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总则183条

民法总则183条

发布时间: 2022-07-28 02:03:41

民法总则见义勇为法条是怎样规定的

在民法总则中有关见义勇为的法条:

一、《民法总则》第183条:
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二、《民法总则》第184条:
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1)民法总则183条扩展阅读:

见义勇为的法律特征主要有:

1、见义勇为的主体是非负有法定职责或者义务的自然人。负有法定职责或者义务的主体,在履行法定职责或者义务时,不能成为见义勇为的主体。

2、见义勇为所保护的客体,是国家、集体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公民为保护本人生命、财产安全而与违法犯罪做斗争的行为,不能认定为见义勇为。

3、见义勇为的主观方面在于积极主动、不顾个人安危。

4、见义勇为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国家、集体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遭受正在进行的侵害的时候,义无反顾地与危害行为或者自然灾害进行斗争的行为。

民法总则中见义勇为的规定:

1、因见义勇为受损害,由加害人负责,没有加害人的,谁得好处谁补偿,这与紧急避险的有关条款中的法律原则一致。这是针对当前我国见义勇为引发纠纷的案例实际,在法律上对见义勇为者赋予一种请求权。

2、条文特别强调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这是对以往相关法律规定的一种突破。“可以”并不是强制性的义务,是任性的规定,是道德上的鼓励。很多见义勇为者所受的是人身伤害,得了好处的人对见义勇为者酌情进行补偿,体现出法律提倡对见义勇为者进行奖励的道德导向。

3、“可以”还可以理解为,不管见义勇为者受损害的责任是否已被侵权人承担,只要受益人自愿给见义勇为者补偿了,就不能反悔再要回去。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除有重大过失外,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民法总则,为见义勇为者“护身”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② 市民在抓犯罪分子过程中受伤。可不可以向犯罪嫌疑人讨要医药费

市民在抓犯罪分子过程中受伤,可以向犯罪嫌疑人讨要医药费,包括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如果犯罪嫌疑人不支付,可以向法院起诉。

③ 为什么婚丧嫁娶、衣食住行、买进卖出……民法总则哪些条款与你相关

从出生到成年,从结婚生子到步入老年,直至离世,我们的一生都与各种民事活动发生关系,我们的基本权益也需要得到保障。

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这部中国民法典的开篇之作,广泛确认了民事主体所享有的各项权益,实现对人“从摇篮到坟墓”各个阶段的保护。

民法总则貌似“高大上”,其实抽象的法律条文背后涉及的是千姿百态的社会生活,与你我息息相关。民法总则是保障每个公民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权利法”,是每个人生活的指南。

可能遇到的问题——

宝宝还在妈妈肚子里,但父亲突然离世,宝宝能否继承父亲遗产?

民法总则说了——

权利从妈妈肚子里开始拥有

司法实践中,继承案件中“遗腹子”享有何种合法权益往往成为争议的焦点,目前也已有这方面的判例。

民法总则第16条提出,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民事权利能力是一个人能否享受民事权利的前提。此次民法总则创设了“胎儿利益特别保护制度”,肯定了胎儿的民事权利能力,有效保护了胎儿在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方面的权益。也就是说,自然人还在妈妈肚子里时,就已经拥有民事权利了。

可能遇到的问题——

“熊孩子”偷拿父母手机打赏网络主播,孩子的行为算不算数?

民法总则说了——

8周岁时有权独立“打酱油”

孩子长到多大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民法总则第19条提出,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也就是说,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们的所有民事权益都由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予以保护。而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可以独立获得不附义务的赠与,也可以从事买作业本、交学费、借书等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此次民法总则将民事行为能力的年龄由10周岁下调到8周岁,是考虑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儿童的认知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可能遇到的问题——

父母长期殴打、虐待甚至严重摧残孩子,外人能不能插手?

民法总则说了——

父母不尽责或被“撤职”

在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当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监护人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2015年2月,我国首例民政部门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案在江苏徐州宣判。11岁的小玲遭受父亲邵某长期虐待,而母亲王某拒绝履行抚养义务。好心人张妈妈暂时收留了小玲,但由于相关法律的“盲点”,张妈妈不能成为她的新监护人。法院判决撤销案件中未成年人的父母法定监护权,并指定当地民政局为监护人。

对此法律作了规定,有关组织和个人都可以监督监护人的监护行为,发现这样的行为就可以撤销他们的监护人资格。国家民政部门作为国家监护的监督机构,负有更为重要的职责,并且在未成年人没有监护人的情况下,可以自己当监护人,保护好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可能遇到的问题——

刚看了房就接到售房电话;刚生了孩子就有人推销保险……个人信息怎么能不再“裸奔”?

