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法简答题
❶ 国际商法简答题:违约对风险转移的影响有哪些(拜托急用)
当事人违约对风险转移的影响
00从交货时间起,风险转移于买方,这是国际惯例的一般规则。但是假若有违约行为的发生,则此规则不适用。所以违约行为对风险转移将产生不同的影响和结果。
001.买方违约对风险的转移的影响。按照《公约》第六十九条规定,如果卖方已按约定的时间将货物交给买方处置,而买方没有在适当的时间内接受货物,即使他没有实际占有货物,风险也自货交他处置时转移.《2000年通则》也做了相似的规定,如在CFR术语条件下,买方一旦有权决定装运货物的时间和目的港,买方必须就此给予卖方充分通知,若买方未履行此义务,则风险提前至约定的装运日期或装运期限届满之日起转移。
002.卖方违约对风险转移的影响。《公约》第六十六条规定,在合同履行中如果卖方违约,会对风险转移影响,买方可拒绝履行支付价款义务。同时,《公约》第七十条规定:“如果卖方已根本违反合同,第六十七条、第六十八条和第六十九条的规定,不损害买方因此种违反合同而可以采取的各种补救办法。”对于此规定的理解,第一,该条款适用于卖方根本违约的情形;第二,按此规定,卖方根本违约不影响第六十七条、第六十八条和第六十九条的风险转移规定;第三,卖方根本违约不损害买方不损害买方因此种违反合同而可以采取的各种补救办法,但对于买方采取的不同补救办法对风险转移的影响却未提及。
00根本违约在实践中表现为两种情形:一卖方不履行交付或者未按约定的时间交付;二卖方交付的货物不符合合同的约定。由于前种情形卖方未交付货物,风险当然有卖方承担。学界中有争议的是对于第二种情形风险是否转移。笔者认为,若买方出于经济和效率的考虑,接受了货物并采取了与之不相抵触的违约救济办法,则根本违约不影响风险转移;但买方因此种违约而拒绝接受货物或者解除合同时,风险由卖方承担。因为风险划分的标准是货物是否完成交付而不考虑其他因素。因此,原则上只要卖方完成交付,买方接受货物且将来也不撤消对货物的接受,则风险由买方承担。而在此之外,买方采取的各种不与接受货物相抵触的违约救济办法,则属于违约责任问题。
❷ 龙哥2010商法
第一章 商法
一、填空
1.世界范围内的商事立法运动肇始于____,延续至今,它是人类社会迈向法制的重要一步。
答案:18世纪初
2.商主体公示法定是指商主体之成立必须按照法定程序予以公示,以便交易第三人及时知晓;未经法定公示者,不得用以_____。
答案:对抗善意第三人
3.传统商法在体系上主要包括商身份法和______两大部分内容。
答案:商行为法
4.在法律部门的相互关系上,民法是普通法或基本法,商法是______。
答案:特别法
5.近代商法起源于中世纪地中海沿岸的商业城市和____。
答案:海上贸易
6.法国商法法系以法国商法为核心,以行为主义和为法系的重要特征和商事法规的立法基础。
答案:客观主义
7.《德国商法典》最早颁布于____年。
答案:1861
8._______反映了商法独立存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是商法部门建立的基础,是商法区别于其他法律部门的本质特征所在。
答案:独立的商法调整对象
9.在调整方法上,商法注重维持私法中传统的“_____原则”,经济法则信守“国家统治原则”。
答案:意思自治
10.商法作为私法规范与公法规范相兼容的法律规范体系,其公法性规定主要为______。
答案:行政法律规范
二、名词解释
1.商法
商法指调整商事交易主体在其商行为中所形成的法律关系,即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狭义的商法仅指商法典及其附属法规;广义的商法包括全部商事法律部门。
2.商法原则
商法原则指集中体现商法的性质和宗旨,调整商事法律关系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包括商主体法定原则,公平交易原则,交易简便、迅捷原则等。
3.商法的渊源
商法的渊源指商法规范借以表现和存在的形式,是对商事行为具有约束力的法律规范效力的重要来源,是商事经营活动的重要法律依据。在我国,主要表现为制定法、立法和司法解释、商事自治法等。
4.商法调整对象
商法的调整对象指商法作为特殊的法律规范体系对现实生活发生作用的范围。
三、单项选择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事立法活动活跃,相继出台了多部法律,可以归入商法范畴的有(B)。
A.《合同法》、《企业破产法》、《民事诉讼法》
B.《公司法》、《票据法》、《保险法》、《商业银行法》
C.《个人独资企业法》、《信托法》、《证券法》、《仲裁法》
D.《劳动法》、《行政诉讼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2.商法的概念可以表述为(A)。
A.调整商事交易主体于其商行为中所形成的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B.调整商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C.调整公司、企业日常商业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D.调整一切微观经济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外国法上,采取以商人和商行为共存的折衷主义原则作为立法基础的国家是(C)。
A.美国、英国
B.德国、法国
C.日本
D.瑞士
4.有关商法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B)。
A.其调整行为具有营利性
