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刑法中行为

刑法中行为

发布时间: 2022-07-02 04:16:43

刑法中什么行为算私闯民宅

法律分析:刑法中算私闯民宅的行为有非法侵入他人住宅,即他人未经住宅主人许可或有权机关未依法定程序擅自侵入他人住宅的行为。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害公民的住宅,公民住宅的不可侵犯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三十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② 刑事违法行为有哪些

我国刑法规定有四百多种犯罪,从构成要件上进行分析,每一种犯罪都具备四个方面的要件:即犯罪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客体。
(一)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每一种犯罪,都必须有犯罪主体,有的犯罪是一个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一人,有的犯罪是数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数人。根据刑法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犯罪的,构成单位犯罪,因此,单位也可以成为犯罪主体。
(二)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结果所具有的心理状态。犯罪主观方面的心理状态有两种,即故意和过失。比如犯盗窃罪,犯罪人希望将他人财物窃为己有;犯故意伤害罪,犯罪人希望造成他人身体受到损伤的结果。有的犯罪是过失性质的,如失火罪,犯罪人就具有疏忽大意的心理状态。在单位构成犯罪的情况下,该单位对犯罪行为负有责任的人员也同样具有主观心理状态。
(三)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比如犯诈骗罪,犯罪人具有虚构事实、欺骗他人的行为,贩毒罪具有贩卖毒品的行为,等等。
(四)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犯罪客体和犯罪对象是不同的,犯罪对象是犯罪行为所直接针对的对象,如杀人罪、伤害罪,犯罪对象是具体的被害人,而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的公民人身权利不受非法侵害的这种社会关系。
特征
第一,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
第二,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也就是说危害社会的行为必须同时是触犯《刑法》规定的行为,才构成犯罪。
第三,犯罪必须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只有应受刑罚处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才被认为是犯罪。上述特征是确定任何一种犯罪必须具备的缺一不可的条件。《刑法》同时还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就说明,行为的情节和对社会危害的程度是区分违法和犯罪的界限。

③ 刑法中有哪些属于行为犯

行为犯是指复以法定的制犯罪行为的完成作为犯罪既遂标准的犯罪,刑法中行为犯的罪名非常多。包括破坏军婚罪、妨害作证罪等。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第二百五十九条规定的破坏军婚罪,明知是现役军人的配偶而与之同居或者结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还有利用职权、从属关系,以胁迫手段奸淫现役军人的妻子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的规定定罪处罚。第三百零六条规定的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在刑事诉讼中,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伪造证据,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威胁、引诱证人违背事实改变证言或者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九条?明知是现役军人的配偶而与之同居或者结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利用职权、从属关系,以胁迫手段奸淫现役军人的妻子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④ 刑法中的暴力行为是指

法律分析:刑法上的七种暴力犯罪指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七条 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刑讯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使用枪支、管制刀具,或者以驾驶机动车撞击等手段,严重危及其人身安全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⑤ 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是指

法律分析: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刑法中所规定的犯罪行为包括:1、所有危害国家主权、侵犯国家领土完整;2、分裂国家、反对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的;3、侵犯公私财产的;4、侵犯他人人身、民主等权力的;5、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且应当受刑事处罚的。上述行为除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均属于犯罪。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三条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⑥ 刑法中哪些行为算私闯民宅

法律分析:刑法中算私闯民宅的行为有:未经住宅主,人许可或有权机关未依法定程序擅自侵入他人住宅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三十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四十五条 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司法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⑦ 刑法上的危害行为有哪些

《刑法》上有下列危害行为: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等。危害行为的表现形式主要分别了作为与不作为这两种,而实施危害行为的主观心态有故意和过失两种。
法律依据
《刑法》第十三条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⑧ 刑法中的行为

