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上的人

民法上的人

发布时间: 2020-12-25 01:56:36

『壹』 民法上的事实行为具体有哪些

事实行为抄,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袭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的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
1、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而民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必备要素;
2、事实行为依法律规定直接产生法律后果,民事行为依据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
3、事实行为只有在行为人的客观行为符合法定构成要件时才发生法律规定的效果,民事行为的本质在于意思表示,而不在于事实构成;
4、事实行为的构成不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而民事行为以行为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为生效条件。如:先占、加工、无因管理行为、遗失物的拾得行为、埋藏物的发现行为以及债权标的物的给付行为等均属于事实行为。

『贰』 民法上的典权人是什么意思

典权人亦称“承典来人”,是指自承典他人的物品或房产,并一次支付出典物或房产的典价,占有他人物品或房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权的单位或个人。

在典期内,承典人不但享有对物品或房屋的使用权,而且有转典和出租权,并负责房屋的维修。典期满后,出典人退还典物或全部房屋典价赎回物品或房屋。

典权人的义务:

1、按合同的规定支付典价。

2、在典权存续期间妥善地保管典物。

3、在典期届满时,出典人要求回赎时负有返还典物的义务。

4、分担典权存续期间典物因不可抗力而全部或部分灭失的风险。

(2)民法上的人扩展阅读:

典权人的权利:

1、对出典房屋的占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

2、对出典房屋的先买权。即在同等条件下,典权人享有优先于他人的购买典物的权利,但此种权利不能对抗其他的法定的优先购买权。如共有人的优先购买权即优先于典权人的先买权。

3、转典权。这是指在典期内,典权人有权将典物再转典给其他人,但转典价不应超过原典价,转典期也不得超过原典期。

4、合理费用的求偿权。典权人在典权存续期间内就典物的修缮、管理、保养或为增加典物的使用价值而支付的合理费用,有权要求出典人在回赎典物时偿还,但以回赎时的现存价额为限。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典权人

『叁』 民法上的免责事由有哪些

民法上的免责事由即侵权责任的抗辩事由 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正当理由 包括依法执行公务 正当防卫 紧急避险 被害人同意 自助行为 第二类是外来原因 分为不可抗力 意外事件 受害人过错 第三人过错

『肆』 民法上的“人”是指民事主体,包括哪些

民事主体,是指根据法律规定,能够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当事人。
能够充当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伍』 民法上的中法人是什么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版承担民事义务的组权织。
法人是世界各国规范经济秩序以及整个社会秩序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各国法人制度具有共同的特征,但其内容不尽相同。
不同的法人形成了不同的法人理论,法人制度理论成为世界各国建立和完善法人制度、规范经济秩序以及整个社会秩序的理论基础。

『陆』 民法上的 意思表示 是什么意思

意思表示作为民事法律行为的要素,是指行为人欲设立、变更、终止民事版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内在权意思表现于外在的行为.意思表现包括意思与表示两方面的要件或内容.意思表示所发表的意思,不是寻常的意思,而是体现为民法效果的意思,亦即关于权利义务取得、丧失及变更.意思表示是法律行为的核心.
意思表示必须具备3个要素,目的要素,效果要素和表示行为要素.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目的要素:即合同成立的必备要件,缺少必备要件,则缺少目的要素合同不成立.
效果要素:即主观上有没有订立合同的想法或意思,有就有效果,没有就缺乏效果要素.
表示行为:很简单,即把上述的要素用口头或者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
1:对方是特定人的:采取到达主义,意思表示到达对方当事人才生效
2:对方是不特定人的,采取发出主义.
3: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采取作出主义,作出即成立,因为没有相对人,无所谓到达

『柒』 什么叫做民法上的人

民法中的自然人,即民事权利主体之一,具体概念如下 :
《民法通则 》第九条 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捌』 民法上的人分为几种

我国民事行为能力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无民事行为专能力。
根据属我国《民法》第11条之规定:
1.18周岁以上的公民,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16周岁~18周岁公民,以自己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根据我国《民法》第12条之规定:
1.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2.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根据我国《民法》第13条之规定:
精神病人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玖』 民法上的人身关系

民法中的人身关系主要是指:基于人格和身份而产生的一系列的关系总和,即自然人基于相互间的人格和身份而产生的相互关系。
(人身关系在民法中主要是与财产关系区分,也称非财产关系。)

『拾』 民法上的人身权 和 刑法上的人身权,有什么区别

人身权是指与人身相联系或不可分离的没有直接财产内容的权利,亦称人身非专财产权。人属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两大类,其中人格权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名誉权、肖像权等。身份权包括亲权、配偶权、荣誉权、亲属权等。人身权是我国公民和法人的人身关系在法律上的体现和反映。人身权是不直接具有财产内容的,不能以金钱来衡量其价值,一般不具有可让与性,受到侵害时主要需以非财产的方式予以救济。

热点内容
刑法分论案例 发布:2025-02-08 15:36:42 浏览:562
江都法院拍卖 发布:2025-02-08 15:09:01 浏览:689
申请劳动法律援助要钱的吗 发布:2025-02-08 14:57:08 浏览:817
婚前合同如何写具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2-08 14:48:29 浏览:162
昆山市司法 发布:2025-02-08 14:48:28 浏览:396
王万熊律师 发布:2025-02-08 14:47:46 浏览:419
刑法国有公司 发布:2025-02-08 14:47:44 浏览:54
lol皮城执法官怎么加点 发布:2025-02-08 14:24:21 浏览:338
道德的火焰资源 发布:2025-02-08 14:22:05 浏览:398
执业药师药事管理与法规笔记 发布:2025-02-08 14:21:04 浏览: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