B.商法调整对象的不特定性
C.商法规范较强的技术性
D.商法的公法性和国际性
5.所谓商主体法定原则是指(D)。
A.对于商主体在法律上的资格,不以强行性法规加以规定
B.商主体的类型在法律上有严格的界定
C.商事交易主体的地位平等,任何一方不享有特权
D.商主体类型法定、内容法定、公示法定三个方面
五、、简答题
1.简述商法的基本特征。
2.简述交易便利、迅捷原则。
3.简述商法与民法的关系。
1.商法的特征:
(1)商法调整行为的营利性;
(2)商法调整对象的特定性;
(3)商法规范较强的技术性和易变性;
(4)商法的公法性;
(5)商法的国际性。
2.商事交易便利、迅捷原则表现在三个方面:
(1)交易简便:各国商法在商行为方面一般采取要式行为方式、文义行为方式,并通过强行法和推定法对其内容预先予以确定。
(2)短期时效:商法对于各类商事请求权普遍采取不同于民法上时效期间的短期时效。短期时效制的目的在于促使当事人迅速行使权利,以保证交易的迅捷。
(3)定型化交易规则:权利证券化和权利义务格式化是商法的又一个重要特点。通过法律行为标准化、定型化,从而简化了权利转让和权利认定的程序。
3.商法与民法的关系:
(1)民法与商法是调整民商事行为的法律。在法律部门的相互关系上,民法是普通法或基本法,商法是特别法;民法是抽象化的法律表现,而商法是具体化的法律表现。
(2)民法与商法都属于私法范畴,即都是以调整平等主体之间关系的法律规范为主构成的法律。但是,民法是纯私法,调整的是平权关系;商法则以私法为主体,兼具公法性内容,调整的是平权与不平权兼有的法律关系。因此,民法是私法规范体系;商法是以私法规范为主体,私法规范与公法规范相结合的法律规范体系。
(3)民法作为基本法或普通法,调整的范围广泛,适用于各类民事主体所实施的民事行为。商法调整范围有限,仅适用于民事主体中从事商事经营活动的那部分,或仅仅适用于民事行为中与营利相关的那一部分行为,即商人所从事的商行为。
六、论述题
1.试述商主体的分类。
1.在当代各国商法中,商主体表现为多种形式,不同国家的商事立法和不同的商法理论,常常依照不同的标准对商主体予以分类。一般说来,主要有以下多种分类:
(1)依照商主体的组织结构形态或特征,即是自然人还是组织体以及组织形态等形式状况,商主体可分为商个人、商法人、商合伙。
(2)依照法律授权或法律设定的要件、程序和方式,商主体可分为法定商人、注册商人、任意商人;或称必然商人、应登记商人、自由登记商人。
(3)依照经营者的法律状态和事实状态,商主体可分为形式商人或固定商人、拟制商人、表见商人。
(4)依照经营者的经营规模,商主体又可分为大商人或完全商人和小商人。
(5)依照经营种类,商主体可以分为制造商、加工承揽商、销售商、供应商、租赁商、运输仓储商、餐旅服务商、金融证券商、保险商、代理商、行纪商、居间商、信托商等等。
依照商主体资产的权利状态,还有学者将商主体分为个体经营者、企业、商业使用人等等。
❸ 简答商法的性质如何
对于以商事关系为调整对象的商法,其性质是什么,在当代中国的法学界虽未见有学者
以“性质”为篇名作系统的阐发,但许多学者在谈到商法的特征时多少有所涉及,而其中所
涉及的内容似乎尚有深入研讨的必要。
商法的性质即商法的本质属性,从普遍的意义上说,此处并不涉及其政治性质问题,因
为中国法律毫无疑问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从商法产生时起,大陆法系国家的学者就认为商法是私法的特别法,属于私法范畴。也
就是说,商法的首要性质是私法。对于商法这种性质的揭示不仅适合于19世纪的欧洲,同
样适合于当代中国。
关于当代中国是否应采用公、私法的划分问题,在国家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定为我国
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之后被法学家提了出来,尽管如同国外的情况一样有少数学者持
否定的态度,但较为多数的学者认为“公私法的区分,是现代法秩序的基础,是建立法治国
家的前提。”①依区分公法和私法的通行标准,商法的私法性质十分明显。
第一,作为商法调整对象的商事关系是一种平权关系,主体双方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
商事关系是发生在商事活动中的商人之间形成的财产关系,商人或称商事主体是市民社会的
主体之一,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即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市场经济主体,它们或是公司、合作
社,或是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等等。它们是合理地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的
人,是市场之中实在的人在法律上的表现,是实实在在的“经济人”而非“道德人”。因此,
商人是私法的主体,商事关系属于私法调整对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商法规定的权利是商事主体从事商事活动的权利。这种权利的核心是商事主体拥
有在法律预先设定的范围内的充分的经营自由,以实现其营利目的。为达到这一点,商法首
先要以严格主义(强行性规范)确立商事主体的主体地位,赋予其商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
力;其次,是必须确保商事主体的意识自治,以使其通过自己的独立的行为去享有权利和承
担义务,体现在法律规范上,即是较多的任意性规范的存在。例如,关于商行为,在许多情
