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法理
刑法要与案例相结合,才能增强对具体罪名的理解,同时要针对容易相混淆的专罪名加以区分,如属绑架罪与敲诈勒索罪等。单纯刑法的条文比较容易理解,重点掌握刑法的总则部分与司法解释。
民法相对好理解,但是在解题时,法律的规定与我们所谓的人之常情并不一定相符,因此,学习民法要熟悉法律条文,掌握民法的基本原则,同样,还是重点掌握民法的司法解释。
自从司法考试改革,法理在司法考试的第四卷所占的比重是越来越大。如果单纯的学校学习,凭个人的能力去掌握吧,如果从司法考试的角度去学习,则要分析历年的命题趋势。不好意思,法理对我来说也是薄弱的环节,不敢妄言。
『贰』 民法的渊源的法理
法理是指法抄的原理。作为民法渊袭源的法理,是由立法精神演绎而形成的处理民事关系的原理,作为民法渊源的法理的作用在于弥补民法法律规定之不足。《瑞士民法典》第一条第二款规定,如本法无相应规定时,法官应该依据惯例;如无惯例时,法官应依据实践确定的学理和惯例。我国民国时期的民法典第一条规定,民法,法律所谓规定者,依习惯;无习惯者,依法理。我国民法没有规定法理是民法的渊源,但是法理对解释民法和裁决民事案件实际上起的重要作用。
『叁』 民法总则死者权利是怎样规定的
您好:
民法总则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50条内容,包括对个人信息、胎儿利益、监护制度等都进行了细化和规定,使法律条款更完善。其中还有一条特殊的款项,那就是对死者权益进行保护。那么,民法总则死者权利是怎样规定的呢?跟随小编来看看吧。
《民法总则》是在1986年制定的《民法通则》的基础上进行修改。由原来的9章增至如今的11章,由原来的156条增至206条。其中一百八十五条规定: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1、对英雄烈士死者人格利益进行保护是正确的决定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民法总则草案》中,有的代表提出,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利用歪曲事实,诽谤抹黑等方式恶意诋毁侮辱英烈的名誉、荣誉等,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影响很恶劣,应对此予以规范。法律委员会经研究认为,英雄和烈士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的体现,是引领社会风尚的标杆,加强对英烈姓名、名誉、荣誉等的法律保护,对于促进社会尊崇英烈,扬善抑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据此,建议增加本条。
这里的英雄烈士应该都是已故的死者,而不是生存的自然人。对英雄烈士死亡后的人格利益予以保护,这并没有超出对死者人格利益保护的范围,无论这种侵害死者人格利益的行为是否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都是对死者人格利益的保护,都是对私益的保护,而不是对公共利益的保护,即使本条文特别强调对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进行的保护,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扬善抑恶,但是仍然还是对死者人格利益的保护,适用的是同样的民法法理。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这一规定并不能认为是错误的规定,而是正确的规定。
2、对英雄烈士人格利益保护并不否定对其他死者人格利益的保护
《民法总则》第185条对英雄烈士的死者人格利益做出这样一个特殊保护的规定,并不是说对其他自然人的死者人格利益就不予以保护。相反,按照《民法总则》第4条的规定,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因此对一般的自然人的死者人格利益保护,与对英雄烈士的死者人格利益保护,基本原则应该是一样的,都是予以平等保护。
民法总则死者权利的规定作为新增的条款,与胎儿利益保护条款性质一样,都体现了我国更加重视对民事权益的保护。尽管对于英雄烈士的权益保护中还存在异议,但确如文中所言,英雄烈士作为我国民族气节的象征,代表了国家荣誉和思想,不容辱没,对其人格进行保护并没有错,只是希望我国公民认清英雄死者代表的含义,不能随意侮辱和毁坏。
『肆』 民法适用中的情理与法理的辨证关系
情理以道德伦理为基本内涵,而道德伦理往往是法律的基础,特别是在民事法律中,这种体现更为直接或密切,甚至可以说,情理往往代表着法的价值取向,比如,民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它是道德伦理的直接法律化的产物;
是法的最高基本原则;又如公序良俗原则(即我国《民法通则》第七条规定的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则更是直接体现着社会的基本伦理道德。
情理作为人之常情和事物的常理是一种现实的既有状态,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情理构成法律运作的实际环境与情况,因而在法律适用中情理必然成为必须考虑的现实因素,它甚至直接影响到对事实的认定和处理。
