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刑法罪名精释

刑法罪名精释

发布时间: 2022-07-28 12:38:31

刑法205条司法解释量刑标准

我国刑法205条司法解释主要是说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此罪主要指的是犯罪嫌疑人为他人虚开、为自己虚开、让他人为自己虚开或者是介绍他人虚开发票,并且开票税款数额达到犯罪程度。一般情况下犯罪嫌疑人触犯此罪的,将被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要是虚开的税款数额较大或者是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将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五条规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虚开的税款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虚开的税款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单位犯本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虚开的税款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虚开的税款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㈡ 刑法罪名精释的作者简介

周道鸾,1930年生,湖南省津市市人,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现任国家法官学院教授,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委员、最高法院司法改革小组顾问。曾任最高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研究室主任,最高法院刑法修改小组负责人、诉讼文书修改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写作协会司法行政文书研究会副会长。对中国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和法律文书学有较深造诣。著有《应用法学与司法实践》、《中国刑法分则适用新论》、《中国法院刑事诉讼文书的改革与完善》、《民事裁判文书改革与实例评析》(第二版),主编《刑法的修改与适用》、《刑法罪名精释》(第二版)(主编之一)、《新编司法文书教程》、《民事诉讼法教程》等专著、教材34部,发表论文90余篇。享受国务院发放的特殊津贴。

㈢ 求刑法罪名精释 pdf

刑法罪复名精释.pdf

tc5.us/file/16273814-415423155(选择普通制下载即可!

1、文件有点大,需要耐心下载;

2、手机浏览器网页端登 陆,或PC电脑端登 陆,即可查看、下载;

3、文件有时效性,请及时下载,以免失效;