形下,只要不违背社会公共利益或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均可由当事人自行约定或自行订
定。
,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法律系副教授。
①肖扬主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建设讲座》,中国方正出版社1995年7月版,第10页。
一14一
第三,不论是商法的任意性规范,还是其强行性规范,都以确认、保障和促进商事主体
的营利为宗旨。商法关于商事主体的营利性调整机制并不是保证每一个商事主体都获利,实
际获利的数量与当事人主观愿望的差异,是由当事人双方能力决定的事情,商法对此不加干
预。商法的使命是保障交易程序的公平,即以建立交易的公平竞赛规则为己任,向所有依法
经营的商事主体提供公平获利并将其合理地分配于投资者的一般性条件,但如果交易使一方
无利可得,就违反了交易在分工条件下使双方皆获利的本质,尤其是在交易中发生欺诈、胁
迫行为,商法则对此严加干预。很显然,这一机制是典型的市场经济机制和现代私法的调整
机制。
如此判定商法,必然招致不少人的非议。在一些人看来,商法是典型的“公私混合法”
或是具有公法因素的私法。对于此论,我们不敢妄加否定,但至少可以说,这是不全面的,
因为它涉及到公私法的区分层面的问题和对商法概念的理解问题。
依我们的理解,公私法的区分主要是从法律规范的层面着眼的,虽然有时也及于其调整
领域和法律文件,但对于后二者而言,这种区分的意义是十分有限的。在现代社会中,一则
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要达到平衡,二则一定的社会关系范围往往需要多种法律规范的综合调
整,如财产权和人身权既需要民法保护,也需要刑法保护。亦即存在一些学者所谓的“私法
公法化”的现象。如果仅以法律规范为考察对象,公法与私法的区分是比较清楚的,私法规
范从没有“公法化”过。
正如一些权威著作总结的那样,商法是一个内涵很不确定的术语。①学者们在回答什么
是商法时,都要从形式意义和实质意义上加以阐述。考察当今世界各国的商事立法,在形式
意义的商法中,其法律规范无不包括私法规范和公法规范两大类。再加上当代世界是一个国
际往来十分活跃的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因此,每一类商事规范又都含
有国内法规范和国际法规范。我们认为,通常所指的作为民法的特别法的商法仅指商私法规
范,且以国内法规范为主。正如后文将要谈到的,商法的意义应当是实质意义上的而不是形
式意义上的。如此则其中商公法规范应当归入经济法或刑法之中。如果从立法(法律文
件)这一层面去着眼,则当然可以得出“商法的公法化”的结论,然而却不好理解“商法是
民法的特别法”或“商法是私法的特别法”这一点。总不能说,其中的刑法规范也是私法
(民法)的特别法吧!其实,“商法公法化”的准确说法是“商事活动的公法调整得到加强”,
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早期单纯地只由私法规范调整的领域演变成以私法规范调整为主、为
基础,公法也将其纳入自己调整范围之内的态势。明显的例证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
和人身关系由私法调整,但是平等主体之间只存在私法关系吗?显然不是,许多犯罪行为均
是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当然应当由刑法(公法)进行调整。商事领域同样是如此。
因此,单纯地说,“商法是公私混合法”或“商法具有公法性”是不太确切的。就形式
意义的商法而言,这是完全正确的,但作为民法的特别法来说,则是不准确的。否则,一方
面划不清商法同经济法的关系,另一方面刑法也就会被各个领域的法所肢解,即出现所谓的
商刑法、环境刑法、经济刑法、文化刑法等。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仅是从这些方面进行科
学研究当然是无可非议的。
商法的第二个性质是实体法。将法律区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是近代以来的做法。按照罗
①参见(牛津法律大辞典》,光明日报出版社19%年版。第120页。
马法上的公法与私法的概念,民事诉讼法属于私法范畴。直到《拿破仑法典》制定时,作为
程序法的民事诉讼法已被从私法中分离出来作为公法处理。①虽然法国于1807年颁布的商
法典中专门规定了商事法院组织和诉讼程序,1958年法国的司法制度改革法没有变动商事
法院在法院司法体系中的地位,可是大多数国家并未单设商事诉讼程序法,而将商事纠纷依
民事诉讼程序法处理。考察各国的形式意义的商法,可以发现其法律规范大量的是实体性规
范,虽然也存在有一定数量的程序性规范,如公司登记的具体程序,但它主要是告知主体如
何去行使自己的权利,至于国家主管机关究竟应如何办理,则因这些法律中不可能包含如此
琐细的规范,往往要有其他的实施性规定的出台始为实用,而这些具体的规范性质上则属于
经济法规范(一些学者称之为经济行政法规范)。另外,破产法从其发生来看本属于传统的
商法之中,一些国家规定,破产只适用于商人而不适用于一般的民事主体。然而,破产法在
性质上主要是程序法(当然其中也有不少经济法规范),随着法律体系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
体系化追求的强化,应当不再将其认为是商法,个中理由就与人们不将民事诉讼法归于民法
是一样的。②总之,现代商法已经从传统的实体法程序法合二为一的商法发育而成实体法的
商法。
在我们看来,商法在性质上是国内法而不是国际法。有人认为商法的发展趋势是“国际
