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银行承兑汇票最高人民法院

银行承兑汇票最高人民法院

发布时间: 2022-06-18 16:26:17

A. 合同一案中法院可否冻结银行承兑汇票问题的复函司法

您好,您所问的是否是:最高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关于广东省江门市富田农工商经理部诉海南省海南宁赣贸易公司购销合同一案中法院可否冻结银行承兑汇票问题的复函
颁布单位:最高人民法院 文号:法经(1992)42号
颁布日期:1992-03-24 执行日期:1992-03-24
时 效 性: 效力级别:司法解释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1991〕粤法经请字第5号《关于法院可否冻结银行承兑汇票问题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你院请示中的持票人海南机设信托投资股份(集团)有限公司经海南宁赣贸易公司背书,并且给付对价后取得编号为×18421208的银行承兑汇票,根据《银行结算办法》有关银行承兑汇票的规定和中国人民银行银发〔1991〕258号《关于加强商业汇票管理的通知》第六条的规定,有权持票要求承兑银行兑付,法院不得冻结该汇票。另外,持票人海南机设信托投资股份(集团)有限公司的前手海南宁赣贸易公司经背书转让了票据权利,现已无权将汇票返还签发银行。承兑银行应向承兑申请人追回欠款。富田经理部可以合同纠纷向宁赣公司追回欠款。
最高法院经济审判庭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B. 法院能查到被执行人的银行承兑汇票吗

可以。

法院查封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账户,银行可在一定条件下提出执行异议,要求法院解除查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依法规范人民法院执行和金融机构协助执行的通知》第九条关于“人民法院依法可以对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采取冻结措施,但不得扣划。

如果金融机构已对汇票承兑或者已对外付款,根据金融机构的申请,人民法院应当解除对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相应部分的冻结措施”的规定,如果银行在法院查封保证金账户之前已经承兑或者付款的,银行可要求人民法院解除查封。

分析:

1、人民法院扣划被执行人在金融机构存款的,执行人员应当出示本人工作证和执行公务证,并出具法院扣划裁定书和协助扣划存款通知书,还应当附生效法律文书副本。金融机构应当立即协助执行。

2、人民法院查询、冻结、扣划被执行人在金融机构的存款时,可以根据工作情况要求存款人开户的 营业场所的上级机构责令该营业场所做好协助执行工作,但不得要求该上级机构协助执行。

3、对人民法院依法冻结、扣划被执行人在金融机构的存款,金融机构应当立即予以办理,在接到协助执行通知书后,不得再扣划应当协助执行的款项用以收贷收息;不得为被执行人隐匿、转移 存款。

4、金融机构在接到人民法院的协助执行通知书后,向当事人通风报信,致使当事人转移存款的,法院有权责令该金融机构限期追回,逾期未追回的,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予以罚款、 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建议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C. 关于银行承兑汇票出票人印章问题

可以。

1、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有关问题的通知》第一条“关于票据的签章问题”中明确:单位在票据上的签章,应为该单位的公章或财务专用章并加盖单位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理人的签章。

2、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四十一条明确,“商业汇票上的出票人的签章,为该法人或者该单位的财务专用章或者公章加其法定代表人、单位负责人或者其授权的代理人的签名或者盖章”

3、背书盖公章的情况并不少见,没有任何问题。

D. 银行承兑汇票出人必须盖财务章吗

银行承兑汇票出人必须盖财务章。就像平时开支票时,需在支票上加盖的章一样。必须和在银行预留签章一样。
银行承兑汇票是商业汇票的一种。是由在承兑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存款人出票,向开户银行申请并经银行审查同意承兑的,保证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对出票人签发的商业汇票进行承兑是银行基于对出票人资信的认可而给予的信用支持。

关于票据法的相关规定:
1、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有关问题的通知》第一条“关于票据的签章问题”中明确:单位在票据上的签章,应为该单位的公章或财务专用章并加盖单位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理人的签章。
2、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四十一条明确,“商业汇票上的出票人的签章,为该法人或者该单位的财务专用章或者公章加其法定代表人、单位负责人或者其授权的代理人的签名或者盖章”
3、背书盖公章的情况并不少见,没有任何问题。

