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今日说法民法案例

今日说法民法案例

发布时间: 2022-08-15 18:50:41

『壹』 今日说法的案例分析

上诉

『贰』 分析今日说法的案例20个,多了不给分。

1、
2018年4月,河南省济源市公安局接到线报,一个名叫吕家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经营行为,疑似是网络传销组织。

警方立即展开调查。经过深入调查,警方发现这竟然是涉案人数达38万人,覆盖全国18个省市,涉案金额达到18亿元的特大传销案件。警方提醒,传销像赌博,害人害己,大家切勿被犯罪分子各种夸大、虚假的宣传手段所迷惑。
(《今日说法》 20190412 暴富神话“吕家传”)

2、
前不久,媒体报道了一名女子感冒不就医,只喝如新果汁试图治愈,结果突然死亡的事件。新闻还披露,女子是如新公司的经销商,平时就有服用公司产品的习惯。一次感冒竟引发致命后果,满桌的保健品,不菲的价格。一个忠实的产品推广者,一款没有经过备案的果汁。能“治病”的果汁,《今日说法》为您讲述。
(《今日说法》 20190410 能“治病”的果汁)

3、2018年9月9日的《今日说法》节目关注了一起未成年人网络成瘾的案件,在福建泉州的一个小区内,一名14岁少年因沉迷网络,对母亲、继父限制其打游戏产生不满,趴在16楼窗外的空调上长达6小时,这期间他多次做出危险举动并试图自残,最终被消防员救下。少年还多次偷刷家长的银行卡,来供他玩游戏。

这属于极端案例,但不容忽视的是,互联网正在改变传统的亲子关系,很多家长在这种变化的过程中,并没有做到及时转变。记者调查发现,这种现象在不少家庭中普遍存在:父母手里捧着手机,嘴上却督促孩子快去做作业,不要玩游戏。

4、2017年8月,央视《今日说法》报道,一名滴滴代驾司机王某在代驾过程中发生车祸意外身亡,王某家人认为,王某作为滴滴出行公司网络平台上的代驾司机,发生此事,滴滴出行公司应该负有一定的赔偿责任。

然而,在起诉滴滴索要赔偿时,竟牵扯出包括滴滴出行公司在内的4家公司——滴滴出行公司相关人士解释,滴滴代驾平台的实际运营方是杭州快智科技有限公司,而王某是和一家叫做江苏邦芒服务外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邦芒公司”)签订的劳务合同,滴滴代驾平台只是提供信息,代驾司机是在为劳务公司工作。

而江苏邦芒公司认为,实时运营等大数据均由代驾公司掌握,他们只是作为线下的招募公司,而且招募公司也有很多家,因此也不承认自己是王某的老板。直到浙江外企德科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外企德科公司”),主动承认与王某之间存在劳务关系,并表示愿意承担七成责任。

5、
2018年3月28日,一名男子被发现倒在小区楼梯间里,已经没了气息,而报案女子却神色异常,前言不搭后语。

办案人员随即对该女子展开调查,发现该女子和死者竟是情人关系,女子家中的斑斑血迹和酒瓶碎片更揭露了案件真相。死者的死因真相大白了,可他牵扯在内的另一起毒品案件却突然中断了线索,办案民警重新寻找线索,最终在茶山之中找到了毒品的秘密。
(《今日说法》 20190321 毒战)

6、2018年10月13日晚,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临安分局的民警接到报案,在辖区某广场内一名男童走失,警方随即赶往现场。男童在亲人面前被人拐走,赎金索要200万,电话里的声音令人揪心。变换路线,躲避监控,却无意间泄露了踪影。该如何解救被绑孩童,子夜搜救,《今日说法》为您讲述。
(《今日说法》 20190322 子夜搜救)

7、2018年11月18日,午夜公路,枪声大作,犯罪嫌疑人铤而走险。冲撞、拒捕,警察要抓的究竟是什么人;面对警方他们如此激烈地反抗,这些人到底犯了什么事儿。而在警方第二次鸣枪之后,发生了更危急的情况。鸣枪示警,《今日说法》为您讲述。
(《今日说法》 20190323 鸣枪示警)

8、
毫无征兆,年轻女子小美不告而别,手机不通,去向不明。警方通过排查、追踪,在监控录像中发现一名身份不明的中年女子将小美带离住处。关键时刻一个手机号码让中年女子身份水落石出,寻线追踪,警方终于找到了小美的下落。
不辞而别,《今日说法》为您讲述。(《今日说法》 20190324 不辞而别)

9、共筑爱巢,一对恋人贷款来买房,然而婚前反目,昔日恋人“劳燕分飞”。两年增值40万,双方为房对薄公堂互不相让。“婚房”争夺战,《今日说法》为您讲述。 (《今日说法》 20190325 “婚房”争夺战)

10、2018年12月14日下午17:00,广东省揭阳市产业园人民医院来了一位特殊的病人,CT影像显示,在这个病人的肚子里有一堆圆形的异物堵在结肠的部位。如此蹊跷的事情,竟牵出一个惊人的诈骗案。被“吃掉”的翡翠,《今日说法》为您讲述。
(《今日说法》 20190326 被“吃掉”的翡翠)

11、
上海的沈女士是一名公司的财务负责人,工作、生活一直很安稳。2016年9月一个突来的电话打破了她生活的平静。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她竟成了别人企业的财务负责人,一张会计从业资格证,竟被用于几百家企业注册。被冒名的苦恼,《今日说法》为您讲述。
(《今日说法》 20190327 被冒名的苦恼)

12、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的一个十字路口发生惊人一幕。车祸现场,一只小手引起警察的注意。一辆变形的电动车,地上躺着的一男一女。监控视频还原了事发过程。案件真相大白,法院开庭审理。一起车祸,两个家庭,他们将何去何从?盲区,《今日说法》为您讲述。
(《今日说法》 20190328 盲区)

13、
2017年的夏天,永嘉警方发现了一条新的毒品线索,此前因为警方对毒品的高压管控,本地的吸毒人员基本上都是去外地买毒,而那段时间,几个被警方打击的吸毒人员交代,他们最近却是从永嘉本地一个绰号叫“美女”的人那里拿到的“货”,警方马上展开了调查。

