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233
⑴ 吴喆著《最新刑法罪名、犯罪数额与情节的认定》2005年版233-235页是什么内容
p233 刑讯逼供罪
p234暴力取证罪
p235虐待被监管人罪
⑵ 火铳枪意外伤人致死案,判刑能判多少年
赔偿 七年左右,不赔偿 十五年左右。
⑶ 现在中国的男女比例是多少
男女出生比例:116.9∶100。
中国人口男女比例失调问题由来已久,但直到最近才引起大家的关注甚至恐慌,其原因就在于一则数据。根据这则数据,到2020 年的时候,到适婚年龄但没有姑娘可娶的小伙子会达到三千万人,相当于整个大洋洲的人口数量,也就是意味着十多年以后,每五个男子中就有一个得打光棍了。针对这个问题,央视新闻频道新闻会客厅请到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主任张维庆,听取了他关于这一问题的见解。
张维庆认为,尽管各种媒体上出现的数字各不相同,但是中国人口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有四个,即儒家道德为主的传统文化的影响,社会保障体系滞后导致的现实问题和B超滥用导致女婴流产,还有整个国家在倡导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方面缺乏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男女比例失调无疑会导致很严重的社会问题,以性犯罪为典型的社会治安问题只是冰山一角。
谈到解决办法,张维庆提出最关键的有两项措施。第一个措施是利益导向的政策措施,就是提高女童、女孩、女性的社会地位、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让生女孩的家庭感觉到和生男孩子没有多大区别,甚至优越于生男孩子的政策措施。第二项措施就是法律制裁的措施,对于用B超进行婴儿性别鉴定和人工终止妊娠的行为必须在法律上严厉打击。至于有些媒体倡导的“老夫少妻”模式,即男性的法定年龄相比女性,应当高出更多,而不是目前《婚姻法》规定的两岁,张维庆坦言“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更是不现实。
不少媒体称,中国男女比例出现严重失衡,到2020年,中国处于婚龄的男性人数将比女性多出3000万到4000万,这意味着平均五个男性中将有一个找不到配偶,将有数千万的男子将无妻可娶,成为传统意义上的"光棍"。而且这一现象从明年开始将逐渐显现出来。
⑷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33
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一是看被告人过失程度的严重性。对于过失致人死亡罪而言,虽然行为人对被害人死亡的发生在主观罪过上都表现为过失,但行为人过失的程度是可能存在差别的。既存在严重疏忽大意与一般疏忽大意之分,也存在轻信把握的大小和冒险程度之分。被告人主观上的过失之大小也反映了犯罪情节的轻重。如果被告人不顾他人劝阻,一意孤行,或者严重疏忽大意,很容易预见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而没有预见,过失致人死亡的,则不能认定为情节较轻。
二是看被告人先前相关行为的违法性。如果被告人在实施违法活动中过失致人死亡,则不应该认定为情节较轻。
三是看被告人过失行为之目的。如果被告人行为之目的是为了受害人的利益,或为了公共利益之考虑,在行为中由于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而导致他人死亡的,可以认定为情节较轻。
四是看其犯罪行为的后果和影响。犯罪行为的后果是评价犯罪行为严重性的最重要指标之一,过失致人死亡罪中,犯罪行为的后果和犯罪造成的影响不同,其犯罪的情节轻重也不同。一般来说,如果过失致使两人以上死亡的,不宜认定为情节较轻。
如果过失致死的人身份特殊,造成影响较坏或损失较大,也不能认定情节较轻。对此可在司法实践中根据具体案件灵活把握。
⑸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3条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三十三条 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⑹ 杀人罪分哪几种,都是怎么定义和判刑的需要详细回答!
杀人罪分为故意杀人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故意杀人指的是主观上故意致人死亡并达到目的,版过失杀人权指的是本意不是致人死亡但致人死亡。故意杀人最高可处死刑,过失杀人最高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这些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来规定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6)刑法233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⑺ 曹冲救库吏的翻译
原文:
国多事,用刑严重。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冲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
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一无所问。冲仁爱识达,皆此类也。凡应罪戳,而为冲微所辩理,赖以济宥者,前后数十。太祖数对群臣称述,有欲传后意。
翻译:
汉末之时,战乱频繁,统治者常常采用严刑峻法来约束人民。一次曹操的一副马鞍,放在马厩中被老鼠咬坏,管马房的小厮害怕曹操怪罪,(他们)商量把自己捆绑起来,当面(向曹操)自首请罪。但还是害怕不能免除(罪责)。
曹冲知道后,就对他说:"等待三天,然后再去自首。"曹冲于是用刀戳破(自己的)单衣,弄得像是被老鼠咬坏的一样,装出极不痛快的样子,来到曹操跟前。曹操看到儿子的失意神色,觉得奇怪,就问他有什么心事。曹冲回答说:"世上的人们都说,谁的衣服让老鼠咬了,谁就不吉利。
如今单衣被老鼠咬了,所以心里很悲伤。"曹操一听,笑着安慰他说:"这都是些无稽之谈,不要信它。别再为这事苦恼了。"一会儿,马房小厮进来向曹操报告马鞍被老鼠咬坏的事,曹操笑着说:"我儿子的衣服就在身边,尚且被咬坏,何况马鞍是悬挂在梁柱上的呢?"他丝毫不加追究。
还有很多犯下罪过的人,按照刑法应该被处死,都依靠曹冲的辩解得到了宽大处理。曹操把这些事情对大臣们说,表示有意传位于曹冲。
(7)刑法233扩展阅读:
童年称象:
曹冲字仓舒,东汉末年豫州刺史部谯(今安徽亳州)人。由曹操的小妾环夫人所生。少年时就敏于观察,十分聪慧。曹冲出生五、六年,智力心思所达到的,就像成年人那样聪明。
当时孙权曾送来一只很大的象,曹操想要知道象的重量,询问众部下,都不能拿出办法来。曹冲说:“把象放在大船上面,在水痕淹到船体上刻下记号,再称量物品装载在船上,那么比较以后就可以知道了。”曹操十分高兴,马上施行了这个办法,果然知道了大象的重量。
参考资料:曹冲智救库吏_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