E. 法院可依法冻结扣划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吗

可以冻结,但不一定可以扣划。

按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相关规定,人民法院依法可以对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采取冻结措施,但不得扣划。如果金融机构已对汇票承兑或者已对外付款,根据金融机构的申请,人民法院应当解除对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相应部分的冻结措施。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已丧失保证金功能时,人民法院可以依法采取扣划措施。



(5)银行承兑汇票最高人民法院扩展阅读:

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是指企业向开户行申请办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时,作为银行承兑汇票出票人按照自己在开户行(承兑行)信用等级的不同所需缴纳的保证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承付的资金。

根据企业在开户银行信用等级的不同,银行可能要求企业缴纳足额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差额成数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但对符合规定的低风险担保客户,可免收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

承兑汇票保证金的核算:

1、开出承兑汇票存入保证金

借:其他货币资金——保证金户

贷:银行存款

2、如果用承兑汇票支付购货款时

借:原材料(或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票据

3、如果用承兑汇票支付以前欠款

借:应付账款

贷:应付票据

4、票据到期,承兑时

借:应付票据

贷:其他货币资金——保证金户

银行承兑汇票的作用:

由于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是在银行结算业务基础上发展的、是以真实的商品交易为基础的银行信用活动,是银行信用对商业信用的发展和补充。

因此,对于建立全国统一的票据市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于增强银行服务功能,扩大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范围,对于促进卖方企业的商品销售,降低买方企业的经营成本,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银行承兑汇票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可以弥补商业信用的不足,防止因企业拖欠货款而形成“三角债”,有利于促进商品流通,加速社会资金的循环和周转等。

假冒、变造、“克隆”承兑汇票的识别:

一查:即通过审查票面的“四性”——清晰性、完整性、准确性、合法性来辨别票据的真伪。

二听:即通过听抖动汇票纸张发出的声响来辨别票据的真伪。

三摸:即通过触摸汇票号码凹凸感来辨别票据的真伪。

四比:即借助票面“四种防伪标志”比较来辨别票据的真伪。

五照: 即借助鉴别仪的“四个灯”来辨别票据的真伪。



参考资料:网络—最高人民法院、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依法规范人民法院

F. 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规定

法律分析: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冻结、扣划问题的复函》(银条法[2000]9号)之一: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是银行承兑汇票出票人向银行申请承兑而备付的资金,这类资金存放在承兑银行自己专门设立的保证金账户,是出票人提供的承担最后付款责任的担保。此保证金存入保证金账户后,其支付、划出均受到银行的限制,其性质与信用证开证保证金有类似之处,因此,我们认为,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对信用证开证保证金的有关规定,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冻结,但不应扣划。

法律依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冻结、扣划问题的复函》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办公室: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关于经济案件在审理中人民法院可否对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采取冻结和扣划的请示》(沪发展银稽核字[1999]第23号)、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办公室《关于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能否冻结、扣划的请示》(银管办[1999]207号)均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是银行承兑汇票出票人向银行申请承兑而备付的资金,这类资金存放在承兑银行自己专门设立的保证金账户,是出票人提供的承担最后付款责任的担保。此保证金存入保证金账户后,其支付、划出均受到银行的限制,其性质与信用证开证保证金有类似之处,因此,我们认为,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对信用证开证保证金的有关规定,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冻结,但不应扣划。

二、若承兑银行已兑付了该银行承兑汇票且出票人未能履行最后付款责任,承兑银行有权以该银行承兑汇票的保证金优先受偿。若人民法院已冻结此保证金,承兑银行可以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93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出以被冻结保证金优先受偿的申请。

特此函复。

G. 倒卖伪造的银行承兑汇票应如何定性

先说下,倒卖比较难界定,银票本身就可以在市场上流动的。至于伪造,现在普及电票,电票被伪造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的规定,进行金融票据诈骗活动,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个人进行金融票据诈骗,数额在5000元以上的;

