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民法典
① 民法典主要内容概括
一、民法典包括什么内容(《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起生效)
民法典的内容是非常多的,包括七大篇章,分别是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和侵权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条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第三条 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第四条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五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② 按照现在的法律规定,赘婿的孩子可以跟自己姓吗
可以。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赘婿家庭出生的孩子,是可以随父姓的。
因此,赘婿家庭所生的孩子,到底是随父姓还是随母姓,可以通过商量决定。上门女婿宁毅与苏檀儿所生的孩子跟宁毅姓,这用2021年我国的法律来看,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而我国其他赘婿家庭所出生的孩子,自然也能够随父姓。
③ 什么叫尾款人
付完尾款后
你是什么人?
小禺儿是“厂东人”
因为“一点也没有了”
有网友调侃自己
双十一时候
在几个身份里完成华丽转身
白天“打工人”
晚上“尾款人”
收快递时升级成“拆一代”
拆完面对双十二又变成了“付二代”
看着空空的钱包
又成了「吃圭人」
今天(1日)凌晨
天猫双11预售正式开启
这是你付尾款的样子吗
紧张“剁手”时刻
没想到竟然一波三折
网友发现
淘宝崩了!
为了成功付尾款
“尾款人”们到底有多拼呢?
大概就是这样的
这个热搜
你们值得
为了付尾款
熬夜肯定得熬的
早睡?根本不存在
这个“尾款”
真的是不仅费钱
它还费脑子
终于付完尾款了
发现一觉醒来
快递已经到家门口了
令人惊讶的快递速度也冲上了热搜
网友说“是生怕我退款吗”
如果你收到了快递
但是发现冲动买的
下面这份“后悔药”
你可要看好
问:如果一时冲动付了定金,还有后悔的机会吗?商家收了定金不发货,又该怎么办?
答:定金具有担保合同履行之意。民法典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定金合同自实际交付定金时成立。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是,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百分之二十,超过部分不产生定金的效力。实际交付的定金数额多于或者少于约定数额的,视为变更约定的定金数额。
民法典同时规定,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无权请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因此,就定金而言,如果给付定金方不履行合同义务的,无权请求返还定金;接受定金方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则应当双倍返还定金。若支付定金后后悔,可以在支付尾款后选择全额退款,从而降低损失。
问:定金不能退,订金、预付款、意向金等又该如何理解?
答:严格地讲,订金并非法律概念。其目的在于缓解收受订金一方的资金周转短缺,从而增强其履约能力。
一般情况下,交付的订金视为预付款。在交易成功时,订金充当货款。在交易失败时,订金应全额返还,收受订金的一方即使违约,仍应承担返还订金的义务。订金不具备定金性质,交付订金的一方主张定金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双方在签订商品买卖合同后,订金应及时返还或抵作价款。
总的来说,“预付款”“订金”“意向金”均不属于定金,下单前一定要仔细辨别,要注意,订金能退,定金不能退。
问:熬夜、凑单就是为了省点钱,却发现所谓的“活动”是某些商家先涨价再降价的陷阱。法律对“明降暗涨”是如何定义的?
答:商家虚构原价、暗中提价的行为涉嫌价格欺诈,卖家构成欺诈的,买家可以要求“退一赔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因此,消费者遇此情况应保留消费凭证和沟通记录,向电商平台或消费者协会举报并索赔。
问:打折、参加活动的商品一经出售概不退换,商家如此规定能获得法律支持吗?
答:如果商品出现质量问题的话,不受七天时间的限制。但也不是所有商品品都可以七天无理由退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且无须说明理由。
但下列商品除外:(一)消费者定作的;(二)鲜活易腐的;(三)在线下载或者消费者拆封的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数字化商品;(四)交付的报纸、期刊。除前款所列商品外,其他根据商品性质并经消费者在购买时确认不宜退货的商品,不适用无理由退货。
消费者退货的商品应当保持完好。经营者应当自收到退回商品之日起七日内返还消费者支付的商品价款。退回商品的运费由消费者承担;经营者和消费者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
问:网购过程中如果与商家发生纠纷,协商不成,有哪些途径可维权?
答:消费者可以向购物平台申请维权,也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或者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投诉。实在难以解决的问题,还可以向公安机关报警处理。
此外,在网购过程中,要注意收集和保存好相关购物证据,如:聊天记录、购物记录、商品页面截图、购物发票、快递单、发货单等。
你付了多少尾款?
收到快递了吗?
