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某县人民法院受理了一起侮辱案

某县人民法院受理了一起侮辱案

发布时间: 2022-06-16 06:28:10

❶ 一名誉案,告对方侮辱诋毁,糊涂答应不公开审理,有什么影响,以后能公开案件材料吗

不公开审理只是说开庭不对外开放,但是判决还是要公开的。
公开审理也不是说 所有的公开,合议庭评论就不公开,其实就是庭审是否对外公开,没多大影响。
是否公开审理是由法院最终决定的,你觉得判决不对,可以在15日之内上诉。只要是事实你可以将案卷公开。

❷ 法院一般对什么案件或者几级的案件受理对辱骂人的案件受理吗或者说对辱骂人的案件公安机关会怎么处理

打人造成轻伤以上,应当向公安局报案,公安局立案侦查,对犯罪嫌疑人刑事拘留。如果是轻微伤也可以报警,应当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行政拘留处罚。骂人公安局不受理,到法院起诉应当有证据。

❸ 法院会受理恐吓 威胁 诋毁 谩骂之类的案件吗 对于陌生人的挑衅和找茬该怎么处理

法律规定是应当受理的,属于自诉刑事案件中的侮辱诽谤罪,但是能否够罪,以及能否够起诉标准,在实践中比较难界定,于是导致许多法院不给受理,
对于补充问题,告到法院当然要交诉讼费,交材料起15日内会告诉你是否受理。
可以找公安局反应下,看是否违法行政处罚法

❹ 请问公安机关可以直接受理侮辱诽谤案件吗

公安机关可以直接受理侮辱诽谤案件,法律依据如下:

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如下:

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如下:

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4)某县人民法院受理了一起侮辱案扩展阅读

1、侮辱罪和诽谤罪所侵犯的客体,都是他人的人格和名誉。不同之处主要在于:

(1)侮辱不是用捏造的方式进行,而诽谤则必须是捏造事实。

(2)侮辱含暴力侮辱行为,而诽谤则不使用暴力手段

(3)侮辱往往是当着被害人的面进行的,诽谤则是当众或者向第三者散布的。

2、侮辱罪是情节犯,行为人公然侮辱他人的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犯罪,予以立案追究。

3、《刑法》之所以侮辱罪要告诉才处理,是考虑到侮辱行为大都发生在家庭成员、邻居、同事之间或日常生活之中,属于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且社会危害性不是很大,多数场合下可以通过调解等缓和力式来解决。此外,被害人可能不愿意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受到侮辱的事实,如果违反被害人的意志而提起诉讼,采用刑事制裁的方法解决反会产生相反的效果。需要指出:“告诉才处理”,并不是说不告诉不构成犯罪,而是说不告诉对这种犯罪就不提起诉讼。

参考资料来源: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❺ 刑事诉讼法第一次作业单选题(三)多选题(一)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21.d
22.a
23.a
24.c
25.b

1.ac
2.cd
3.bcd
4.ab
5.bd

❻ 基层法院能否受理被人辱骂的案件

可以的。被人辱骂的的,应该属于一般的民事侵权案件,应该由基层法院负责管辖。

❼ 侮辱罪起诉状

法律分析: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当在1个月以内作出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半个月。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的案件,改变管辖的,从改变后的人民检察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查起诉期限。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九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第一百二十条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第一百二十一条 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热点内容
中国第一部劳动法 发布:2025-01-20 12:18:52 浏览:806
党员法治意识不强表现 发布:2025-01-20 12:10:41 浏览:617
建设行政法律 发布:2025-01-20 11:38:59 浏览:835
劳动合同法一月半离职可以 发布:2025-01-20 11:32:48 浏览:749
矿井工作条例 发布:2025-01-20 10:03:54 浏览:225
行政法主体有哪些 发布:2025-01-20 09:29:09 浏览:906
法学的权利与义务 发布:2025-01-20 08:42:12 浏览:112
山东司法厅副厅长 发布:2025-01-20 08:31:04 浏览:613
现行环保行政法规目录 发布:2025-01-20 08:29:36 浏览:78
侦查学法学 发布:2025-01-20 08:20:40 浏览: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