而各方面的证据显示,这个“美女”是个小心谨慎的惯犯,永嘉警方抽丝剥茧,两地追踪,终于将“美女”抓捕归案。
(《今日说法》 20190330 追缉“美女”(上))

14、1998年10月9日,4颗毒奶糖毒死两名青少年,49岁村民李锦莲被认定为凶手,曾先后被江西省吉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和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直到20年后,案情反转,村民李锦莲才被宣布无罪。
(《今日说法》 20190401 “李锦莲案”调查(上))

15、2017年1月5日,位于福建省泉州市的一处百年老洋房,惊现昏厥男子。发现男子的地方人称99间房,是泉州华侨陈氏家族上世纪20年代在村里兴建的养老院。

老洋房因长期无人维护,已经荒废。当时报警的村民就住在老洋房附近,没有人认识这个昏厥男子。两家医院接力救治,无名男子病情危急。是意外还是事故,监护责任谁来承担,专家给出结论。谁酿的苦酒,《今日说法》为您讲述。
(《今日说法》 20190404 谁酿的苦酒)

16、
2018年年底,黑龙江省讷河市龙河镇先锋村外的一块稻田地上,多头牲畜离奇死亡,暴尸荒野,兽医在牲畜的胃中发现了有害物质,刑侦人员认定这些牲畜都是被人蓄意毒杀的,随即成立11·30专案组全力展开调查。原本小小的邻里纠纷却引起当事人的报复心理,蓄意投毒,欲盖弥彰,终究逃不过法律的制裁。
(《今日说法》 20190411 出头)

17、2018年4月,河南省济源市公安局接到线报,一个名叫吕家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经营行为,疑似是网络传销组织,警方立即展开调查。经过深入调查,警方发现这竟然是涉案人数达38万人,覆盖全国18个省市,涉案金额达到18亿元的特大传销案件。警方提醒,传销像赌博,害人害己,大家切勿被犯罪分子各种夸大、虚假的宣传手段所迷惑。
(《今日说法》 20190412 暴富神话“吕家传”)

18、2018年1月,恩施市公安局禁毒大队民警在工作中发现,一名男子正在当地悄悄贩卖冰毒。据吸毒人员反映,该男子所售冰毒货源稳定,价格很低,引起了办案人员的关注,这反映出在恩施隐藏着一个秘密贩毒网络,于是一场收网行动就此展开。
(《今日说法》 20190413 收网(上))

19、有人发现村子里来了一个奇怪的人,他给小朋友们发雪糕吃,却等大家吃完雪糕再把所有的雪糕棍和包装纸都收走。警察找到这个怪人却发现他自称是虎子的亲生父亲,这个人究竟是谁?和虎子被绑架的事情有没有关系?本期《乡村警察故事》继续为您讲述。
(《今日说法》 20190408 乡村警察故事)

20、我国明令禁止进口二手车贸易,但这些二手走私豪车,如今却在互联网平台上公开售卖、招揽顾客,令人惊诧。

央视《今日说法》栏目曾在2014年播出过一期名为《十亿走私网》的节目,讲述了广西和广东海关联手破获几个汽车走私集团的故事。其中一个集团的走私路径,正是由香港经越南芒街,到广西防城港,再到东莞黄江镇。走私者白天在越南那边找人把车装上小船,晚上趁夜色偷运到河对岸的中国,最核心的走私过程只需要几分钟时间。

『叁』 今日说法的经典案例 越短越好

一户业主在自家阳台上盖了一个厨房,物业公司派人将正在装修的厨房砸掉,业主以物业公司没有与业主交涉,便将其厨房砸毁,造成损失为由将物业公司告上法庭。最终法庭认为物业公司只是具有民事权力,而没有强行拆毁他人建筑(甚至是违章建筑)的权力,只有司法机关才有权力依法将其拆毁,而物业公司的做法已经超出了自身的权力范围。因此法庭判决物业公司败诉,赔偿损失。我觉得任何物业公司在对待业主时应当摆正自己,把业主当作上帝,而把自己当作业主值得信赖的管家。业主有什么不对,应当与业主进行沟通交流,对其进行劝说,不能作出冲动的决定。最近有关部门正在审定物业管理的法规,希望尽快颁发让广大物业管理的同行有法可依。

『肆』 今日说法:大坑坑了谁,帮我分析下案例,民法角度,重赏

主持人:我们分析一下,首先这三个被告当中,挖坑的人他是否要承担责任?
嘉宾:《民法通则》明确地规定,施工人在公共场所、在道路旁、通道上挖坑或者是修缮地下设施,应当设置一些警示的标志,采取一些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此案子当中,施工人没有采取任何必要的防范措施致使小孩溺水身亡,作为施工人他要承担曹阳的死亡的赔偿责任。
主持人:我们再来看这个第二被告,土地承包者,如果这个坑不在这一家的承包地上,那当然跟这家就没关系;但如果说最后证明这个坑确实就在这家的承包地上呢?
嘉宾:土地承包人本身也具有一种法定义务,他应当预见到在这个土地上如果挖出这么巨大的坑的话,有可能对他人的人身安全带来危险。土地承包人应当采取同样采取必要的防范和警示措施。
主持人:很显然,承包人在此并没有尽到这种法定义务,对于曹杨的死承包人也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那村委会呢?
嘉宾:土地是属于集体所有土地,村委会应当是这个集体土地的所有者的代表,它一方面具有权力来管理这个土地,同时也有义务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预防对他人可能产生的这种人身的危害,保障村民以及其他人的合法权利。此案中,村委会应当因其不作为而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主持人:在本案当中,除了挖坑的人、土地承包者、以及村委会这三方之外,还有没有人能够对这件事情承担一定的责任?
嘉宾:曹杨这种见义勇为的行为在民法上已经构成了无因管理,也就是“没有法定和约定的义务为了他人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而进行救助”,所以曹杨的死亡所带来的损失作为被救助人孙明及其父母应当给予必要的补偿。这里,孙明和他的父母要承担一种补偿责任而不是赔偿,因为在本案当中,曹杨落水身亡确实不是因为孙明的过错而造成的。

『伍』 帮忙写一份《今日说法》的案例分析

一口咬出来的祸,今日说法案例分析
2001年,杭州市的方胜发和邻居张勇在一次争执中,将张勇的拇指咬伤,当时方胜发赔偿医药费2300元。一年以后,公安机关对张勇进行伤情鉴定,结果是构成轻伤,因此方胜发要承担刑事责任。但方胜发对鉴定结果提出了质疑。

