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法专题
① 中国人大民商法考研需要看哪些参考书目
(一) 教材
※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
〖法学院参考书目:一、法学参考教材,请根据报名专业的考试科目,选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以最新的版本为佳),曾宪义教授主编的二十一世纪系列法学教材。〗
1,王利明主编:《民法》,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出书仓促,因此谬误甚多,但由于是指定教材,而且也有自身体系特点〗
2,王利明主编:《民法》,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版;〖是最新的教材,且体系较为新颖,实在值得注意!!〗
3,范健主编:《商法》(第二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版;〖内容比较完善,适于作参考书〗
4,赵旭东主编:《公司法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内容有一定理论深度和新颖性,比较适合用于考研公司法的准备〗
5,刘春田主编:《知识产权法》(第二版),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知识产权法》教材基本上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除了总论,其他部分基本相同〗
6,郭明瑞、房绍坤编著:《继承法第二版。〖内容介绍比较详细,基本覆盖所有历年试题,在有些出乎意料试题的覆盖率上有上佳表现,别忘了,郭明瑞先生是人大兼职教授,房绍坤先生是王利明的博士,都是王党成员,出题以他们的书作参考不奇怪〗
※建议参考:魏振瀛主编:《民法》,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有个别王利明《民法》照顾不到的地方(如99年“基金会法人”),魏振瀛《民法》均有涉及,足见此书较全面和系统〗
(二)专著
有条件者可买王利明老师的《民法总则研究》、《物权法论》、《合同法研究》、《人格权法研究》、《侵权行为法研究》[不过这些砖头确实很贵,大家慎重选择]〖这些书中要看什么?主要看与书中内容相同,但书中介绍不详细的(比如公信原则),个别虽有新颖性(比如取得时效),但是不属于超纲离谱的制度论述,也在关注之列〗
(三)其他资料
1,主要就是近三年的《人大复印资料•民商法学》〖看什么:1,人大老师的文章一定要看;2,其它学校的民商大家的文章要看,比如江平、梁慧星、王保树、崔建远等;3,一段时间内大家都在讨论的问题,有N多文章发表在同一期或连续几期的,如公司法的改革内容,在03年复印资料第7期、第10期又有专题研讨,其中就有04年试题——“独立董事”(王保树的论文:《竞争与发展:公司法改革面临的主题》,人大复印资料第10期,第73页)〗
2,叶希善主编:《法学硕士考研复习指南•民商法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8月第2版。〖是我们同学编的,之所以推荐它,有两点理由:1,对专业热点的把握比较全面;2,各校的历年试题比较新颖,解析比较到位,而且列了参考书目〗
(四)相关网站
1, 首先,是“中国民商法律网”的BBS中的“考试相关”版,网上的民商研友有“不上‘考试相关’,考试难如成仙”之说,足见其重要性;〖主要看上面的学习方法讨论,大家也可以把自己学习中的疑问在上面提出,网站上的版主会热心提供帮助的〗
2, 其次,是www.fxky.com,即“法学考研网”;〖上面试题量最多、最全面,而且还后少量心得体会,唯一缺憾是bbs一直没有火起来〗
3, 最后,是“考研加油站”论坛中的“法学”专版中的“中国人民大学专帖”。〖其中的旧资料比较全面,但比起民商法网的bbs的信息来说还是少了很多,不过大家可以参考
② 法学专业的主修课程有哪些
主干课程:
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外国法制史、逻辑学、宪法、行政专法与行政诉讼法、民法总属论、民法分论、商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刑法总论、刑法分论、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环境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法律英语、公文写作与处理。
法学专业,曾一度被人们公认为是捧着“铁饭碗”的好专业,但是随着公检法单位人员的饱和、法学毕业生人数暴增等,法学就业的寒冰期已到来。这种现象已经不仅仅存在于一般本科生就业的情况中,而且一些知名的法学院校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武汉大学爆出300名硕士生就业难的问题。
(2)商法专题扩展阅读
法学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法学各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2、掌握法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技术;
3、了解法学的理论前沿和法制建设的趋势;
4、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
5、具有运用法学知识去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③ 王建文的简介
中国商法学研究会破产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特邀专家咨询员、江苏省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民事专业研究小组特邀成员、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扬州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南通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第三届江苏省优秀青年法学家(2013年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2011年入选)、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010年入选)、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04年入选)。曾获第二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三等奖(2006年)、江苏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07年)等省部级奖励多项。主持江苏省优秀研究生课程《商法专题研究》。
主要研究领域为商法、金融法。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多项。在《法学家》、《法商研究》、《法律科学》、《现代法学》、《法学评论》、《当代法学》、《河北法学》、《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南京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八十余篇,其中十余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出版著作及参编统编教材二十余部,主要有:《公司高管重大经营决策失误民事责任研究》(商法研究文丛,2012年,第一作者)、《中国商法立法体系:批判与建构》(商法研究文丛,2009年,独著)、《商法教程》(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2009年第一版、2013年第二版,独著)、《商法学》(普通高等教育法学规划教材,2007年第一版、2009年第二版、2012年第三版、2015年第四版,二人合著)、《商法总论》(普通高等教育法学规划教材,2011年,二人合著)、《公司法》(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2006年第一版、2008年第二版、2011年第三版,2015年第四版,二人合著)、《证券法》(普通高等教育法学规划教材,2007年第一版、2010年第二版,二人合著)、《破产法》(普通高等教育法学规划教材,2009年,二人合著)、《商法的价值、源流及本体》(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2004年第一版、2007年第二版,二人合著)、《商法基础理论专题研究》(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推荐“研究生教学用书”,2005年,二人合著)、《商法》(第二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编、全国成人高等教育规划教材,2005年,二人合著)、《商法论》(高教法学文丛,2003年,二人合著)、《商法》(高等学校本科教材,2011年,副主编)、《商法》(第四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11年,参编)等。
