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宪权刑法总论
① 犯罪构成的详细内容
犯罪构成是刑法规定的,反应行为的法益侵犯性与非难可能性,而该行为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客观构成要件和主观构成要件的有机整体。(《刑法学》(第三版)第二编第五章第二节)
犯罪构成是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其学说百家争鸣。从03年甚至更早,就开始争论不休。担任司法考试大纲编委,“三大本”编委和司法考试刑法命题组第一人,刑法改革专家,清华博导张明楷教授的理论逐渐形成了主流观点。 (参照代表中国传统法学理论的华东政法大学的《刑法学》教材主编:刘宪权)
法律上,所谓构成,是指产生某种法律关系成立所必须的各种事实条件的总和。犯罪构成(constitution of a crime),又称为犯罪构成要件,实际上就是指刑法规定的犯罪成立的条件。犯罪构成的理论在刑法学的理论体系中占有核心的地位。
据介绍,在语源上,犯罪构成一词来自中世纪意大利的诉讼程序中。18世纪传到德国,被翻译成犯罪构成(Aatbestand),但仍在诉讼法意义上被采用。19世纪初,德国刑法学家费尔巴哈(A·Feuerbach)将其用到实体法中。他首次将刑法分则上关于犯罪成立的条件称为犯罪构成,提出犯罪构成是违法行为中所包含的各个行为或事实的诸要件的总和,是适用刑罚的前提条件。20世纪初,德国刑法学者贝林格(E·Beling)提出的构成要件理论,他在批判19世纪刑法总论仅从抽象概念出发论述犯罪成立条件的基础上首次将刑法分则与总则的特殊构成要件概念化,他指出,犯罪是符合构成要件的、违法的、有责任的并对此有适合的处罚规定和满足处罚条件的行为。并认为,构成要件的符合性是犯罪成立的第一要件,同时犯罪还必须具备违法性及有责任诸要件。20世纪20年代,德国的刑法学者麦兹格(Edmund Mezger)在批判贝林格犯罪构成理论基础上,指出犯罪构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成立犯罪的一切条件,即可罚行为的总体因此也包括了责任、违法性等成立犯罪的要件。在此意义上,犯罪构成变成犯罪成立。狭义的构成要件,指构成特定种类犯罪的要素,包括行为及其侵害法益的结果,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等客观的违法要素,不包含故意与过失。20世纪30年代,新刑事古典学派的一些学者以目的行为论为基础,又提出新的犯罪构成理论。其代表人物有德国的里拉哈(Maurach)、魏兹尔(W1zel)和日本的木村龟二、平场安治等人。他们认为自19世纪以来的行为论,都把行为的意志内容排除在外。实际上人的行为是目的活动的实现,目的是行为的本质要素,目的与行为不可分,即行为是主观意志内容与其客观外部表现的统—体。因而,主张将故意与过失作为行为的主观要素纳入构成要件之内。并认为故意或过失是行为的本质要素,是构成要件的主观要素。因此在他们看来,犯罪构成要件应分客观与主观两方面,前者为侵害法益之行为,后者则包括动机、目的、倾向、故意(或过失)等。至此,犯罪构成的内容已包含了主、客观两个方面,与犯罪成立已成为同一概念。大陆法系国家刑法理论普遍认为,犯罪成立必须具备三个要件:构成要件符合性、违法性和有责性。在前苏联的刑法理论中,犯罪构成理论也得到了发展,1946年出版的特拉伊宁教授的《犯罪构成的一般学说》认为,所谓犯罪构成,是指苏维埃刑法所规定的说明危害行为特征的诸要件的总和,包括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在此基础上创立的犯罪构成体系,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犯罪构成理论的经典。 一、犯罪构成是主体、客体以及主客观要件的有机整体
二、犯罪构成是违法性与有责性的的法律标志
三、犯罪构成是认定犯罪的法律标准(《刑法学》(第三版)第二编第五章第二节)
中国刑法中的犯罪构成,是指刑法所规定的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客观要件的总和。(虽然刑法理论界对这一概念和由这一概念建立起来的犯罪构成体系有诸多质疑,但人们还是接受了这一概念。)这一概念表明犯罪构成有以下三个特征:
第一,犯罪构成是犯罪的一系列要件的总和。任何一个具体犯罪构成要件,都包含着许多要件,有刑法总则规定的普遍适用的一些要件,也有分则具体条文对具体犯罪规定的一些要件。犯罪构成不是指其中个别的要件,也不是这些要件的简单相加,而是这些要件密不可分的有机统一的整体。例如中国刑法第263条的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是抢劫罪。根据这一条的规定,结合刑法总则的一些规定,抢劫罪的犯罪构成,就是下列要件的有机结合:
(1)抢劫罪侵犯的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2)实施抢劫的行为人必须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实施
(3)实施犯罪的方法必须是以暴力、胁迫等手段劫取财物
(4)行为人主观上是故意犯罪,并且具有非法占有财物的故意。只有这些主客观要件的统一,才能构成抢劫罪
第二,犯罪构成要件,是指决定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事实特征。这些事实特征是立法者对具体犯罪现象抽象概括后作为认定犯罪的一般标准。任何一个具体犯罪,都可以有大量的事实特征来表现,正是这些事实特征,决定了此犯罪区别于其他一切犯罪。张三的抢劫之所以不同于李四的抢劫,就因为二者的抢劫有许多不同的事实特征存在。但不管张三的抢劫还是李四的抢劫抑或其他人的抢劫,都有一些共性,这些共性既反映了抢劫行为的特点,又反映了抢劫独特的社会危害性,立法者正是从具体抢劫犯罪的大量事实特征中选择一些关键性的事实特征作为抢劫罪的构成要件。也就是说,并不是一切事实特征都能成为犯罪构成要件。决定某一特征是否为犯罪构成要件的标准,是看其对决定行为的性质和社会危害程度的意义。前文提及的抢劫罪的构成要件,对于表明抢劫罪的性质和社会危害性有决定意义。抢劫罪除那四个要件外,具体抢劫罪的事实特征还有许多,如抢劫犯是男是女,抢劫财物的对象是现款还是物品,抢劫行为实施的地点是在闹市区还是在偏僻的乡村,实施暴力时是赤手空拳还是使用了凶器,这些实施特征对侦查破案、获取诉讼证据或确定刑事责任的轻重进而影响量刑轻重都有一定的作用,但他们对于构成抢劫罪,都不起决定作用,因而不能成为抢劫罪的构成要件。
第三,构成犯罪所必需的诸要件,是由刑法加以规定的。也就是说,哪些实施特征可以作为犯罪构成要件,是由立法者选择,通过刑法加以规定的。反过来,只有通过刑法的明确规定,犯罪的事实特征才能成为犯罪的构成要件。这反映了罪刑法定的要求,说明刑事违法性也是犯罪构成的基本属性之一。所以,行为是否具备犯罪构成要件与行为是否违反刑法是一致的。这也说明,犯罪构成要件本身不是理论的解释,而是法定的。 一、基本的犯罪构成与修正的犯罪构成
这是以犯罪构成的形态为标准进行的划分。基本的犯罪构成,是指刑法条文就某一犯罪的基本形态所规定的犯罪构成。基本的犯罪构成一般是指既遂犯或者单独犯的构成要件;修正的犯罪构成(也称为特殊形态的犯罪构成),是指以基本的犯罪构成为前提,适应犯罪行为的不同形态,对基本的犯罪构成加以某些修改变更的犯罪构成。预备犯、未遂犯、中止犯等未完成形态的犯罪构成以及共同犯罪的犯罪构成则属于修正的犯罪构成。刑法分则条文大都是以单个人犯既遂罪为标本的,基本犯罪构成以刑法分则为基准,直接根据刑法分则就可以认定;而犯罪的未完成形态以及共同犯罪的内容都在刑法总则部分规定,因此修正的犯罪构成要以刑法分则规定的基本的犯罪构成为基础结合刑法总则的有关规定加以认定。