1.刑法中的行为个数判断不能仅凭借客观外部动作的个数来判断,而应该综合主观故意、危害结果来进行具体分析。如果行为人以一个概括的故意实施了多个外部动作造成一个危害结果,刑法中将其视为一个行为;如果行为人以数个故意通过多个动作造成数个危害结果,刑法中一般将其视为多个行为;如果行为人以数个故意实施一个动作造成多个危害结果,分以下三种情况分别讨论:1.行为人在两个直接故意罪过支配下,只实施了一个外部动作,应当看成两个行为。此情形下,是否造成危害结果,并不影响行为的个数。2.行为人在一个直接故意罪过和一个间接故意罪过支配下,只实施了一个外部动作,造成了两个危害结果,或者只造成了间接故意所放任发生的危害结果,就应当看成两个行为。在这种情况下,直接故意所追求危害结果无论是否发生,并不影响行为的个数。3.行为人在一个直接故意罪过和一个间接故意罪过支配下,只实施了一个外部动作,只造成了直接故意所追求的危害结果,或者没有造成危害结果的发生,就应当看成一个行为。
2.回答你的具体问题是指:1.行为人对于私放在押犯人拥有直接故意,对于该名犯人逃脱后杀害证人拥有间接故意,如果该名犯人着手实行杀人行为,属于上述第二种情况:行为人构成私放在押人员罪与故意杀人帮助犯,根据共犯从属性原则,犯人既遂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帮助犯,未遂则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帮助犯,与私放在押犯人罪数罪并罚;如果该名犯人未能着手实行杀人行为就再次被逮捕,属于上述第三种情况:仅成立私放在押人员罪一罪(当然不排除如果犯人在杀人预备阶段被逮捕,也成立预备帮助犯,也成立数罪)。2.该种情况属于两个故意、两个动作、两个结果,分别是杀害被保险人和骗取保险金,杀害被保险人成立故意杀人罪,骗取保险金成立保险诈骗罪。但是保险诈骗罪的实行行为是骗取保险金,即到保险公司索赔或者提出支付保险金的请求才可认定为该行为的“着手”,如果最终取得保险金则成立既遂,数罪并罚。如果严格按照你问题中的描述,仅有杀害被保险人的行为,还没来得及去申请保险金赔付的,成立故意杀人罪与保险诈骗罪的预备,此时只实施了一个行为,属于想象竞合犯。3.该种情况属于两个动作,是两个行为,但是只有持有行为具有故意。盗窃枪支罪是故意犯罪,要求行为人明知盗窃物品是枪支。题目中的行为人存在抽象事实认识错误,按照法定符合说在客观结果与主观故意的重合部分定罪处罚,所以仅成立盗窃罪一罪。后面行为人发现是枪支又持有,持有行为又构成非法持有枪支罪,两个行为触犯两个罪名,数罪并罚。当然如果行为人一开始明知是枪支而盗窃的,仅成立盗窃枪支罪一罪,持有行为是当然结果被盗窃行为吸收。4.该种情况属于两个故意、两个动作、两个结果,与第二个问题大致相同,可以自行举一反三。

⑨ 触犯刑法的行为

法律分析: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都是。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三条规定:【犯罪概念】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热点内容
坚持统一立法 发布:2025-01-18 09:35:30 浏览:236
产生法律责任的原因有哪些 发布:2025-01-18 09:31:40 浏览:362
司法考试主观题题型 发布:2025-01-18 09:13:25 浏览:816
会计职业道德内容包括 发布:2025-01-18 08:36:27 浏览:777
中国古代经济法判例 发布:2025-01-18 08:20:17 浏览:732
公司瞒报收入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8 08:00:38 浏览:602
15年中级经济法讲义 发布:2025-01-18 07:09:07 浏览:878
经济法是属于政治吗 发布:2025-01-18 06:19:31 浏览:69
行政法法不溯及既往概念 发布:2025-01-18 06:16:35 浏览:329
读完劳动法感悟 发布:2025-01-18 05:53:41 浏览: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