2.单位进行金融票据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

刑法第194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金融票据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明知是伪造、变造的汇票、本票、支票而使用的;(二)明知是作废的汇票、本票、支票而使用的;(三)冒用他人的汇票、本票、支票的;(四)签发空头支票或者与其预留印鉴不符的支票,骗取财物的;(五)汇票、本票的出票人签发无资金保证的汇票、本票或者在出票时作虚假记载,骗取财物的。”

进行金融票据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才构成本罪。

最高人民法院为了贯彻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于1996年12月16日发布施行了《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本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作出了规定:个人进行票据诈骗数额在5000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进行票据诈骗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个人进行票据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单位进行票据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单位进行票据诈骗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单位进行票据诈骗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

立案标准第1项规定,“个人进行金融票据诈骗数额在5000元以上”的,应当立案。这里的“票据”,包括汇票、本票、支票。所谓汇票,是指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所谓本票,是指由出票人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面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所谓支票。是指由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资料来源网页链接

H. 盗窃银行承兑汇票卖给他人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一、银行承兑汇票的法律属性
(一)银行承兑汇票本质上属于特殊有价证券
银行承兑汇票,是指由出票人签发和申请的,委托付款银行在指定日期承兑,并在承兑后的到期日向收款人或持票人支付确定金额的汇票。银行承兑汇票具有以下重要属性:(1)银行承兑汇票为远期票据和承兑票据。远期票据又称为“期票”,是指出票人依法签发的,以出票日后的某个日期为付款到期日,付款人在到期后方付款的票据。远期票据的主要作用为对出票日至付款日到期日之期间提供期间信用;承兑票据是指根据法律和票面记载,付款人须在承兑提示期间合法进行承兑后,方能依法负有确定的付款义务的票据。我国当前的票据法规确认远期票据均为承兑票据。(2)银行承兑汇票为记名票据。记名票据是指出票人在出票时依法须在票上明确记载票据收款人的姓名或名称的票据,如果银行承兑汇票未记名,则属于欠缺必要记载事项,汇票无效,不发生票据效力。(3)银行承兑汇票具有一定的无因性和信用力。尽管付款银行在承兑时须对票据原因关系和票据资金关系进行较严格的审查,但在其承兑汇票后却负有确定的付款义务。
(二)银行承兑汇票根据是否到期具有不同法律属性
我国《票据法》中没有关于贴现的规定,只是在《票据管理实施办法》和《支付结算办法》对贴现作出了专门规定。票据贴现的规定表明,即使是未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也可以从银行贴现出现金。在实际生活中,银行承兑汇票可以进入流通领域,被大量运用于交易中,可以自由流转,有等同于现金的趋势,有观点据此认为银行承兑汇票有等同于现金的趋势,因属于可以即时兑现的记名有价证券。[2]但是笔者认为,对此问题不可一概而论,银行承兑汇票根据是否到期应具有不同属性。