二、完结的犯罪构成与待补充的犯罪构成
(又称为关闭的犯罪构成与开放的犯罪构成)
完结的犯罪构成,也称关闭的犯罪构成,指刑法完整地规定了所有要件的犯罪构成;待补充的犯罪构成,也称开放的犯罪构成,指刑法仅规定了部分要件,其他要件需要法官适用时进行补充的犯罪构成。这一分类最先由德国学者威尔采尔所倡,具有一定意义。当刑法规定了完结的犯罪构成时,司法工作人员应严格依法适用,不得附加或减少要件;当刑法规定了待补充的犯罪构成时,司法工作人员应依照法律的相关规定补充构成要件。至于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究竟是完结的犯罪构成还是待补充的犯罪构成,则需要根据犯罪行为的性质、犯罪之间的关系等进行识别。
三、单一的犯罪构成与复杂的犯罪构成
单—的犯罪构成,是指刑法规定的各个要件均属单——的犯罪构成+即当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中只含单一行为、单一主体、单一罪过形式时,便是单一的犯罪构成。复杂的犯罪构成是指刑法规定的要件内容可供选择或互有重叠的犯罪构成。主要表现为两类情况:一类是刑法规定了两种以上行为、对象、主体等,只要具体事实符合其中之一,便成立犯罪,如刑法第305条;另一类是刑法规定了两种以上的行为等,具体事实同时符合刑法规定时,才成立犯罪。这两类现象也可能交织在一个犯罪构成中,司法工作人员应特别注重哪些要件是可供选择的,哪些要件是必须同时具备的。
四、普通的犯罪构成,加重和减轻的犯罪构成
例如:刑法第263条中的“以暴力,胁迫或者其它方法抢劫公私财物”及其对应的故意,属于普通的犯罪构成,其后规定的“入户抢劫”等8种情形属于加重的犯罪构成。再如,刑法第232条种的“故意杀人”是普通的犯罪构成,“情节较轻的”是减轻的犯罪构成。
张明楷认为此种观点不准确,把如“入户”“在交通工具上”等法定刑升格的条件当作犯罪构成。
② 刘宪权的人物成就
(1)涉信息网络犯罪刑法规制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14年10月-2017年10月,首席专家
(2)涉信用卡犯罪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11年6月—2013年6月,项目负责人
(3)金融犯罪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5年6月—2007年6月,项目负责人
(4)证券犯罪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2年6月—2004年6月,项目负责人
(5)侵犯知识产权罪惩治研究,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2009年6月—2011年9月,项目负责人
(6)打击拐卖人口犯罪的法律对策,美国政府资助项目,2002年1月-2003年6月,项目负责人
(7)突发性公共危机的法律应对研究,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课题,2004年3月-2006年4月,项目负责人
(8)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研究,上海市教委重点课题,2004年7月-2006年7月,项目负责人
(9)中国刑法理论前沿问题研究,上海教委重点学科课题,2002年9月—2005年9月,项目负责人
(10)社会转型时期的刑事法理论,上海茂盛国际有限公司委托,2004年1月-2004年8月,项目负责人 “七五”期间全国法学重点研究课题《各国刑法比较研究》
国家“九五”重点图书选题《金融风险防范与犯罪惩治》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重点研究课题《犯罪与刑罚理论专题研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证券犯罪研究》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邪教活动的法律控制》和《突发公共事件的法律应对研究》
上海市教委重点课题《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研究》、《侵犯知识产权罪惩治研究》
美国政府资助项目《打击拐卖人口犯罪的法律对策》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证券期货犯罪研究》、《金融犯罪研究》、《涉信用卡犯罪研究》 (1)《刑法学名师讲演录》,专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2)《中国刑法学讲演录》,专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3) 《金融犯罪刑法学专论》,专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4)《金融犯罪刑法理论与实践》,专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年版
(5)《刑法学专论》,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年版
(6)《证券期货犯罪理论与实务》,专著,商务印书馆 2005 年版
(7)《证券期货犯罪比较研究》(英文版),专著,荷兰艾柔默斯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
(8)《金融犯罪理论专题研究》,合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
(9)《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理论与实务》,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版
(10)《刑法学》,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年版
(11)《打击拐卖人口犯罪的法律对策》,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年版
(12)《中国刑法理论前沿问题研究》,主编,人民出版社 2005 年版
(13)《中国刑法学年会文集( 2005 年度)第二卷:实务问题研究》(上、下册),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14)《刑法学研究(第 1 卷)》,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
(15)《刑法学研究(第 2 卷)》,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
(16)《犯罪与刑罚理论专题研究》,副主编,法律出版社 2000 年版
(17)《刑法学研究(第 3 卷)》,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8)《刑法学研究(第4卷)》,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年版