④ 民商法论丛的目录
卷首语
【专题研究】
合作社立法问题研究
商业信托研究——以商业信托特殊法律问内题为中心
个人信容息财产化研究
海上货物留置权研究
【判解研究】
第三人利益合同及其请求权基础——对《合同法》第64条之“漏洞”的创设性补充
【亲属法】
亲子法的变迁与展望
论我国夫妻财产制的新发展及其立法完善
【体育法】
浅析禁令在美国职业体育中的适用
【域外法】
美国合同法重述:徘徊于法典法与判例法之间
《国际商事合同通则》若干问题研究
CISG及其追随者:一项采纳某些国际合同法原则的建议
英美法上的担保优先权
机会损失的侵权损害赔偿
欧共体竞争法对兼并的规制
【国际私法】
胡伯论法律冲突
当事人意愿主导说——对“法律关系本座说”的批判与反思
【硕士学位论文】
母公司滥用控制地位的法律责任
【资料】
法国国有财产法(立法部分)
《个人责任》
社会好坏于每个人都有关系。
⑤ 刘诚的专业特长
本人1997年进入贵州大学(原贵州工业大学)任教以来,主要从事商法学、经济法学研究,先后为本科生主讲的课程有:经济法、公司法、证券法、金融法、国际商法;为研究生开设了经济法专题(JM)、商法专题(JM)、公司法专题(JM)、经济法实务(MBA)等课程。主持研究的科研项目也主要在商法、经济法领域,有较强的理论功底。
2005年律师执业后,主要从事经济法、公司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事务工作,有较强的实务操作能力。
⑥ 华侨大学法学院的专业介绍
硕士研究生:
1.诉讼法学专业
研究方向:1、刑事诉讼法;2、民事诉讼法;3、刑事侦查学;4、司法鉴定。
主要课程:法理学、证据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外国民事诉讼法、外国刑事诉讼法、司法原理、行政诉讼法、仲裁法、民商法学、诉讼法学原理、刑法。
适合就业单位:本专业培养诉讼法学专业人才,毕业生适合到政府部门、司法机关、立法机关、金融机构、海关、律师事务所、大中型企业、涉外经济管理等部门任职,也可在高等学校、科研单位从事诉讼法学专业教学和研究工作及相关管理工作。
2.民商法学专业
研究方向:1、民法;2、商法;3、知识产权法。
主要课程:法理学、民法总论、民法分论、商法总论、商法分论、物权法、外国民商法、民商事程序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基本原理、侵权行为法、合同法。
适合就业单位:本专业培养民商法学专业人才,毕业生适合到政府部门、司法机关、立法机关、金融机构、海关、律师事务所、大中型企业、涉外经济管理等部门任职,也可在高等学校、科研单位从事民商法学专业教学和研究工作及相关管理工作。
3.经济法学专业
研究方向:1、中国经济法;2、比较经济法。
主要课程:法理学、民法原理、中国经济法学、商法原理、比较经济法学、国际贸易法研究、涉外经济法专题、经济法专题、WTO法专题、劳动法研究、产业法研究。
适合就业单位:本专业培养经济法学专业人才,毕业生适合到政府部门、司法机关、金融机构、税务机关、海关、律师事务所、大中型企业、涉外经济管理等部门任职,也可在高等学校、科研单位从事经济法学专业教学和研究工作及相关管理工作。
4.刑法学专业
研究方向:1、中国刑法学;2、比较刑法学;3、刑事一体化。
主要课程:刑罚论、犯罪论、罪刑各论、外国刑法学、经济犯罪专题、英美刑法专、中国刑诉法专题、中国刑法史专题、英美刑法专题、法哲学专题。
适合就业单位:本专业培养刑法学专业人才,毕业生适合到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司法机关、执法机关、海关、律师事务所、大中型企业、公共管理等部门任职,也可在高等学校、科研单位从事专业刑法学教学和研究工作及相关管理工作。
5.国际法学专业
研究方向:1、国际经济法;2、国际私法;3、国际商法;4、国际公法。
主要课程:国际法专题、国际私法专题、国际经济法专题、法理学、WTO法专题、国际贸易法专题、国际投资法专题、比较金融法、合同法、国际法与国际关系。
适合就业单位:本专业培养国际法学专业人才,毕业生适合到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税务机关、海关、律师事务所、大中型企业、涉外经济管理、涉外行政执法等部门任职,也可在高等学校、科研单位从事国际法学专业教学和研究工作及相关管理工作。
6.法学理论专业
研究方向:法学理论。
主要课程: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制史、西方法律思想史、行政法、人权法、中西法律文化比较、法律社会学、外国法制史、法律与公共政策、行政处罚法、民商法学、诉讼法学原理、刑法。
适合就业单位:本专业培养法学理论专业人才,毕业生适合到政府部门、司法机关、立法机关、金融机构、海关、律师事务所、大中型企业、涉外经济管理等部门任职,也可在高等学校、科研单位从事法学理论专业教学和研究工作及相关管理工作。
7.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3年制)
培养目标:具有法学和其他学科相互交融的专业知识背景、掌握法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娴熟实践业务技巧,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法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良好法律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法理学、民法学(总论、分论)、刑法学(总论、分论)、刑事诉讼法专题、民事诉讼法专题、行政法专题、经济法专题、商法专题、国际经济法专题、知识产权法专题、合同法专题、社会保障法专题、房地产法专题、税法专题、海商法专题、证券法专题、法律职业规范与伦理、法律谈判、法律职业能力。
适合就业单位:适合到立法机关、政府各部门、司法机关、金融机构、税务机关、海关、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机构、公证处等实务部门、企事业单位法律工作部门工作,也可在高等学校、科研单位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及相关管理工作。
8.法律硕士(法学)专业(3年制)
培养目标:具有特定法律职业背景,掌握法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娴熟实践业务技巧,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法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良好法律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法理学、民法总论专题、刑法总论专题、民法案例分析、刑法案例分析、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专题、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专题、商法总论、国际经济法专题、知识产权法专题、合同法专题、社会保障法专题、房地产法专题、税法专题、海商法专题、侵权行为法专题、劳动合同法专题、金融与证券法专题、公司法专题、法律职业规范与伦理、法律谈判、法律职业能力。
适合就业单位:适合到立法机关、政府各部门、司法机关、金融机构、税务机关、海关、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机构、公证处等实务部门、企事业单位法律工作部门工作,也可在高等学校、科研单位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及相关管理工作。
本科生:
法学专业
培养目标:系统掌握法学理论与法律业务知识,熟悉我国法律和国家相关政策,从事法律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学、经济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国际法学、国际私法学、国际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法学、世界贸易组织法。
适合就业单位: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以及涉外、涉侨等部门从事法律工作。
⑦ 商法怎么学
商法只有记住一些书本上的定义及区别,课后的案例分析能够看懂,基本就可以了。
司法考试中的商法和经济法怎么学习,怎么记忆,怎么看书,都是大家关注的,因此独角兽司法考网的老师为大家分析了商经法的内在内涵和考试的本源。
经济法属于公法,商法属于私法。按司法考试4张卷子的安排经济法被安排在卷1,卷1考察的内容比较杂,说得通俗就是属于大杂烩。而商法被安排在卷3,也就是和民法、民诉一起考察。 根据以往的真题,经济法的考察比较平均,除了劳动法分数稍高一点外,其他小法平均就考1、2分,遇到特殊情况一般也在5分左右(如04年银行业法修订,考察了6分),有些甚至几年才出现1分。但就是这些零碎的分数04年经济法一共考察了32分,占卷1约20%的分数。 商法的重点就比较突出,以04年为例。公司法就有18分,其他小法加起来只有14分。但是公司法要复习的内容,大概只有商法1/4左右。所以公司法的复习效果是性价比极高的,决不能轻视。另外在商法中票据法和保险法的分数稍微高些。04年商法考察的分数与经济法相当,32分。 商法、经济法占了考试分数的10%多一点,所以绝对不可轻视。
