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通则134条
『壹』 一般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是什么
根据《民法通则》第134条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十种。
一、停止侵害
这种民事责任适用于所有正在进行中的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侵犯财产权和侵犯人身权都应当承担此种责任。
二、排除妨碍
这种民事责任适用于妨碍他人行使权利的场合,不必要求权利人的权利有实际的损害。
三、消除危险
这种民事责任适用于虽然尚未造成他人的财产、人身的实际损害,但是有造成损害的急迫的危险,则权利人可以要求造成危险的人采取措施消除危险。
四、返还财产
当一方当事人占有他人的财产,但没有合法权利作为依据时,应当将对方的财产返还。此种责任方式的一个前提是,原物尚存在。如果原物已经灭失,则责任人应当依法承担赔偿损失等责任。
五、恢复原状
这种民事责任适用于财产遭到他人的损坏,但是尚有恢复原来状况的可能的情况。比如,非法占用他人有使用权的土地,并堆积杂物,则不仅应当返还土地,还应当清除杂物,恢复侵权行为发生之前的土地原状。又比如损坏他人的电视机,如果损坏不严重,则承担的责任是修理电视机,使之恢复原来的功能。
一般来说,造成他人财产损失,如果能够恢复原状,应当尽量恢复原状。只有难以恢复原状的,才承担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
六、修理、重作、更换
这是适用于某些种类的合同的责任方式。如果一方根据合同交付的标的物不符合合同的约定,则对方当事人有权要求修理或者更换不符合合同要求的标的物,在定作合同中,还可以要求定作人依合同的约定重新制作。
七、赔偿损失
这是适用范围最广的一种责任方式。在我国法律上的赔偿损失专指以金钱的方式赔偿对方的损失。侵犯财产权和侵犯人身权都可能发生这种责任。在侵犯名誉权等几种人身权造成精神损害的情况下,还要承担以金钱的方式赔偿精神损害的责任。
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除了法律有特别规定外,应当赔偿受害人的全部损失。损失除了包括财产的直接损失外,还包括间接损失,或者说可得利益的损失。赔偿可得利益损失(间接损失)应当符合严格的条件。这种利益,应当是在违法行为发生时已经具有现实的取得条件,如果没有违法行为的干扰一般就可以取得。间接损失一般有三种情况:(1)利润损失。从事合法经营的各种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在其现有的经营条件下,通常可以取得的利润,如果因为他人的违法行为而没有能够取得,可以作为间接损失。但如果受害人从事的是非法的经营,则其如果未受他人侵犯在通常情况下可能取得的非法利润,不能作为间接损失而要求赔偿。(2)劳动收入。如果受害人正在或者将要从事的工作本可以给自己带来一定的收入,而因为他人的违法行为而未能取得,可以作为间接损失要求赔偿。(3)物的孳息。物的孳息有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如果孳息的取得有现实的可能性,可以作为间接损失要求赔偿。比如一头已经怀孕的母牛被他人伤害致死,则计算损失赔偿时应将即将出生的小牛的价值考虑在内。非法使用他人的金钱,应当赔偿相当于银行利息的损失。非法占用他人房屋,应当赔偿相当于房屋出租的租金的间接损失。
八、支付违约金
这是在一个有效的合同中,双方约定了违约金,或者法律直接规定了违反此种合同应当支付违约金,则一方违约的情况下,应当向对方支付约定或者法定的违约金。
九、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这种责任形式,适用于《民法通则》第120条规定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这几种人身权受到侵犯的情况,因为这几种侵权通常会给受害人的名誉造成损害,或造成其他不良影响。
十、赔礼道歉
这种责任形式也是适用于《民法通则》第120条规定的几种人身权受侵害的情况。
『贰』 民法通则134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碍;
(三)消除危险;
(四)返还财产;
(五)恢复原状;
(六)修理、重作、更换;
(七)赔偿损失;
(八)支付违约金;
(九)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十)赔礼道歉。
以上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适用上述规定外,还可以予以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收缴进行非法活动的财物和非法所得,并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处以罚款、拘留。
(2)民法通则134条扩展阅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九条:
【公民民事权利能力的开始与终止】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 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十条:
【公民民事权利能力平等】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十一条: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十二条:
【未成年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民事责任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强制性。民事责任的强制性是其区别于道德责任和其他社会责任的基本标志。民事责任强制性的表现主要有两点:
(1)在民事主体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或者由于过错侵害国家、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时,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2)当民事主体不主动承担民事责任时,通过国家有关权力机构强制其承担责任,履行民事义务。
2、财产性。民事责任以财产责任为主,非财产责任为辅。一方不履行民事义务的行为,给他方造成财产和精神上的损失,通常通过财产性赔偿的方式予以恢复。
但是仅有财产责任不足以弥补受害人的损失,因此,《民法通则》也规定了一些辅助性的非财产责任。
3、补偿性。民事责任以弥补民事主体所受的损失为限。就违约责任而言,旨在使当事人的利益达到合同获得适当履行的状态;侵权责任,旨在使当事人的利益恢复到受损害以前的状态。
『叁』 物权法民法通则134条是什么
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一)停止侵害;专(二)排除妨碍属;(三)消除危险;(四)返还财产;(五)恢复原状;(六)修理、重作、更换;(七)赔偿损失;(八)支付违约金;(九)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十)赔礼道歉。
以上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适用上述规定外,还可以予以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收缴进行非法活动的财物和非法所得,并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处以罚款、拘留。
『肆』 民事处罚的种类有什么
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赔偿道歉。
同时,该条第三款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适用上述规定外,还可以予以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收缴进行非法活动的财物和非法所得,并且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处以罚款、拘留”。
这一规定明确了收缴进行非法活动的财物和非法所得、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作为承担民事责任的补充方式。
(4)民法通则134条扩展阅读:
民事案件与刑事案件相比有本质的不同:性质不同,民事案件主要是关于民事权利、义务性质的纠纷,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性质,而刑事案件则是危害社会、触犯刑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犯罪,属于阶级矛盾性质。
适用的实体法不同,民事案件所适用的实体法是民法通则、婚姻法、海商法等,而刑事案件所适用的法律是刑法。
适用的程序法不同,审理民事案件适用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而审理刑事案件则适用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进行审理。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民事案件
『伍』 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那些
民事责任的抄承担包括违约责袭任和侵权责任的承担两种形式,这两种责任形式都统一规定在《民法通则》第134条之中。根据《民法通则》第134条规定:民事责任形式有以下10种:
①停止侵害;
②排除妨碍;
③消除危险;
④返还财产;
⑤恢复原状;
⑥修理更换、重作;
⑦赔偿损失;
⑧支付违约金;
⑨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⑩赔礼道歉。
『陆』 民法通则中第134条第3款“消除危机”是什么意思
应是“消除危险”,例如我国物权法第35条规定:妨害物权或者可能妨害物版权的,权利人可权以请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险。
试举一例说明:甲乙两家相邻,乙家房屋顶棚有脱落的危险,若真的脱落会造成甲家屋后所修建的休闲凉亭的损害,那么甲可依据35条请求乙修复好顶棚,消除这一危险,从而使自己所修建的休闲凉亭得到充分的保护,即是甲自身对凉亭所享有的所有权的保护。
『柒』 民法通则134条有规定在民法总则被取消为什么
调整规范了民来事责任的框架体系源。1986年制定的《民法通则》设专章规定了民事责任,下设一般规定、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侵权的民事责任、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四节,条文达29条之多。《民法总则》条文缩减到12个,减少了17条,内容也不再分节。为什么这么做呢?《民法总则》制定时考虑到违反合同和侵权的民事责任条文,《合同法》和《侵权责任法》已有明确具体的规定,没必要在总则部分规定,删掉过错原则和无过错原则等《侵权责任法》特有的原则,加上按份责任和连带责任等具有广泛适用性的规定,加上见义勇为、紧急救助以及侵害英烈人格利益的民事责任,加上民事责任优先规定,从而使民事责任既具有高度概括性,又形成了完整的框架体系。
『捌』 老师说:关于民事责任和民事制裁,民法通则134条有规定而民法总则没有。这句话有错吗
1986年制定的《民法通则》设专章规定了民事责任,下设一般规定、违反合同的专民事责属任、侵权的民事责任、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四节,条文达29条之多。《民法总则》条文缩减到12个,减少了17条,内容也不再分节。为什么这么做呢?《民法总则》制定时考虑到违反合同和侵权的民事责任条文,《合同法》和《侵权责任法》已有明确具体的规定,没必要在总则部分规定,删掉过错原则和无过错原则等《侵权责任法》特有的原则,加上按份责任和连带责任等具有广泛适用性的规定,加上见义勇为、紧急救助以及侵害英烈人格利益的民事责任,加上民事责任优先规定,从而使民事责任既具有高度概括性,又形成了完整的框架体系。