如果银行承兑汇票已到期,那么根据银行承兑汇票无因性的属性,就完全符合了票面价值已定并能即时兑现的条件,因此已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属于可以即时兑现的记名有价证券。而如果银行承兑汇票未到期,持票人虽有向银行办理贴现的权利,但《支付结算办法》却对该权利作出了严格限制。该办法第92条规定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在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企业法人以及其他组织;(2)与出票人或者直接前手之间具有真实的商品交易关系;(3)提供与其直接前手之间的增值税发票和商品发运单据复印件。可见,如果说汇票对于具有真实商品交易关系的持票人来说尚有可能属于即时兑现的有价证券,那么对于不具备真实商品交易关系的持票人是绝对不能作为即时兑现的有价证券。虽然票据实践中存在大量不符合该规定而进行贴现的行为,但这属于银行审核不严、操作不规范的问题,并不能以此否定票据贴现的限制性。持票人只有通过伪造增值税发票和商品发运单据复印件等方式才能达到票据贴现的目的,进一步说明了未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并不能即时兑现。因此,在规范的票据操作业务中,未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在贴现时,必须经过支付行的严格审查,并不具有见票无条件即时贴现、即时支付的特征。
二、票据诈骗罪[3]的悖论
(一)票据诈骗罪的逻辑起点:无价值的盗窃行为与有价值的冒用行为分别评价
有论者认为,对于未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行为人窃取银行承兑汇票并不能即时兑现,行为人既没有取得相对应的财物,也没有给票据权利人造成损失。因此,根据刑法理论,单纯盗窃银行承兑汇票的行为本身并不具有单独评价的意义,而应重点评价盗窃后的转卖行为,即将盗窃与转卖行为分为无价值的盗窃行为与有价值的冒用行为分别评价。以此为逻辑起点,盗窃他人票据后加以冒用的行为应以重罪吸收轻罪的精神以票据诈骗罪论处。[4]
(二)诈骗罪形式主义误区导致认定的复杂情形
票据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金融票据进行诈骗活动,骗取数额较大财物的行为。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方式中有一种即是冒用他人的汇票、本票、支票。这里所说的“冒用”,主要是指行为人擅自以合法持票人的名义,使用自己没有支配权利的他人票据的行为。在现实中,冒用他人票据的典型情形为,行为人通过捡拾、盗窃、替人保管等方式持有他人的票据,并将自己冒充为合法的持票人,使用他人真实有效的票据,从而骗取财物。因此,持票据诈骗罪观点的论者认为,行为人将盗窃来的银行承兑汇票冒充为自己所有的银行承兑汇票卖给他人,利用金融票据来骗取财物,这种行为是一种典型的冒用他人票据进行诈骗的行为,符合票据诈骗罪的上述主客观特征。但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只是看到了票据诈骗罪的形式构成,并没有抓住票据诈骗罪作为诈骗类犯罪的基本构造。诈骗罪的基本结构为:“行为人实施欺骗行为——对方陷入错误或者继续维持认识错误——对方基于错误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或者使第三人取得财产——被害人遭受损失”。[5]票据诈骗罪属于诈骗罪的特殊法条,构成票据诈骗罪的行为必须以构成诈骗罪为前提,票据诈骗罪也必须符合诈骗罪的基本结构。因此,如果将转卖银行承兑汇票的行为认定“冒用”行为,那么根据是否存在被害人及被害人的不同,可能出现多种不同情况:
1.如果盗窃行为人冒用真实票据权利人身份将银行承兑汇票转卖他人,收买人陷入错误认识而交付财物,并且最终收买人因票据权利人挂失止付等原因无法贴现或者承兑,那么盗窃行为人应构成票据诈骗罪,收买人应认定为票据诈骗罪的被害人。
2.如果盗窃行为人冒用真实票据权利人身份将银行承兑汇票转卖他人,收买人陷入错误认识而交付对价,但收买人继续转让汇票,或者票据最终顺利贴现、承兑,收买人并没有造成损失,但最终造成票据权利人损失的,此种情形的法律关系较为复杂,不易认定。笔者认为,如果勉强作为“三角诈骗”形式来理解,即被骗人与被害人并非一人,只是被骗人(收买人)的后续处分行为(承兑或贴现)造成了被害人(票据权利人)的损失,此情形仍然可以认定为票据诈骗罪,但显然在论证上较为牵强。