上面已经说过,商法和经济在不同的卷子中考察,为什么一些复习用书在复习的时候会安排在一起呢?这是因为两者存在一些共同的特点:在司法考试中,商法中除了公司法与一些民法理论(如法人)有关联外,其他的内容基本考察法条,涉及的理论不多、甚至没有。经济法则表现得更突出,看法条就可以应付考试了。 那么是否商法和经济法就可以直接通过复习法条来通过呢?这也需要根据不同同学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如果是没有基础,或基础薄弱的同学,由于没有阅读法条的经验,对一些法条的理解会产生困难,这个时候就需要参看辅助的教材,而不能只看法条,因为许多教材都会串联法条,或者对法条予以解释。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我前面说的“基础”,这个基础不是法学理论基础,而是阅读过大量法条的基础,如果对法条里面的一些表述特点(如但书)不能了解的,就属于“没有基础”。 看菜吃饭,公司法和会计法安排的时间是决不会相同的(会计法在列入考试大纲以来,只有04年考了1分)。而一些比较难的法,如独角兽司法考网QQ1971736835 票据法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考虑放弃部分甚至全部内容。大家要注意我说的是一些技巧,不是要大家走捷径或省力气,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全面复习,是没办法的时候才放弃。比如,甲复习安排复习商法的时间不够,只能复习公司法或外商投资企业法其中一个,那才果断放弃后者。而不能从一开始就不打算复习,因为复习中的每1分都可能决定你的命运。
对于复习什么法,要安排多少时间,应根据其特点和自己的特点。比如票据法对一般考生来说比较难,这就是该法的特点;但如果本身具有一定的财会知识,可能理解起来会容易很多,这就是考生自己的特点。同时,也要根据内容的多少和考察的多少来合理安排时间。
对于本部分复习的法条、真题和教材,我有一个复习步骤的建议(实际上,其他一些内容的复习也可参考下列复习步骤),大家请根据自身情况参考适用:
第一步,浏览法条。通过浏览了解法条的基本规定,对整体留有印象。注意不可过细,有实在不能理解的问题可上网问人、可略过,但不可深究。
第二步,看教材。通过看教材,一般第一步里面遇到的问题就可以解答了,如果仍然不懂,则上往提问,可适当深入研究,但仍注意不可为一、两个问题化过多时间。
第三步,做真题和同步题。实战练习,把法条演化为真正的考试内容,了解出题点。此时,即使错误再多也属正常,关键在于弄懂如何错,弄懂真题的出题规律。同步题也可以安排在第四步里面。时间不够的同学也可略去同步题。 第四步,看法条。这时对法条有一定理解了,本步骤主要用于记忆知识点、考点。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可查看教材、上网提问。本步骤一直重复到胸有成竹或本部分安排的复习时间不够为止。
⑧ 中日商法 比较
日本商法有关公司治理机制最新修改案之特点分析
[摘要]日本商法为了进一步确保股份有限公司法人治理机制的实效性,于2001年底进行了重大修改,主要包括进一步强化监事(会)机能,缓和董事责任减轻的要件以及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进一步合理化等方面的内容。日本商法此次修改,对我国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机制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日本商法;公司治理机制;修改动态 日本商法(以下简称商法)有关公司治理机制的最新修改案已于2001年12月12日作为法律第149号正式颁布,并于2002年5月1日起施行。这次商法修改,为了进一步确保公司治理机制的实效性,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修改完善。一是监事机能的强化;二是缓和有关减轻董事等责任的要件;三是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进一步合理化。 具体讲,强化监事机能的主要措施有:①明确规定了监事的董事会出席义务和意见陈述义务(商法第260条之3第1款);②监事的任期由三年延长为四年(商法第273条第1款);③监事对辞任的意见陈述权的法定化(商法第275条之3之2);④公司外监事人数的增加以及其要件的严格化(商法特例法第18条第1款);⑤新设了监事会对监事选任的同意权以及议题等提案权(商法特例法第18条第3款)。缓和有关减轻董事等责任要件的主要措施是,就董事、监事对公司的损害赔偿责任新设了通过股东大会的特别决议等可以免除的制度(商法第266条第7款~23款,第280条)。作为股东代表诉讼制度进一步合理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监事的考虑判断期间由30日变为60日(商法第267条第3款);②对追究董事责任的诉讼可以和解作了明确规定(商法第268条第4—7款);③对公司为了支持被告董事要求参加诉讼的申请规定了监事的同意权(商法第268条第8款)。 一、监事机能的强化 首先,此次商法修改明确规定了监事的董事会出席义务和意见陈述义务。修改前的商法规定,“监事可以出席董事会,并陈述其意见”(修改前商法第260条之3第1款)。根据这一规定,一般认为,监事作为负有监查公司业务执行义务和善管注意义务者,自然负有董事会出席义务和意见陈述义务。此次商法修改将监事的这一义务明确化,将第260条之3第1款修改为“监事应当出席董事会,并认为有必要时应当陈述意见”。以此进一步明确监事的责任,从而保证公司业务执行的公正有效。 监事无正当理由不履行这一义务时,作为违反善管注意义务者须承担必要的责任。如果由此使公司或第三人遭受损失,须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商法第277条、280条、266条之3)。 其次,此次商法修改就监事对辞任的意见陈述权作出了明确的法律规定,实现了此项职权的法定化。修改前商法只规定了监事在股东大会就其选任或解任陈述意见的权利。这一规定也是为了明确和加强监事的地位而采取的措施。但为了防止监事的辞任是由董事强制所致,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和巩固监事的地位。所以,此次商法修改通过增加新条款明确规定,“辞任监事者,可出席辞任后第一次召集的股东大会,并陈述其辞任的宗旨和理由”(商法第275条之3之2第1款)。并且为了使辞任监事确保这一机会,商法进一步规定,公司应当向辞任监事通知召集股东大会的意旨①(同条第2款)。当然,其他监事同样可以陈述意见(同条第3款)。 再次,此次商法修改延长了监事的任期,增加了公司外监事即独立监事的人数,并对独立监事的要件作了严格的规定。修改前商法所规定的监事的任期为3年,此次修改将监事的任期延长为4年②(商法第273条第1款)。1993年以前,商法所规定的监事的任期为两年,1993年商法修改将这一任期 由两年延长为3年,此次修改又从3年延长为4年。这一连贯措施旨在不断加强监事的身份保障,进一步确保监事实施监督的实效性。具体讲,修改前的日本商法特例法,要求本法所规定的大公司③在3人以上的监事中,1人以上应当是就任前五年间未担任过公司或其子公司的董事或支配人以及其他商法使用人者(修改前商法特例法第18条第1款)。此次商法修改为了进一步强化监事相对于董事会的独立性,加强监事监督公司业务执行的机能,将独立监事的人数由原来的1人以上增加为监事总数的半数以上,并且将独立监事的要件由原来的“就任前五年间”修改为单纯的“就任前”,实现了要件的严格化。 最后,此次商法修改新设了监事会对监事选任的同意权以及议题等的提案权。修改前商法只设对会计监察人的选任,赋予监事会同意权以及议题等的提案权。即“董事向股东大会提交选任会计监察人的议案时,应当取得监事会的同意”(商法特例法第3条第2款),“监事会可通过其决议,请求董事将会计监察人的选任作为股东大会的议题,也可通过其决议提出选任会计监察人议案”(同条第3款)。而对监事的选任只规定监事可在股东大会就此陈述意见(商法第275条之3)。 为了防止董事随意进行监事的人事安排,从而进一步加强和巩固监事的地位,有必要对监事的选任事项采取同会计监察人选任相同的法律规定。所以,此次商法修改通过准用上述有关会计监察人选任之规定的办法,就监事的选任事项同样赋予监事会同意权和议题等的提案权(商法特例法第18条第3款)。④ 二、和有关减轻董事等责任的要件 日本现行商法规定,免除董事对公司的责任需要全体股东的同意(商法第266条第5款)。这样一来,在上市公司等大型公司的情况下,实际上免除董事对公司的责任几乎等于不可能。但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许多情况下需要企业的经营者冒着一定的风险作出大胆的经营判断。可是,按照商法的规定,事后经营者只要有轻微的过失行为,须承担高额的损害赔偿责任。经营者考虑到这种后果,必然不敢大胆经营,这对企业经营是很不利的。 为了解决这一现实的矛盾,日本商法通过增加条款的办法,从两个方面采取了适当减轻董事等责任的态度。一方面,此次商法修改规定,董事在执行职务时,只要是善意的,且无重大过失,就以从该董事应承担的损害赔偿额中扣除该董事四年的报酬额后所剩额度为限度,可以通过股东大会的特别决议或基于公司章程规定的董事会决议免除其责任(商法第226条第7~18款)。另一方面,考虑到公司外董事即独立董事①所具有的优势,为了使公司较容易地确保经营人才,此次商法修改明确规定,公司可以通过章程规定同独立董事缔结以该董事不承担双方提前约定的金额以外的责任为内容的契约(商法第266条第19~23款)。