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刑法著作书评

刑法著作书评

发布时间: 2022-06-15 23:30:45

1. 论犯罪与刑罚的读书报告怎么写

论犯罪与刑罚读书报告
刑法专业 贾 震
《论犯罪与刑罚》是意大利著名刑法学家切萨雷•贝卡利亚于1764年出版的一部闻名于世的刑法著作。该书以培根的一句名言作为卷首引语,即“对于一切事物,尤其是艰难的事物,人们不应期望播种与收获同时进行,为了使它们逐渐成熟,必须有一个培育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在当时贝卡利亚希望对欧洲野蛮的刑事司法审判进行改革,也许这条道路还很漫长,但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唤醒人们的人权意识,甘愿做后人的垫脚石。
他的这部著作在后来的确深入人心,特别是其罪刑法定、罪刑均衡思想和刑罚个别化思想都被后世各国的刑事改革所采用,并一直沿用到当代。这本书虽然很薄,但句句都是经典,它的内容涵盖从“法律的起源”到“刑罚的目的”;从逮捕、审讯疑犯到各类罪行的证据、证明到如何预防犯罪,对当欧洲所有刑事立法和司法制度的各个方面,均作了深刻的批判和精彩的论述。在本文中,笔者将对其中的几章内容发表下自己的一些看法。
在第一章刑罚的起源中,贝卡利亚认为有一种叫“易感触的力量”是对触犯法律者所规定的刑罚。在他看来,国家的君权来自于人们为了切身的利益而牺牲的一份份自由的总合,当这一份份自由总合时同时还产生了惩罚权,而君主是这一份份自由的合法保存者和管理者。人们很容易在私欲的引导下去夺回自己的那份自由,甚至想霸占别人的那份自由,因此君主需要采用一种能够直接触及感官,且经常映现于头脑之中的力量来抵抗私欲,这就是刑罚权的起源,其作用在于维护君主的权威,通过实施刑罚来让人们控制自己内心的私欲,使人们不仅自愿牺牲属于自己的一部分自由,而且不会去随意占有别人的那份自由。贝卡利亚将自然法学派的观点运用到刑事司法领域,他在卢梭和孟德斯鸠所主张的社会契约论的观点的基础上,在第一章和第二章中深刻的揭示了刑罚与惩罚权的来源。
接着贝卡利亚在第十二章中阐述了刑罚的目的仅仅在于:“阻止罪犯再重新侵害公民,并规诫其他人不要重蹈覆辙。”他还阐述了该如何预防犯罪,即:“那你们应该把法律制定得明确和通俗;就应该让国家集中全力去保卫这些法律,而不能用丝毫的力量去破坏这些法律;就应该使法律少为人的某些阶层服务,而让它为人服务;就应该让人畏惧这些法律,而且是让他们仅仅畏惧法律。”同时他还提出对人民进行教育,让科学知识在普通人群中得到传播和应用,注重奖励和使法律的执行机构注意遵守法律而不腐化等观点,贝卡利亚的这些观点在当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当时君主滥用刑罚权,人民的利益被统治者视为粪土,而罪犯不仅被视为危害国家的行为,而且也为普通民众所唾弃,其实正如作者在第6章中所写到的“在同人类欲望的普遍斗争中,防止一切越轨行为的产生是不可能的。”既然犯罪行为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是否一味的加重刑罚就可以降低犯罪率呢?在笔者看来,在欧洲的中世纪和中国的封建社会,通过严刑峻法来惩罚犯罪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遏制犯罪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新经济方式的出现和人类文明的进步,特别是人权等观念的深入人心,统治者再采用野蛮的刑罚来控制犯罪显然是与人们情感所能承受的程度不符。同时贝卡利亚通过从新界定刑罚的目的抨击了欧洲当时旧的残酷而又野蛮的刑事制度,深刻地揭露了旧的刑事制度的蒙昧主义本质,他的这一主张被后世所沿用至今。当今我国的刑罚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和保障人权,这一刑事政策的确立,改变了以往重打击和报复的刑事政策。罪犯也有人权,在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是其犯罪以前,其合法权益应当得到保护,正如“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给予他公共保护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在欧洲的中世纪刑讯逼供成为获取犯人犯罪证据的主要手段,贝卡利亚呼吁取消刑讯逼供,轻犯罪人的口供而应重视实物证据,这些观点在当时都是超前的,但这些观点的提出也有其历史必然性,中世纪的欧洲是黑暗的,罪犯经常被当作祭品被处死,其所受刑罚极其残酷血腥。此外,欧洲大地上四处林立的宗教裁判所,就是一个个现世的炼狱。即使到了十七、十八世纪,欧洲大陆国家的刑法与中世纪相比也没有多大的变化。拷问在各专制集权国家成为获取口供的一种合法的、普遍盛行的手段。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的拷问方法至少有40种。罪刑擅断、酷刑威吓和对违背宗教道德规范行为的迫害,已经发展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随着启蒙思想的不断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包括当时的统治集团中的一些有志之士对旧的刑事制度产生了厌恶、怀疑和不满,刑法改革的思想条件和社会条件正在日益的成熟,现在只待有人先扯下旧刑事制度最后的遮羞布,让其蒙昧主义的本质暴露无疑,并根据新的社会需要,运用启蒙运动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和人权观念阐发新的刑法原则。
一种理论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关键要看在当时乃至以后的社会环境是否能给这种理论提供生存得土壤。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各种客观条件的变化,任何理论若想继续的保有这种生命力就必须奉行“拿来主义”,即一切从实际出发,吸收先进理论的精髓,剔除自身内的一些糟粕。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理论肯定是包容性特别强的理论,贝卡利亚在刑法领域提出的一些观点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在当代各国的刑事司法领域,罪刑法定、罪责刑相适应等原则都被确立起来,虽然一些说法和内容与贝氏的观点有所出入,但若追根溯源则都是对其理论的继承和演化。

