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刑法人

刑法人

发布时间: 2020-12-17 10:04:13

刑法人物问题

菲得:http://www.china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106055
意大利犯罪学家菲利先前曾是龙布罗梭的学生,后转为刑事社会学派,是刑事社会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刑法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犯罪三元论:他放弃了刑事古典学派“自由意志” 与“行为选择”的观念,认为,某人犯罪,绝非由于自愿,而是必然存在另外的原因。他将导致犯罪的原因分为三类:人类学因素(生理、心理、种族方面的个性特征)、自然因素(气候、土壤状况、昼夜相对长度、四季平均气温、气象情况、农业状况等)和社会因素(促使人们生活不诚实、不完满的社会环境)。这些原因可以说是犯罪人人身危险性表征的描述,其理论特色是“综合作用”。反对仅用其中某一类去解释犯罪,与其师龙氏有别。提出“犯罪饱和法则”来解释社会全部犯罪。认为: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原因十分复杂,在一定的条件下,它的产生具有某种必然性。对于犯罪,不能指望通过刑罚予以消灭,而只能尽可能地将其控制在不危及社会根本生存条件的限度之内。大部分犯罪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尽管“犯罪饱和”。他也主张刑罚个别化,对待犯人及预防犯罪,要对症下药。

二、身危险性与犯罪类型说:在研究和理解犯罪之前,必先了解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犯罪人分为五类:1天生犯罪人;2精神病犯罪人;3习惯性犯罪人;4机会性犯罪人;5激情犯罪人。犯罪预防对策是建立在“退化与进化”“二分法”基础之上。退化型犯罪是出于利己动机,进化型犯罪是基于利他动机的。

三、社会责任论:否定旧刑法学体系中的道义责任论,提出社会责任论。刑事责任的根据是行为人反社会的危险性格,应受社会防卫的是行为者,不是行为。刑事责任的本质是防卫社会。刑事责任就是依据刑罚的方法可以达到防卫社会目的的能力,即刑罚适应能力。对于实施犯罪、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之人,给予刑罚处罚;对于实施犯罪、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之人,给予防卫社会的处分,即保安处分。

四、个别预防与“刑罚替代物”:由于古典学派的刑罚威吓无效,所以他否定一般预防,主张个别预防。刑罚效力有限,只是社会用以自卫的次要手段。强调建立刑罚之外的补充策略。在刑罚学说上,否认国家具有惩罚犯罪人的刑罚权,主张根据造成犯罪人不同人格的社会情形,用不同的方法取代刑罚,此即“刑罚替代物论”。

这个是关于费尔巴哈的,不能粘贴,给个链接:
http://www.cnlyjd.com/falv/Article/yuwaisifa/200605/548084.html

贝卡利亚:http://www.puhra.cn/chinese/printpage.asp?ArticleID=665
是意大利刑法学家.
近代资产阶级刑法学鼻祖,于1738年出生于米兰的没落贵族家庭,
从小在帕尔马的教会学校读书,青年时代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正如
他在1766年写给他的著作的法文译者莫雷莱(Moree-llet)的信中所
讲: “我把一切都归功于法国人所写的书。这些书唤起了我心灵中8
年来一直遭受溺信教育扼制的人道情感。仅仅 5年的功夫,我就完全
转而相信这些哲理,并且成为(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的信徒。
促使我完成头脑中革命的第二本书是爱尔维修的著作。是他猛然把我
推向追求真理的道路,他第一次唤起我对人类的迷惘和灾难的注意。”
(转引自《贝卡利亚及其刑法思想》,黄风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87年,第23页)23岁加入“拳头社”, 于1763年3月到1764年1月
写出了《论犯罪与刑罚》。1768年被授予米兰宫廷学校的政治经济学
教授,1771年被任命为最高经济委员会顾问,几年后又担任了财政法
官,接着又接受了朱塞培二世的任命,领导国务委员会第三厅的工作。
虽然在此期间写了几部美学和经济学的著作及一些有关刑法改革方面
的谘询意见,但再也没有写出像《论犯罪与刑罚》那样的传世之作。
《论犯罪与刑罚》在世界许多地区版本和译本很多。

