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16岁
A. 16岁与18岁的人在法律责任上有什么区别
16岁与18岁都是青年人,但18岁已经成年,在刑法和民法上的法律责任认定有所区别,他们的区回别为:
1、刑事答责任不同。根据《刑法》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十八岁为成年人,涉及犯罪的,不会从轻或减轻处罚。
2、治安管理处罚的不同。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而十八岁的成年人,要按照规定接受处罚。
3、民事责任的不同。根据《民法通则》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如果还没有以自己劳动为主要生活来源,则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B. 《民法通则》: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
1、你不能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当然不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社会实践不是参加工作,所谓合同其实并非劳动合同。是否有效,要看具体内容。
C. 民法通则里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以自己的劳动~~包括16周岁吗
凡是法条里写的"数字+以上/以下"的,都是包括本数字的表示。
16岁以上,也包括16岁。
D. 十六岁,我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刑事的责任年龄是16周岁,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专周岁的人犯故属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4)民法16岁扩展阅读
我国刑法第17条第3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可见,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是减轻刑事责任能力年龄阶段。这是未成年人犯罪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法定情节,表明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从宽处罚的刑事政策精神。
我国刑法第17条第4款规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这里的收容教养是对不负刑事责任的未成年人的一种保安处分措施。
E. 16岁 民事责任怎么划分
刑事责任年龄是这样的:14周岁以下的人犯罪是不受刑事处罚的;14周岁以上的到16周岁之回间的人如果犯故答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放火、爆炸、投毒、强奸、抢劫、贩毒等重罪的,要承担刑事责任,其他的罪不用承担;16周岁以上的人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但要从轻或减轻处罚。你所说的情况,应当先向公安机关报案,我个人估计,可能会判六个月以内,或是判缓刑。
F. 16岁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吗
不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第十一条 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十二条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6)民法16岁扩展阅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七条【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第十七条之一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中国《民法通则》规定的实质要件有: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公民的权利能力不受限制,但行为能力则有所不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能实施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活动须由其法定代理人行使或征得其法定代理人同意。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民事活动由其法定代理人进行。法人的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一致,故法人也只有在其相应的能力范围内才能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2)意思表示真实。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应与其真实意志相符。如因欺诈、虚伪、胁迫、重大误解而发生不真实的意思表示,该行为则依法无效或被撤销。
(3)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当事人的行为内容(权利义务关系)、动机、目的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和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否则无效。
(4)必须具备一定的形式。《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取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其他形式。法律规定用特定形式的,应依照法律规定”。
此外,《民法通则》还规定民事法律行为从成立之时起具有法律效力,因而其成立要件与生效要件是一致的。
但在学理上,有人认为成立不等于生效,有民事主体(当事人)、意思表示和行为内容(权利与义务)即构成成立要件,而生效要件则要求民事主体须有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和行为内容合法。
G.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为()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十一条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H. 年满16周岁就要承担民事负责,法律上有条文吗
年满18周岁,应当自己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年满16周岁的,还要符合法定回条件。
法律依据:答《民法通则》第11条:
1、 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我国法律规定年满十六周岁可以享有以下权利:
(1)接受义务教育权
(2)接受父母抚养权
(3)保守个人隐私权
(4)享受劳动保护权
(5)维护人格尊严权
(6)人身安全、财产继承权。
十六周岁,是中国公民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一个例外标志,它是公民开始享有和承担完整的权利和义务的一个特殊起点。
在我国,大多数公民只有心智正常且年龄达到十八周岁的时候,才能够独立享有和承担完整的权利和义务。但是,少数年满十六周岁的公民因法定特殊情况的出现,也能够独立享有和承担完整的权利和义务。
I. 十六岁至十八岁是不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不一定是,分两种情况:
《民法通则》规定: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内,具有完全民事容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自然人,能够以自己的劳动收入,并能维持当地群众一般生活水平的,可以认定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