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商法修改除了规定通过股东大会特别决议适当减轻董事责任外,还规定可通过董事会决议减轻董事责任。这是因为在由众多股东组成的股份公司中,仅仅为了免除董事的责任而召集临时股东大会,从费用和召集程序两方面考虑都是相当困难的。如果非要等到定期股东大会来作出决议,董事的损害赔偿责任到底能否免除将处于长期的不明确状态之中,这对公司的经营极为不利,甚至会严重影响公司的正常经营。所以,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状况,建立通过随时可以召集的董事会决议免除董事责任的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再说,根据公司章程的规定,实质上是根据股东的授权(因为章程变更需股东大会特别决议),由经营专家董事构成的合议体组织即董事会,从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董事的经营判断是否妥当合理的角度,对该董事是否应该免除其责任首先作出判断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另外,作为上述董事责任免除制度的担保保障措施,此次商法修改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强化和完善。 首先,此次商法修改规定,通过股东大会特别决议免除董事责任时,对提出的相关议案应当取得监事(会)的同意(商法第266条第7~11款)。同样,通过董事会决议免除董事责任时,首先必须对此在公司章程中作出规定。为此需向股东大会提交的公司章程变更议案,以及向董事会提交的相关决议议案,在正式提出时应当取得监事(会)的同意②(商法第266条第12~18款)。此外,公司同独立董事缔结旨在减轻其责任的契约时,对此也需要由公司章程作出规定。为此,向股东大会提交公司章程变更议案时,应当取得监事(会)的同意(商法第266条第19~23款)。 其次,此次商法修改规定,通过股东大会特别决议免除董事的责任时,应当在股东大会上公示作为责任发生原因的事实,免除额度的测算根据以及理应免除的理由等事项(商法第266条第7~11款)。由董事会对董事责任作出免除决议后,除上述事项外,还要公告或通知股东若对免除有异议可在一定期限(不低于一个月)内提出的宗旨。并且,如果拥有全体股东表决权的3% 以上的股东提出异议时,董事会不得通过决议免除董事的责任(商法第266条第12~18款)。此外,此次商法修改规定,独立董事按照同公司缔结的契约承担了相应的责任后,在最初召集的股东大会上也应当公示作为责任发生原因的事实,免除额度的测算根据以及理应免除的理由等事项(商法第266条第19~23款)。 三、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进一步 合理化日本商法所规定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是一项股东追究董事对公司责任的重要制度,近年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使此项制度进一步合理化,此次商法修改根据日本司法实践经验以及商法学的理性思考,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股东代表诉讼制度进行了修改完善。 首先,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日趋国际化和多样化,经营者的经营判断也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专业化。因此,为了使受理了股东请求并代表公司通过诉讼追究董事责任的监事,有足够的时间对日益复杂化和高度专业化的董事的经营活动作出慎重判断,此次商法修改将监事的考虑判断期间由原来的30日延长为60日,即明确规定,公司自股东提出请求之日起60日内不提起诉讼时,提出请求的股东为了公司利益可直接提起诉讼(商法第267条第3款)。 另外,根据现行商法的规定,追究董事对公司责任的诉讼案件正在审理之中时,股东或公司可以请求参加该诉讼(商法第268条第2款),但作为公司了解诉讼审理的机会,现行商法只规定了提起代表诉讼的股东向公司告知诉讼的义务(日本商法第268条第3款)。为了进一步完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能够建立公司提起诉讼时的股东以及股东代表提起诉讼时的其他股东都能及时准确地了解诉讼审理情况的知情机制,此次商法修改明确规定,公司受到股东提起代表诉讼的告知,或公司提起追究董事责任的诉讼时,应当对此进行公告或通知股东。即将诉讼进行公告或向股东发出通知规定为公司的义务(商法第268条第4款)。 其次,修改前商法没有对追究董事责任的诉讼(主要指股东代表诉讼)能否和解作出规定。所以,这种诉讼是否能和解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并且持否定态度的观点较有力。而在现实的法院审判中,作为迅速且恰当的纠纷解决手段,也有诉讼和解的情况。但对其效力存有司法解释上的异议。此次商法修改大胆地排除了这种解释上的异议,认为从正面认可诉讼和解,既符合公司以及股东的利益,也对降低诉讼成本有利。所以,修改商法明确规定,在严格遵守符合公司和股东利益的一定程序的条件下,诉讼和解是可能的(商法第268条第5~7款)。需要注意的是,公司作为诉讼和解的当事人时,既不需要特别的程序,也不需要取得全体股东的同意就可以和解。因为,股东通过诉讼公告或通知可以了解诉讼审理,参加诉讼的机会始终是得到保障的。相反,公司不是诉讼和解当事人时,即诉讼属股东代表诉讼,公司没有参加和解时,有必要保护作为权利主体的公司的利益。所以,此次商法修改规定,法院应当向公司通知和解内容,并应当催告如果对和解有异议在两周内提出。如果公司在规定期间内不以书面对和解提出异议就可视为公司认可了这种和解(商法第268条第6,7款)。 最后,在股东代表诉讼中,公司能否为支持被告董事而参加诉讼,一直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存在着肯定和否定两种观点的对立。在审判实践中有案例对此作了肯定回答。此次商法修改也以肯定为前提,规定公司为支持被告董事而要求参加股东代表诉讼时应当取得监事(会)的同意(商法第268条第8款)。当然,公司的诉讼参加请求得到监事的同意,并不意味着公司就可以自然参加诉讼,而是公司的请求是否达到了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有关诉讼参加的要件,对此法院将根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作出判断。
,公司作为诉讼和解的当事人时,既不需要特别的程序,也不需要取得全体股东的同意就可以和解。因为,股东通过诉讼公告或通知可以了解诉讼审理,参加诉讼的机会始终是得到保障的。相反,公司不是诉讼和解当事人时,即诉讼属股东代表诉讼,公司没有参加和解时,有必要保护作为权利主体的公司的利益。所以,此次商法修改规定,法院应当向公司通知和解内容,并应当催告如果对和解有异议在两周内提出。如果公司在规定期间内不以书面对和解提出异议就可视为公司认可了这种和解(商法第268条第6,7款)。 最后,在股东代表诉讼中,公司能否为支持被告董事而参加诉讼,一直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存在着肯定和否定两种观点的对立。在审判实践中有案例对此作了肯定回答。此次商法修改也以肯定为前提,规定公司为支持被告董事而要求参加股东代表诉讼时应当取得监事(会)的同意(商法第268条第8款)。当然,公司的诉讼参加请求得到监事的同意,并不意味着公司就可以自然参加诉讼,而是公司的请求是否达到了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有关诉讼参加的要件,对此法院将根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作出判断。
,公司作为诉讼和解的当事人时,既不需要特别的程序,也不需要取得全体股东的同意就可以和解。因为,股东通过诉讼公告或通知可以了解诉讼审理,参加诉讼的机会始终是得到保障的。相反,公司不是诉讼和解当事人时,即诉讼属股东代表诉讼,公司没有参加和解时,有必要保护作为权利主体的公司的利益。所以,此次商法修改规定,法院应当向公司通知和解内容,并应当催告如果对和解有异议在两周内提出。如果公司在规定期间内不以书面对和解提出异议就可视为公司认可了这种和解(商法第268条第6,7款)。 最后,在股东代表诉讼中,公司能否为支持被告董事而参加诉讼,一直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存在着肯定和否定两种观点的对立。在审判实践中有案例对此作了肯定回答。此次商法修改也以肯定为前提,规定公司为支持被告董事而要求参加股东代表诉讼时应当取得监事(会)的同意(商法第268条第8款)。当然,公司的诉讼参加请求得到监事的同意,并不意味着公司就可以自然参加诉讼,而是公司的请求是否达到了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有关诉讼参加的要件,对此法院将根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作出判断。