2. 目前有哪些优秀刑法书籍

这样来和你说吧,在中国的刑法学著作。
赵秉志的书。马克昌的书。张明楷的书。以及其他刑法学学者的著作。
此外,阮齐林,陈兴良,吴振兴等学者、专家的论述也值得一看。

3. 求《西窗法雨》书评或读后感

《西窗法雨》,单从名字看来,便十分有味道,不像《法律是什么》那么无趣,仿佛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自有一股无形的美感。上网打上《西窗法雨》,从回馈的消息看,《西窗法雨》在法学界乃至文学界都颇受赞赏,甚至有人说:谁要是看了《西窗法雨》后悔的,可以把书卖给他,可见《西窗法雨》的可读性。

对于《西窗法雨》,黄树森先生评价道:我愿将全书归纳为:一袭纵横捭阖下的法趣谈,一阖学养驳杂下的法议论,一掬情感积淀下的法情结。灵动,缜密,成熟,读之,感到一种法理精神的欢愉洗礼,一种法理智慧的痛快淋浴,这则评价是我在读过《西窗法雨》后看到的,觉得实在是贴切。我相信读过《西窗法雨》的人都不会否认,读《西窗法雨》让人有一种如沐春风,很舒适的感觉。

不得不佩服,刘星老师的确是个不可多得的写手,他巧妙地将枯燥的法律与文学融为一体,以活泼细腻的笔触将一份可口的法学大餐呈现在人们面前。他很懂得把握文章的长度,深入浅出,让人不会有饱胀感而又意犹未尽;他的文章内容丰富充实,正是验证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一句话,实在是言简意赅;他的写作手法极为巧妙,往往从趣事趣案下手,如药引般引导读者进入他要论述的主题,继而叙述法学原理,领你进入法学世界。

网上赞赏《西窗法雨》为能提高思想深度的佳作,我个人十分赞同,其经典的案例,精到的剖析,最能引起读者对法律的深层思考,极具启发性。

前段时间刚讨论完的《安提戈涅》,《西窗法雨》中亦有提及,题目为法上“法”。第一个法指的是世俗法律,第二个“法”在《安提格涅》中指的是宗教法律。当世俗法律和宗教法律发生冲突时,安提戈涅说更应该服从高于国家法律的宗教法律。回到《西窗法雨》,在法上“法”的后一篇,便是法律的缺陷与人的智慧,这样的安排,在情理中,也符合人们思考问题的逻辑。之所以选择服从后一个“法”,是因为世俗的法律有缺陷,这是不可否认亦是无法避免的,毕竟法律是人制定的,难免有考虑不周的地方。法律的缺陷还在于,遇到特殊情况时无法随机调整,灵活处置。而作为法上“法”的更高法则,指得就是宗教法律吗?我看不然。事实上,它和世俗法律一样有着不可避免的缺陷。那法上法会是人的智慧吗?某种程度上可以这样说,我觉得高于国家法律的更高的原则,指的是存在于人们心中的正义基础上的判断,不是常说“公道自在人心”吗?就像安提戈涅一样,选择自己的行为从而选择自认为更好的法律秩序。

