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司法裁决

司法裁决

发布时间: 2022-08-04 00:31:24

A. 司法裁决是什么意思

法律分析:司法裁决就是行政或司法审判机关在审理或判决执行过程中,对诉讼程序问题和某些实体问题所作的一种处理决定。因为裁定发生于诉讼的各个阶段,所以一个案件可能有多个裁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

第五十八条 当事人提出证据证明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

(一)没有仲裁协议的;

(二)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仲裁委员会无权仲裁的;

(三)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违反法定程序的;

(四)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

(五)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

(六)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

人民法院经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决有前款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裁定撤销。

人民法院认定该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裁定撤销。

第六十四条 一方当事人申请执行裁决,另一方当事人申请撤销裁决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

人民法院裁定撤销裁决的,应当裁定终结执行。撤销裁决的申请被裁定驳回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恢复执行。

B. 医患纠纷解决的方法包括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医患纠纷可以通过三种途径解决:
1、自行协商。医患双方可以自主自愿地进行协商处理,所达成的协议只要不是受胁迫所签或存在重大误解,其协议是合法有效的。这种处理方式对医患双方来说无疑都是最优选择,不仅利于改善医患关系,而且医院的声誉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2、行政解决。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依法对医患纠纷进行调解。
3、第三种途径就是司法裁决。但医疗事故引发的医患纠纷与非医疗事故引发的医患纠纷的法律适用是不尽相同的,前者需适用医疗事故条例进行裁决,而后者则依照民法通则及相关司法解释予以裁判。
产生原因是什么?
医疗纠纷通常是由医疗过错或患者单方面不满引起的。医疗过错是指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等医疗活动中的过错。这些过错往往导致病人的不满意或造成对病人的伤害,从而引起医疗纠纷。
除了由于医疗过错引起的医疗纠纷外,有时,医方在医疗活动中并没有任何疏忽和失误,仅仅是由于患者单方面的不满意,也会引起纠纷。这类纠纷可以是因患者缺乏基本的医学知识,对正确的医疗处理、疾病的自然转归和难以避免的并发症以及医疗中的意外事故不理解而引起的,也可以是由于患者的毫无道理的责难而引起的。亦有人称之为医疗侵权纠纷,即医疗服务的提供者与接受者之间对医疗行为及其后果是否侵权及侵权责任的争议。
医疗纠纷包括医疗事故纠纷和其他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纠纷指医患双方就具体医疗事件是否构成事故、应否赔偿、怎样赔偿产生的纠纷。
其他医疗纠纷包括经过医疗事故鉴定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纠纷、不申请医疗事故鉴定的医疗纠纷、医学会不予鉴定的医疗纠纷。
总结: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医患纠纷可以通过三种途径解决:行政解决、自行解决、司法解决;医患纠纷,指医方(医疗机构)与患方(患者或者患者近亲属)之间产生的纠纷。医患纠纷包括基于医疗过错争议产生的医疗纠纷,也包括与医疗过错无关的其他医患纠纷(如欠付医疗费的纠纷、对疗效不满等等。
法律依据:

C. 法律适用法

法律适用通常指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运用法律处理案件、解决纠纷的活动。应注意的是,仅就“适用”一词而言,它有时指司法机关运用法律处理案件的活动,有时则泛指法律的实施和运用活动。在中国,司法机关包括人民检察院(检察机关)和人民法院(审判机关)。
法律适用的特征具体如下:
1、法定性,国家机关对具体案件的处理,无论是在程序上还是在实体上,都必须严格依据法律规定;
2、权威性,国家机关尤其是司法机关的活动是以国家名义进行的,司法裁决一旦发生法律效力,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执行,不得擅自修改和违抗;
3、被动性,司法过程的启动总是以具体案件的发生为前提,在大多数案件中,司法活动必须由当事人的诉讼行为来启动;
4、独立性,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的干涉。国家行政机关在处理行政复议案件时也应坚持独立性和公正性。
主要有以下四大原则适用具体如下:
1、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2、特殊法优于普通法;
3、新法优于旧法;
4、一般不溯及既往;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七十九条 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第80条规定,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 政府规章。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的效力高于本行政区域内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第八十三条 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第八十四条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不溯及既往,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

D. 司法裁决是什么意思

法律分析:诉讼是指国家审判机关即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解决讼争的活动。平等主体当事人之间发生经济纠纷提起诉讼,适用《民事诉讼法》解决纷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第三条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E. 如果你是司法裁判官,你会蒙着双眼嘛