3.如果收买人明知是盗窃所得的银行承兑汇票仍予以收买,此种情况实际上是司法实践中最为常见的情况。因为《票据法》对票据转让规定了严格的条件,收买人应具有更高的注意义务,而收买人(如私人贴现公司)一般属于从事票据业务的专业机构,对于票据权利是否存在问题应当明知。在此种情况下,不论行为人是否存在诈骗行为,收买人均不存在被诈骗的问题。根据《票据法》第12条规定,明知是欺诈、偷盗或者胁迫等手段取得票据的情形,出于恶意取得票据的,不得享有票据权利;《支付结算办法》第38条进一步明确规定,票据债务人对明知有欺诈、偷盗或者胁迫等情形,出于恶意取得票据的持票人可以拒绝付款。笔者认为,如果收买人系恶意取得票据,则类似于刑法中的“收赃”,收买人最终因票据权利人挂失止付等原因未能在银行兑现而造成损失的,作为恶意取得票据人应自行对损失结果负责,购买银行承兑汇票所支付的费用应作为犯罪成本而不予保护。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票据权利人没有损失,恶意收买人不受法律保护,那么盗窃银行承兑汇票的行为人不构成犯罪。
三、盗窃罪法理适应性
笔者认为,将盗窃银行承兑汇票并转卖他人的行为认定为票据诈骗罪的缺陷十分明显:一是将只要实施冒用行为就一概认定为票据诈骗罪显然不符合诈骗罪的基本结构;二是如果坚持诈骗罪的基本构造,那么区分的情况又过于复杂,“三角诈骗”等理论运用较为牵强,尤其存在转卖恶意收买人不构成犯罪的可能,明显不当。如前所述,银行承兑汇票根据是否到期具有不同的法律属性,笔者认为,盗窃银行承兑汇票并转卖他人的行为,不论银行承兑汇票是否到期,均应统一认定为盗窃罪。笔者将以银行承兑汇票是否到期为标准分别论证盗窃罪的法理适应性。
(一)盗窃已到期银行承兑汇票的定性
评价盗窃银行承兑汇票的行为本身是否构成盗窃罪,关键是银行承兑汇票是否可以认定为数额较大的财物。如果银行承兑汇票已到期,那么持票人可以随时兑现。根据1997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简称1997年解释)第5条第(二)项规定的被盗有价支付凭证、有价证券、有价票证的计算方法:“记名的有价支付凭证、有价证券、有价票证,如果票面价值已定并能即时兑现的,如活期存折、已到期的定期存折和已填上金额的支票,以及不需证明手续即可提取货物的提货单等,按票面数额和案发时应得的利息或者可提货物的价值计算。”
已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完全可以认定为该规定中票面价值已定并能即时兑现的记名有价证券,因此盗窃数额应按票面数额计算。笔者认为,该规定一方面肯定了行为是盗窃性质,并对盗窃数额的计算方法作出了规定,但准确理解该规定,必须要准确把握盗窃罪构成与盗窃罪既未遂的区别,此种情况下,由于盗窃数额可以确定,因此可以构成盗窃罪,但并不能一概认定为盗窃罪既遂。盗窃罪的既未遂标准向来众说纷纭,但控制说基本上是通说,该说站在犯罪是否得逞的立场认为,应以盗窃犯是否已获得对被盗财产的实际控制为标准。[6]在盗窃记名的可即时兑现的有价证券的情形下,行为人取得票证后虽然随时可以获取实际财物,但并不是必然或一定能够领取财物,因为权利人仍然可以通过挂失等措施阻止行为人最终取财,它仍然只是存在领取款物的可能性,并没有取财的必然性。因此,盗窃记名有价证券显然与盗窃不记名、不挂失的国库券、股票等不同,不能把是否取得证券作为区分既遂与未遂的标准。[7]只有盗窃行为人通过转卖、贴现、承兑等行为实际取得财产,才能认定为盗窃罪既遂。如果最终未能取财的,只能认定为盗窃罪未遂,根据相关司法解释规定,只有“情节严重的”才能追究刑事责任。
(二)盗窃未到期银行承兑汇票的定性
1.盗窃行为是行为人非法取得财物时起决定作用的手段
认定盗窃银行承兑汇票并转卖他人行为的性质属于盗窃罪还是票据诈骗罪,关键看行为人非法取得财物时起决定作用的手段。如果行为人非法取得财物时起决定作用的手段是秘密窃取,就应当定盗窃罪;如果起决定作用的手段系利用骗术,就应当认定为诈骗罪。由于银行承兑汇票本身属于特殊的有价证券,并且该汇票是采取秘密手段窃取的,因此并不能轻易得出盗窃行为无价值的结论。虽然行为人盗窃银行承兑汇票的后续转卖行为可能存在诈骗的情形,但诈骗是在盗窃行为后实施的,考察行为人非法取得财物的主要手段或者说被害人丧失对财物控制的根本原因在于被害人银行承兑汇票的被盗,也就是说盗窃行为在行为人非法占有财物的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盗窃行为比诈骗行为更有价值。
2.盗窃行为与转卖行为可以作为盗窃罪进行整体评价
虽然行为人的盗窃行为在最终非法取得财物时起决定作用,但毕竟单纯的盗窃行为还不足以真正实现非法占有目的,行为人盗窃银行承兑汇票仅仅完成了盗窃行为的一部分,还必须依赖后续行为才能真正实现对财物的控制。实际上,行为人实施的盗窃行为与转卖行为完全可以作为一个整体盗窃行为进行评价,即后续的转卖行为是先前的盗窃行为的延续,所实施的后续行为所造成的结果都可归因为盗窃行为。盗窃行为与转卖行为实际不存在目的与手段或者原因与结果的牵连关系,二者属于不可分割的整体行为。
3.认定盗窃罪于法有据