《西窗法雨》中有一篇随笔题为《死刑的存废》,说的正是社会上激烈讨论的问题。对于死刑的存废问题,我以前一直是墙头草,觉得两方都有道理,但看了《西窗法雨》及潘军的《死刑报告》后,我坚定地站到了废除死刑这一立场上。

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杀人偿命是天经地义的事,他们认为这是恶有恶报,认为这很公平。说到底,这只是以血还血的等害报复观念。换种说法,既然他们认为杀人者是可恶的,那么杀死杀人者的人又将如何定位?严格意义来讲,他们也是杀人犯,那么他们是否也要被杀掉呢?如此说来,何时才是结束的时候?人的生命是神圣的,不应该被剥夺,无论是以怎样的名义。

死刑只是众多刑法中的一种,而刑法的本质,是要引起罪犯内心的忏悔,使之回归社会,重新做人。剥夺罪犯性命的死刑显然违反了刑法的本质。人死了又如何重新做人?

如果说伤害别人的生命是非法的,那么代表国家代表法律的剥夺人命便是合法的吗?也许有人要说,每一个死刑的判定都是严格按照程序办理的,是正义的。难道程序正义便代表着结果正义吗?看看自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就有的死刑错案吧,面对那么多无辜在死刑中丧命的亡魂,你还能说出正义二字吗?

4. 请问一下大家有哪些刑法著作值得一看(陈兴良,张明楷就算了,纯粹胡说八道)外国刑法也可以。

如果你觉得陈兴良,张明楷的观点不符合你的话,找本高铭暄的书读读。

5. 厚大刑法罗翔老师推荐过的书有哪些

厚大刑法罗翔老师推荐过的书有《公正》、《忏悔录》、《悲惨世界》、《蝇王》、《罪与罚》、《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布达佩斯往事》、《旧制度与大革命》、《浪漫主义根源》等等。

1、《公正》迈克尔·桑德尔

当我们遇到生死抉择的时候,为什么我们常常违背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而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可是,当我们口口声声说生命至上时,为什么像福特汽车这样的企业却会给生命贴上价格标签?如果我们尊重个体的权利,但为什么大多数人又会反对同性恋婚姻?

2、《忏悔录》奥古斯丁

《忏悔录》是奥古斯丁著作中传诵最广的一种。本书也可作为奥古斯丁的自传来看。全书共十三卷,以内容言,可分为两部分,卷一至卷九,是记述他出生至三十三岁母亲病逝的一段历史。卷十至卷十三,则写出作者著述此书时的情况。

3、《悲惨世界》维克多·雨果

故事的主线围绕主人公土伦苦刑犯冉·阿让(Jean Valjean)的个人经历,融进了法国的历史、革命、战争、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宗教信仰。

4、《蝇王》威廉·戈尔丁

故事发生于未来第三次世界大战中的一场核战争中,一群六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撤退途中因飞机失事被困在一座荒岛上,起先尚能和睦相处,后来由于恶的本性的膨胀起来,便互相残杀,发生悲剧性的结果。

5、《罪与罚》陀思妥耶夫斯基

小说描写穷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受无政府主义思想毒害,认为自己可以为所欲为。为生计所迫,他杀死放高利贷的老太婆阿廖娜和她的无辜妹妹丽扎韦塔,制造了一起震惊全俄的凶杀案。经历了一场内心痛苦的忏悔后,他最终在基督徒索尼娅姑娘的规劝下,投案自首,被判流放西伯利亚。

厚大刑法罗翔老师:

罗翔,湖南耒阳人,北京大学法学院刑法学专业毕业,法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刑法学研究所所长,研究领域为刑法学、刑法哲学、经济刑法、性犯罪。

2008年以来入选法大历届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位教师,2018年入选法大首届研究生心目中的优秀导师,2020年荣获“CCTV年度法治人物”。厚大法考刑法独家授课老师。

研究领域是刑法学、刑法哲学、经济刑法、性犯罪。给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刑法总则、刑法分则、经济刑法、刑法研讨等多门课程。