我会选择蒙眼判断,不为外界干扰。
司法制度,实际上是人类对自身认知局限的无奈选择,同时也是智慧选择。司法的根本目的,在于裁决纠纷,不在于追求客观真实,虽然裁决纠纷要以查明事实为基础。同时,追求客观真实,也非司法的擅长与强项。因而,所谓的司法规则,往往是以牺牲个案真实为代价,换取司法裁决在整体和长期上的公正及高效。
蒙眼判断是禁止法官从法庭以外的其他渠道了解案情;其实,就是避免裁判受心灵的影响。因为,如果法官从其他渠道了解了案情,就会形成自己的立场,而深陷其中;同样的道理,证人不得旁听案件的审理,这也为了避免预设立场,是蒙眼判断的另一种形式。

F. 法律执行和法律适用的区别

法律执行和法律适用的区别是主体、性质、价值取向不同。
法律执行,广义上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狭义上,则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被称为行政执法。
法律适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法律适用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社会团体和公民实现法律规范的活动。这种意义上的法律适用一般被称为法的实施。狭义的法律适用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照其职权范围把法律规范应用于具体事项的活动,特指拥有司法权的机关及司法人员依照法定方式把法律规范应用于具体案件的活动。
法律适用的原则:
1、法治原则;
2、平等原则;
3、独立原则;
4、责任原则。
法律适用特征:
1、法定性,国家机关对具体案件的处理,无论是在程序上还是在实体上,都必须严格依据法律规定;
2、权威性,国家机关尤其是司法机关的活动是以国家名义进行的,司法裁决一旦发生法律效力,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执行,不得擅自修改和违抗;
3、被动性,司法过程的启动总是以具体案件的发生为前提,在大多数案件中,司法活动必须由当事人的诉讼行为来启动;
4、独立性,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的干涉。国家行政机关在处理行政复议案件时也应坚持独立性和公正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九十二条 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的规定。

G. 行政裁决与司法裁决的关系是什么

行政裁决是行政机关作出的裁决,对当事人是有法律效力的。当事人对行政裁决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如果当事人没有提起复议或者诉讼的,行政机关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司法裁决则是国家司法机关也就是人民法院的裁决,适用民事诉讼法 的相关规定。

H. 法院判决的积极意义 法院判决的积极意义简述

1、公布裁判文书就是将司法裁决置于阳光之下,阳光是天然的防腐、杀毒剂,以便于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同时尊重和满足公众司法知情权。

2、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促公信,有利于提高司法机关的社会公信力,会使百姓增强对法律的信心,树立人民法院的公开、公正和人民法官光明磊落的形象。

3、对于社会有一种普及法律知识的作用,通过生动的实际案例,了解法律条文是怎么样被应用到实际的纠纷中,增强公民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意识,对培养社会的法律文化有促进作用。

4、是建立司法信用体系的前提,也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天然的、权威的诚信档案,对于拖欠债务的当事人自觉履行法律义务也有一定的督促作用。人民法院每年审理800余万件案件,涉及数以千万计的相关人,经过多年的积累后,无疑是一份权威的信用数据库,可以促进打造诚信社会的作用。

5、有效地推进裁判文书的改革和提升裁判文书的质量,实现由公文型向法理型裁判文书的转变。由于裁判文书要公布和出版,法官会倍感压力和责任的重大,自觉加强学习和调研,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

6、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指导作用和研究价值的作用,同时也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判例制度创造了基本条件。最高人民法院的裁判文书对各级法院的审判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还可以为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提供案例素材,也是法学界专家学者开展法律教学和法学研究的宝贵素材,具有很高的综合使用价值。

I. 司法最终裁决原则。

法律分析:司法最终原则是法治原则的根本体现,也是法治精神的最重要的支柱,行政行为的司法救济越来越广泛,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但是,司法最终原则也与法律制度中的其他原则一样,都有例外作为其必要的组成部分。行政终局裁决权就是其中一种例外。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第三十条 第二款 最终裁决应当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国务院或者省级人民政府对行政区划的勘定、调整或者征用土地的决定;二是省级人民政府据此确认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行政复议决定。

热点内容
葛鹏起律师 发布:2024-11-17 06:44:25 浏览:393
工商法中是否有试业期 发布:2024-11-17 05:47:28 浏览:560
企业法律顾问公示 发布:2024-11-17 05:37:34 浏览:986
经济法基础教材电子书非广告 发布:2024-11-17 05:22:41 浏览:101
参与传销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4-11-17 05:21:48 浏览:149
工厂寝室规章 发布:2024-11-17 04:54:42 浏览:179
幼儿园职业道德 发布:2024-11-17 04:30:51 浏览:37
新婚姻法课件免费 发布:2024-11-17 04:25:02 浏览:725
法律责任的比喻句 发布:2024-11-17 04:24:12 浏览:955
公务员遴选法律知识汇总 发布:2024-11-17 04:05:12 浏览: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