推动力,何时证明责任归于消失,何时证明程序便告结束。

4、证明标准。证明标准是指执法人员查明案件事实、当事人证明案件事实所应达到的程度,具体表现为对证据的量和质的要求和对全案事实认定的要求。对证据质的要求表现为客观性、合法性和关联性;对证据量的要求是“充分性”。对全案证据的认定要求是“案件事实清楚”、“排除合理怀疑”、“占优势的盖然性”。证明标准在量的方面为证明责任划定了范围,证明责任的轻重是由证明标准来确定的,因此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证明责任是内含一定标准的责任;证明标准是指向某种责任的标准。证明责任是初步的负担,最终的负担是由证明标准予以界定的,没有证明标准,就没有证明责任,同样,没有证明责任,也就无所谓证明标准。所以,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是一物两面的概念,它们同时产生,同时消灭。证明的目的被认为达到了,或证明的任务被认为是完成了,其意不外指由于证明主体提供的证据在质与量上达到了证明标准的要求,因而解除了证明责任。

5、 证明手段。证明手段即指用什么来作出证明,在现代证据制度中,证明手段指的就是证据。

6、 由此来看,证明是由证明主体、证明对象、证明责任、证明标准和证明手段等五个主要的要素组成的。证明主体在证明责任的支配下,利用证明手段,针对证明对象,提供证据达到证明标准的程度,就是诉讼证明的实质内容和运行过程