杭州市的方胜发和张勇(化名)是邻居,2001年5月8日,两家人为该收多少电费产生争议,继而发展成方胜发一家三口和张勇夫妇之间的厮打,当时张勇的手指被方胜发咬伤,马上去医院进行了治疗并向110报警,拱墅区上塘派出所开始介入此事的调查,要求方胜发支付医药费。于是方胜发拿出了2300元钱,派出所的民警给他开具了一张预交医药费的收据。此后,这件事情就没有了声息,似乎已经结束了。

可是方胜发偏偏不甘心,在事情发生的一年零四个月之后,他又找到了派出所,想看看当时医药费的发票。但是派出所的民警没有给方胜发看发票,方胜发偏要较这个真儿,当时就拨打了杭州市的96666投诉电话,96666投诉中心主要是受理群众对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和工作效能等方面的投诉。接到投诉后,投诉中心的工作人员迅速对此事展开调查,最后认定办案民警没有及时制作调解书,让当事双方签字了结此事。

但是,方胜发万万没想到,投诉之后等待自己竟是牢狱之灾。2002年8月,杭州市拱墅区公安局以涉嫌故意伤害罪对方胜发展开调查。2003年9月,杭州市拱墅区检察院以故意伤害罪对方胜发提起公诉。2003年11月,杭州市拱墅区人民法院以方胜发故意伤人导致轻伤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咬人后一年零四个月中,公安机关一直都把这件事当作民事纠纷,可是方胜发投诉民警之后仅过了19天,他就被公安局刑事立案侦查,这不得不让他本能地把自己的遭遇和当时的投诉联系在了一起。方胜发认为是在投诉之后,公安机关又启动了刑事程序。常建华是当时投诉中心负责调查此事的人,他向记者详细的解释了公安机关启动刑事程序的过程。

常建华说,事情发生时本来被咬伤拇指的张勇坚持要通过伤情鉴定来索要赔偿,但是派出所的办案民警一直从中调解,使张勇暂时放弃了这个念头。谁知一年之后,方胜发坚持要查看医药费发票,这下惹怒了张勇。在张勇的强烈要求下,公安机关为他的受伤拇指做了伤情鉴定,结论是其损伤程度已构成轻伤,这就意味着伤人者方胜发要被追究刑事责任,这样的结果让方胜发始料未及。

张勇的那份伤情鉴定当中说,其拇指功能减退,已构成轻伤。然而,方胜发对于事隔一年零四个月之后做出的这份鉴定产生了质疑。他认为如果伤势严重的话应该连续不断地看病,可张勇一年多来都没看病,邻居们还看到他做电焊工修理冰箱。怀疑归怀疑,但方胜发不知道该如何推翻张勇的那份伤情鉴定。

就在这个时候,当初给张勇治疗伤势的医生也出具了证明,说张勇拇指功能丧失50%,需住院做修复手术,费用约8000元,两份证据都说明张勇受伤的程度。就这样,法院根据伤情鉴定和医生的证明认定方胜发构成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赔偿刑事附带民事原告张勇七千多元。

在一审判决之后,方胜发觉得委屈,明明一年前就已经了了的事儿,怎么现在就变成刑事案件?怎么自己还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呢?于是方胜发向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在审理过程中,方胜发的辩护律师发现了证据上存在的问题,这让方胜发看到了转机。首先律师提出了病历上的疑点,那个骨科医生写的病历一会说是长伸肌腱损伤,一会又写成了长屈肌腱损伤。

律师所质疑的两份医院出具的证明中,对张勇的伤势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描述,第一次检查后说其左拇指长伸肌腱损伤,而第二次又说其拇指长屈肌腱损伤,那么这两种损伤是一回事吗?记者在北京采访了相关的专家,专家说屈肌腱是在手指的俯侧,主要负责手指的屈曲,而伸肌腱是在手指的背侧,主要负责手指的伸,两者完全不是一回事。

为什么同一个医生对同一个病人的同一伤处会给出两种不同的诊断呢?记者来到了浙江省人民医院,找到了当初给张勇看病的医生。陈医生解释说,第二次写病历出现了笔误,他能够认定的是张勇的拇指是长伸肌腱损伤,也就是拇指不能伸展的。但陈医生和他的另一位同事都提到了当时张勇来看病时的一些细节。陈医生说,当时咬伤的伤口不大,不应该一点都不能动,但是在检查过程中张勇的拇指一直不能动,于是医生怀疑他有诈伤的嫌疑。

所谓诈伤,就是病人把伤情说得过重一点,医生还解释说,第二次出具的病历中关于需要修复手术费用8000元这一段是来开证明的张勇要求写的,实际上并没有做过这样的手术。对于医院的说法伤者张勇十分气愤,他说几年来他一直没有去看病,完全是为了保全证据,他担心拇指一旦修复,方胜发就不会承认了。

张勇一直没有去治疗受伤拇指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记者也无法判断,不过如今至少证实了一个问题,医生承认当时出具的病历不客观,也就是说,这份给方胜发定罪的重要证据出现了问题。紧接着,方胜发的律师又对另一个至关重要的证据提出了质疑,这份损伤检验报告里面的问题也是漏洞百出的。这一次律师质疑的是公安机关出具的这份伤情鉴定,鉴定中说张勇左拇指长伸肌腱损伤,构成轻伤,伤情表现为拇、食指夹纸时能被抽出,而相关的医学专家都说长伸肌腱损伤不可能出现这样的症状。

由于当初做这份鉴定的周莉红医师没有接受记者的采访,所以张勇的这份伤情鉴定是如何做出的,目前还无法了解。不过对于方胜发来说,事态已经有了完全的转机。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重新委托浙江省人身伤害鉴定委员会为受伤的张勇重做鉴定,结论是张勇的手指仅构成轻微伤,这样一来,方胜发就不构成刑事责任了,法院判定方胜发无罪。

紧接着2006年4月,方胜发还拿到了国家赔偿的裁定书,裁定曾判他有罪的法院赔偿他5000元,并向他赔礼道歉。然而纠纷的另一方张勇却十分不服,因为方胜发被释放的同时,一审法院当初判决给他的七千多元钱的赔偿款也同时被取消了。张勇说事情发生快六年了,这六年当中,他接受了无数次各部门的调查,还一次次做鉴定,但是折腾到今天他也仅仅是拿到了当初的一些医药费,张勇说现在手还存在着功能障碍,他不知道该怎么办。

主持人:曲老师,在遇到这样的邻里纠纷,如果有一方报了警,民警通常应该怎么处理?

