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司法局诉调

司法局诉调

发布时间: 2022-08-13 05:36:47

㈠ 厦门法院强化诉调对接有什么作用

10月26日上午,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通报厦门市两级法院近两年的保险审判工作情况。据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郝勇介绍,2015年9月,最高法院与中国保监会共同举办全国保险纠纷诉讼与调解对接机制建设工作推进会议上,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被确定为“全国保险纠纷
诉调对接机制建设示范法院”。两年以来,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先试先行的创新优势,巩固保险纠纷诉调对接成果,推进保险纠纷的审判工作步入专业、规
范、高效的绿色通道。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了保险行业的有序发展,也提升司法审判服务保险产业的水平。

除了不断完善司法调解(司法确认)、交警行政调解、人民调解、保险行业调解的“四调对接”机制之外厦门两级法院不断寻求创新突破。例如思明法院
联合思明公安分局、思明区司法局、厦门市保险行业协会制定《厦门市思明区轻微人身损害道路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办法(试行)》,对在思明区道路上发生的,当事
人对事故事实无争议的,启动轻微伤人道路交通事故快速处理机制,由保险公司当场确认赔付。同时,思明法院还联合交警、保险协会以及中财保厦门分公司,共同
制定《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商业保险预付抢救费办法》,对重大交通事故,在抢救费用超过机动车强制责任险的医疗费用限额时,推行“先行赔付”制度,由商业第三
者责任险的保险公司预付抢救费,确保伤者能得到及时救治。

厦门两级法院还充分运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手段,降低诉调对接成本,实现信息共享,畅通对接渠道,提高对接效率。例如推行轻微交通事故快速处理
机制。以道路交通事故一体化调处机制为基础,利用智能交通系统,创设微信处理小事故平台,实行远程定损、交警协调、法院确认、保险赔付的微小事故快速处理
机制。同安法院引入“事故通智能易判系统”,用以高效、快速准确的解决交通事故案件从立案到自动生效判决书的整个过程,打造保险纠纷快速处理的智慧法庭,
探索创新“互联网+”的专业调解+审判的道路。

对存在保险诈骗犯罪嫌疑的案件,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院及时移送公安机关侦查,并建议保监局、侦查部门对此类问题给予应有重视,建立府院联动的“反诈保办公室”,构建信息互通、协作便利的反诈保体系,加强对反诈保行为的治理,保障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

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鼓励保险行业运用责任险化解矛盾纠纷,充分发挥保险行业参与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矛盾的辅助作用。2015年,厦门市中级人民
法院就保险业者反映的诉讼保全责任险能否适用于法院的财产保全担保以及保险公司作为诉讼财产保全的担保人资格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并针对该险种的采纳及如
何作为财产保全担保的形式提出规范化建议及试点尝试的建议,为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见。2015年福建省高级人
民法院《关于财产保全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中作出有关保险公司参与财产保全担保的规定。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办理财产保全案件若干问题的
规定》第七条最终明确规定了诉讼财产保全责任险的担保形式。近两年来,保险公司通过财产保全责任险的形式广泛参与财产保全,不仅便利了当事人诉讼,降低了
诉讼保全成本,也挖掘了保险行业参与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

方便为民,执法为政。

㈡ 司法局调解

法律分析:民事纠纷是可以通过司法所进行调解的,这是司法所的工作职责之一,司法所是我国最基层的司法机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六条 民事案件的审判权由人民法院行使。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对民事案件独立进行审判,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一百一十九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第一百二十三条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㈢ 去司法局调解矛盾需要注意些什么

