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解释效力
⑴ 法律上如何确定司法解释的效力等级
最高法的司法解释效力,从法理上来说,司法解释效力低于法律,但高于行政法规。司法解释的含义是在适用法律过程中,国家最高司法机关对具体应用法律问题所作的解释。司法解释包括包括审判解释和检察解释两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第十八条
最高人民法院可以对属于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进行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可以发布指导性案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第五十二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要求法官从事超出法定职责范围的事务。对于领导干部等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或者人民法院内部人员过问案件情况的,办案人员应当全面如实记录并报告;有违法违纪情形的,由有关机关根据情节轻重追究行为人的责任。
⑵ 司法解释的效力等同于法律吗
司法解释不属于法律,但它具有法律的效力。
法律解释有三种,分别是立法解释、行政解释和司法解释。
其中的司法解释又分三种:最高人民法院的审判解释、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检察解释和最高法、最高检联合作出的解释。
法律是国家定出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广泛约束力的社会行为规范。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一致适用的执法办案依据是司法解释。
当审判解释和检察解释发生原则性的不一致时,需要采用书面报告请示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或决定。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司法解释工作的规定》第五条
司法解释的立项,由最高人民法院各审判业务庭、室,根据审判工作中应用法律的问题,提出意见,经研究室协调后,分别报分管副院长批准。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认为需要作出司法解释的,由有关审判业务庭、室直接立项。
司法解释立项后,送研究室备案。从我国有关司法解释的法律规定来看,在我国拥有法定司法解释权的机关是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检察院,它们的解释权限是关于“属于法院审判工作或检察院检查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但是在实践中这种制度的表达没有如愿以偿,这种反差似乎向我们昭示关于司法解释的法律定位也许存在某些不合理之处。这些反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从法律解释的主体来看,将司法解释严格限制为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专有活动,并不符合实际情况。一方面,解释活动是一种普遍的行为。另一方面,司法解释是一种鱼案件事实密切相关的活动,而我们的司法解释体制往往将案件裁判者排除开来,交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来处理。这种自上而下的解释行为的合理性值得探讨。另一方面,从解释的权限范围来看,司法解释权限对案件的具体应用问题的解释。但是,实际并非如此。从我国大量的司法解释来看,其中许多并不是针对具体案件所做的解释,而大部分是抽象解释,并且其中还有部分是就执行某个法律所作的一揽子规定,这些规定不是解释法律而是创制法律,从形式上看,有些司法解释蚕蛹单行法规的形式。所以,有学者指出司法解释行为具有准立法性质。
⑶ 司法解释的时间效力
一、司法解释的时间效力是多久
1、司法解释自发布或者规定之日起施行,效力适用于法律的施行期间;对于司法解释实施前发生的行为,行为时没有相关司法解释,司法解释施行后尚未处理或者正在处理的案件,依照司法解释的规定办理;对于新的司法解释实施前发生的行为,行为时已有相关司法解释,依照行为时的司法解释办理,但适用新的司法解释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利的,适用新的司法解释。
2、法律依据:《民法典关于时间效力的若干规定司法解释全文》第一条
民法典施行后的法律事实引起的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民法典的规定。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实引起的民事纠纷案件,适用当时的法律、司法解释的规定,但是法律、司法解释另有规定的除外。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实持续至民法典施行后,该法律事实引起的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民法典的规定,但是法律、司法解释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司法解释具有的法律效力是什么
司法解释具有的法律效力如下:
1、对具体法律条文进行解释的司法解释,因有立法机关的授权而具有等同于法律的地位;
2、为法院内部“审判工作需要”而制定的司法解释,相当于最高人民法院颁发的“部门规章”,各级法院必须遵照执行;
3、对解释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比如合同各方当事人的真实意图)、认定事实进行指导的司法解释,因其解释的对象不是法律,可视为最高人民法院为各级法院提供的办案方法、规则,供各级法院在审判中参考,以提高司法能力。
4、根据司法实践的需要,没有法律、法令为依据的“立法性”司法解释,如符合习惯法的内部、外部条件的,则形成我国以司法解释为载体的习惯法,具有法律效力;
5、其他没有法律、法令为依据且不符合习惯治形成条件的司法解释,应视为司法政策,仅在一定时期内指导法院的司法活动。
⑷ 司法解释效力规定
法律分析:为正确适用司法解释办理案件,现对适用刑事司法解释时间效力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司法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对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问题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问题所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自发布或者规定之日起施行,效力适用于法律的施行期间。
二、对于司法解释实施前发生的行为,行为时没有相关司法解释,司法解释施行后尚未处理或者正在处理的案件,依照司法解释的规定办理。
三、对于新的司法解释实施前发生的行为,行为时已有相关司法解释,依照行为时的司法解释办理,但适用新的司法解释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利的,适用新的司法解释。
四、对于在司法解释施行前已办结的案件,按照当时的法律和司法解释,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没有错误的,不再变动。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适用刑事司法解释时间效力问题的规定》第一条 司法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对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问题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问题所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自发布或者规定之日起施行,效力适用于法律的施行期间。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第二条 凡属于法院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由最高人民法院进行解释,凡属于检察院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由最高人民检察院进行解释。
⑸ 司法解释执行的效力
司法解释是法官和审判组织根据宪法赋予的司法权,在审判工作中为具体运用法律所必要时,结合社会发展现状和法律价值取向对审判依据包括法律事实所作的具有司法强制力的理解和阐释。它并不是与法律同时产生的。最初的法律解释权由统治者一人独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权力机关、立法机关对司法实践中的法律实用问题也进行解释,但是无论是最初的统治者一人释法还是后来的权力机关、立法机关释法都不能适应审判工作的实践性需要,由此司法解释即法官对法律的解释才应运而生。司法解释属有效解释,具有普遍司法效力,它对案件及其案件当事人具有客观实在的拘束力,对于案件以外的人及其行为和事件有着巨大的影响。司法解释的普遍司法效力就是司法强制力,而这种强制力与法律效力并无多大区别。因为法律效力即国家强制力,而国家强制力的最终归宿仍是司法强制力。不承认司法解释的普遍司法效力是对现实状况的否认。而概念未提及司法解释的效力。综上,对于司法解释可以这么说,司法解释是立法机关授予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审判过程中和检察过程中对适用法律问题所作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阐释和说明的权力。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