曲新久:一般来讲,这种案件都按照民事纠纷案件处理,如果一方会认为咬得很严重或者从情况来看非常严重,应该迅速地对伤情做出鉴定,然后根据伤情再做出相应地处理。那就像方胜发提出来的,调解完了之后应该有个调解的结果,让我掏医药费你应该给我一张明细,方胜发的这些要求是正当的要求。

主持人:在这里面因为涉及到了伤情鉴定,所以方胜发也有一个巨大的疑问,早不鉴定晚不鉴定,一年多以后你做伤情鉴定?

曲新久:如果单从法律上来讲,像这样的案件的诉讼时效就是5年的时间,在5年内都可以,但是法律它不是死条文,我们讲要迅速及时,也就是在处理案件的当时应该很迅速地做出判断,所以他在一年之后再做鉴定,从这个文字上看是不违背法律的,但是实际上来讲,是违背法律最基本精神的。

主持人:因为被咬的人构成了轻伤,所以方胜发被追究了刑事责任,这种事情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标准是什么?

曲新久:如果造成轻伤的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如果没有造成轻伤,比如说轻微伤,法律也规定可以追究行政责任,但不追究刑事责任。

主持人:二审的结果推翻了一审的结果,因为最初在一审过程当中给方胜发定罪的那些证据都出了问题。为什么刑事案件中要迅速及时呢?

曲新久:因为民事案件是公民个人的事情,由公民个人去判断,对于刑事案件时间拖得越长,证据就越可能毁灭,所以鉴定书也好、诊断也好就出现了一系列相应的问题,甚至出现了有可能是做假的情况,使得鉴定结论就不真实了。

主持人:但是事件总有两方,现在是方胜发这方觉得心里舒坦了,张勇那方就该郁闷了,他觉得自己被咬了我有损失,而你现在二审推翻了一审,就意味着原来的那些赔偿全都打水漂了,他又认为自己的损伤是应该得到补偿的。

曲新久:被咬的人当然可以要求民事赔偿,自己再提出相应的证据,由民事法庭来判决应该赔偿他多少。

主持人:行政执法机关的执法每一次都要慎而又慎,因为它不是在代表着一个执法者的形象,而是关系到整个执法机关的威信和威严,如果相关的执法人员想到他们的执法行为可能对相应的公民产生几年甚至于一生的影响,那么接下来的执法行为当然就会变得格外地小心和慎重。

『陆』 《今日说法》案例 急用 谢谢

你是湖工的?~、~“
我也在找,帮帮你吧~~

第一案 最具创意的判决

——受教育权受到侵害案

案情:1990年,山东省某市中学生齐某参加中专考试,被一学校录取为90级财会专业委培生。齐某所在的中学既未将考试成绩通知齐,也未将录取通知书送给齐某本人,却送给了与齐某同一届的另一名学生陈某。陈某即以齐某的名义读完中专,被分配到金融单位工作,其在人事档案中也一直使用齐某的姓名。此事在多年后东窗事发。1999年1月29日,齐某以陈某和她的父亲以及原所在学校等数家单位侵害其姓名权和受教育权为由诉至法院,请求责令被告停止侵害、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16万元和精神损失40万元。据此,最高人民法院根据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的请示,于2001年8月13日作出《关于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害宪法保护的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是否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批复》,指出:“陈××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了齐××依据宪法所享有的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造成了具体损害,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这起民事案件给司法机关提出了一个难题,即《民法通则》规定了姓名权的民法保护,但受教育权却没有规定。受教育权是公民的宪法权利,然而它是不是一个民事权利,值得研究。我国人民法院在审理具体案件时,一般不能直接引用宪法作出判决。最高人民法院的这一司法解释指出,在宪法权利受到侵害的时候,如果民事法律没有明文规定,法院可以直接引用宪法作出民事判决。

点评:这是一件引起广泛关注的民事案件。关注的焦点,就是中国的普通法院是否有权适用宪法的规定,直接作出民事判决。

我认为,这是一个判得非常好的、具有极为重要意义的典型案例,对于保护自然人的合法权利,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这就是,国家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应当适用部门基本法得到保护。而受教育权这种公民权利受到损害,损害的是民事权益,应当适用侵权行为法进行保护。假如没有这样的保护方法,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就不会落实。而在这个问题上,恰恰是宪法和民法之间出现衔接不当的问题。

事实上,这种情况在很多国家都是存在的。国外对于这种情况是有先例可循的。德国在战后,修订基本法(即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人格尊严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但是德国民法典对此没有规定。德国最高法院在一个被称作“记者投书案”的案件中,援引宪法的这一规定,作出了判决,用民法的手段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并将此案件作为判例,指导德国各级法院的审判实践。我国最高人民法院的这一司法解释,具有同样的效果,这就是运用司法解释的手段,规定普通法院可以援引宪法的规定,作出民事判决,保护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当然,有些具体问题还有待于深入研究。但这不能否认这一极为重要的判例的意义。因此,我把它列为2001年的民事第一案。

第二案 掌声背后的道理

——“同居者”请求实现遗赠案

案情:蒋某与丈夫黄某于1963年结婚,婚后感情不合分居。1996年,黄某认识了张某,并与张某同居。2001年4月22日,黄某患肝癌去世。在办丧事时,张某当众拿出黄某生前的遗嘱,称她与黄某是朋友,黄某对其财产作出了明确的处理,其中一部分指定由蒋某继承,另一部分总值约6万元的遗产遗赠给她,此遗嘱经公证机关于4月20日公证。遗嘱生效后,蒋某控制了全部遗产。张某认为,蒋的行为侵害了她的合法权益,按《继承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她有权获得黄某遗赠的财产。张某请求法庭判令蒋给付她的财产6万元。