1、调解员调解纠纷时,首先应取得他们的信任。要让纠纷当事人相信你是善意的,是以关心、爱护他们为出发点的,必须经过感情上的交流,以引起其心理上的震撼。从而对你产生感激、爱戴、依赖之情。在此基础上你就可以大胆的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做到情理相通。
2、认真分析案情深入案情。对有些当事人仅凭口头说服教育效果并不明显。在不涉及第三人隐私、秘密的前提下,向当事人举例介绍已结案的相类似的案例,并对其案例进行认真的剖析,让当事人加深如果不接受调解采取诉讼的结果,和对诉讼需要的人力、物力的认识。促使当事人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式达成协议。
3、对不太复杂的纠纷案件,要直奔主题,在询问、调查情况告一段落,对纠纷有明确认识后,即把纠纷双方当事人召集一起,当面锣、对面鼓。把矛盾揭开,当场解决。
4、对于当事人之间情绪比较对立、调解基础较差的案件,可以将一方的调解意见单独传达给对方,进行讲法律、说道理并听取意见,了解当事人真正的意图,掌握当事人心态。 5、在调解矛盾纠纷时机尚不成熟时,可缓和处理。先把纠纷双方的情绪安定下来,然后再择机处理,当然,缓和处理不是把纠纷撇开不管、坐等时机到来,而是积极创造条件迎接时机的到来。但这必须是纠纷已经处在比较稳定的状态,暂缓处理才不会出大问题。
6、在尊重双方当事人。通过调解协商,引导矛盾纠纷的双方,各自退让一步,达成彼此可以接受的协议。这种调解方法的关键是要找到协调纠纷双方的适度点。所谓适度点就是双方可能接受调解的起码要求。即:因势、因时、因地、灵活掌握。
7、在对案情和当事人的申请意图明了之后,根据具体案情,提供几套不同的调解方案,供当事人自已选择。当事人限于文化水平和法律知识等因素,无法提出更好的维护自身权益的调解方法时,关键是要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进行。另外,在当妻人意见分歧较大的案件中,结合案情,提出更可行更易于为双方当事人接受的方案。
8、调解不应有次数的限制,在当事人提出初步调解意见后,如果分歧较大,可以给当事人必要的考虑和咨询了解时间后,再次进行调解,调解中调解点要从当事人的角度 做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同时在有可能的情况下,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㈣ 诉调对接中已经发现有哪些问题

1、缺乏及时的理念更新

对于诉讼调解和人民调解的对接,目前我国还缺乏系统的理论基础。诉调对接完全是实践中摸索出的一种平民化的纠纷解决方式。这种方式是诉讼调解和人民调解两者实际操作中衍生出的一种临时组织,谈不到系统的理论基础。这就使得诉调对接实际操作中的随意性很大。这种随意性与法律本身是背道而驰的。一方面,诉调对接的优势在于其灵活性和高效性,另一方面诉调对接又要求这一过程必须具有一定的严肃性。这两者实际是矛盾的。

2、组织协调不够权威,协调机制不够健全。

对于“诉调对接”工作,双方职能单位分别是基层人民法院和基层司法局,是互无隶属关系的两个部门。目前尚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加以规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个部门的关系。即使双方的领导重视,就诉调对接工作经常进行沟通,但双方之间缺乏一个固定的、权威的协调机构,往往有许多实际问题很难解决。尤其是当双方的观点出现冲突时。由于平时缺乏健全的工作交流机制,发生纠纷时没有权威的上级部门进行裁决。没有对诉调对接工作进行定期的探讨和研究,各地区跟风而上,各施各法。这使得诉调对接工作无法形成系统化,正规化的工作机制。

而且“诉调对接”工作没有明确纳入相关考评机制中,更没有纳入县对部门、镇(街道)的年度的岗位责任制考核中,考核奖惩制度也没有建立起来,缺乏相应的强制力。

2、对接范围还很狭隘。

各地“诉调对接”工作平台建设不够完善,目前大多地区只有基层人民法院的人民调解工作室才真正在实行“诉调对接”,而镇(街道)、村(居、社区)、企事业单位的人民调解组织之间并没有建立起对接制度。

即使在仅有的对接平台驻法院人民调解室,其与基层人民法院对接内容也仅限于与立案庭的诉前引导调解和与民一庭的有关民事案件的委托调解。受专职人民调解员人数少、精通专业法规的调解员缺乏等因素影响,尚没有开展商事案件、知识产权案件、刑事案件的民事赔偿部分的委托调解,执行案件的执行和解工作等。

