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人制
A. 非公司制企业法人与公司制企业法人有什么区别
企业都具有法人资格,只是企业有公司制企业和非公司制企业之分
有限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都属于公司制企业
个人独资企业
合伙企业属于非公司制企业
B. 股份制公司法人代表有几个人
股份制公司法人抄代表没有人数限制,但是股份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只有一个。
法人代表不是法定术语,可以泛指公司授权的代理人,数量不限。法定代表人是公司法中的法律概念,一个公司只有一个法定代表人,这个法定代表人可以是董事长、执行董事,也可以是经理,具体由公司章程规定,并依法登记。
C. 设立人为设立法人以自己的名义是什么意思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非法人:非法人组织是指不具有法人资格,但可以自己的名义进行社会活动的社会组织。 社会主义国家确立法人制度的意义和作用 法人制度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法人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罗马法。但法人概念的真正形成以及它作为一项独立的民事权利主体制度,是在资本主义时期随着各种公司、尤其是股份公司的涌现而最终完成的。而在社会主义国家确立法人制度,具有特殊的意义: (一)社会主义法人制度在确认国家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可以适当分开的基础上,确立了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独立财产责任原则,从而在法律上使国库财产与全民所有制企业所经营管理的财产完全分开,打破了国营企业长期以来统负盈亏、吃国家“大锅饭”的局面,对搞活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确认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法人地位,明确法人的独立财产责任并建立起相应的法人破产制度,这就真正在法律上使全民所有制企业由国家行政部门的“附属物”变成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从而可以进一步加强企业的经济核算和科学管理,增强企业在商品竞争中的活力,为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二)法人制度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商品经济活动加以监督和控制,从宏观上实现对国民经济计划管理的有效法律手段。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之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而社会主义经济计划的实现,主要地不是依靠行政命令来捆住企业手脚的办法,而是要服从商品生产的内在规律,依靠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来实现宏观控制。确立法人制度以后,国家通过对法人的核准登记和管理,可以有计划地创办和批准那些对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有益的企、事业单位,调整或者改革那些需要调整或改革的企、事业单位和组织,解散或者撤销那些对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不利的企、事业单位和组织,以保证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协调发展。同时,国家通过法人管理制度,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始终置于主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之下,这就为国家统计和计划部门及时获得有关信息,并及时运用各种经济杠杆调节商品经济提供了重要条件,以真正做到管而不,活而不乱。 (三)法人制度有利于企业或者事业单位根据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打破地区、部门和所有制的界限,发展各种形式的横向经济联合,在平等、自愿、互利的基础上建立起新的经济实体。实行法人制度,一方面可以保证企业在民事活动中以独立的“人格”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不再受来自上级领导机关或业务主管部门的不适当干涉; 一方面使作为法人的企业也不得以自己的某种优势去干涉其他法人的经济活动,或者进行不等价的交换。这样可以使企业发挥各自的优势,进行正当的竞争,促进更广泛的横向联合,按照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加速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更大规模地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四)建立法人制度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技术交往的需要。法人制度是世界各国民商法普遍采用的制度。在对外经济技术交往中,我们主要的是同外国法人打交道。如果没有我国自己的法人制度,一方面,国外客商和我国投资者对他们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我国法律的保障心存疑虑,影响了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使我们自己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例如,如果不明确国营企业的法人地位,就无法把国库财产同企业财产从法律上明确分开,一旦企业在外贸中亏损严重,国家最后就可能被迫用国库财产对这些国营企业的债务承担连带的无限责任。我国确立法人制度以后,有利于维护我国的利益。发展与外国的经济交往,引进更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大量资金,促进我国的四化建设;同时,也从法律上维护国外客商和投资者的合法经济利益,使他们对同我国进行经济贸易和投资有安全感,这是符合我国扩大经济交往和科学技术交流所需要的。 (五)法人制度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各项社会福利事 业的重要保障。为了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离不开各项社会福利事业、文化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社会主义法人制度通过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法人资格,明确了这些单位在民事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使这些单位具备了应有的法律地位,为它们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