法—国内法—国际法”。从表面来看,此论好象不错。但仔细思考一下,我们觉得似乎
不太准确。
诚然,商法早在其古典时期就已表现出国际法的特征,形成于中世纪的商事习惯法特别
是海事习惯法实际上已被欧洲大陆各国的商人普遍接受并适用其商事活动,当时的商人团体
甚至视商法为“国际法或自然法之一部分”。③我们不禁要问,这种习惯法可以与现代国际
法同日而语吗?回答无疑是否定的。那时的商事习惯法充其量是具有国际法的某些特征而
已,貌似而神不似。
至于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已是国际范围内的大市场,国家间商品的流通和人
员、资本、劳务的流动日趋自由,于是商法的统一化、国际化趋势得到加强,一系列的国际
商事公约、协定和地区性的商事公约逐渐问世。这的确是个不争的事实。然而即使是这种事
实,仍然得不出现代商法是国际法的结论。一则,是否参加这些公约,对这些公约中的某些
条款是否保留,完全是一国主权范围内的事,一国基于其自身利益的考虑可以参加某公约也
可以不参加某公约,即便是国际市场的动力促使其加入某公约,还是要经过一国以主权形式
表现出来;二则,现代世界各国的普遍性的做法是,并不因为有国际性的商事法律规范的存
在而不进行国内商事立法,也就是说,国内商事法规范与国际商事法规范是同时存在的,国
内立法只是吸取国际上的先进做法而已,而不是以国际商事规范直接代替国内商事规范。欧
共体国家的情况虽有点特别,但欧共体毕竟只涉及几个国家。其实,从严格意义上说,所谓
的“商法一体化”主要表现为各国商事法律规范的相似或相同,就一国的商法而言,其法律
规范包括了国内法规范和国际法规范两部分,国内法规范是基础,是占主导地位的。
❹ 国际商法简答题:FOB,CIF,CFR术语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FOB,CIF,CFR术语的主要内容分别是:
FOB——卖方负责办理出口手续,并承担将货物装上船之前的一内切容费用和风险。买方办理租船订舱,并承担到目的港的运费和保险费,以及货物在装运港装船后的一切风险。
CIF——卖方负责办理租船订舱、保险和出口手续,并承担将货物装上船之前的一切风险,以及货物到目的港的运费和保险费。买方承担货物在装运港装船后的一切风险。
CFR——卖方负责办理租船订舱和出口手续,并承担将货物装上船之前的一切风险,以及货物到目的港的运费。买方办理保险并承担保险费,以及货物在装运港装船后的一切风险。
❺ 商法学 简答题 什么是股份股份的特征有哪些
第一、股份代表对公司的部分拥有权,分为普通股、优先股、未完全专兑付的股权。股份一般有以下三属层含义:1、股份是股份有限公司资本的构成成分;2、股份代表了股份有限公司股东的权利与义务;3、股份可以通过股票价格的形式表现其价值。
第二、特点:1、股份的金额性,股份有限公司的资本划分为股份,每一股的金额相等,即股份是一定价值的反映,并可以用货币加以度量;
2、股份的平等性,即同种类的每一股份应当具有同等权利;
3、股份的不可分性,即股份是公司资本最基本的构成单位,每个股份不可再分;
4、股份的可转让性,即股东持有的股份可以依法转让。
❻ 商法总论简答题主要考什么内容呢
我这学期也考商法,我把我们老师划的重点说一下吧。每个老师讲的内容出的题都不一样,仅供内参考,说实话我觉得容你这么问没什么用。
商法的基本原则重点看,商人的概念非常非常重要,商行为的分类重点看。
我们这学期不仅考商法总论,还考公司法,所以重点是公司法。商法总论我们老师给的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就上述三个方面,希望对你有帮助。
❼ 商法总论简答题 商事登记主管机关有哪些
法院、行政机关
❽ 商法简答题
《公司法》 第一百七十四条公司合并,应当由合并各方签订合并协议,回并编制资产负债表及答财产清单。公司应当自作出合并决议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三十日内在报纸上公告。债权人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接到通知书的自公告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可以要求公司清偿债务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
第一百七十五条公司合并时,合并各方的债权、债务,应当由合并后存续的公司或者新设的公司承继。
第一百七十六条公司分立,其财产作相应的分割。
公司分立,应当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公司应当自作出分立决议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三十日内在报纸上公告。
第一百七十七条公司分立前的债务由分立后的公司承担连带责任。但是,公司在分立前与债权人就债务清偿达成的书面协议另有约定的除外。
❾ 国际商法简答题目5:
英美法中的对价
随着我国司法改革的推进,原来许多相对陌生的法律概念,在我们的司法实践甚至日常生活中逐渐频繁的出现。这些从西方现代法学中引进的名词,弥补了我们国家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这一领域概念的空白。但是,由于这种时空的转换和语境的不同,也造成了我们社会对这些概念的陌生和误解。作为现代民法基本概念的“对价”就是这样一个典型。