也正因为如此,法律的适用特别是法律的推理要以情理为基础,要将情理与法律的价值统一起来,从而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而如果不考虑情理,就会导致认定事实的不便或导致案件的处理虽然合法而不合实际生活的要求,难以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
具体论述:
比如前些年曾出现过的因一个装修工人在所装修的房屋内自杀,从而导致房主要求装修公司将该房购买,而由其另外购置新房的案例,如果仅从法律上看,该房装修工人在房内自杀,并未对房屋的居住使用功能造成任何损害,因而房主的要求理应驳回,但是通过电视台采访公众,公众却一致认为房屋损失相当明显,房主请求合理。
(4)民法法理扩展阅读: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1954年至2001年近半个世纪里4次启动民法典编纂工作,致力于制定一部属于自己的民法典。然而,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4次尝试编纂民法典的努力均未能取得预期结果。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编纂民法典的任务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随即启动第五次民法典编纂工作,并作出了先制定民法总则、再系统整合民事法律的“两步走”的民法典编纂工作部署。经过两年多的论证、征求意见、修改,民法总则按预定进程顺利制定出来,民法典编纂工作由此迈出关键性一步。
我国要实现几代人孜孜以求的“民法典之梦”,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鉴于之前民法典编纂工作一再受挫的教训,一些人担忧这次民法典编纂工作也难以顺利完成。这次民法典编纂工作之所以能够按预期目标顺利推进,是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外部环境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这为民法典的编纂奠定了经济体制基础。民法典被称为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呼唤民法总则的制定。
从民法学自身来说,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民法理论研究已经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在批判借鉴外国法学理论、制度、概念的基础上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中国民法学体系。
此外,从司法实践来看,法官已具备比较好的法学素养,形成了较为正确的适用法律的思维。同时,人们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有了很大提高,更加希望自己的权利能够得到法律保护,这是制定民法典的群众基础。
民法总则的制定彰显了党和国家编纂民法典的坚定决心,打消了一部分人对我国民法典立法能力的怀疑。民法总则的顺利通过,也推动我国民法典编纂工作真正驶入快车道。在接下来的三年时间内,我们还要完成民法典分则各编的整合修订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这需要相关部门、民法学界乃至整个社会群策群力、再接再厉,为编纂一部结构合理、体系完备、规范科学的中国民法典继续努力。
参考资料:网络——法理
参考资料:网络——情理
参考资料:人民网——民法总则的时代意义
『伍』 如何理解民法适用中的情理与法理的辨证关系
首先,情理是大众的普遍感情,法理是法学家理性思考的结晶。情理产生于大众,是大众情感的集中体现,因此,情理体现的是大众的心理,是人民的智慧;法理不是大众的情感,而是法学家经过冷静、理性的思考而创造出来的符合法律逻辑的理论结晶,它不是一般的理论,而是符合社会整体利益的学说。
其次,情理是群众论事论理、论是论非的标准,法理是创造法律规则的逻辑基础。在发生纠纷的时候,在处理人民之间的关系的时候,大众“心中有杆秤”,凭借情理而进行是非评断,违反情理,他们就会认为不当,符合情理,他们就会认为理所当然;而法理出自于法学家,出自于对情理的创造性归纳总结,基于法理创造法律规则,使之符合法律逻辑
最后,情理是法理的基础,法理是情理的升华。说到底,法理还是基于情理而产生,情理通过法理而升华。法理离不开情理,情理也不能脱离法理。情理和法理既相对立,又相统一,既有所区别,又相依相伴,紧密相随。这就是法理和情理的关系。
『陆』 求推荐民法相关法理的书
楼主你好
1、关于立法动向。有一个《XXX法立法背景与观点全集》系内列丛书,这是法工容委编的,资料很全。
2、如果还性深入,民法总论你可以看看李永军的、龙卫球的《民法总论》。物权法总论可以看看孙宪忠的《中国物权法总论》或者梁慧星王利明各自都写过的《物权法研究》。合同法看李永军的《合同法》。这些都是相对有比较强的理论深度的。
3、如果你是为了司法考试,那你听听北大新青年的民法讲座就行了,土豆有,我这几天在看,梳理脉络很适合。我最近在听。名气是宣传出来的,实力是讲出来的。
『柒』 民法的基本特征
法律分析:民法基本原则特征有六点,具体如下:
1、平等原则,民事主体权利能力一律平等;民事主体法律地位平等;民事主体权益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