2021年3月,加盟腾讯视频脱口秀节目《吐槽大会第五季》半决赛。

6. 怎么写关于一本法律著作的书评

学习中国法律史的必读书——《中国法学史》书评
大多数学者都认为中国古代有律学而无法学,如梁治平先生认为:“中国古代虽有过律学的兴盛,却自始便不曾产生何种法学。”[1]张中秋先生也认为:“中国古代只有律学,而无法学。”[2]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对于律学的研究大有人在,可以举出众多的名家和著作,如晋朝的张斐、杜预及其对晋律的注解;唐时的《唐律疏议》本身就是一部律学研究的结晶;明清之际也有大量律学作品,如沈之奇的《大清律辑注》,王肯堂《读律笺释》等。对于律学发展的历史,大都为人所知,但不可否认,如果从全面的角度去考查中国历史就会发现中国历史上是有法学的。既如此,对中国古代法学的发展进行全面的研究,无疑具有极大的开拓性的价值。《中国法学史》就是一部开法学学术史系统研究之先的作品,该书由华东政法学院院长何勤华教授撰写,已于2000年10月出版。
《中国法学史》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编排体例,整部书的架构恢宏,同时不失于严密细致。
作者首先以严密的逻辑和大量的资料进行举证、推理、类比,就“中国古代有无法学”这个论题进行阐述,论证了中国古代法学的存在,为本书的来由和著作的必要性奠定了基础。
全书将清朝末年公元1900年以前中国法学史的发展划分为六个阶段:春秋战国时期为萌芽阶段;秦汉时期为诞生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为发展阶段;隋唐时期为昌盛阶段;宋元时期为成熟阶段;明清时期为衰落阶段。之所以这样划分,与每一阶段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法学发展的程度不同有关。
对于每一个阶段法学发展的概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第一,立法的发展。对各朝代立法的状况进行概括说明,为当时法学研究活动提供时代的背景。
第二,对法学教育的考察。在三代就有了系统的教育“夏曰校,殷曰序,周曰痒。”(《孟子·滕文公上》)秦时奉行法家学说,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史记·秦始皇本纪》)。汉时在中央地方设立多级教育机构,私学兴盛,法律教育活跃,出现许多律学世家。如东汉时颖川的郭氏,沛国的陈氏。魏晋南北朝设立律学博士,形成独立的法律教育机构,法律教育更加专业化。隋唐也在中央设置了专门的法律教育机构。宋元时代将法学教育与科举制度、官吏选拔制度结合起来,使得法律教育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发达起来。两宋时的法学教育具有历史上的最大规模和最高的水平。(张晋藩主编《中国法制史》)明清时期由于对文化教育的严格控制使得法学教育没有受到重视,但是明清幕学的发达,使得法律教育在官学之外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第三,法学世界观的发展。春秋时期的法家法治理论开中国法律思想的先河,秦汉时期先是奉行法家学说,随后秦的灭亡使法家法学说为汉初统治者所废弃,而采纳以黄老思想为基础的法学指导思想。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政治形态上的大分裂造成学术思想在相对自由的情况下获得发展的空间,多种学术思想都在影响着法学思想的内涵,法哲学呈现多元化的局面。隋唐安定的社会局面使法学观更加成熟、完善,儒学的影响占据主导地位。宋元时理学的发展对法学观念有不小的影响。明清衰亡之际,思想受到禁锢,法学世界观基本保持在原来的状态,同时具有综合性、集大成的特点。
第四,律学的发展。秦汉时期律学诞生并受到官方的重视,是当时唯一的学术;汉朝时,由于引经注律的广泛盛行,律学作为经学的附庸也有一定的地位;隋唐《唐律疏议》的出现使得律学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宋代由于出现大量私家法律著述,律学变为私学,开始走向民间;明清的法学研究在唐宋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出现更多的律学著作,内容最为丰富。
第五,重要著作的介绍。全书所选择的古代文献典籍主要有:春秋战国时期《法经》、《尚书》等8部重要文献中的法学思想;秦汉时期《汉书·刑法志》;魏晋南北朝时的《晋书·刑法志》;隋唐时期《唐律疏议》;宋元时期《宋刑统》、《洗冤集录》等13部书;明清时《读律琐言》、《驳案新编》等19部书。
第六,主要法学人物的生平、著作及法律思想的简介。这是全书与其他法律史著作不同的一点。该书详细列出对中国法学史的发展作出贡献的著名法学人物,为法学史的发展注出源头所在。春秋战国时期录入14人,秦汉时期录入36人,魏晋南北朝时期录入32人,隋唐时期录入37人,宋元时期录入52人,明清时期录入56人。从每一个阶段法学人物的人数就可以看出,随着历史的发展,法学的研究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中国法学史》一书以丰富的资料、大量的引证充实了它的内容,使其不仅凸显本身的学术价值,也为后来研究者提供了有用的资料。
第一,大量引用中外法史界已有的法学成果和著作来阐述事实,说明观点。如在对先秦法家法治的理论进行评价时,从几个方面加以引证。首先,借助文献古籍中的原文,如《淮南子》、《晋书·刑法志》、、《韩非子》、《史记》、《管子》等书中的法家思想。其次,近现代对法家思想的评述,如胡适在《中国哲学大纲》中认为中国古代没有法家。莫纪宏在《法家法律思想得失谈》中的分析。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对韩非思想的分析,同时表明了自己的看法。再次,为对比中外法治理论的同异,也引用了西方的原始典籍如柏拉图的《法律》,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等书。
同时,鉴于日本法史学界对于中国法律史的研究也有相当的成就,作者也本着尊重学术的态度,将日本学者的一些研究成果作为资料加以引用,澄清了法史界的一些看法。如在对唐律进行说明之时,将日本学者利光三津夫在《律令及其令制研究》中的成果引用,增加了说服力和可信度。
第二,该书很大部分由作者自己的论文构成,体现了理论的深度,在全书整体上一气呵成,前后衔接,具有连贯性。如导语《汉语“法学”一词的起源及其流变》是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的一篇论文,以此为始,对中国法学史的研究逐渐展开,几乎每一个论题都是作者的一篇专论。对秦汉时期律学的诞生,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学世界观的变化,宋时法医学的发展等都具有相当的理论深度,不像一般的介绍性的书籍只是泛泛而谈,只见表面,不见实质。
第三,大量引用古典文献中的案例、资料,以实证的态度加以考证。如为说明汉代决事比的内容,引用《太平御览》所引《风俗通》记载的《辞讼比》的三则佚文说明东汉决事比处理疑难案件的方式:“汝南张妙,酒后相戏,逐缚杜士,捶二十下,又悬足指,遂至死。鲍昱决事云:原其本意无贼心,宜减死;……”(程树德《九朝律考》)