(19)《刑法学研究(第5卷)》,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
(20)《刑法学研究(第6卷)》,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年版
(21)《刑法学研究(第7卷)》,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年版
(22)《刑法学研究(第8卷)》,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23)《刑法学研究(第9卷)》,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24)《刑法学研究(第10卷)》,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25)《刑法学研究(第11卷)》,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26)《刑法学研究(第12卷)》,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27)《金融犯罪案例研析》,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28)《证券期货犯罪刑法理论与实务》,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29)《中国刑法学讲演录(第二版)》,专著,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30)《涉信用卡犯罪刑法理论与实务》,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主要学术论文
(1)《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相关理论辩证》,《中国法学》2010年第1期
(2)《罪数形态理论正本清源》,《法学研究》2009年第6期
(3)《我国金融犯罪刑法分类质疑》,载《法学评论》 2007 年第 4 期,独著
(4)《妨害信用卡管理罪疑难问题刑法评析》,载《政法论坛》 2008 年第 2 期,独著
(5)《<刑法>第13条“但书”条款司法适用相关问题研究》,载《现代法学》 2011年第6期
(6)《“职业绑手”受雇控制被害人行为定性研究》,载《政治与法律》 2012年第 2 期
(7)《 < 刑法修正案 ( 六 ) 草案 > 评析》,载《法学》 2006 年第 2 期,独著
(8)《传统刑事司法理念的反思》,载《法学》 2005 年第 5 期,独著
(9)《共同证券期货犯罪疑难问题探讨》,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4 年第 1 期,独著
(10)《证券、期货犯罪的刑事立法及其完善》,载《法学》 2004 年第 5 期,独著
(11)《我国洗钱罪的刑事立法完善》,载《政治与法律》 2005 年第 6 期,第一作者
(12)《假冒专利罪客观行为的界定与刑法完善》,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6 年第 1 期,第一作者
(13)《我国洗钱罪的刑事立法完善》,载《政治与法律》 2005 年第 6 期 独著
(14)《建立和谐社会突发危及应对机制的法制轨道》,载《法治研究》 2005 年第 4 期独著
(15)《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数额认定分析》,载《法学》 2005 年第 6 期 独著
(16)《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刑法适用与完善》,载《浙江大学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 》 2006 年第 2 期,第一作者。
(17)《“银广夏事件”的刑法思考》,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2 年第 1 期,独著
(18)《我国刑事司法解释时间效力的再思考》,载《法学》 2002 年第 2 期,独著
(19)《我国刑法理论上的牵连犯问题研究》,载《政法论坛》 2001 年第 1 期,独著
(20)《 2001 年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年会综述》,载《法学》 2001 年第 11 期,独著
(21)《关于绑架、拘禁索债型犯罪定性若干问题研究》,载《法学》 2001 年第 9 期,独著
(22)《论金融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载《法学》 2001 年第 7 期,独著
(23)《操纵证券、期货交易价格犯罪行为的刑法分析》,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0 年第 6 期,独著
(24)《论我国新刑法中的结合犯》,载《法学》第 2000 年第 8 期,独著
(25)《婚内定“强奸”不妥》,载《法学》,第 2000 年第 3 期,独著
(26)《完善证券期货犯罪刑事立法》,载《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2006 年 2 月,独著
(27)《操纵证券期货交易价格罪行为方式之解读》,载《法商研究》 2005 年第 1 期,独著
(28)《信用卡诈骗的司法认定》,载《政法论坛》 2003 年第 3 期 独著
(29)《“性贿赂”行为犯罪化不足取》,载《法治论坛》 2003 年第 2 期 独著
(30)《刑民交叉案件中刑事案件对民事合同效力的影响研究——以非法集资案件中的合同效力为视角》,载《政治与法律》2013年第10期,第一作者
(31)《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兜底条款”解释规则的建构与应用》,载《中外法学》2013年第6期,独著
(32)《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刑法适用之影响》,载《法学》2013年第12期,独著
(33)《关于中国金融犯罪的刑事立法发展》,载《立命馆法学》2013年第1号,独著
(34)《刑事法治视域下处理虐童行为的应然路径》,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13年第1期,第一作者
(35)《克减冤假错案应当遵循的三个原则》,载《法学》2013年第5期,独著
(36)《论刑法中法律拟制的设置规则》,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3年第9期,第一作者
(37)《刑法严惩非法集资行为之反思》,载《法商研究》2012年第4期,独著
(38)《论内幕交易罪最新司法解释及法律适用》,载《法学家》2012年第5期,独著
(39)《限制或废除死刑与提高生刑期限关系论》,载《政法论坛》2012年第3期,独著
(40)《信用卡“养卡”,“套现”行为的刑法定性分析》,载《法学》2012年第7期,独著