民法总则说了——

法律给个人信息安装“防火墙”

民法总则第111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我们日常生活中,如旅游开房、办理银行卡、考试报名信息采集等行为,都有可能造成个人信息泄露。根据民法总则规定,“个人信息保护”作为民事权利写入了法律,并且,那些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组织和个人也被明确了特别保护义务,强调了个人信息的取得必须依法。民法总则为个人信息加了一堵最强版“防火墙”,全程监督和根治个人信息泄露恶疾。


民法总则第188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延长诉讼时效,就相当于延长了“找人”“找证据”的时间,有利于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诉讼时效,民法总则第191条规定了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受害人年满18周岁之日起计算。即未成年人遭性侵,成年后可“秋后算账”,这是对未成年人的特别保护。

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148条和第183条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悟到道德与法制的哪些道理

道德和法治是相辅相成的,一个国家必须讲道德,如果你不讲道德的话,那就要必须有法治来进行惩处,这样才能维持正常的。

⑤ 民法总则通过好人将会好报

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中,以“赞成2782票,反对30票,弃权21票”通过了《民法总则》,将于今年的10月1日起实施。通过的《民法总则》最大的亮点莫过于好人条款:
做好事救人终于有保障了,日前,河南驻马店一女子因过马路被撞无人施救遭遇“二次碾压”死亡,此事引发网友热议,不少人将众人的冷漠指向10年前的“彭宇案”。10年过去,“彭宇案”还时不时被提起,个中原因,一方面,这与彭宇已被一些媒体人为设定为“好人蒙冤”的标签有关。人们往往愿意想当然地相信,好人不得好报,善行可能遭遇勒索。
当他人处于危险时,而触手可及就可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时,奢谈“救不救”“扶不扶”,未免太过冷血。诚然,在一个陌生人社会,任何人的行为都可能面临一个计算“成本”的问题,这也是实情。理性也好、客观也好,并不意味着当我们面对生死存亡仍无动于衷,这种担心与冷漠无数次刺穿人们的道德底线,而现有法律因无能为力而被嘲讽,法律作为道德的最低保障,当道德被一再突破时,法律应该承担起了修补社会裂痕的重任,民法总则的出台,给做好人好事的人有力的支持。
《民法总则》第183条: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第184条: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好人免责”条款,具有极大的进步性,意味着好人自愿在紧急情况下为他人提供救助,如果受助人遭遇损害,那么好人将免责。当好人在施救的时候,可能自己遭受损害,也可能导致受助人受到损害。如果在好人自己遭受损害的情况下,可以依据《侵权责任法》第23条、《民法总则》第183条的规定,请求实际侵权人承担赔偿责任或者从受助人那里获得适当补偿;如果在好人导致受助人损害的情况下,依据《民法总则》第184条好人也将免责。可见,《民法总则》第183条和第184条珠联璧合,共同发挥为好人施救行为保驾护航的法律效果,有利于鼓励见义勇为的良好社会风气,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⑥ 民法总则183条体现了什么法律知识

《民法总则》第183条:来因保护他人民事权源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第184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法官释法

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刘玉平、张荣波等见义勇为先进模范的事迹传递着社会的正能量,引领着时代美好的道德风尚。但不得不承认,在现实生活中,“老奶奶摔倒了扶不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等社会负能量也不断地困扰着人们,一定程度上令许多人在应见义勇为的时候犹豫不前。为了肯定弘扬见义勇为这一传统美德,鼓励人们在危难之前相互帮扶,《民法总则》在《侵权责任法》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规定了受益人对见义勇为者的法定补偿责任和见义勇为者造成受益人损害时免除责任。《民法总则》实施以后,我们在遇到他人危难之时,一定要鼓起勇气、见义勇为,因为我们不仅有着道德的支持,更有着法律的保障。