7. 有哪些刑法学必读的经典著作

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第三版),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马老仙逝,其思永存,学术地位自不待言。
马克昌主编:《外国刑法学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神作,囿于先生早年经历,翻译的很拗口,但也好懂。
马克昌:《比较刑法原理:外国刑法学总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同上,也是很难读,却很易理解。
马克昌主编:《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我还没拜读这一本大作。
高铭暄主编:《刑法专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王作富主编:《刑法分则实务研究》[上中下](第五版),中国方正出版社2013年版 。王先生是传统刑法和新刑法的集大成者。
陈兴良、周光权著:《刑法学的现代展开》,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少壮派法学家
陈兴良:《刑法哲学》[上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怎一个好字!

8. 能否推荐学习外国刑法的书目,就是关于外国刑法的著作。谢谢!

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第三版),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马老仙逝,其思永存,回学术地位自答不待言。
马克昌主编:《外国刑法学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神作,囿于先生早年经历,翻译的很拗口,但也好懂。
马克昌:《比较刑法原理:外国刑法学总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同上,也是很难读,却很易理解。
马克昌主编:《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我还没拜读这一本大作。
高铭暄主编:《刑法专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王作富主编:《刑法分则实务研究》[上中下](第五版),中国方正出版社2013年版 。王先生是传统刑法和新刑法的集大成者。
陈兴良、周光权著:《刑法学的现代展开》,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少壮派法学家
陈兴良:《刑法哲学》[上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怎一个好字!

热点内容
法院强制执行的影响 发布:2025-01-20 15:27:19 浏览:106
行政法思维pdf 发布:2025-01-20 15:03:16 浏览:718
西林县司法局 发布:2025-01-20 15:02:14 浏览:742
东城法院主审法官 发布:2025-01-20 14:58:43 浏览:693
吉林法院司法改革 发布:2025-01-20 14:48:53 浏览:362
银行法治课件 发布:2025-01-20 14:45:44 浏览:378
廊坊市法院 发布:2025-01-20 14:30:41 浏览:693
书面协议签字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1-20 14:10:18 浏览:611
劳动合同法关于违纪的条款 发布:2025-01-20 14:04:43 浏览:451
劳动法赔偿11个月工资 发布:2025-01-20 13:39:19 浏览: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