本书包括序言和47篇专题。作者在启蒙思想的影响下,抨击了封
建社会以罪刑擅断、司法专横为主要特征的刑法制度,阐述了资产阶
级的刑法原则,宣告了近代刑法学的诞生。

贝卡利亚在本书中是从刑罚权的问题开始入手探讨的,解决刑罚
的根据问题。在封建社会,刑罚以封建统治阶级的个人好恶为转移,
罪刑擅断。要建立资产阶级刑罚,首先必须解决刑罚是建立在什么基
础之上,他引述了孟德斯鸠的一句话:任何刑罚只要不是绝对必要的,
都是专制的。他指出:“主权者惩治犯罪的权力是以必须维护公共福
利的保护机构,使它不受人们的侵犯为基础的。而安全愈是神圣不可
侵犯,主权者所保护的国民的自由愈多,刑罚也就愈公正。”(见本
书第 2篇)所以刑罚存在的根据不能从已经发生的犯罪中去寻找,而
应从公共福利的保护的需要中去寻找。他还系统地提出了罪刑法定主
义理论,即只有法律禁止的行为才能称作犯罪,只有法律才能规定惩
治犯罪的刑罚。为实现罪刑法定,他又提出了立法权问题、法律的解
释权、法律的准确性问题,他认为“颁布法律的权力只能属于立法者
——根据社会契约形成的整个社会的代表。任何法官——他只是社会
的一个成员——都不可能既为社会的其他成员规定刑罚而又不违背公
正的精神”。(见第3篇) “法官不是立法者,只根据这一点,解释
刑事法律的权力就不能属于法官。法律不是从我们的祖先那里作为家
庭的传说或者遗嘱——它让后代只是服从——传给法官的”。(见第
4篇) “如果说解释法律是一种弊害,那么很显然,促使人们进行这
种解释的法律的含混不清也是一种弊害。如果法律是用人民难以理解
的语言写成的,而这种语言又把法律书籍由大家的公共财富变成私有
的家庭财富,而且使人民不能判断出自己的自由与别人的自由的界限,
并从属于少数人,那么这种弊害就将达到极点。”(见第5篇) 他还
提出了衡量犯罪轻重的唯一标尺就是社会遭受到的危害程序,指出:
“使民族遭受到的危害是衡量犯罪的真正标准。因此,那些认为犯罪
人的意图是衡量犯罪的真正标准的人的想法是错误的。”同时还批判
了以被害人的身份和罪孽的轻重作为犯罪标准的错误做法。 (见第7
篇)他也提出了刑罚与犯罪相适应的思想,“在这两端中间,由上到
下排列着一切违反公共福利的犯罪行为—由最大的一直到最轻微的犯
罪行为。如果几何学可以应用到人类行为的无数模糊不清的结合上面。
那么就应当有一个相应的刑罚—由最重的到最轻的—阶梯”。(见第
6篇) 根据罪刑相适应原理,因此犯罪人不论社会地位如何,同样的
罪应受同样的刑罚,不能因犯罪人的身份、地位不同而同罪异刑。他
还提出了预防主义的刑罚目的论和刑罚人道主义的思想,指出:“刑
罚的目的并不是要使人受到折磨和痛苦,也不是要使已实施的犯罪成
为不存在。……刑罚的目的,只是阻止有罪的人再使社会遭受到危害
并制止其他人实施同样的行为。因此,应当采用的只是这样的刑罚,
即在保持刑罚同犯罪行为相均衡的条件下,它给人们的精神上的影响
是最强烈和最持久的,而使罪犯的身体受到的痛苦是最少的。”(见
本书第12篇)他还提出了犯罪分类的思想:“有些犯罪行为是直接破
坏社会或使它的代表者死亡的;而另一些犯罪行为是侵犯公民的个人
安全、生命、财产和荣誉的;第三种罪行是同法律为了社会的福利而
规定的每一个公民应当作或不应作的事情相抵触的行为。”(见本书
第8篇) 此理论对后来资产阶级刑法岔体系的建立有重要影响。在结
论篇中,他把他所有的刑法理论归结为一句话,又称之为定理:“要
使刑罚不成为一个人或许多人对个别公民的暴力行为;刑罚必须是公
开的、即时的、必要的,在该种情况下可能判处的刑罚中最轻的、同
所犯的罪相均衡的、在法律中有明文规定的。”