受理案件的法院审理认为,遗赠人黄某临终前于2001年4月18日立下书面遗嘱,将其部分财产赠与原告,并经公证机关公证。该遗嘱虽是遗赠人黄某的真实意思表示,且形式上合法,但在实质赠与财产的内容上存在违法之处:按有关政策规定,该遗嘱处分了抚恤金、住房补助金、公积金等属于死者配偶的财产和夫妻共同财产,侵犯了蒋某的合法权益,其无权处分部分应属无效。同时,公证机关在未查明事实的情况下进行公证,违背了有关法律规定,后又变更了遗赠人的真实意思,应根据有关规定撤销其违法部分的公证。且黄在认识原告之后,长期与其非法同居,其行为违反了《婚姻法》的有关规定,而黄在此条件下立遗赠遗嘱,是一种违反公共秩序、违反法律的行为。蒋一直忠于夫妻感情,直到黄某病危仍悉心照顾,黄的行为侵犯了蒋的合法权益。故该院依法作出驳回原告获得遗赠财产6万元诉讼请求的决定。

据报道,该案件宣判后,1500余人的旁听席上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点评:一个获得热烈掌声的判决,就是符合法律的判决吗?就是这个获得了热烈掌声的案件,在事后得到了那么多的批评,不能不给人以深深的思考。这就是这个案件给人们的启示。

看起来,判决认定黄某立遗赠遗嘱的行为是违反公共秩序、违反法律的行为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这些道理是经不起推敲的。将自己的一部分遗产遗赠给与自己同居的人(即使是有的财产是夫妻共同财产,但也是要析产的呀!),对公共秩序究竟有什么违反呢?违反什么法律呢?这完全是对自己的私权的处理,完全是对自己所有财产的处理,完全是依照法律进行的民事行为,丝毫不具有对公共秩序的破坏,也丝毫不违反法律——这就是黄某遗赠行为的性质。至于在这个行为的起因上,是不是有违道德的问题,这确实是真实的。但是,在法律调整的范围之内,法律具有绝对的权威,不能因为一个行为不符合道德规范而无效。法院维护的应当是法律,而不是道德。法院的判决貌似公正,但是实际上却在违背法律,这就是破坏了民法的秩序,损害了财产所有权的威信,置《继承法》的规定于不顾。这一判决维护的是道德,但是损害的却是国家法治的尊严。

掌声就能说明问题吗?不然!这就是掌声背后的道理。

第三案 平等的生育权利

——“死刑犯”及其妻请求人工授精案

案情:浙江省青年妇女郑某的新婚丈夫罗某供职于一家公司。2001年5月29日,因琐事与公司副经理王某发生争执,王某先打了罗某一耳光,并用榔头打了罗某一下,之后,罗某与王某进行厮打,将王经理打死。检察院将罗某起诉后,8月7日,一审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罗某死刑。一审判决宣判的第二天,罗某向高级法院提起上诉,而罗妻郑某则向法院提出了一个谁也想不到的请求:“让我借助人工授精怀上爱人的孩子!”一审法院当即以此做法无先例为由,拒绝了罗妻的请求。罗某杀人案已进入终审程序。高级法院尚未对郑某主张生育权的请求作出答复。

点评:应当说明,这个案件还不是一个民事诉讼案件,因为郑某的请求没有通过正式的诉讼渠道提出。但是这个案件的意义比一个真正的民事诉讼案件还有价值。

本案见诸报端以后,媒体普遍认为,罗妻郑某的请求已经闯入了国内现行法律制度和司法实践的一个盲区,是立法上和实际操作中还没有明确的一个问题。这就是,当夫妻双方中的一方失去人身自由后,另一方即公民的生育权该不该受到保障?通过什么途径得到保障?

对此问题,尽管众说纷纭,但是基本的观点不外两种。其一,认为无论“死刑犯”还是一般公众,都享有生育权,都有权生育子女,繁衍后代。对于即将被执行死刑的犯罪嫌疑人也应当保障其权利的实现。其二,认为“死刑犯”虽然享有生育权,但是其丧失了行使这个权利的条件,就是失去了人身自由,尽管现代技术可以解决人工授精的问题,但现行法律没有具体规定,况且也没有先例,因而这种请求不能予以支持。

我支持前一种意见。生育子女,繁衍后代,本是人的本能,也是人的社会责任。生育也确实是一个权利,无论国家的现行法律中是不是有规定,都是如此。在计划生育的范围内,任何人的生育权都是得到保障的。如果对一个人的生育权进行非法限制,甚至予以剥夺,那不仅仅是剥夺了人的权利,而且也剥夺了人类繁衍和社会发展的机会。“死刑犯”及其配偶也有生育权。这就是,他们是人,是我们这些高等动物中的一员。我们每一个人享有的权利,他们都享有。且不说其配偶,她(或他)并没有犯罪,她(或他)理所当然地享有一切民事权利。就是“死刑犯”本人,在对他(或她)判罪的判决生效之前,他(或她)还是一个被告,而不是罪犯。在这个时候,他(或她)的权利是完备的。即使是有罪判决确定,在没有被剥夺生命权之前,也就是没有实际执行死刑的时候,他(或她)的权利也还存在,剥夺的也只是政治权利终身,民事权利并没有被剥夺。如果有行使权利的条件,还是应当保证其权利的行使。

“死刑犯”作为在押犯罪嫌疑人,行使生育权有一定的障碍,这就是其人身自由受到了限制,无法以自己的行为来行使这一权利,不可能再通过正常的夫妻生活来繁衍后代。现代科学技术给人们行使这一权利提供了技术上的帮助,现代人工生殖技术完全可以在不违反监规的前提下,为“死刑犯”的妻子实行人工授精,圆其做母亲的心愿,也实现了“死刑犯”的生育权,完成了其繁衍后代的愿望。

第四案 应当保护的权利

——因强奸请求精神损害赔偿案

案情:1998年8月15日,26岁的王某参加了深圳某单位英语俱乐部举办的英语口语对话活动,并结识了美籍华人李某。当天下午,李某带着王某来到他的住处,将王某强奸。王某向公安机关报案后,将李某抓获归案。李某后被法院以强奸罪判处有期徒刑12年。随后,王某向审理刑事案件的中级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请求精神损害赔偿10万美元,被法院驳回,理由是起诉理由不符合《刑事诉讼法》规定,王某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不属于物质损失,不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王某上诉后,高级法院指出,王某的这种诉讼请求“应循一般的民事诉讼程序另行起诉”。2000年11月10日,王某向某区法院提出民事诉讼,认为被告李某侵犯其贞操权,要求法院依据国际惯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判决赔偿原告精神损失费45万元人民币。受审法院认定:被告的犯罪行为其实质是一种严重的侵权行为,其侵害的直接对象是原告的生命健康权和贞操权,造成的直接后果是给原告造成终身精神痛苦和部分可得精神利益的丧失,并由此导致原告社会评价的降低,对原告上述方面的损失,被告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又因被告的犯罪情节极其恶劣、犯罪时间持续长、原告又系处女、受损害的结果严重,因此判决被告赔偿王某精神损害赔偿金人民币8万元。