(41)《骗取小额贷款公司贷款的定性研究》,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2年第9期,第一作者
(42)《盗窃罪新司法解释若干疑难问题解析》,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独著
(43)《论我国金融犯罪的刑罚配置》,载《政治与法律》2011年第1期,独著
(44)《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停止形态研究》,载《法学杂志》2012年第4期,第一作者
(45)《我国<刑法修正案(八)>时间效力司法解释规定评析》,载《法学杂志》2011年第8期,第一作者
(46)《涉信用卡犯罪对象的评析及认定》,载《法律科学》2014年第1期,独著
(47)《论互联网金融刑法规制的两面性》,载《法学家》2014年第5期,独著
(48)《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兜底条款”解释规则的建构与应用——抢帽子交易刑法属性辨证》,载《中外法学》2013年第6期,独著
(49)《自贸区建设中刑法适用不可回避的“四大关系”》,载《政法论坛》2014年第5期,独著
(50)《论互联网金融的行政监管与刑法规制》,载《法学》2014年第6期,第一作者
③ 求一本台湾学者的刑法学著作
走到了第三代:第一代当然是老一辈刑法学家,第二代应是“文革”结束后培养出来的头几批大学生,现在正在成长的当属第三代刑法学人。如果这一代学人能把握好以下两个方面,那么中国刑法学派的形成就是可能的:1、强化主体意识。主体意识要求刑法学者具有独立的学术品格,但目前我国的刑法学研究比较普遍地存在主体意识低下的现象,如盲目迷信权威,把所谓权威性的观点奉为圭臬;[62]被各种会议的议题牵着鼻子走,沦为“会议学者”;[63]著述立说人云亦云,缺乏必要的考证;[64]等等。我认为,提倡主体意识,至少应做到:一要开放而不跟风。对国内外的学术活动和研究动态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并适当参与是必要的,但由于人的精力和知识有限,因此应当有所选择,更重要的是,对于来自国内外同行的观点应当以批判的眼光来对待,始终秉持“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态度。二是敬业而不急躁。著书立说,是一项极辛苦的个性化工作,惟有扎扎实实地读一批书,认认真真地思考,才能得出属于自己的思想。当前刑法学界人才辈出,每年高产的学者不在少数,在这种情形下,要切忌急躁和攀比,只有始终如一、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自己的目标走下去,才能最终有所收获。在这方面,储槐植教授“老而弥新”的经历或许能给我们以启示:他22岁时发表第一篇文章,由于历史的原因,到50岁时才发表第二篇文章,他之所以如今在刑法学研究上取得公认的成绩,用他自己总结的经验就是:“多想超越自我而少想超越他人。昨天的我,标尺明确,而‘他人’则是一个变数不定的情状。要超越自我,则会产生上进的动力,并可清楚察觉前进的印迹从而心情舒畅。总想超越他人,只能搅乱心绪,自寻烦恼,则必然急躁。”[65]2、追求理性的学术论辩。理性论辩最重要的规则是言谈者的普遍性和论辩机遇的平等性;其次是尊重他人对自己观点的解释,不得强加于人,更不能追究“用心”;第三是宽容,任何论辩都是开始而不应是“终结”。[66]这就要求我们反对霸道做法和“左右逢源”的圆滑态度,无论在立论还是反驳时,都要学术性地去论证和思考问题,而不要借用意识形态、权势地位或社会影响去压人伤人,惟此,学术上的共同体和健康的对话机制才能逐步形成。
(二)视野不够开阔。表现之一是对与刑法相关联的学科缺乏必要的关注,这些学科既包括宪法,[67]也包括民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其他部门法,[68]还包括哲学、社会学(含犯罪学)、经济学等社会科学。总结中外研究刑法的成功人士的经验,他们大都从相关学科吸收营养,开辟路径。例如,陈兴良教授在对储槐植教授的学术评传中就指出:储教授善于将哲学等方法引入刑法研究,并竭力接受哲学上的新知识,将之转化为刑法研究的新思想,如由“结构”而研究“刑罚结构”,由“机制”而研究“刑法机制”,由“关系”而研究“关系刑法”,由“系统”而研究“犯罪场”,无不屡有斩获。[69]所以,陈瑞华教授才建议:在未来的研究中,如果有人能从刑法与民法、犯罪与侵权、刑诉与民诉之间关系的角度展开研究,那么他几乎肯定会在这一领域做出开创性的理论贡献。[70]视野不开阔的表现之二是对有关国际文件的研究不够。许多国内刑法学者将《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这类文件简单地理解为国际刑法的研究对象,因而不纳入自己的研究视野,但实际上,像这样一部集名家之大成、代表了当代最新刑事法理念的“国际刑法网络全书”,对任何一个从事刑法学研究的人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资源。[71]正如当代国际知名的刑法学家弗莱彻所指出的:“《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把普通法系的一些观点和大陆法系的一些原则统一起来。从现在起的100年,国际刑事法院的工作将会成为我们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72]由于国际公约凝聚了人类社会的共同智慧,所以我们有理由对其保持一种开放的研究态度,并从中受到启发。例如,我国现在不少刑法学者主张去掉受贿罪中的“为他人谋取利益”这一要素,乃至行贿罪中也要去掉“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这一要素,但这种主张恐将产生矫枉过正的后果,导致打击面的不适当扩大。[73]我们看到,有的国外总统、首相也经常接受大款友人的资助带上家人去度假,只要他们没有任何涉及公职方面的交易,没有玷污公职,就应当是允许的。其实,这方面的一个比较好的参照系就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它使用“以作为公职人员在执行公务时作为或者不作为的条件”来界定“好处”是正当的还是不正当的,这就比较科学,可以将正常的友人交往和婚丧嫁娶时送符合当地习俗的适量钱财的红包等排除在外。视野不开阔的表现之三是在研究中只及一点、不及其他。如很少有刑法学者将劳动教养、治安拘留等剥夺人身自由的措施纳入自己的研究视野,但是如果我们认同博登海默的以下意见就会发现此种疏漏的不妥:“人们赋予自由的那种价值为这样一个事实所证实,即监禁在任何地方都是作为一种刑事制裁手段加以使用的。”[74]视野不开阔的表现之四是对外国刑法制度和理论不求甚解,或者断章取义。如有的学者轻言减刑制度是我国的一项特有制度,以为国外没有减刑制度,其实这是一种误会,事实上,许多国家或地区均存在着虽无减刑之名却有减刑之实的类似我国刑法中的减刑制度。[75]不仅如此,不少国家或地区还在专门的赦免法中包含有减刑的规定。[76]还有的学者简单地抓住外国刑法中的某一个罪的法定刑不比我们低,就试图从整体上否定我国刑法的重刑色彩。更有学者无视我国刑法结构与西方国家的不同(西方国家的刑法包括了我国劳动教养和治安处罚的范围),轻易断言他们的犯罪率比我们要高出多少倍,却没有看到我们的劳动教养和治安处罚并没有统计在犯罪之内,也就是说,这里的比较平台是完全不同的。论及此,我觉得有必要引用一段比较法学者的忠告:“比较法的确是一种强有力的武器,但同时也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武器。正如科夏克(Koschaker)所说的:‘劣质比较法比根本就不存在任何比较法更糟糕。’”[77]
