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司法
Ⅰ 欧洲是行政准司法机构吗
是,18、欧洲是行政准司法机构吗
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是现在大多数国家在建立之初必须进行的公权力分配与上层组织机构、政治制度建立的基本问题之一。
司法权的设立和行使的主导价值是公正价值。在诉讼活动中,法院应当具有中立性,不应当偏向任何一方。而这种公正性和中立性进一步要求法院及其法官与所解决的纠纷应当没有任何厉害关系,所作出的裁判结果也不应当掺杂其个人利益。当然强调司法权设立与行使过程中的公正价值,并不是说可以忽略效率、效益等价值,而是说在诸种法律价值准则中,公正价值具有更为根本的意义,对其他价值的追求,应当在保障诉讼公正的前提下力求最大化。
而行政权的设定与运行,其主导价值在于秩序和效率。也就是说,国家法律之所以设定行政权并赋予各级政府等行政部门以行政职能,目的就在于对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社会事务实施及时、高效的管理,否则,社会秩序就可能出现紊乱。因此,行政职能的基本价值准则是秩序和效率,并在追求秩序和效率的过程中,尽量做到公正。
西方国家的司法权与行政权关系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夜警国家”、“福利国家”和“风险社会”三种模式。
“夜警国家”模式,认为国家只起到一个“守夜人”的作用,崇尚管得越少的政府是越好的政府;“福利国家”模式,是因社会公共事务在数量、复杂性与专业性上的增加,使行政权急剧膨胀,并开始拥有不断扩张的准立法权和准司法权;“风险社会”模式下,行政机关的职能也由以推动和促进经济增长为主转为兼顾社会风险的控制、社会稳定的维护、非经济性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弱势群体权益的保护(王明远,2016)。与此相对应,司法权的也依次经历了从能动主义到折中主义,再到在公共利益问题上采取能动主义的立场更迭。
概括来说,二者之间的关系通常遵循以下两个原则:第一,相互尊重专长。行政权的优势在于灵活性、效率性和专业性等方面,往往在相关事实的判断确定上更加准确,而司法权的长处则在于解决法律适用问题,予以行政相对人与行政机关平等的法律地位,保护双发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第二,行政权优先。不论是进行利益权衡、公共政策的制定和监管还是确保公众参与,都应当在行政权的职权范围之内优先解决,只有在行政机关不当履行或者不履行其法定职责时,司法机关才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介入,以确保行政机关能够纠正其不当行政行为或者履行其应当履行的法定职责。司法机关原则上不能直接越过行政机关介入相应的公共事务,不能逾越、取代行政机关直接做出相关决定。
Ⅱ 准司法权是什么意思麻烦解释详细点
200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新证券法赋予了中国证监会以准司法权,而证监会出台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冻结、查封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更是对准司法权的行使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让广大股民感觉到准司法权正切切实实地向我们走来。毫无疑问,证监会拥有准司法权对于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是一个不小的利好,我国证券市场违法犯罪案件屡发不止的现状可望得到改善。
准司法权:国际通行我国首次
赋予证券监管机构一些准司法权,是这次证券法修改的重要内容之一,尽管这在我国行政执法部门中还比较少见,但却是国际通行的做法。这主要是因为,证券违法犯罪往往表现为危害易于扩大、蔓延,证据容易毁损、灭失,资金容易隐匿、转移,如不及时制止和控制,不仅案件本身难以查证,难以处罚,还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危及市场的安全运行。基于这些考虑,绝大多数国家或地区都赋予证券监管部门必要的行政执法权,使其在监管中可以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
《实施办法》颁布之前,我国证监会只有行政处罚权,没有行政执法权,即所谓的准司法权,因此只能通过司法机关申请冻结。实践中,往往因为跨部门申请手续及审批过程较长,贻误时机、损失扩大。
准司法权的具体内容
这次新证券法修改新增的执法权,最重要的执法手段之一就是冻结、查封权。作为执法程序的规定,《实施办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解决谁申请、谁审查、谁决定、谁执行、谁监督的问题,严格规定证券监管机关冻结、查封和限制证券买卖的实施步骤,各环节相对独立,各负其责,分工合作,保障执法过程的规范化。二是统一申请书、决定书、通知书等执法文书的内容、格式,告知当事人及协助执行单位的权利、义务及配合责任,提高相关措施的实施效率。
依照法律规定,证监会在对证券违法案件进行调查、审理或者执行时,发现涉案当事人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实施冻结、查封措施:一是已经转移、隐匿违法资金、证券等涉案财产的;二是可能转移、隐匿违法资金、证券等涉案财产的;三是已经隐匿、伪造、毁损重要证据的;四是可能隐匿、伪造、毁损重要证据的;五是其他需要及时冻结、查封的情形。对于什么是重要证据,哪些情形属于可能转移、隐匿、伪造、毁损,在办法中都有详细规定。
那么,冻结、查封的对象主要有哪些?根据新证券法第一百八十条第六项的规定,证券监管机构有权冻结、查封涉案当事人的违法资金、证券等涉案财产及重要证据。主要包括:涉案当事人资金账户和银行账户的资金和存款;证券账户中的有价证券;动产(如办公设备)、不动产(如房屋)、特定动产(如汽车)及其他财产权(如股权);对案件调查有重大影响、对案件定性有关键作用、不可替代或者具有惟一性的重要证据。