,公司作为诉讼和解的当事人时,既不需要特别的程序,也不需要取得全体股东的同意就可以和解。因为,股东通过诉讼公告或通知可以了解诉讼审理,参加诉讼的机会始终是得到保障的。相反,公司不是诉讼和解当事人时,即诉讼属股东代表诉讼,公司没有参加和解时,有必要保护作为权利主体的公司的利益。所以,此次商法修改规定,法院应当向公司通知和解内容,并应当催告如果对和解有异议在两周内提出。如果公司在规定期间内不以书面对和解提出异议就可视为公司认可了这种和解(商法第268条第6,7款)。 最后,在股东代表诉讼中,公司能否为支持被告董事而参加诉讼,一直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存在着肯定和否定两种观点的对立。在审判实践中有案例对此作了肯定回答。此次商法修改也以肯定为前提,规定公司为支持被告董事而要求参加股东代表诉讼时应当取得监事(会)的同意(商法第268条第8款)。当然,公司的诉讼参加请求得到监事的同意,并不意味着公司就可以自然参加诉讼,而是公司的请求是否达到了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有关诉讼参加的要件,对此法院将根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作出判断。
中国商法的立法模式再研究
继《合同法》之后,物权法、民法典的制定成为我国今后民事立法的目标。当前,有 学者的物权法草案建议稿及民法典草案大纲已经提出。然而,面对我国民商事立法的现 状,在民法典出台之前,必须对民法与商法的立法模式进行严谨的理论梳理、论证和整 体立法规划,否则民法典的制定不但不会产生其应有的影响和作用,反而会反映出我国 民商法学研究的幼稚,以致辜负了新时
一、我国民商立法体例的研究与立法实践回顾
“如果将民商关系立法体例作为一个理论范畴,则该范畴在成立以及使用方面的相对 参照系统,事实地仅以大陆法系近代以来的立法为限。”(注:高在敏著:《商法的理 念与理念的商法》,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03页。)大陆法系各国关于民商事的 立法,大致可分为两种体例,即民商合一体例与民商分立体例。所谓民商合一体例,是 指“将民事商事统一立法,不设民商之区别,关于商事的规定,或编入民法典之中,或 以单行法规颁行之体例”,(注:有学者认为,在法源形式上除无商法典外,既有民法 典,同时又有大量商事单行法的立法体例为“分”、“合”折衷体制,其与民商合一体 制不同,参见上书,第114页。)此以瑞士、俄罗斯为代表。(注:张国键:《商事法论 》,台湾三民书局1980年版,第50页。)所谓民商分立体制是指将民事与商事分别立法 ,于民法典之外,另制定商法法典,使民法法典与商法法典各自独立存在之体制,(注 :张国键:《商事法论》,台湾三民书局1980年版,第50页。)此体例以德国、法国为 代表。
由于传统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诸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在中国古代社会,不存在 近代意义上私法性质的民法与商法,因而我国学者对民商立法体例问题的研究最早是在 清末修律时期。清末的民商事立法,仿德国法系,采民商分立制,经过两次商法大会的 召开,最终形成《商律草案》,但其因辛亥革命的爆发而致流产。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商法作为一个部门法消失,因而民商立法体例 问题也无从作为法学研究中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商法学的研究逐步复兴,尤 其是在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目标确立以后,民商法学者对民商 立法体例问题又投以了关注。其中主张民商合一的学者,依据的理由大致有:1.现在社 会已不存在独立的商人阶层,商事活动现在已经变成了一般民事活动,区分民法与商法 实无必要。2.采民商分立的法国和德国,由于大量的商事单行法规在很大程度上架空了 商法典的内容,其商法典已经支离破碎,为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民商合一已成为发展 趋势。3.即使在民商分立的国家,也难以确立划分民事行为与商事行为的严格界限,民 法典与商法典的并存会引起法律适用上的困难和混乱。4.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民法的含义 得以丰富与扩充。5.主张民商分立将会使民法与经济法之争得以继续。6.主张民商分立 不利于对市场经济关系进行统一规范。7.主张民商分立制定单独的商法典的方案,在法 律实务、理论观念和法律文化传统上都不具备响应的条件,故不可取。(注:以上内容 参见黄榕森:“民商合一与民商分立——对我国商事立法模式的再思考”,《广西师范 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魏振瀛、钱强波:“市场经济与民法观念”,《中外法学 》,1994年第5期;梁慧星:《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11页。)
偶有个别学者主张制定商法典,实行民商分立立法体例。(注:梁慧星:《民法总论》 ,法律出版社1996年,第11页。)其所依据的理由概括如下:1.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从 中国商品经济的萌芽到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的进程看,民商分立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需要的立法模式。2.从我国现实的立法状况来看,民商分立模式有利于民法与商法的发 展,从而能早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法律体系。3.从商法的性质、商事交 易关系的特性、商法的特征及民商分立法体例的历史和发展看,应采民商分立立法体例 。4.“民商分立”立法体例最有利于表现商事主体与民事主体、商事行为与民事行为的 区别,并在立法形式上真实的再现民商法事实上的独立状态,从而作到了形式与实际的 统一。5.“民商分立”不仅是人们对经济活动,尤其是对经营活动的规律、特点在理性 基础上更深刻认识的结果,而且是法律技术和方法完善的标志之一。6.商品经济关系的 形成是商法产生的物质条件,而商品经济的独立存在和发展,则是构成独立商法体系的 客观基础。(注:以上内容参见如下论文:黄榕森:“民商合一与民商分立——对我国 商事立法模式的再思考”,《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刘凯湘:“论商法 的性质、依据和特征”,《现代法学》,1997年第5期;王春捷:“中国商法的立法形 式研究”,《法商研究》,1997年第6期。)
二、对我国民商立法体例研究现状反思
(一)民商立法体例并不仅仅是一个立法技术问题
民商立法体例问题至少涉及如下重要问题:
1.民法与商法的关系问题。民法与商法的关系问题是民商立法体例的深层次逻辑问题 。民法与商法同源,即其两者均根源于商品经济,但却不同体,两者在调整对象、调整 方法、追求的价值取向、具体的法律制度、立法技术上都有不容忽视的差异。对民法与 商法的关系认识直接影响着对民商立法体例所持有的主张,对此已有学者注意到,并以 此作为研究的基点。(注:见刘凯湘、徐学鹿文。)今后对我国民商立法体例的研究应结 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民法与商法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
2.经济、政治体制问题。民法是简单商品经济的产物,其具体制度体现出浓厚的家庭 伦理道德价值取向;而商法则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只有当商品经济关系达到比较发达或 相当发达的程度时才具备了酝酿独立商法的温床),因而商法的具体制度体现出追求效 率、营利的价值取向。在建立和发展我国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研究民商立法体例问题必 然要以促进、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为核心导向(如为市场经济塑造合格的市 场主体,引导、规范市场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并进而推动以适应根深蒂固的小农经 济、自然经济的政治制度向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政治体制的彻头彻尾的根本性转变,也 就是说民商立法体例的选择与我国经济政治转型有互动作用。可见,民商立法体例的选 择问题与我国的经济、政治体制有重大关系。
3.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近几年现代“新儒家”、本土资源论(后现代)、“现代 化”论在我国学术界的出现反映了我国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的时代课题,这一时代课题 涉及我国上层建筑领域的各个方面,这自然也会体现在法学的研究中。民商立法体例的 选择问题正是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时代课题在民法学研究中的反映。对民商立法体例的 选择从一个侧面反映着对待我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形成了轻商抑 商的法律文化传统,商人无应有的社会地位,商事交往的合理规则及应有的秩序更是无 从形成,而这些都是与市场经济格格不入、背道而驰的。很明显,选择民商合一的体制 (包括有学者所称的“合一折衷”的体制),无论从主观上,还是从客观上,均体现出对 中国传统文化的承继,这对市场经济所需求的商事主体的形成不能说是促动,甚至还可 能是阻碍。相反,选择民商分立的立法体例,能够从制度上促动轻商抑商的法律传统文 化的转变,这一转变是人们的法律意识、观念由表层向深层推进的流变过程,此乃民商 法现代化的外源性模式。(注:公丕翔:《法制现代化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版,第16页。)