㈣ 周道鸾的主要著作介绍

《刑法罪名精释》(第四版)
本书在第三版的基础上,根据《刑法修正案(七)》、《刑法修正案(八)》和包括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四)》《补充规定(五)》在内的75件刑事司法解释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作了较大的修改和补充。
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刑法修正案(七)》和《刑法修正案(八)》以及大量司法解释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内容都吸收进本书。
不仅对已确定的451个罪名全部进行了研究、撰写,而且坚持新增设的罪、修改的罪、常用的罪重点阐释。对1997年刑法施行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颁布的《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和8个刑法修正案增设的39个新罪名和修改的38个罪名,都精心进行了撰写和修改。
对每一个罪名,注意从概念和构成要件等方面正确阐述我国刑法的基本理论;对认定犯罪和适用刑罚应当注意的问题,特别是司法实践中遇到的许多疑难问题作了充分论述。这是目前国内出版的研究中国刑法分则内容最新、最全面、最具权威和实用价值的刑法专著之一。
《周道鸾应用法学文选》
《周道鸾应用法学文选》忠实地记录了一个老司法工作者所走过的法治历程。在书中,作者回顾了80年的人生经历,重点梳理了1958年从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以后,在长达56年的司法生涯和退休生活中,学习、研究和应用法律的思想观点,总结了司法经验。作者伴随着新中国曲折的法治进程一步一步走来,既是参与者,又是见证者,更是体验者。全书分为五编:刑事法律问题研究编、民事法律问题研究编、司法改革问题研究编、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编和附录编,是作者在应用法学园地里勤奋耕耘的结晶。
《中国刑法罪名解释:原由、发展与司法适用》
《中国刑法罪名解释:原由、发展与司法适用》分六个部分,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刑法罪名解释的过去和现在、由来和发展。
主要介绍了1949年以来至1979年第一部刑法典颁布前后在刑事司法工作中适用罪名的情况;重点介绍了1997年刑法修改后,由于仍未实现罪名立法化,最高人民法院决定用司法解释的形式,实现罪名的规范和统一,首次制定、公布了《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规定》的过程;以及为便于司法机关统一认定罪名,最高人民法院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先后于2001年至2011年联合制定、公布了5个《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对全国人大常委会在1997年刑法生效施行后,为适应同犯罪作斗争的需要,先后于1998年至2011年颁布的《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等8个刑法修正案新增、修改的罪名作了补充,使刑法罪名解释有了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为便于在司法实践中正确理解和适用,作者根据立法条文和立法精神,对最高法院确定的1997年刑法的罪名和“两高”历次《补充规定》确定的刑法修正案的罪名进行了解读。从而丰富了本书的内容。
同时,总结司法经验,阐明了确定罪名应当遵循的原则,并结合司法实践,指出了正确认定罪名应当注意的问题。本书从刑法罪名解释的一个侧面,反映了新中国成立62年来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工作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并填补了在这一领域研究上的空白。对高等法学院校和法学研究机构从事教学、研究的人员有一定研究价值,对政法机关从事司法实务的工作人员有一定指导意义。
《法律文书教程》(第二版)
本书由长期从事法律文书研究与实践的专家撰写而成。在国内同类教材中,本书以其强大的作者队伍、第一手的权威资料,傲视群雄,影响广泛。作者先是归纳了法律文书结构要素、写作的基本技巧、制作法律文书的原则和要求,然后在全面总结法律文书制作经验的基础上,系统讲述了侦查、检察、裁判、监狱、国家赔偿、律师、仲裁和公证等各类司法文书的写作方法、技巧与制作要求。内容新颖、应用性强、理论性与科学性结合,是其突出特点。
《法律文书教程》是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形势下,为适应高等法学院校法律文书教学的需要而编写的。本书总结了近几年来法律文书制作和法律文书教学的经验,反映了法律文书改革和法律文书研究取得的新成果,并按照公、检、法、司等机关现行有效的文书格式及其要求进行编写,因而内容最新的。本书坚持改革的精神和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原则,每一种文书除讲清外,着重围绕实事、证据和理由,讲授文书的内容和制作方法,以及制作时注意的问题,便于理解,也便于司法实践部门的人员使用。
《法律文书格式及实例点评》(第二版)
本书第二版是为结合《法律文书教程》(第二版)的教学需要,在第一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法学教学参考书。本书主要是补充2003年以来中央司法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为推行国家颁布的新法律而制定的新的法律文书格式及实例,并进一步强化点评。本书的结构与《法律文书教程》(第二版)相适应,仍分为侦查文书、检察文书、刑事裁判文书、民事裁判文书、行政裁判文书、监狱文书、国家赔偿文书、律师诉讼文书、仲裁文书和公证文书等十类常用法律文书。
《港澳地区司法制度与港澳和外国法院裁判文书》
本书是我国出版的第一部专门重点介绍香港、澳门地区法院和外国法院裁判文书的著作。作者在介绍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司法制度的基础上,精选了具有代表性的香港地区法院制作的各类裁判文书15份,澳门地区法院制作的各类裁判书文27份,外国法院制作的裁判文书4份。本书所收录的裁判文书都是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司法文书,从内容到格式都保持了原样,具有权威性、真实性。本书所收录的裁判文书按照民事、刑事、行政三种案件归类,比较科学、全面、系统。本书对于法官等司法工作人员和高等院校、法学研究机构从事司法文书研究的人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未成年人刑事判决书的修改与制作》
2009年6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刑事审判专业委员会通过了修改的一审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普通程序的刑事判决书样式和一审未成年人刑事公诉案件适用简易程序的刑事判决书样式。2009年10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下发了这两种样式。制作未成年人刑事裁判文书是少年法庭法官的重要任务。人民法院制作的裁判文书是司法公正的最终裁体。未成年人犯罪有别于成年人犯罪。《未成年人刑事判决书的修改与制作暨少年法庭工作调查》贯彻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教育为主、惩治为辅”的原则,采取理论、样式、实例相结合的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方法,重点阐述了未成年人犯罪和未成年人刑事裁判文书制作上的特点,以维护未成年刑事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并对所附裁判文书实例进行了点评。同时,《未成年人刑事判决书的修改与制作暨少年法庭工作调查》收入了作者近年来在江苏、上海、广州对少年法庭工作所作的调查,了解了我国少年法庭工作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和积累的丰富经验,指出了当前少年法庭工作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如何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少年法庭工作,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少年司法制度提出了构想。《未成年人刑事判决书的修改与制作暨少年法庭工作调查》还收录了有关国际公约、现行法律和司法解释以及有关国家领导人于2009年11月2日为全国法院少年法庭成立25周年纪念大会发来的贺信和讲话。这些不仅是人民法院制作未成年人刑事裁判文书、改革和完善少年法庭制度的重要法律依据,而且为今后推动中国特色少年司法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因而权威性、实用性、指导性和前瞻性,是《未成年人刑事判决书的修改与制作暨少年法庭工作调查》的一大特色。
《中国刑事法的改革与完善》
本书的撰写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意把审判、教学和研究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力求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正确阐述我国刑法的基本理论,介绍刑法(包括单行刑法、刑法修正案)的立法背景和基本内容,阐明立法和司法解释的要旨,吸收刑事司法的新经验和刑法理论研究的新成果,积极探索在刑事司法实践中遇到的如何适用法律的问题。
《司法改革三十年:我所经历的人民法院改革》
《司法改革三十年:我所经历的人民法院改革(1978-2008)》的最大特点是真实性。它从一个侧面见证了人民法院改革的历史进程,谨以此书纪念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改革开放三十周年。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人民法院的改革取得了重要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有力地推动了审判工作和其他工作的开展。作者在法院工作40年,对司法工作怀有深厚的感情。1987年调到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后,由于工作关系,直接参与了司法改革工作的调查、论证和有关法律问题的研究以及司法解释的制定工作。本书主要收录了作者近年来撰写的有关司法改革方面的文章工6篇,内容涉及死刑制度、法官制度、司法解释制度、案例指导制度、刑事法律制度、少年法庭制度改革、裁判文书改革、罪名规范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法院的法律地位等。这些文章既是作者亲身经历的司法实践的总结,也是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的真实记录。