2、意思自治原则,民法在规范人们的民事行为方面自愿原则体现了当事人意思自治;民事主体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容和形式由当事人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
3、公平原则,民事主体应依据社会公认的公平观念从事民事活动,以维持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均衡。
4、诚实信用原则,不为欺诈行为,恪守信用尊重交易习惯;不规避法律和曲解合同条款;正当竞争,反对垄断;尊重社会利益,不得滥用权利。
5、公序良俗原则,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时应当遵守公共秩序及善良风俗;不得违反社会一般道德准则和国家的一般利益。
6、绿色原则,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的行为准则。“绿色原则”是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规定、追究环境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的法理基础和立法根据。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九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捌』 民法理论,民法学理能否作为我国民法的渊源
民法的学理渊源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法
2、判例
3、国际条约
4、习惯
5、法理
我国的民法渊源包括正式渊源和非正式渊源。
『玖』 民法中,禁止权利滥用与诚实信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有何关系
民法是调整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因此人与人交往接触之中就会有所矛盾和冲突,如何解决或化解这样的冲突就需要约定不同的价值范畴和判断原则。
禁止权利滥用,民法法理就是追求人的自身自由、追求自己权利的,但这个权利追求过程中不得干涉或破坏他人的权利,否则,将将会受到限制或制约。这就是禁止权利滥用原则——“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诚实信用原则,在人们交往过程中,诚实讲信用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也是人们能够共同生活的基石
公序良俗这是人们在交往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对事物、生活的普遍评价和道德准则。
这三个原则都在说明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中的基本原则和判断准则。
『拾』 刑法民法、法理学法制史、宪法应该先学哪个
建议学习顺序:
1、刑法;
2、民法;
3、法综(法理学、宪法、法制史)。
主要基于以下四点原因。
1 、从考察方式来说,民刑更需要理解适用,不仅仅是背诵
最近觉晓法硕教研团队根据法硕历年知识点整理真题的考察方式,以及各个知识点的考察方向。
然后再次验证了,在法硕专业课的知识点考试里面,刑法与民法更多的偏向于理解适用,即使是选择题也有大多为案例式考察,不仅仅需要大家把细节性记住,还需要把知识点在融会贯通后理解适用并输出。
而法综更多的偏向于背诵,不管是选择题还是主观题都偏向背诵,题目大多都是那种概念记忆并选出答案。而我们整体的学习阶段,第一轮学习目的就是为了基础理解运用,第二轮提升背诵,然后再冲刺记忆。
所以我们应当先在第一轮优先解决理解的问题,为后面背诵阶段打基础,而刑法民法一定是不可避免的,一定要优先突破。
对于全部需要背诵的内容,背诵太早也不好。而对于整体学习规划来说,并不需要我们所有科目都学习几遍,比如晓伙伴们可以在学习时,刑民难理解的章节可以学2遍,法综来不及的话就直接边学边背,这种方法也是可取的,但是刑民最好是最先开始!
2 、从二者对比来说,刑民更贴近于生活,非法本学生入门容易
刑法和民法相对于法理,宪法,法制史来说,更加贴近生活,例如说到买卖合同、盗窃罪、故意杀人罪这些名词时,不管是法本还是非法学的晓伙伴,入门和兴趣以及法学理论的素养就更容易养成。由此看来,先学习刑民会更易于接受和坚持下去。
并且当晓伙伴们学习了刑法民法之后,再去学习法综的科目就会更加容易理解,毕竟有刑法和民法的法学素养在。
3、从题目难度来说,刑民的题目难度更大,且有修改,需先学习
对于一般的晓伙伴而言,可能在学习刑法民法的时候,前期难度会大一些(是因为没有背诵,导致法综题不会做,这不是难度问题)。
并且刑法和民法都在之前的内容上有新的修改,晓伙伴们更加应该先把新改的、新增的一切先学习了解一遍,有一个基础的印象,会更加有利于后面的整体学习。
4、从不同学生情况来说,如果二战或与法考同步备考,依然先学刑民
大家都知道法硕专业课科目是完全包含于法考的,而法考的科目会更多一些,并且是一个通过率的考试,可以放弃一些科目。
法考的顺序肯定也是先学习刑法,民法,然后才会是小法,背诵的小法类一般都会放在最后几个月,前面全是理解运用的科目,而法制史那些甚至会被放弃。
由此而言,如果法考与法硕同步备考,也是要先学刑法与民法,不过可以学习法考的课程,和法硕相辅相成。而二战的晓伙伴更应如此,毕竟刑法和民法科目才改,如果要这么早开始学习,建议先把修改内容先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