我国票据法第十条第二款这样规定:票据的取得,必须给付对价,即应当给付票据双方当事人认可的相对应的代价。在这里我们可以把对价的概念作如下解释:既对价就是双方当事人认可的相对应的代价。但什么是相对应的代价?相对应包括了那些概念,是基于价值上的对等,还是基于双方当事人的认可。在这里显然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这个解释是模糊的,在审判实践中,有些当事人要求法院在解决票据权利纠纷时考虑对价的充分性并以之为抗辩理由。我们在翻阅许多的司法解释后,虽然有一些处理指导意见,但对于对价的确实含义,依然是闪烁其中。
迅速发展的审判实践要求我们,对于“对价”这些概念我们必须重新发现和认识他们。
一、 对价的渊源
什么是对价?我们首先要明白,最初这是一个英美法上的概念。
在英美法中,对价也是一个非常晦涩难懂的概念。按1875年英国高等法院下的定义,对价是指“合同一方得到的某种权利、利益、利润或好处,或是他方当事人克制自己不行使某项权利、遭受某项损失或承担某项义务。”这句话对于不熟悉英美法历史的普通法律人士来说也是如在云里雾里,不得其三味。所以我们就有必要回到英美法的历史环境中去认识它的真面目。
英美合同法是由英国早期的诺言之诉发展而来的。在15和16世纪,英国普通法院在审判实践中确立了一项原则:一项单纯由承诺人对受诺人承担义务的恩惠性或赠予性的诺言不能由受诺人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要使一项承诺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受诺人也必须对诺言人提供某种回报,从而使双方之间存在某种交易。这种由受诺人对承诺人提供的回报就是对价。已经存在对价的情况下,承诺人如果不履行诺言,受诺人有权向法院起诉,并获得适当的救济。
通过以上阐述我们可以对“对价”有个整体的认识。我们发现上述对价的作用在于使诺言对承诺人产生拘束力,使双方之间存在某种交易,一旦交易成立,承诺人就不能轻易收回已经作出的承诺。实际上,一旦对价存在,承诺人就必须履行承诺,否则就要承担责任。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总结出,对价就是相对人作出的某种能使承诺人的承诺对其自身产生拘束力的回报。
但这个定义也是空泛的,我们必须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使之具体和更能让人明白其含义。由此我们需要从这种回报何时能构成对价开始。
二、 对价的构成要件
上面我们讲到对价是一种回报,但怎样的回报才能对承诺人产生拘束力,从而成为对价呢?
按照英美法的解释,一项有效的对价须具备以下要件:
1 对价必须是合法的。
凡是以法律所禁止的东西作为对价的,都属无效。这个很容易理解,例如,贩卖妇女、儿童的合同是无效的,因为在这里当事人把妇女、儿童当作对价来达成合意。而对妇女、儿童买卖是违法的,所以这个对价无效。
2 对价须是等待履行的对价或是已经履行的对价。
英美法把对价分为三种:待履行的对价(Executory Consideration)、已履行的对价(Executed Consideration)和过去的对价(Past Consideration)。当事人已履行了他那部分义务时,其所提供的对价是已履行的对价;若是当事人承诺提供并准备提供的对价,则为待履行的对价;所谓过去的对价是指一方在对方作出允诺之前已经全部履行完毕的对价,其不能作为对方后来作出的这项允诺的对价。英美法有一项原则,“过去的对价就是没有对价“(Past Consideration is no Consideration.)。
在这里我们必须分清已履行对价和过去的对价之间的区别。已履行的对价,这种已经作出的行为或是诺言是基于对方的承诺而作出的,具有针对性。比如,王某承诺将卖给李某一台彩电,李某在王某交付彩电之前支付给了一笔王某提出的价款,这时,李某的行为就构成了一项已履行的对价,王某有义务将彩电交于李某。
而过去的对价只是一个单方行为,没有对象。比如几年前王某送给了李某一件紧俏商品,多年过去后,李某为了感谢王某,允诺将送给王某一台最新式的冰箱。但这项允诺是缺乏对价支持的,王某几年前送给李某商品并不是针对几年后要求李某回报的行为,这是一个已经过去了的对价,所以没有拘束力,王某不能就李某没有履行其承诺而诉求法律的保护。也许“过去的对价就是没有对价”这种说法引起了一些词义上的坳口,但相信通过合理的解释我们能够超越这种语境的困境。英美法认为,这种允诺属于无偿的允诺(gratuitous),但有一项例外,若“无偿的允诺”是采用签字蜡封式作成则有拘束力,这也是其独特的历史造成的,我们可以把它作为在别国特殊环境下的产物,而并不需要在本国的系统中加以阐述。
3 对价必须具有某种价值,但不要求充分或对等。
这里所说的价值不一定是指金钱上的价值,也可以是其他东西,例如提供的某种服务或某种不作为行为。但对价不是等价,不要求与对方的承诺相等(equivalent to the promise)。
我们可以从英国蒙特夫特诉斯考特案(1971)来理解“对价不是等价”这个概念。
被告答应以一英镑的价格把房子卖给原告,但后来又反悔了,声称一英镑是个不充分的对价。法院认为,对价并不要求对等或充分,合同能否执行取决于有没有对价,而不是对价充分与否的问题,对价是否充分应由双方当事人在定约时自行考虑决定。被告败诉。
这里其实触及合同法的意思自治原则,对价是一种合意,而不考虑其实质上的对等。
只有当合意有瑕疵的时候,法官才可以考虑对价的充分性,从而产生对欺诈、不正当影响的判决。
4 已经存在的义务不能作为对价。
这里我们可以用英国合同法常援引这样一个判例来解释:船方雇佣一批海员出海航行,途中两员开了小差,于是船长许诺,若其他船员努力把船开回目的港,就将那两名船员的工资分给他们。后来船长反悔,船员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船员在开船时已承担了义务,应尽力把船安全开回目的港,这是已经存在的义务。因此,船长的允诺缺乏对价的支持,是无效的。
5、法律上的义务不能成为对价