Ⅳ 如何论证大数据分析对于司法判决或者法学研究的重要性

院调研的开展最主要的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第一、是要坚持正确导向突出司法调研工作重点
应始终坚持“服务大局、服务审判、服务决策”的“三服务”工作方针,不断强化司法调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首先要坚持把司法调研工作作为提升法院工作依法服务大局成效的重要基础,只有充分认识到调研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在审判实践中切实利用好、开展好调研工作,要突出调研工作的实用性,形成以审判带动调研,以调研促进审判的良好格局。其次是要坚持把司法调研工作作为增强司法能力、提高司法水平的重要手段。始终坚持“司法调研是更高层次的审判”这一工作理念,把提高审判质量、效率和效果作为司法调研工作的着力点,深入研究审判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重点课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转化调研成果,有力促进了审判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在司法调研工作中,应既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又注重总结典型经验。第三是要坚持把司法调研工作作为谋划法院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依据。由于调研工作所针对的问题具有典型性和并且是针对本单位的实施情况,因此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和意义。在作出重要决定、召开重要会议、部署重要工作、下发重要文件前,都结合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周密论证,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
第二、要充分发挥司法统计分析作用
司法统计以最真实的数据反映司法审判执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第一手的资料,通过对司法统计数据的分析可以更好的说明问题,并寻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一是要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不断丰富统计数据资源,增强对第一手资料的占有能力。司法统计分析的最大特点在于用数据说明问题,分析原因,因此要讲司法统计工作和调研工作有效结合起来,避免资源的浪费。二是以整合资源为手段,充分发挥各方合力优势。一方面要针对调研人员拥有较深法律理论功底、业务庭法官具有丰富审判实践经验、统计人员掌握大量案件数据和统计方法的特点,着力通过有效组织协调,使这三部分人员优势互补、形成合力,从而不断提升司法统计分析的质量;另一方面是以服务实践为目标,有效实现成果多元转化。始终将司法统计分析的成果转化作为检验和评价司法统计分析成效的重要指标,一方面将“决策之前,统计先行”予以制度化、常规化,充分发挥司法统计分析对法院管理和决策的参考作用;另一方面,着力丰富成果转化的形式,拓宽转化的途径和渠道,做到“人尽其才,文尽其用”。
第三、抓制度抓机制实现调研工作科学规范化
科学的工作机制和健全的管理制度,是实现法院调研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保障。应从两个方面着手建立健全调研机制:一是调研工作计划和考核制度。应当按照上级法院的部署并结合本院实际,制定年度调研工作计划及具体工作方案,这样可以清晰的认识到本年度的工作任务和方向,有针对性的开展调研工作。二是调研工作组织协调机制。要注重发挥研究室作为专职调研机构对全院调研活动的组织、协调、指导、引领作用,形成研究室牵头、相关审判业务庭和其他庭室参加、全体人员共同参与的调研工作新格局。三是调研激励机制和经费保障制度。出台一系列鼓励调研的政策,在人、财、物等方面对调研工作适当倾斜,把调研工作同干警的考核、奖励、职务晋升等切身利益挂钩,纳入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形成责任到庭与责任到人相结合、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奖励与惩罚相结合的管理机制。五是调研成果转化及利用机制。建立调研成果评价制度和效率快、层次高的调研成果转化机制,依据调研成果的表现形式和成果转化情况对其进行评价,并进一步规范调研成果转化的方式、程序。
第四、坚持调审合一强化服务审判的职能