(二)民商法学的研究方法问题
从新中国建国以来,中国的民商法学的研究就是一个从无到有的积累过程。在研究过 程中,除阶级分析的方法外,法学家只能也必须借助于实证主义的方法。这种方法的采 用,为我国的立法、司法及执法的起步提供了基本概念、理论、基本知识的清楚解释, 这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经济生活的需求与我国的法制状况。但正如著名法学家博登海默 所言:“实证主义把法律同心理、伦理、经济、社会等基础切割开来的趋势,则使我们 对法律制度所能达致的自主性和自足性的程度产生了一定的误识”,(注:[美]E·博登 海默,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哲学与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0 1页。)实证主义有其只注重实证研究,如注重具体制度研究和法条解释,不重价值思考 的天生弊端,而这是民法学进一步研究的巨大障碍,因为“一个好的部门法学家,都因 该具有法哲学的思维”(注:朱景文:“法理学向何处去专题讨论会纪要”,《法商研 究》,2000年,第114页。)而“民法法系对于哲学影响则格外开放”。(注:[美]艾伦 ·沃森:《民法法系的演变及形成》,李静冰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2 0页。)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既使得我们当代的民商法学的研究取得了从无到有的成果 ,又使得我国的民商法研究迄今为止,基本上仍停留在对罗马法及罗马法以来的外国民 法制度、旧中国民法制度及其理论学说的阐释和评注上面。(注:徐元州:“论民法的 革命”,《社会科学》,1997年第2期,第38页。)这在民商立法体例的选择问题上则表 现为,在总体上不能突破清末与国民党时期的研究成果,(注:徐学鹿:“论我国商法 的现代化”,《山东法学》,1999年第2期,第39页。)这种现象发人深省。
三、我国民商立法体例的选择——民商分立
(一)从典型案例的实证分析论民商分立的必要性
“王海”现象自1995年出现以来,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法学界对“王 海”现象的论争
⑨ 当代大学生如何弘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基于法经济学视角的商法价值取向研究
一、关于商法价值取向的分歧
商法价值取向是从法哲学高度对商法宗旨的概括,是商法在调整商事社会关系时欲求的理想目标,因而是商法重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国已有不少学者关注商法价值取向问题,相关成果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商法基本理论的研究。如钱玉林从商法与经济法相比较的角度,认为两者有着完全不同的理念和价值取向,现代商事法的价值取向是交易迅捷、灵活和交易安全。交易安全与交易迅捷在功能上相得益彰[1]。而胡鸿高认为商法的价值是指商事法律规范对于社会和个人及其群体的积极意义。它体现商法精神,统领商事立法、执法和司法的全过程。交易效率价值、交易安全价值和交易公平价值构成了当代商法的三大基本价值。商法的三大价值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在贸易本位的基础上组成了一个动态的、既互相制约又互相促进的相辅相成的基本价值链[2]。在商法的价值取向的认识上,虽然结论不完全一致,有认为是公平,有认为是效率,但相同之处在于多倾向于存在一个终极价值目标可以统领一切商法价值。
但是,在一些重要问题上尚存在深入研究的必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已有成果界定商法价值取向的方式是从理论到理论的推导,商法价值取向这一宏观问题缺少微观基础支持。第二,也有学者意识到单一商法价值取向的缺陷,给出的解决方法是罗列多种价值作为替代,分别将其定位为“目标”、“基点”或“条件”,但这并不能说明各价值间的关系。“理想的商法价值取向构成状况应为交易安全与交易效率的平衡,但二者的衡定却是相对的、暂时的,而两者的冲突在现实中难以避免。所以,有必要事先预设其序位,权衡出首要的价值目标,为价值冲突的解决立下规则”[3]。但是,“事先预设序位,权衡出首要的价值目标”,等于先入为主预先确立了商法的终极价值取向,也就不存在价值冲突问题。第三,从部门法比较的角度考察经济法与民商法,得出商法价值取向与经济法不同的结论,但该类分析是建立在“民商合一”论之上的,认为公平原则是民商法的一项基本原则,该原则是一个高位原则,对其他民商法的其他原则起指导作用。实际上未注意民法与商法价值取向的不同,笼统地将二者作为一个整体,是在“民商合一”的前提假定之下得出商法的价值取向为公平[4]。第四,有个别文献认识到商法价值取向的历史性,但没有考虑到商法价值取向的现实性和层次性,未能从实然之商法和应然之商法的层面加以详解。第五,研究方法以法学的规范研究为主,缺少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视角的考察和相互佐证。因此,运用法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从商法的微观层面———商法的要素入手,探寻隐藏在商法规范、原则、概念和技术性规定之中的商法价值取向,并讨论商法价值取向的层次性、现实性和历史性,对完善商法基本理论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二、商法价值取向的建构
(一)法律价值取向的微观基础
价值是对人类需要的基本满足,反映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客体的属性之间的关系。法的价值蕴涵在法的要素之中,而在法的要素中,法律规范是具体规定权利、义务及法律后果的行为准则,具有微观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法律概念是对专门法律术语的抽象和概括,包含特定法律意义;法律规范和法律概念构成法的价值的微观基础。法律技术性规定是法律文件中的技术性事项,涉及法律的效力和法律解释权等问题;相比其他法律要素而言,法律原则具有宏观指导性和本源性。法律原则和法律技术性规定是法的价值的宏观基础,法律的基本原则是法的价值的积淀,决定了法律的价值取向。立法价值取向是指法律向着某种目的或达到某种社会效果的方向运作和发展,价值取向集中体现在部门法的法律原则上[4]。立法价值取向主要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各国在制定法律时希望通过立法所欲达到的目的或追求的社会效果,其二是指法律所追求的多个目标出现矛盾时的最终价值目标的选择[5]。价值取向与法律原则的关系是:价值取向可以转化为或直接体现为法律原则,而法律原则所体现的精神又会具体体现为各项明确、肯定的法律规范和法律制度。在效力层次上,价值取向是法律原则的上位概念。而在法律原则与具体法律规范的关系上,法律原则又是制定具体法律规范的依据,它要求具体法律部门的所有法律规范之间应当具有统一的价值取向,从而可以避免具体法律规范之间的矛盾,实现法律体系内部的和谐[6]。
(二)商法价值取向的内涵
商法的价值取向也可称为商法的精神。商法的价值取向是抽象的,它存在于商法规范、商法概念、商法技术性规定和商法原则中。商法的价值取向必须借助商事规范、概念、技术性规定和原则来体现。商法的原则较多地反映了商法的精神,它是调整商事关系必须遵循的普遍行为准则,是编撰商事法规和制定商法典的根本出发点和理论依据[7]。因此,讨论商法的价值取向离不开对商法要素的考察,尤其是对商法基本原则的分析。所谓商法基本原则是指集中体现商法的性质和特点、概括商法的基本制度并反映商法基本精神的根本规则[8]。在我国商事法学研究中,商法基本原则是一个必然论及的问题。在数量有限的商法基本理论研究的学术论文中,关于商法基本原则的专题论文占了较大的比重。事实上,极少有国家像我国这样重视法律基本原则[9]。关于商法的基本原则,国内学者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
(1)三原则说。有认为应包括保障营利原则、维护交易效率原则和维护交易安全原则。也有认为应表述为交易自由原则、交易诚信原则、交易公平原则。还有学者主张维护市场正常运行原则、提高商事交易效率原则和保障商事交易安全原则[10]。(2)四原则说。持四原则说的学者最多,但分歧也较大,如有学者认为从商自由原则、企业维持原则、商事交易便捷性原则和商事交易安全性原则是商法的基本原则。也有认为应是是强化商事组织原则、维护交易公平原则、促进交易迅捷原则和维护交易安全原则。还有认为是促进交易自由原则、维护交易公平原则、提高交易效率原则和确保交易安全原则[11]。(3)五原则说。主要是商主体法定原则、公平交易原则、交易简便和迅捷原则、鼓励交易原则、交易明确和安全原则。还有认为是商事主体法定原则、确认和保护营利原则、促进交易简便快捷原则、维护交易公平原则和保护交易安全原则[12]。(4)七原则说。认为包括依法自由行使权利原则、商事主体意思自治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合法原则、尊重公共利益公序良俗原则、鼓励交易保障交易便捷原则和维护交易安全原则[13]。(5)八原则说。即利润最大化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磋商调节原则、互惠原则、简便敏捷原则、安全原则、经营自主原则、强化商事组织和社会责任原则[14]。