第八十七条公安机关要求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当写出提请批准逮捕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必要的时候,人民检察院可以派人参加公安机关对于重大案件的讨论。第八十八条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可以讯问犯罪嫌疑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讯问犯罪嫌疑人:(一)对是否符合逮捕条件有疑问的;(二)犯罪嫌疑人要求向检察人员当面陈述的;(三)侦查活动可能有重大违法行为的。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可以询问证人等诉讼参与人,听取辩护律师的意见;辩护律师提出要求的,应当听取辩护律师的意见。
⑹ 法律解释的效力与法律本身的效力是否相同为什么
法律解释的效力和法律本身的效力不同,因为一般来讲法律的效力大于法律解释的效力。但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法律解释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在法律的规定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含义的,法律制定后出现新的情况,需要明确适用法律依据的情况下,解释法律。
法律分析
法律是规范性法律文件,而法律解释是对法律含义的说明。法律包括广义的法律和狭义的法律两种,狭义的法律是指全国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广义的法律包括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等。法律解释根据其效力范围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其中,立法解释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所做的解释,司法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的属于审判、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解释,应当主要针对具体的法律条文,并符合立法的目的、原则和原意。学理解释,是指专家学者所做的解释,属于无权解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四十五条的规定,法律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法律的规定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含义的,法律制定后出现新的情况,需要明确适用法律依据的情况下,解释法律。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四十五条法律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法律有以下情况之一的,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解释:
(一)法律的规定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含义的;
(二)法律制定后出现新的情况,需要明确适用法律依据的。
第五十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法律解释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第一百零四条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的属于审判、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解释,应当主要针对具体的法律条文,并符合立法的目的、原则和原意。遇有本法第四十五条第二款规定情况的,应当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法律解释的要求或者提出制定、修改有关法律的议案。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的属于审判、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解释,应当自公布之日起三十日内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以外的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不得作出具体应用法律的解释。
⑺ 司法解释和立法解释的效力哪个大
法律分析:作为立法解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解释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而“两高”的解释属于司法解释,是工作层面的,其解释效力要低于立法解释,不能与立法解释相冲突。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六十七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下列职权:(一)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二)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三)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四)解释法律;(五)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所必须作的部分调整方案; (六)监督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国家监察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七)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八)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九)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十)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根据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提名,决定中央军事委员会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十一)根据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的提请,任免国家监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十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提请,任免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员、审判委员会委员和军事法院院长;(十三)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提请,任免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员、检察委员会委员和军事检察院检察长,并且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任免;(十四)决定驻外全权代表的任免;(十五)决定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的批准和废除;(十六)规定军人和外交人员的衔级制度和其他专门衔级制度;(十七)规定和决定授予国家的勋章和荣誉称号;(十八)决定特赦;(十九)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如果遇到国家遭受武装侵犯或者必须履行国际间共同防止侵略的条约的情况,决定战争状态的宣布;(二十)决定全国总动员或者局部动员;(二十一)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二十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⑻ 司法解释与法律具有同等效力吗
法律分析:司法解释与法律不具有同等效力。法律明确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的法律解释,与法律具有同等的效力,我国最高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过程中,对具体应用法律问题所作的司法解决,与法律不具有同等的效力,司法解释与法律存在冲突的,应当按照法律的规定处理,不能按照司法解释的规定解决纠纷。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五十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法律解释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