(三)反思和批判欠严谨。以犯罪构成理论的讨论为例,近年来我国有些刑法学者主张全盘照搬大陆法系的犯罪论体系,但是他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即使在德、日等国,也不乏反思、质疑之声。如德国的雅科布斯就认为,德国学说争辩因果行为论或目的行为论何者为佳,以及争辩阶层构造理论,纯粹是因为“二战”之后,刑法学者逃避政治压力(作为战败国的知识分子,谈规范的目的或规范的本质会有自我否定的压力),把精力放在这种技术问题所致。区分构成要件合致性、违法性和有责性,或区分不法和罪责,都是没有意义的。归根结底,只是一个行为人要不要负责的问题。[78]另一德国刑法学者罗克信认为,德国刑法中犯罪认定的体系性思考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忽略具体案件中的正义性;二是减少解决问题的可能性,阻断了对更好的犯罪认定方法的探索;三是不能在刑事政策上确认为合法的体系性引导;四是当人们努力把所有的生活形象清楚地安排在很少的主导性观点之下时,抽象概念的选择会忽视和歪曲法律材料的不同结构。[79]同样,日本也有学者认为,日本的犯罪体系论由于受德国刑法学的绝对影响,采用的是“构成要件”、“违法性”、“责任”这种观念的、抽象的犯罪论体系,因为必须考虑什么是构成要件,构成要件和违法性、责任之间处于什么样的关系,所以陷入了强烈的唯体系论的倾向。这种体系,使得无论是在战前还是在战后,都难以自下而上地对刑罚权的任意发动现象进行批判,并为这种批判提供合理根据。[80]我不是要否定大陆法系的犯罪论体系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只是想说,在“德日的阶层的犯罪论体系所面临的问题,可能并不比我国的犯罪构成体系少”的情况下,对我国犯罪构成理论采取一脚踢开而不是改造的思路,这是否是一种严谨的反思和批判精神?有人认为,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承继的是斯大林时代形成的刑法学说,其政治性与学术性的陈旧性自不待言。[81]这种说法是欠科学的,事实上,俄罗斯的犯罪论体系是在100多年前,由塔干采夫等人在接受德国的费尔巴哈的犯罪构成理论以后发展起来的,十月革命后,虽然受到法律虚无主义的影响,但这一理论体系仍然被前苏联的刑法学者所继承,并且在前苏联解体后,一直延续至今。综观俄罗斯的犯罪论体系发展,100多年来,其基本格局未变,虽然具体的内容和结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有所变化。[82]针对“刑法知识去苏俄化”的主张,薛瑞麟教授曾经指出:该种观点对苏俄犯罪构成理论有不少误解、误读的地方,有些断言是依靠想象的力量所作出的伪判断;德国与苏联的犯罪构成体系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有些问题只不过殊路而已。[83]他还不无道理地指出:不能简单地说前苏联的犯罪论体系“在实践中是失败的,在理论上也是行不通的”,否则我们就不好解释前苏联解体后,它原有的15个加盟共和国既已拂去历史的风尘(意识形态),却仍然沿用过去的犯罪论体系。[84]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确实需要作进一步的完善,[85]但一窝蜂地否定传统,特别是将源于100多年前的俄罗斯犯罪论体系人为地割断历史,简单地将其起点缩至上个世纪30年代,然后以“维辛斯基式的刑法理论”为由,[86]将其“妖魔化”,我觉得并不可取。有人将德日的犯罪论模式普世化,这不符合事实,英美法系国家不计,就连德国周边的一些“老欧洲”和“新欧洲”国家也并没有采用此种模式。本文不是专门讨论犯罪构成理论,我并不想在这里就此发表自己的结论性意见,但前面给出的若干事实和疑问至少表明我们有的学者内心有一种急于否定传统的犯罪构成理论的情绪,至于证据和理由是否充分,似乎并不很关心。由于对传统理论带有一种先入为主的偏见,或者对德日刑法理论抱有一种过于美好的期待,有的学者赋予了犯罪构成理论太多超出其自身内容的价值和使命,如有的将犯罪构成理论模式与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联系起来,实际上,即便在德国,虽然其递进式的三阶段论来由已久,但真正与民主国家所要求的宪政发生联系也是二战以后的事;另有的将我国刑事司法中频繁发生的冤假错案归咎于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而有点想当然地认为递进式的三阶段论可以防止冤假错案,但稍加推敲,就觉得其说服力不够,因为冤假错案的成因十分复杂,与司法体制、权力干预和诉讼结构等有更密切的关联。我比较同意对犯罪构成的如下定义:“犯罪构成是刑事法律所规定的并将危害社会行为认定为犯罪的客观与主观要件的总和。”[87]既然如此,犯罪构成就只是一个刑法规范分析的实际规则,由此引出的问题是:犯罪构成理论真的是刑法学理论的王冠吗?我认为这要看从哪个角度。如果从刑法的实然出发,上述命题还可以成立的话,那么从刑法的应然出发,上述命题就过于抬高了犯罪构成理论,此时刑罚权的启动才是最重要的。回到最朴素的现实中,我们来看刑法的逻辑:当某一种危害社会或者危害统治阶级利益的行为出现时,统治阶级首先想到的是要将其作为犯罪来处理,接下来,才有具体的罪名和犯罪构成的设计。因此,刑法理论的第一要义应当是对国家刑罚权的任意发动作出限制,在此基础上讨论规范的犯罪构成才有意义。理解这一点,将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在有精确的刑法学的德国、日本和意大利,却会出现法西斯政权下的恐怖司法。
(四)问题应对能力和时代精神不强。在我国当前的刑法学研究中,有一种倾向值得注意,那就是过于醉心于体系性的思考(尽管这方面也同样存在许多似是而非的令人不满意的地方),而不注意解决具体问题。例如:近年来,我国为数不少的公权力部门和官员对用手机短信或网络来批评他们的人士或者发表批评文章的记者,以“诽谤罪”来追究其刑事责任,由于刑法对诽谤罪的罪状规定比较模糊(“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加之我国刑法对“诽谤罪”的自诉作了不适当的例外规定,即“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这就为某些官员动用公安机关等力量来对付“诽谤者”开了方便之门。对于这样的问题,我想很难依靠哪一个犯罪论体系来解决。怎么办?德国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那就是引入问题性思考。问题性思考更多地从具体问题出发,并从中提供解决问题的公正和符合目的的可能性,它对于一个体系化之前的、需要使用理论和辩论来填补的不确定概念和一般性条款是很有用的,因为它通过同意和反对的意见加以讨论,根据公道来加以测试,直到结论令人满意,即一个健康人的理解。“在体系性思考和问题思考之间进行综合是富有成果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是可能的。”[88]