法律所规定当事人应尽的义务亦属于无效的对价。这是因为,这种法律上的义务,不以任何另一人的承诺而更改,无法形成交易,没有交易也就无所谓对价的存在。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概括出:对价是与承诺互为交易对象的诺言、行为或不作为,并通过这一形式对承诺人形成拘束。他以当事人的合意为原则,以达成交易形成契约为前提。他可以分为已履行的对价和待履行的对价;必须具有合法性;他具有某种价值,但不要求充分和对等。
对价作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而来的概念,充分体现了卢梭《社会契约论》关于社会关系由契约形成的主题。而在中国当今市场经济社会中,也必然延续其追求合意的特性。
由此我们回到文章开头的我国票据法关于对价的论述,这里双方当事人认可的相对应的代价。应该重在认可,是一种双方的合意形成的对应,而不要求实质的对等。
劳动合同中违约金设定和支付,应该说是劳动争议中最常见、最敏感,也是最复杂的问题之一。劳动律师网去年共计代理劳动争议仲裁诉讼案件80多起,劳动仲裁的最终结果都必然导致劳动关系的解除。而劳动合同解除后的违约金支付问题就成了争议的焦点。劳动合同违约金支付的条件、违约金与经济补偿金如何适用、违约金与赔偿金如何适用、违约金的数额是否合理等等,成了用人单位及劳动者的最大困惑。
一、 劳动合同违约金支付的条件
由于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所涉及的范围很广,比如员工迟到一次,企业偶尔延迟发薪,如果每一种违约行为的法律后果都是支付违约金的话,显然是行不通的。所以,实践中,违约金的支付条件一般限定在“提前解除劳动合同”和“违反保守商业秘密或者竞业限制约定”的范围内。
由于后一种情形地区差别不是很大,这里我们主要讨论前一种情形,即劳动合同期限未到,或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工作任务尚未完成,也未经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也无其他法定的情形出现,一方当事人却要解除劳动合同,是否应该支付违约金,以及如何支付。
《北京市劳动合同规定》,如果劳动合同中约定了违约金,且不违反法律的规定,没有显失公平的情况,违约方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支付违约金。还有《山东省劳动合同条例》、《辽宁省劳动合同管理暂行办法》等,都对违约金作了类似的规定。
但是,2002年5月1日起实行的《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率先对劳动合同约定违约金作了特别规定。立法者认为,劳动合同和经济合同有本质的区别,劳动合同对于广大劳动者而言是为了确立劳动关系,其根本目的是获取生活必需品。要求劳动者承担违约责任会造成劳动者经济负担的加重,甚至造成白白付出劳动的结果。在现实生活中,确有不少用人单位滥设违约金,导致劳动者的劳动所得还不足以支付违约金,严重侵犯了劳动者的权益。
为此,《条例》规定在劳动合同中设定违约金的,只限于违反服务期约定和违反保守商业秘密约定两种情况。而约定服务期,又只限于对由用人单位出资招用、培训或者提供其他特殊待遇如出资购房的劳动者。就是说,如果用人单位规定一般员工提前离职也必须支付违约金,这种约定是无效的。《浙江省劳动合同办法》、《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作了类似的规定。
二、 违约金与经济补偿金如何适用
经济补偿金的补偿情形一般情形有:合意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过失性辞退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用工单位经济性裁员时的经济补偿金、单位存在拖欠工资及少付工资情况时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劳动合同终止用人单位不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也有例外情形。
而经济补偿金与违约金同时可能涉及的主要是过失性辞退导致的解除劳动合同情形,我认为:经济补偿金与违约金可以相互并存的,这是因为违约金是对劳动单位或个人进行的惩罚,而经济补偿金是单方面的用人单位的补偿,与违约金的本质区别;违约金是当事人在合同约定的一方违约应向另一方支付的金额。违约金的支付一般从双方约定。但由于约定的违约金具有预定的赔偿性质,当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或者低于违约金造成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或者增加,经济补偿金则是法定的,不能随意更改。明确约定违约金的案件。劳动合同是双方真实、自主意识表示,如果双方在劳动合同中已作出明确、合理的约定,则企业违法或者违约时应当按照劳动合同规定执行,支付劳动者违约金。
但在实际处理中,一些法院可能会认为,经济补偿金性质属于法定的违约金,既然支持了法定违约金,就没有必要在判用人单位支付合同违约金了。我认为这样对劳动者的保护是不利的。
三、违约金与赔偿金如何适用
劳动合同违约金和赔偿金都是违反劳动合同所应当承担的责任 区别:
1、是否写进合同。违约金是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给另一方当事人造成损失时,只要合同中写进了违约金条款,那么一方当事人违约后就要按照合同中该条款的约定给付违约金。而赔偿金的给付是按照实际造成的程度来进行的,无论合同中有无相应的条款。