未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属于不能即时兑现的记名有价证券。根据1997年解释规定:“不能即时兑现的记名有价支付凭证、有价证券、有价票证或者能即时兑现的有价支付凭证、有价证券、有价票证已被销毁、丢弃,而失主可以通过挂失、补领、补办手续等方式避免实际损失的,票面数额不作为定罪量刑的标准,但可作为定罪量刑的情节。”持票据诈骗罪的观点认为,“不作为定罪量刑的标准”正是盗窃未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不能认定为盗窃罪的法律依据。但笔者对该司法解释有不同理解。笔者认为,该条规定本身明确表明解决的是被盗物品的数额计算问题,而正是鉴于不能即时兑现的有价证券的特殊性,才不将“票面数额”作为定罪量刑的标准。换句话说,不作为定罪量刑的标准的是“票面数额”,而并没有否定行为本身的盗窃性质;“可作为定罪量刑的情节”显然是行为本身的盗窃性质的肯定。完整解读该规定应当是:票面数额不作为定盗窃罪及量刑的数额标准,但可作为定盗窃罪及量刑的情节。如果行为人单纯盗窃未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由于盗窃数额不以票面价值计算而无法计算,因此也就不能构成盗窃罪。只有盗窃行为继续发展,与后续行为相结合,行为人通过转卖、承兑、贴现等方式实际取得了财物,盗窃行为才具有了明确的数额表现而告完成,从而构成盗窃罪。
将未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转卖他人的行为认定为盗窃罪及盗窃数额的计算方式,可以参考的法律依据是1994年《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盗窃内部股权证持有卡违法销售应如何认定盗窃数额问题的答复》。该答复指出:“被告人盗窃不能随即兑现的可挂失的定向募集内部股权证持有卡,失主可以通过挂失等方式避免实际损失的,被告人的盗窃数额可以不按面值金额计算。如果已销赃,获利额高于股权证持有卡面值金额的,盗窃数额应按销赃获利额计算;获利额低于股权证持有卡面值金额的,盗窃数额应按股权证持有卡面值金额计算。”为了准确理解该规定,探求基于1979年《刑法》的相关规定能否适用于盗窃银行承兑汇票并转卖的行为,有必要对1979年《刑法》与1997年《刑法》关于盗窃罪的两个司法解释进行梳理和比较。1992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简称1992年解释)规定,“不能随即兑现的记名有价支付凭证、有价证券、有价票证,或者将能随即兑现的有价支付凭证、有价证券、有价票证销毁或丢弃,而失主可以通过挂失、补领、补办手续等方式避免实际损失的,不按票面数额计算,可作为量刑考虑的情节。”通过比较,笔者认为,1997年解释只是在文字表述上对1992年解释作出了部分修改,二者的法律精神基本一致。1994年答复的对象虽然并非银行承兑汇票,但股权证持有卡“不能随即兑现的可挂失”“失主可以通过挂失等方式避免实际损失的”的属性显然符合1992年解释的相关规定,其中,既明确了行为的盗窃性质,也明确了犯罪数额的计算方法,因此仍然可以作为银行承兑汇票的参考依据。
(三)统一认定为盗窃罪符合司法适用便利的需要
从司法实践情况看,对于疑难复杂问题,司法人员真正需要的是对于行为简单明了的界限。同样一种行为,如果在定性上区分的情况过多、过于复杂,显然会使得司法人员无所适从。行为人盗窃银行承兑汇票行为本身是盗窃性质没有问题,盗窃银行承兑汇票并转卖的过程本质上完全可以认定为行为人盗窃并销赃,将行为人盗窃及销赃行为整体评价为盗窃行为,则其销赃数额可以认定为盗窃数额,只是这里盗窃罪的构成是以行为人取得财物为标准。因此,从司法适用便利的角度考虑,将后续的转卖行为与先前的盗窃行为统一作为盗窃整体评价,能够比较简单地划分出行为界限,也能够与之前的相关司法解释部分衔接。这样,行为人盗窃银行承兑汇票并转卖的行为,不论银行承兑汇票是否到期,都可以统一认定为盗窃罪,便于司法实践操作。
四、余论
笔者认为,本文的分析论证过程在方法论上应对司法机关办案有所启示。即以归谬法的方式正面梳理一种观点,通过明显存在悖论的结论反推出前提中的症结所在,并以相对合理的前提推演出更为合理的结论。在票据诈骗罪的结论严重缺陷的情况下,笔者发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票据诈骗罪的逻辑起点是将盗窃银行承兑汇票行为本身认定为无价值的行为,而将无价值的盗窃行为与有价值的冒用行为分别评价。而如果推翻该前提,把行为区分为有价值的盗窃行为与无价值的冒用行为,就可以得出相对合理、简单明了的结论。在司法实践中,司法人员考虑问题细致缜密固然值得肯定,但如果总是坚守一些并非绝对真理的观点,导致结论过于复杂,可能反而不利于司法实践的统一,不利于维护法律的权威。在这种情况下,司法人员不妨转换思路,寻找症结所在,并得出相对来说更为合理的结论。