刑法理论需要对时代提出的新问题作出回应,这与赶时髦是两回事。我们所处的是一个什么时代呢?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在全球化背景下,跨国犯罪、跨国刑事司法合作不可避免,民族国家一方面在国内刑法上纷纷增设反人类罪这类反映人类共同价值的国际犯罪,另一方面又纷纷拿出一部分主权来组成超国家的国际刑事司法机构;是一个新技术、新科学飞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等新技术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挑战着传统的刑法规则,我们必须回答:“刑法和致力于这一法领域的科学是以什么样的方式与它所处时代的思潮联系在一起的?”[89]是一个矛盾的时代,一方面人权旗帜高高飘扬,另一方面对恐怖主义犯罪等又需要实行严厉打击,于是出现了“敌人刑法”等危险的提法和理论;[90]是一个充满风险的时代,在风险社会里,刑法规范的保护范围需要扩张和前置吗?[91]在现代化进程加快、工业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矿山开采日趋频繁、交通运输工具大量使用的今天,社会在客观上变得越来越充满危险,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过失犯罪理论还能有效地应对各种责任事故的犯罪吗?[92]
面对这一切,不由得使我想起费尔巴哈的提问:“我们是站在新时代,新的人类发展时期的大门之前呢,还是仍然在老路上蹒跚?”也许,诗人西蒙内斯的一句话可以用来作答:“立足于祖国土地,思想和心灵翱翔于世界的天空!”[93]
④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经济法专业大一下学期要选几门课哪些老师最好跪求
选几门课具体要看你这个学期学校给你安排好的学分,这个说起来比较烦,版具体去看学校发权的一本有各专业要修的课程和学分的书,最好是有个学长帮你讲解,光在这上面说起来比较烦,反正就是有的课是学校指定,有的课是可以自己选老师,剩下的学分如果不超过30的那个限制的话,你才可以选选修课,至于老师嘛,嗯,选人最多的,最好还是找学姐学长请教,我当年就是这样的。这里给你推荐一个刑法总论老师,薛进展,人不是特别多不用幸苦占位,上课好,不点名,给分高啊!刘宪权的话呢~占座实在是太痛苦了,现在很后悔这学期选了他的课~民法总论的话,韩强和金可可上课都颇深奥,金可可期末范围蛮准的,韩强就算了,而且他每学期第一节课都说他不点名,结果他每逢期中考试附近就要点次名。。。。汉语与写作的话候迎华还有王晓郦。选修课的话~巢立明~王永杰~石屹(她要签到)~都不错
⑤ 华东政法大学考研法学书籍
法学综合一(法理学40分、宪法学40分、国际法学40分、行政法学30分)
《法理学导论》(初试必读)第二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版
舒国滢主编 25元
《宪法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第四版
焦洪昌主编 30元
《国际法》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2008年
周忠海主编 42元
《国际私法》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2011年 第三版 赵相林主编 48元
《国际经济法》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第四版2012年1月版
王传丽主编 49元
《行政法学》 第二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年版
张树义主编 24元
《行政诉讼法学》第三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年版
马怀德主编 28元
法学综合二[民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含刑诉、民诉)各占50分]
《民法学》第二版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最新版
江平主编 59元
《民事诉讼法学》(第三版)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一版
宋朝武主编 49元
《刑事诉讼法学》(第四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陈光中主编 46元
《刑法学》 (第四版)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版
曲新久主编 56元可以结合历年真题,大纲解析,后期可以做做政大考研的习题集和模考卷查漏补缺。
⑥ 想学习法律,请问应该先学那个比较简单易上手
首先看法理学 ,然后看法理逻辑学
接着看民法总论,刑法总论
再者看刑法分论 、债权法、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知识产权法
最后看看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
如果有兴趣还可以看看其它部门法律!
⑦ 华东政法大学法学硕士(法学)考试的联考的科目和参考书目怎么选择啊
030101法学理论18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601法学理论④802法学综合802法学综合(含法理学、法律史、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030102法律史01中国法制史02中国法律文化03外国法制史04西方经济法制史24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02法律史④802法学综合 03010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01中国宪法02行政法学03立法学04教育法学30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60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④802法学综合 030104刑法学01刑法学02犯罪学03青少年犯罪研究65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604刑法学④802法学综合 030105民商法学94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或203日语③③605民商法学④802法学综合 030106诉讼法学01刑事诉讼法02民事诉讼法03刑事侦查学55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606诉讼法学④802法学综合606诉讼法学包括①刑事诉讼法②民事诉讼法③刑事侦查学。报考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方向的考生均选考①刑事诉讼法②民事诉讼法报考刑事侦查学方向的考生选考①刑事诉讼法③刑事侦查学。