2、是否造成实际损失。由于支付违约金的条件是违约方有违约的事实,而不论对方是否存在损失,因而使违约金在功能上具有了惩罚的性质。而支付赔偿金的前提条件不仅是劳动者有违约的事实,更重要的判断依据是要有实际损失,赔偿金通常具有补偿的性质。
3、数额与实际损失的关系不同。由于违约金是事先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因而实际发生的损失可能与约定的数额可能不一致,而赔偿金是完全根据实际损失的大小来确定的。
4、是否适用等分原则。违约金不与实际损失相联系,只要约定符合一般的社会标准和劳动者的承受能力。而赔偿金是与实际损失相一致的,尤其是在给予劳动者特殊福利待遇并约定服务期的情况下,用人单位的实际损失随劳动者的服务年限而下降,因此应当逐年递减。
基于上面的分析,违约金和赔偿金不是同一概念,一方违约在按照合同的约定支付违约金的同时,如果给对方造成损失的,还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然而,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实施〈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若干问题的通知》规定:“双方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数额高于因劳动者违约给用人单位造成实际损失的,劳动者应当按双方约定承担违约金;约定的违约金数额低于实际损失,用人单位请求赔偿的,劳动者应按实际损失赔偿。”实际上规定了由用人单位在违约金和赔偿金中“两者取一”的原则。
四、合同违约金数额如何确定?
违约金的数额的设定都要求应当遵循公平原则,根据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等因素合理确定。
根据《北京市劳动合同规定》:“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支付的违约金最多不得超过本人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的工资总额。”
但是,《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只作了原则性的规定:“约定的违约金数额畸高的,当事人可以要求适当减少。双方当事人因违约金发生争议的,可以按劳动争议处理程序解决。”至于怎样的数额才不算“畸高”,究竟如何根据劳动报酬“合理确定”,对不起,就没有下文了。浙江、江苏等地的规定也大致相同。看来只得依靠“自由心证”了。
我认为违约金约定的规范性、合理性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找到一定的平衡性非常重要,江劳、上海等地的规定极大地限制了用人单位约定违约金的条件,导致劳动者随意解除劳动关系,却没有有效的措施去约束;而北京、天津等地却没有为违约金的约定限制条件,用表面的平等掩盖了实质上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不平等性,都是不合理的。法律应当就约定违约金确立一个前提条件,即应充分考虑当地的平均工资水平、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岗位性质等合理确定。
❿ 关于国际商法的几个问题
关于国际商法的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国际商法”这一概念中,“国际”一词的含义是指“跨越国界”的意思,因此,在国际商法上的国际商事交易发生
在( )
A.国家与国家之间 B.不同国家的商事组织之间
C.国际组织之间 D.不同国家的个人之间
2.按照英国公司法的规定,公司的订约能力( )
A.是不受限制的
B.可以超越公司章程规定的范围订立合同
C.须受公司章程的支配,但其越权行为在法律上仍是有效的
D.须受公司章程的支配,其越权行为在法律上是无效的
3.德国法对承诺生效的时间采取( )
A.到达主义 B.了解主义 C.投邮主义 D.通知主义
4.如果受要约人在承诺中对要约的条款作了扩张、限制或变更的,那么( )
A.其效果也视为对要约的承诺
B.其在法律上视为一项反要约、须经原要约人承诺后,合同才能成立
C.其在法律上视为一项反要约,勿须经原要约人承诺,合同也能成立
D.其效果视为对原要约的部分接受,双方当事人均受此约束
5.违反担保是指违反合同的次要条款或附随条款。那么违反担保的法律后果是( )
A.蒙受损害的一方可以请求解释合同,但不能请求损害赔偿
B.蒙受损害的一方只能请求解除合同
C.蒙受损害的一方不能请求损害赔偿
D.蒙损害的一方不能解除合同,而只能请求损害赔偿
6.在违约金的性质上,认为其具有惩罚性的国家是(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7.近代资本主义各国的法律,在合同形式上,都采取( )
A.不要式原则 B.书面形式原则 C.口头原则 D.要式原则
8.依《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规定,当合同对交货的地点未作明确约定,而货物是特定物的,卖方交货的地点是( )
A.卖方的营业地 B.货物所在地
C.买方的营业地 D.将货物交给第一承运人
9.依照德国法,不动产所有权转移的条件是( )
A.须以交付标的物为必要条件
B.可以通过交付物权凭证作为所有权的交付
C.必须以主管机关登记为条件
D.不需要以主管机关登记为条件
10.如果买卖合同没有规定或确定价格的方法,公约规定应按下列哪种情况下的价格确定为货物的价格( )
A.交货时候 B.订立合同时候