㈤ <<刑法罪名精释>>为什么就具体罪名来说是权威著作

您好,权威只是对书的评价而已,权威只是大家的一种主观判断,并没有经过科学实验论证过,您不必过于较真。
此书的主编确实是业界权威。下附主编简介:周道鸾,1930年生,湖南省津市市人,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现任国家法官学院教授,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委员、最高法院司法改革小组顾问。曾任最高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研究室主任,最高法院刑法修改小组负责人、诉讼文书修改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写作协会司法行政文书研究会副会长。对中国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和法律文书学有较深造诣。
书籍简介:1997年我国刑法修订后,为实现罪名的规范化、统一化,提高司法水平和办案质量,最高人民法院在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了确定罪名的司法解释。为正确理解与适用罪名的司法解释,人民法院出版社于1998年出版了《刑法罪名精释》一书,其后根据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的不断发展而加以修订,日前出版发行了第四版。座谈会上,高铭暄、戴玉忠、曹子丹、陈兴良等法学专家和实务界人士就如何正确适用刑法、确定罪名的问题展开研讨。贯彻罪刑法定原则,必须严格依照刑法规定,首先应做到罪名规范、统一。十多年来,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同刑事犯罪斗争的需要,我国刑事立法多次修改补充,刑事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不断出台,司法实践必须适应变化,与时俱进,加强研究,努力调整,立足我国刑法的基本理论,把握立法精神和司法解释要旨,正确认定犯罪和适用刑罚。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㈥ 刑法罪名精释为什么是当然的权威

只是对书的评价而已,作者确实是权威,但楼主也不必太过认真,权威从来都是大家拥戴出来的,并没有经过科学实验论证过。

㈦ 刑法罪名精释的介绍

《刑法罪名精释》(第二版)在1997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规定》的基础上,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先后于2002年3月和2003年8月公布的关于执行刑法确定罪名的两个“补充规定”,从罪名到内容作了较大的修改和补充。

㈧ 材料有十条有八条对的两条错的是诬告陷害罪吗

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认定被控告人无罪的案件,如果缺乏积极的证据证明控告人即被害人有捏造事实的行为,被害人不构成诬告陷害罪——赖某钦诬告陷害案案例要旨: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认定被控告人无罪的案件,如果缺乏积极的证据证明控告人即被害人有捏造事实的行为,被害人不构成诬告陷害罪。自诉人指控他人犯诬告陷害罪,法院仅根据自诉人提交的证据作出审查,证据形式上必须满足确实、充分的要求,否则法院不予受理或驳回起诉。法院审查的材料证据应当与公安、检察机关作出不予追究处理的材料基本相同,避免法院根据不同的证据作出不同于公安、检察机关的处理结果。案号:(2016)粤03刑终1498号审理法院: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案例来源:《人民司法·案例》(2018年第8期)2.诬告陷害罪构成要件包括无中生有,任意虚构编造整个犯罪事实及虚构编造部分虚假事实的情形——崔文琴诬告陷害案案例要旨:诬告陷害罪构成要件中的捏造事实不仅包括无中生有,任意虚构编造整个犯罪事实,而且包括虚构编造部分虚假事实的情形。事实是通过相关证据予以反映和证实的,捏造事实的行为包含了伪造有罪证据的行为。某一诬告陷害行为是构成情节严重的基本犯,还是构成造成严重后果的结果加重犯,应结合整个案情进行分析。案号:(2007)杨广刑初字第145号审理法院: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人民法院案例来源:《人民司法·案例》(2007年第24期)3.捏造犯罪事实、意图陷他人于刑事追诉之中,情节严重的,构成诬告陷害罪——宋某诬告陷害案案例要旨:行为人故意捏造法院工作人员克扣、截留其执行款事实、进行虚假告发,导致有关单位对相关人员展开调查,意图陷相关人员于刑事追诉之中,给司法人员工作造成巨大压力、正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的,构成诬告陷害罪。审理法院: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案例来源:《人民法院案例选》(总第117辑)(2017年第11辑)