点评:贞操权受到侵害,可不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这是一个在理论上一直有争论,在实践上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这个案件的判决告诉我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应当是肯定的。

贞操权是一个人格权。反对这个权利的,最主要的还是认为它的名称问题,那就是要不要叫贞操权。很多人认为,规定贞操权,就是歧视妇女。这其实完全是误解。贞操权就是人的性的尊严的权利,性行为和性利益支配的权利。规定这样的权利,怎么会是对妇女的歧视呢?这恰恰是保护人的尊严的,男女都同样进行保护的权利,尤其是对妇女更为侧重保护的权利。

多年以来,我国法律对贞操权的保护,都是采用刑法行政法的手段进行,没有进行民法的保护。这是很大的欠缺。试想,侵害人的名誉权、姓名权等,受害人都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而对严重的侵害贞操权,造成受害人极大痛苦的这种行为,受害人却不能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在道理上是说不通的。在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之后,法院可以认定侵害贞操权的行为侵害的是其他人格利益,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个判决援引这个司法解释作出判决,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现在大概有一种“叶公好龙”式的意见,那就是,总在说要保护人的权利,总在说对人的权利保护不够,但是真正对人的权利进行保护的时候,却又要说三道四。面对这样的意见,真不知道要说什么好。

第五案 评丑就是侵害名誉权

——网上评丑案

案情:2000年10月17日,网蛙公司在其“三九网蛙音乐网”举行“国内歌坛十大丑星评选活动”,将臧某列为候选人之一,同时还有其他歌星共30人。评选活动同时在网易网站音乐频道进行互动链接。11月13日,评选结果在上述两家网站公布,臧某以16911票当选“十大丑星”之一,位列第三名。臧某认为,这两家公司未经自己同意,擅自使用自己照片,并加文字介绍,将自己列为候选人,并在文中出现“要嫁就嫁臧某,但怎么也没看出来广大适龄未婚女青年有什么重大举措”等调侃内容,并在评选期间遭到网民的随意攻击,两被告的行为严重侵害了自己的肖像权、名誉权,给自己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影响了自己的声誉,构成侵权行为,故提出索赔经济损失65万元、律师费10万元、精神损失20万元及赔礼道歉等诉讼请求。网蛙公司与网易公司均认为,照片是在公开媒体上发表的,文中出现的文字内容也是事实,网民的评论与网蛙公司、网易公司无关,此次活动也没有对臧某的声誉与形像进行贬低,“丑星”是个广泛的称谓并非就是贬义,因此没有对臧某构成侵权。法院一审判决认为,网蛙公司和网易公司在未告知臧某并经其本人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将其列为“国内歌坛十大丑星评选活动”的候选人,在“评丑”的前提下,又擅自加配了涉及人身的调侃性文字,并最终给臧某冠以国内歌坛十大丑星第三名的称谓,侵害了臧某的人格尊严;同时对臧某照片的使用,一定程度上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行为,构成对臧某肖像权的侵害。法院判决,两家公司赔礼道歉;共同一次性赔偿经济损失人民币1500元、精神抚慰金人民币2万元。

点评:“丑“是什么意思?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说,其一是地支的第二位;其二是丑陋、不好看,叫人厌恶或瞧不起,坏、不好;其三是戏剧角色行当,扮演滑稽人物。在这三个含义中,除了第一个含义之外,其余的都是贬义词,或者具有贬义的成分,都不是对人的歌颂和赞扬。“丑星”虽然是“星”,但是仍然是“丑”的“星”,还是具有贬义。

这就是了。虽然是“星”,但是其限定词是“丑”。说一个人是“丑星”,这就具有对人格的贬损。再加上大张旗鼓的进行评选,再加上在评选中的各种“调侃”和评论,这就构成了侵权,侵害的就是名誉权。当然,这个案件对原告的肖像权也构成侵权,也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本案原告认为判决的精神损害赔偿数额太低,我认为这倒不是大的问题,关键的是要确定这种行为是侵权行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这才是最重要的。

第六案 网上的行为也要负责

——网上发帖侮辱案

案情:原告张某是一名漂亮女孩,网名“红颜静”,主持管理了e龙网站社区站点里的一个文学版块。被告俞某以“大跃进”为网名,在e龙网站上网活动。去年11月某日,张、俞等网友在南京聚会交流,并打牌娱乐到深夜。回家之后,张某打开电脑,发现刚刚还在一起玩的俞某以“大跃进”的网名在公开版块上发出侮辱她的帖子,称“红颜静”是网上的“交际花”,以及一些不堪入目的言语,内容极为低下。张某当即回帖要求对方不要乱写,侮辱他人。在此后的几个月时间里,“大跃进”毫无收敛之心,在西祠胡同网站的“交叉线”等公开版块发表了大量的帖子,侮辱“红颜静”,声称“我和‘红颜静’有一腿”。同时“大跃进”还以另一网名“华容道”的名义发帖,对“红颜静”进行侮辱和诽谤。法庭查证被告的身份和行为属实,经过合议认定,被告在明知对方网名和真实身份的前提下,在网站的公开版块发帖,对原告进行人格侮辱和诽谤,故侵权事实成立。判决被告向原告在西祠网站上赔礼道歉,并赔偿其精神损害赔偿金1000元。

点评:我作为一个网络法律人,支持法院的这一判决。诚然,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人们在这个虚拟的空间中享有更为充分的自由,可以与网友进行更为广泛的交流。但是,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的延伸,而且在网络社会活动的网民就是实实在在的现实社会中的人,并不存在绝对虚拟的网络主体。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网民在网络世界中进行活动,也必须遵守现实社会的法律,在现实社会中违反法律的行为,在网络社会中实施同样构成侵权行为,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构成犯罪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本案被告明知原告的网名和在现实生活中的身份,在网络上对其进行人格侮辱和诽谤,侵害了原告的名誉权,应当承担侵权民事责任。

