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分类
1. 民事法律关系的分类
法律分析:民事法律关系的分类:
1、按照是否直接具有财产利益的内容,民事法律关系可分为财产法律关系和人身法律关系。
2、根据义务主体的范围,民事法律关系可分为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
3、根据内容的复杂程度,民事法律关系可分为单一民事法律关系和复合民事法律关系。
4、根据形成和实现的特点,民事法律关系可分为权利性民事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民事法。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二条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2. 民法包括哪些
一、法学理论来上的体自系
(一)小民法
民法总则、物权法、债权(合同、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侵权行为)、亲属(婚姻、继承)。
(二)大民法
小民法+知识产权法(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
如果算上商法部分,还有公司法、海商法等等。
二、立法体系
总则:民法通则
物权:物权法
债权:合同法、侵权责任法
亲属:婚姻法、继承法
知产: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
其他: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海商法、担保法,等等。
3. 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一、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和双方民事法律行为
这一分类的标准是民事法律行为所需的意思表示构成。
(一)单方民事法律行为
单方民事法律行为是基于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即可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二)双方民事法律行为
双方民事法律行为是基于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
除了法律另有规定以外,单方民事法律行为自行为人独立表达其意思时即可成立,而双方民事法律行为则自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时成立。
二、单务民事法律行为和双务民事法律行为
这一分类的标准是当事人之间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构成
(一)单务民事法律行为
单务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法律行为的一方当事人负有义务,而另一方当事人仅享有权利。比如,赠与行为中的赠与人负有交付赠与物的义务,而受赠人则享有请求赠与人给付赠与物的权利。
(二)双务民事法律行为
双务民事法律行为则是指民事法律行为的双方当事人均承担义务,也都享有权利,而且,彼此的权利和义务相互关联、互为条件,一方的义务就是另一方的权利。比如买卖合同中出卖人和买受人的权利和义务就是相互对应的。
三、有偿民事法律行为和无偿民事法律行为
这一分类的标准是民事法律行为的一方当事人承担义务是否要求对方给付对价。
(一)有偿民事法律行为
有偿民事法律行为是一方当事人承担某项民事义务而要求对方当事人给付对价(报酬)的法律行为,比如买卖合同就是典型的有偿民事法律行为。
(二)无偿民事法律行为
无偿民事法律行为则指一方当事人承担某项民事义务而不要求对方当事人给予对价的法律行为。它以赠与为代表。
四、诺成性民事法律行为和实践性民事法律行为
这一分类的标准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是否以交付实物为条件。
(一)诺性性民事法律行为
诺成性民事法律行为是指仅以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即告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大多数民事法律行为都是诺成性的。如买卖、承揽、租赁等。
(二)实践性民事法律行为
实践性民事法律行为则是指不仅要求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且要交付实物才能成立的法律行为。又称要物民事法律行为,比如赠与、借贷等行为。其中,交付实物的行为是此类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的条件。
五、要式民事法律行为和不要式民事法律行为
这一分类标准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是否必须采用特定形式。
(一)要式民事法律行为
要式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必须采用某种特定的形式才能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正如民法通则第56条规定的:“法律规定用特定形式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比如,根据我国《担保法》的规定,保证合同、质押合同均应采用书面形式,而抵押合同则不仅要用书面形式,而且要向法定登记机关办理抵押登记。
(二)不要式民事法律行为
不要式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法律没有规定特定形式而允许当事人选择约定形式的民事法律行为。
4. 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有哪些
可以把法律事实分为事件和行为两大类。(1)事件:法律事实的发生与人的意志无关,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又称为自然事实。例如:雷击将牛劈死,导致所有权关系的消灭。(2)行为:行为是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行为可以分为:民事行为、事实行为。民事行为:指行为人旨在确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行为。符合法律规定或条件的民事行为,称为民事法律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民事行为,称为无效的民事行为。事实行为: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在实施一定行为时,并没有确立、变更、消灭某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意识,但由于法律规定,同样会引起一定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
5. 民事权利分类五大类
法律分析:一、人身权利(一)人格权1.一般性人格权(第109条)2.具体性人格权(第110条)(1)物质性人格权: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2)精神性人格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3.个人信息权(第111条)(二)身份权即亲属权,包括监护权、配偶权等(第112条)二、财产权利(一)物权(第114条)1.动产物权(第115条)(1)动产自物权:动产所有权(2)动产他物权:动产质权、留置权、权利质权2.不动产物权(第115条)(1)动产自物权:不动权所有权、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相邻权、共有权(2)动产他物权:一是用益物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居住权、地役权二是担保物权:不动权抵押权(二)债权(第118条)1.合同之债(第119条)2.侵权之债(第120条)3.无因管理之债(第121条)4.不当得利之债(第122条)(三)知识产权(第123条)1.著作权2.工业产权:专利权、商标权(四)继承权(第124条)1.法定继承2.遗嘱继承(五)股权及其他投资性权利(第125条)(六)其他民事权利和利益(第126条)(七)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权利(第127条)(八)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妇女、消费者等特殊主体的特殊权利(第128条)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百一十条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
《民法典》第一百一十四条 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物权。
物权是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民法典》第一百一十八条 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债权。
债权是因合同、侵权行为、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以及法律的其他规定,权利人请求特定义务人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6. 民法的权力体系有哪些分类
法律分析:民事权利体系划分为以下五个大类:(1)人格权,(2)亲属权,(3)财产权,(4)知识产权,(5)社员权。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四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7. 民事法律行为分类有哪些