贝卡利亚的刑法思想为资产阶级刑法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彻底否定了封建专制主义的刑法理论体系,完成了刑法史上一次重要
革命。

⑵ 我国刑法人道性的具体提现有哪些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相对科学的刑罚体系,我国刑罚主要限于自由刑、财专产刑,在各种刑罚属方法中不存在摧残身体和造成皮肉痛苦的肉刑,也没有贬低、侮辱犯罪人人格的羞辱刑等,表明了我国刑罚制度的进步。尽管如此,我国刑罚体系仍有许多亟待完善之处,需要进行改革。在刑罚的制定上,要以保障人权为核心内容,力求罪刑规范的设置明确化、具体化,对不利于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制度,诸如有罪推定、重罚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不定期刑、习惯法、模糊用语等,均绝对排斥。逐步确立疑罪从无原则,进一步推行刑罚个别化,逐步完善酷刑受害人的及时救济机制。要突出完善我国的死刑立法,适当削减或废除非暴力犯罪、经济、财产犯罪的死刑适用,设立死刑犯的减刑或赦免制度。结合国情立法机关应公正、合理地制定统一的刑罚体系和合理的法定刑幅度,以切实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另外,还有必要考虑将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犯罪置于分则首章,以彰显我国刑法在新时代条件下的价值取向。这些都体现了刑罚制度的设置由偏重对社会整体利益的保护向保护社会整体利益与保障个人权利并重转变的价值要求,体现了刑罚人道主义的精神。

⑶ 怎么理解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平等适用刑法,也即刑法面前人人平等,是指刑法规范在根据其内容应当得到适用的所有场合,都予以严格适用。刑法第4条明文规定了该原则。平等适用刑法,是维护合法权益的要求,是市场经济的要求,是预防犯罪的要求,是实现价值追求的要求,是作为规范的刑法本身的要求,是法治的要求。
平等适用刑法的具体要求是:对刑法所保护的合法权益予以平等的保护;对于实施犯罪的任何人,都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认定犯罪;对于任何犯罪人,都必须根据其犯罪事实与法律规定量刑;对于被判处刑罚的任何人,都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执行刑罚。
基本内容与具体实现:
平等适用刑法原则,所追求的不只是多数人或绝大多数人在刑法面前的平等,而是一切人、任何人在刑法面前的平等。平等适用刑法原则的基本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平等地保护法益。其次,平等地认定犯罪。再次,平等地裁量刑罚。最后,平等地执行刑罚。
平等适用刑法原则的真正实现,需要改革司法体制,保证司法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素质并且能够独立依法审理刑事案件;需要改革刑事审判方式,保证审判程序有利于查清案件事实;需要改变执法观念,保证以平等的执法观指导刑法的适用;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配合,保证刑事案件能够顺利、迅速移送司法机关;需要杜绝地方保护主义,保证刑法能够适用于任何地方的任何人;需要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率先增强法治观念,保证司法机关平等适用刑法;需要所有公民树立平等观念,保证平等适用刑法有牢固的思想基础。
追求平等的历程几乎没有终点,因为某一方面的平等会在其他方面产生明显的不平等。实现了一个平等,就会引起另一个不平等。但我们不能因此放弃对平等的追求。