第七案 政府更应当守信

——某公安机关悬赏广告案

案情:某日,江苏省某县的一个镇发生了一起杀人案件,案发后犯罪嫌疑人逃之夭夭。该县刑警大队副大队长汤某率队到安徽省某村布控,并向该村村长李某通报了案情,说明:“如果犯罪嫌疑人在你们村出现,报案的给5000元,抓到人的给10000元。”李某后来抓获了犯罪嫌疑人,县公安局只给李发了1000元奖金,没有兑现给10000元的承诺。李某于2001年2月9日起诉,将该公安局告上法庭,请求公安局依法履行悬赏承诺。该公安局否认其实施悬赏行为,汤某则认为他的悬赏只是一种玩笑,公安局不同意按照他的说法给付奖金。因而,该公安局拒绝履行悬赏的承诺。

点评:对于这个案件中刑警大队大队长的行为,有的认为是行政行为,有的认为是民事行为;有的认为应当兑现承诺,有的认为不应当兑现承诺。但是大多数人的意见是赞成按照悬赏广告的意见处理,公安局应当兑现其承诺。

我的看法是,第一,大队长的这种行为是职务行为。第二,大队长的行为是一种民事行为,是产生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民事法律行为。第三大队长实施的民事行为的性质符合悬赏广告的基本特征,其性质应当是悬赏广告。那么,对于本案就应当按照悬赏广告的权利义务关系处理就是了。原告已经实施了悬赏的行为,他就有权请求兑现承诺的奖赏。公安局已经得到了悬赏的行为成果,有什么理由不兑现自己的承诺呢?

说到这里,就要说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这就是政府守信。政府不守信,政令就不能畅通。今天公安局因为不兑现承诺悬赏的9000元,那就失信于民,下回你再说什么,百姓还信你的吗?不信,就不会再按照你的意见办,就不再拥护你。这样,损失的是9000元大呢?还是百姓不再拥护你大?

第八案 荒唐的“选贼”活动

——班级选小偷案

案情:某学校某班级的一位同学丢了10元钱,有人怀疑是本班同学所为。在班长的建议下,由班主任组织,在班上进行了一场荒唐的选举,通过投票决定谁是偷钱的“贼”。经过“选举”,将“贼”选出来了,这就是被怀疑偷钱的那两位同学。这两位同学辩驳自己没有偷钱,副校长竟说:你们有什么证据证明你们没有拿同学的钱呢?

对于这个严重侵害学生名誉权的案件,经过该县教育局处理,对在事件中负有直接责任的班主任老师给予了行政记过处分,对负有管理责任的副校长给予了严重警告处分,对负有领导责任的校长也给予了警告处分,同时将此事的处理结果通报全县教育系统。

点评:这件案件没有经过诉讼程序,还不能就说是一个民事案件,但是,从法律上,选举某人作“贼”的行为,就是侵权行为。

这种侵权行为侵害的就是两位同学的名誉权。法律保护名誉权,就是保护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能够保持自己的这种社会客观评价,不使社会对自己的这种客观评价因为他人的行为而降低。两名同学本不是偷钱的“贼”,而是一个遵纪守法、安分守己的学生,他们有权保护自己的这种社会评价的“值”维持在稳定的水平上。由于“选贼”的行为,使他们的这种社会客观评价,因被误认作“贼”,而使稳定的“值”大大降低,因而名誉受到了损害。这种侵害名誉权的行为,是严重的侵权行为,由于发生在学校,又是有组织进行的,其性质更为恶劣,损害结果更为严重。行为人应当承担侵权民事责任。

当然,民事权利和民事诉讼权利都是权利人自己的权利,行使不行使,是由自己决定的,他人不能干涉。两位同学是不是追究侵权人的民事责任,追究哪个侵权人的民事责任,完全在他们自己决定。法律给了他们这种保护自己权利的权利,可以通过行使自己的权利,保护自己的名誉,保护自己的人格和尊严。因此,两名同学可以自己决定,究竟应当怎样办。

第九案 网站有权缩减免费邮箱的容量

——新浪邮箱缩水案

案情:原告来某在新浪网站免费邮箱自愿明确接受网站服务条款后,与被告四通利方公司之间缔结了电子邮箱服务合同,免费使用新浪网站邮箱服务业务。后来,新浪网在网站上公开声明之后,变更了服务条款,将50M邮箱容量调整为5M。来某认为新浪网站的行为违背了网站服务条款的承诺,属于违约行为,起诉要求四通利方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法院审理认为,新浪网服务条款作为双方缔结的电子邮箱服务合同的组成部分,对双方当事人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四通利方公司作为新浪网北京站的运营管理者,已经事先通过新浪网北京站服务条款,明确而清晰地告知原告获得了免费电子邮箱服务,在变更服务条款之前进行了声明,履行了服务条款中变更条款内容的说明和提示义务,是正当合理地行使其依据合同享有的对合同内容加以变更的权利,缩减邮箱容量不属于违约行为。法院判定原告有关确认四通利方公司擅自变更合同内容为违约行为的主张没有事实依据和法律的支撑,故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点评:在网站邮箱使用问题上,应当认定为合同关系,受到合同法的调整。新浪网站对原告申请注册新会员的要约行为作出了承诺,这在双方当事人之间即成立合同关系。至于免费邮箱是否“免费”问题,尽管原告认为网站免费邮箱实质上属于有偿合同,但是,一个根本的事实就是,原告在使用网站邮箱的时候确实是不交费的,因而应当认定免费邮箱服务合同是无偿合同。在一个合同中,判断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无偿和有偿,具有重要的价值。在有偿合同中,接受报酬的一方应当承担较高的注意义务,而在无偿合同中,无偿提供服务的一方承担的注意义务相对较轻。按照服务协议的条款,新浪网站有权变更合同的内容。新浪网站依据该约定,对邮箱容量进行缩减,没有违反合同的约定,属于正当行使合同变更权,是合法的、符合合同约定的行为。因此,法院的判决是应当支持的。

第十案 还能造出什么“权”来?