审判与调研并重,是我院历任领导班子的共识和一贯作风,始终强调让调研为审判工作提供依据,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为法院改革提供思路,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一个统筹”,落实“四项覆盖”。“一个统筹”——统筹调研和审判工作。深刻认识调研工作与审判工作之间的和谐互动和共生。一方面,围绕审判中心找准调研的切入点,从司法审判反映的难点切入,从法律适用的困惑点切入,从统计数据的异常点切入,使调研工作更多地贴近审判实践,更多地贴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更多地贴近基层,服务于审判的需要。另一方面,审判工作为调研提供源头活水,使调研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调研工作本身就是审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审判活动全过程,统筹审判与调研,是司法审判活动的特有规律,更是人民司法事业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四项覆盖”即实现调研对个案审理、审判管理、审判指导和审判延伸的全覆盖。一是调研覆盖个案审理。可以确保法官在遇到法律难题时,及时根据轻重缓急予以启动,为案件正确裁判提供智力保障,尤其有助于把好重大、敏感、复杂案件的质量关。二是调研覆盖审判管理。审判质量效率评估体系是我院进行审判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近年来,在调研基础上,我院改进信息反馈方式,将该体系细化、落实到每位承办法官,定期在全院组织召开案件质量效率讲评会,并增加反映审判效果的若干指标,使这一体系真正成为审判工作的“风向标”和“晴雨表”。通过调研,我院进一步完善司法统计台账,实行统计周报、审判工作情况月通报和季度通报制度,变滞后、静态的司法统计工作为主动、前置的管理手段。三是调研覆盖审判指导。针对案件审理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制订执法规范性意见,统一执法尺度,规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并逐步探索符合中级法院审级的案例指导制度,力求“同案同判”。制订案件审判、执行各流程环节的规范指引,确保“阳光审判”。四是调研覆盖审判延伸。将调研的触角延伸至裁判之外,通过拓展多种调研载体和平台,全面展示我院法官的职业素养和执法水平。

Ⅳ 如何写课题论证

在课题论证环节,怎么填写论证角度:
1.演示主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为了证明内容的这一部分,我们应当认真仔细地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前人或其他人在这一主题或相关问题上所做的工作,以及他们的指导思想、研究范围、方法和成就。以现有的搜索结果作为我自己搜索的起点,找出以前搜索的不足之处。确认您自己的创造力,以确定搜索的特征和突破点。这样,证明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将是切实可行的在论证过程中,我们应该说明为什么要研究,研究的价值趋势以及要解决的问题。
(1)理论价值。(研究是对有关理论的提炼和补充xx;研究是实际展示xx;研究是理论XX的丰富)
(2)实用价值。(研究有利于促进XX的发展;研究有利于进行xx;研究有利于XX的转化;研究有利于XX的变化;等等,等等。页:1。专业文档查重、项目查重使用Tocheck。
2.演示主题的主要内容
(1)一般原则:明确的背景和实质性内容
(2)应说明本专题的主要研究方法。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经验、调查、比较分析、研究-行动、案头分析、经验总结和案例分析。
(3)设计实施步骤并演示保障条款
实施阶段通常分为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数据收集和启动问题。为建立组织、研究小组的研究计划、研究目标、组织和研究研究小组的计划、完成相关信息的收集、培训和总结相关人员、收集现有经验和现行业务做法等。,有必要一一表达它们第二阶段(实施阶段):研究实施阶段标志着相关研究的全面发展。在这一阶段,需要选择适当的实验对象,进行具体调查,跟踪案例和访谈,讨论理论,指导和培训,推广成功经验。在实施阶段,必须说明搜索内容的时间和层次结构。第三阶段(总结阶段):总结阶段和项目验收阶段的工作应逐一标明,如项目验收、试验成果的综合与评估、项目研究报告的编写、科学研究成果的推广等。保证条件的证明主要是对人员、时间、试验地点和资金的保证,视情况而定。