为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被冻结、查封的当事人也并不是完全无可作为。《实施办法》设置了多渠道的救济措施,比如实施时当事人有权陈述和申辩,执行人员应该听取并记录;账户被冻结后,证券持有人提出出售部分或者全部被冻结证券的请求,经审查认为确有必要的,可以将该部分或者全部被冻结证券解冻;当事人提供相应担保的,经中国证监会主要负责人批准,可以解除冻结、查封措施;涉案当事人对冻结、查封决定不服的,可依法向中国证监会申请行政复议等。
准司法权:制衡下的权力
有权力,就有责任和对权力的制衡。《实施办法》规定,如果中国证监会案件调查部门、审查部门及派出机构未按规定程序实施冻结、查封等措施,致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遭受重大损害的,依法给予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应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业界认为,“冻结、查封”权力使得证监会的调查监管力度得到了本质上的加强,而不再只是敲山震虎式的行政约束。但准司法权的落实,最终还需要司法权作支撑,需要其他配套的法规。如果法院仍然拒绝受理有关上市公司虚假陈述的民事赔偿案,仍然拒绝小股东的集体诉讼,那么证监会的准司法权也就会流于形式。同时,这一权力的行使应该是慎重的,用严格的机制和程序做保障,将权力的行使过程公之于众,主动接受市场和全社会的监督
Ⅲ 什么是准司法程序司法程序和准司法程序有什么区别
准司法程序简单的可理解为是介于司法程序和行政程序之间的程序。准司法程序是指具有司法程序的某些形式,贯彻司法程序的某些原则,而非完全的行政程序,也不是完全的司法程序
Ⅳ 司法行为和准司法行为的区别
司法行为和准司法行为的区别:
1、含义不同:
司法行为:是指司法机关在司法活动中所实施的行为,例如法院的判决或裁定、公证机关的公证行为等。
准司法行为:即行政司法行为,这是一种特殊的具体行政行为,它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的授权,按照准司法程序审理和裁处有关争议或纠纷,以影响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从而具有相应法律效应。
2、执行主体不同:
司法行为:执行主体是司法机关。在中国,司法机关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两大类。
准司法行为:执行主体是法律规定的具有行政司法职权的行政机关,在我国,主要是指行政复议机关、行政裁决机关、及调解机关。
3、执行对象不同:
司法行为:司法行为执行主体主要是民事、刑事案件。
准司法行为:准司法行为的执行对象是和行政管理有关的行政纠纷以及民事、经济纠纷,这些一般都由法律给以特别规定
4、执行程度和范围不同:
司法行为:除去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等自己行使内部系统管理的司法行政工作任务之外的那一部分,主要含刑罚执行、法律服务管理、司法鉴定管理、人民调解、司法考试等几大块。
准司法行为:不同程度地具有确定力、约束力、执行力(行政调解的执行问题有特殊性)。但它对纠纷的解决一般都不具有终局性,所以原则上也具有可诉性,不服行政司法决定的还可以向法院起诉。
(4)准司法扩展阅读:
关于司法行为和准司法行为的情况延伸:
随着《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相继颁布并实施,使非诉行政执行案件的受理、审查、执行程序更加规范,审查更加严格,对指导和规范非诉行政案件的执行起着重要作用。
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是有关法律的明确规定:
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请求该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对引起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适当性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的一种行政救济制度。
行政诉讼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时,侵犯其合法权益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求得司法救济的法律制度。
所谓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是指行政机关不因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而暂时停止行政处罚决定的执行。
《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四条规定:“诉讼期间,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行政复议法》第二十一条规定“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
《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处罚不停止执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从以上法律条文的规定中均可看出,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是明确的,它有以下三方面的含义:
1、为了保障行政机关合法有效地行使行政权和保障行政管理活动的正常进行。
2、行政机关代表国家行使行政权和对社会的管理权,具有其特殊性,行政权本身就具有强制力和执行力。
3、是为了保障行政管理活动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不能随意间断和停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司法行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行政司法行为
Ⅳ 什么是准司法性
比如行政抄机关的裁决行为,虽然行政机关不是司法机关,但是他的行为属于与司法者行为像类似的居中裁判行为.
这种行为又与司法行为不同,不如不具有终局裁判性,仍然受到行政法的制约.