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虽然在商法基本原则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但维护交易公平原则、提高交易效率原则和确保交易安全原则是为主流观点所认可的。笔者认为,公平、效率和安全原则正是商法价值取向的直接体现,公平价值体现在许多商事规范中,如“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公司收购制度、公司破产制度等。公平价值在法律上表现为商事主体资格、权利、义务的平等性,在经济上应该是表现为分配正义,强调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的公正性。商法效率价值体现在交易自由、交易规则及行为方式定型化、格式合同、短期时效、权利证券化、电子签名、股东借助证券交易系统投票等具体商事法律规范中。如学者所言:“商业是以营利为目的,为达到此种目的,必须力求交易敏捷。因交易敏捷,从事于商业之人,才能多次反复地交易,得以经济其时间之利用,而达到其营利之目的。”[15]而信息披露制度、要式性、权利外观主义、公示主义、票据无因性和严格责任等制度则是商法安全价值的体现。
有些原则不能作为商法的基本原则,仅仅适用于商法的某一制度或领域,是商法基本原则在具体商事制度或领域的表现,比如诚实信用原则是民法的基本原则,虽然在民法中被誉为“帝王条款”,但在商法中,诚实信用只是公平原则的体现。至于有学者主张“保障营利原则是商法保障营利基本价值理念在商法基本原则上的直接反映,它能适应商事交易发展的需要而进一步细化出商法的其他基本原则,是商法基本原则中的基本原则”[16],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混淆了商行为与商法的关系,值得商榷。因“营利已不再是商法所保护的商事经营活动的最高目标,法律必须尽最大可能去阻止那些不公正或对他人及社会产生消极影响的营利行为”[7]。
三、商法价值取向的法经济学解析
(一)商法价值取向的均衡性: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
商法的价值是一组价值集合,经过博弈达成一种均衡状态,商法的价值取向是效率、安全和公平价值的均衡结果,而不是以某种优位价值统率其他价值。商法各价值经过博弈达成价值均衡状态,从而显示商法的价值取向,商法各价值间的博弈过程实际上是社会各利益集团博弈的过程,制定法的出台就是利益集团力量博弈的结果。具体历史时期的商法是该时期社会各利益集团的博弈均衡,该均衡表现商法的价值取向。无论是我国的商法还是国外的商事法律,其产生、发展及演变过程都清楚地显示了这一博弈过程及其均衡结果。另外,商法价值取向的均衡性还要求效率、安全和公平价值在同一商事法律中的不同规范间实现均衡,只有这样,该法律才能适应经济活动的需求。比如旧《公司法》是为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新《公司法》强调规范公司的组织和行为,很明显两者体现的是效率、安全和公平价值之间不同的均衡状态,同时也说明商法价值取向从均衡到不均衡再到均衡的变化。
(二)商法价值取向的具体性:商事部门法的价值取向
就商法在一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而言,在世界范围内,有所谓“民商合一”与“民商分立”之争,我国商法学研究者曾对此问题投入大量研究力量。超越“民商合一”与“民商分立”,制定《商事通则》是现阶段商法学研究界占主流地位的学说[17]。我国不存在形式意义上的商法,只有公司、证券、票据、保险、破产、合伙企业、信托法和海商法等一系列单行商事立法,我国近年来出版的商法学著作也主要以上述商事部门法为研究内容。从各个商事部门法的立法宗旨可以看出,各商事部门法的价值取向并非整齐划一,各商事部门法对效率、安全和公平价值侧重不同。《公司法》侧重效率,《证券法》和《保险法》强调安全,《破产法》更关注公平。所以,效率、公平和安全等价值在不同的商事部门法中体现出的不同均衡状态,或者说效率、公平和安全等价值在不同均衡状态中的地位,因不同的商事部门法而异。
(三)商法价值取向的历史性:商事制度变迁与商法价值取向
正如前文所言,商法的价值取向是一个宏观问题,能够通过其微观基础,即商法的规范、原则、概念和技术性等要素得以体现。而商法相对其他部门法而言,具有易变性,商事立法随经济发展的变化而变化,不同时期的商法必然与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背景相适应,不同的微观基础也就必然体现差异性的商法价值取向。以我国的《公司法》为例,该法自出台以后历经三次修改,其中第三次是修改幅度最大、最全面的的一次,基本上所有的条文都有修改,修改后的公司法降低了公司设立的门槛,明晰了法人治理结构,更大程度体现了公司的意思自治,突出了中小股东股东的权益保护。公司立法理念的变化可以从新旧法律条文的对比中清晰地得到答案,同样的结论可以在证券、保险等商事部门法的修改中得出。而对法律价值取向的历史性最有说服力的论据莫过于我国的《宪法》,从1954年、1975年、1978年和1982年《宪法》的变化,尤其是1982年宪法所经历的4次修改,都充分说明了法律价值取向的历史性。此时如果仍然坚持认为新《公司法》与旧《公司法》在价值取向上的同一性,恐怕难以服人。有学者与笔者持类似观点,认为法律诸价值的阶位仅在特定时期、特定社会的具体制度中探讨才有意义,纯理论上的研究仅具有假设意义[18]。理想的商法价值构成状况应为交易安全与交易效率的平衡,但二者的衡定却是相对的、暂时的,而其冲突在现实上难以避免[3]。
(四)商法价值取向的层次性:实质意义与形式意义上商法的价值取向
商法的价值取向可分为三个层次来表达:第一,商法作为私法的价值取向,即商法和同为私法的民法以及其他部门法一样,其终极价值目标都是社会的公平、正义。第二,实质意义上商法的价值取向,是实质意义上商法的具体价值追求,包括公平、效率和安全等价值观。实质意义上商法的价值取向是公平、效率和安全等价值观的集合。第三,形式意义上商法的价值取向是指在商事部门法内部,当不同的价值发生冲突时,何者更为优先。形式意义上的商法的价值取向是公平、效率和安全等价值观的均衡。以上三个层次构成完整意义上的商法价值取向。在我国商法理论研究中,对于民商法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的终极价值目标这一点已形成共识[19],但根据笔者掌握的资料,已有的研究尚未注意到实质意义上的商法和形式意义上的商法在价值取向上的差异。
(五)商法价值取向的现实性:实然之商法和应然之商法的价值取向
“应然之法”与“实然之法”是法哲学的基本范畴。“实然之法”是现实存在之法,是“实际上是怎样的法”,即在现实中实际存在、对人的行为实际发生效力的制定法,“实然之法”是各种利益相互妥协的产物。实然层面的商法的价值取向为公平、效率和安全三种价值的均衡。“应然之法”是理想之法,是“应该是怎样的法”,即根据法的特性而应达到某种理想状态的法。商法价值取向与商法基本原则的关系是商法价值取向决定商法基本原则,因此,可以通过对商事成文法基本原则的分析来追寻其背后的价值取向。但由此得到的只是实然层面的商法的价值取向,而不是应然层面的商法的价值取向。显然,从商事部门法的要素中无法探知应然层面的商法的价值取向。
在法哲学领域寻求“应然之法”价值取向的研究产生了“自然法”的思想,法经济学的研究视角给我们提供了探寻应然层面商法价值取向的又一路径。法经济学主要运用微观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法学理论和法律现象。其理论的核心是:一切立法、司法、执法以及整个法律制度都起着分配稀缺资源的作用,故所有法律活动都要以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即效益最大化为目的。法律作为经济的“内生变量”,如同资金、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一样,对经济发展具有决定作用。法律的经济功能包括降低交易费用、提高经济效益、促成合作、提供激励机制、外部性的内部化和减少不确定性[20]。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表明:经济制度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为经济提供服务、为实现合作创造条件、提供激励机制并抑制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制度创新有利于外部利润内部化[21]。也就是说,当每个人自以为是奔向个人利益的时候,就是走向了公共的利益[22]。正如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言:个人追求利润的活动在满足交易双方的同时,间接地促进了社会的繁荣。应然层面的商法作为正式制度,显然也具有以上经济功能,效益最大化也就成为“应然之商法”价值取向的不二选择。
参考文献:
[1]钱玉林.商法的价值、功能及其定位──兼与史际春、陈岳琴商榷[J].中国法学,2001(5).