——伤嘴侵害“亲吻权”案

案情:2001年6月1日晚10时许,被告吴某驾驶的一辆奥拓汽车将陶女士撞伤。事发后吴某既没有对现场进行保护,也没有对她进行抢救。经群众报案,陶某被送至市人民医院抢救。医生诊断为:“车祸造成上嘴唇裂伤,全身软组织挫伤、门牙折,脑震荡。”当月14日,交警部门对事故认定为:吴某系酒后驾车,对事故负全责。陶某后经省法医学鉴定中心评定为十级伤残。车祸后,陶某经常出现短暂失忆,思维判断出错;两颗门牙折断既影响身体的完整性,又损害了撕咬食物的功能。由于嘴唇的原因,她再与丈夫亲吻时常常感到害怕、有排斥感,严重阻碍了她与丈夫的感情交流。她认为,作为妻子,不能与丈夫感受亲吻时醉人的甜蜜,作为人母,也不能像往常一样满足女儿的“索吻”。在律师的帮助下,陶某向法院起诉,请求判令吴某赔偿其身体权、亲吻权、健康权、财产权等损失人民币3.9万元人民币。

点评:一个“亲吻权”概念,令法学界为之惊诧,学者无不检讨自己的“无知”,因为大家都不知道有这样一个权利存在!

按照常识,任何一个权利,尤其是作为绝对权的人格权,总是要由法律明文规定的。就是一个准备新创造的,并且有可能成为新的人格权的权利,也要具有一定的“资格”,符合一定的条件,才能够成为现实的权利。这就是,确定人格权也要讲究“规格”。不符合规格的任何人格利益,都不能成为一个具体的人格权。

确认一个具体的人格权,要解决的是一个权利所“主管”的范围,就是这个权利所调整的人格利益的范围。受害人的嘴受到伤害,侵权行为侵害的就是健康权,就是人体的各部位功能协调一致的发挥受到损害。一个侵害健康权,就什么都齐了,还要增加那些“亲吻权”之类的“劳什子”干什么?

“亲吻权”的问题就出在了“因事设权”上面。难道嘴有什么功能,人就享有什么权利吗?嘴还有吃饭的功能,要不要再增加一个“吃饭权”呢?说到底,这就是一个“泛权利论”在作怪。在当前,确实有一种偏向,就是什么什么都叫“权利”。主张或者创造“泛权利论”者,如果都是为当事人着想,也就罢了;如果还有另外的什么意图,就不好了。受害人不是法律专家,不懂什么是权利,什么应当是权利;但是搞法律的,基本的常识应当懂得。

『柒』 今日说法 案例及启示

1老吴得了一种怪病,去了很多医院都没查出来。最后在南京一家医院确诊为隐球菌肺炎。医生说这种病可能是由于鸽子粪引起的。老吴的楼上老丁养了很多鸽子,老丁把这些鸽子当宝贝一样。老吴与老丁交涉多次让他把鸽棚拆了,老丁不同意。双方各执一词。无奈老吴将老丁告上法院。老丁拿出一份鉴定材料说他的鸽子粪里不含隐球菌。法院认为,本案一方为个人兴趣爱好,一方为人的身体健康,两权相争,应更重视人的身体健康。因此法院判决老丁限期内拆掉鸽棚。现在老丁家的鸽子暂时在朋友家寄养。
专家分析,这是一起侵权案件。虽然老丁养鸽子并不违法,但是他侵犯了老吴的健康权。关于老丁拿出的那份材料,专家认为一无法确认其开信机关是否具备鉴定资格,二即使具备鉴定资格关于材料的效力也要视案情而定。
陈兵在火车站发现一个小偷偷自己的包,便去追赶。追了大概有200米路程。结果猝死。小偷与他并没有任何身体上的接触。运动医学专家分析说他可能是因为心脏问题而突然死亡的。
专家分析说小偷的盗窃行为与陈兵的死亡有因果关系。但是只构成盗窃罪。量刑时可以酌情作为一个加重情节。小偷对陈兵的死有过错,但是陈兵的家人并没有向小偷提起民事赔偿要求。最后,小偷由于盗窃未遂被判4年,罚金3000。
2 福州市一个雇主经常虐待家里的小保姆,终于有一天将小保姆殴打致死。为了毁尸灭迹,雇主的妻子假冒小保姆的姐姐将尸体火化。法院判决,雇主故意伤害死缓,妻子包庇有期徒刑3年。
专家分析,雇主和保姆不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国家应该对劳动法进行修改以保障象保姆这种存在个人雇佣关系的人的合法利益,现在他们的利益得不到任何保证。另外,为了约束保姆的行为,雇主应该与保姆签定好合同,或者借助司法机关的力量。
3A突发心脏病倒在田间。家人用三轮车送她去医院。路上因为病人无法忍受,车停了下来。家人拨打了120电话,120急救车一名司机一名医生一名护士立即驱车前往。在离病人只有很近的地方被一收费站给拦住。救护车不属于免费范围,因此收费员要求救护车交费。结果车上三个人都没有带钱。3个人说把手机抵在那里要求通过,收费员拒绝,因为他们有规定不允许抵押。同时规定指出如果遇到突发事件可以由司机抵押驾驶证或者行驶证(不知道是不是叫这个)。但是司机两证都没有带。双方僵持,收费站坚决不放行。后来医生打电话让病人家属送钱过去,车才得以通过。A被送到医院不久即死亡。
专家认为,收费员无法预见事情的严重后果,因此,没有过错或者过失。救护车司机没带两证属于违反交通法规。有些省市可自行制定规定,对救护车不收取费用。

热点内容
保护水资源的法律法规 发布:2025-01-16 06:12:31 浏览:303
武大国际经济法研究生 发布:2025-01-16 06:00:44 浏览:559
国家和经济法的关系 发布:2025-01-16 05:57:13 浏览:423
国际经济法判断题 发布:2025-01-16 05:29:31 浏览:739
两会民法典草案 发布:2025-01-16 05:25:29 浏览:542
刑事诉讼法对应的实体法是 发布:2025-01-16 04:38:02 浏览:286
武进法院拍卖公告 发布:2025-01-16 04:28:07 浏览:760
中介收据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1-16 04:05:03 浏览:413
司法解释的效力等级 发布:2025-01-16 03:59:08 浏览:624
民法典生态破坏责任 发布:2025-01-16 03:40:05 浏览: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