仲裁机构的仲裁行为也可以类次称为准司法行为.
Ⅵ 哪9类职业必须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只要求初任法官、初任检察官须从参加国家统一考试并取得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取。反对解释,非初任的法官和检察官并未要求必须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可以通过考核的方式授予,也可以无需此证即可担任相应职务,特别是领导职务。
②企业法律顾问的考试已经被取消,这里的法律顾问作广义解释,包括企业法律顾问、政府法律顾问、个人法律顾问等,只要从事法律顾问的工作就必须取得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当然,在此之前取得企业法律顾问资格的仍然适用老办法,可以做企业法律顾问工作。
③我国的仲裁种类基本可以分为商事仲裁和行政仲裁,行政仲裁又可以分为劳动仲裁、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和人事仲裁等,除人事仲裁外基本均可归入法律类的仲裁机构,即这些机构的仲裁员需要取得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如果贯彻彻底,需要修改相应的法律文件,修正或完善相关仲裁人员的任职条件。现行有效的法律文件并未对仲裁员任职有必须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
④在行政机关适用一般程序作出行政处罚时,内部会使用一个法律文书,叫行政处罚审批表。作出行政处罚的决定,行政处罚审批表会体现承办人或办案机构的处理意见、部门负责人或核审机构的审核意见、机关负责人(局领导)的审批意见。显然部门负责人或核审机构的审核意见是作出行政处罚的关键环节,承办人的处理意见只能算是建议,部门负责人的审核意见就是作决定,机关领导人的审批多是象征性的把下关签个字。从事行政处罚决定的审核人员,即部门负责人必须取得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
同时需注意,具体行政行为包括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等,这里只要求从事“行政处罚”决定的审核人员必须取得资格证书。
⑤从事行政复议的人员是仅指从事行政处罚的复议人员还是包括所有行政复议的人员?笔者理解《意见》表述的“政府部门中从事行政处罚决定审核、行政复议、行政裁决的人员”是三类并列的人员,只有审核人员受行政处罚具体行政行为领域的限制,行政复议人员、行政裁决人员均不限于行政处罚领域。行政复议是行政系统内的纠错机制,所有复议机关的复议人员均要求取得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
⑥行政裁决是法律授权的特定行政机关对与其管理职权有关的民事纠纷予以裁决处理,具有准司法的性质,如《商标法》、《专利法》、《土地管理法》、《森林法》、《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等对侵权赔偿争议和权属争议作出规定,授权有关行政机关对这些争议予以裁决。现行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裁决种类包括侵权纠纷裁决、补偿纠纷裁决、损害赔偿纠纷裁决、权属纠纷裁决、国有资产产权裁决、专利强制许可裁决、经济补偿裁决和民间纠纷裁决等。由此可见,中办、国办《意见》对于必须取得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的人员范围大大扩展了。
对于立法工作者、其他行政执法人员和法学教学研究工作者等的政策要求要把握三点:(1)不作硬性要求,不是必须取得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2)态度是鼓励,殷切希望取得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3)取得方式是参加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而不是考核授予。
Ⅶ 什么是准司法给出详细正确答案,急用非常感谢。
答:准司法,比如行政机关的行政裁决行为,虽然行政机关不是司法机关,但是他的行为属于与司法机关行为等同的居中裁判行为。这种行为又与司法行为不同,不是终局性裁决,仍然受到行政法的制约。
Ⅷ 什么是"准司法性质"
简单地说,司法机关行使的职权的行为,比如审判权,就是具有司法性质的.其他机关如行内政机关行使的权容利没有司法性质.
有些时候行政机关也有少量的行为,如行政裁决,带有司法性质,但行政机关不是司法机关,这类行为就是准司法性质的.
Ⅸ 司法行为与准司法行为的区别
行政司法行为是一种特殊的具体行政行为,它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的授回权,按照准司法答程序审理和裁处有关争议或纠纷,以影响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从而具有相应法律效力的行为。在我国行政司法行为主要是指行政复议行为、行政裁决行为、行政调解行为、行政仲裁行为。 ⒈行政司法行为是享有准司法权的行政行为,即以依法裁处纠纷为宗旨的行政司法行为; ⒉行政司法行为的主体是法律规定的具有行政司法职权的行政机关,在我国,主要是指行政复议机关、行政裁决机关、及调解机关; ⒊行政司法行为的对象是和行政管理有关的行政纠纷以及民事、经济纠纷,这些一般都由法律给以特别规定; ⒋行政司法行为是行政主体的依法行政的活动,即行政机关依法裁处纠纷的行为; ⒌行政司法行为不同程度地具有确定力、约束力、执行力(行政调解的执行问题有特殊性)。但它对纠纷的解决一般都不具有终局性,所以原则上也具有可诉性,不服行政司法决定的还可以向法院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