[2]胡鸿高.商法价值论[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
[3]张楚.论我国商法规范的二元结构及其价值缺陷[J].中国法学,1999(2).
[4]戴霞.论民商法与经济法的价值取向———从公平与效率之视角[J].暨南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3).
[5]赵万一.商法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84.
[6]赵万一.论民商法价值取向的异同及其对我国民商立法的影响[J].法学论坛,2003(6).
[7]范健,王建文.商法的价值、源流及本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1.
[8]张民安.商法总论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40.
[9]范健,王建文.商法基础理论专题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7.
⑩ 我要考民商法,关于民商法的核心期刊有哪些谢谢回答者。
法学期刊
期刊:法律适用
网址:
目录: 2005年第2期
摘要:月刊,国家法官学院主办,每月8日出版,主要栏目有“法学论坛”、“理论与实践”、“案例分析”、“问题探讨”、“热点聚焦”、“司法解释与适用”、“国外司法”等。
--------------------------------------------------------------------------------
期刊:法学家
网址:
目录: 2005年第2期
摘要:双月刊,法学类核心期刊,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主办,每双月15日出版,主要栏目有“法学专论”、“法学争鸣”、“青年法苑”、“司法官谈法治”、“港澳台法律问题”、“外...
--------------------------------------------------------------------------------
期刊:法学杂志
网址:
目录: 2005年第1期
摘要:双月刊,中文法律类核心期刊,每单月15日出版,主要栏目有“专论”、“新法研讨”、“青年论坛”、“司法实践”、“调查研究”、“军法纵横”、“外国法制”、“律师园地...
--------------------------------------------------------------------------------
期刊:中国法学
网址:www.clol.com.cn
目录: 2004年第6期
摘要:双月刊,法学类核心期刊,中国法学会主办,每双月9日出版,主要栏目有“专题论坛”、“各科专论”、“立法研究”、“国外法制与法学”、“研究动态”、“司法改革与司法公...
--------------------------------------------------------------------------------
期刊:政法论坛
网址:http://ZFLT.chinajournal.net.cn
目录: 2005年第1期
摘要:双月刊,法学类核心期刊,中国政法大学主办,逢双月出版。
--------------------------------------------------------------------------------
期刊:现代法学
网址:http:www.swupl.e.cn/
目录: 2005年第2期
摘要:双月刊,法学类核心期刊,西南政法大学主办,每双月28日出版,主要栏目有“法学论坛”、“法苑新枝”、“法与争鸣”、“专论”、“立法建议”、“工作研究”、“法律史论...
--------------------------------------------------------------------------------
期刊:法律科学
网址:
目录: 2005年第2期
摘要:双月刊,法学类核心期刊,西北政法学院主办,每单月10日出版,主要栏目有“法学论坛”、“立法研究”、“学术综述”、“司法实践”等。
--------------------------------------------------------------------------------
期刊:法学研究
网址:[email protected]
目录: 2005年第2期
摘要:双月刊,法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主办,每单月23日出版,前身为中国政治法律学会于1954年创办、1966年停刊的《政法研究》,1979年复刊改为现名...
--------------------------------------------------------------------------------
期刊:法学评论
网址:
目录: 2005年第2期
摘要:双月刊,法学类核心期刊,武汉大学法学院主办,每单月13日出版,主要栏目有“司法改革纵横谈”、“评论·专论·争鸣”、“外国法制”、“古代法律问题研究”、“法律实务...
--------------------------------------------------------------------------------
期刊:法商研究
网址:
目录: 2005年第1期
摘要:双月刊,法学类核心期刊,中南政法学院主办,每单月15日出版,主要栏目有“热点问题”、“法学争鸣”、“法学论坛”、“法学专论”、“立法建议”、“外国法学”、“法史...
--------------------------------------------------------------------------------
期刊:政治与法律
网址:
目录: 2005年第2期
摘要:双月刊,法学类核心期刊,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每双月5日出版,主要栏目有“政治体制改革与法制建设”、“市场经济与法制建设”、“司法实务研究”、“中外法律...
--------------------------------------------------------------------------------
期刊:人民司法
网址:
目录: 2004年第10期
摘要:双月刊,法学类核心期刊,武汉大学法学院主办,每单月13日出版,主要栏目有“司法改革纵横谈”、“评论·专论·争鸣”、“外国法制”、“古代法律问题研究”、“法律实务...
--------------------------------------------------------------------------------
期刊:比较法研究
网址:
目录: 2004年第6期
摘要:季刊,法学类核心期刊,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研究所主办,逢1、4、7、10月出版,主要栏目有“论文”、“专论”、“学人札记”、“书评”等。
--------------------------------------------------------------------------------
期刊:当代法学
网址:
目录: 2005年第2期
摘要:月刊,法学核心期刊,吉林省法学会主办,每月20日出版,主要栏目有“专论”、“理论研究”、“立法研究”、“比较法研究”、“国际法研究”、“司法实践”、“司法改革”...
--------------------------------------------------------------------------------
期刊:中外法学
网址:[email protected]
目录: 2004年第6期
摘要:双月刊,法学类核心期刊,北京大学中外法学杂志社主办,逢双月出版,主要栏目有“论文”、“评论”、“判例与研究”、“新书简评”等。
--------------------------------------------------------------------------------
法学报纸 报纸:人民法院报
网址:http://www.rmfyb.com.cn
摘要:是法院系统的刊物,其主要特点是法学理论与审判实践相结合,对实践有一定指导意义。
--------------------------------------------------------------------------------
报纸:检察日报
网址:http://www.jcrb.com.cn
摘要:是检察系统的机关报纸,其电子化步伐走在前列,《正义网》即为其电子化的成果表现,曾一度为网络化程度最高的法制类电子报纸,主编冷眼观潮亦为著名网虫之一。该报理论性不如法制日报,对实践的指导性不如人民法院报,但副刊较为出色。
--------------------------------------------------------------------------------
报纸:法制日报
网址:http://www.legaldaily.com.cn
摘要:司法部主办的司法系统的机关报,理论性较强,其理论评论版为各大法学报纸中最强。被评为获取中国法律资源的重要途径之一。
--------------------------------------------------------------------------------
报纸:民主与法制画报
网址:http://www.mzyfz.com.cn
摘要:严格地讲,该报并非法学类报纸,其面向的用户群主要是社会公众,但其报道带有报告文学的色彩,这一点,在目前以机关报为主的中国法学报纸中是很独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