⑷ 刑法的3个基本原则是什么

刑法的复3个基本原则是罪制行法定原则,罪行相适应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1、罪行法定原则。依据为《刑法》第3条: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2、罪行相适应原则。依据为《刑法》第5条: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据为我国《刑法》第4条: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⑸ 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是什么

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是罪行法定原则、罪责行相适应原则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内
1.行法定原则容: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2.责行相适应原则: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的轻重相适应。
3.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基本含义是: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对于一切人的合法权益都要平等地加以保护,不允许有任何歧视。

⑹ 我国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是什么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贯穿于全部刑法规范,指导和制约刑法适用活动的具有全局性和根本性意义的准则。其主要特征有三个:

  • 第一,刑法基本原则必须是贯穿全部刑法规范的原则;

  • 第二,刑法基本原则具有指导和制约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意义;

  • 第三,刑法基本原则必须体现我国刑事法制的基本性质和基本精神。刑法第3条至第5条明确规定了我国刑法的三项基本原则,即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次会议来通过的那部,在之自后的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修订。这就是刑法学理论上所谓的“79刑法”和“97刑法”。可以说,二者在立法思想、具体条文设置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后者对前者做了大幅度的修改,如取消“反革命罪”这一章,又新立“危害国家安全罪”一章,更取消了诸如反革命杀人罪、流氓罪、投机倒把罪等罪名,更符合时代潮流和我国的社会情况。
但是,立法的滞后性是天然的,故于1997年后,我国又开始用刑法修正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部分落后于司法实践的刑法条文进行修正。修正案只需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即可,无需每年开一次的全会审议,这就降低了立法成本。

⑻ 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是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贯穿于刑法的制定和实施的全过程的根本性准则。我国刑法规定回的基本原则是:答
(1)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是指什么行为构成犯罪、构成什么罪及处何种刑罚,均须由法律明文规定。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求对于所有的犯罪人,不论其社会地位、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财产状况如何,在适用刑法上一律平等,任何人不得有任何超越法律的特权。
(3)罪刑相适应原则。罪刑相适应,是指根据行为人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性的大小,决定所处刑罚的轻重,即罪轻刑轻,罪重刑重,罪刑相当,罚当其罪

⑼ 刑法有哪些原则

刑法有三大原则,分别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内则。
1、罪刑容法定原则,是指犯罪及其刑罚都必须由法律明确规定,法律没有规定的不得定罪处罚。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法律依据是:刑法第三条: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罪行法定原则的内容排斥习惯法、禁止溯及既往、禁止类推解释、禁止绝对的不定期刑、刑法的规定要适当和明确性原则。
2、罪刑相适应原则,是指犯多大的罪,便应当承担多大的刑事责任,就判处轻重相当的刑罚,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罪刑相称,罚当其罪法。法律依据:刑法第五条 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指适用法律一律平等原则是指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定罪平等、量刑平等、行刑平等。法律依据:刑法第四条 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定罪平等、量刑平等、行刑平等。

热点内容
民法通则还 发布:2024-12-26 15:31:44 浏览:439
房地产行业法律法规 发布:2024-12-26 15:31:44 浏览:857
无锡市汇恒法律咨询有限公司 发布:2024-12-26 15:18:23 浏览:172
微信聊天记录有法律效力么 发布:2024-12-26 14:52:36 浏览:288
他人代签合同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4-12-26 13:19:42 浏览:487
醉驾撞死人同车人法律责任 发布:2024-12-26 12:28:10 浏览:193
和平法治公正 发布:2024-12-26 12:05:35 浏览:841
新源公司法人 发布:2024-12-26 12:02:41 浏览:561
电子版offer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4-12-26 11:56:54 浏览:593
有关于经济法搜题的公众号 发布:2024-12-26 11:47:20 浏览: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