一、
单方民事法律行为
和双方民事法律行为
这一分类的
标准
是民事法律行为所需的意思表示构成。
(一)单方民事法律行为
单方民事法律行为是基于
一方
当事人
的意思表示即可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二)双方民事法律行为
双方民事法律行为是基于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
除了法律另有规定以外,单方民事法律行为自行为人独立表达其意思时即可成立,而双方民事法律行为则自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时成立。
二、
单务
民事法律行为和双务民事法律行为
这一分类的标准是当事人之间
民事权利
和
民事义务
的构成
(一)单务民事法律行为
单务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法律行为的一方当事人负有
义务
,而另一方当事人仅享有
权利
。比如,赠与
行为
中的赠与人负有交付赠与物的义务,而受赠人则享有请求赠与人给付赠与物的权利。
(二)双务民事法律行为
双务民事法律行为则是指民事法律行为的双方当事人均承担义务,也都享有权利,而且,彼此的权利和义务相互关联、
互为条件
,一方的义务就是另一方的权利。比如
买卖合同
中
出卖人
和
买受人
的权利和义务就是相互对应的。
三、有偿民事法律行为和无偿民事法律行为
这一分类的标准是民事法律行为的一方当事人承担义务是否要求对方给付对价。
(一)有偿民事法律行为
有偿民事法律行为是一方当事人承担某项民事义务而要求对方当事人给付对价(报酬)的法律行为,比如买卖合同就是典型的有偿民事法律行为。
(二)无偿民事法律行为
无偿民事法律行为则指一方当事人承担某项民事义务而不要求对方当事人给予对价的法律行为。它以赠与为代表。
四、
诺成性民事法律行为
和实践性民事法律行为
这一分类的标准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是否以交付实物为条件。
(一)诺性性民事法律行为
诺成性民事法律行为是指仅以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即告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大多数民事法律行为都是诺成性的。如
买卖
、承揽、租赁等。
(二)实践性民事法律行为
实践性民事法律行为则是指不仅要求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且要交付实物才能成立的法律行为。又称要物民事法律行为,比如赠与、借贷等行为。其中,交付实物的行为是此类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的条件。
五、
要式民事法律行为
和不要式民事法律行为
这一分类标准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是否必须采用特定形式。
(一)要式民事法律行为
要式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必须采用某种特定的形式才能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正如民法通则第56条规定的:“法律规定用特定形式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比如,根据我国《担保法》的规定,
保证合同
、
质押合同
均应采用
书面形式
,而
抵押合同
则不仅要用书面形式,而且要向法定登记机关办理抵押登记。
(二)不要式民事法律行为
不要式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法律没有规定特定形式而允许当事人选择约定形式的民事法律行为。
8. 民事权利的分类
民事权利的分类。
1、民事权利可分类为财产权和人身权。财产权,是指以财产利益为内容,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民事权利。财产权既包括物权、债权、继承权,也包括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利。人身权,是指不直接具有财产内容,与主体人身不可分离的权利。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
2、民事权利可分类为支配权、请求权、抗辩权和形成权。
支配权,是指主体对权利客体可直接加以支配并享受其利益的权利。物权、人身权、知识产权都属于支配权。
请求权,是指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抗辩权,广义上是指抗辩请求权或否认他人的权利主张的权利,有的称为异议权;狭义上是指对抗请求权的权利。
形成权,是指权利人得以自己一方的意思表示而使法律关系发生变化的权利。
3、民事权利可分类为绝对权和相对权。
绝对权,又称对世权,是指其效力及于一切人,即义务人为不特定的任何人的权利。物权、知识产权、人身权都为绝对权。
相对权,又称对人权,是指其效力及于特定人的权利,即义务人为特定人的权利。债权为典型的相对权。
4、民事权利可分类为主权利与从权利。
主权利,是指两项有关联的权利中不依赖另一权利可独立存在的权利。
从权利,是指两项有关联的权利中其效力受另一权利制约的权利。
5、民事权利可分类为原权利与救济权。
原权利为基础权利,是权利性民事法律关系中的权利。
救济权是由原权派生的,为在原权受到侵害或有受侵害的现实危险而发生的权利,是保护性法律关系中的权利。
6、民事权利可分类为专属权与非专属权。
专属权,是指无移转性,权利人一般不能转让,也不能依继承程序转移的权利。人身权就属于专属权。
非专属权,是指具有转移性,权利人可以转让,也可依继承程序移转的权利。财产权多为非专属权。
9. 民法总则权利分类是怎样的
您好,民法总则权利分类大致如下:
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自然人享有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
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等权利。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个人信息, 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个人信息。自然人因婚姻、家庭关系等产生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自然人的私有财产权利受法律保护。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物权。物权是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 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物包括不动产和动产。法律规定权利作为物权客体的, 依照其规定。
物权的种类和内容, 由法律规定。民事主体的物权受法律平等保护,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 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征收、征用不动产或者动产的, 应当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债权。债权是因合同、侵权行为、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以及法律的其他规定, 权利人请求特定义务人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依法成立的合同, 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民事权益受到侵害的, 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 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进行管理或者服务的, 有权请求受益人偿还由此而支付的必要费用。没有合法根据, 取得不当利益, 造成他人损失的, 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不当得利的人返还不当利益。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就下列客体所享有的专属的和支配的权利:作品;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地理标志;商业秘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法律规定的其他客体。
自然人依法享有继承权。自然人合法的私有财产, 可以依法继承。民事主体依法享有股权和其他投资性权利。民事主体享有法律规定的其他民事权利和利益。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 依照其规定。法律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妇女、消费者等的民事权利有特别保护规定的, 依照其规定。 民事权利可以依据民事法律行为、事实行为、法律规定的事件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方式取得。民事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愿依法行使民事权利, 不受干涉。民事主体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民事主体行使民事权利, 应当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