030107经济法学01经济法02商法03劳动法94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或203日语③607经济法学④802法学综合 03010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12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608环境法学④802法学综合 030109国际法学92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或203日语③609国际法学④802法学综合报考日语语种的考生需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030120司法鉴定01法医02物证技术03司法会计04计算机与声像资料鉴定 20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610司法鉴定④803法学综合(鉴定) 803法学综合(鉴定)包括:①《法学概论》、②《刑事诉讼法学》、③《民事诉讼法学》、④《诉讼证据法学》该专业与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联合培养。有医学、计算机等理工科专业背景或相关工作经验的考生优先,本专业同时招收委培生。司法会计方向需有会计相关专业背景,复试时加试一门专业课。计算机与声像鉴定方向复试时加试一门专业课《计算机网络》。★030121知识产权22① 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或203日语③611知识产权法学④804法学综合(知产)804法学综合(知产)包括①法学基础(含宪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②专业基础(民法学、普通物理、普通化学任选其一)。同等条件下有法语背景的优先。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 020205产业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三版);《现代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尹伯成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030101法学理论: 《现代西方法理学》沈宗灵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法理学导论》徐永康主编、顾亚璐副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法理学专论》徐永康主编、苏晓宏副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030102法律史:《中国法制史》王立民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中国法律制度史》丁凌华主编,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外国法制史》(第四版)(21世纪法学规划教材)何勤华主编,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外国法制史》何勤华、李秀清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03010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宪法学教程》殷啸虎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沈福俊、邹荣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030104刑法学:《刑法学》刘宪权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其补充修改规定。 030105民商法学:《民法学》(高等政法院校规划教材)彭万林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或《民法学》高富平主编,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婚姻家庭继承法学》许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近两年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辑出版的复印报刊资料;《商法学》(高等政法院校教材)覃有土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或《商法教程》(第二版)顾功耘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030106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修订版)叶青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刑事诉讼法学教学研究资料汇编》(第一辑2000—2005年)叶青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民事诉讼法学》江伟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民事诉讼法案例与图表》叶青主编,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诉讼证据法学:指引、案例与文献》叶青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侦查学》杨正鸣主编,中国方正出版社2007年版;《侦查学原理》杨正鸣主编,中国方正出版社2007年版。 030107经济法学:《经济法教程》(第二版)顾功耘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商法教程》(第二版)顾功耘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03010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环境保护法学》(第四版)韩德培主编,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环境法原理》吕忠梅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自然资源法学》张梓太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生态主义法哲学》郑少华著,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030109国际法学:《国际公法学》(第二版)王虎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国际私法学》丁伟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国际经济法学》朱榄叶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近两年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法学》。 ★030120司法鉴定:《中国司法鉴定制度研究》杜志淳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司法鉴定相关法律法规(截至2008年10月1日之前);《法医学》闵银龙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2月第1版;《物证技术学》徐立根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第2版第1次印刷。《法学概论》(第十版),吴祖谋李双元主编,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刑事诉讼法学》(修订版)叶青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民事诉讼法学》江伟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诉讼证据法学》叶青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030121知识产权: 《宪法学教程》殷啸虎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俞子清主编,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民事诉讼法学》江伟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民法学》高富平主编,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或《普通物理学》黄新民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或《普通化学》马家举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知识产权法学》吴汉东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02法学综合我校提供法学综合课考试大纲。 法理学部分:《法理学导论》徐永康主编、顾亚璐副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二、四、六、九、十四、十五、十六章。 法律史部分:《中国法制史》王立民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二章第一、二 、三节,第七章第二、三、四节,第十三章第一、二、三节;《外国法制史》(第四版)何勤华主编,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三章、第十章。 宪法学部分:《宪法学要义》殷啸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五章。 刑法学部分:《刑法学》刘宪权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五章第一节,第七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八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九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十章第二节、第四节,第十一章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第十二章第二节、第五节,第十三章第二节,第十六章第二节、第三节,第十七章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第二十四章第二节、第四节,第二十五章第二节,第二十八章第二节、第三节。 民法学部分:郑云瑞著《民法总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第二章第一节、第六章第五节、第八章、第十章第六节。 诉讼法学部分:《刑事诉讼法学》(修订版)叶青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五章、第七章、第十五章;《民事诉讼法学》江伟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六章、第十二章。 经济法学部分:《经济法教程》(第二版)顾功耘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三章,第二十章,第二十一章;《商法教程》(第二版)顾功耘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六章第二、三、四节,第九章第一、二、四节,第十四章第一、二节,第十六章第一、二、三节。 详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69d6db0100bqf6.html
⑧ 刘宪权的人物经历
从1983年起开始为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开设《当代刑法理论前沿问题研究》、《刑法总论》、《刑法各论》、《刑法专论》、《金融犯罪研究》、《港澳台刑法比较研究》、《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理论与实践》等多门课程。曾于1995年底至1998年初在新华社香港分社研究室(当时的新华社香港分社相当于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参加香港回归过程中的法律问题研究。2003年4月作为国际访问学者赴美国考察学习。
⑨ 请问华东政法大学本科生用的刑法学教材是哪本书作者出版社
新世纪法学教材 ,刑法学第三版,分上下两册,刘宪全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蓝色封面
⑩ 西北政法大学的刑法学研究生指定教材用书是什么
《刑法学》刘宪权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根据《西北政法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内生目录》信息容显示,刑法学(代码030104)主要研究方向包括01中国刑法、②外国刑法、③港澳台刑法、④国际刑法。初试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4法理、宪法、中法史、④804刑法、民法、经济法。复试考试科目:刑法。
刑法学是法学专业二级学科之一。刑法学学科主要以社会中存在的犯罪现象为基础,研究犯罪产生的原因,探讨治理犯罪的对策,寻找减少犯罪的方法、措施,为国家治理犯罪问题献计献策。就业方向: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及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关和法律服务机构、特别是在高中等学校从事法学教学与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