评论区见~
来源 | 南方都市报、深圳大件事、法制日报
编辑 | 赖 胜
校对 | 张艳英
审核丨孙轶英
签发丨陈海生
④ 涉“丁真”91件商标申请被驳回,注册者违反了哪些商业规定
事件起因丁真自走红以来,在中国商标网一共有122件涉及“丁真”商标注册申请,除丁真所在的公司申请注册18件外,其他申请者均为与丁真无关的个人和公司。那些与丁真无关的公司和个人以丁真为名注册商标,对丁真及其公司的权益造成影响,也容易混淆公众视线、造成错误的引导。在某些领域的特定情况下,丁真不能使用“丁真”这个名字,或者因此卷入法律纠纷,并非笑话。
商标法规定:“不以使用为目的的恶意商标注册申请,应当予以驳回。”“对恶意申请商标注册的,根据情节给予警告、罚款等行政处罚;对恶意提起商标诉讼的,由人民法院依法给予处罚。”如果无关者抢注网络名人的商标,又没有任何实际使用的打算,只是企图以抢注商标营利,商标管理机构应当予以驳回。
民法典规定:“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被他人使用足以造成公众混淆的笔名、艺名、网名、译名、字号、姓名和名称的简称等,参照适用姓名权和名称权保护的有关规定。”如果未征得本人同意,用知名网红的名字作为商标申请,不仅涉嫌恶意注册,也可能侵犯其人格权利。
目前,我国商标申请注册的根本要尊重网红本人本应享有的权利,提高知名度不在于网络流行,更在于企业本心,本质,才能走得长远。
⑤ 民法典关于自来水规定
民法典关于自来水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开发建设小区住宅楼时,开发商已把该小区的上、下水管线一并建设,在房屋出售前,上、下水管线产权归开发商所有。而在开发商出售房屋时,已经把建设管线的金额算在每一户房屋的成本里。所以,当市民买下房屋时,就等于买下好整个小区管线的一部分,相对应的管线产权也会移交给购房居民。同时,依据黑龙江省实施《城市供水条例》中的第二十五条限定:“城市街路供水管网的干线、支线及附属设施,由城市供水公司负责维修、体检;从街路干线、支线接出的入户管线至室内的全部供水设施,由房屋产权单位负责维修、体检;专用管线,由产权单位负责维修、体检。”随着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施行、《民法典》颁布,国家发改委推动清理供水行业收费、推动城镇供水价格管理机制变革的大背景下,在《城市供水条例》(以下称《条例》)修订工作成果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明确供用水双方在供水服务过程中的民事法律关系为出发点,对供水客户报装服务、供用水合同以及供水可靠性等方面提出工作建议,以实现为市场主体提供安全、便捷、稳定和价格合理的供水服务的目的。【拓展资料】在世界银行测评体系下,供水接入是办理施工许可指标的组成内容之一。近2年,京沪两地供水主管部门与供水企业高度重视,积极开展了减少环节、压缩时间、节约成本等提升工作。在地方政府构建一站式建设项目审批审查中心和在线工程项目联审平台的支撑下,京沪两地的供水接入时间在世界银行测评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通水装表环节的时长较之前压缩了50%以上。
在参与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测评的同时,国家有关部门也启动了中国版的营商环境测评,将“获得用水用气”作为一个单独指标。在此背景下,全国各地在优化供水接入营商环境上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尝试,形成了颇具地方特色的优化供水服务新举措。近年来,优化营商环境已经成为全社会的高频热词,2019年国务院发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在营商环境法律法规的顶层设计上填补了空白,为各地开展营商环境的制度创新提供了法律依据,明确了未来营商环境提升的着力点。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要求供水企业公开服务标准、资费标准、优化流程,在规定的办理时限内完成报装工作。在住建部2018年度组织的《城镇供水服务》(GB/T 32063—2015)标准的修订中,明确减环节、减资料、公开流程、限定办结时限的工作要求:在20个工作日内办结新增业务,在15个工作日内办结扩容、改装及临时用水业务。
⑥ 2020年度关键词有哪些
1、新冠肺炎疫情
2020年,病毒以诡异的方式改变了这个世界,它让中国成为最早的受害国,又让中国最终成为幸运国,成为极少数经济保持正增长的国度之一。
2、武汉
2019年12月30日,武汉当地卫生部门发布消息称华南海鲜市场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接下来是轰轰烈烈的全国驰援武汉,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勇敢的防控措施,也是前所未有的主动牺牲,集中体现了中国的动员力量。
3、社交距离
疫情催发了社交距离,在中国,社交距离早在2月就实施了,只不过叫“安全距离”,无论排队或交谈,请大家保持2米距离。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当属社会责任,跟民族性无关。
4、报复性消费
2020年上半年,猝不及防的疫情让社会经济陷入短暂的停顿,大量商家希望在“报复性消费”的刺激下恢复生产。然而,国际疫情还在蔓延,中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比较大,进一步促进消费恢复还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5、《民法典》
中国的《民法典》同时还结合了当今中国与世界的发展状况,以及对未来人类社会发展可能性的想象,对今天和未来的问题都作出了必要的回应。