C.买方接到货物时候 D.发价时候
11.在美国由于使用有缺陷的产品遭受损害向法院起诉要求赔偿损失时,援引的理由对其最有利的是( )
A.违反担保 B.疏忽 C.严格责任 D.自担风险
12.依美国产品责任法规定,能提出与有疏忽和相对疏忽的抗辩的诉讼是( )
A.合同之诉 B.违反法律之诉
C.违反担保之诉 D.侵权之诉
13.大陆法的代理权产生的原因中,基于本人的意思表示而产生的是( )
A.意定代理 B.法定代理
C.明示的指定 D.默示的授权
14.对于股份有限公司的资本,英美等国家采取( )
A.法定资本制 B.授权资本制 C.发行资本制 D.折中资本制
15.在股份有限公司法中,构成公司资本基础的、最重要的一种股份是( )
A.回收股 B.优先股 C.普通股 D.无表决权股
16.汇票保证与民法上的保证的一个主要区别是( )
A.汇票保证是一种要式行为 B.汇票保证具有独立性
C.汇票保证具有从属性 D.汇票保证人不得享有先诉抗辩权
17.按照日内瓦统一法的规定,当汇票遭到拒付时,执票人通知背书人与出票人的时间应于拒绝承兑或拒绝付款证书作成
之日后( )
A.1个营业日内 B.2个营业日内
C.3个营业日内 D.4个营业日内
18.按照英国法律,如果银行由于疏忽对客户开立的支票付了款,而事后发现客户的存款或财产不足以抵偿这一金额,则
( )
A.银行向受款人要求赔偿 B.银行向客户要求赔偿
C.损失由银行自负 D.损失由担保人负责赔偿
19.当案件涉及到外地市场价格时,仲裁员有权要求该地的商会、行业公会或政府有关部门提供物价证明书,并以此作为
仲裁的依据。适用上述规则的仲裁院是( )
A.英国伦敦仲裁院 B.瑞士苏黎世商会仲裁院
C.日本商事仲裁协会 D.澳大利亚国际商事仲裁中心
20.预约保单虽约定在特定期间内承保货物,实际它属于( )
A.定期保单 B.定值保单 C.航程保单 D.不定值保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中国法律中作为有权解释的法律解释通常有( )
A.学理解释 B.立法解释
C.司法解释 D.行政解释
E.任意解释
22.海牙公约规定对产品承担责任的主体包括( )
A.产品或部件的制造商 B.天然产品的生产者
C.产品的供应者 D.在产品准备或销售等整个商业环节中的有关人员
E.产品供应者的代理人
23.下列属于无权代理产生的原因是( )
A.默示授权 B.不具备默示授权条件的代理
C.授权行为无效的代理 D.越出授权范围行事的代理
E.代理权消灭后的代理
24.在股份公司的优先股中,以在某个营业年度内,如果公司所获得的利润不足以分派规定的股利时,日后优先股的股东
对往年未付给的股利是否有权要求如数补给为标准分类,可以将优先股分为( )
A.参与优先股 B.非参与优先股
C.累积优先股 D.非累积优先股
E.可调换优先股
25.《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规定的损害赔偿责任的主要内容有( )
A.公约规定的损害赔偿责任的范围为应与对方因其违约而遭受的包括利润在内的损失额相等
B.公约对损害赔偿责任的范围还作了一个重要的限制,即不得超过违约一方在订立合同时,依照他当时已知道或理应知
道的事实和情况,对违反合同预料到的或理应预料到的损失为限C.公约在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上采取过失责任的原则
D.公约认为损害赔偿责任请求权不因当事人采取其他救济方法而受到影响
E.公约没有规定,当事人一方违反合同时,没有违反合同的他方有义务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减轻因违约而引起的损失
26.在铁路货物运输中,《国际货协》规定,发货人对运输合同可作的变更有( )
A.在到达范围内变更货物的到站 B.变更发站
C.变更发货人 D.变更收货人
E.变更零担货物件数
27.我国人保公司货物险条款一般分为( )
A.一切险 B.综合险
C.水渍险 D.平安险
E.第三人责任险
28.仲裁机构或仲裁员受理争议案件的依据是( )
A.仲裁规则 B.仲裁协议
C.书面协议 D.仲裁条款
E.贸易双方国家所签订的双边条约或参加的国际协定
29.董事的责任主要有( )
A.以应有的谨慎和技能履行其职责
B.不能使自己个人的利益同对公司的责任发生冲突,不能从事与公司相竞争的业务
C.不能把公司的金钱借贷给董事
D.不能以董事的身份谋取个人的利益
E.如董事在与公司签订合同时直接或间接地涉及个人的利益,必须把有关的情况在董事会上作出说明
30.票据的法律特点主要有( )
A.票据得以迅速、简便的方式进行转让
B.票据本身与其基础关系相分离
C.强调保护善意第三人
D.票据是一种不要式证券
E.票据是一种文义证券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违约金
32.本票
33.光船租赁合同
34.实际全损
35.仲裁协议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6.英美法规定的一项有效的对价应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37.试比较公司债与股份的不同法律特征。
38.简述《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对发价撤销的规定。
39.简述代理人的义务。
40.简述提单背书的效力。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论股份有限公司的特点。
42.试论美国产品责任诉讼中原告可以提出损害赔偿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