⑦ 民法典183条184条的解读

民法典183条184条的解读,184条:善意救助者责任豁免规则,被称作“好人法”,其用意是鼓励善意救助伤病的高尚行为 。183条:见义勇为受害人的特别请求权,是指行为人为了保护他人的民事权益,在为保护他人民事权益的见义勇为行为中自身受到损害,所享有的赔偿和补偿自己损失的请求权。
法律分析
见义勇为行为实施主体是自然人。所谓自然人是指与法人相对的社会公民个体的统称。由于见义勇为行为是紧急情况下实施者根据主观判断后所采取的行为和行动,因此无论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者、具有完全政治权利者抑或剥夺政治权利者,都无关紧要。因此,只有将见义勇为的实施者定义为自然人,才能够符合其法律特性。见义勇为者必须实施了危难救助行为。所谓的危难救助行为是指当国家、集体、社会、公民个人财产及公民个人生命安全遭到威胁之时,行为人实施了旨在降低损失或威胁的行为,进而产生了相应后果的一切行为。这种行为一般都是在危险的情况下出现,并且伴有较强的风险性。行为人并不具备法律约定的义务。所谓法律约定的义务是指行为人与救助对象之间存在法律规定的救助责任。如果行为人的行为客观上产生了救助效果,但是存在与救助对象的法律约定,那么这种行为就不能够算作见义勇为。换句话说,只有行为人的行为超越了法律约定的职责或不具备法律约定的救助义务以外,才能够成为见义勇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四条 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第一百八十三条 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⑧ 见义勇为认定标准是什么见义勇为可以伤害他人吗

目前我国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见义勇为的认定标准。见义勇为是指个人不顾自身安危通过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或者抢险、救灾、救人等方式保护国家、集体的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的一种行为。

见义勇为也不能够伤害她人的呀。

见义勇为不是一个法律术语,法律上对见义勇为并没有严谨的定义。可以参照“正当防卫”的标准来判断是否会承担法律责任

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拓展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⑨ 根据新的民法总则十八岁自然人规定有哪些

一、18周岁时。《民法总则》第十八条规定: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二、18周岁后:
1、他(她)结婚(男:22周岁,女:20周岁)、生子,由此产生新的亲属关系。他(她)与家人一起奋斗,追求幸福的生活。
2、期间也可能会遇到一些大大小小的烦恼,比如婚姻中出现财产和子女抚养纠纷,朋友借钱三年不还,个人照片被滥用,楼上住户的空调往家里滴水……这些问题如何解决,都可以在民法总则中找到原则依据。
3、如果他(她)选择创业,个体工商户也是民事主体,这在民法总则中得到延续巩固。
4、如果他(她)生活在农村,是某个村子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也能安心从事经营生产。现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被民法总则赋予法人资格。以前面临的合同订立、财产处置等难题,解决起来有了法律依据。他(她)可以受集体委托,到银行以集体的名义开设账户,为集体的生产经营提供更大方便,大家的生产增收将有更多法律保障。
5、21世纪是互联网时代。他(她)可以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便利,网络虚拟财产也会受到保护。
《民法总则》第115条规定:物包括不动产和动产。法律规定权利作为物权客体的,依照其规定。
第127条规定: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6、互联网时代,他(她)的个人信息也受到了法律的保护!
《民法总则》第111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7、见义勇为历来为中国文化所倡导,民法总则对此也予以鼓励。
《民法总则》第183条规定: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第184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⑩ 见义勇为的标准是什么为何男生救落水同伴不算见义勇为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183条规定,见义勇为是指个人不顾自身安危通过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或者抢险、救灾、救人等方式保护国家、集体的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的一种行为。此外,在法律中还有一个词叫“特定义务”,也就是说如果属于以下情况则不属于见义勇为:一是法律规定的,如父母对孩子的施救义务;二是先行行为导致别人处于险境;三是职业准则要求的。男生救落水同伴,第一它不属于法律规定的范围,第二男生也并没有故意让同伴去涉险,第三这也不属于执业准则要求,所以男生就落水同伴属于见义勇为。

“救同伴身亡不算见义勇为”曾一度成为国考面试热点,事情是发生在一个端午假期,成都的五个家庭一同去郊外游玩,不幸的是,在游玩过程中,有两名同伴不小心落水,而另外两名同伴则赶去救人,但是四个人中只有一人生还。

对于这件事情,大家怎么看呢?

热点内容
代表两会传达民法典 发布:2025-01-16 21:06:52 浏览:848
消防法治警营心得体会 发布:2025-01-16 21:03:28 浏览:267
民法典的全程 发布:2025-01-16 20:25:58 浏览:348
法院公告的形式 发布:2025-01-16 20:16:53 浏览:999
海商法第五十六条 发布:2025-01-16 20:02:11 浏览:39
易制爆化学品各项安全规章制度 发布:2025-01-16 19:47:58 浏览:256
公民法形成 发布:2025-01-16 19:39:06 浏览:750
著有道德经为道家始祖的是 发布:2025-01-16 19:29:13 浏览:187
四川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04 发布:2025-01-16 18:35:23 浏览:965
天津劳动法赔偿金额 发布:2025-01-16 18:01:14 浏览: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