法信 · 权威观点

1.诬告陷害的行为表现

(1)必须有捏造犯罪事实的行为。所谓捏造,是指完全虚构犯罪事实。至于行为人是否也捏造了有罪证据,不影响本罪的成立。如果行为人捏造的事实只是一般违法行为、不道德行为或者其他错误事实则不构成本罪。

(2)诬告陷害行为必须向有关机关或者人员告发,或者采用了足以引起司法机关追究活动的方法。告发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直接告发,也可以是间接告发;可以是口头告发,也可以是书面告发;可以是署名告发,也可以是匿名告发。

(3)诬告陷害行为必须指向特定的人。也就是说,构成本罪必须有特定的对象,如果没有特定的诬告陷害对象,而只是虚报案情,没有明示或者暗示是谁作的案,不构成本罪。诬告陷害行为,情节严重的,才构成犯罪,否则不构成犯罪。

(摘自《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与侵犯财产罪》,卢培伟主编,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4年版,第72页。)

2.诬告陷害罪的客观方面之一是捏造犯罪事实,向国家机关或者有关单位作虚假告发

这是诬告陷害罪的本质特征。首先,要有捏造犯罪事实的行为。因为只有捏造犯罪的事实,才有可能对被诬陷者追究刑事责任。如果行为人没有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而是捏造一般的事实,则不构成本罪。其次,必须向国家机关或者有关单位作了虚假告发。这是构成诬告陷害罪的前提条件。行为人虽有捏造他人犯罪事实的行为,如果没有进行告发,其诬陷的目的就无法实现,因而也不构成诬陷罪。告发的形式很多,有书面的,有口头的;有署名的,有匿名的;可以投信告发,也可以当面告发;可以向司法机关告发,也可以向有关单位告发。不论采用哪种形式告发,只要是实施了告发的,就可能构成诬告陷害罪。再次,告发必须有特定的对象。这个特定的对象就是“他人”。所谓他人,是指自然人,而不是法人。被诬陷者可以是国家工作人员,也可以是一般群众,还可以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法律对所有公民的人身权利都给予保护。被诬陷的特定对象必须明确,一般是有名有姓的,但并非要以指名道姓作为先决条件。如果通过告发的事实可以明显地看出行为人是在诬陷谁,即使没有点名,也应以诬陷论罪;如果行为人只是泛泛地捏造了某种犯罪事实,而没有对任何人进行指控的,则不构成诬告陷害罪。因为没有特定对象的告发,不可能引起刑事追诉,自然也就谈不到对公民人身权利的侵害。

(摘自:《刑法罪名精释(第四版)》,周道鸾、张军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13年出版,第559页。)

3.诬告陷害罪与错告、一般诬告陷害行为的界限

(1)本罪与错告的界限。本条第3款规定: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款规定。所谓错告,是指错误地指控他人有犯罪事实的告发行为。所谓检举失实,是指揭发他人罪行,但揭发的事实与实际情况完全不符或部分不符的行为。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这就把诬告与错告在性质上清楚地区别开来了。诬告与错告,在主观方面有着质的不同:前者是明知自己告发的是捏造的犯罪事实,并作虚假告发,属于犯罪行为;后者则是由于情况不明,或者认识片面而在控告、检举中发生差错。由此可见,是否具有诬陷的故意,是区分诬告与错告的最基本标志。

(2)本罪与一般诬告陷害行为的界限。两者都具有捏造事实、诬陷好人的特征。但是诬陷的内容、目的和性质又各不相同:诬告陷害罪是捏造事实,意图使他人受刑事处罚,而一般诬陷行为仅限于捏造犯错误的事实,其目的只是使他人受到某种行政纪律处分。因此,从性质上讲一个是犯罪,一个是违法。对一般诬陷行为,可根据不同情节和后果,分别给予行政处罚、纪律处分或者批评教育。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案典(中)》,周强、李少平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16年出版,第1301页。)