㈤ 法院强制诉调怎么办

诉调不存在强制,只有执行才存在强制。你要找一名专业律师咨询才可以。当地司法局也有法律援助中心提供免费咨询。

㈥ 实践中诉调对接最使用的调试方式是诉前调解吗

你对相关概念可能有误解,诉调对接中的调解,主要是人民调解。

一、先说说什么叫诉前调解:

诉前调解包括两种情形:1、不具有法院审理性质,即由在法院立案庭设立的人民调解工作室来调解;2、具有法院审理性质,即由法院立案庭的法官来调解或法官与人民陪审员、人民调解员共同来进行调解。

二、什么叫诉调对接:

诉调对接,指矛盾纠纷调处中的诉讼方式与非诉讼方式相衔接。

三、非诉讼方式有哪些?

仲裁、行政调处、人民调解、商事调解、行业调解以及其他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

三、所谓的诉前调解,并不是一种调解方式,只是根据时间特征而言的。

通常说的诉调对接,是指诉讼与非诉讼的衔接。按照现行法律,我国调解制度主要包括法院调解、人民调解和行政调解三个部分。

1、法院调解又称司法调解、诉讼调解,是指法院在审理各类案件时,由法院主持,当事人平等协商,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纠纷所进行的活动。

2、行政调解是指具有调解纠纷职能的国家行政机关根据国家政策、法律,以自愿为原则,在分清责任,明辨是非的基础上,通过说服教育,促使双方当事人互谅互让,从而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活动。

3、人民调解,是指在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对民间纠纷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规劝疏导,促使纠纷各方互谅互让,消除纷争的一种群众性活动。

由三种调解的概念,可以看出,法院调解是人民法院的职权行为,他是人民法院的一种审理活动,其形成的调解文书具有强制力;行政调解是国家行政机关的职权行为,形成的调解协议不具有强制执行的法律效力,其性质是合同。而实践中,诉前调解的重要特征则在于:调解程序的发生在提起诉讼之前,所以可以看出诉前调解不应属于法院调解和行政调解的范畴,其实质是一种人民调解。

实践中,对于“诉调对接”工作,双方职能单位分别是基层人民法院和基层司法局。

㈦ 司法局能调解民事纠纷

法律分析:民事纠纷是可以通过司法局进行调解的,这是司法局的工作职责之一,司法所是我国最基层的司法机构。解决民事纠纷的途径:1、协商。双方依靠自身力量,相互妥协和让步,解决纠纷。该方法快捷简便、心平气和,但应以书面方式记载协商内容。2、调解。由第三方介入促使争议各方相互谅解和让步,最终化解矛盾。当争议各方失去对话基础,寻求第三方调解实为高明选择。3、仲裁。将纠纷提交仲裁机构,由其居中裁决的纠纷解决机制。仲裁一裁终局制,一方不履行仲裁裁决,对方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4、诉讼。一方向法院提出请求,由法院裁决纠纷的制度。诉讼是最终、最权威的纠纷解决机制,是当事人保护权利的最后屏障。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百三十三条 物权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途径解决。

热点内容
民事诉讼法二十四条 发布:2025-01-16 09:00:50 浏览:791
方亚律师 发布:2025-01-16 08:29:06 浏览:780
08年跟09年劳动法有什么变化 发布:2025-01-16 08:22:27 浏览:79
2018按劳动法加班费 发布:2025-01-16 08:14:47 浏览:992
2017四川二建法规真题 发布:2025-01-16 08:13:00 浏览:476
深圳劳动法是不能超几号发工资 发布:2025-01-16 08:10:44 浏览:90
司法考试粉笔 发布:2025-01-16 07:23:31 浏览:77
依法治企自查 发布:2025-01-16 06:57:55 浏览:509
保护水资源的法律法规 发布:2025-01-16 06:12:31 浏览:303
武大国际经济法研究生 发布:2025-01-16 06:00:44 浏览: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