6、打工人
从打工仔到打工人,从奋斗到佛系,从“前浪”到“后浪”,其实指向的都是工薪族。虽然没钱,仍然有着不卑不亢的礼节。因此,“打工人”这个词迅速得到了网友的认可,成为新时代的社会建设者的称号。
7、内卷
国际形势不好,导致很多本打算出国留学的学生无法成行,因此考研或考“碗”竞争更加激烈,就是一种内卷;中小学生上补习班也是一种内卷。这是个形象的比喻。
8、乘风破浪
《乘风破浪的姐姐》成为霸屏三个月的现象级综艺节目,同时让“乘风破浪”成为整个夏天乃至下半年的热词。
⑦ 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1年度十大案件的共同点都是什么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每起司法案件,都是公平正义的足迹。如果让你选择,你会挑出哪些案件代表2021年的法治记忆?也许,过亿投票评出的结果,恰与你的印象重叠。
近日,由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举办的“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1年度十大案件”评选结果正式揭晓。本次活动对全国法院审结的40个典型案例展开网络投票,共收到网民投票1.2亿张。经专家委员会评选并综合网民投票结果,最终评选出了“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1年度十大案件”及“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1年度十大提名案件”。这些案件之所以脱颖而出,只因它们都契合着天理、国法、人情的脉搏——这是百姓身边最具体的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是让违背人类共同价值、伤害人民感情的罪行不仅受法律严惩,更被公义唾弃。2020年6月,宁静的喀喇昆仑高原回荡着信仰的声音。陆军某边防团团长祁发宝带领官兵,面对数倍于己的外军挑衅展开殊死搏斗。祁发宝身受重伤,四名战友以身殉国。事件曝光后,“宁将鲜血流尽,不失国土一寸”“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让无数同胞在“泪目”中哽咽。然而,微博博主“辣笔小球”歪曲英雄事迹、诋毁爱国精神,引发极大愤慨。最终,法院以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八个月。这起“侵害英烈名誉荣誉刑事第一案”在法律领域竖起纪念人民英雄的丰碑,更用回击挑衅的坚定向英烈致敬。
对于普通人来说,最棒的法律故事都有着相同的主题:“治愈”。在“百香果女童被害案”中,被告人杨光毅被依法判处死刑,司法裁判与百姓心中的正义感形成共振。凶手的下场充分昭示,美好不容碰触,伤痛不容轻忽,罪恶不容饶恕,底线不容亵渎。在“种子套牌侵权纠纷案”中,最高法院对种子交易行为是否侵权一槌定音,轻柔递上一缕维护种源安全的法律抚慰。在“绿孔雀预防性保护公益诉讼案”中,为预防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绿孔雀可能遭遇的灭顶之灾,紧急叫停水电站建设,人民法院用胜过无数文件的案例说明,在中国青山更胜金银。从某种意义上,这些案例也是“生态治理”,它们治愈了人心,回归了“天理”。
公平正义,是用行动表明一旦丧失为民初心,权力和金钱如同幽灵般的苍白无力。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原董事长赖小民,收受、索取的财物折合人民币17.88亿元,成为迄今人民法院受理的职务犯罪案件中受贿数额最大的贪官。2021年1月,法院依法对其执行死刑。巨贪的轰然倒塌,引来一片拍手称快。
国法之可敬,因为它关乎公共利益;国法之可畏,在于它能让最肆无忌惮的罪行战栗,让最自鸣得意的狡诈忏悔。在“‘10·18’特大跨境电信诈骗案”中,98名被告人被判处十二年至一年不等有期徒刑,其中重刑率达40%。曾自认为可以逍遥法外的犯罪团伙切身感到,地图上的国境线,不是逃避法律制裁的边界。在“中国证券集体诉讼第一案”中,天平的一头是年报虚增货币资金以百亿计的上市公司,另一头是5.2万名无辜遭受“腰斩”之痛的股民。24.59亿元的“天价”判决喻示,股市不是围猎场,最大规模的财务造假之“罪”,必须要用史上最高的赔偿金额赎清。大国之大,必有大国之法,再大的权力与利益在人民的法律面前,都必须保持谦卑。
公平正义,是让“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柔情,成为应和时代心跳的司法旋律。在“刷脸”成为“通行证”的年代,人脸信息究竟是公民有权说不的隐私,还是动物园可以以效率为由主动采集的资源,我的脸究竟谁说了算?法院判决园方赔偿合同利益损失及交通费,删除原告面部特征及指纹识别信息。数字经济在时代高速路上行驶时,必须关注消费者信息权这一“限速提示”。
法律至上,但并不高高在上。在“民法典‘自甘风险’适用第一案”中,七旬老人在羽毛球比赛中受伤,引发民法典“自甘风险”条款在庭审实践中首次应用。一份全部驳回的判决与胎儿继承权、高空抛物责任、见义勇为权益保障等热词一道,成为民法典点亮生活的“触点”。而在“吴春红申请再审无罪赔偿案”中,为对因错案被羁押五千多个日夜的吴春红进行补偿,将原68万元的精神损害抚慰金提高至120万元,重点聚焦“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损害赔偿,在人道考量中彰显法治分量。这些案例显示,法理不“忘情”无损其威严,更在群众信服中增添力量。
天理、国法、人情。在公平正义的三重奏中,十起案例勾勒出法治进步的节律。这在群众心中渗流的鼓点,正前所未有地轻盈。
来源: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 作者:苏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