4.夸大他人犯罪情节行为构成诬告陷害

诬告陷害罪的立法主旨在于禁止捏造事实诬告他人,以保证公民不被错误地追究刑事责任,同时维护司法机关的正常秩序。在他人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的情况下,被害人夸大他人犯罪造成的损失,这种行为会使原犯罪嫌疑人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根据由轻罪转变为重罪,使其遭受的刑事处罚超出原本应承担的刑事责任限度。这同样是对他人人身权利的严重侵犯,更何况,即便是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权利也不容随意侵犯。正如有学者所言,捏造整个完整的犯罪事实使他人受到从无到有的刑事处罚,固然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利。同样,夸大部分犯罪事实使他人受到从小到大的刑事处罚,无疑也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利。此外,夸大犯罪损失的行为无疑干扰了司法机关对原犯罪嫌疑人的正确处理,容易造成错案,也影响到司法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因此,客观上夸大犯罪造成的损失,捏造部分犯罪事实,主观上意图使他人受到更重的刑事责任追究,这种行为同样符合诬告陷害罪的构成要件,成立诬告陷害罪。

㈨ 为什么说《刑法罪名精释》对于具体罪名来说是权威著作

您好,权威只是对书的评价而已,权威是大家的一种主观判断,并没有经过科学实验论证过,您不必过于较真。
此书的主编确实是业界权威。下附主编简介:周道鸾,1930年生,湖南省津市市人,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现任国家法官学院教授,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委员、最高法院司法改革小组顾问。曾任最高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研究室主任,最高法院刑法修改小组负责人、诉讼文书修改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写作协会司法行政文书研究会副会长。对中国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和法律文书学有较深造诣。
书籍简介:《刑法罪名精释(第四版)》在北京举行过出版发行座谈会,来自立法、司法实务界人士和刑事法学界的专家学者60余人参加会议。中纪委副书记张军,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黄尔梅,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高憬宏,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慕平出席。
1997年我国刑法修订后,为实现罪名的规范化、统一化,提高司法水平和办案质量,最高人民法院在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了确定罪名的司法解释。为正确理解与适用罪名的司法解释,人民法院出版社于1998年出版了《刑法罪名精释》一书,其后根据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的不断发展而加以修订,日前出版发行了第四版。座谈会上,高铭暄、戴玉忠、曹子丹、陈兴良等法学专家和实务界人士就如何正确适用刑法、确定罪名的问题展开研讨。贯彻罪刑法定原则,必须严格依照刑法规定,首先应做到罪名规范、统一。十多年来,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同刑事犯罪斗争的需要,我国刑事立法多次修改补充,刑事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不断出台,司法实践必须适应变化,与时俱进,加强研究,努力调整,立足我国刑法的基本理论,把握立法精神和司法解释要旨,正确认定犯罪和适用刑罚。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㈩ 刑法罪名精释的内容简介

经修订,《合同法最新文本样式(上下)》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内容新颖,重点突出。对两个“补充规定”根据全国人民常委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和4个刑法修正案确定新增设的9个罪名,加上原有的413个罪名共422个罪名全部进行了研究、撰写;修改的23个罪名也逐一进行了改写,并坚持新罪,常用的罪,修改的罪重点写。二是阐明立法的基本精神。凡涉及适用《决定》、刑法修正案和立法解释条文的,都阐明了立法的背景。三是实用性强。对每一个罪名,注意从概念和构成要件等方面正确阐明我国刑法的基本理论,对认定罪名和适用刑罚应当注意哪些问题作了充分的阐述,并吸收了“两高”为执行刑法公布的50多件司法解释的内容。这是目前国内出版的研究中国刑法分则内容最新、最全面、最具实用价值的刑法专著之一。

热点内容
民法于飞老师 发布:2024-11-17 10:58:58 浏览:944
制定规章制度的讨论记录 发布:2024-11-17 10:43:56 浏览:998
聘请常年法律顾问协议需要注意什么 发布:2024-11-17 10:03:42 浏览:690
怒江州司法局 发布:2024-11-17 10:02:14 浏览:696
劳动法是如何规定用工环境的 发布:2024-11-17 09:07:22 浏览:152
邓州市法律咨询 发布:2024-11-17 09:02:40 浏览:713
条例准则案例试题 发布:2024-11-17 08:49:27 浏览:256
有关经济法小论文题目 发布:2024-11-17 08:48:38 浏览:858
该公司产生法律诉讼 发布:2024-11-17 08:42:29 浏览:476
汉堡店规章制度 发布:2024-11-17 08:22:08 浏览: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