I. 关于银行承兑汇票质押的问题

你如果想将自已公司开立的商业承兑汇票进行质押,贴现等一系列信贷业务的话,必须得保证你们公司在银行有授信的条件才下才能进行的.一般A公司开给B公司后,应该是B公司作为持票人去银行办理质押手续,像你这种情况B公司作为总公司,可以B公司开给A公司,由A公司作为持票人和银行业务的经办单位,B公司作为出票单位和A公司的担保单位.(当然也可以用你这样的方法,其实商业承兑汇票的一系列业务跟银行其它的信贷业务是一样的,只是多走一道程序,关键是跟银行沟通好,现在银行的机构也是比较灵活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在不违反规定的情况下有所变动的)

热点内容
公司更名后的债权债务法律 发布:2025-01-19 17:15:07 浏览:94
湛江法院新闻 发布:2025-01-19 16:58:02 浏览:265
要有规章制度的说说 发布:2025-01-19 16:48:14 浏览:262
益阳律师收费 发布:2025-01-19 16:37:52 浏览:220
第二部婚姻法的重点 发布:2025-01-19 16:00:50 浏览:801
湖南省规章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办法 发布:2025-01-19 15:46:28 浏览:527
劳动法最低工资每小时多少钱 发布:2025-01-19 15:26:10 浏览:666
律师法原理 发布:2025-01-19 13:58:19 浏览:870
考律师怎么考 发布:2025-01-19 12:48:39 浏览:592
青年实践部部门规章制度 发布:2025-01-19 12:33:06 浏览: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