D. 什么是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法人治理结构,又译为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组织架构。狭义的公司治理主要是指公司内部股东、董事、监事及经理层之间的关系,广义的公司治理还包括与利益相关者(如员工、客户、存款人和社会公众等)之间的关系。
1999年5月,由29个发达国家组成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理事会正式通过了其制定的《公司治理结构原则》,它是第一个政府间为公司治理结构开发出的国际标准,并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
该原则皆在为各国政府部门制定有关公司治理结构的法律和监管制度框架提供参考,也为证券交易所、投资者、公司和参与者提供指导,它代表了oecd成员国对于建立良好公司治理结构共同基础的考虑。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主要内容如下
1、公司治理结构框架应当维护股东的权利;
2、公司治理结构框架应当确保包括小股东和外国股东在内的全体股东受到平等的待遇;如果股东的权利受到损害,他们应有机会得到补偿;
3、公司治理结构框架应当确认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利,并且鼓励公司和利益相关者为创造财富和工作机会以及为保持企业财务健全而积极地进行合作;
4、公司治理结构框架应当保证及时准确地披露与公司有关的任何重大问题,包括财务状况、经营状况、所有权状况和公司治理状况的信息;
5、公司治理结构框架应确保董事会对公司的战略性指导和对管理人员的有效监督,并确保董事会对公司和股东负责。
(4)公司法人制扩展阅读:
法人治理结构,按照《公司法》的规定由四个部分组成:
1.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由公司股东组成,所体现的是所有者对公司的最终所有权,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 构。
2.董事会,由公司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对公司的发展目标和重大经营活动作出决策,维护出资人的权益,是公司的决策机构。
3.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对公司的财务和董事、经营者的行为发挥监督作用。
4.经理,由董事会聘任,是经营者、执行者。是公司的执行机构。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四个组成部分,都是依法设置的,它们的产生和组成,行使的职权,行事的规则等,在公司法中作了具体规定,所以说,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以法制为基础,按照公司本质属性的要求形成的。
E. 企业法人和法人企业有什么不同
区别一:企业法人的范围大于公司法人,公司法人属于企业法人。企业法人,是指以营专利为目的属,独立地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社会经济组织。包括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联营企业、公司制企业等。
区别二:公司法人是企业的一种组织形式,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社团法人。我国的公司法人包括两种基本类型,即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区别三:企业法人是法人的一种,是指能以自己名义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企业组织。法人企业是指取得法人营业执照、具有法人地位的企业。公司必须是法人,法人不一定是公司。
(5)公司法人制扩展阅读
法人企业是指取得法人营业执照、具有法人地位的企业。包括:
(一)公司制企业(即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二)非公司制法人企业(为历史遗留问题,多为尚未转制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
企业法人包括:
(一) 公司;
(二) 非公司制企业法人。
企业法人具有以下特征:
(一)具备企业法人的法定条件,经核准登记成立;
(二)是从事营利性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
(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F. 法人 企业法人 公司三者的关系
法人、企业法人、公司三者的关系为:法人包括企业法人和公司;企业法人包括公司和非公司企业法人。
按中国《民法总则》的规定,可以将法人分为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和特别法人。
一、营利法人。以取得利益分配给股东等出资人为目的成立的法人,为营利法人。包括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他企业法人等。
二、非营利法人。为公益目的或者其他非盈利目的成立,不向出资人、设立人或者会员分配所取得利润的法人。非营利法人包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等。
三、特别法人。《民法总则》规定的机关法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城镇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法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为特别法人。
企业法人包括以下类型:
一、全民所有制企业;
二、集体所有制企业;
三、联营企业;
四、公司制企业;
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
六、实行企业化经营、国家不再核拨经费的事业单位和从事经营活动的科技性社会团体。
(6)公司法人制扩展阅读:
法人具有以下一般特征:
一、法人不是人,是一种社会组织,是一种集合体,是由法律赋予法律人格的组织集合体。
这是法人与自然人的根本区别。它可以是个人的集合体,也可以是财产的集合体。不以组织集合体名义出现在民事主体的,不能为法人。
二、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它可以以自己的名义,通过自己的行为享有和行使民事权利,设定和承担民事义务。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消灭。
三、依法独立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
它有自己独立的权益,可以自己的名义独立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
四、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可否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是区别法人组织和其它组织的重要标志。《民法总则》第60条规定,法人以其全部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