Ⅵ 法律论证方法,定义是什么,有几种急求

法律论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法律论证包括立法论证与司法论证。所谓立法论回证是指在立答法过程中对将要制定的法律条文所进行的论证;司法论证是指在司法过程中根据法律条文判定案件或事实的法律依据和法律责任的论证,它既包含了法律诉讼中的法律论证,又包含了作为法律咨询服务的法律论证。狭义的法律论证是指在法律诉讼过程中诉讼主体运用证据确定案件事实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法律论证是法律诉讼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论证有三个主体(论证参与者),即控方、辩方和审方。

Ⅶ 怎样对课题进行论证

一,课题论证的价值 教育科研课题论证是科研课题选择必不可少的环节. 课题的论证是有组织地,系统地鉴别研究的价值,分析研究条件,完善研究方案的评价活动,对保证教育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研究质量等有着重要意义. (一)课题论证是对研究的价值的有效鉴定 课题论证通过对课题研究的问题所涉及的对象,内容的考察,研究的背景分析与他人同类研究的比较等基本环节,清楚地揭示出研究的实践价值或理论价值. (二)课题论证促进了研究方案的完善 课题论证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同行专家的观点主张给课题的设计者以极大的启发;论证会又是一个提意见和建议,对方案评头品足的过程,从而找出方案的不足;论证过程还对研究条件等作详细的分析,从而为方案的修改提供了具体依据. (三)课题论证是研究质量的可靠保证 经过论证,不仅研究方案得到了完善,为研究的顺利实施奠定扎实基础.而且,严格的论证对研究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预测,使整个研究的方向更加明确,各项前期工作得到更充分的准备,从而确保研究的质量. 二,课题论证的种类 按照研究阶段分类,主要有三类:课题立项论证;课题开题论证;课题结题论证.由于研究阶段不同,论证的侧重点也不一样. 课题立项论证侧重于研究目的,意义是否明确,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否清晰,研究的背景和国内外文献综述掌握的情况如何,研究预计有哪些突破,是否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完成本课题研究的条件是否具备等等. 课题开题论证侧重于研究方案是否完整而有条理,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三者是否匹配,人员安排是否科学合理,时间节点是否清晰,完成研究的条件是否落实等等. 课题结题论证侧重于对研究成果的鉴定,是否具备科学性,先进性,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研究方法,内容和成果之间是否有必然的关系,研究资料是否齐全,研究过程是否清晰等等. 按照论证人分类,也可以分为三类:教育实际工作者论证,教育管理工作者论证和教育理论工作者论证.不同类型的论证人员具有自各的优势. 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论证可以为研究者提供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及实践性,操作性的研究思想和举措,以保证科研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教育管理工作者论证,可以在思想上,方向上对课题研究的价值取向把关,并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支持. 教育理论工作者,尤其是教育专家有深厚的教育理论素养和丰富的科研经验,他们的论证是课题论证主要而关键的工作,可以求得专家的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撑,可以丰富,完善,修正初选课题的构想和思路,使课题研究具有可行性,创新性,科学性. 三,开题论证的基本要求 课题论证是一项十分严肃认真的工作,对论证对象和论证人都有严格的要求. 论证对象要认真准备论证材料,详细介绍课题情况,要虚心听取论证意见和修改意见,并根据论证结论处理研究方案等. 论证人应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课题进行论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论证人还必须是相关问题的研究专家,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四,开题课题的组织和实施 教育科研是一项有序的系统工程,需要很强的计划性,需要进行严密的论证.课题论证一般有论证准备,开题论证,综合论证等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论证准备 要保证论证的质量,必须认真做好开题论证的各项准备工作.其中主要的是做好课题计划准备,以交付专家和各级领导以及有关人员论证.在提供课题计划时,应当针对不同的计划类别有所侧重.如教育调查课题计划,提供论证的侧重点,应放在计划的客观性,全面性和发展性上;教育实验课题计划,侧重点则应放在实验目的(解决什么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操作定义(操作活动的特点),实验对象(选取,分组),可比性,控制性和重复实验等问题上. (二)开题论证 开题论证是对课题进行全面评审.通过专家,专管领导和同行研究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研讨与审议,作出抉择,或对课题计划提出调整与修必的意见,最后批准实施.开题论证一般要从课题实际情况出发,如课题较小,或是个人课题,可通过座谈会形式进行,课题主持人向有关同志介绍课题,征求与会人员的意见.如课题较大,或是集体课题,则必须进行系统论证,可以采取通过课题论证会形式.课题论证会前,研究者必须将课题的目的,目标,内容,研究对象,具备的条件等进行系统整理,提交论证报告.在论证报告中必须提供以下方面的内容: 1.主题目的.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 通过这项研究要达到什么目的 2.课题的价值.课题的价值是选题的依据,所选课题对解决中小学教育实际问题(包括对本校,本地区的教育工作实际存在的问题)或回答中小学教育理论问题有什么意义 对中小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什么贡献 选择这一课题的依据是什么 国内外在这一研究中已取得了哪些成果 3.课题研究的条件.这一课题研究涉及哪些客观条件 是否都能满足 从研究者自身看是否有足够的知识,能力,信心 4.方案.方案是否完备 方案中各部分的联系如何 方案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5.过程分析与结果预测.研究过程可能出现哪些问题 有哪些对策 研究结果可能出现哪些情况 是否会带来不良后果 论证会上,有关专家必须详细审查论证报告,向研究者提问质疑.但论证会不同于成果鉴定会,更主要的应该是完善方案.在确定研究有明显价值的前提下,论证双方应全力讨论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修改补充方案. 对于一些重大的课题,一般还要进行综合评价,作具体的价值分析,可行性论证和效益分析,以确保研究的质量.

Ⅷ 课题论证包括哪些内容

课题论证是对选定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目的在于避免选题中的盲目性。进行这种课题论证,本身也是一种研究,它必须依据翔实的资料,并以齐全的参考文献和精细的分析来支持自己关于课题的主张。通过课题论证,进一步完善课题方案,创设落实的条件。 课题论证主要回答以下问题:(1) 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类型(2) 本课题研究的迫切性和针对性,具有理论价值的实践意义(3) 该课题以往研究的水平和动向。包括前任及其他人有关演剧的基础,研究已有的结论及争论等,继而说明该课题研究将在哪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4) 本课题理论、实施的依据及限制,研究的可行性,研究的基本条件(包括人员结构、任务分配、物质设备及经费预算等)及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5) 课题研究策略步骤及成果形势。

Ⅸ 简答课题论证的主要步骤

课题论证是对选定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目的在于避免选题中的盲目性。进行这种课题论证,本身也是一种研究,它必须依据翔实的资料,并以齐全的参考文献和精细的分析来支持自己关于课题的主张。通过课题论证,进一步完善课题方案,创设落实的条件。 课题论证主要回答以下问题:(1) 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类型(2) 本课题研究的迫切性和针对性,具有理论价值的实践意义(3) 该课题以往研究的水平和动向。包括前任及其他人有关演剧的基础,研究已有的结论及争论等,继而说明该课题研究将在哪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4) 本课题理论、实施的依据及限制,研究的可行性,研究的基本条件(包括人员结构、任务分配、物质设备及经费预算等)及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5) 课题研究策略步骤及成果形势。 开题报告内容一般包括:(1) 课题名称(2)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即研究本项目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3) 研究的主要内容(4)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预计有哪些突破(5) 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包括人员结构、资料准备和科研手段等。

Ⅹ 怎样对课题进行论证

我们既然已选定了一个课题,我们就必须对这个课题的所有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了解这个课题目前在国外、国内的研究情况,包括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了解这一课题所属的理论体系等等。对课题的全面了解,可以使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少走弯路,确立研究的主攻方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4.要研究的问题所应具备的条件的分析。 课题的论证报告可用于填写课题的立项申请书或科研论文的开篇、前言部分。一般可以在500字左右即可。下面是一个课题的论证例子: 课题名称:教学认识论 一、本项目致力于研究和阐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教学论的不可动摇的方法论基础;教学认识是一种特殊的认识,它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并具体表现出多样的形式。 二、本项研究对坚持和加强教学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回答现实中提出的新问题,澄清某些模糊思想,推动教学理论建设和教学改革实践的发展,是必要的、有意义的。 三、教学认识问题,在教育史上一直是教学论的基本问题上。任何一个历史时代、阶级的教育家,都依据各自的一般哲学认识论观点探讨教学中的认识问题。有的自觉、有的不自觉;有的依据了正确的认识论,有的则依据了不正确的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社会主义学校实践的发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运用于教学领域,这在哲学发展史上和教学论发展上都是重大的发展和成就。它使马克思主义一般世界观具体深入到一个学科领域,也使教学论获得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但是由于这一过程还为时不长,也由于教条主义思想束缚,在运用一般哲学认识论于教学论的过程中,犯简单化的毛病,主要是用一般代替了特殊,没有与辩证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导致了教学理论的贫乏和教学实践的偏差。 为了克服这种简单化的毛病例,近年来,我国教学理论界提出了许多有关一般哲学认识论和教学论的关系问题,其中有的意见表现出怀疑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作为教学论方法论基础的倾向。与此同时,十五年代以来,生产和科学技术发生重大革命,一般哲学认识论的研究有了新的发展;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新兴学科的出现;教育心理学获得新成就;现代化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教学理论和教学改革实践中的新主张层出不穷;这一切,给教学认识论提出了一系列新课题,也提供了深入研究有关问题的可能性。 教学论今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总结这些重要的新成果,把教学认识论进一步丰富和具体化化,揭示出它的多方面的内容和极其多种多样的形式,克服简单化的毛病,澄清一些混乱思想,加强教学论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基础。 四、课题组成成员及分工(略)。 五、研究步骤及成果形式(略)。 这是由王策三先生主持的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六五”规划中的一个研究项目。

热点内容
法院强制执行的影响 发布:2025-01-20 15:27:19 浏览:106
行政法思维pdf 发布:2025-01-20 15:03:16 浏览:718
西林县司法局 发布:2025-01-20 15:02:14 浏览:742
东城法院主审法官 发布:2025-01-20 14:58:43 浏览:693
吉林法院司法改革 发布:2025-01-20 14:48:53 浏览:362
银行法治课件 发布:2025-01-20 14:45:44 浏览:378
廊坊市法院 发布:2025-01-20 14:30:41 浏览:693
书面协议签字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1-20 14:10:18 浏览:611
劳动合同法关于违纪的条款 发布:2025-01-20 14:04:43 浏览:451
劳动法赔偿11个月工资 发布:2025-01-20 13:39:19 浏览: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